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教材】百家争鸣课件详解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 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孔子周游列国
结合韩非思想 分析,为什么法家思 想在战国时期被各国 国君采纳?
法家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总结
适应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教育、职业教育源自文库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简介
人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 思想 双方能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其 主张 最著名的是“福祸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 著作 家的经典
——主张:实行仁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仁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德治
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思想
三、百家争鸣
诸侯国 魏国 楚国 韩国 齐国 秦国 变法者 李悝 吴起 申不害 邹忌 商鞅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和法律确立起新 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家的典型主张)
拓展
儒家学派 VS 法家学派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 你会选择哪种主张作为你的治国思想?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 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 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 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 壁,不被采纳。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知识·梳理 儒家
仁礼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清静 无为
法治
兼爱 非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②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 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和我儒春 教国家秋孔 育伟学后子 家大派期名 。的创鲁丘
思始国, 想人人字 家,,仲
尼 ,
孔 子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张
核心思想
思想 学说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德政)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文化贡献 影响和地位
1. 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 2. 整理古代重要文献资料。 3.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3、道家学派
《庄子》
主张: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三、百家争鸣 4、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 以法治国(提倡法 治),树立君主权 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战国时期:变革动荡 各国争相变法:采取法家思想
战国 荀子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治国顺从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 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孔子周游列国
结合韩非思想 分析,为什么法家思 想在战国时期被各国 国君采纳?
法家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总结
适应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教育、职业教育源自文库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简介
人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 思想 双方能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其 主张 最著名的是“福祸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 著作 家的经典
——主张:实行仁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仁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德治
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思想
三、百家争鸣
诸侯国 魏国 楚国 韩国 齐国 秦国 变法者 李悝 吴起 申不害 邹忌 商鞅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和法律确立起新 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家的典型主张)
拓展
儒家学派 VS 法家学派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 你会选择哪种主张作为你的治国思想?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 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 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 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 壁,不被采纳。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知识·梳理 儒家
仁礼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清静 无为
法治
兼爱 非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②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 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和我儒春 教国家秋孔 育伟学后子 家大派期名 。的创鲁丘
思始国, 想人人字 家,,仲
尼 ,
孔 子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张
核心思想
思想 学说
政治思想
教育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德政)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文化贡献 影响和地位
1. 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 2. 整理古代重要文献资料。 3.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3、道家学派
《庄子》
主张: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三、百家争鸣 4、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 以法治国(提倡法 治),树立君主权 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战国时期:变革动荡 各国争相变法:采取法家思想
战国 荀子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治国顺从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 争鸣课 件 (共23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