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课堂汇报

合集下载

[分享]集体行动的逻辑

[分享]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笔记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Olson)[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经济学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兴衰探源》(1982)和《权力与繁荣》(2000)。

【摘要】:《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一部有关人类行为理论的巨著,它对个人在具有集体利益的组织中为何引发行动困境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然而,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的缺陷在于它把这个理论简单地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用单一的理论去解释全部现象。

而且还把集团成员多少是衡量集团规模大小唯一变量等假设,从而导致该理论在解释现实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局限性。

【关键词】:集体行动、理性人、搭便车、选择性激励、中国国情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这本书是从集团和组织理论的概念入手,将理性人假设引入社会领域集体行动问题的研究中,奠定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起点,很好地解释了生活中诸多集团及政治问题。

以下便是我的相关读书心得:主要内容简介、重要关键词介绍、读后思考。

1、主要内容简介第1章奥尔森首先阐述了集体行动理论与理性人假设的相关理论,为从微观机制来对集团腐败进行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2章奥尔森鲜明地反驳了传统理论丝毫不加怀疑地认为正如单独的个人会为他们的个人利益而行事一样,有着共同利益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会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事。

并随后得出了在许多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效率、更能创造价值的观点。

第3章则考察赞成工会的论点的含义,并得出以下结论:某一形式的强制性会员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对工会是生死攸关的。

第4章则用本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对马克思的社会阶级理论进行考察并对其他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的国家理论进行分析。

第5章按照研究阐述的逻辑对许多政治学家使用的集团理论进行分析,并证明对这一理论的通常理解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课堂汇报PPT课件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课堂汇报PPT课件
14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大 ……………




规模是决定对个人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 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小集团比大集团能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
2020/4/10
15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1
❖即使在最小的集团
里,集体物品的提供 2
一般也不能达到最优 水平。
3
❖集团越大,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就是如果你不参加某一集体行动就一集体行动就不能得到或将失去的东西
31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社会激励
社会激励
经济激励不是唯一的激励,人们有时候还希望去获 得声望、 尊敬、友谊以及其他社会和心理目标。当 不存在经济激励趋势个人为集团利益做贡献时,可 能有一种社会激励会驱使他这么做。
由于集团越大,任一个体,或集团中成员的任何 小子集能或得到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 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就远远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 哪怕是很小数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 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2020/4/10
24
难题——为什么——搭便车
少数“剥 削”多数 (利益需求)
22
难题——为什么——大集团
集团越大,他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 于最优数量。
人数、规模、地位影响……
Pi=Ri—C
2020/4/10
23
难题——为什么——大集团
01
02
03
集团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 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有利于集团的行动 得到的报酬就越少,这样即使集团能够获 得一定量的集体物品,其数量也是远远低 于最优水平的。

浅谈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的分析

浅谈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的分析

浅谈奥尔森集体彳亍动逻辑的分析曼瑟尔•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在经济学和政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力地推动了集团理论的发展。

他在书中对丁传统的利益集团观进行了批判。

对丁集团的研究,传统的理论家认为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团,总是有进一步扩大这种集团利益的倾向,每个集团都是为其成员的共同利益而服务。

在奥尔森看来,这些理论貌似合理却还有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发生:理性的“经济人”会在集体的行动中“搭便车”,从而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排除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集团和集体行动,在研究和探讨集体行动及其困境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对这些概念进行界定。

对丁集团这个词,不同的理论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和分类。

本特利是集团理论的创始人。

他在《政府过程》一书中指出,社会本身只不过是一些组成社会的群体联合。

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这些利益都可以由有相同利益个体组成的群体来代表。

本特利认为,利益集团是经济、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基本力量。

每个集团都有自身的集团利益,集团利益总是导致集团行动。

在本特利之后,杜鲁门修正了这种群体与利益一一对应的关系。

他认为,当具有共同态度的一部分人正式或非正式地结合成一个团体,以建立、维持与增进共同态度所蕴含的行为模式,向社会上其他团体提出其主张,并进而谋求实现其主张时,便构成了利益集团。

根据杜鲁门的看法,在简单的社会中没有利益集团,利益集团的产生是与社会专业化和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的。

在当前的学术界,对丁集团的界定基本上是围绕着共同利益而进行的,但我们还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更全面。

在奥尔森的书中,集团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而乂没有被准确界定的概念。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公共经济学原理】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公共经济学原理】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肖卫政管1000016927摘要奥尔森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中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前提,对集体行动和集团规模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论证,试图将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理论应用于社会学和政治学的研究中。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在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集体行动理论的一些假设和论证过程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奥尔森集体行动集体物品利益集团内容概述奥尔森在《集体行动的逻辑》开篇就否定了“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这一传统观念。

奥尔森指出“集团会采取行动维护其利益”这一观点是建立在“理性人”的理论假设基础上的,进而利用理性人假设对集团行动的传统观点进行批判。

奥尔森提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①理性人意味着人是自私自利的,集团中的个人是理性的,理性人采取行动以寻求个人利益。

所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也建立在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基础上,以传统的理论假设提出新的集团理论。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主要有两点:一、传统理论认为“集团总是试图增进其成员的共同利益”,奥尔森认为,集团增进的利益是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人对这个物品的消费,而非排他性使得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就不能将某个人或某个群体排除在对此物品的消费之外,或者是排除的成本过高。

这就使得“搭便车”成为可能并且对理性人产生了“搭便车”的激励;二、传统理论认为,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规模上的差别,在性质上是一样的。

奥尔森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大集团和小集团是按照完全不同的原则运作的。

奥尔森指出,集团越大,集团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越偏离最优水平。

依据市场和非市场的区别,奥尔森提出了利益集团的分类:排他性集团和相容性集团。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一、搭便车理论的核心观点以及方法论基础 本书作者奥尔森创造性的在集体行动的研究领域,引入了传统经济学经常强调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视角。

传统的社会理论家研究集团行为时总是认为,组织或集团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而且它们也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

而奥尔森从经济学的个人主义视角出发,首先假定,每个人都是理性人,而理性人的显著特征就是行为前要进行成本收益的计算和权衡,以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为目的,即使在组织或集团中也是如此,由此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理性的自利的个人不会积极主动地发动集体行动、提供集体物品以满足所属集团或组织的需要,必须对集团成员实施选择性激励才能提高成员提供集体物品的可能性。

具体来说,不同规模和性质的集团对其成员行为有不同影响。

在集体物品的获取方面,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优势。

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

而在抱有共同利益的小集团中,存在着少数“剥削”多数的令人惊讶的倾向。

可以说,个体主义方法论和理性人假设是本书所提出的搭便车理论模型的方法论基础。

二、基本概念 1,理性人:理性人是指这样的人,他们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根据某个实践理性或者效用最大化的标准,鉴于自己的信念和愿望,来选择可用的最佳行动方案。

经济人是理性人的典型代表。

但奥尔森认为,理性人并不简单等同于经济人,理性人并不一定像经济人那样是完全自利的。

(奥尔森,2003:73) 2,集体物品或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在本书中,集体物品是指由集团提供的服务于整个集团中所有成员的物品(产品、服务或收益),它具有高度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也即有些成员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就可免费获得该物品。

3,大集团与小集团:奥尔森把集团粗略的分为大集团和小集团两种。

大集团,可被粗略定义为由理性人组成的规模比较大的集团。

小集团,可被定义为理性人组成的规模比较小的集团。

4,排外集团与相容集团:根据集团寻求的目标的性质的不同,可以把集团分为排外集团和相容集团。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

对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理解——《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曼瑟尔·奥尔森撰写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新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是一部有关人类行为理论的经典巨著,它对个人在具有集体利益的组织中为何引发行动困境这一问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理论以“理性人”假设为逻辑起点,认为由于存在搭便车现象,集团规模越大,集体行动越困难,并提出“选择性激励”解决困境。

这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现实当中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借鉴,但其理论自身也存在着局限性。

通过研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可以逐步清晰地了解奥尔森提出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其阐述的集体行动理论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客观现实当中的诸多相关问题具有启发作用。

同时,随着对这一理论的关注和更深一步的思考,我们也发现其理论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思路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采取“理性人”的假设,他假设人都是理性的、自利的、短视的,人们总是寻求最大的收益和最低的成本。

从这一假设出发,奥尔森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

他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奥尔森重点考察了集团规模与集体行动之间的关系,对大集团和小集团做了区分,认为集团规模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组织成本也越高,集体行动越困难。

奥尔森指出:“在任何一种情况下,规模是决定对个体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比起大集团来,小集团能够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

”他指出一个具有共同利益的集体并非必然产生集体行动的根源在于集团内广泛存在的“搭便车”现象。

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参与到集体行动中来的,因为这要花费私人的成本,而收益却是集体共享。

针对大集团集体行动提供公共物品的困境,为避免搭便车,奥尔森设计建立独立的“选择性的激励”驱使潜在集团中的理性个体采取有利于集团的行动。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2 Part
经典内容
——细读
3、介绍公共物品和大集团:
• 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非付费者便不能被排除在对 此物品的消费之外;
“选择性激励”
• 大集团:往往是规模庞大的群体组织,如国家。 基于理性人和经济人的假设,作者首先阐释 了集团和组织理论。接下来作者介绍了公共 因此,这也侧面引出了 “搭便车”的行为机制。 物品和大集团 • 传统的集团理论:小集团和大集团都出于同样的理由 吸引成员;小集团和大集团只是规模有所不同,性质
• 集体行动逻辑的基本含义 • 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存在冲突,
个人理性并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 副标题——“公共物品与集团理论”——试图通过 引入公共物品的概念,达到批判集团理论的目的。
(小集团优于大集团的原因——凝聚力和有效性。)
• 为我们认识集体 行动的激励机制 提供了新思路; 。
实际干事的集团相当小
第三,在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
障碍就越大。
2 Part
经典内容
——细读
• 讲述了工会这一组织的形成历史 • 否定赛利格〃帕尔曼的观点“工会的 产生是因为工人对于职业稀缺感的悲
三、 工会和经济自由
第三章奥尔森在对工会的研究 中,通过区分集体与非集体的 利益,揭示了工会强制与政府 行为对经济自由的限制作用。
第四章:马克思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 功利主义的个人行为之上的”,因而是 自相矛盾的。
• 一方面认可马克思在经济动机上的理 论, • 一方面又质疑马克思对于工人参加阶 级斗争的解释。
进行个别激励来提高人们的个 人收益从而促使集体行动
2 Part
经典内容
——细读
五、 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六、 “副产品”和“特殊利益”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 书 报 告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  书  报  告

读书报告——读《集体行动的逻辑》对这本书的接触,还是第一次,以前从来没听说过,也没看到过。

接触这本书,还要感谢老师,要不是老师要求我们必须阅读,可能在近期内我还看不到这本书。

读完这本说后,觉得身边很多例子、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本书的理论来解释。

我最清楚的是在开学的头两周,我们寝室的水壶都放在一块,没有分开打水,谁有空谁去打。

两周过后,问题暴露出来了,有的同学天天打水没得水用,而有的同学很少打水甚至没有打过水。

刚开学的时候,大家都是新同学,可能还比较客气,后来实在受不了,就直接探明了。

其结果是把壶分开,各打各的。

这例子很接近咱们经常听到的那句古话:“三个和尚没水喝”。

而我们是多个和尚没水和。

一、作者简介我所读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著者是曼瑟尔·奥尔森[美],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1995.4(2007.6)。

此书的出版,为长期缺位的公共选择理论得到很好的体现。

奥尔森教授的集体行动理论、搭便车理论不但在经济学领域而且在政治学领域、社会学领域都产生广大的影响,为这些领域的研究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曼瑟尔•奥尔森,(Mancur Lloyd Olson, Jr,)1932年-1998年2月19日,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制度经济学的诸多方面也有很大贡献。

他死的时候仍为马里兰大学工作。

他在1954年获北达科他州大学学士学位,1960年获牛津大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包括:《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国家兴衰探源》(1982)和《权力与繁荣》(2000)。

在他的一生中主要在学校、研究机构和协会就职。

二、内容简介本书的结构重点在前两章,后面几个章节都是在说明前两章的内容,在后面的章节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都是为了解释前两章的主要思想。

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看小集团如何操控大集团

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看小集团如何操控大集团

从集体行动的逻辑看小集团是如何操控大集体生活中,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我们随处可见小集团操控大集团的现象,比如一个国家的治理并非每个成员都参与,而是由统治阶级的权力机构制定治国策略;一个大的集团公司的治理方针是由董事会制定的,并不需要集团所有成员都参与;一个家庭的大小决策也往往是由少数几个具有发言权的家庭成员决定。

要了解小集团是如何操控大集团的逻辑我们首先分析大集团和小集团的运行效率的差别。

然后再探讨小集团可以利用哪些优势来操作大集团。

曼瑟尔.奥尔森在《公共选择理论》一书中刻意对大小集团的概念进行了区分,他指出大集团是指那些拥有多数成员的集团,而小集团则指那些集团中只包含少数甚至两个的成员,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容易达成协议、更有效率的理由。

第一,奥尔森把主流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应用到集团中的个人,从个人的理性主义出发,他推导出集体中的每个人在一致行动之前都会对行动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在集团特别是大集团中的成员特别容易做出行动的成本大于收益的判断。

当经济人做出这样的判断后,理性的经济人便会做出不行动的选择,而期待集团中的其他成员做出行动,从而不能实现集体行动。

集团规模越大,增进集团利益的人获得的集团总利益的份额就越小,集团中的单个成员更容易得出采取集团行动会致使成本大于收益的结论,因而会选择搭便车不行动,从而导致整个集团运作的效率低下。

第二,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采取任何集体行动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很大的集团在没有强制或独立的外界激励的条件下,一般不会为自己提供哪怕是最小物品的集体物品。

奥尔森在书中强调:“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追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者集体的利益。

”第三,奥尔森根据集团成员进入和退出集团的态度不同,把集团分为相容集团和排外集团。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

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一、本文概述《集体行动的逻辑与公共治理理论》这篇文章主要探讨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指个体在集体行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方式和决策过程,它是理解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集体行动问题的关键。

本文首先介绍了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背景,然后分析了集体行动在公共治理理论中的具体应用,包括集体行动的困境、集体行动的动力机制以及集体行动的协调与合作等方面。

本文总结了集体行动的逻辑对公共治理理论的启示和贡献,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可能的应用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集体行动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共治理理论中的集体行动问题,为公共治理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起源于曼瑟尔·奥尔森的经典著作《集体行动的逻辑》,它深入剖析了为何个体理性在集体行动中可能导致非理性的结果。

奥尔森指出,在一个群体中,个体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决定是否采取行动,即使这样的行动对整个群体是有益的。

然而,当每个个体都抱持这种“搭便车”的心态时,即使每个个体都明白集体行动的好处,也可能无人愿意首先采取行动,因为每个人都期待他人先行付出,自己则坐享其成。

这种“搭便车”的心态在公共治理领域尤为显著。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每个利益相关者都可能希望其他方首先行动,以观察其效果后再决定自己的策略。

这种等待和观望的态度可能导致公共政策的执行滞后,甚至失败。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还强调了组织在促进集体行动中的重要性。

奥尔森认为,除非有一个能够强制或激励个体行动的组织或机制,否则集体行动往往难以实现。

这一观点在公共治理中同样适用,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以促进公共政策的顺利实施,成为公共治理理论的重要议题。

集体行动的逻辑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公共治理中集体行动困境的重要视角,也为构建有效的公共治理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公共治理实践中,应充分考虑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设计来激发集体行动的动力。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国家兴衰探源

极权主义、动荡和战争使德国、日本和 法国的特殊利益集团锐减,而稳定与和 平却使英国的这类集团持续发展 。1971 年在英国存在的各种团体中有51%在 1939年以前就已成立,在法国此数为37 %,西德为24%,日本为19%。
压力集团的副产品理论

一些集团或阶级通过给国家施加影响来使国家 的行为能为本集团或阶级服务,这种集团就是 压力集团。
如果大集团的个人没有组织一种游说疏通团体 来获取集体利益的激励因素,那么有些大集团 已经组织起来如何解释? 通过向成员提供选择性激励来进行动员: 1、 强制性措施的权威和能力;2、提供某种非集 体性利益。
含义

7、当分利集团发展到足以取得成功的规 模时,它必然采取排他性的政策,并力 图使其成员限制在收入相近与贡献相近 的范围之内 。
国家兴衰探源


二战后日本和西德迅速崛起,收入甚至 超过战前,而在其他国家比较严重的 “滞胀”问题在日本和西德也不太严重。 而英国在二战后的增长速度是西方发达 国家中最低的。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集团,传统的观点 认为一个集团会采取行动以维护自己集 团利益。 奥尔森反对这种观点,他认为有理性的、 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 现他们共同的或者说集团的利益。
公共物品和大集团


对于集团来说,集团目标的实现是一种 公共产品,集团成员无论是否为集团目 标的实现作出贡献都可以分享。 集团成员的搭便车倾向是阻碍集团目标 实现的根本问题,这一点和诺思国家理 论的看法是相同的。
、纳税者、 失业者以及贫民不可能组成任何团体, 所以不能反对对自己不利的政策,所以 不存在这样的国家:其中所有具有共同 利益的人群都可能组成平等的集团并通 过全面协商而获得最优的结果。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逻辑

读《集体行动的逻辑》作者:【美】曼瑟尔·奥尔森奥尔森通过这本书写了四个主要内容:一是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身为共同利益群体中的一员往往不会主动的为实现群体的共同利益做努力;二是小集团和大集团相比较,小集团要比大集团更能容易实现群体目标;三是容易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在拥有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人们不用付出任何努力仍能分享公共利益,搭便车是一种很普遍的情况,我们要采取措施来进行有效的规避;四是强调了选择性的激励,在一个群体中,尤其是大集团中,在大集团,第一是因为每个成员的贡献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行为是微不足道的,第二是因为成员彼此间都不熟悉,即使不承担提供集体物品的负担也不会有人进行谴责。

所以大集团中的成员不会主动的为共同的利益做贡献,为了激励成员的积极性,作者提到了可以采用选择性激励的方式,对贡献大的成员给予额外的好处或者是没有贡献的成员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就能对成员起到一定程度上的激励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这四个内容都是来说明“集体行动的困境”而不是人们如何成功的采取集体行动,在很多时候,集体行动并不是一个自然现象,“集体不行动”才是一个自然现象,搭便车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大集团中尤为明显,对于大集团来说,实现了集团的共同利益就等于为集团所有成员提供了公共物品,任何成员都不能被排除在对集体利益的收益之外,由于理性的集团成员将尽可能的避免承担集体行动的成本,并试图分享由他人提供的集体收益,在每个成员都想成为搭便车者的情况下,集体行动的困境就会出现。

而小集团相对于大集团来说,具有不同的集体特性,即使不采用强势手段或是实施选择性激励,小集团也能够摆脱集体行动的困境。

如何来缓解“集体行动的困境”,一种是选择性激励,例如作者在书中提到的美国医学会,它是通过提供医疗事故诉讼中的保护性帮助,通过出版会员需要的杂志,通过使其大会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教育性,向其会员或者是潜在性会员提供了大量有选择的或非集体性的收益。

被拆群体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被拆群体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被拆群体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的分析李利文陈思蓉凌嘉玮何萌(华东政法大学行政管理)摘要:被拆群体的群体利益是一种相容性的群体利益,在这种相容性的群体利益中“搭便车”现象经常存在,有效克服“搭便车”的途径有选择性激励和强制两种方式,选择性激励包括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由于被拆群体的特殊性,经济激励和强制都无法很好地运用,而社会激励也只在小群体中适用。

因此,在治理征地拆迁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时,政府应更多地关注小群体的集体行动,尤其是具有血缘关系的被拆小群体的集体行动。

关键词:被拆群体集体行动强制选择性激励目前,我国处于一个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如果社会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置,可能扩大现有矛盾或者诱发新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威胁。

同时,随着中国近十几年经济飞速发展,其对土地需求也日益增加,征地拆迁行为[1]也逐渐向更广范围铺开。

由于征地拆迁涉及到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核心的利益,被征收或被拆迁群体、开发商、政府之间经常无法达成一致,并因此引发了许多悲剧和惨案,这使得征地拆迁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探究征地拆迁中被拆群体集体行动的逻辑,找出影响被拆群体集体行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和谐拆迁、科学拆迁、文明拆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有效规避和化解征地拆迁中出现的矛盾、提高政府公信力提供重要的对策参考。

一、被拆群体集体行动的影响因素之一:群体利益的种类被拆群体有共同的利益,在征地拆迁中被拆群体的利益一般是与开发商的利益相悖的。

开发商与被拆群体之间的博弈是一种零和博弈,即双方的成本和收益呈现反向函数关系。

然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开发商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总是倾向于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利益,而被拆群体同样出于经济自利的角度倾向于在征地拆迁中获得最大利益补偿,双方之间的对抗和博弈在经济人动机的影响下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种双方利益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开发商会通过游说、疏通关系、走后门等非法行为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获取政府的支持,使自己在双方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

《集体行动的逻辑》读书报告

姓名:高安超专业:中外政治制度学号:201520020123论利益与成本之间的博弈——读《集体行动的逻辑》在《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奥尔森把经济学的方法引入到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在分析集团的非市场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选择理论”。

作者通过对集体行动的传统研究的分析、分类,为论证小集团和大集团之间的质与量的区别做铺垫;通过分析不同规模的集团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小集团比大集团更具有效率和生命力;通过阐述大多数政治家的集团理论逻辑矛盾错误,同时解释压力集团理论的会员制度与力量是活动的副产品,总得来说作思路围绕各个社会团体与集体中个人的利益与成本进行分析。

一、大小集团的实质差异作者首先提出不同于传统集团的理论观点,小集团与大集团不仅存在这量的不同,还有着质的不同,而且不能用小集团存在的理由来解释大集团的存在,研究的重点在于各类组织被期待会增进他们成员的利益。

在这里作者的前提是批判了传统集体的观点:“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通常总是试图增进那些共同利益”,并由此给出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经济人”假设。

奥尔森的经济人假说:一是人是自利性因素诱导的个体,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竞争的幸存者都好象是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而那些不按照自利原则行事的人已经消亡;二是个人的理性选择导致对幸福最大化的追求,个体的理性选择是导致自己会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的前提;三是每一个人的自利行为与群体内其他人的自利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假设。

另一个假设是集体目标的公共性假设,即认为人们形成集体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或是存在利益上的一致性。

作者认为集团越大,它提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

以小集团和大集团的贡献与成员的利益需求为论证点,小集团的成员从集团的获得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要比自身提供给集团的物品所带来得利益要大,成员对于集体物品的兴趣和贡献越大,他所获得的集体物品带来得收益份额也就越大,而由于大集团的成员规模庞大,成员对于大集体的贡献不一定能够带来和他贡献份额一样大的收益份额,大集团达到最优水平就是数量庞大的成员的小额个人贡献,当成员带来一定集体物品时,另外的成员从这里集体物品收益获得利益则会减少其对自己付出成本给集体带来更多利益的动力。

浅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浅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

浅析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及其困境自20世纪下半叶,由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法解决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美国社会兴盛、发展起来了一门新的经济学分支-公共选择理论,它以传统经济学理论并不关心的集体行动问题或者说是非市场决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肯尼斯J阿罗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经济学》、唐斯的《民主的经济理论》、布坎南与塔洛克的《同意的计算》等著作都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这一问题并提出相关理论。

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他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因而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集团会自发增进那些共同利益,集团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增进它们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

与此截然相反,奥尔森的集团理论建立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认为除非用强制或者其他特殊手段,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主动自发地采取行动以实现集团利益。

理性是人类具有以推理行为实现有目的的结果的能力理性的行为是理性地适应于追求行为者的某个目的的行为。

理性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总会倾向于使用有效方法获得最大的效率,即在一定产出下投入最小或在一定投入下产出最多。

基于这种个人理性的逻辑起点,集团成员不会志愿地为增值集体利益努力。

奥尔森首先将集团概念的内涵界定为享有共同利益的个人组成的团体,认为拥有共同利益的集团成员会自愿地增进集团利益这种观点毫无根据。

对于理性的成员而言,共同利益绝不是他们采取一致行动的条件,奥尔森断定,参与集体行动对理性的个人来讲不符合收益最大化的考量。

原因在于:首先,集体利益不具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条件,它是非竞争、不可分和非排他的公共物品,只要成为集团中的一员,就能够顺理成章地免费或廉价地获得,同时任何集团成员对此类物品的使用、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成员,搭便车free-riding的困境就由此产生了。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课件

奥尔森集体行动逻辑ppt课件
小组织原理:成员是否加入对行动成败影响很 大;成员间的直接监督。
组织结构原理:大组织必须分层,这样在每个 基层组织中就符合小组织的要求。
不平等原理:组织内部在权力、利益、贡献和 分配上不能平均主义。
博弈论与社会行动者模型
1980年代后,学者开始用博弈论对搭便车理论 进行重建和发展。(主要是哈丁) 博弈论基础即“囚徒悖论”。
如何让三个和尚有水喝?
解决方案: 8、技术上来解决,例如用自来水或者用机械动 力装置来打水。 9、稀缺资源的提供,增加供给,消除资源的稀 缺性。 10、再买两个桶,每人要喝水自己去打。明确 产权。 11、修个平台接水。
Page 3
2
剧情介绍: 集体行动 搭便车 选择性激励 三个和尚
Page 4
集体行动定义
1 SCENE
ANIMATED
集体行动是法学、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政治 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共同主题,凡是涉及到 群体或集体的行为或行动的现象都离不开集体行动这一 范畴的探讨。那么,何谓集体行动呢?
三个和尚喝水的问题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 三个和尚怎样才能有水喝?
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有水喝?
原因归纳: 1、缺乏组织性,缺乏领导机制。 2、缺乏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 3、缺乏明确的产权,导致付出和收益不能 对 等。 4、缺乏规章制度和安排。 5、人性的问题,理性经济人不理性。 6、集体行动逻辑导致难以作出决策。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赵鼎新教授将集体行动 看作是与社会运动、革命同一范畴的三个概念。 1 SCENE
ANIMATED
集体行动
社会运动
革命
许多个体参加 的
具有很大自发 性的
制度外政治行 为
许多个体参加 的

试述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试述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

试述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作者:高金慧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3期摘要:本文在论述、总结奥尔森教授观点的基础之上,分析了集体行动理论的逻辑前提,并由集体行动的悖论出发得出集体行动理论实质即个体与集体利益之间博弈的结论。

关键词共同利益集团规模“相容性”集团“排外性”集团有选择的激励强制性措施一、奥尔森教授“集体行动的逻辑”奥尔森教授认为集体中的个人采取的大多数行动都是通过组织所实现的,其成员不但可以通过组织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亦可实现其纯粹的个人或私人利益。

这里,这个共同的利益可以被视为一件公共物品,根据公共物品的定义“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l.…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不被那一集团中的其他人消费”,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

那么,如果集体中的个人想要采取行动来实现其共同利益,则他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行动成本,然而此次行动的收益即公共产品可以被集团内部的所有个人所共享,分给采取行动个体的收益只是这其中的一小部分,且集团规模越多,他付出的成本越多,得到的收益越少,因此有理性的人会首先考虑到他自己的个人利益,而选择放弃集体行动。

同理,如果在集团内部建立一个追求公共利益的组织或是任何性质的游说组织,那么组织成本亦由少部分人承担,成果由集团之内的所有人共享。

这就是集团内部所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现象。

据此可以得出,集团规模越大,其成员采取行动来实现其集体利益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个和尚没水喝”也可以用这个道理来解释。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如上所述,一般集体中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来实现集体利益,但集体利益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奥尔森教授并没有忽视这一点,他认为要实现集体利益必须采取“有选择的激励”措施,或者一些强制措施,来区别对待集体中的成员,奖励为集体利益做出贡献的成员,惩罚不响应集体行动的成员,或是像工会组织一样,采取类似“只为参加工会的人提供工作”的强制措施。

第四讲_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四讲_集体行动的逻辑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 社会激励能对个人区别对待,不合作的受到 排斥,贡献大的受尊重。)
众多的工人、消费者、白领工人、农场主等只 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都会组织起来,而商业团体 组织起来是普遍规律。
小集团的利益通过有组织、积极的行动能胜过 大集团无组织、无保护的利益。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5%的会员提供的经费占 活动经费的50%,不到1%的会员占有63%的 理事席位。
《集体行动的逻辑》是1965年在博士论文 的基础上修改出版。加尔布雷斯、帕森斯 曾经为书稿提出修改意见,哈耶克安排译 成德语。
奥尔森在政治学中的地位
《政治科学新手册》政治学引用排行榜:
最常被引用的作者:奥尔森与唐斯、西蒙、布热 津斯、巴里并列第八(布坎南、伊斯顿、拉斯威 尔、罗尔斯、沙特利等10人并列第10);在公共 行政与政策分支学科中排名第三。
但马克思关于社会阶级的理论与其个人理性的认识 是不一致的:如果组成阶级的个体采取理性的行为, 就不会产生争取阶级利益的行为。
很难相信非理性行为(革命)能为人类历史中的所 有社会变革提供动力。
对于资产阶级来说,政府为其阶级利益服务,用 不着采取什么行动;
一个工人不顾自己的生命去推翻资产阶级的政府 是不理性的,因为阶级中的每个人会发现如果自 己不采取行动,而由他人采取行动的话同样可以 获得自己的利益。
第四讲 《集体行动的逻辑》
程同顺 主讲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观点 三、小集团理论 四、选择性激励 五、阶级行动理论 六、对利益集团理论的批评
曼瑟尔.奥尔森:1932年生于北达科他,本 科就读于北达科他州立大学,1963年获哈 佛大学博士学位,从1969年起任教于马里 兰大学,1998年2月去世。
在市场中,一个产业中的企业在通过限制 产量提高产品价格时是一个排外的集团;

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启示

从经济学到政治学: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启示
公共 物 品消费 的边 际成本 为零 。非 排他 性指 公共 物 品一旦 被生 产 出来 , 往供集 体 消费 , 往 而很难 将 不为公 共物 品 付费 的个 人 排除在 外 , 或者 在技术 上 不可 能 , 者成本 高 昂 。效 用 的不 可分 割性指 公共 物 品具有 共 或
同受益或联合消费的特点 , 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换言之 , 公共物品是 以需求 、 社会相关性 以及集体享用为标准来分配的。 ( ) 辑 中介 : 体行 动 目标 。组 织之 所 以能成 立 , 因为 可 以通 过 组织 实 现 成员 的“ 同利 益 ” 这 2逻 集 是 共 , 种“ 共同利益 ” 是组织成员个体无法企及的目标 , 却可能通过组织成员 的集体行动来达成。不同的组织有
J OURN HAOX NG AL OF S I UNI ERS T V IY
J 12 1 u. 0 1
从 经济 学 到 政 治 学 : 尔 森 《 奥 集体 行 动 的逻 辑 》 启示
钟 凯 凯
( 浙江海洋学 院, 浙江 舟山 36 0 ) 104

要: 从公共 物品、 集体行动 目标 、 集体行动 困境 方面梳 理奥 尔森理论 的逻 辑线索 , 集团规模 和选择性 激励这 两个 从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9 X(0 1 0 00 0 10 2 3 2 1 )4— 17— 3
《 体行 动 的逻 辑 》 集 是曼瑟 尔 ・ 奥尔 森作 为公 共选 择理 论 的奠基 之 作 , 整 个 社会 科 学界 产生 了广 泛 对 影 响 。他 将经 济学 方法 引入社 会政 治现 象 的研究 中 , 系统 地 提 出 了集 体行 动 的逻辑 , 打开 了通 向正 式研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尔森
基本信息 姓名:Mancur Lloyd Olson 曼瑟尔·奥尔森 (1932年1月-1998年2月) 评价:美国经济学家,对制度经济学的诸多方面(私 有财产、税收、公共物品、集体决议、合同权利等) 也有很大贡献。 教育经历: 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1998年 马利兰大学经济系教授; 1990年在马利兰大学创立“体制改革与非正规部门研 究中心IRIS,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
一个利益集团的组织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它在多大程度上克服集体行为中的"搭 便车"现象。
2015/10/5
难题——为什么
“正如国家不能靠自愿捐款或在市场上出售其基本服 务来维持一样。其他大型集团也不能以此为生。它们 只能提供一些不同于公共物品的约束力或吸引力,使 个体成员帮助承担起维持组织的重担。典型的大型组 织中个体成员的地位与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的地位, 或国家里纳税人的地位相似:他个人的努力不会对他 的组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不管他是否为组织出过 力,他都能够享受其他人带来的好处。”
由于集团越大,任一个体,或集团中成员的任何 小子集能或得到总收益的份额就越小,他们从集 体物品中获得的收益就远远不足以抵消他们提供 哪怕是很小数量的集体物品所支出的成本。
集团成员的数量越大,组织成本就越高,这样在 获得任何集体物品前需要跨越的障碍就越大。
01
02
03
2015/10/5
难题——为什么——搭便车
即使在最小的集团 里,集体物品的提供 2 一般也不能达到最优 水平。 小集团的集体物品常 常可以通过集团成员自 发、自利的行为提供。 集团中成员间的“不 对称”现象会导致少数 "剥削"多数的倾向。
3
集团越大,搭便车 者的动机越强烈,提 4 供的集体物品的数量 就会越低于最优数量。
5
2015/10/5
集体行动的逻辑
第1章
对集团和组织行为的逻辑分析 集团和组织理论 区分小集团和大集团 集团规模和集团行为 研究工会 (大型潜在集团) 工会和经济自由 批判 批判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国家和阶级的正统理论
压力集团的正统理论 利益”理论
第5章
第6章
提出 “副产品”和“特殊
集体行动的逻辑
集体行动的困境是什么?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激励”,即它们 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的激励。
2015/10/5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联邦集团
联邦集团
联邦集团——一个集团被分成几个小集团,每个小 集团都出于某种理由与别的集团一起组成一个大集 团的联邦。如果中央或联邦组织为其成员组织提供 某种服务,他们可能会运用社会激励来使每个小集 团的成员为实现整个集团的集体目标作出贡献。这 样,运用选择性的社会激励来动员潜在集团获得集 体物品的组织必须是较小集团的联邦。
Eg:“水鬼”VS“耐干旱品种”
日本积极出钱设立“亚洲货币基金” 美国愿意负担高达70%的北约经费
2015/10/5
难题—— 为什么——少数“剥削”多数 、
大成员 对集体物品需求比较强烈,会愿意单独 提供最大数量的集体物品的成员,与小 成员相对。 会从大成员那里免费得到的集体物品会进 一步降低他自己支付本该支付成本的动力。 一旦一个小成员免费地从最大 成员那里获取一定量的集体物 品,就已经比他通过自己的付 出而得到的要多了,所以他根 本不会受到激励自己付出去获 取任何集体物品。
——奥尔森
2015/10/5
怎样解决集体行动困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如何解决个人理性和集体 理性之间的矛盾?
怎样才能减弱搭便车的现象 来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
是否有些方法来解决集 体行动的困境呢?
24
难题——为什么
个 人 理 性 集 体 理 性 公共物品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出 发。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 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 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 的利益。
势均力敌,互相影响少
没人受激励, 没人被注意到
大 集 团
为什么为产生集体行动困境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为什么小集团比大集团更有 效率?
集团规模如何影响了集体 行动?
为什么集体行动难以实现?
难题——为什么
个 人 理 性 集 体 理 性 公共物品理论和“理性人”假设出 发。 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 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 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 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 的利益。
选择性激励——就是如果你不参加某一集体行动就一集体行动就不能得到或将失去的东西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1.什么是选择性激励 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通过搭卖私人 物品的方法,刺激集体 成员为负担集体行动的 成本作贡献。
选择性激励
反向激励是惩罚搭便车 的措施,最常见的是禁 止搭便车者享受集体行 动的成果。
集团越大,越难以 实现集体行动。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奥尔森描述“集体行动的逻辑”的最简单的方程 为:
Pi=Ri-C Ri:第i名成员从总的集体产品中得到的总收益 C :获取集体产品的总成本 Pi:第i名成员的净收益
2015/10/5
难题——为什么——小集团
小集团
规模小、 成员人 数少
每个人可以 获得总收益 中相当大的 一部分 理性人假设
为什么会产生集体行动困境?
怎样破解集体行动的困境?
集体行动 困境
难题——是什么——提出
为什么个人的理性行为往往无法产 生集体或社会的理性结果?
集体行动的逻辑 难题—— 是什么——提出
正如单独的个人会为他们的个人 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 利益而行事一样,有着共同利益 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 的个人所组成的集团会为他们的 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共同利益而行事。
奥尔森
荣誉 ▪ 1986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之一 (Gladys M. Kammerer Award)。 ▪ 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 献著作奖” 。 ▪ 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 坦奖 ▪美国政治科学联合会引入奥尔森奖,专门用于 表彰最佳政治经济学博士学术论文获得者,以 表彰奥尔森在经济和政治科学方面的诸多贡献。 ▪ 奥尔森去世两周后,《经济学家》发表讣告, 并称其为利益集团的鞭挞者。
理论 基础
▪ 《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物 品与集团理论》 ▪集体利益是“公共物品”。
难题——是什么——提出
市场集团 (排外集团) 非市场集团 (相容集团)
纯粹垄断集团 特权集团
有人会受到激励
寡头卖方垄断集团
少量企业占据市场绝 大多数份额
原子式集团
中间集团
小 集 团
没人受到激励, 但彼此会注意到
潜在集团
来自俱乐部的“社会压力”
社会地位和社会承认是个人的非集体物品,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激励”,即它们 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的激励。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社会激励
社会压力和社会激励只有在较小的集团中才起作用,这是因为:

集 团
• 小集团成员之间有着面对面的接触; • 在潜在的大集团中,每个成员都微不足道,他的行为不会产生 什么影响; • 在任何大集团中,成员都不可能彼此认识,因而集团事实上也 不可能是一个友谊集团,所以即使一个成员没有为其集团的目 标作出什么牺牲,他的社会地位一般也不会受到影响。
奥尔森
小集团的理论经验可以运用于大 ▪小集团比大集体更有生命力。 集团,只要把对于小集团的研究 ▪大集团不可能自发形成集体行动。 奥尔森 结果乘上一个规模系数就可以直 ▪集团内部个人偏好或禀赋的不同, 接运用于较大的集团。 会影响集体行动的结果。
难题——是什么—
有理性的、寻求自我 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 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 的或集团的利益。
在联邦集团中,社会激励可以导致集团导向的行动。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2.大集团和小集团激励的差异
社会激励主要是在小集团中才显得重要,只有当大集 团是较小集团的联邦时,他们才在大集团中起作用。
在此被划分为“特权”或“中介”集团的足够小的集团就 收到双重激励。不光是经济激励,还可能是社会激励,这些 激励引导其成员为获取集体物品而努力。
矛盾
VS
个人选择搭便车是符合个人理性的最佳选择, 而这种选择却导致了集体非理性的结果。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
搭便车的现象
选择性激励
集体行动的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奥尔森设计了一种动力机制——选择性激励
难题——怎么办——选择性激励
1.什么是选择性激励
选择性激励
• 奥尔森根据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把“选择性激励” 分为“正面(positive)激励”和“负面 (negative)激励”,即社会奖励和社会制裁。 • 奥尔森指出,“社会制裁和社会奖励是‘选择性 激励’;即它们属于可以用来动员一个潜在集团 的激励:不服从的个人受到排斥,合作的个人被 邀请参加特权小集团。”
矛盾
VS
个人选择搭便车是符合个人理性的最佳选择, 而这种选择却导致了集体非理性的结果。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小 集团
大 集 团
……………
规模是决定对个人利益自发、理性的追求是否会 导致有利于集团的行为的决定性因素。 小集团比大集团能更好地增进其共同利益。
2015/10/5
难题——为什么——大小集团 1
奥尔森
代表性成果
论文: 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1992) 专制、民主与发展(1993) “掉到地上的大面額钞票沒人捡:为什么 有的国家富裕有的国家贫穷”(1996) 著作: 《战时短缺经济学》(1963) 《集体行动的逻辑》(1965) 《一份准备中的社会报告》(1969) 《没有增长的社会》(1974) 《健康护理经济学新方法》(1982) 《国家兴衰探源》(1982) 《权力与繁荣》(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