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结构的铰接与刚接
铰接变刚接的加固方法在T梁桥上的应用
我 国损 坏 的桥 梁 有 很 多 是 根 据 2 O世 纪 7 0年 代 2 . 2 加 固 时 机
或8 0年代初 期颁 布的设 计标 准建 造 的 , 损坏 的主要 原
当桥 梁 的混 凝 土桥 面 出现破 损 . 铰 缝 部位 出现 宽
因是 : 设 计标 准 较低 ; 交 通 量不 断增 大 ; 结 构 的 老化 和 度较 大 的裂缝 , 梁底 出现超 过 0 . 2 m i l l 的受 弯横 向裂缝
6 0 啼荭投木 2 0 1 3 N o . 4 ( J u 1 . ) V o 1 . 3 1
桥 梁 工 程 器
1 2 3 4 5
Br i dg e En gi ne er i n g
m 9 8 7 6
6 c m 钢 筋 混 凝 土 桥 面 连 接 ,荷 载 等 级 为 汽 一 2 0级 , 1 5 m跨 径 时 , 对 其 用 铰 接 变 刚 接 的方 法 加 固 , 计 算分
病害 : 超 过设 计 荷 载车 辆 的作 用 ; 早 期 预 制 梁 的横 向 较 多时 , 可采 用铰接 变 刚接 的加 固方法进行 加 固。 加 固 联 系满 足不 了现况 交通也 是其 中 的一 个 因素 。 前 需 进 行 评估 , 笔 者 对评 估 内容 不 涉 及 , 仅 对 铰 接 变 装 配式 梁桥 通 常借 助横 隔梁 和桥 面 板连 成 整体 , 刚接 的加 固方 法在 此类 桥梁 中的应用 进行 研究 。 以使 桥 上 车辆 荷 载能 分配 给 各主 梁 共 同分担 , 但是 横 3 铰 接 变 刚 接 的 加 固方 法 隔梁 的存在 给装 配式 主 梁制作 增 加一 定 的困难 。为 了
较 弱 的铰 缝 部 位 易 出现 开 裂 , 桥 梁 产 生 了 比较 严 重 的 损 坏 。 以 《 装 配 式 钢 筋 混 凝 土 宽 腹 T梁 桥 上 部 构 造 》 通 用 图 中
结构设计初学者常见问题讲座-铰接、固结
初学者在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一、关于SATWE梁端铰接1、次梁与主梁的铰接(1)、做个实验,次梁都按主梁输入,一个次梁点铰,一个次梁不点铰,一个取消次梁。
图一(不点铰接)图2(点铰接)图3(取消次梁)图1、图2说明按主梁输入的次梁在点铰后,会影响侧向刚度计算,但很微弱。
图3说明,次梁对整体侧向刚度的贡献:14938/14590=1.0239。
仅仅2.39%,不会超过5%。
图4(不点铰接)图5(点铰接)图4、图5的周期继续说明次梁的刚度共享微弱,点铰不点铰对整体结构的计算都并没有影响图6(不点铰接)图7(点铰接)图8(取消次梁)图6、图7、图9继续反应次梁的作用对地震力作用下的基底剪力的贡献很微弱,说明次梁不管是用主梁输入还是用次梁来输入,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微弱。
基底剪力反应结构的刚度图9(不点铰接)图10(点铰接)结论1: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结论2: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结论3: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共享。
(以上说明次梁,可以点铰,对整体影响不大,但注意也不能乱点,以致结构形成机构)(2)、次梁点铰的实质首先要认清我们为什么要铰接处理?不要认为是铰接,其实质是在受力过程中控制约束条件,释放弯矩。
图11(不点铰)图12(端部点铰)图11、图12说明释放掉次梁端部的弯矩,转移到次梁底部弯矩。
(次梁端弯矩也是按刚度分配,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点铰释放弯矩)那么很多朋友就会问了,这不是与实际真实受力情况不同了吗?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都是整体现浇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连接都是刚性连接。
但在结构中,所有构件的受力都是按刚度分配,次梁梁端点铰后,仍然有刚度存在,也就会分配到力。
那次梁点铰还有意义吗?看下图解释:图13图14图13、图14说明,边框架梁除了剪力突变,还产生了T=19的扭矩。
剪力突变无法避免,但扭矩可以释放掉,从而使得框架梁的受力变得稍微简单明确一点。
结论4: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混凝土是目前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而钢筋则是混凝土中最常用的加强材料。
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的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钢筋连接方式的几种常见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一、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是通过一定的机械力将钢筋和混凝土连接起来。
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有螺纹连接和卡夹连接。
1. 螺纹连接螺纹连接是将钢筋两端制成螺纹,在混凝土中预留孔洞,将螺纹钢筋插入孔洞中并用螺母拧紧。
螺纹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钢筋和要求较高的工程。
螺纹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制成螺纹。
(2)混凝土孔洞加工:在混凝土中预留与钢筋直径相同的孔洞。
(3)钢筋安装:将螺纹钢筋插入孔洞中。
(4)螺母拧紧:用螺母将螺纹钢筋与混凝土拧紧。
2. 卡夹连接卡夹连接是将钢筋两端制成形状特殊的卡夹,在混凝土中预留孔洞,将卡夹装入孔洞中并用螺栓拧紧。
卡夹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和要求不高的工程。
卡夹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制成形状特殊的卡夹。
(2)混凝土孔洞加工:在混凝土中预留与卡夹直径相同的孔洞。
(3)卡夹安装:将卡夹装入孔洞中。
(4)螺栓拧紧:用螺栓将卡夹与混凝土拧紧。
二、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将钢筋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混凝土连接起来。
焊接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大的钢筋和要求较高的工程。
焊接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切割成需要的长度。
(2)焊接准备:将钢筋表面清洁干净。
(3)焊接:将钢筋与混凝土接触的部分焊接。
三、粘结连接粘结连接是通过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粘结力将钢筋固定在混凝土中。
粘结连接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和要求较高的工程。
粘结连接的具体步骤如下:(1)钢筋加工:将钢筋两端制成需要的长度。
(2)混凝土孔洞加工:在混凝土中预留与钢筋直径相同的孔洞。
(3)混凝土表面处理:将混凝土孔洞周围的表面清洁干净。
(4)钢筋安装:将钢筋插入孔洞中。
(5)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浇入孔洞中,使钢筋与混凝土紧密粘结。
怎么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接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送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刚接、半刚接、铰接的区别
刚接、半刚接、铰接的区别
这三种连接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节点的M-φ关系曲线,理论上刚接节点能传递弯矩,但是无相对转动能力,铰接节点不传递弯矩,但是具有很大的转动能力。
而半刚性节点介于两者之间,既能传递弯矩,又具有一定的转动能力。
这三种节点的示意图在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编写的《多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一书中能找到。
现在设计中采用半刚性连接的还不多,但是采用刚接和铰接的原则个人认为应该是综合考虑梁柱端部弯矩大小,以及抗震要求和构造要求。
1.刚接,半刚接,铰接的理论定界是什么?
所有的节点连接都是半刚性,即都具有一定的转动性能。
那么刚接,半刚接和铰接的界定也就是对转动性能的界定。
可参考下图1(其实个人觉得也看不出什么内容,只是有助与对半刚性概念的理解)。
2.那位有刚接,半刚接,铰接的典型节点图上传(最好cad2000以下版本图),然后根据图来探讨一下主要区别。
如前所提,所有节点都是半刚性,所以我这里有几个图形可以参考一下。
3.在设计中,这些节点的主要特点,应该怎样把握使用什么样的节点形式?
节点的特点也可以用图形来说明,4.设计这些节点应注意哪些要点?
这个问题可能也就是现在讨论得比较多的,但是我不太清楚。
目前我大概的认识是,刚接节点用钢量会大点,节点复杂点,但是感觉可靠度不是很理想;按铰接考虑结构受力似乎保守点,但是也不明白为什么,只知道能做铰接的节点一般不做刚接。
也请大家指点。
就这些问题,很疑惑,希望大家能探讨一下。
半刚性连接的常用形式各种连接的转动性能。
预制混凝土主次铰接埋件连接节点
预制混凝土主次铰接埋件连接节点
预制混凝土主次铰接埋件连接节点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通过预制的铰接埋件来连接主次构件的节点部分。
这种连接节点可以提供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使得主次构件之间能够相对自由地进行转动。
预制混凝土主次铰接埋件连接节点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铰接埋件:可以是金属材料,如钢板或钢管,也可以是钢筋混凝土构件。
铰接埋件通常具有一定的柔性,以允许主次构件之间进行相对运动。
2. 钢筋:用于加固节点部分,增加节点的刚度和强度。
钢筋一般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制作时就预埋在混凝土中。
3. 锚固件:用于将预制铰接埋件连接到主次构件上。
锚固件一般由螺栓、螺栓套筒等组成,以保证节点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 混凝土:用于填充节点部分,将预制铰接埋件和钢筋固定在一起,并提供节点的刚性和承载力。
预制混凝土主次铰接埋件连接节点具有以下优点:1. 施工便捷:由于预制铰接埋件已经在工厂中预先制作好,在现场施工时只需将其安装到主次构件中,可以大大缩短施工时间。
2. 刚度和强度:预制铰接埋件能够提供一定的刚度和强度,使得主次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 可调性:预制铰接埋件通常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可调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结构荷载和变形要求。
4. 可重复使用:预制铰接埋件可以在不同的结构中重复使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预制混凝土主次铰接埋件连接节点在桥梁、大跨度建筑等混凝土结构中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提
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梁铰接
钢筋混凝土梁刚接铰接定义及处理方法(2014-01-13 15:50:07)分类:pkpm建模、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梁刚接铰接定义及处理方法1、理论力学中刚接铰接的定义理论力学中,当该节点不产生弯矩可定义为铰接,当产生支座负弯矩时,可定义为刚接;、2、混凝土结构中刚接铰接的定义对于梁柱节点,当柱子线刚度i2>20 i1(强柱弱梁)时,i1 为梁线刚度,i2为柱线刚度,i=EI/L,梁端可以按完全固接计算,此时梁端弯矩误差在5%以内,反之i1>20i2,强梁弱柱,梁端可以按完全铰接计算;线刚度20 倍是什么概念,假设L1=L2,b柱=b梁, 则意味着h1>2.7h2,h1为梁截面高度,h2为柱截面高度,此时可假设梁为刚性梁,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节点主要位移是水平位移,可以忽略转角。
实际工程中,理想铰接不存在。
因为混凝土梁柱节点是现浇的,而且该节点至少有构造钢筋。
在外力作用下,设计为铰接的节点实际会产生一定数值的弯矩。
在SATWE软件中,所有构件的受力都是按刚度分配,次梁梁端点铰后,仍然有刚度存在,也就会分配到力,也从另一个方法说明了不存在弯矩为0的理想铰接。
在混凝土结构中将能承担一定弯矩的铰接点称为塑性铰。
强柱弱梁时,柱相对线刚度比梁大很多,在外力作用下,梁端变形受到了柱的约束,在两端产生了支座负弯矩,该负弯矩与外力荷载基本成正比。
外力荷载较大时,支座负弯矩也较大,导致梁端支座处钢筋较密集,不利于施工。
此时可人为将该梁端设计为塑性铰,降低其支座负弯矩。
在混凝土结构中,铰接其实为塑性铰。
当梁端弯矩较大,超出了该梁截面的受弯承载力后,该节点分担的支座负弯矩不再增加,等于受弯承载力,不随外力荷载而变化。
塑性铰弯矩数值一般较刚接状态下的弯矩数值小。
塑性铰设计的本质是弯矩调幅,控制混凝土梁在受力过程的约束条件,释放弯矩。
4、钢筋混凝土梁刚接铰接的选择原则1)与剪力墙平面外相连的梁按铰接处理原因是剪力墙平面外刚度为0,无法约束梁端变形;2)支座处左右两端梁顶标高相差太大,导致支座负筋无法连通,可按铰接处理3)次梁与主梁的交点可设计为刚接或铰接,但必须满足11G101图集要求。
铰接与刚接
转一篇《刚接与铰接》的文章: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1】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接和刚接的问题
凝土结构中铰接的刚接的讨论
我的理解,从事物本质上说,不存在理想的铰接和刚接,但为了抓住主要特征而简化,我们认为如果相对转角可以忽略时为刚接,有较大相对转角时为铰接。
决定刚接和铰接的依据为相对转角。
首先,我认为混凝土结构中铰接还是刚接取决于刚度的差别(钢结构中还取决于节点构造)。
通常我们认为:
1、在主次梁体系中,如果次梁抗弯线刚度远小于主梁抗扭线刚度时,主梁对次梁来说为刚接(交叉梁体系),如果次梁抗弯线刚度远大于主梁抗扭线刚度时,主梁对次梁来说为铰接(次梁为连续梁)。
2、框架中,梁抗弯线刚度远大于柱抗弯线刚度时,梁柱节点处柱不形成对梁的转动约束,故考虑梁为连续梁分析。
梁柱抗弯线刚度相当时,考虑为框架分析。
3、梁和墙的连接中,如果梁和墙垂直,由于墙的面外刚度很小,梁的高宽有限,墙对梁端约束很小,考虑为铰接。
如果梁和墙在一条直线,由于墙的面内刚度很大,对梁端约束很大,考虑为刚接。
上述三种铰接都是为了计算方便而简化,如我们全部使用刚接分析,由于刚度的大差别,我们自然会得到和铰接简化后相似的计算结果。
可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在不满足上述刚度差别的情况下,为计算方便而简化为铰接。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徐培福等)144页也提到,“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主体结构构件间的连接(节点)应采用刚接,目的是保证整体结构的几何不变和刚度的发挥;同时,较多的赘余约束对结构在大震下的稳定性是有利的。
当然,个别节点由于特殊需要(如为了调整个别梁的内力分布,为了避免由于沉降不均而产生过大内力等),也可以采用梁端与柱或剪力墙铰接的形式,但要注意保证结构得几何不变性,同时结构整体分析简图要与之相符”。
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区别
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铰支连接这种构造假定结构承受重力荷载时,主梁和柱之间只传递垂直剪力,不传递弯矩。
钢构件与混凝土主体铰接节点计算的几个问题
钢构件与混凝土主体铰接节点计算的几个问题1、铰接引起偏心弯矩《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8.3.9条规定:梁与柱铰接时,与梁腹板相连的高强螺栓,除应承受梁端剪力外,尚应承受偏心弯矩的作用,偏心弯矩M=V·e.当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将主梁和次梁连成整体时,可不计算偏心弯矩的影响.这条规定是参考了日本《钢结构标准连接》SCSS-H97.将偏心弯矩转化为螺栓的剪力,可参考本篇第3节的公式.偏心弯矩对螺栓承载力的影响,比想象中要大.2、高强螺栓铰接连接的嵌固效应《钢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YB9082-2006)7.3.5条规定:当钢骨混凝土梁中的钢骨或钢梁与钢筋混凝土墙采用铰接连接方式、且钢梁不承受拉力时,预埋件的内力及其栓钉或锚固筋的设计应按下列方法进行:1)预埋件上作用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按下列公式计算规范条文说明,公式中的系数1.2和1.1,是根据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给出的.注意此处的e1和上图《高钢规》规定的e不同,前者包含埋板厚度.2)预埋件受拉区栓钉或锚固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公式右侧括号中的部分,其实为受拉锚筋合力的计算力臂3)预埋件受压区栓钉或锚固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其中:e1,钢梁与预埋件连接板连接螺栓群的实际偏心距,即螺栓群中心到预埋件边缘的水平距离;e2,钢梁与预埋件连接板连接螺栓群嵌固弯矩的折算偏心距;Isb,钢梁与预埋件连接板的连接螺栓群对其中心的惯性矩;Rs,单个连接螺栓的受剪承载力,按连接螺栓的标准强度确定;ns,高强螺栓群的螺栓数;ymax,距螺栓群中心最远的连接螺栓到螺栓群中心的竖向距离;Ta,单个锚固筋抗拉承载力;Nav,单个锚固筋的抗剪承载力;d0,预埋件受拉区锚固筋面积形心至预埋件受压边缘的距离;Bb,预埋件底板的宽度;nt,预埋件受拉区锚固筋的数量;nc,预埋件受压区锚固筋的数量;3、扭转对螺栓(锚筋)承载力的影响扭矩对螺栓群的作用,最终可以分解为正交方向的两个剪力:其中:扭矩作用下受力最大的螺栓(锚筋)在X轴、Y 轴上的剪力分量;ri,r1,任意i螺栓(锚筋)至形心点的距离,受力最大螺栓(锚筋)至形心点的距离.4、高强螺栓(锚筋)承载力复核1)《钢规》12.5.2条:当高强螺栓摩擦型连接同时承受摩擦面间的剪力和螺栓杆轴方向的外拉力时,其承载力应按下式计算:2)《钢规》12.4.1条:高强螺栓孔型分为三种,对应不同的孔型系数.3)锚筋的承载力复核可参考《混规》9.7.2条.5、混凝土主体对节点的影响单独计算钢结构时,在计算模型中,支座往往被定义为理想的固结或铰接,这样导致:1)支座节点反力偏大;2)跨中应力比偏小,偏不安全.真实情况是,混凝土构件的刚度是有限的,在荷载作用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形,对支座约束有一定释放作用.结构计算时,应评估混凝土主体对钢结构的影响.钢结构安装后,对混凝土主体施加反力,在长期荷载(包括温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会发生收缩徐变,支座刚度降低.6、计算说明以下述节点支座为例,进行计算说明:e1=0.15m,Isb=0.0496m2,ymax=0.1m,Vss=190kN,Rs=20 9kN,ns=10,计算可得e2=0.54m,也就是说,嵌固效应引起的附加弯矩约为实际偏心引起附加弯矩的0.54/0.15=3.6倍.较大的附加弯矩会对埋件设计带来困难,嵌固效应是否如上述计算这般显著呢?我在朋友圈表达了对此问题的困惑.某专家回复如下:2006年我在RBS参与了华润的顾问项目,CCDI H总团队是设计方,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RBS原计划委托NJG教授(当年还未评院士)团队做实验的,由于甲方邀请FXX教授参与专家论证会拍板不需验算,国外也找不到需计算的依据,N 教授团队参与少量工作后暂停了实验.。
如何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2010-10-28 9:08:00来自:刘纲字号:T|T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结构设计中梁端铰接的问题
结构设计中梁端铰接的问题摘要:结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梁端铰接还是固结的问题,这时常困惑着结构设计人员,本文就结构设计中如何确定铰接梁的问题就个人观点做以阐述关键词:结构设计铰接刚接1.引言好的结构设计既要传力明确,又要跟实际相符,其中梁端固结还是铰接直接影响着结构的受力状态,本文就结构设计中铰接梁的问题做如下探讨。
2.刚接与铰接的概念梁间连接的方式通常有刚接和铰接两种形式。
刚接是指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又能传递弯矩的构件相互连接方式,而铰接是指能传递竖向力和水平力而不能传递弯矩的构件相互连接方式。
然而现实中梁的连接方式通常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般情况下,能承受弯矩大的连接方式就称为刚性,而受力过程中承受较小弯矩时就偏向于形成铰接。
3.当前存在的设铰接梁的几种情况及探讨3.1剪力墙的厚度或主梁宽度不能满足梁负弯矩筋的锚固要求,则梁与构件的连接可以认为属于铰接,在PKPM结构设计时可以点铰。
3.2.当梁为多夸连续布置时,连续梁的端支座处理办法同3.2.1,其中间支座负弯矩筋连续通过剪力墙,不存在锚固长度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刚接。
上面两种情况,可概括为梁端锚固长度不够。
铰接和固接是通过构造措施保证的。
作为梁端铰接,就是要保证梁端有一定的转动能力,允许此梁在两端形成朔性铰而产生裂缝,但是不会破坏,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但要注意,按铰接设计的梁端负筋一定不能过大,满足构造要求即可;否则塑性铰很难形成,不能形成塑性铰则次梁弯矩对主梁造成的协调扭矩依然存在,但计算又未考虑该协调扭矩,有可能造成主梁抗扭不足。
3.3虽然主梁的宽度可以满足次梁负弯矩筋的锚固要求,但因主梁的线刚度比次梁的线刚度大很多,此时线刚度大的主梁可视作线刚度小的次梁系的不动铰支座,则次梁与主梁连接处可以认为是铰接3.4由于主梁对次梁的约束作用, 当次梁靠近主梁支座时,会在其梁梁端产生相应的负弯矩和一定程度的扭矩,导致配筋困难,这时候,我们可以将次梁梁端处理成铰接,从而减小主梁受到的扭矩。
铰接与刚接
转一篇《刚接与铰接》的文章: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1】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出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刚接与铰接的本质解释(最全最强)
铰接铰接,指用铰链连接。
常用在机器、车辆、门窗、器物的两个部分的装置或零件的连接,如铰接式无轨电车、铰接式货车、铰接式客车。
铰接门窗【其他】1、用铰链连接。
如铰接式无轨电车。
参见“ 铰链”。
2、按照不同点分法铰接可分为:①虚铰和实铰;②单铰和复铰。
建筑上的刚性连接与铰性连接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在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在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递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递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仅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的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标准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刚接和铰接的概述
刚接与铰接的区别概述刚接与铰接都是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确定: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刚接从理论上来说,承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不低于梁的承载力,也不低于梁的塑性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它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的转动能力,以便内力重分布出现。
刚接与铰接的区别:前者是刚性固接;后者是柔性连接。
前者为固定端、任何方向都有约束;后者延径向无约束。
从力学角度分析:刚接与铰接的区别之一:是否传递弯矩,刚接能提供力和力矩;铰接只能提供竖向和水平反力,铰接的支座没有弯矩M。
区别之二是是否有转动能力,刚接节点能传递弯矩,但无相对转动能力;铰接不能传递弯矩,但有转动能力。
完全刚接指完全不转动,铰接是可自由转动。
刚接既能限制移动也能限制转动,铰接只能限制移动不能限制转动。
一般柱与基础、柱与梁的连接设计成刚接,而次梁与主梁、板与梁的连接设计成铰接。
刚接满足结构对侧移的要求和刚度,铰接使结构有足够的延性。
刚接与铰接并存,不可能全部设计成刚接,也不可能全部设计铰接,两者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刚接与铰接的界定并非如此分明,理论上没有完全的刚接,只要有作用就有变形。
其实,所有的节点连接都是半刚性,即都具有一定的转动性能。
判断一个连接节点是刚接、铰接还是半刚接主要看其转动刚度,刚接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不超过5%。
在实际工程中,达到一定刚度就认定是刚接,如果虽然能传递弯矩,但变形较大,应该认定为半刚接,是弹性固定。
连接对转动约束达到理想刚接的90%以上,可视为刚接,在外力作用下,柱梁轴线夹角的改变量达到理想的铰接的80%以上,可视为铰接。
半刚接则介于两者之间。
第9讲节点1铰接柱脚与刚接柱脚在传力机理和节点构造设计地区别
第9讲节点1、铰接柱脚与刚接柱脚在传力机理和节点构造设计的区别有哪些?答:铰接柱脚传递柱脚位置的剪力和轴力;刚接柱脚除了传递剪力和轴力之外,还通过锚栓传递柱脚位置的弯矩。
铰接柱脚中由于锚栓不传力,所以锚栓布置在中和轴附近;刚接柱脚中由于锚栓传递弯矩,所以锚栓布置在远离中和轴的位置。
详见下图所示。
2、刚接柱脚锚栓截面如何计算?答:(1)柱脚锚栓应采用Q235或Q345钢材制作。
锚固长度不宜小于25d(d为锚栓直径),锚栓端部按规定设置弯钩或锚板。
(2)刚接柱脚锚栓直径一般在30~76mm的围选用,但不宜小于30mm。
锚栓的数目在(a)一对锚栓的铰接柱脚(b)两对锚栓的铰接柱脚(c)带加劲肋的刚接柱脚(d)带靴梁的刚接柱脚门式刚架柱脚型式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每侧不应小于2个。
(3)埋设锚栓时,一般宜采用锚栓固定支架,以保证锚栓位置的准确。
3、 柱脚底板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置抗剪键,其作用是什么?如何计算? 答:在柱脚中,锚栓不宜用于承受柱脚底部的水平剪力,此水平剪力fb V 可由柱脚底板与其下部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之间的摩擦力来抵抗,此时,摩擦力V fb 应符合下式要求:0.4fb V N V =≥当不能满足上式的要求时,当摩擦力不能抵抗柱脚的水平剪力时,应按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所示的形式设置抗剪键。
4、 钢柱与底板的连接焊缝有哪几种形式?如何通过计算来保证其安全可靠? 答:(1)当采用铰接柱脚时a )当H 形截面柱与底板采用周边角焊缝时(如下图a 所示),焊缝强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w Nc f f ewNf A σβ=≤ 抗剪键(a )立面图(b )模型图抗剪键示意图膨胀细石混凝土 抗剪键基础w v f ewwVf A τ=≤ ()22w Ncfs v f ff σστβ⎛⎫=+⎪ ⎪⎝⎭≤ 式中 N — 钢柱的轴心压力;A ew — 沿钢柱截面四周角焊缝的总的有效截面面积; V — 钢柱的水平剪力;A eww — 钢柱腹板处的角焊缝有效面积。
如何区分刚接和铰接
如何区分钢结构中的铰接和刚接2010-10-28 9:08:00来自:刘纲字号:T|T钢结构中,梁与柱的连接通常采用3种形式,柔性连接(也称铰接)半刚性连接和刚性连接。
工程实践中,如何判别一个节点属于刚性、半刚性或铰接连接主要是看其转动刚度,刚性连接应不会产生明显的连接夹角变形,即连接夹角变形对结构抗力的减低应不超过5%。
半刚性连接则介于二者之间。
梁柱的半刚性连接可以采用在梁端焊上端板,用高强螺栓连接,或是用连于翼缘的上、下角钢和高强螺栓。
其设计要求如下:1.端板连接端板连接节点中力的传送可将梁端弯矩简化为一对力偶,拉力经受受拉翼缘传递。
受拉螺栓对受拉翼缘对称布置。
压力可以通过端板或柱翼缘承压传递,压力区螺栓可少量设置,并和受拉螺栓一起传送剪力。
2.上下角钢连接用上下角钢连接的节点中,受拉一侧的连接角钢在弯矩作用下,不只竖肢变形,水平肢也变形。
因此,角钢连接的刚度比端板者稍低。
连接性质的划分应由下列三项指标来表征:抗弯刚度,转动刚度,延性(转动能力)。
抗弯承载力是连接强度的主要项目,此外还有抗剪强度。
刚性连接从理论上来说,接受弯矩和剪力的能力应该不低于梁的承载能力,亦即不低于梁的塑性铰弯矩和腹板全塑性剪力。
地震区的框架应该要求更高,体现强连接-弱构件原则。
对于柔性连接则只要求其抗剪能力。
半刚性连接介于刚性和柔性连接之间,必需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
连接的转动刚度由弯矩-转角曲线的斜率来体现,不是常量,转动刚度对框架变形和承载力都有影响。
对变形的影响需要结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分析。
为此,应考察连接的初始刚度或规范荷载作用下的割线刚度。
刚性连接的刚度,理论上需要达到无限大,但实际上只要达到一定的限值就可以看作是刚性连接,问题在于如何从数量上做出界定。
转动能力属于延性指标,塑性设计的框架要求塑性铰部位有一定转动能力,以便后续的内力重分布能够呈现。
1.刚性连接这种构造假定梁柱连接有足够的刚性,梁柱间无相对转动,连接能承受弯矩。
次梁铰接与刚接
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A 关于次梁与主梁交接处是否点铰及如何从构造上保证,汇总各处意见并总结如下:1、杨星《PKPM结构软件从入门到精通》:一般讲混凝土梁之间都是刚接,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铰接。
如果设置为铰接,在构造上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铰接梁定义太多,会导致内力重分布,使内力分配不合理因素加大,计算结果也可能不合理。
除非计算的内力和配筋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在SATWE特殊构件定义时将其改为铰接。
2、老庄结构院:①次梁点铰,不影响整体结构②次梁对整体结构刚度贡献很微弱③SATWE对次梁点铰后,并不是忽略了次梁的刚度贡献④控制支座的约束条件,释放掉不利弯矩⑤不要老想成铰接与实际不符,我们应承认,它最初的连接仍然是刚接,我们仅仅是释放掉支座的弯矩约束⑥释放弯矩的实现,是通过降低其抵抗弯矩的能力—配筋,但其自身的截面的截面抵抗矩仍会影响弯矩的释放,因此,不能认为点铰处理后,就不对此类边梁进行抗扭构造措施。
3、朱炳寅观点:井字梁与框架主梁的交接处是否要定义为铰接,关键要看框架梁对井字梁的约束情况,如果井字梁在支座处如连续梁,即主梁两侧都有,则不宜按铰接计算,反之则应按铰接计算,但设计时应注意实际存在的约束作用,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
4、网上观点:①实际上没有完全的铰接也没有完全的固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使我们的构造措施能满足工程的需要。
我们认为假定梁端为铰接的结构,实际上梁端仍然有一定的弯矩,因此《混凝土规范》9.2.6条对此作出了规定,要求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规范规定,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下部钢筋的1/4,这一点只得商榷,构造钢筋不能太多,多了梁的转动能力受限,就不能看作铰接了。
②我以为电算建模最重要就是要让模型的主要力学模型接近实际构件.次梁设假想铰危险不在次梁,而在主梁,实际结构次梁端未能按模型形成塑性铰有效卸荷,对主梁依然存在的扭距将对主梁不利.次梁以按铰支考虑不会有危险.③钢筋混凝土结构还是尽量不要人为设置铰接。
砼结构的铰接与刚接
关于铰接和刚接铰的解词:两金属刀片相错。
用剪刀剪纸剪布剪东西,北方叫作铰。
铰接的解词:就是铰性连接,两个构件的柔性连接,既能活动又要结合紧密,比如大桥的预制梁和桥墩之间的连接,之间垫一块硬胶皮,就是铰接;预制构件的连接点不焊死就是铰接;铰链,每一链环之间即连接又活动,也是铰接。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建筑学科的铰接,我真的不懂。
刚接的解词:就是刚性连接,一次性接死,形成一个整体难解难分,除非破坏性的凿开炸开,比如焊接,比如树干与树枝之间的节点,必须要长在一起融为一体,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梁与柱、梁与墙、梁墙与板就都是刚接。
梁的端部通过梁垫落在砖墙上,梁与砖墙就应该是铰接而不是刚接,虽然有砂浆凝固在一起但是允许其有微小的活动位移。
铰接与刚接,在03G101-1,P65页L配筋构造,就可以论证,左上角的端部负筋伸入净跨度内的长度,为1/5,在下面的注第1条首先说明: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筋取1/3。
这里有个问题,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时,那么除去这4个条件之外,多数次梁端部都是框架梁或次梁,软件默认设1/5确实没有错,关键是没有找到建筑学意义上的铰接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网上,找到这样一些解释:满意回答:平面物体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平动和一个平面内的转动,如果三个运动都被**了,则为固接,力学上成为固定段约束;如果物体可以绕一点转动,则这种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
另一满意回答:"铰接"就是杆件之间以"铰"连接的.铰的书面名称是"圆柱铰链约束",它**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移动,但是不约束转动.平面杆件体系中,去掉一个铰约束,必须加上两个相互垂直的约束反力.工业厂房的屋架被简化为桁架,各杆之间均为铰接.和铰接相对应的还有"刚接"即刚性连接.在框架结构中整体浇注的梁柱之间为刚接。
还有满意回答:不允许有位移产生的需要刚接,反之,允许有位移产生的则为铰接,比如大跨度网架结构与承重墙之间的连接采用铰接的情况居多,其目的是为了减轻水平推力对墙体的作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铰接和刚接
铰的解词:两金属刀片相错。
用剪刀剪纸剪布剪东西,北方
叫作铰。
铰接的解词:就是铰性连接,两个构件的柔性连接,既能活动又要结合紧密,比如大桥的预制梁和桥墩之间的连接,之间垫一块硬胶皮,就是铰接;预制构件的连接点不焊死就是铰接;铰链,每一链环之间即连接又活动,也是铰接。
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建筑学科的铰接,我真的不懂。
刚接的解词:就是刚性连接,一次性接死,形成一个整体难解难分,除非破坏性的凿开炸开,比如焊接,比如树干与树枝之间的节点,必须要长在一起融为一体,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梁与柱、梁与墙、梁墙与板就都是刚接。
梁的端部通过梁垫落在砖墙上,梁与砖墙就应该是铰接而不是刚接,虽然有砂浆凝固在一起但是允许其有微小的活动位移。
铰接与刚接,在03G101-1,P65页L配筋构造,就可以论证,左上角的端部负筋伸入净跨度内的长度,为1/5,在下面的注第1条首先说明: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筋取1/3。
这里有个问题,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
框支梁或深时,那么除去这4个条件之外,多数次梁端部都是框架梁或次梁,软件默认设1/5确实没有错,关键是没有找到建筑学意义上的铰接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网上,找到这样一些解释:满意回答:平面物体的运动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的平动和一个平面内的转动,如果三个运动都被**了,则为固接,力学上成为固定段约束;如果物体可以绕一点转动,则这种连接方式为铰链连接。
另一满意回答:"铰接"就是杆件之间以"铰"连接的.铰的书面名称是"圆柱铰链约束",它**被约束物体之间的移动,但是不约束转动.平面杆件体系中,去掉一个铰约束,必须加上两个相互垂直的约束反力.工业厂房的屋架被简化为桁架,各杆之间均为铰接.和铰接相对应的还有"刚接"即刚性连接.在框架结构中整体浇注的梁柱之间为刚接。
还有满意回答:不允许有位移产生的需要刚接,反之,允许有位移产生的则为铰接,比如大跨度网架结构与承重墙之间的连接采用铰接的情况居多,其目的是为了减轻水平推力对墙体的作用力。
上述这些“满意回答”,跟本人的见解差不多,即:铰接是活的,刚接是死的。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得求助于设计师,11G101-1中,把解释权指定给设计者,设计人最有发言权和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