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波普艺术对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doc 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波普艺术对流行服饰设计的影响(doc 9页)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三、拼贴与风格泛化|||
拼贴是波普艺术作品的重要手段,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而波普艺术明星沃霍尔则将这新的艺术手段与观念嫁接到服装设计中,他将纸、塑胶和人造皮等不同质材的面料进行拼凑,使用艳丽大胆的色彩,并在衣服上用丝网印制受波普艺术影响的俗艳的花纹。他的试验对整个20世纪60年代的服装设计产生巨大的冲击,并深刻影响了此后的服装设计。波普影响下的服装设计大量使用拼贴手法,在各个现成元素的拼贴中,服装设计回避了个性与风格,在艺术创造上获得了更大可能性。朋克一族曾提倡自己动手做服装,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DIY(意为自己动手做服装)主义流行,提倡自己进行服饰搭配,谁都可以用拼贴与中和的方法完成服装设计。在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中,拼贴和综合的手段更是随处可见。亚历山大·麦奎因正是这样一位善于在拼凑嫁接的游戏中创造出新奇的设计师。他超常的想象力以及对各种视觉元素的任意拼凑及协调的超常能力成就了他的名声。麦奎因在1999年春夏发布的一款时装,腰部以上是蕾丝的内衣基本造型,而腰部却用粗犷的皮革,并在皮革上用皮线缝制,腰部以下似乎是只有一半的裤子,裤子的造型很像某一裙角。这三个互不相干的部分以及不同材质和不同服装类型的拼贴,放在一起,有强烈的随意拼凑意味。在1997年的春夏时装发布会上,麦奎因推出了带有印地安图腾意味的系列设计,强调面部的造型,由皮带和竹签构成的几何结构笼罩在头部,展现出令人惊异的超现实的梦幻色彩,而用绸缎以及皮革制作的贴身衣裤则巧妙地分割出流畅的人体曲线。皮带和竹签的饰物带有野蛮和原始的风格,而上衣的绸缎材质却透露着传统的高贵与典雅,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仿佛在梦幻色彩中添加进现实的元素。在1998年春夏的发布会上,麦奎因发布了一组镂刻风格的服装,不拘一格的设计使人更加叹服麦奎因丰富的想象力。人造皮革被雕刻成透空的片断,显得野性与粗放,但整件服装的裁剪却是秉承了精致合体的传统,很好地体现了的形体美,这样矛盾的服装元素被统一并协调起来,是在传统和前卫之间取得了平衡的经典之作。可以看到,在服装设计上,波普艺术的拼贴方式不仅是不同材质的拼贴,更是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个地区和民族的样式的拼贴。在拼贴与组合中,新的奇妙意味被制造出来。
四、黑色幽默与反讽|||
游戏、无目的、无意义是波普艺术影响下的创作观。为了与传统价值拉开距离,黑色幽默和嘲讽是艺术家们常用的手段。黑色幽默本身不需要严谨的结构和缜密的逻辑,只需要一点点趣味、一点点游戏,偶发与即兴等手法被大量运用。而波普把日常生活等同于艺术的口号,更是带来了服装设计师的随意性,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被用在服装设计上。马其诺在1989/1990秋冬的米兰时装发布会上,展示了一件缀满勺子和叉子的时装,而服装的样式又是正统套装,加上这些刀叉显得十分怪诞和斗趣。让·保罗·戈尔捷在2000年春夏发布的米色套装正是对传统西装的戏谑与嘲讽。服装保留了传统西装精致的裁剪和的线型,袖子却仿佛是忘记装上,像一双手套戴在手上。而他的另一款女装采用了男士燕尾服的式样,裁掉袖子,里面搭配了一件随意的白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作品。幽默与毫不在乎的戏谑意味在戈尔捷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的穿着女式夹克和半透明蕾丝衬衫的男性以及拿着烟杆的女性更是对传统服饰的极端挑战。戈尔捷在1989/1990年秋冬在巴黎发布了以拉链装饰为主题的服装系列。这些服装的各个部分之间是断裂的,这些不相关的部分由拉链组成,拉链成了服装的主角,在这些服装上可以看到嘻皮服装风格的影子。而哈姆内特在1997年春夏发布的一款套装也是游戏传统的经典之作,上身是合体的剪裁样式,下身却搭配了一条内裤,嘻哈与风趣的风格离经叛道。在波普艺术将生活等同于艺术的口号的影响下,服装设计的灵感源泉添
加进随意的戏谑。
波普影响下的服装设计抛弃了传统的美的标准,抛弃了现代主义的理性至上,将高雅设计与消费、大众、庸俗联系,有着反文化、反传统的特征。同时,它渴望在对各种文化碎片的断简残篇的连接中创造出杰作与奇迹,在破除旧的规范的过程中寻找新的艺术创造的支点,并试图通过感性的设计满足大众消费对感官刺激的需要以及对新奇有趣、轻松好玩事物的需要,可谓是后现代文化精神的另一种表征。
“孟菲斯”的“解构”设计观
20 60年代,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以其解构思想来“解构”西方传统哲学,由于适应当时的需要,很快被人们
接受。随着德里达游学美国,解构主义也随即走出法国,向美国和整个欧洲,并在70年代末成为后现代哲学场景的中心。其激进的反传统倾向思想,不仅在西方哲学内部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更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库勒在《论解构》一书中评价解构主义:它既是一种新的哲学观点,又是一种新的政治或思想战略,同时还是一种新的方式。尽管解构哲学本身和解构理论所讨论的似乎只是语言体系范畴,但其自身却是一种全然开放式的理论,它既是一种没有严密的概念体系和封闭逻辑圈的反传统思维方式,又是一种新的观。①其目标是消解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所支配的二元思维模式,解放它压制的力量,倡导多元论思想,因此它可以容纳不同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来解读和汲取解构主义思想。
以哲学思想为根基的美学观念与艺术发展的关系之密切和直接是显而易见的,艺术设计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所处时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作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组织,意大利孟菲斯设计小组虽然从未系统地阐述过任何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甚至也不承认与后现代运动有任何关系。但其作品中所表达的设计哲学却正好体现了德里达解构哲学的某些思想内核:“解构”并非为了彻底瓦解作品中原本的意义,
而是要在作品之中解开、析出其他意义,使一种意义不至于压制其他意义,从而让多义共生并存。
一、现代主义功能观的解构
现代主义功能观强调以功能(物质使用功能)为设计的中心和目的,而不是以形式为设计的出发点,讲究设计的科学性,坚决反对任何,以更多地强调科学性而不是艺术性作为其设计的基本原则,把设计与艺术有限的联系发展成为更抽象、更理性的形式,并重视设计实施时的科学性、方便性和效益性,经久耐用且廉价是其追求目标。
而后现代设计思潮中最引人注目的设计组织“孟菲斯”设计小组在1981年9月举办的首次展览会上,直接用他们的设计作品来展示与现代主义设计迥异的思维和设计方式。那些夸张的形式、奇特的装饰以及大胆甚至有些放肆的鲜艳色彩,虽然看起来有些稀奇古怪,但让人觉得既轻松活泼又心情振奋。这些作品得到了大多数参观者的喜爱,使他们倍感身心愉快。在这里,功能主义似乎已成为过去,使用功能已不再是追求的中心,有些甚至退而成为边缘角色甚至暂时地从设计中消失,个性、非理性、隐喻、象征以及装饰成为主角,体现出“孟菲斯”后现代多元功能观。
“孟菲斯”灵魂索特萨斯的设计打破了意大利“优良设计”的标准,对熟悉的视觉语言和事物进行了新的诠释。如索特萨斯设计的一系列书架已并不仅仅是为书本提供存放空间的单纯使用家具,它们远离日常生活中对书架约定俗成的理解,是可以独立存在且能够与环境并存的具有审美意义的准艺术品。这种在实用功能上的消解性,使过去功能单一的实用品具备了多种功能,使人们不再把它们看作简单的使用器物,透过产品表面人们将看到更多的东西,其所传达的寓义和象征意义又使它们具有了某些纯艺术的特征,使产品增添了许多实用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
二、现代主义产品语义的解构
产品语义通俗地讲就是要传达产品是什么、做何用、怎样用以及给人何种感受。而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目标主要是满足人体工程学中生理和的要求,因此其产品语义缺乏层次,往往只存在实用功能性语义而排斥产品的其他语义,使产品过于单调与生硬,缺乏亲和力。
而“孟菲斯”设计师们认为产品是一种自觉的信息载体,是某种文化体系的隐喻或符号,因此产品的语义应当是多元的。当设计师完成了产品的设计时,他不仅赋予产品一种功能性的语义,而且也应该有情感性、象征性以及关联性等其他语义的表达,来体现某一种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价值指标。因此,“孟菲斯”设计师们的作品总是竭力表现富有个性的文化涵义,或者天真自然、或者矫揉造作、或者滑稽幽默、或者怪诞离奇,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