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概论

合集下载

《半导体》 讲义

《半导体》 讲义

《半导体》讲义一、什么是半导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半导体已经成为了无处不在的关键元素。

但究竟什么是半导体呢?半导体,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它的导电性能既不像铜、铝等金属那样优秀,能够轻易地让电流通过,也不像橡胶、塑料等绝缘体那样几乎完全阻止电流的流动。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

以硅为例,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的交界位置,这使得它的原子结构具有独特的性质,从而表现出半导体的特性。

半导体的这种特殊导电性,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对其进行巧妙的处理和控制,实现各种各样神奇的功能。

二、半导体的特性半导体具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性,正是这些特性使得它们在现代电子技术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热敏特性半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

温度升高时,其电阻会减小;温度降低时,电阻则会增大。

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制造出了热敏电阻,用于温度测量、温度控制等领域。

2、光敏特性半导体在受到光照时,其导电能力会大大增强。

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开发出了光电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器件。

3、掺杂特性通过向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杂质元素,可以极大地改变其导电性能。

这种掺杂过程就像是给半导体“调味”,不同的“调料”(杂质)和不同的“用量”(掺杂浓度)会让半导体展现出不同的电学特性。

三、半导体的制造工艺了解了半导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后,我们来看看半导体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制造半导体的过程就像是在微观世界里进行一场精细的“雕刻”。

首先是原材料的准备,通常是高纯度的硅晶圆。

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步骤,在晶圆上构建出各种微小的结构和器件。

其中,光刻技术是关键的环节之一。

它就像是在晶圆上用“光”来绘制精细的电路图。

通过将特定的光刻胶涂覆在晶圆表面,然后用紫外线等光源透过掩膜版进行照射,使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晶圆上形成需要的图案。

接下来是掺杂,将杂质原子引入到特定的区域,以改变其电学性质。

半导体概述

半导体概述

威廉· 肖克利—―晶体管之父”
二次大战后,美国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决定要进行一 个半导体方面的计划,成立了研究部门并任命肖克利为经理。 在他的带领下,与其助手巴丁(John Bardeen )、布莱登 (Walter Brattain ) ,在1947年12月23日发明了第一只晶体管 (1956年三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详细生产流程
IC的分类
(1)按功能结构分类:模拟IC和数字IC两大类。
(2)按制作工艺分类:半导体IC和薄膜IC 。
(3)按集成度高低分类:小规模IC (SSI)、中规模IC (MSI)、大规模IC (LSI)、超大规IC (VLSI)、特大 规模IC (ULSI)。 (4)按导电类型不同分类:双极型IC和单极型IC 。 (5)按用途分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分,如通信用IC 、电视机 用IC等等
杰克· 基尔比—业界公认的集成电路IC第一位发明者
晶体管的发明弥补了电子管的不足,但工程师们很快又 遇到了新的麻烦。为了制作和使用电子电路, 工程师不得不 亲自手工组装和连接各种分立元件,如晶体管、二极管、电 容器等。很明显,这种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基尔比1958年进入了德州仪器工作,提出了集成电路的 设计方案。并在1958年发明了历史上第一个集成电路 。
肖克利发明的晶体管,是点接触型晶体管。具体是用涂 了蜡的钨丝与硅接触 ,将射极 、集极 、基极 连接起来形成 的。一个月后,肖克利想到使用P-N接面(即P-N结)来连接 射极 、集极 、基极 ,制作接面型晶体管,即电晶体技术。但 以当时的技术,还无法实际制作出来。 此后,从1948—1954年 ,美国工业界 在生产电晶体技 术方面碰到许多困难。先后有西方电器公司 、雷神公司、美 国无线电 、GE公司等多公司努力,但只制作出来由锗 为接 点的电晶体 。 直到1954年5月,第一颗以硅做成的电晶体才由美国德州 仪器公司 开发成功 。

半导体概论-中文

半导体概论-中文

非存储器半导体 – “ 想 “ 微型处理器 (CPU), Alpha chip
订购型半导体 ( ASIC ) – 把决定电子产品特性的主要功能设计到一个CHIP内 电子产品企业委托半导体公司制作 例)快捷拨号盘 , 除噪功能, 短路防止技术等
12/39
何谓Memory ?
Memory 分类 ▶ Volatile Memory : 除去电源时Data将消失的Memory ( RAM)
2) Mask (掩膜)
为了在Wafer上印制所希望的电路而设计的底片,通过拍摄该底片在Wd Frame)
作为用于连接完成的wafer芯片(chip)和其他电路的连接线 的制作基础, 使用导电性好的铜丝.
19/39
半导体的制造工程
◈ 半导体由原材料、装备(设备)、实用程序(去离子水,化学药品,气体,电)等制作而成.
Diff T/F Photo ETCH C&C 制造 YA/PI/FA
18/39
检查/Test
PKG Test/ 检查
封装/PKG
半导体的3大原材料
1) Wafer
作为制造半导体的硅基板(Wafer),可通过工程实现期望的电路
使其具有电特性.
200 300 mm ( 8 INCH 12 INCH)
- DRAM ( Dynamic Random Access) – Main Memory
- SRAM ( Static Random Access) – Cache, 游戏机
▶ Non-volatile Memory : 即使电源Off也能保持Data (ROM)
- Mask ROM – Not erasable ( 电子词典, 电子乐器, 游戏机) - EPROM - Erased by UV - EEPROM – Electrically erasable & Program ROM - Flash Memory – 克服EEPROM的界限 ( 存储大容量信息)

第三节 半导体

第三节 半导体

第三节半导体
半导体是当今电子行业最基础的材料之一,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小觑。

在此我们将深入探讨半导体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半导体?
半导体是指在室温下,其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时也被称为半导体晶体。

二、半导体的种类
从其晶体结构来看,半导体可分为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蓝宝石、碳化硅、氮化硅等。

三、半导体的应用
1、集成电路 - 由于半导体表现出了半导体-绝缘体-金属场效应,能
够强制控制流经半导体器件的电流强度和方向,因此可用于制作各种
逻辑、振荡器等集成电路。

2、光电器件 - 利用半导体光电特性制作出的器件,如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等。

3、功率器件 - 利用半导体导电性能和电特性,制作出高变换效率、低损耗、高可靠性的功率电子元器件,如IGBT器件等。

4、传感器 - 利用半导体的光电、温度、湿度、压力等特性制作出的传感器器件。

四、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晶体管微型化和集成化 -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更高的速度、更小的面积和功耗,因此晶体管制作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半导体技术的重要趋势。

2、功率器件的高效率和大功率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更高效、更可靠、更节能的电子设备,因此功率器件的高效率和大功率是半导体技术的趋势。

3、新型材料的开发 - 蓝宝石、碳化硅等新型材料在一定应用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半导体技术发展也将趋于多样化。

总而言之,半导体技术因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作用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着,也将成为电子行业长期的研究方向之一。

半导体概论

半导体概论

半导体生产流程所谓的半导体,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导通电流,而在某些条件下,又具有绝缘体效用的物质;而至于所谓的IC,则是指在一半导体基板上,利用氧化、刻蚀、扩散等方法,将众多电子电路组成各式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组件,作在一微小面积上,以完成某一特定逻辑功能(例如:AND、OR、NAND等),进而达成预先设定好的电路功能。

自1947年12月23日第一个晶体管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被发明出来,结束了真空管的时代,到1958年TI开发出全球第一颗IC成功,又意谓宣告晶体管的时代结束,IC的时代正式开始。

从此开始各式IC不断被开发出来,集成度也不断提升。

从小型集成电路(SSI),每颗IC包含10颗晶体管的时代;一路发展MSI、LSI、VLSI、ULSI;MSI(Middle-scale integration)中等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Ultra-Large-scale 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今天,短短50年时间,包含千万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已经被大量生产,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的各领域中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飞速的发展。

不能想象离开半导体产业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技术状况的重要指针,电子技术也成为一个国家提高国防能力的重要途径。

半导产品类别目前的半导体产品可分为集成电路、分离式组件、光电半导体等三种。

A.集成电路(IC),是将一电路设计,包括线路及电子组件,做在一片硅芯片上,使其具有处理信息的功能,有体积小、处理信息功能强的特性。

依功能可将IC分为四类产品:内存IC、微组件、逻辑IC、模拟IC。

B.分离式半导体组件,指一般电路设计中与半导体有关的组件。

常见的分离式半导体组件有晶体管、二极管、闸流体等。

工程学概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

工程学概论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

三个区域: 饱和区 放大区 截止区 共发射极的直流特性曲线
1
4.1 晶体管的电流增益(放大系数〕
2
共基极直流放大系数和交流放大系数0 、
3
两者的关系
4
共发射极直流放大系数交流放大系数0、
4.晶体管的特性参数
反向漏电流 Icbo:发射极开路时,收集结的反向漏电流 Iebo:收集极开路时,发射结的反向漏电流 Iceo:基极极开路时,收集极-发射极的反向漏电流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X
第四章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
01
半导体、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本征半导体、非本征半导体
02
载流子、电子、空穴、平衡载流子、非平衡载流子、过剩载流子
03
能带、导带、价带、禁带
04
掺杂、施主、受主
05
输运、漂移、扩散、产生、复合
上一章课的主要内容
据统计:半导体器件主要有67种,另外还有110个相关的变种 所有这些器件都由少数基本模块构成: pn结 金属-半导体接触 MOS结构 异质结 超晶格
N区
P区
空穴:
电子:
P区
N区
扩散
扩散
漂移
漂移
反向电流
反向偏置时的能带图
N区
P区
电子:
扩散
漂移
空穴:
P区
N区
扩散
漂移
反向电流
反向偏置时,漂移大于扩散
5.PN结的特性
单向导电性:
反向偏置
正向偏置
正向导通电压Vbi~0.7V(Si)
反向击穿电压Vrb 正向导通,多数载流子扩散电流 反向截止,少数载流子漂移电流
Cideal
Rp

半导体概论

半导体概论

半导体概述本章通过历史简介,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纵览重大技术的发展和其成为世界领导工业的发展趋势来介绍半导体工业。

并将按照产品类型介绍主要生产阶段和解释晶体管结构与集成度水平。

目的完成本章后您将能够:1. 描述分立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区别。

2. 说明术语“固态,” “平面工艺”,““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

3. 列举出四个主要半导体工艺步骤。

4. 解释集成度和不同集成水平电路的工艺的含义。

5. 列举出半导体制造的主要工艺和器件发展趋势。

一个工业的诞生电信号处理工业始于由Lee Deforest 在1906年发现的真空三极管。

1真空三极管使得收音机, 电视和其它消费电子产品成为可能。

它也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大脑,这台被称为电子数字集成器和计算器(ENIAC)的计算机于1947年在宾西法尼亚的摩尔工程学院进行首次演示。

这台电子计算机和现代的计算机大相径庭。

它占据约1500平方英尺,重30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并需要一个小型发电站来供电,花费了1940年时的400, 000美元。

ENIAC的制造用了19000个真空管和数千个电阻及电容器。

真空管有三个元件,由一个栅极和两个被其栅极分开的电极在玻璃密封的空间中构成(图 1.2)。

密封空间内部为真空,以防止元件烧毁并易于电子的自由移动。

真空管有两个重要的电子功能,开关和放大。

开关是指电子器件可接通和切断电流;放大则较为复杂,它是指电子器件可把接收到的信号放大,并保持信号原有特征的功能。

真空管有一系列的缺点。

体积大,连接处易于变松导致真空泄漏、易碎、要求相对较多的电能来运行,并且元件老化很快。

ENIAC 和其它基于真空管的计算机的主要缺点是由于真空管的烧毁而导致运行时间有限。

这些问题成为许多实验室寻找真空管替代品的动力,这个努力在1947年12月23日得以实现。

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演示了由半导体材料锗制成的电子放大器。

这种器件不但有真空管的功能,而且具有固态(无真空)、体积小、重量轻,、耗电低并且寿命长的优点,起初命名为“传输电阻器”而后很快更名为晶体管(transistor)。

半导体器件与TFT

半导体器件与TFT

半导体基础概论 4. 半导体中的杂质。
原子半导体中的杂质主要是为了控制半导体的性质而人为的掺入某种元素。杂质存在方式以间歇式和替位式为主。 而对我们有实际意义的为替位式。以硅中掺磷形成 n 型 半导体,掺硼形成 p 型半导体。 加入杂质后为什么能够易于导电,可以用能带论的观点进行解释。在禁带中产生了能级。 受主能级与施主能级。受主能级向价带提供空穴而成为负电中心,施主能级向导带提供电子而成为正电中心。。实际上, 受主能级很接近价带,施主能级很接近导带,室温下,晶格原子热振动能量传给电子,使杂质几乎全部离子。
( 1 ) 低温弱电离区: 温度很低时,大部分施主杂质能级仍为电
子占据,只有很少施主杂质发生电离,这少量电 子进入导 带,这时称为弱电离。 ( 2 )强电离区: 当温度升高到大部分杂质都电离为强电离。
( 3 ) 高温本征激发区: 继续升高温度,使本征激发产生的本征
载流子数远多于杂质电离产生的载流子。
n-si 中电子浓度与温度关系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3)掺杂情况下下的费米能级:
掺有某种杂质的半导体的载流子浓度和费米能级由温度和杂质能度所决定。对于杂质浓度一定的半 导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载流子从以杂质电离为主过渡到以本征激发为主,相应的,费米能级则从 位于杂质能级附近移进到禁带中央。引入 N+ -Si 和 N-Si概念 。 如图所示:
空穴被占的几率为 1- f(E)。思考为什么???
EF 称为费米能级或费米能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物理参数,只要知道了数值,在一定温度下电子在各量子态的 统计分布就可以知道。引出玻尔兹曼分布函数。得出结论电子分布在导带底附近,空穴分布在价带顶附近。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半导体》 讲义

《半导体》 讲义

《半导体》讲义一、什么是半导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科技时代,半导体可谓是无处不在。

从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电脑,到家里的电视、空调,再到汽车里的各种控制系统,都离不开半导体的身影。

那到底什么是半导体呢?简单来说,半导体就是一种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硅、锗、砷化镓等。

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处理和控制来改变。

比如,在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杂质,就能够显著改变其导电性能,这就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

二、半导体的特性半导体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这使得它在电子领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热敏特性半导体的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改变。

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可以制造出热敏电阻,用于温度测量和控制。

2、光敏特性当半导体受到光照时,其导电性能也会发生变化。

基于这一特性,我们有了光电二极管、太阳能电池等器件。

3、掺杂特性如前面提到的,通过向半导体中掺入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杂质,可以精确地控制其导电性能,从而制造出各种不同功能的半导体器件。

三、半导体的制造工艺要将半导体材料变成实用的电子器件,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制造工艺。

1、晶圆制备首先,需要制备出高纯度的半导体晶圆。

通常使用的是硅晶圆,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在高温下生长出单晶硅棒,然后经过切割、研磨和抛光等工艺,得到平整光滑的晶圆。

2、光刻这是半导体制造中最为关键的工艺之一。

通过在晶圆表面涂上一层光刻胶,然后用紫外线透过具有特定图案的掩膜版进行照射,使光刻胶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在晶圆上形成所需的电路图案。

3、蚀刻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去除,从而在晶圆上刻蚀出电路线条。

4、掺杂通过离子注入或扩散等方法,向晶圆中掺入杂质,以改变其导电性能。

5、封装将制造好的芯片进行封装,以保护芯片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与外部电路的连接接口。

四、半导体的应用半导体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

半导体制程概论加热工艺

半导体制程概论加热工艺

05 未来半导体制程加热工艺 的发展趋势
高温超导材料在加热工艺中的应用前景
01
高温超导材料具有零电阻特性,能够实现高效能量 传输,减少能源损失。
02
随着高温超导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半导体制程加 热工艺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03
高温超导加热工艺能够提高制程设备的能源利用效 率和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04 加热工艺在半导体制程中 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加热均匀性问题
总结词
加热均匀性是半导体制程中面临的重要 问题,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良率 。
VS
详细描述
在半导体制程中,加热不均匀会导致材料 性能不均、晶体生长不均等问题,从而影 响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一问 题,需要优化加热装置的设计,提高加热 元件的热传导效率和均匀性。同时,采用 先进的温度控制技术,实时监测温度分布 ,调整加热元件的功率输出,确保温度均 匀。
1960年代
半导体激光器的发明,为光电子产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02 加热工艺在半导体制程中 的作用
加热使半导体材料达到熔融状态,然后 通过冷却结晶形成晶体结构,是制备单晶材料的 关键步骤。
化学反应促进
加热能够促进半导体材料中的化学反应,如氧化 、还原、掺杂等,以改变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 。
半导体制程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代
晶体管的发明,标志着半导体制程技术的 起步。
1980年代至今
不断发展的纳米技术,使得半导体制程技 术不断向更小尺度发展,为微电子、光电 子等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应用。
1950年代
集成电路的发明,实现了电子元件的微型 化,推动了电子产业的发展。
1970年代
硅基集成电路的普及,使得电子产品的性 能和可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半导体制程概论chapter3萧宏

半导体制程概论chapter3萧宏

23
二極體
V1 V2 P1 P2
• V1 > V2 , • V1 < V2 ,
有電流 沒有電流
• P1 > P2,
有氣流
• P1 < P2, 沒有氣流
Hong Xiao, Ph. D.
/HongXiao/Book.htm
24
圖3.14
過渡區(空乏區)
-----++ ++ ++ ++ ++
P
N
Vn Vp
Hong Xiao, Ph. D.
V0
/HongXiao/Book.htm 25
內電壓
kT N a N d V0 ln 2 q ni
• 矽 V0 ~ 0.7 V
Hong Xiao, Ph. D. /HongXiao/Book.htm 26
電子
Eg = 1.1 eV Ea ~ 0.05 eV 價帶, Ev
電子
Eg = 1.1 eV
電子
Eg = 1.1 eV
電洞
電洞
價帶, Ev
價帶, Ev
電洞
Hong Xiao, Ph. D.
/HongXiao/Book.htm
13
摻雜物濃度和電阻係數
電阻係數 P-型, 硼
金氧半場效電晶體
Hong Xiao, Ph. D.
/HongXiao/Book.htm
36
MOSFET 和飲水機(Drinking Fountain)
MOSFET • 源極, 汲極, 匣極 • 源極 / 汲極偏壓 • 匣極加上偏壓電壓做 為開關(開) • 電流從源極流到集極 飲水機 • 源, 汲, 匣 閥 • 受壓力作用的源閥 • 對匣閥加壓 (按鈕)做為 開關(開) • 電流從源極流到集極

半导体制程概论萧宏

半导体制程概论萧宏
• 電路的速度變慢,消耗更多的功率
Hong Xiao, Ph. D.
12
第12页 ,共167页。
應用 : 微鏡面(Micro-mirror)
• 數位投影顯示 • 鋁—鈦合金 • 小晶粒 ,高反射力 • “家庭劇院 ”
Hong Xiao, Ph. D.
13
第13页 ,共167页。
應用 : 融合(Fuse)
或Co接觸之處形成 – 濕式蝕刻製程剝除未反應的Ti 或 Co – 選擇性的再次退火以增加傳導率
Hong Xiao, Ph. D.
19
第19页 ,共167页。
自我對準的鈦金屬矽化物的形成步驟
Ti-
多晶矽匣極
n+ n-
匣極氧化層 n- n+
鈦沉積
Ti TiS2i
多晶矽匣極
TiS2i TiS2i
n-
n-
Si 小開口的接觸窗 , 使用PVD填入金 屬的情形
第41页 ,共167页。
Al·Cu
W SiO 2
Si
使用CVD鎢填入
小開口的接觸窗
41
鎢 CVD
• WF6 為鎢的源材料 • 和SiH4 反應形成核層(nucleation layer) • 和H2 反應形成巨量的鎢沉積 • 需要一層氮化鈦來幫助鎢的黏附
Hong Xiao, Ph. D.
35
第35页 ,共167页。
氮化鈦
• 阻擋層
– 防止鎢擴散
• 附著層
– 幫助鎢附著在氧化矽的表面
• 抗反射層鍍膜 (ARC)
– 降低反射率和改進金屬圖案化微影技術的解 析度
– 防止小丘狀突出物和控制電遷移
• 可以藉由PVD 和 CVD製程來沉積

半导体制造概论(完整流程详解)

半导体制造概论(完整流程详解)

半导体制造概论(完整流程详解)近几年來,随着电子科技、网路等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全球电子市场消费水平的提升,个人计算机、多媒体、工作站、网路、通信相关设备等电子产品的需求激增,带动整个世界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在台湾,半导体业更俨然成为维系国家经济动脉的一个主力。

基本上半导体制造为一垂直分工细密且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其快速的成长也会带动其他外围产业的繁荣,下图所示为一典型的半导体产业体系架构。

在这个体系中,半导体制造,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晶圆加工(Wafer fabrication),是资金与技术最为密集之处,伴随着晶圆加工的上游产业则包括产品设计(IC design)、晶圆制造(Wafer manufacture)、以及光罩(Photo mask)制造等,下游产业则更为庞大,其中包括一般所称半导体后段制程(Back-end processes)的IC 封装(Packaging)、测试(T esting)、包装(Assembly ),以及外围的导线架制造(Lead-frame manufacture )、連接器制造(Connector manufacture)、电路板制造(Board manufacture)等,此一结合紧密的产业体系,形成了今日台湾经济命脉之所系。

一、IC 设计(IC design)二、晶圆制造(Wafer manufacture)(一)长晶(CRYSTAL GROWTH)长晶是从硅砂中(二氧化硅)提煉成单晶硅,其制造过程是将硅石(Silica)或硅酸盐(Silicate)如同冶金一样,放入爐中熔解提煉,形成冶金级硅。

由于冶金级硅中尚含有杂质,因此,必须再用分馏及还原的方法将其纯化,形成电子级硅。

虽然电子级硅所含的硅的纯度很高,可达99.9999 99999 %,但是结晶方式还是很杂亂,又称为多晶硅,必须重排成单晶结构才可,因此再将电子级硅置入坩埚内加温融化,其系先将温度降低至一设定点,再以一块单晶硅为『晶种』,置入坩埚内,让融化的硅沾附在晶种上,再将晶种以边拉边旋转方式抽離坩埚,而沾附在晶种上的硅亦随之冷凝,形成与晶种相同排列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生产流程所谓的半导体,是指在某些情况下,能够导通电流,而在某些条件下,又具有绝缘体效用的物质;而至于所谓的IC,则是指在一半导体基板上,利用氧化、刻蚀、扩散等方法,将众多电子电路组成各式二极管、晶体管等电子组件,作在一微小面积上,以完成某一特定逻辑功能(例如:AND、OR、NAND等),进而达成预先设定好的电路功能。

自1947年12月23日第一个晶体管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Bell Lab)被发明出来,结束了真空管的时代,到1958年TI开发出全球第一颗IC成功,又意谓宣告晶体管的时代结束,IC的时代正式开始。

从此开始各式IC不断被开发出来,集成度也不断提升。

从小型集成电路(SSI),每颗IC包含10颗晶体管的时代;一路发展MSI、LSI、VLSI、ULSI;MSI(Middle-scale integration)中等规模集成电路;LSI(Large-scale integration)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Very-Large-scale integration)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Ultra-Large-scale integration)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再到今天,短短50年时间,包含千万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已经被大量生产,并应用到我们的生活的各领域中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飞速的发展。

不能想象离开半导体产业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技术状况的重要指针,电子技术也成为一个国家提高国防能力的重要途径。

半导产品类别目前的半导体产品可分为集成电路、分离式组件、光电半导体等三种。

A.集成电路(IC),是将一电路设计,包括线路及电子组件,做在一片硅芯片上,使其具有处理信息的功能,有体积小、处理信息功能强的特性。

依功能可将IC分为四类产品:内存IC、微组件、逻辑IC、模拟IC。

B.分离式半导体组件,指一般电路设计中与半导体有关的组件。

常见的分离式半导体组件有晶体管、二极管、闸流体等。

C.光电式半导体,指利用半导体中电子与光子的转换效应所设计出之材料与组件。

主要产品包括发光组件、受光组件、复合组件和光伏特组件等。

1.IC产品介绍 IC产品可分为四个种类,这些产品可细分为许多子产品,分述如下:内存IC:顾名思义,内存IC是用来储存资料的组件,通常用在计算机、电视游乐器、电子词典上。

依照其资料的持久性(电源关闭后资料是否消失)可再分为挥发性、非挥发性内存;挥发性内存包括DRAM、SRAM,非挥发性内存则大致分为Mask ROM、EPROM、EEPROM、FlashMemory四种。

非挥发性内存:断电后所存储的资料不会消失。

●微组件IC:指有特殊的资料运算处理功能的组件;有三种主要产品:微处理器指微电子计算器中的操作数件,如计算机的CPU;微控制器是计算机中主机与接口中的控制系统,如声卡、影视卡...等的控制组件;数字讯号处理IC可将模拟讯号转为数字讯号,通常用于语音及通讯系统。

●模拟IC:低复杂性、应用面积大、整合性低、流通性高是此类产品的特色,通常用来作为语言及音乐IC、电源管理与处理的组件。

●逻辑IC:为了特殊信息处理功能(不同于其它IC用在某些固定的范畴)而设计的IC,目前较常用在电子相机、3D Game、IC产业IC的制造可由上游至下游分为三种工业A.与IC的制造有直接关系的工业、包括晶圆制造业、IC制造业、IC封装业;B.辅助IC制造的工业,包括IC设计、光罩制造、IC测试、化学品、导线架工业;C.提供IC制造支持的产业,如设备、仪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工业...等。

IC(集成电路)制作过程简介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极其复杂,习惯上将其分为前置作业,电路的制作,晶圆及晶粒测试和后段的封装测试等。

因为IC是由很多的电路集合而成的,而这些电路组件和线路是以晶圆为基础并以层状分布的,制造过程也是一层层的建造出来的,类似于建楼房的过程。

A.前置作业类似于楼房的设计和建造地基,包括电路的设计、光罩设计和晶圆的制作,电路设计即是根据使用的要求设计出各层的线路和架够,光罩设计则类似于照像底片,依靠其将设计好的电路印到芯片上,而制作硅晶圆就是将硅晶体通过加热熔化,再用一定的方法拉成晶棒,并切片、研磨成符合要求的芯片的过程。

B.电路制作是在硅片的基础上制成一层层的电路的过程,因为线路极其细微,其制造过程也就有很高的难度,生产上是使用类似照相技术的爆光,显影,刻蚀,冲洗的方法来实现的(下面将做详细的介绍)。

C.晶圆及晶粒测试是对各制造流程的结果的测试,目的是对各流程有很好的控制,并能及时的发现生产中的不良产品,尽早进行修部或剔除,以减少不良成本,经过各道测试并最终生产出来的芯片才能进入到下一道封装测试的过程。

封装和测试是将功能测试良好的晶粒切割开,并封装,拉出联线再进行全面测试的过程,要经过芯片切割,粘晶,焊线,封料,切割/成形,印字,电镀,及检验等过程。

直到这里,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才算制造完成。

IC制造业特性1.机器的折旧占成本大部分:制造IC所用的机器设备价格高,而且汰旧快,通常采二至四年加速折旧(此为实际作法;大多数股市上市说明书则宣称四至八年平均折旧),因此机器折旧的费用很高;一般说来,机器的折旧占制造成本的20%以上。

2.良品率影响产品单位成本:晶圆上可划分为许多方块,而一个IC的线路就都做在这个方块上,再送至封装厂中切割包装,就可将这些方块制成一片片的IC;而包装好经测试可使用的IC占晶圆割下IC总数的比率称为良品率。

影响良品率的原因有两种:a)晶圆的大小:在晶圆上做IC,通常边缘的部分都因晶圆的圆弧而无法做出完整的方块;晶圆的直径愈大,则其圆弧的曲度愈小,边缘要舍弃的面积占晶圆的比率也就愈小,良率就愈高;因此IC厂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制程能在更大的晶圆上做出产品。

b)线上的管制:集成电路制造是极精密的工业,且制造环境特殊(无尘室);在制造过程中所犯的一个小过失,影响良率的程度就很大,通常可达20%以上,因此线上的管制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是很重要的。

制程复杂影响机器使用率:IC制造厂中,由于制程重复且步骤多,若制造排程不良,容易造成某些工作站忙线、有些站闲置,而使得机器设备无法充分利用;机器设备的折旧又是占了IC制造成本中的大部分,若机器使用率不高,那幺便会耗费大量的折旧成本;充分的利用机器,是IC制造厂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晶圆代工因为IC的生产过程复杂,从设计到生产的生产线长,而且生产过程的主要成本是机台的成本,固定成本高,且产品多样化,批量小,更新速度快,因此很少有厂家能从前到后的整条线生产自己的产品,而很多厂商都只是加工整个制程中的一段,再形成供应链式的组合,联合制造产品,以实现规模效应。

晶圆代工就是基于此而产生的,这种企业只负责生产不进行设计,因此也可以说晶圆代工厂并没有自己的产品,传统上讲只是指wafer(晶圆)的制作过程,即是在wafer 上做出一层层的电路而现在逐渐延伸出广义的晶圆代工,其除了原来晶圆制造的功能外,还包括了上游的光罩制作和下游的切割、封装、测试等过程,因此一个IC设计企业只要将自己的设计交给晶圆代工厂,便可以得到符合自己要求的IC成品wafer生产的基本原理集成电路尽管种类不同,其制程相似;差别:A.不同的光罩(Mask)会有不同的电路图样;B.CVD、离子注入时投入的材料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件,而使制造出来的IC有所差异。

IC制程中,制造作业种类通常只有十多种,但由于不断重复这些作业,使得一片IC从晶圆投入到可以切割包装,要经过百次以上的制造步骤。

一个IC产品制作电路后的结构,是以芯片为基础逐层的建造起来的,上面已经提到,每一层的生产都是使用类似照相技术的报光,显影,刻蚀,冲洗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生产过程中,每一层的制造都是几个类似的过程,而整个晶圆的制造就是这几个过程的重复循环,每个过程的生产都在特定的区域来完成,这些区域有:薄膜(thin-film),光刻( photo),刻蚀(etch),扩散(diffusion).薄膜(Thin-Tilm)薄膜区间是沉积介电质或金属层的地方,介电质是用于隔离开各层金属的,多为SiO2,而金属层是集成电路中的导线,多采用铝或铜或铝铜合金,因此介电质和金属沉积也是集成电路的制程中的重要制程。

薄膜主要技术物理气相沉积PVD(包括蒸镀既借着对被蒸镀物体加热,利用被蒸镀物在高温时所具备的饱和蒸气压,来进行薄膜的沉积.和溅镀既利用电浆所产生的离子,借着离子对被溅镀物体电极的轰击,使电浆的气相内具有被镀物的粒子,来产生沈积薄膜的。

)真空镀膜指在真空条件下,将某种金属(或者金属化合物)以气相的形式沉积到材料表面(通常是非金属材料)1.真空蒸发镀膜(真空蒸镀)指将待成膜的物质置于真空中进行蒸发或升华,使之在工件或基材表面析出的过程。

2.真空磁控溅射属于高速低温溅射镀膜,在真空状态充入惰性气体(Ar),并在基底(阳极)和靶材(阴极)之间加入高压直流电,由于辉光放电(glow discharge)产生的电子激发惰性气体产生氩离子(Ar+),正离子向阴极靶材高速运动,将靶材原子轰出,沉积在基底上形成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CVD利用化学反应的方式,在chamber内将反应物( 通常为气体)生成固态的生成物,并沉积在芯片表面的一种薄膜沉积技术。

光刻(Photo)光刻技术是制造集成电路的重要之一,通过曝光和显影的程序它可以将光罩上(Mask)设计的图案转移到晶圆表面上,其主要过程包括涂光刻胶,烘拷,对准,曝光及显影等程序,由于光学上的需要,此段制程之照明采用偏黄的可见光,因此习惯上将此区称为光刻区。

在光刻区内,利用整合型的晶圆轨道机——步进机系统来完成这个过程,其利用紫外光线或深紫外光线来照射光阻,以引起化学反应,将设计的光罩上的图形印到晶圆或光阻上,这也是集成电路厂中最昂贵的工具,每台的价格都可达到数百万美元,因此也常成为生产中的瓶颈。

(Etch)Etch作为IC制程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化学物质的反应来去除wafer表面多余的物质,根据各step的目的不同有多种具体方式,但从其基本的原来可将其分为两种:Wet Etching(湿刻蚀)Wet Etching 是用将wafer放入化学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将要刻蚀掉的物质腐蚀掉。

但湿刻蚀需要增加一个步骤:wafer drying 干燥。

因为湿的wafer是无法进入到下一道工序的,必须通过一些方法使其干燥。

常用的干燥方法:Down-Flow Spin Dryer 既是利用高速旋转的方法,靠离心力的作用干燥;和IPA(异丙醇)Vapor Dryer ,Marangoni Dryer 等,其中Down-Flow Spin Dryer因为力的作用,易形成water mark,且增加wafer 的应力,转动过程中还会形成摩擦,而IPA Vapor Dryer 和Marangoni Dryer可防止water mark但时间较长,且化学用量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