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之吸虫
最新医学寄生虫学第三次实验 吸虫 实验指导-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医学寄生虫学第三次实验 吸虫 实验指导-药学医学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292f365336c1eb91b375d0d.png)
卫氏并殖吸虫
成虫
卫氏并殖吸虫
卵 盖
卵 壳
卵细胞
虫 卵
卵黄细 胞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
第二中间宿主
蝲 蛄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口吸盘 肠 管
斯氏狸殖吸虫
卵黄腺
子 卵 睾 宫 巢 丸
成 虫
排泄囊 排泄孔
卵 盖 卵 壳 卵细胞 卵黄细胞
医学寄生虫学第三次实验
吸 虫
( 实验指导 P. 19 )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1、华支睾吸虫成虫 2、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3、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4、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5、华支睾吸虫虫卵 √ 6、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 7、并殖吸虫(肺吸虫)虫卵 √ 二、示教标本:(五楼示教室) 三、实验操作: 鱼肉压片查囊蚴 四、录 像: 1、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2、布氏姜片吸虫
(40分钟) 五、绘
图: √
并殖吸虫虫卵
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拟钉螺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
实验内容:
一、自学标本: 1、华支睾吸虫成虫 2、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3、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4、斯氏狸殖吸虫成虫 5、华支睾吸虫虫卵 √ 6、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 7、并殖吸虫(肺吸虫)虫卵 √ 二、示教标本:(五楼示教室) 三、实验操作: 鱼肉压片查囊蚴 四、录 像: 1、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2、布氏姜片吸虫
卵黄腺 卵 巢 受精囊 睾 丸
排泄囊
(二)虫
卵
卵盖 肩峰
• 形 状:芝麻状
• 大 小: 29×17µm
• 颜 色:黄褐色 • 结 构:卵盖、肩峰、小疣
四种人体寄生吸虫比较
![四种人体寄生吸虫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9f13e22ccbff121dd36835b.png)
四种人体寄生吸虫比较肝吸虫肺吸虫(并殖吸虫) 姜片虫血吸虫(裂体吸虫) 学名(英文)Liver fluke Lung fluke fasciolopsiasis schistosome寄生部位肝胆管宿主的肺内小肠门脉系统终宿主人及肉食哺乳动物人和多种肉食类哺乳动物人及猪(或野猪)人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的黑贝科和蜷科中某些属的螺;第二中间宿主为甲壳纲的淡水蟹或蝲蛄扁卷螺,水生植物为第二媒介淡水螺类感染阶段囊蚴囊蚴囊蚴尾蚴致病阶段成虫童虫、成虫成虫虫卵感染途径经口经口经口经皮肤感染方式食入含囊蚴的鱼虾而感染;因食入含活囊蚴的溪蟹、蝲蛄感染人或猪因生食含活囊蚴的水生植物而感染;接触疫水体内移行过程囊蚴被终宿主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囊壁被软化,囊内幼虫的酶系统被激活,幼虫活动加剧,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幼虫循胆汁逆流而行,在几小时内即可到达肝内胆管口→胃→小肠上段→肠壁→童虫在组织中移行并徘徊于各器官及腹腔间→肺口→胃→在消化液和胆汁作用在,附于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的粘膜上皮肤→血管或淋巴→右心→肺→左心→体循环→肠系膜动脉→肝门静脉主要致病情况患者的肝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的次级胆管,引起胆管内膜及胆管周围的超敏反应及炎症反应,出现胆管局限性的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受肝吸虫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还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阻塞性黄疸或胆管肝炎。
肝吸虫感染常并发胆管感染和胆石症。
轻度感染时不出现临床症状或无明显临场症状。
重度感染时,在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消化道不适,包括发热、胃痛、急性期:轻者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发热等一般症状。
重者可有全身过敏反应、高热、腹痛、胸痛、咳嗽、气促、肝肿大并伴有荨麻疹。
白细胞数量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明显。
人体寄生虫学——吸虫概述、肝吸虫
![人体寄生虫学——吸虫概述、肝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5dfc975b43323968011c9271.png)
……
(30余种)
一、吸虫形态 Morphology of Trematode
(一)成虫形态
外形
吸虫
线虫
①成虫虫体二侧对称、背腹扁平, 呈叶状和长舌状
子宫
口吸盘 腹吸盘
睾丸
② 雌雄同体,含口、腹吸盘
血吸虫(schistosoma) 雌雄合抱
血吸虫雌雄分离
③ 血吸虫例外:含有口腹吸盘,但雌雄异体,呈线形
示意图 示意图
染色
囊内幼虫大致可见成虫的基本结构;囊壁具有保护作 用,能在酸、碱、盐、糖以及酒精和芥末等环境下存活
扫描电镜
鱼肉中囊蚴
囊蚴位于鱼的皮下和肌肉,呈雪白
“鱼生”和肝吸虫
鱼生
鱼生粥
肝吸虫在人体内的移行
囊蚴(消化道)
虫卵随粪 便排出
囊蚴内幼虫破囊而出(十二 指肠)
血液循环或穿 过肠管
肝 吸 虫 成 虫 模 式 图
位于肝脏中的肝吸虫
寄生于肝胆管中的肝吸虫
肝吸虫生活史
(二)肝吸虫虫卵形态
光镜
电镜
为常见蠕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约27μm
外形似芝麻,棕黄色;有卵盖、肩峰;卵内含毛蚴
肝吸虫生活史
(三) 胞蚴、雷蚴和尾蚴形态
胞蚴
雷蚴
尾蚴
肝吸虫生活史
(四)肝吸虫囊蚴(Metacaria)形态
华支睾吸虫生活史及其成虫和虫卵的形态是重点, 尤其是其在人体内的移行和寄生部位,据此可推导 肝吸虫的致病、实验诊断和防治,并解决临床的实 际问题
复习思考题
根据肝吸虫的生活史,为什么肝吸虫病容 易被误诊?
醋、清酒或酱油能否杀死肝吸虫囊蚴?
Thank you!
含口腹吸盘
医学寄生虫学主要人体寄生比较表(吸虫、原虫与线虫)
![医学寄生虫学主要人体寄生比较表(吸虫、原虫与线虫)](https://img.taocdn.com/s3/m/c49a5a0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e.png)
医学寄生虫学主要人体寄生比较表(吸虫、原虫与线虫)常见人体寄生吸虫比较表虫名(简称)肝吸虫姜片虫肺吸虫血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中外文学名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布氏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aswestermani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链状带绦虫Taenia solium肥胖带绦虫Taeniasaginata细粒棘球绦虫Echinocucusgranulosus人体寄生阶段及寄生部位成虫:肝胆管成虫:小肠成虫:肺异位:皮下、脑等成虫: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成虫:小肠囊尾蚴:组织成虫:小肠棘球蚴:肝肺脑等保虫宿主猫等猪犬等牛等猪牛羊等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扁卷螺川卷螺钉螺猪/人牛人、牛羊等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溪蟹、喇蛄/ 幼体增殖过程略略略略无无无感染期与感染方式鱼虾中的囊蚴经口水生植物表面的囊蚴经口溪蟹、喇蛄中的囊蚴经口疫水中的尾蚴经皮肤钻入猪肉中的囊尾蚴经口虫卵:自体与异体感染牛肉中的囊尾蚴经口虫卵经口终宿主体内移行过程略/ 略经血循环成虫寿命20-30年数年5-6年30-40年25年以上30-50年40年以上主要致病阶段及病理变化成虫胆管炎、胆石症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成虫营养不良消化道功能紊乱肠梗阻童虫或成虫虫体移行和寄生中对组织引起病变肺部损伤及异位损伤虫卵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肠壁组织、肝脏及异位病变成虫:消化道症状为主囊尾蚴:皮下肌肉、脑、眼等囊尾蚴病成虫:消化道症状棘球蚴:压迫作用;过敏反应;播散再生病原确诊方法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粪检虫卵:直接涂片法痰或粪检虫卵:沉淀集卵法毛蚴孵化法肛拭法查虫卵肛拭法查虫卵免疫诊断+影像检查主要抗虫药物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吡喹酮(治疗注意事项)吡喹酮手术治疗+阿苯达唑。
医学吸虫练习题
![医学吸虫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ffe7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f.png)
医学吸虫练习题医学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常常寄居在人体内,引发各种疾病。
有关医学吸虫的知识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医学吸虫的练习题,帮助读者巩固对该主题的理解。
题目一:医学吸虫主要感染以下哪个器官?答案:肝脏题目二:医学吸虫通常通过哪种方式传播给人体?答案:饮用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含有医学吸虫囊泡的蔬菜。
题目三:医学吸虫的寄主是谁?答案:人和某些动物,如猪和牛。
题目四:医学吸虫感染后会引发哪些疾病?答案:肝血吸虫病和肠血吸虫病。
题目五:以下哪项措施可以预防医学吸虫感染?答案:定期检测饮用水源的水质,避免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彻底清洗蔬菜和水果,确保食物不被医学吸虫囊泡污染;合理养殖动物,定期进行排虫。
题目六:医学吸虫感染最常见的症状是什么?答案:肝脏疼痛、腹痛、腹泻、乏力等。
题目七:医学吸虫感染后应该如何治疗?答案: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常使用抗寄生虫药物来杀灭吸虫体并排出体外。
题目八:医学吸虫感染可能导致哪些并发症?答案:肝硬化、肝癌等。
题目九:医学吸虫存在于全球哪些地区?答案:医学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美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题目十:以下哪个职业群体对医学吸虫感染风险较高?答案:农民、水产养殖工人等与水源接触频繁的职业群体。
通过以上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医学吸虫的相关知识点。
对于医学学生来说,熟悉医学吸虫的传播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这有助于他们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
同样,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医学吸虫的预防措施也可以帮助他们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护自己的健康。
总结起来,医学吸虫练习题对于巩固相关知识非常有帮助。
通过这些题目的回答,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学吸虫的特点、感染途径、症状和治疗方法,从而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医学吸虫感染。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些练习题提升对医学吸虫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简述吸虫的外部形态
![简述吸虫的外部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748aa6d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52.png)
简述吸虫的外部形态
吸虫是一类寄生虫,它们寄生在人体或动物体内,以吸取宿主的血液或营养为生。
吸虫的外部形态可以分为头部、颈部、体节和尾部四个部分。
头部是吸虫身体的前端,通常呈圆锥形或头状。
头部具有口腔和吸盘。
口腔位于头部的中央,是吸虫摄取宿主血液和营养的主要器官。
吸盘位于头部的前端,形状多样,可以是圆形、卵圆形或扁平的。
吸盘的主要功能是吸附在宿主体表或内脏器官上,以便吸取养分。
颈部是连接头部和体节的狭窄部分。
颈部的长度和形状因吸虫的种类而异。
颈部的主要功能是连接头部和体节,起到传递营养和废物的作用。
体节是吸虫的主体部分,由一系列相似的环节组成。
吸虫的体节数量因各个种类而异,也受到吸虫的年龄和生长环境的影响。
每个体节都具有一个生殖腔和排泄腔。
生殖腔是吸虫繁殖的器官,内部有生殖细胞,可以产生卵子或精子。
排泄腔是吸虫排泄代谢废物的器官,有助于维持吸虫体内的正常代谢。
尾部是吸虫的末端部分,通常较短而圆形。
尾部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吸虫在宿主体内移动。
一些吸虫的尾部还具有附着器官,可以粘附在宿主的组织上,以确保寄生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吸虫的外部形态具有一定的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种类差异。
通过对吸虫外部形态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吸虫的寄生特点和生活习性,为防治吸虫病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吸虫
![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bc2d9c6e783e0912a2162a0b.png)
吸虫概述1.吸虫(fluke, trematode) 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目。
2.寄生人体的吸虫主要有:血吸虫(Shistosomatidae japonicum) 肝吸虫(Clonorchissinensis) 肺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 姜片虫(Fasciolopsis buski)3.成虫发育阶段: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A 成虫外形:呈舌状或叶状,背腹扁平,有口、腹吸盘,两肠支对称。
消化系统:不完整,口、咽、食道、盲肠结尾,无肛门,无体腔。
生殖系统:多为雌雄同体,雌雄生殖系统各一套。
可自体或异体受精。
排泄系统:焰细胞,经口排出。
B、虫卵:椭圆形,淡黄或金黄。
大多有卵盖(血吸虫无),内容物为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4.生活史要点:A.成虫寄生与人及哺乳动物体内。
B.虫卵需进入水中才能进一步发育。
C.需要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
D.卵---毛蚴(进入水中)---胞蚴---(多个)雷蚴---(多个)尾蚴---囊蚴---成虫E.感染阶段:多为囊蚴(血吸虫为尾蚴,经黏膜、皮肤感染)感染方式:经口。
F.都需经历世代交替。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1.A、成虫形态:葵花籽状,背腹扁平,半透明,口洗盘大于腹吸盘。
雌雄同体,睾丸分支。
卵巢分叶,受精囊、劳氏管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中段两侧。
B、幼虫形态:是最小的人体寄生虫卵。
黄褐色,壳较厚,前端有卵盖、肩峰,后端有小疣。
内含成熟毛蚴1个。
2.生活史要点:A.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肝胆管内,其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随粪便排出,毛蚴侵入豆螺,鱼虾吞入螺。
B.人是终宿主,保虫宿主:猫犬。
C.第一中间宿主: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D.感染阶段:囊蚴感染方式:食入含有活囊蚴的淡水鱼、虾。
3、致病特点:A.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其分泌物,代谢物,机械刺激)引起胆管壁炎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管肝炎);管壁纤维组织增生而致胆管狭窄性黄疸;胆管结石;肝硬化;肝癌。
寄生虫吸虫总结
![寄生虫吸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54dc95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3.png)
寄生虫吸虫总结寄生虫是一类生物体,它们依赖于其他生物体(寄主)来生存和繁殖。
而吸虫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它们以吸食宿主体内的血液或体液为生。
本文将从吸虫的基本特征、分类、寄生方式、危害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吸虫的基本特征吸虫是一种扁平的寄生虫,身体呈片状或细长条状,通常有吸盘或钩爪等附着器官,可以牢固地附着在宿主的体表或内脏上。
它们的消化系统简单,大部分没有消化道,营养物质通过体表吸收。
吸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
二、吸虫的分类吸虫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动物界的寄生虫,根据它们寄生的主要部位和形态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皮肤吸虫、肺吸虫、肠吸虫、肝吸虫、血吸虫等多个类群。
这些吸虫在形态、生活史和寄生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以吸食宿主体内的血液或体液为生。
三、吸虫的寄生方式吸虫的寄生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通过宿主的皮肤直接侵入体内,如皮肤吸虫;通过吸入寄生虫卵或幼虫,如肺吸虫;通过食入寄生虫包囊或卵,如肠吸虫;通过摄食寄生虫感染的中间宿主,如血吸虫。
吸虫的寄生方式与其生活史和宿主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四、吸虫的危害吸虫寄生在宿主体内会给宿主带来一系列的危害。
首先,吸虫会吸食宿主体内的血液或体液,导致宿主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其次,吸虫在寄生过程中会分泌毒素,损害宿主组织器官,引起炎症和病变。
一些吸虫还能够传播寄生虫感染给人类,引发寄生虫病。
最后,长期受到吸虫寄生的宿主可能出现贫血、消瘦、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五、吸虫的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吸虫感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对中间宿主的管理,减少吸虫传播的机会。
其次,加强对宿主的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淡水鱼类或其他可能感染吸虫的食物。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吸虫感染,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高风险地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防治工作,如采用药物治疗、灭螺措施等。
吸虫是一类寄生虫,依赖于其他生物体来生存和繁殖。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重点
![医学寄生虫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461ff054b73f242336c5f4f.png)
位置: 学习指南---〉医学蠕虫部分吸虫一、内容提要吸虫属于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寄生于人体的吸虫主要有华枝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日本血吸虫。
要求掌握吸虫成虫的形态特点、生活史特征;了解吸虫各期幼虫的形态及发育过程。
各类吸虫的学习要求是应掌握与致病或/和诊断有关的成虫、虫卵形态特点、生活史要点;熟悉致病及实验诊断;了解防治原则。
(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1.吸虫背腹扁平、叶片状(血吸虫除外)。
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消化系统不完整,缺乏肛门。
4.除血吸虫外,其他吸虫均为雌雄同体。
5.吸虫体壁和内脏器官之间充满实质组织,即无体腔。
(二)吸虫生活史特征1.虫卵必须入水,才能孵出毛蚴。
2.吸虫生活史复杂,常需1~2个中间宿主,其中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蛳。
3.吸虫的感染期均为幼虫,除血吸虫感染期为尾蚴外,其余均为囊蚴。
4.吸虫均有保虫宿主,为脊椎动物。
5.吸虫发育过程中,具有世代交替现象,即有无性生殖阶段,又有有性生殖阶段。
(三)吸虫各期幼虫1.毛蚴梨形,被有纤毛,运动活跃。
2.胞蚴袋状,成熟胞蚴含多个雷蚴。
3.雷蚴长袋状,成熟雷蚴含多个尾蚴。
4.尾蚴尾蚴在水中运动活跃,分体部和尾部。
5.囊蚴园形或类园形,外有囊壁,内含虫体。
二、学习要点(一)华枝睾吸虫(肝吸虫)1.形态(1)成虫形似柳叶,长约1~2.5cm;腹吸盘居虫体前1/5处,略小于口吸盘;两个睾丸分枝较多,居虫体后1/3,前后排列,受精囊明显,卵黄腺位于虫体中1/3两侧。
(2)虫卵最小的蠕虫卵,形似芝麻粒;黄褐色;卵盖小而明显,对端有突起的小结节;内含梨形的毛蚴。
2.生活史要点(1)外界的发育A.第一中间宿主是赤豆螺、长角涵螺、纹沼螺等。
B.第二中间宿主是淡水鱼、虾类。
C.外界水体是池塘、鱼塘等。
(2)在人体内发育A.感染期为囊蚴。
B.感染方式为食入含活囊蚴的生的或半生鱼虾。
C.体内移行途径为十二指肠→胆总管→肝内胆管。
医学寄生虫学-吸虫
![医学寄生虫学-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079f5a2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e.png)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肝吸虫 Liver fluke)
一、形态
1、成虫
似葵花子仁,红色,体 形狭长,背腹扁平,体 表无棘 具口、腹吸盘 雌雄同体 两个睾丸呈分支状,前 后排列
一、形态
2、虫卵
似芝麻形,蠕虫卵中最 小者,27-35×12-20μm, 黄褐色 一端有卵盖,盖旁有肩 峰样突起,后端有小疣 内含毛蚴
三、致病
c 、纤维疤痕期 fibrous scar stage:
囊肿内容物排出。肉芽组织填充,纤维化。病 灶形成疤痕。
X-线:显示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三、致病
⑵、临床分型:
A、胸肺型: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 易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
B、脑 型: 头痛、癫痫、视力障碍等 C、皮肤型:皮下移行性结节或包块。
布氏姜片吸虫
二、生活史特点:水生植物媒介
吸虫纲
水生植物为什么是姜片虫的传播媒介而不是 中间宿主?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复习宿主的概念:“两种生 物生活在一起时,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受害的 一方叫宿主”,姜片虫囊蚴附着在水生植物表面,并未 对该水生植物造成明显的损害。其次,凡是宿主,均 有一定的宿主专性,姜片虫囊场附着于物体表面,对附 着物无任何选择性。例如,滴姜片虫尾蚴于纸片上或 玻片上,即可于纸片或玻片上发育成囊蚴。水生植物 只能是姜片虫的传播媒介而不应是宿主。
第二十九章 吸虫
常见人体寄生吸虫
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统称。 寄生人体吸虫隶属吸虫纲复殖目,故 称复殖吸虫。
一、形态特点: (一)成虫
1、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 呈叶状或舌状(血吸虫为圆柱形)。
2、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3、大多数为雌雄同体,血吸虫例外; 4、消化系统不完整,有口无肛门
吸虫归纳总结
![吸虫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d3f89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3.png)
吸虫归纳总结吸虫是一类寄生于动物和人体内的寄生虫,常常给宿主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吸虫病,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观察,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吸虫的生物学特征吸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属于扁形动物门。
它们通常呈片状或条状,体表覆盖着柔软的外套膜。
常见的吸虫有鳃吸虫、日本血吸虫等,它们通过吸盘或钩来附着在宿主体内。
二、吸虫的传播途径吸虫病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播,一种是通过摄食感染,即吃入寄生虫卵或幼虫;另一种是通过皮肤感染,即寄生虫的幼虫经由被水污染的土壤或者水源进入宿主体内。
三、吸虫病的症状和影响吸虫病的症状因吸虫种类和感染程度而异。
一般来说,感染者会出现乏力、消瘦、腹泻等症状。
在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吸虫还可能侵入宿主的内脏器官,引起肝脏、肠道等器官的炎症和病变。
四、预防和控制吸虫病的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吸虫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卫生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普及防治知识;2. 做好饮水卫生,保证饮用水的卫生安全;3. 合理使用化学药物进行驱虫治疗,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方法;4. 避免与感染者的接触,减少传播风险;5. 进行卫生环境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
五、吸虫病的治疗和防治进展吸虫病的治疗主要依靠化学药物,如吡喹酮等。
此外,研发吸虫疫苗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吸虫病的发生。
虽然目前针对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不断完善防治策略和方法。
六、吸虫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吸虫病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和影响。
吸虫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同时,吸虫病患者的劳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
综上所述,吸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感染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环境、研发疫苗等综合措施,我们相信可以逐步控制和预防吸虫病的发生,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吸虫的知识点总结
![吸虫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1ce0f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6.png)
吸虫的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特征1.外形特征:吸虫的体形呈带状、卵圆形、线状或扁平状,大小不一,通常接近1毫米到数厘米。
2.生活习性:吸虫寄生在宿主体内,它们在不同的寄主和寄主器官之间有所不同,有的只寄生在单一宿主上,有的可以寄生在多种宿主上。
吸虫从受精卵到成虫可经历若干幼虫期,且寄生在宿主体内,通过肠、皮肤、呼吸道或体腔等途径进入人体。
3.生物学特性:吸虫寄生在宿主体内,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其他营养物质来生长繁殖。
二、分类根据吸虫的不同生活史和寄主动物类型,可以将其分为血吸虫纲、扁虫纲、鳃虫纲和线虫纲等。
1. 血吸虫纲:主要包括血吸虫属、肝吸虫属、肺吸虫属、肠吸虫属等。
2. 扁虫纲:主要包括条索虫属、吸口虫属、隐睾虫属等。
3. 鳃虫纲:主要包括片孔虫属、步行虫属等。
4. 线虫纲:主要包括蛔虫、钩虫、鞭虫等。
三、生活史不同种类的吸虫有不同的生活史,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卵期:吸虫产卵数十至数百万粒,卵通常具有较强的耐久力,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可长时间存活。
2. 幼虫期:卵孵化成为毛蚴,用体表或其他途径进入中间宿主中,经过一定的生长阶段,发育成为幼虫。
3. 成熟期:成熟的吸虫进入终极宿主,并在其体内寄生并进行交配,产生大量的子代,继续循环传播。
四、病原学吸虫通过吸取宿主的血液、组织液或其他营养,会导致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反应。
例如,血吸虫可导致血吸虫病,肝吸虫可引起肝吸虫病,肺吸虫可致肺吸虫病等。
这些疾病会给宿主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五、流行病学吸虫病主要流行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
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源、食物、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接触受感染的人传播。
病原虫通过污染的水源进入人体,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六、防治措施1. 环境卫生措施: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加强饮水卫生管理,避免饮用受污染的水源。
2. 药物防治:定期服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盐酸司米特表、氮羟伐天等,对吸虫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完整)医学寄生虫习题库(吸虫)
![(完整)医学寄生虫习题库(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60d4e3e152d380eb63946db7.png)
吸虫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吸虫成虫的形态构造共同点是A。
有口腹吸盘 B。
雌雄同体 C。
有口和肛门 D.有睾丸一对 E.体表均有明显体棘2。
吸虫在分类系统上属扁形动物门的一A.纲B.目 C。
科 D.属 E。
种3。
下列哪项不是吸虫的形态特点A。
背腹扁平 B。
叶片状 C.多为雌雄同体 D。
有体腔 E.有吸盘4。
除下列某项外,均为吸虫的发育阶段A。
毛蚴 B.胞蚴 C。
雷蚴 D。
尾蚴 E。
胞囊5.华支睾吸虫在人体的主要移行途径A.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沿总胆管入肝 B。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经血流入肝 C。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穿肠壁,经腹腔入肝 D。
囊蚴经口食入,在十二指肠脱囊后,穿血管,随血流经心、肺后入肝 E.囊蚴经皮肤血流移行至肝脏6。
华支睾吸虫对人的危害主要是A。
腹部多脏器受损 B。
肝脏受损 C。
胰腺坏死 D.胃溃疡 E。
小肠炎7.华支睾吸虫感染人的方式是A.喝生水B.生食淡水鱼虾 C。
喜吃某些螺类 D。
生吃蔬菜 E。
生食某种水生植物8.粪便检查华支睾吸虫卵的方法下列错误的是A.直接涂片法 B。
加藤法 C.自然沉淀法 D.漂浮法 E。
醛醚法9。
布氏姜片虫的储蓄宿主A。
牛 B.猪 C.猫 D.犬 E。
羊10。
含有布氏姜片虫囊蚴的水生植物称为A.植物媒介B.第一中间宿主 C。
第二中间宿主 D.保虫宿主 E。
转续宿主11.布氏姜片虫引起病变A。
小肠粘膜充血、水肿、炎症、溃疡等B。
肺部组织损伤C。
大肠壁溃疡 D.胆管阻塞 E。
肝脾肿大12。
卫氏并殖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A。
淡水鱼、虾 B.水红菱、荸荠 C。
青蛙、蛇 D.石蟹、蝲蛄 E.川卷螺13。
卫氏并殖吸虫感染人体的方式下列错误的是A.食用含囊蚴生水 B。
生食或未烤熟石蟹 C。
吃未煮熟的蝲蛄 D。
烤吃含童虫的未熟野猪肉 E.吃未熟淡水鱼14,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传染源下列错误的是A.带虫者B.病人C.保虫宿主D.转续宿主 E。
吸虫生活史
![吸虫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58f8d2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1.png)
吸虫生活史
吸虫是一类寄生虫,它们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为生。
吸虫的生活史经历了多
个阶段,从寄生到繁殖,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奇迹。
吸虫的生活史始于它们的寄生阶段。
一旦吸虫找到了适合的宿主,它们会通过
宿主的皮肤或黏膜进入宿主体内。
在宿主体内,吸虫会寄生在宿主的器官或组织内,吸取宿主的营养,从而维持自己的生存。
在寄生阶段,吸虫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形态的变化。
它们的身体会逐渐适应
宿主体内的环境,以便更好地吸收营养。
同时,它们的生殖系统也会逐渐发育,为后续的繁殖做准备。
当吸虫的生殖系统发育完全后,它们会开始进行繁殖。
在宿主体内,吸虫通过
产生和释放卵子或孢子来繁殖后代。
这些卵子或孢子会随着宿主的排泄物被排出体外,继续寻找新的宿主,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
吸虫的生活史充满了挑战和奇迹。
它们在寄生阶段需要适应宿主体内的环境,
同时抵抗宿主的免疫系统。
在繁殖阶段,它们需要通过释放卵子或孢子找到新的宿主,完成生命周期的循环。
尽管吸虫的生活史充满了艰辛,但它们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在自然界中生存下来。
总之,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充满了奇迹和挑战的过程。
它们通过寄生和繁殖来
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存的智慧。
在自然界中,吸虫以其独特的生活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生命故事。
人体寄生虫之吸虫PPT
![人体寄生虫之吸虫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defccced630b1c58eeb512.png)
• (2)慢性期:多由急性期发展而来,或少量多次反复 感染而致。以腹泻为常见症状,粪便带粘液和脓血; 另有肝脾肿大、贫血和消瘦等。
四、血吸虫感染的免疫
2.流行环节 〔1〕传染源:病人、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病人和
病牛为重要。 〔2〕传播途径:含卵人或动物粪便污染水体、当地
有钉螺孳生和人体接触疫水,是造成该病传播流行的 三个重要环节。 〔3〕易感人群:人对该虫均有易感性。
3.流行区类型: 〔1〕湖沼型:也称江湖洲滩型,主要是长江中、下
1.分布:日本血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中国、日本、 菲律宾、印尼等。在我国,曾经流行于长江流域及以 南的13个省〔市〕,经过多年的防治努力,截至2001 年,有5个省〔市〕的247个县已经到达传播阻断标准, 有63个县到达传播控制标准。约有100个县〔市〕未控 制该病,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5 省的湖区及四川、云南省的山区。现有血吸虫病患者 约70万。
〔二〕临床表现:
1.胸肺型:最常见,可出现咳嗽、胸痛、痰 中带血或铁锈色痰。
2.腹型:约占1/3,表现为腹痛、腹泻,肝 肿大、肝区疼痛等。
3.脑型:约占10~20%,可出现头痛、视力障 碍、癫痫发作、偏瘫等。
4.皮下包块型:约占10%,多为游走性皮下 结节或包块,常见于腹部、胸背、头颈等处。
尾蚴
•由体部和尾部组成 •体部有口、腹吸盘 •尾部分叉 •前端头器内有头腺 •体中后部有5对穿刺腺 •尾蚴常分布于水的表面
二、生活史
三、致病作用
血吸虫从尾蚴侵入人体开场以后的每 个阶段都能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损害, 但主要的致病阶段是虫卵。
吸虫生活史
![吸虫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ee2618a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f.png)
吸虫生活史
吸虫是一类寄生虫,它们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为生活方式。
吸虫的生活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充满了奇妙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首先,吸虫的生活史始于它的卵。
吸虫卵通常会在宿主体内或外环境中释放,等待着适当的条件孵化。
一旦卵孵化,就会释放出幼虫,这些幼虫会寻找适合的宿主,进行下一阶段的生长和发育。
一旦幼虫找到了宿主,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宿主体内,例如通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
一旦进入宿主体内,幼虫会开始在宿主体内寄生,利用宿主的营养和生长。
在宿主体内,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和发育,直到成为成熟的吸虫。
成熟的吸虫会产生大量的卵,这些卵会通过宿主的排泄物释放到外部环境中。
一旦卵进入新的宿主体内,循环便会重新开始。
吸虫的生活史充满了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宿主体内完成生命周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然而,对于宿主来说,吸虫的寄生却可能会带来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预防和控制吸虫的寄生至关重要。
总之,吸虫的生活史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适应能力,但也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健康,避免受到吸虫的侵害。
吸虫生活史
![吸虫生活史](https://img.taocdn.com/s3/m/7f8d40b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a.png)
吸虫生活史
吸虫是一类寄生虫,它们以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为生。
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
杂而令人惊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吸虫的生活史吧。
吸虫的生活史始于它的寄主。
当一只吸虫找到了适合的寄主后,它会钻入寄主
的体内,通常是通过皮肤或者口腔。
一旦进入寄主体内,吸虫会开始寄生生活,它会吸取寄主的血液或者其他体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在寄主体内,吸虫会经历不同的生活阶段。
首先是幼虫阶段,幼虫会在寄主体
内生长和发育,然后逐渐转变成成虫。
成虫会产生大量的卵子,这些卵子会随着寄主的排泄物排出体外,继续寻找新的寄主来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吸虫的生活史还涉及到中间宿主。
在某些吸虫的生命周期中,它们需要通过中
间宿主来完成生命周期。
中间宿主通常是一些无脊椎动物,比如蠕虫或者甲壳类动物。
吸虫的卵子会在中间宿主体内孵化,产生出幼虫,然后再通过寄主的摄食行为,幼虫会再次进入到新的寄主体内,完成它们的生命周期。
总的来说,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它们依赖于寄主和中间宿
主来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
虽然吸虫对于寄主和中间宿主来说是一种危害,但是它们的生活史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希望通过对吸虫生活史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存之道。
兽医寄生虫学吸虫
![兽医寄生虫学吸虫](https://img.taocdn.com/s3/m/f1621d1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7.png)
吸虫一、概述1、外部形态(1)大小:03-75mm(2)颜色:乳白,淡红,棕色(3)形状:背腹扁平、叶状、梨形、线形(分体吸虫)(4)体表:小刺、小棘鳞片,无表皮(5)口腹吸盘:鸭气管吸虫无口腹吸盘,背孔吸虫有口吸盘、无腹吸盘(6)体表开孔:口孔、生殖孔、排泄孔、劳氏管、肠管2、内部结构(1)体壁构造:角皮层—角皮下层—肌肉层—实质(2)消化系统:口孔—咽—食管—肠管(3)排泄系统:焰细胞—毛细管—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组成(4)神经系统:神经节、背索、神经干等组成(5)雄性生殖系统:睾丸—输出管—输精管—贮精囊—前列腺—射精管—雄茎—雄性生殖孔(其中睾丸的形状、数目、排列位置有分类学意义)(6)雌性生殖系统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卵模—劳氏管—梅氏腺—子宫—雌性生殖孔3、吸虫发育(1)虫卵:形态各异。
(2)毛蚴:近似三角形,纤毛,前端中间为原肠,两侧穿刺腺,中间排泄管和焰细胞,后部胚细胞。
(3)胞蚴:囊泡状,内含胚细胞和排泄管,寄生螺肝脏,营无性繁殖。
(4)雷蚴:囊状,前端咽,下接盲肠,有胚细胞和排泄器。
(5)尾蚴:体部有口吸盘、腹吸盘、咽、食道、肠,体表具小棘,体部与尾部交界处有排泄囊,排泄孔在尾部末端,日本血吸虫尾部末端分叉。
(6)囊蚴:尾蚴失去尾部,外包一层膜,内含尾蚴的体部构造,圆形。
4、发育史(1)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仔雷蚴→尾蚴]→[中尾蚴] →[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如肉食兽的重翼吸虫(2)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尾蚴→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如肝片吸虫、姜片吸虫、双口吸虫(3)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 →尾蚴→[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如后睾科的吸虫(4)成虫产卵(已含毛蚴)→毛蚴→[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 →终末宿主感染。
如气管吸虫(5)成虫产卵(已含毛蚴)→毛蚴→[毛蚴→胞蚴→仔胞蚴→尾蚴→尾蚴粘团]→尾蚴粘团→[囊蚴]→终末宿主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必须入水发育
有世代交替现象(无性增殖和有性繁殖)
有1~
尾蚴
囊蚴
返回
1 成虫
动画
体形狭长似葵花籽仁状 ,大小10~25×3~5mm 腹吸盘位于虫体前1/5处,雌雄同体 ,睾丸一对,分支 状,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
华支睾吸虫
咽 肠支
卵黄腺 受精囊
返回
致病机理: 急性期:
主要表现由童虫移行、游窜时机械损害及免疫病理反应引起。
临床上以低热、纳减、乏力、消瘦、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重度者,毒血症状明显。
慢性期: 童虫进入肺后引起的病变,大致可分为: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医学寄生虫之吸虫
主菜单
吸虫概论 华支睾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 并殖吸虫
吸虫为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动物的统称。寄生人体吸虫隶属吸虫纲复殖目,故称复殖吸虫。
形态特点:
多为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大多呈叶状或舌状,个别虫种为圆柱形
具有口吸盘和腹吸盘 大多数为雌雄同体,少数为雌雄异体 消化系统不完全 体壁及各系统特点
1、粪检查虫卵。方法有直接涂片法和自然沉淀法。
2、查成虫。病人有时可从粪便或呕吐物中排出成虫,根据成虫的形态可进行诊 断。
流行因素:
1、传染源:感染姜片虫的人及猪 2、粪便管理不当 3、生吃水生植物、饮生水的习惯
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2、加强粪便管理
3、改变饮食习惯,不生吃 未洗净 水生植物、不饮生水等
寄生于胆管内的虫体
华支睾吸虫感染 的晚期病人 肝、脾肿大;门脉高压、腹水。
晚期肝吸虫病病人
同龄人对比:左为正常人, 右为肝吸虫病病人(侏儒)
返回
病原诊断: 粪检查虫卵:各种集卵法 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免疫学诊断: 皮内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流行的主要因素: 传染源:病人和带虫者,保虫宿主 中间宿主分布广泛 粪便管理不当 生吃或半生吃鱼虾的习惯
胞 蚴
入水 3~7周
侵入扁卷螺
母
子
尾
雷
雷
蚴
蚴
蚴
逸 出 螺 体
成虫
人、猪食入 1~3月
囊蚴
水生植物表 面
1~3小时
扁卷螺(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返回
水芹菜
菱角
浮萍
水浮莲
返
姜片虫媒介水生植物
回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终宿主(人、猪)的小肠。 2、中间宿主:扁卷螺 3、感染时期:囊蚴 4、感染方式:生吃或半生吃含有活囊
口吸盘 食道 腹吸盘
子宫
卵巢
睾丸
2.虫卵:
黄褐色,甚小,平均为29×17µm,形状似芝麻,前端较窄,后端钝圆,卵壳厚,前端有 明显的卵盖,卵盖与卵壳的接合处稍厚,隆起称肩峰,后端有一疣状小结节,卵内有毛蚴。
肩峰 毛蚴
卵盖 卵壳 小疣
返回
(特点
)
粪 成虫 (肝胆管)
入
水
卵
毛蚴
胞蚴
雷蚴
淡
水
螺
蚴的水生植物或喝生水。
返回
成虫致病机理: 机械、化学损伤,可引起肠粘膜炎症、点状出血、水肿及坏死等。
吸附肠壁,掠夺营养,防碍小肠消化吸收。 大量寄生,可引起肠梗阻。 临床表现:
因感染的虫数、病人的抵抗力不同等因素,临床表现差别甚大。轻度感染无症状。主要症状有:腹 痛、腹泻、乏力、消瘦、营养不良等。儿童重度感染可影响发育。
尾蚴
侵入 溪蟹、 蛄 等 体内
第二中间宿主
返回
肺吸虫囊蚴
返回
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及蝲蛄
返回
生活史特点: 1、成虫寄生于人、猫、狗及野生动物(虎、狼等)肺。 2、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第二中间宿主:溪蟹及 蛄等。
3、感染时期:囊蚴、转续宿主的肉内童虫 4、感染方式:经口 5、异位寄生及异位损害
4、 不用青饲料养猪
吸虫纲并殖科的吸虫通称并殖吸虫,亦称肺吸虫。
并殖吸虫的特征: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 两个睾丸左右并列
1 成虫 长7.5 ~ 12×宽4 ~ 6×厚3.5 ~ 5mm 2 虫卵 80~118×48~60µm
咽 腹吸盘
子宫 睾丸
卫氏并殖吸虫成虫
口吸盘 食道
卵巢 生殖孔
卵黄腺 睾丸 排泄囊
咽
腹吸盘
卵膜及梅氏腺 排泄管 卵黄腺 排泄囊
口吸盘 食道
子宫 卵巢
睾丸 肠支
返回
体被
体棘 肌层
复殖吸虫成虫体壁结构示意图
成虫的卵巢-卵模结构
生殖系统末段结构
排泄系统
焰细胞
神经系统 返回
吸虫生活史模式:
无性增殖
成虫
虫
毛
胞
卵 入水 蚴
蚴
雷
尾
囊
童
蚴
蚴
蚴
虫
人、动物
在1~2个中间宿主体内发育
吸虫生活史特点:
华支睾吸虫病分布
1、将厕所建在鱼塘上 3、动物粪便随水流流入鱼塘
2、用人粪喂鱼
1 加强卫生宣教。 2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鱼虾。 3 加强粪便管理,消灭螺类宿主。 4 查治病人、带虫者和病畜。
首选药:吡喹酮
1. 成虫 (1)虫体肥厚,为大型吸虫。 大小为 20~ 75×8~20mm (2)腹吸盘比口吸盘大4~5倍,呈漏斗状。 (3)睾丸一对,高度分支,珊瑚状,前后 排列于虫体后半部。
布氏姜片吸虫
布氏姜片吸虫成虫
子宫 卵巢
口吸盘 腹吸盘
肠支 睾丸
2.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80~85µm,卵壳薄而均匀,卵盖小或不明显,卵内含一
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卵盖 卵细胞 卵黄细胞 卵壳
布氏姜片吸虫虫卵
返回
成虫 人、猪等小肠
(特点)
1~2月
粪 卵
毛蚴
返回
主要是成虫致病
机理:
机械性刺激和代谢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引起胆管上皮细胞脱落增生,管腔狭窄,胆管阻 塞,胆汁潴留。
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头晕,食欲减退,乏力, 上腹不适,腹泻,肝区隐痛等;儿童反复 感染可引起发育障碍和侏儒症;有资料显 示本虫感染可诱发肝癌。
常见体征: 肝肿大。脾肿大少见。 虫卵、死亡虫体常可诱发胆道结石。
螺体内
吞
食
成虫
童虫
终宿主食入
经胆总管
尾蚴
逸 出 螺 体 囊蚴
侵入淡水鱼
第一中间宿主 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等 华支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
华支睾吸虫第二中间宿主 返回
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寄生于终宿主肝胆管内 2 整个发育需三个宿主 3 感染时期:囊蚴 4 感染方式:经口 5 保虫宿主:猫、狗、鼠等哺乳动物
卵盖 卵壳 卵细胞 卵黄 细胞
卫氏并殖吸虫卵
Egg: 椭圆形,金黄色;
卵盖大而明显,卵壳厚薄不均;内含一 个卵细胞和多个卵黄细胞。
(特点)
成虫
痰或粪 卵
人和多种哺乳动物 的肺内
入水 毛蚴
3周
胞蚴
侵入川卷螺 第一中间宿主
母雷蚴子雷蚴
成虫
肺
穿
过
腹
膈
腔
肌
(异位寄生)
移行
童虫
穿 过 肠 壁
囊蚴 终宿主食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