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2.全套教材的特点(1)从问题入手(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4.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5.单元教材分析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惯等具体内容标准建构的。

它是在学生们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衍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的基础上引领孩子们对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并针对六年级学生正面临的青春期发育,给予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第一课我在成长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1)提前从黉舍卫生室拿来安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与过程:一、集中话题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举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需要时能够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搜集。

二、探索和调查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分歧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举行排序;(2)假如学生带来小时分的指模或脚印,能够让他们把现在的指模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3)假如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分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零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是为六年级学生编写的一套科学教材,全书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自然界中的物质”、“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变化”、“物质的运动”、“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利用”。

本教材以自然界中的物质为主线,以物质的性质、变化、运动、组成、利用为重点,让学生在自然界中学习物质的性质、变化、运动、组成、利用等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运动、组成、利用等科学知识;2)了解物质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掌握有关物质的实验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的情感;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自然界中的物质(1)教学目标1)掌握物质的定义;2)了解物质的分类;3)掌握物质的性质。

(2)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性质。

(3)教学难点了解物质的分类。

(4)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让他们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物品的名称;2、老师提问:“这些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思考;3、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并让学生说出物质的定义;二、认识物质(1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让他们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物品的名称;2、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分类,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物质的分类;3、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物质的性质;三、活动练习(10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让他们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物品的名称;2、老师提问:“这些物品都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思考;3、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质,并让学生结合实际说出物质的性质;4、老师出示一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让他们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实验的结果;5、老师让学生结合实验结果,说出物质的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貌特征。

2. 了解地球的三大运动:自转、公转、倾斜自转。

3. 认识地球的四个自然界:大气界、水界、陆地界、生命界。

4. 了解地面水的起源、形态和运动规律。

5. 了解地壳中的岩石种类和变化规律。

6. 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7. 了解人类如何保护地球并合理利用地球资源。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地球的构造和地貌特征》(一) 地球的基本构造1. 地球的内部结构2. 矿物和岩石3. 地球的地壳运动(二) 地球的地貌特征1. 高山与平原2. 丘陵与盆地3. 河流与海洋4. 地貌的造型与变化2. 第二章《地球的运动》(一) 自转和公转1. 地球的自转2. 地球的公转(二) 倾斜自转与地球的季节1. 地球的倾斜自转2. 地球的季节变化3. 第三章《地球的水界》(一) 地球上的水1. 地球上的海洋与海岛2. 地球上的湖泊与河流3. 地球上的水文循环(二) 水的变化1. 水的凝固和融化2. 水的蒸发和凝结3. 水的浸透和过滤4. 第四章《地球的陆地界》(一) 地壳中的岩石1. 岩石的类型和特点2. 岩石的形成和变化3. 地壳的构造与地震(二) 土壤的形成1. 砂壤、粘壤和壤土2. 土壤对植物的影响3. 土壤的保持与改良5. 第五章《地球的生命界》(一)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平衡1. 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2. 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二)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1. 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2.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6. 第六章《地球的资源》(一) 地球的自然资源1. 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2.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3. 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二) 合理利用地球资源1.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2. 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3. 探索新能源,发展可再生资源三、教学重点: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貌特征。

2. 认识地球的三大运动:自转、公转、倾斜自转。

3. 了解地面水的起源、形态和运动规律。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最新说明:本文档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其中包括了本年度的教学计划,从计划到教案为老师提供一站式服务,望对同仁有所帮助。

目录第一部分:教学计划 (4)一、教材分析 (4)二、教学目标 (6)三、教学措施 (8)四、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8)五、主要导学方法 (8)六、教学进度安排 (9)第二部分:课时教案 (12)一、我在成长 (12)二、悄悄发生的变化 (15)三、人生之旅 (17)四、踏上健康之路 (21)五、生物的遗传现象 (24)六、生物的变异现象 (29)七、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33)八、消失了的恐龙 (37)九、化石告诉我们什么 (41)2十、达尔文与他的“进化论” (45)十一、寻找生物的家园 (48)十二、有利于生存的本领 (52)十三、有趣的食物链 (56)十四、生态平衡 (60)十五、各种各样的能量 (64)十六、能量的转换 (69)十七、能源 (72)十八、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75)十九、拓展 (80)二十、应用 (85)3第一部分: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本学科所使用教材的编排体系苏教版国标本《科学》六年级下册是在六年级上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系统和平衡,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拓展与应用,从探究水平看,以指导性探究为主,逐步向自主性探究过渡。

本册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2.全套教材的特点(1)从问题入手(2)强调秦立科学探究的过程(3)重视过程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3.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特点内容结构:这套《科学》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体系,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把相关的科学概念重新组合在新的单元主题之下,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的结合和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特点:从这套教材的“单元主题结构表”和“科学探究序列表”的图表中,您可以看出,我们这套教材以整体结构上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论证,集中体现《课标》新理念,特别是引进了法国“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让学生有一种既见树木又见树的感觉饿。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什么是能量【教材分析】《什么是能量》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的第一课时。

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

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

本课内容有三个活动组成,活动一,教材首先从一个问题引入——这些物体靠什么工作或运动?引导学生通过研讨、交流、分析、汇报等形式,归纳并明确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

能量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机械能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

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它们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

活动二,通过游戏、观察、交流、分析、汇报,归纳并明确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如泥石流、龙卷风、钱塘江大潮、滚动的保龄球。

活动三,则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以及观察生活中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一系列现象,体验势能。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冷和热》《热传递》《人的呼吸和消化》《物体的运动》以及《物质的变化》等单元,为学生构建能量概念奠定了基础。

但能量是比较抽象的概念但又普遍存在,但由于看不见它,所以小学生难以从直观、形象化的角度来进行观察和认识。

六年级学生经过整个将近六年的实验教学,已经具有了较强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明确关键点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着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等实验习惯,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及时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经过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训练,六年级的小学生心智相对成熟,有很强的求知欲,会学着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有较强的分析、归纳、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

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

【新】苏教版6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完整】

【新】苏教版6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表格式教案【完整】

【新】苏教版6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表格
式教案【完整】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光,了解光的颜色和传播方式;
2. 知道什么是声音,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方式;
3. 掌握谷物的认识及重要性;
4. 了解生活中的健康知识,掌握预防疫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光的传播方式和颜色;
2. 声音的产生条件和传播方式;
3. 谷物的认识及重要性;
4. 预防疫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影响因素;
2. 生活中的健康知识。

四、教学内容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法;
2. 实验演示法;
3. 模拟演示法;
4. 讨论指导法。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能力:观察物体的状态、色彩和运动;
2. 实验设计能力:根据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简单实验设计;
3. 逻辑思维能力:归纳、分析、判断、推理,了解科学知识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计划,我会重点讲解好光、声音、谷物和健康知识的内容,并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另外,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言行,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进行更好的针对性辅导。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2022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反思)班级:任课教师:1.《什么是能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能量”是在小学阶段较为重要的一个大概念。

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总是不变的,但是,在某种事件发生的过程中,能量的储存形式可以从一种转化为另一种。

在教材中,以小诗揭开本单元学习的序幕,以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问题,将同学们的视野引向“能量”。

本单元的4课内容,正如在序言中所说,关注了如下问题:什么是能量?能量有哪些形式?能量之间怎么转化?以及研究电磁铁,每课的标题就非常清晰地让我们认识到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在第1课中,呈现5种不同的情境图,指向共同的答案:依靠能量来工作或运动。

随后,观察更多的现象,来认识动能和势能。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演绎法来进行研究,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

【学习目标】1.认识到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认识动能和势能这两种能量的基本形式。

3.激发学生产生研究能量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

难点:区分动能和势能。

【教学准备】象棋、皮球、打气筒、软尺、皮筋、弹簧【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物体依靠能量运动或工作1.观察风筝、火车、热气球等现象交流:它们靠什么工作或运动?风力,电力,热空气上升等这些,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神奇的能量,第1课,什么是能量?讨论:如果没有风的能量,风筝会怎样?如果没有电力,火车会怎样?书本文字学习:“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

虽然你看不见它,却能感觉到它。

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发声等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3.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工作或运动,也需要用到能量吗?[意图解析:“能量”一词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却不容易讲清楚。

从观察一些现象的变化和运动,以及通过逆向思维“如果没有风的能量……”,让学生更加清地意识识到,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能量,却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变化来认识能量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
科学教案
学校:丹寨县雅灰小学
学科:科学 ____________
年级:六年级 ___________
姓名:杨光亮 ___________
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距今2亿多年到7 000万年前的中生代,是个“爬行动物的时代”,它们形态多样,各成系统,
霸占一方。

向海洋发展的鱼龙和蛇颈龙,成了海洋中显赫一时的大动物。

巍峨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的屋脊,科学家在海拔4800米高的土隆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体长10米以上,远远超过世界上已发现的和它同期的其他鱼龙。

这证明了,在2亿年前,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是鱼龙腾飞跳跃的地方。

在海洋中能同鱼龙相匹敌的是蛇颈龙,它曾盛极一时,能在水中快速地追捕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

身体较扁平,以减少水的阻力;头颈伸长,使运动更加灵活;嘴里长着尖锐的牙齿,能咬住滑腻的鱼儿;四肢变成了鳍脚,便于划水游泳。

整个模样仿佛是一条长蛇和一只乌龟的结合,由此得名。

向天空发展的飞龙、翼龙,成了当年空中的霸主。

最大的飞龙两翼展开时长6米多,尖长的头
颅,长着尖利的牙齿,后面拖着一条长尾巴,尖端还有一个“舵”膜,用来平衡身体。

翼龙已经逐渐进化了,头骨变轻,牙齿和尾巴已经退化或消失了,大脑半球中的视觉、平衡觉和肌肉等协调作用都已加强,飞行能力也增强了。

翼龙是古代世界上能在天上飞的动物,生活在7000万年前北美洲
的翼龙,双翼展开宽11米以上。

向陆地发展的恐龙日益昌盛,成了中生代陆地的统治者。

根据恐龙的食性可分为两大类,有吃裸子植物的,也有吃其他恐龙和动物的。

一些巨大的素食恐龙,喜欢在沼泽和湖泊里生活,由于身体过大过重,行动不灵活,只好借助水的浮力来支持着。

生活在1. 4万年前的合川马门溪龙,身高3. 5米,长22米,重约30〜40吨。

它主要生活在
湖泊中,以藻类等植物为食,在产蛋时才到泥沙较硬的水边去。

禄丰龙,身长6米,高2米,是中等的素食恐龙,化石保存得十分完整,这在世界上也是少见的。

剑龙的背上长着刀山似的骨板,甲龙装备坚硬的甲板,角龙的头部长着犀牛般的尖角……这些显然是它们防御敌害的武器。

最凶残的霸王龙长17米,站立起来就有6米高。

它那血盆似的大口里,长着匕首般的牙齿。

它专门捕食那些吃嫩枝绿叶的恐龙。

最大的恐龙要算“梁龙”了。

梁龙的脑袋很小,脖颈和尾巴很长。

20世纪初,在美国犹他州发
现了3条恐龙遗骸,后来利用这些遗骸复原了一条梁龙的骨架,陈列在匹兹堡的自然博物馆里。

它全身长26 . 6米,颈长6. 7米,尾长15. 3米,身长4. 55米,重约10. 5吨。

最重的恐龙要算腕龙了。

1909年,在坦桑尼亚坦噶尼喀发现了一具腕龙的完整骨骼,现在陈列
在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里。

它身体总长22. 5米,身高6. 4米,估计重78吨。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板书设计拓展
四、教学后记(反思)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 年月曰
三、组织自制小车比赛1•小组按照设计图进行小车的制作
2、全班进行比赛,评出名次,颁发“最佳制作”,
“最佳造型”、“最佳性能”奖。

3、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成绩较好的小组制作小车,并要求其他
小组的冋学进行评价,以便学习别人设计的优点,改进最进自
己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小车。

学生实验并
交流实验现

四、小结
学生谈本课学习中在知识与态度等方面的收获。

学生讨论并交流汇报
板书设计2拓展
四、教学后记(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