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及运行安全

合集下载

保密技术概论总结

保密技术概论总结

1.1信息安全的内涵从应用的角度看,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

(1)实体安全主要是指物理安全;(2)运行安全是指保证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提供服务的安全,主要是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3)数据安全书主要涉及数据通信及数据存储的安全,主要是保证数据的机密性;(4)内容安全主要涉及信息决策、处理和利用的安全,主要是防止内容欺骗,如身份冒充、地址欺骗等。

从安全属性角度看,信息系统的安全涉及信息的机密性(隐秘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控性)。

1.2通用保密原则木桶原则、整体性原则、等级性原则、深度防护原则、保密评估与风险管理原则、标准化与一致性原则、统筹规划,重点实施原则、动态发展原则、最小特权与职责分离原则易操作性原则1.3核心保密原则超长措施原则、秘密分割原则、全程审计原则1.6基于P2DR的动态防御模型P2DR模型最早由美国ISS公司提出的动态安全模型,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安全策略、防护、检查和响应。

模型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在模型中策略是模型的核心,它意味着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需要达到的安全目标,是针对系统的实际情况,在系统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具体对各种安全措施进行取舍,是在一定条件下对成本和效率的平衡;防护通常采用传统的静态安全技术和方法实现,主要有防火墙、加密和认证等方法;检查是动态相应的依据,通过不断的检测和监控,发现新的威胁和弱点;响应是在安全系统中解决潜在安全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它在安全系统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从保护、检测和响应三个方面构建系统的安全保密体系结构,在时间轴上的深度防御思想。

1.4基于安全工程的等级防御模型等级管理本身国家秘密的等级化特征,等级保护必须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

其中,技术防护等级可按高、中、低、较高、较低等进行量化,分级保护,强调涉密信息系统应进行分级、分域保护特别注意应根据自身的应用需求和涉密信息的重要程度,准确划分等级和安全域。

ISMS信息安全管理及相关标准简介

ISMS信息安全管理及相关标准简介

信息安全管理及相关标准简介一、社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人类正进入信息化社会,社会发展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从人们日常生活、组织运作到国家管理,信息资源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没有各种信息的支持,现代社会将不能生存和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信息已成为人类重要资产,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

由于信息具有易传播、易扩散、易毁损的特点,信息资产的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损害,使组织在业务运作过程中面临大量的风险。

其风险主要来源于组织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固有薄弱环节,以及大量存在于组织内、外的各种威胁,因此对信息系统需要加以严格管理和妥善保护。

信息可以理解为消息、情报、数据或知识,它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是组织中信息设施中存储与处理的数据、程序,可以是打印出来的或写出来的论文、电子邮件、设计图纸、业务方案,也可以显示在胶片上或表达在会话中消息。

所有的组织都有他们各自处理信息的形式,例如,银行、保险和信用卡公司都需要处理消费者信息,卫生保健部门需要管理病人信息,政府管理部门存储机密的和分类信息。

无论组织对这些信息采用什么样的共享、处理和存储方式,都需要对敏感信息加以安全、妥善的保护,不仅要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过程是可靠的、有效的,而且要求重要的敏感信息是机密的、完整的和真实的。

为达到这样的目标,组织必须采取一系列适当的信息安全控制措施才可以使信息避免一系列威胁,保障业务的连续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业务的损失,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回报。

在ISO27002中,对信息的定义更确切、具体:“信息是一种资产,像其他重要的业务资产一样,对组织具有价值,因此需要妥善保护”。

通过风险评估与控制,不但能确保企业持续营运,还能减少企业在面对类似‘911事件’之时出现的危机。

二、信息安全的内容网络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缩短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方便了交流;同时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方案

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方案

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极大的重视。

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对于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作用,促进实验室的实体化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方案。

一、整体目标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高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

二、管理体系1. 实验室管理机构的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机构,包括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等,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力。

2. 人员管理:制定人员招聘、聘任、考核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实行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提升实验室的科研团队建设。

3. 绩效评估: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根据科研成果、技术转化、学术影响力等指标,定期评估实验室的绩效,对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进行奖励和激励。

三、科研能力提升1. 资源投入:加大对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仪器,改善实验室的实验条件,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2. 项目申报:鼓励科研人员积极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提供项目申报指导和支持,帮助实验室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

3. 国际合作: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吸引国际高水平科研人员来实验室访问和合作,提升实验室的国际影响力和科研水平。

四、科研成果转化1. 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申请专利和商标,保护实验室的科技成果。

2. 技术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提供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支持。

3. 产业化合作: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促进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五、安全管理1. 实验室安全规范: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的科研工作安全,加强对危险品的管理和使用。

信息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

1、信息安全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至破坏、更改和泄露;2、信息安全的内容: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3、信息安全管理是通过维护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来管理和保护信息资产的一项体制,是对信息安全保障进行指导、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和过程;信息安全管理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4、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安全方针和策略;组织安全;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运行与操作安全;访问控制;系统获取、开发与维护;安全事故管理;业务持续性;符合性;5、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基础支撑技术:密码技术、认证技术、访问控制理论;被动防御技术:IDS、密罐、数据备份与恢复;主动防御技术:防火墙、VPN、计算机病毒查杀;面向管理的技术:安全网管系统、网络监控、资产管理;6、建立ISMS的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7、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ISMS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的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的方法和手段所构成的体系;8、ISMS的作用:强化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规范组织信息安全行为;促使管理层贯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对关键信息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维持竞争优势;确保业务持续开展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使组织的生意伙伴和客户对组织充满信心;如果通过体系认证,可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与信任度;9、三种基本测评方法:访谈Interview、检查Examine、测试Test1访谈的对象是人员;典型的访谈包括:访谈信息安全主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设备管理员和用户等;工具:管理核查表checklist;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使用‘访谈’方法进行测评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信息系统的全局性包括局部,但不是细节、方向/策略性和过程性信息,一般不涉及到具体的实现细节和具体技术措施;对管理要求,访谈的内容应该较为详细和明确的;2检查包括:评审、核查、审查、观察、研究和分析等方式;检查对象包括文档、机制、设备等;工具:技术核查表checklist;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检查’的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较为详细的机制配置和运行实现;对管理要求,‘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规范性要求检查文档;3测试包括:功能/性能测试、渗透测试等;测评对象包括机制和设备等;测试一般需要借助特定工具:扫描检测工具、网络协议分析仪、攻击工具、渗透工具;适用情况:对技术要求,‘测试’的目的是验证信息系统当前的、具体的安全机制或运行的有效性或安全强度;对管理要求,一般不采用测试技术;10、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步骤: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与准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框架;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与评审;1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要素:资产、威胁、脆弱点资产Asset就是被组织赋予了价值、需要保护的有用资源;资产、威胁、脆弱点之间的关系略;12、基本风险评估又称基线风险评估Baseline Risk Assesment,是指应用直接和简易的方法达到基本的安全水平,就能满足组织及其业务环境的所有要求;详细风险评估要求对资产、威胁和脆弱点进行详细识别和评价,并对可能引起风险的水平进行评估,这通过不期望事件的潜在负面业务影响评估和他们发生的可能性来完成;联合风险评估首先使用基本风险评估,识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具有潜在高风险或对业务运作来说极为关键的资产,然后根据基本风险评估的结果,将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资产分成两类;13、风险评估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风险评估准备;第二阶段为风险识别,包括资产识别、威胁识别、脆弱点识别等工作;第三阶段为风险评价,包括风险的影响分析、可能性分析以及风险的计算等,具体涉及到资产、威胁、脆弱点、当前安全措施的评价等;第四阶段为风险处理,主要工作是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选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14、某企业有三个网络系统:研发、生产与销售;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均定性划分为低1、中2、高3三个等级;PO、PD均划分为5级,并赋予以下数值:很低0.1、低0.3、中0.5、高0.7、很高0.9;请完成该企业网络系统的风险计算结果表;15.、风险计算:风险可形式化的表示为R=A,T,V,其中R表示风险、A表示资产、T表示威胁、V表示脆弱点;相应的风险值由A、T、V的取值决定,是它们的函数,可以表示为:VR=RA,T,V=RLA,T,V,FA,T,V其中,LA,T,V、FA,T,V分别表示对应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它们也都是资产、威胁、脆弱点的函数,但其表达式很难给出;而风险则可表示为可能性L和影响F的函数,简单的处理就是将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与安全事件的影响F相乘得到风险值,实际就是平均损失,即VR= LA,T,V×FA,T,V;16、人员安全审查:人员审查必须根据信息系统所规定的安全等级确定审查标准;关键的岗位人员不得兼职,并要尽可能保证这部分人员安全可靠;人员聘用要因岗选人,制定合理的人员选用方案;人事安全审查是指对某人参与信息安全保障和接触敏感信息是否合适,是否值得信任的一种审查;审查内容包括:思想观念方面;对信息安全的认识程度;身体状况;17、物理安全边界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实体和环境这一层次上建立某种屏障;18、系统安全原则:1.保护最薄弱的环节:系统最薄弱部分往往就是最易受攻击影响的部分;在系统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应首先消除最严重的风险;2.纵深防御:纵深防御的思想是,使用多重防御策略来管理风险;“纵深防御”所提供的整体保护通常比任意单个组件提供的保护要强得多;3.保护故障:及时发现故障、分离故障,找出失效的原因,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故障; 4.最小特权:最小特权策略是指只授予主体执行操作所必需的最小访问权限,并且对于该访问权限只准许使用所需的最少时间;5.分隔:分隔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将系统分成尽可能多的独立单元,那么就可以将对系统可能造成损害的量降到最低;19、最小特权原则一方面给予主体"必不可少"的特权,这就保证了所有的主体都能在所赋予的特权之下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或操作;另一方面,它只给予主体"必不可少"的特权,这就限制了每个主体所能进行的操作;20、程序测试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确定程序的正确性,另一个是排除程序中的安全隐患;程序测试:恢复测试、渗透测试、强度测试、性能测试21、工作版本:是正处于设计进行阶段的版本,是在设计者开发环境中正在进行设计开发的版本,是还不能实用的或还没有配置好的版本;因此它是当前设计者私有的,其他用户不能被授权访问;工作版本常存在于一个专有开发环境中,并避免它被其他开发引用;提交版本:是指设计已经完成,需要进行审批的版本;提交版本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不允许删除和更新,只供设计和审批人员访问;其他人员可以参阅提交版本,但不能引用;发放版本:提交版本通过所有的检测、测试和审核人员的审核和验收后,变为发放版本;发放版本又称为有用版本,有用版本也可能经过更新维护,形成新的有用版本;还要对正在设计中的版本和发放版本进行区别,版本一旦被发放,对它的修改就应被禁止;发放后的版本应归档存放,这时不仅其他设计人员,即使版本的设计者也只能查询,作为进一步设计的基础,不能修改;冻结版本:冻结版本是设计达到某种要求,在某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的版本;22、信息安全事件information security incident由单个的或一系列的有害或意外信息安全事态组成,它们具有损害业务运作和威胁信息安全的极大的可能性;信息安全事态information security event是指系统、服务或网络的一种可识别的状态的发生;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就是通过及时报告安全事故和弱点、建立安全事故职责和程序、收集证据、总结信息安全事故以便从安全事故中学习经验等对信息安全事故进行管理,对信息系统弱点进行纠正和改进;应急响应Incident Response:指一个组织为应对各种意外事件发生所做的准备以及在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措施,其目的是避免、降低危害和损失,以及从危害和损失中恢复;23、根据信息安全事件的起因、表现、结果等的不同,信息安全事件可分为:有害程序事件、网络攻击事件、信息破坏事件、信息内容安全事件、设备设施故障、灾害性事件、其他信息安全事件24、灾难恢复:指在发生灾难性事故的时候,能利用已备份的数据或其它手段,及时对原系统进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业务的连续性;25、灾难恢复一般步骤:1恢复硬件;2重新装入操作系统;3设置操作系统驱动程序设置、系统、用户设置;4重新装入应用程序,进行系统设置;5用最新的备份恢复系统数据;26、在制定灾难恢复策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保护完整的系统配置文档;二是根据业务需要决定数据异地存储的频率;三是保护关键业务的服务器;灾难恢复最重要的是建立异地存储备份中心;数据备份的最终目的就是灾难恢复,一旦系统遭到攻击或因自然因素导致数据的破坏或丢失,灾难恢复可以最大程度恢复系统,保证系统的可用性;27、应急响应的组织分类:第一类是网络服务提供上的TRT组织;第二类为企业或政府组织的的IRT组织;第三类是厂商IRT组织;第四类为商业化的IRT,面向全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安全救援服务;第五类是一些国内或国际间的协调组织;28、应急响应的流程:事件通告、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启动、应急处置、恢复顺序、恢复规程;具体内容略;29、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安全事管理过程、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及信息安全灾难恢复30、常用的备份策略: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和综合型完全备份;具体内容略;31、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由管理、业务、技术和行政后勤人员组成,分为灾难领导小组、灾难恢复规划实施组合灾难恢复日常运行组;其中,实施组的人员在任务完成后为日常运行组的成员;重点:信息安全组织、人员安全、物理和环境的安全、访问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应急响应重中之重、灾难恢复的组织机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要素、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策略、风险评估的计算ISMS实施模型和实施过程;测评认证的方式方法法规体系的一些条例信息安全的内涵已从传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个方面扩展到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抗抵赖性、可靠性、可控性和真实性等更多领域;。

第2章 实体及硬件安全技术

第2章 实体及硬件安全技术

2.2 实体及硬件的安全防护
2.2.1 三防措施(防火、防水、防盗) 三防措施(防火、防水、防盗)
1.防火 1.防火 : (1)要有合理的建筑构造,这是防火的基础。 )要有合理的建筑构造,这是防火的基础。 完善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这是防火的关键。 (2)完善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这是防火的关键。 要建立完善消防设施, (3)要建立完善消防设施,这是减少火灾损失的保障 加强消防管理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4)加强消防管理工作,消除火灾隐患。
2.2 实体及硬件的安全防护
2.防水 :机房防水工作是机房建设和日常运行管理的重要内 防水 容之一,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容之一,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机房不应设置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 (1)机房不应设置在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位于用水设备 下层的计算机机房, 应在吊顶上设防水层, 下层的计算机机房 , 应在吊顶上设防水层 , 并设漏水检 查装置。 查装置。 机房内应避免铺设水管或蒸汽管道。已铺设的管道, (2)机房内应避免铺设水管或蒸汽管道。已铺设的管道, 必须采取防渗漏措施。 必须采取防渗漏措施。 机房应具备必要的防水、防潮设备。 (3)机房应具备必要的防水、防潮设备。 机房应指定专人定期对管道、阀门进行维护、检修。 (4)机房应指定专人定期对管道、阀门进行维护、检修。 完善机房用水制度, (5)完善机房用水制度,有条件的机房应安装漏水检测系 统
2.3 计算机硬件的检测与维修
2.3.2硬件故障的检测步骤及原则 硬件故障的检测步骤及原则
1.检测的基本步骤 :检测的基本步骤通常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检测的基本步骤 检测的基本步骤通常是由大到小、由粗到细。 2.检测的原则 : 检测的原则 (1)先静后动 ) (2)先外后内 ) (3)先辅后主 ) (4)先电源后负载 ) (5)先一般后特殊 ) (6)先简单后复杂 ) (7)先主要后次要 ) 计算机的检测维修方法很多,因设备的不同、组件的不同, 计算机的检测维修方法很多,因设备的不同、组件的不同,各自有不 同的特点,对以上原则应灵活运用,当故障原因较为复杂时,要综合考虑。 同的特点,对以上原则应灵活运用,当故障原因较为复杂时,要综合考虑。

井下人员行走及车辆运行安全运输管理规定

井下人员行走及车辆运行安全运输管理规定

井下人员行走及车辆运行安全运输管理规定1、副井底由运搬二队全面接管(东西码50米以内归工区负责),王村副井底轨道维护、机车检修、物料运输由运搬二队负责。

2、470水平S/N翼辅运巷及环形车场、除电机车正常运行外,其它人员禁止通行。

3、每周二、周五八点班12:00—14:30为王村各辅运巷及环形车场冲洗巷道及水袋加水、轨道巡查及检修工作时间,运搬二队在此期间全线停车。

4、运搬二队电机车司机作业时间零点班1:00—8:00、八点班9:00—16:00、四点班17:00—24:00,其它时间严禁在巷道内通行。

5、因工作需要进入王村大巷的各级人员(包括检查人员),必需提前一天向运输科提交申请,经相关科室审批并确定行走时间后方可进入大巷,并在规定时间内撤离。

6、从王村下井的人员(包括检查人员)可在东、西码及行人通道行走,严禁进入辅运巷行走;在东、西码检查前,要与副井把勾工联系停止上下料,待检查完后再通知把勾工进行上下料作业。

7、水仓队在清挖王村中央水仓期间必须从二部猴车2103联巷进入东翼辅运巷后进入水仓作业,不得从二部猴车经行人通道进入东翼辅运巷后进入水仓;运搬二队进入水仓口前后作业时,要提前与水仓队作业人员联系,水仓队人员在水仓口前后推车作业期间,运搬二队电机车不得进入推车地点作业。

8、通风队瓦检员每日0点班00:15-0:45、8点班8:15-8:45、4点班16:15-16:45在王村环形车场及东、西码检查瓦斯,在此期间,运搬二队电机车不得进入东、西码作业,王村工区副井不得在此期间进行上下料,通风队检查瓦斯人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撤离,其它时间不得进入以上地点检查瓦斯。

9、通风队每日0点班00:15-0:45、8点班8:15-8:45、4点班16:15-16:45需对王村8#交叉点、王村煤仓下口检查瓦斯,如在此时间段内运搬二队电机车需进入东翼辅运巷、南翼辅运巷作业,跟车工必须下车在前方监护。

10、运搬二队电机车司机在运输作业期间,路遇行人要停车避让,待人员通过后方可运行。

常见安全设备整理

常见安全设备整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概述一、安全设备整体分类1.1、整体概述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实体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三个方面。

运行安全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四个方面。

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访问控制,加密与鉴别七个方面。

1.2、术语定义计算机信息系统(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指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的,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Security Products for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是指用于保护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专用硬件和软件产品。

实体安全(Physical Security)保护计算机设备、设施(含网络)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有害气体和其它环境事故(如电磁污染等)破坏的措施、过程。

运行安全(Operation Security)为保障系统功能的安全实现,提供一套安全措施(如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应急等)来保护信息处理过程的安全。

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防止信息财产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权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的系统辨识,控制。

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黑客(Hacker)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的人员。

应急计划(Contingency Plan)在紧急状态下,使系统能够尽量完成原定任务的计划。

证书授权(Certificate Authority)通过证书的形式证明实体(如用户身份,用户的公开密钥等)的真实性。

安全操作系统(Secure Operation System)为所管理的数据和资源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而有效控制硬件和软件功能的操作系统。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

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

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是指保护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和硬件以确保其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的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防止未经授权的物理访问、损坏或盗窃,并确保计算机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硬件安全硬件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设备免受物理攻击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硬件安全措施:1.机房安全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进入机房,使用身份验证和访问权限管理等措施来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机房。

2.锁定设备:将服务器、交换机和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锁定在机柜中,使用专门的机柜锁和物理锁来防止未经授权的物理访问。

3.视频监控: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来监视机房和其他关键区域,以及记录潜在的安全事件。

4.远程管理:使用远程管理技术,例如带外管理卡,实现对服务器的远程监控和管理,减少物理访问的需求。

门禁系统门禁系统是一种用于控制和管理人员进入建筑物或特定区域的电子系统。

对于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来说,门禁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门禁系统的关键特征:1.门禁卡或身份验证:通过使用门禁卡或其他身份验证手段,仅允许授权人员进入计算机系统所在的区域。

2.二进制认证:门禁系统可以与计算机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认证系统进行集成,对进入区域的人员进行验证和授权。

3.访问控制:门禁系统可以配置为根据时间、日期和其他条件对人员的访问进行限制,从而确保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进入计算机系统区域。

物理锁和封条为了确保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和操纵,使用物理锁和封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物理锁和封条的实施措施:1.锁定设备:将计算机系统的物理设备锁定在机柜中,使用机柜锁和物理锁对设备进行保护。

2.封条设备:在计算机设备上使用封条,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更改或操纵设备。

这可以确保在封条不被损坏的情况下设备的完整性。

3.定期检查:定期对锁定设备和封条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完整性和正常运行。

火灾和灾难恢复计划灾难恢复计划在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安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对计算机安全包括那些方面,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对计算机安全包括那些方面,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对计算机安全包括那些⽅⾯,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些⽅⾯
计算机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运⾏环境的安全和信息的安全。

1、实体的安全性:实体安全包括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它⽤来保证硬件和软件本⾝的安全。

2、运⾏环境的安全性:运⾏安全包括风险分析、审计跟踪、备份与恢复和应急,它⽤来保证计算机能在良好的环境⾥持续⼯作。

3、信息的安全性: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络安全、防病毒、访问控制、加密、认证,它⽤来保障信息不会被⾮法阅读、修改和泄露。

采⽤先进可靠的安全技术,可以减少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安全技术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必须⼤⼒发展。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种⽤于⾼速计算的电⼦计算机器,可以进⾏数值计算,⼜可以进⾏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是能够按照程序运⾏,⾃动、⾼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可分为超级计算机、⼯业控制计算机、⽹络计算机、个⼈计算机、嵌⼊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物计算机、光⼦计算机、量⼦计算机等。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版新版

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版新版

3. 临床科室
( 1)接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后 ,立即通知医生恢复手写医嘱。原则上只开临时医嘱,并开具手
写处方、
欢迎下载
精选
化验单等,通知办公护士执行。办公护士转抄医嘱执行单,通知管床护士执行。管床护士
两人核对并转抄输液
瓶签,执行医嘱。总务护士拨打配送电话,通知其领取手写处方到药房领药。
( 2 )病人转科:医生手写转科医嘱,转出科室医生及护士携带转科医嘱单,将病人护送至接
室提前做好应急准备。
(二)信息报告与处置
1. 信息报告
系统发生故障后 ,使用科室立即拨打信息中心 24 小时网络故障服务电话 ** 报告网络故障信息 . 信息中
心工程师到场查看故障原因,并及时给予处置。如信息系统运行瘫痪,立即报告信息中
心主任,并请求信息
中心应急小组成员支援。
信息中心主任在接到故障报告后, 根据故障情况立即向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组长汇
(二)职责分工
发生信息系统运行与突发安全事件后, 信息中心负责人向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组长
汇报情
况,并根据故障情况,提出是否启动“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专项应急预案”的建议。
信息系统运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组长发出启动应急预案的指令后,
信息中心负责人立即通知信 息系统运
行与安全应急工作组各成员,应急工作组各成员按各自职责组织、协调各部门、科室应急
理出院手续。
(5) 如出现故障后修复时间超过
24 小时 ,派专人到信息中心网管室查询本科室病人累计产生
费用,并告知病人,及时催缴费用,避免欠费。此期间如有病人出院,护士应请病人先结清所有费
用,待系统
恢复后由护士通知病人再到医院办理出院手续。
( 6) 系统恢复后督促医生补录所有医嘱及辅助检查项目,以避免漏费现象。

简述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简述系统安全的主要内容

计算机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运行安全等内容。

(1)实体安全。

指保证计算机系统硬件安全、可靠地运行,确保它们在对信息的采集、处理、传送和存储过程中,不会受到人为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危害。

(2)运行安全。

指对运行中的计算机系统的实体和信息进行保护。

保护范围包括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3)信息安全。

主要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防止信息被非法修改、删除、使用和窃取。

(4)软件安全。

软件安全首先是指使用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本身是正确、可靠的。

即不但要确保它们在正常的情况下,运行结果是正确的,而且也不会因某些偶然的失误或特殊的条件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软件安全还指对软件的保护,即软件应当具有防御非法使用、非法修改和非法复制的能力。

安委办实体化运行的思考

安委办实体化运行的思考

安委办实体化运行的思考近年来,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事故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我国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安委办),并将其纳入国务院体制。

然而,安委办的实体化运行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首先,安委办在实体化运行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职责不明确。

安委办作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牵头部门,其职责应该明确,但目前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情况。

一方面,安委办需要协调各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安委办还需要承担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的任务。

这两个方面的职责有时会产生冲突,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安委办的职责,确保其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安委办在实体化运行中还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安委办作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牵头部门,其权力应该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制约。

然而,目前安委办的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处理不够及时和有效。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安委办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其工作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其权力的合理行使。

此外,安委办在实体化运行中还需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

安全生产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

然而,目前安委办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还不够紧密,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不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安委办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最后,安委办在实体化运行中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支持,而目前安委办的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安委办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安委办还需要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留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推动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安委办实体化运行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信息安全四要素:诠释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四要素:诠释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四要素:诠释信息安全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方滨兴(******************)摘要:本文首先将国内外对信息安全概念的各种理解归纳为两种描述,一种是对信息安全所涉及层面的描述;一种是对信息安全所涉及的安全属性的描述。

然后提出了以经纬线的方式将两种描述风格融为一体的方法,即基于层次型描述方式。

同时,在传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这三个层面的基础之上,扩充了内容安全层面与信息对抗层面,并将其归类为信息系统、信息、信息利用等三个层次。

另外还针对国外流行的信息安全金三角的描述不足,扩充为信息安全四要素,从而完备了对信息安全概念框架的描述。

最后,给出了关于信息安全的完整定义。

一、背景“信息安全”曾经仅是学术界所关心的术语,就像是五、六十年前“计算机”被称为“电算机”那样仅被学术界所了解一样。

现在,“信息安全”因各种原因已经像公众词汇那样被广大公众所熟知,尽管尚不能与“计算机”这个词汇的知名度所比拟,但也已经具有广泛的普及性。

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偏差,而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则往往各式各样。

种种偏差主要来自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信息安全,因此出现了“计算机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之类的提法,也出现了“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等描述方式。

关于信息安全的定义,以下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定义方式:国内学者给出的定义是:“信息安全保密内容分为:实体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四个方面。

”我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给出的定义是:“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个方面。

”我国相关立法给出的定义是:“保障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网络)的安全,运行环境的安全,保障信息安全,保障计算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以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这里面涉及了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三个层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一。实体安全 二。运行安全 三。信息系统安全十条 四。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3
环境安全
1.受灾防护 1.受灾防护
灾难前检测和警报;灾难中的急救和现场保护;灾 灾难前检测和警报;灾难中的急救和现场保护; 难后的破坏恢复等技术。 难后的破坏恢复等技术。
2.受灾恢复计划与辅助软件
灾难影响分析; 灾难影响分析;灾难恢复计划的设计及其测试与完 善技术。 善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技术性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面广,技术性强。 内部审计部门应培养或增加计算机方面的 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计算机网络系 统管理及使用人员进行跟踪审计。 统管理及使用人员进行跟踪审计。
信息系统任何安全事故,首要的事情是保留现场。 信息系统任何安全事故,首要的事情是保留现场。
11
一.加强场地设防
实体安全,首先要求对场地环境加强 实体安全, 控制, 控制,中心机房及其延伸点要搞好基本环 境建设,包括防雷电设施、 境建设,包括防雷电设施、防电磁干扰设 施、防水防火的设施以及主机房电源备份 机制。 机制。
12
二.做好应急备份
对关键部位的设备, 对关键部位的设备,除提供实时全 双工热备份外,还应有备份以供急用。 双工热备份外,还应有备份以供急用。
6.电源保护 6.电源保护
电源连续、稳定工作技术。 电源连续、稳定工作技术。
6
媒体数据的安全
1.媒体的安全 1.媒体的安全
媒体实体的防盗、防毁、防霉、防砸等技术。 媒体实体的防盗、防毁、防霉、防砸等技术。
2.媒体数据的安全
媒体存储数据的防盗、防毁和防破坏丢失; 媒体存储数据的防盗、防毁和防破坏丢失;媒体存储数据 的安全销毁、防泄漏等技术。 的安全销毁、防泄漏等技术。
3.区域防护 3.区域防护
静止及活动区域防护及隔离技术。 静止及活动区域防护及隔离技术。
4
设备安全
1.设备防盗 1.设备防盗
物理、电子等防盗技术。 物理、电子等防盗技术。
2.设备防毁
对抗自然或人为的防设备毁坏技术。 对抗自然或人为的防设备毁坏技术。
3.防止电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息泄露 3.防止电磁信息泄露
防止电磁信息泄漏、干扰泄漏的电磁信息、 防止电磁信息泄漏、干扰泄漏的电磁信息、吸收泄漏的电磁信 息技术。 息技术。
17
七.采用数据加密技术
口令必需加密。 口令必需加密。重要文件要选用数据 加密技术进行数据加密。 加密技术进行数据加密。
18
八.遵守行业规范要求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规范要求, 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规范要求,应严 格执行。 格执行。
19
九.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逐步完善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内部管理,包括: 加强内部管理,包括:
•用户权限管理制度。 •网络接入设备管理制度 •口令保密制度。 •系统日常巡查制度。 •做好动态数据的远程备份。 •定期清理网络存储资源。
•入网用户身份检查制度。 •加强网络用户与管理部门间 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发现网络作用中的各种安全隐患并据 具体情况指定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方法。
20
十.健全网络管理监督体系
8
审计跟踪
记录及跟踪系统状态的变化、 记录及跟踪系统状态的变化、实现安全事故的 定位、保护审计日志等技术。 定位、保护审计日志等技术。
9
备份与恢复
提供场点内外的软、硬件存储,备份和恢复的 提供场点内外的软、硬件存储, 技术。 技术。
10
应急
1. 应急计划辅助软件 紧急事件或安全事故影响分析, 紧急事件或安全事故影响分析,应急计划设计及 测试与完善技术。 测试与完善技术。 2. 应急设施 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应急设施,实践应急计划的 提供实时或非实时的应急设施, 技术。 技术。
13
三.做好异地备份
重要的系统数据,做好异地备份; 重要的系统数据,做好异地备份; 备份介质不与计算机中心放在同一幢楼 内。
14
四.培养高素质的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首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系统管理员首先要有极强的责任心; 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频繁更换。 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频繁更换。 系统管理员要了解各类新的安全布防技术, 系统管理员要了解各类新的安全布防技术, 及时更改自己网络系统的安全布防。 及时更改自己网络系统的安全布防。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 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 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 计算机使用, 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 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3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1、非授权可执行性 2、隐蔽性 3、传染性 4、潜伏性
5、表现性或破坏性 6、可触发性
1.了解病毒传播途径
软盘、硬盘、光盘、 软盘、硬盘、光盘、网络
2。了解病毒产主要来源
引进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中带有病毒、 引进的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中带有病毒、各类出国 人员带回的机器和软件染有病毒、游戏软件、 人员带回的机器和软件染有病毒、游戏软件、非法 拷贝、维修部门交叉感染、有人研制改造病毒、通 拷贝、维修部门交叉感染、有人研制改造病毒、 过网络传入、敌对分子以病毒进行宣传和破坏。 过网络传入、敌对分子以病毒进行宣传和破坏。
24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按寄生方式分 按破坏性分 按传染途径分
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复合型病毒。 引导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和复合型病毒。 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 操作系统型、文件型、 操作系统型、文件型、网络型病毒。 简介性、 简介性、变形性病毒和 生成工具。 生成工具。
25
按病毒代码是否变化可分
返回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6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3、使用反病毒产品。 使用反病毒产品。 杀毒软件: 杀毒软件:如CPAV、MSAV、 、 、 KILL、KV300等。 、 等 防病毒卡:是硬件防病毒产品。 防病毒卡:是硬件防病毒产品。
27
防治常识
1、不随便乱用盗版软件; 2、不在微机上玩盗版游戏软件; 3、重要数据文件随时做备分; 4、重要数据文件加写保护; 5、定期对硬盘做清病毒检查; 6、专机专用。
28
2001.5
29
21
计算机病毒
许多人认为,计算机病毒是美国弗雷德 柯 许多人认为,计算机病毒是美国弗雷德·柯 享博士的发明。柯享在1984 1984年其博士论文中 享博士的发明。柯享在1984年其博士论文中 编过一个病毒, 编过一个病毒,主要是为了找到保护计算机 系统不受自复制程序侵害的途径。 系统不受自复制程序侵害的途径。 直到1987年秋, 直到1987年秋,计算机病毒才开始引 1987年秋 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随后, 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随后,有关计算机 病毒的报道和书籍大量出现, 病毒的报道和书籍大量出现,计算机病毒的 22 概念迅速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 概念迅速进入人们的社会生活。
5
设备安全
4.防止线路截获 4.防止线路截获
使线路截获设备无法工作、探测线路截获并报警、 使线路截获设备无法工作、探测线路截获并报警、定位截获设备 位置、对抗线路截获设备的使用等技术。 位置、对抗线路截获设备的使用等技术。
5.抗电磁干扰
对抗外界及消除内部电磁干扰技术。 对抗外界及消除内部电磁干扰技术。
7
风险分析
在系统设计前, 在系统设计前,对系统固有脆弱性进行分 析;在试运行中,对运行状态和结果进行分析; 在试运行中,对运行状态和结果进行分析; 在运行中,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在运行后, 在运行中,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在运行后, 对记录进行分析。旨在发现漏洞, 对记录进行分析。旨在发现漏洞,排除隐患的技 术。
15
五.建立防火墙
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应建立专用 的防火墙, 的防火墙,不让外部网络上的无关用户访 问内部网络。 问内部网络。
16
六.不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在使用外来磁盘( 在使用外来磁盘(来历不明的程序和 游戏软件) 必须进行病毒检查, 游戏软件)时,必须进行病毒检查,严禁 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