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概述概念特征定义: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内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形式:间接性和概括性概括性: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对同一类事物特征和规律的概括。

间接性:感性知识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间接认识时空性:不受时空的限制加工水平:更高级的信息加工活动,是探索和发现新物的心理过程。

思维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把事物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事物分解为简单要素分别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综合: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因素联系起来加以考虑的智力操作比较: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与共同点的智力操作抽象和概括抽象:把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它们与其它属性、次要特征分离的智力操作。

概括: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特征联系起来的智力操作。

思维种类◆按性质◆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

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

(3岁前)◆具体形象思维: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学前期)。

◆语词逻辑思维;人们面临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抽象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按创造性◆再生性思维(常规思维):只要重现过去类似情景中已学会的方法便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创造性思维:要求提出新的、发明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按思维形式➢辐合性思维:(又叫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把问题所提出的各种信息加以重新组织,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解决方案的思维。

➢发散思维:(又叫分散性思维,辐射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根据凭借物➢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按遵循逻辑➢形式逻辑思维:有明确的逻辑形式的思维。

又叫分析思维。

➢非形式逻辑思维:没有一定的逻辑形式,不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的思维。

例如直觉思维➢经验思维:借助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个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思维与想象

思维与想象
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是以分析问题为前提的,不仅依靠思维的客观性,也一样依靠认知经 验,还要依靠直观的感性形象 。在提出假设的时候,尝试性的实际动作经常 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实验法检验假设的合理性,另一种
是通过智力的活动来检验假设。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语言联系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 没和验证假设的思维过程,离不开言语的表述和重述的。
三、思维的分类
(三)根据思维凭借概念的不同
经验思维,是指凭借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理论思维,是指根据科学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
(四) 根据思维的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程度
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照制定好的方 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称再 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第五节 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过程
(一) 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的最初阶段。 (二) 潜伏阶段,这个阶段在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
在此过程中,创造者可能没有任何进展。
(三) 顿悟阶段,这个阶段似乎是“恍然大悟”的时机, 即灵感到来时期。
(四) 验证阶段,或称为表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创造
者要把在头脑里新的观念加以验证。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引言:何谓思维?思维的意义和价值?
一、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 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思考”、“想 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认知心理学认 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 像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 程。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二、创造性思维过程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搜集
信息,整理资料,作前期准备的阶段。 (二)酝酿阶段 酝酿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消化和吸收,
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 策略。 (三)豁朗阶段 豁朗阶段,也即顿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 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 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灵感。 (四)验证阶段 验证阶段又叫实施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 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
(4)刺激潜在思维出现。在发散思维过程中,人头 脑中的潜在思维会经思考刺激而产生诸如灵感、新意、 想象、联想等创新思维所必需的潜在思维活动。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小故事:把木梳卖给和尚
一天,有一人去寺庙卖木梳,和尚说:“你卖木梳找错了地方了, 我们头上无发,要木梳何用?”
卖木梳的人说:“你们用不着,可每天上你们寺庙烧香拜佛的人 不少,他们有些人头发散乱,进庙堂有失大雅,如果在进香前每 人都能把自己的头发梳理一下,再进寺院烧香,岂不更显对佛一 片诚心。”和尚觉得此话有理,就买下了10把木梳。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三、创造性思维特性
(一)思维的求实性 (二)思维的批判性 (三)思维的连贯性 (四)思维的灵活性 (五)思维的跨越性 (六)思维的综合性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欣赏:鞋的创意
专题七创造性思维与想象
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善用发散思维 (二)巧用联想 (三)捕捉灵感 (四)尝试逆向思维 (五)大胆求异

思维和想象

思维和想象

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1.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知形式;其不受感知觉器官的限制,是在感知决得基础上,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摆脱感官功能的束缚超越时空限制概括性: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抽取对关系加以概括2.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认识过程中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的概述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是指运用具体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它需要借助语词和运算符号来完成思维的概述皮亚杰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皮亚杰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思维形式所作的分类感知运动思维:主要通过感觉知觉和运动图式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思维:通过表象进行的思维,其没有守恒的概念与可逆性具体运算思维:有概念守恒与可逆性,出现具体运算图式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运算思维:又称抽象的逻辑思维,是能进行命题运算的思维吉尔福特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聚合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思维:思维围绕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寻求合乎条件的各种答案(二)思维的心智操作1. 分析与综合2. 比较与分类3.抽象,概括和具体化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概念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得情景西蒙和纽厄尔的观点: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给定,目标和障碍三种成分给定: 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问题的目标状态,是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障碍:由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系列心理操作、思维认知操作2.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问题解决得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思维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算法、启发式算法式概念:运用解题的一套规则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if 具体的问题有解题规则,按照规则进行,问题肯定可以解决if 按规则求解,工作量大启发式: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试探搜索阶段目标反推法简化计划法类比推理法(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问题解决得效果如何,一方面和主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问题的性质及难易程度有关知觉特点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举例: 运动项目中的迁移动机强度(动机的高低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人由于先前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时限定事物功用或性能的现象功能的固着常常会使思维过程"固定化",降低问题的解决效率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一)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定义: 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它的显着特点是能够提供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其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统一评价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问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二)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和体重的发展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身高增长的速度已经变得缓慢。

高中生的体重和他们的身高一样,也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时期。

(二)身体形态的发展高中阶段,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男女生第二性征已充分显示出来。

(三)神经系统的发展高中生的大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水平。

大脑皮层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在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

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单选、简答、论述)高中生性机能逐渐成熟,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性意识的发展上。

(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林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一,性反感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持敌意和反感态度。

进人青春期后,由于身体机能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他们发现了人类性生理的奥秘,于是产生了对性的不安,害羞和反感,他们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观念,即恋爱是不纯洁的行为表现,所以他们对异性采取回避、粗暴、冷淡的态度。

阶段二,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年长者,像小牛恋母牛似的,倾慕其一举一动。

迷恋的对象可能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某个方面的明星。

在迷恋过程中,引起精神方面的共鸣和喜悦要大于身体接触所带来的喜悦。

阶段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一般把与自己年龄接近的异性作为向往的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青少年虽然喜欢与异性相处,但没有固定的交往对象,因此有人也将此阶段称为“泛爱期”。

阶段四,浪漫的恋爱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喜欢接近的异性对象固定为一个人。

基于赫洛克的观点,大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二和阶段三,少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四。

(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第二性征的发展已非常明显,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已接近于成人。

他们的性意识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兴趣三、高中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论述)高中生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与初中生相比,其学习活动已有了很大变化。

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
分或属性。 • 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
、各种属性结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形成一个整体。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页,共六十页。
• (二)比较 • 比较是将各种事物的心理表征进行对比,
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异或相同的关系。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一页,共六十页。
• (三)抽象与概括
• 3、爬山法
• 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 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四页,共六十页。
• 四、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专家与新手的区 别
• (一)专家与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
• (二)专家与新手在知识组织方式上的差异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五页,共六十页。
• 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病,药到病除。理发师眼红,一边收买一个心脏病患者,替他暗中探 悉女巫配制药剂的秘密,一边以未获医疗执照、妖言惑众为由对女巫 进行控告。

女巫被处极刑后,理发师就按女巫的配方行医。女巫的配方是:①
团圆夜月之下所宰的蟾蜍血,②母兔的左后腿,⑧死马尾上的一根毛,
④木桶盛取的天雨水,⑤一撮女巫后园生长的毛地黄花。
• 人们生活环境中的社会因素也影响着创造性。例如, 一项研究表明,当人们知道他人会对自己的成果作出 评估时,人们创造性的程度会降低。研究还发现,人 们在工作时,如果有他人在观看;或者创造者是为了 竞争某种奖励;或者在创造过程中,他人限制了人们 的创造性,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创造性的 水平。
(四)动机 1、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之间的呈倒U的关系,中等强度 动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即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2、动机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
依据任务的不同性质会有所改变。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 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 知到的事物。
例子: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 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的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第四节 概念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 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 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 不大,身体不够灵活????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深刻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 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 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 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 题。
(四)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五)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 2、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 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可以 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 象
(一)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三、概念及其形成
2、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也 就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 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 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检 验如果得到证实,那就肯定自己的假设; 否则,就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假设或提出 新的假设。
三、概念及其形成
3、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1)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在使用范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 特征。 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 应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 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 非本质属性;另一种是变化本质行征,而非本质 的特征保持不变。
二、思维与语言
1、言语及其作用 交际功能:言语的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 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思维功能:能力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 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 念进行的,而词是概念的承担者。 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多样的创造功 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的数量的词语 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
几种启发法
选择性搜索: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 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 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 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目的-手段分析: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 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 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异。 逆推法: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 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是什么,这 就是逆推法。
二、思维与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从思维的内容与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最新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思维与想象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第七章思维——精选推荐

第七章思维——精选推荐

第七章思维第一节思维的一般概念一、思维的概念及特征(一)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和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

它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主要表现在人们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映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这是思维的间接性。

如:早晨看屋顶潮湿,推知前一天晚上下雨;人们不能直接感知猿人的生活情景,但是考古学家通过化石可以思考古老的过去,复现出猿人的形象和当时的生活情景。

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各种事物属性,揭露事物的本质、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思维认识的领域要比感知觉认识的领域更广阔、更深刻。

2、概括性思维是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如:人们把植物中具有繁殖功能的部位叫种子;把两个氢一个氧原子的化合物叫做水;种子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水也有不同的形态,人的思维不反映他们的具体形态,而是反映他们的共同特征。

概括在人们的思维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使人们的认识活动摆脱了具体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局限性和对事物的直接依赖关系,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认知的范围,也加深了人们对事物的了解。

所以概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另外,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也是思维活动能迅速进行迁移的基础。

3、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

它的活动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更新和改组。

如:人们过去认为认识世界的最小物质是原子,后来发现原子还可以分裂为质子、中子、电子等。

概括这些新的发现,旧有的知识经验要重建、改组、更新。

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一定的问题情景引起的,并企图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改组的过程。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思维与想象)【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思维与想象)【圣才出品】

《心理学(第三版)》(人教版)课后习题第7章思维与想象1.试以自己形成某一科学概念为例,剖析一下思维的过程,并指出它区别于感知觉的主要特点。

答:(1)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合起来,就形成了该类事物的概念。

人在形成概念中不仅积极主动地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而且还运用了一种策略,即“赢则再干,败则转换”的策略。

(2)在形成“气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先读它的概念,即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然后分析概括心理活动是指什么,即分析思考想象等大脑活动;再分析、抽象动力特性是指什么,即活动的强度和速度。

最后把它跟其他概念作比较,比如性格,分析它跟性格的不同,检验一些心理活动的是否属于气质,提取出气质概念的本质特征,区分它的非本质特征,最终形成气质的概念。

在这里,分析概括和抽象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3)思维区别于感知觉的主要特点①感觉(sensation)是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perception)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在脑中的反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

②思维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事物及其外部的特征和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

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③人们首先在感知觉提供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特性和规律性联系;接着就可以依据它们,通过推理,对不在眼前的或感知觉无法直接把握的事物进行间接的、更为深入的认识。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19
新,敬请收藏】
第三节 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通过各种认 知操作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
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主要依赖于以下条件:
情绪对解决问题有重要影响。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
乐观、镇静、愉悦、轻松的情绪有助于激发人的潜能,使问
题顺利解决。
【教学课件 行业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PT,持续更
28
新,敬请收藏】
高 简单任务
效 率
难度适中的任务

复杂任务

动机水平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29
新,敬请收藏】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8
新,敬请收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9
新,敬请收藏】
根据解决问题时是否有明确的逻辑步骤和清晰的意 识,可分为
直觉思维:
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 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心理学 思维

心理学 思维

补充:言语
一、语言的结构 二、言语的理解 三、言语的产出
在心理学上,我们习惯把个体运用语言进 行交流和表达的心 理现象称之为言语。
一、言语与语言的区别
语言是由词汇包括音、形、义按照一定的 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 的重要的交际工具。
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
二、言语的种类
4.老舍的作品中对于骆驼祥子的刻画属于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5.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运用的想象加工方式
是(

A.黏合 B.夸张 C.拟人化 D.典型化
6.科学家提出各种想象模型,文学家在头
脑中构思的人物形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再造想象
C.有意想象
D.无意想象
一、概念 (一)概念的含义 指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某类事物的概括) 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符号,就是词的形式 来表现。包括在每个概念下的事物一般都具有共同的 属性或特性。 特征:构成概念的基本成分 定义特征(本质特征) 原型:某一概念类别的最典型的样例代表(核心,为 同具特点的其他样例提供基础)
又称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从 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 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 : 1、常规思维
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2、创造性思维
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 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 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 性,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理论思 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 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 (1)再造想象: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自 己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 (2)创造想象: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头里独立 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 2、按其现实意义可分为,理想和幻想。
精品文档
想象的综合过程
❖ 1、粘合 ❖ 2、夸张 ❖ 3、典型化 ❖ 4、联想
精品文档
三、 思维与想象的关系
精品文档
定义和功能
❖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 动。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像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对机
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精品文档
种类
❖ 1、根据有无目的性将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 象。
❖ 根据有意象想的内容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 同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精品文档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因素
❖ 迁移 ❖ 启发 ❖ 定势 ❖ 表征 ❖ 酝酿
精品文档
❖ 思维与想象是一种交叉的关系:思维过程中有 想象,想象过程中思维,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 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正确的表象,是有意想象的 主要基础;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是想象具有 目的性、有意性和自觉性的前提;思维的抽象逻 辑性是展思维的内 容和材料;只有想象渗透到思维中,才 能有完整的创造性思维,想象的发展, 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 概括——是在头脑中将抽去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共同 特性或本质特征联系起来,应用推广到其它事物中 去的思维过程。
精品文档
四、系统化与具体化
❖ 系统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在头脑中把 一类事物按不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 思维过程。
❖ 具体化——是通过分析综合、将抽去出来的 一般特点应用到具体对象上的思维过程,它 是与抽象相反的过程。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大人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小人国 、漫画创作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典型化
阿Q 、祥林嫂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三、想象的构成方式
联想
锯、飞机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四、想象的种类 根据新形象的形成有无目的性 无意想象
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情况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第二节 想象的一般概述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思想上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
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考 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多
综合是在思想上把对象的各部分和各种因 素联结起来考虑的心理加工过程。
合二为一或合多为一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二、思维的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和综合是辩证统一的
相互依存 ——通过综合的分析 相互转化 ——思维活动总是循着综合 — 分析 — 再综
合 — 再分析而不断前进的
分析和综合可以有三种不同的水平:
实际操纵物体的分析和综合 感性形象的分析和综合 语词符号的分析和综合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述
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思维 是心理过程。
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语言与客观事物之间是 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思维与客观事物之间是反映与被 反映的关系 。
它们的构成要素不同——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 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思维的规律和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 不同的民族有 着相同的思维规律,却有着不同的语言。
霍布森(Hobson, 1988)认为,梦的本质 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
2020/3/9
二、 思维的种类
•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
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 • 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 决某个问题。 •
2020/3/9
二、 思维的种类
• (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 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
练习:
• 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 A.概括性和逻辑性 B.间接性和严密性
• C .概括性和严密性 D.间接性和概括性
2020/3/9
练习
• 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
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
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思维的特征
• 1 概括性 • 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
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 如: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等许多种具体
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 认识。 •
2020/3/9
思维的特征
• 2 间接性 • 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与加工,是当前 的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持将表 象看作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的观点。
2020/3/9
(三)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 1.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感性基础 • 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直观性使其接近知觉,概括性
使其接近思维。 • 有了表象的支持,孩子更容易形成抽象的概念。
是1000元,一条可以承载这么多牛羊的船只的市场价值期 望为150万元。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总资产(固定资产 加上存货,船长的其他现金什么的暂时不考虑),总计为 198400元。 • 不考虑通货膨胀、折旧等因素,船长的职业工资按照国内 的中等水平为年薪10万(每年的平均收入),在加上受教 育的年龄16年是不会产生现金流的。所以,可以推断,船 长现在36岁。

第七讲 思维方法三想象与联想.

第七讲 思维方法三想象与联想.

2、相似联想 从外形或性质上的、意义上的相似引起的联想,都是相似 联想。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窗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等等。 3.对比联想 由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就是对 比联想。(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对立的事物间所形成的联 想。 ) 文学艺术的反衬手法,就是对比联想的具体运用。比如描写 岳飞和秦桧的诗句“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共同点是: 1.它们都可以呈现为非逻辑形式。 2.它们都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都可以借助 于形象展开。 3.二者可以互为起点,也就是说,想象思维 可以在联想到的事物周围展开,同时,想象思 维所获得的结果又可以引起新的联想。
四、联想思维的类型 1、接近联想 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都可以引起不同事物之间 的联想。 科学发现的例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对未 知元素位臵的判断,卢瑟福研究原子核时提出质 量与质子相同的中性粒子的存在…… 诗歌中时空接近的联想的佳句很多如:“春江潮 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潮水、大海与明月 (既相远又相近)联系在一起。
2.概括性 想象思维实质上是一种思维的并行操作,即一 方面反映已有的记忆表象,同时把已有的表象变 换、组合成新的图象,达到对外部时间的整体把 握,所以概括性很强。 3.超越性 想象的最宝贵特性是可以超越已有的记忆表象 的范围而产生许多新的表象,这正是人脑的创造 活动最重要的表现。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特 别是一些重大的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超越性的想 象。
第三节 联想思维的特征与作用
一、定义 联想思维是指在人脑内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 某种诱因使不同表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 联想思维和想象思维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姐妹, 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在创新过程中运用概念的语义、属性的衍生、 意义的相似性来激发创新思维的方法,它是打 开沉睡在头脑深处记忆的最简便和最适宜的钥 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感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 联系,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 内在规律联系。
3、感知觉是感性认识,思维是理性认识。
2020/6/12
4
(三)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分:
(1)动作思维(操作思维、实践思维) (2)形象思维 目标的方向不同分:
(1)直觉思维:非逻辑思维
➢ 指人脑对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新现象,能迅速 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形式。
(2)分析思维: 逻辑思维
➢ 指严格按照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和探讨,最后得出 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2020/6/12
7
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
(1)常规性思维:
➢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 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18
密码算题:
DONALD + GERALD
ROBERT
已知D=5,求出各个字母代表的数字。
2020/6/12
19
2、手段—目的分析策略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从认识问题解 决的目标和现有状态之间的差距着眼,通 过设立若干小目标,并加以逐个实现的方 式使现状不断逼近目标,直至最终消除差 距,达到目标,解决问题。
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本章思考题:
1、思维的定义、种类、品质; 2、想象的定义、种类; 3、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4、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020/6/12
1
一、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 1、定义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 事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 反映。
2020/6/12
2
2、思维的特征
(1)间接性
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 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2020/6/12
13
3、幻想
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 的想象。
幻想的形式 :
➢ 科学幻想 ➢ 理想 ➢ 空想
2020/6/12
14
(三)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
1.粘合 2.夸张 3.人格化 4.典型化
2020/6/12
(2)顺向思维
2020/6/12
9
(四)思维的品质
1、深刻性: 2、灵活性: 3、独创性: 4、批判性: 5、敏捷性:
2020/6/12
10
二、想象的概述
(一)想象的定义
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 新形象的过程。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 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5
三、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含义
问题:就是指人们尚未探索的未知情景。包 括:给定、目标、障碍。
问题的种类:
➢ 给定目标都清楚 ➢ 给定清楚,目标不清楚 ➢ 给定不清楚,目标清楚: ➢ 给定与目标都不清楚
2020/6/12
16
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的过程就 是问题解决者寻找操作系列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2)创造性思维
➢ 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流畅性(fluency): 灵活性或变通性(flexibility): 独特性或独创性(originality):
2020/6/12
8
5、根据思维线索分:
(1)逆向思维
某推销员去澳洲推销鞋子,结果发 现该地人都不穿鞋子,于是扫兴而归。 另一推销员发现了同样的情况,并未气 馁,而是向当地人宣传穿鞋的好处结果 取得了巨大成功。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解决者所需的过程分为:












2020/6/12
17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1、探试搜索策略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事先能得到的 有关达到目标的某种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寻 找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从中获得更多信息, 以便进一步选择最有利于达到目标的方向 进行搜索。
2020/6/12
例如:下象棋、数学几何题的证明。
2020/6/12
23
4、简化计划策略
问题:在一张桌前从左到右依次并排坐着 甲、乙、丙、丁四人,根据下述信息,请指 出谁拥有小轿车:
1.甲穿蓝衬衫; 2.穿红衬衫的人拥有自行车; 3.丁拥有摩托车; 4.丙靠着穿绿衬衫的人; 5.乙靠着拥有小轿车的人; 6.穿白衬衫的人靠着拥有摩托车的人; 7.拥有三轮车的人距拥有摩托车的人最远。
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媒介,理解或把握那 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的事物,以 认识事物的本质。
(2)概括性
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或事物 之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 如“月晕刮风”、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 里”
2020/6/12
3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1、感知觉是对当前事物的直接反映,思维是对 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反映。
2020/6/12
11
(二)想象的种类
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 有意想象:事先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 无意想象: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的想象。
2020/6/12
12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 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20/6/12
20
“八张牌”问题:在九个格子列成 的正方形盘格里有八个数字格和一个空 格,每次只给通过一个数字格与空格交 换位置来移动数字格。其初始状态为A, 要达到的目标状态为B,该如何操作?
2020/6/12
21
2020/6/12
22
3、目标反推策略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从目标状态出发向初 始状态反推,直至达到初始状态为止,然后再 由初始状态沿反推路线一步步正向求解。
(1)聚合思维——求同思维、集中思维、辐合思 维、合聚思维
➢ A>B ,B>C,可以推出 A>C ; ➢ A>C ,A>B,B>C,B<D,可以推出 C<D
(2)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辐射思维
➢ 海------海洋 海鸥 海参 海盐 海魂 ➢ 砖的用途 ------
2020/6/12
6
3、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 骤和对过程有无清晰的意识分:
2020/6/12
24
(三)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1.情绪与动机 2.对问题情境的知觉 3.定势 4.功能固着 5.原型启发
2020/6/12
25
(1)情绪与动机
2020/6/12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