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f0a256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1.png)
秦汉时期的 经济、科技与文化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成果;了解秦汉时期思想文 化领域的新变化。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写在作业本上。
农业
秦汉经济
手工业
商业
造纸术
医学
秦汉科技
数学
天文学
思想
秦汉文化
史学
艺术
宗教
壹 秦汉经济
(一)农业
犁壁
(二)史学
1.《史记》:西汉·司马迁,记载黄帝到 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 体通史。
2.《汉书》:东汉·班固,记载西汉历史,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三)艺术 1.青铜铸像 水平高超
武威铜奔马 (“马踏飞燕”)
彩绘铜马车
2.绘画艺术发达
彩色帛画
(四)宗教
1.佛教
众 生 平 等
菩提达摩:生于南天竺, 南朝梁时自印度航海来到 广州,从这里北行至北魏, 到处以禅法教人,被后人 尊为中国禅宗始祖。
二牛抬杠
耧车
秦渠,位于宁夏平原黄河以东, 相传因始凿于秦而得名。渠口 在青铜峡北,引黄河水向东北 流经吴忠市到灵武市。
江南运河,为京杭运河的南段,北宋称运河, 南宋称浙西运河,后人称江南运河,因全部 在长江以南而名。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3世 纪)开始,历代开凿、疏浚,至隋炀帝大业 六年(610年)重新疏凿和拓宽长江以南运河 古道,形成今江南运河。
天文学 西汉 《太初历》 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东汉 张衡
最早解释“月食”;浑天仪、地动仪
叁 秦汉文化
(一)思想
1.儒家思想 董仲舒主张尊崇儒术,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先秦诸子思 想,提出大一统论和天人感应说。
秦的统治及两汉政治经济制度ppt 通用
![秦的统治及两汉政治经济制度ppt 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29906e2f705cc1755270960.png)
王朝所沿用,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磨
灭的影响。
1.(2010· 杭州模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
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 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 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吸取分封制导致战国诸侯割据纷争的教训
统一和独立,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但是随着其发展,必然 成为统治者专制独裁和腐朽的基础,阻碍社会的进步。
3.秦末农民战争
(1)原因:徭役繁重, 刑罚严酷 ,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2)经过
①前209年,陈胜、吴广在 大泽乡 起义,不久在陈建立 张楚 政权。 ②前207年,刘邦军至 咸阳 附近,秦朝灭亡。
系
(2)过程 ①灭掉六国:公元前230年至前 221 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②统一边疆:南下统一 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北击匈奴 ,取得河套地区。 (3)疆域:东临大海,西到 陇西 ,南濒南海,北抵长城 。
(4)意义
①结束了诸侯 割据称雄 的局面,为我国 统一多民族 国家 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为社会经济 的恢复发展和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提供了有 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2.(2010· 临沂模拟)《荀子· 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 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
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
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B. C. (
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
荀子的观点是君主应加强对百官的监察,达到控制的效
解析:西汉前期实行分封制,其主观目的与客观结果出现
偏差,凸显政治决策与制度创新的影响力,需慎之又慎。 西汉前期推行郡国二制并行,禁止分封异姓王侯,其目的 在于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本题中B是现象,A是目的。 答案:A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34c3d08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西汉前202-8年长安刘邦王莽新政8-23年长安王莽东汉25-220 洛阳刘秀“楚汉之争”:封建统治者争夺地位的战争。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专权;封建割据局面形成;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1)中央集权的发展①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想以此巩同皇权、稳定刘氏的天下。
★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后期分全国为13州(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东汉时刺史全力日增,至东汉末年发展为州郡县三级。
④大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中亚细亚到欧洲)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
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为“外朝”——执行机构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权力,使尚书台成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为中枢机构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外儒内法4.)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汉:察举制,举孝廉经济:1.农业生产的发展①铁器改进推广;犁壁;一牛挽犁牛耕法。
②水利:漕渠、白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
③播种耧车。
2.手工业: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丝织业发达陆路、海上“丝绸之路”3.商业的发展: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实行盐铁官营等,全面控制工商业。
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
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
![两汉的政治经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df5691cf01dc281e53af07f.png)
(2)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特点:设置在县治以上的城市; 市、坊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长和市令管理; 有严格的时间、地点限制
(3)对外贸易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凿为中空国获
得“丝国”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商路被后世 大称秦为“丝绸之路”。 今新疆地区
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
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C
.
(3)刺史制度
汉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 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 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 兴但因计支,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
西汉:汉武帝后期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称十三州 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 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还设置司隶校尉。 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刺史的监察权进 一步加强 。东汉末年:州成为郡的上级机构,刺史改名 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地方郡县两级变为州、郡、 县三级。
东汉: 王景治河
黄河安流近800年
.
【高考真题】(2011年山 东省文综10)图4描绘了汉 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 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B
.
【高考真题】(2011年福建省文 综14)图4所示坎儿井(井渠) 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 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 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 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共19页
![高三历史课件:秦汉之两汉政治经济制度共19页](https://img.taocdn.com/s3/m/dc6da3dd1a37f111f1855b63.png)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古代史—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古代史—秦汉的政治经济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14cee9f7524de518964b7d2f.png)
【合作探究】:面对汉丞相位高权重,汉朝皇 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何在? (1)措施: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 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 大事,以削弱相权。(设“中朝”,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原来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 朝”。) (2)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3、选官用官制度
(一)、秦的统一
1、灭六国实现统一
韩赵魏楚燕齐
2、巩固统一
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内容: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特点: 皇权至上,权力高度集中 平岭南,开灵渠,设三郡;击匈奴,收 河套,修长城和“直道”;西南夷,开 “五尺道” “焚书坑儒”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述 (1)含义: 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 两个概念。 ◆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 个人专断独裁。 ◆ 中央集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 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血缘关系 奴隶社会
官员产生及 世袭、封地 权利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 直属中央 方独立性 职责范围 趋势: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 统治权 行政管理权 世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步,是官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 历史作用 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强和国家的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8、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前期为主) 1、政治: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经济上: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效组织) 民族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巩固、发展。
(例如秦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并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开创性、 深远)
五、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五、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78ea5b1aa8114431b90dd8e2.png)
(2)货币的使用。 货币的使用。
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 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秦汉时期是金属货币的重要发 展时期,它把黄金与铜钱固定为金属货币,称黄金为“上币” 展时期,它把黄金与铜钱固定为金属货币,称黄金为“上币”, 铜钱为“下币” 奠定了封建社会货币制度的基础。 铜钱为“下币”,奠定了封建社会货币制度的基础。汉代的铜 重量几经变化,至汉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 钱,重量几经变化,至汉武帝铸五铢钱,才稳定下来。这种五 铢钱从汉至隋,历时700多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铢钱从汉至隋,历时 多年,基本上行用不废。 多年
(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北方冬小麦、南方水稻耕作管理技术的进步)
④耕作管理技术进步较快(代田法) 代田法) ⑤农学研究取得可喜成就
胜之书》《四民月令》 (《汜si胜之书》《四民月令》) 胜之书》《四民月令
洛 泾 水 水
黄
河
白
渠
长安
昆明池
汉代关中水利工程示意图
黄河泛滥
统 治 阶 级 注 意 环 境 保 护 西汉汉武帝治理黄河 东汉汉明帝命王景治理黄河
(3)城市的发展繁华
随着两汉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土地肥沃、 随着两汉时期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在一些土地肥沃、农副 产品丰富、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的地方, 产品丰富、交通便利,人口聚集的地方,逐渐形成了一批工 商业集中的都会。代表性的城市有长安和 五都” 长安和“ 商业集中的都会。代表性的城市有长安和“五都”。
冶铁技 术领先 世界
(三)商业及城市的繁荣
1.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在封建经济中,商业有存在的必要。 在封建经济中,商业有存在的必要。 ②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 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 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基础)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657fbc25c52cc58bd6beeb.png)
(1)西汉初期的黄老之学:背景、内容、影响 (2)西汉中期儒学正统确立:背景、过程、影响 (3)宗教: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2021/3/10
讲解:XX
7
哲学思想
●汉初的黄老思想 西汉初年,即从
汉高祖到汉景帝, 社会上占统治地位 的思想是道家的黄 老无为思想。这种 思想在陆贾的《新 语》中有充分的反 映。
2021/3/10
讲解:XX
12
2、科学技术
(1)天文历法: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都详
细记载了周天二十八宿的名称和部位。《汉
书·五行志》记载“河平元年三月已未,日出
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目前所
知世界上最早的有关太阳黑子的准确记录。
武帝以司马迁、唐都、落下闳等二十余人
修改历法,于太初元年(前104年)编成新历,
202021/3/10
讲解:XX
地动仪 15
(2)数学 约在汉武帝时期,出现了中国
现存第一部算学著作《周髀算经》, 它记载了用竿标测日影以求日高的比 例算法,使用了勾股定理,并介绍使 用了分数算法和开平方法,在科技史 上有重要的地位。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前 期。其中负数、分数计算,联立一次 方程解法等,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成 就。全书由二百四十六个算术命题和 解法汇编而成,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 的完整体系的形成。
2021/3/10
讲解:XX
20
(2)艺 术
●绘画: 两汉绘画,以神话传
说、历史故事以及渔猎、 农事、宴饮、乐舞等生 活内容为题材,广泛地 在宫殿、邸宅、墓室墙 壁及漆器、陶器、绢帛 等处作画。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 墓出土的彩绘帛画,是 帛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杰 作,反映了汉代绘画的 最高成就。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92f292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2.png)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二: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秦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对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与经济制度,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度。
这是说,国家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中央政府具有最高权力,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的代理人。
这一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也使国家更为统一、高效。
在秦汉时期,国家实行了分封制,各地区被安排给予亲王、诸侯和大夫。
这一制度,出现的初衷是为了控制地方权力,但长期以来,这种制度也导致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2.民族政策秦汉时期,国家推行了汉化政策。
这是指国家在政治、文化、语言等方面推行汉族特色,以便实现更好的国家统一。
这一政策很快得到了积极的回应,汉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主流民族。
3.统一的法律制度秦汉时期实现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并建立了司法机构,使得国家的法律制度得到了更好的执行。
4.皇帝制度秦朝实行的是君主制,汉朝则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了后来中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
二、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1.地方经济制度秦汉时期,中国的地方经济制度主要是农业经济。
秦汉时期,国家建立了统一的货币、度量衡等体系,极大地便利了商品交流。
此外,国家推行的振兴农业政策也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得农业经济得以大力壮大。
2.中央经济制度在中央经济制度方面,秦汉时期,国家实行了战争供应体系。
这是指国家将战争供应纳入到政策范畴,对于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秦汉时期出现了“制钱”的国家制度。
这一制度是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
总结:秦汉时期,中国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与经济制度,这些制度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0789d600066f5335a8121ea.png)
高三历史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
以下是第二章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知识点,请大家认真学习。
(一)两汉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1.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2.统治者实行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如重农、兴修水利等,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3.科学技术的进步,如:农业、手工业方面的成就,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农业的发展1.农业发展的原因(1)两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中央政权得到巩固,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得以实施,各民族间交往密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2)两汉的统治者均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这一政策既对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和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又对商业的发展起过阻碍作用,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十分深远。
重农抑商政策的演变和影响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治国政策。
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发于战国商鞅变法,在秦将这一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大力推行,在实践上到西汉武帝时被推向高峰,并成为后来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一些思想家提出了工商皆本思想,驳斥了封建正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黄宗羲把过去重农抑商政策转变为农工商并重。
重农,即尚农,以农立国。
原因是农业经济是古代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主要起了积极作用。
但与重农相联系的抑商政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①从农业和工商业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政策过分夸大了农工商之间的矛盾,用极端的办法去遏制工商业的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
②从商品货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相互关系看,抑商思想和政策阻止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自然经济得以强化,并由此造成了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缓慢的发展。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共52页PPT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共5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43ee7f5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f.png)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复习课件:秦汉时期政治经济பைடு நூலகம்文化 【课件】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
![第5课 秦汉时期的经济、科技与文化-【中职专用】《中国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ad0f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70.png)
5、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西汉
末年传人中国。东汉明帝时,
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至洛阳。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符合当
时民众渴求平等的愿望,并
得到统治者的扶持,逐渐在 社会上传播开来。
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老城以东 12千米,始建于东汉, 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现存古迹为元、明、清时所 建。
狩猎出行画像石 (东汉) 陕西绥德县出土。
历史纵横:画像石和画像砖
山东画像石有的表现 渔猎、耕织、战斗、伎乐、 舞蹈,有的表现神话世界、 历史故事、神龙仙怪。
历史纵横:画像石和画像砖
四川画像砖的画面题材也很广泛,包括播种、收割等生产场景,集市、 宴会、游戏等社会风俗场景和官僚车骑出行的场景,还有庭院建筑、室内 陈设等画面。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 掌管音乐歌舞的机构。
乐府铜钟(秦) 1976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园遗址出土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乐府采集民间诗歌、 编选配乐而成诗集,内容涉 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如 《孔雀东南飞》等。
历史纵横:汉赋、乐府和散文
贾谊
两汉时期的优秀散文作品 众多,贾谊的《论积贮疏》《 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 》等,文辞激切,极富文采, 对后代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
三、秦汉文化
②、王充思想 王充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 元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他反 对天人感应说,反对有鬼论, 认为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 不为鬼”。
三、秦汉文化
2、史学 我国史学肇始于先秦时期,是世 界史学的独立发源地之一。两汉 时期,我国史学有很大发展,西 汉的司马迁和东汉的班固是著名 的史学家。
一、秦汉科技
1、造纸术 秦汉科学技术成果丰硕。除发 明、改进造纸术外,还在医学、 数学、天文历法等领域,取得 很大成就。
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辉煌
![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辉煌](https://img.taocdn.com/s3/m/fd20dbc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53.png)
汉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辉煌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介绍汉代的繁荣景象。
一、政治汉代的政治制度主要分为两个时期,即西汉和东汉。
西汉时期,刘邦建立了政治制度,将皇帝和官僚制度分开。
他采用“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将官员选拔和绩效考核分开,建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
这种制度的实施,使得人才得以广泛涌现,为西汉的繁荣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东汉时期,汉灵帝时期,出现过黄巾起义。
起义分子以“除贼兴义”为口号,要求改变当时的统治制度和政策。
这次起义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但同时也让皇帝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改变了一些不当的政策,加强了中央统治。
当时的东汉政府进一步加强官员管理,提高人才选拔标准,使人才得以更好地发挥。
二、经济汉代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实行“地主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工匠家族传承手工技艺”的制度。
汉代的手工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制作的陶器和瓷器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艺术品。
此外,各地还发展了特色的手工业,如南方的丝绸和石榴石,北方的铁器和皮革制品等等。
汉代经济的突出成就还体现在它的贸易上。
西汉时期,中西亚、南亚、中东等地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更是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武帝时期,推行“封疆大吏制”,刺激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三、文化汉代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多彩,除了上文提到的工艺品外,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比如,西汉时期的《离骚》和《楚辞》,东汉时期的《红楼梦》和《三国演义》,都是汉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此外,汉代也有很高的音乐、绘画等艺术造诣,如西汉和东汉都有大量的音乐作品流传至今,如“十面埋伏”和“战马奔腾”等。
而汉代绘画在民族文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不仅保留了古代的一些传统绘画艺术,还取得了自己的特色和成就,如《五十三帖》就是非常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业图: 授业图:汉 代崇尚儒学, 代崇尚儒学,经 术成为入仕之途, 术成为入仕之途, 不少家族世代治 经,形成家学传 统,老师和门生 之间形成终身的 师承从属关系。 师承从属关系。
授业图(汉代画像) 授业图(汉代画像)
(三)两汉的时期的文化
科学技术: 2. 科学技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数学成就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 武 帝 刘 彻
主 父 偃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 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集权措施的影响: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一 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 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 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一些弊端, 权力的过于集中也带一些弊端,如 东汉末年的外戚和宦官专权。 东汉末年的外戚和宦官专权。
(二)两汉的社会经济
背景:大一统局面下, 背景:大一统局面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1.农业 1.农业 ①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 二牛一人的犁耕法 ②西汉中期发明了犁壁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并 犁壁在使用时,可以把土按一定方向翻倒, 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起垄等工序 能同时完成翻土、灭茬、开沟、
3. 文学 汉赋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 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文体 是吸收楚辞表现手法的带韵散文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代表人物--司马相如
西汉早期麻纸 甘肃放马滩出土) (甘肃放马滩出土)
蔡伦像 汉代造纸流程示意图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 古代数学专著, 古代数学专著,是“算经 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上承先秦数 学发展之源流, 学发展之源流,入汉之后 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 又经许多学者的整理、删 补和修订, 补和修订,大约于东汉初 公元1世纪)成书, 年(公元1世纪)成书,是 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 几代人共同劳动的结晶。 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 它总结出的负数运算、一 元二次方程解法等是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 方法。 方法。它的出现标志着以 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 学体系的形成。 学体系的形成。
③水利事业发展: 水利事业发展:
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漕渠、
二牛抬杠法
武帝时,关中开凿了很多渠道,主要有漕渠、 武帝时,关中开凿了很多渠道,主要有漕渠、 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轵渠、成国渠等, 白渠、龙首渠、六辅渠、灵轵渠、成国渠等,形成 了一个水利网。 了一个水利网。 首先开凿的是漕渠,于元光六年( 129年 首先开凿的是漕渠,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 工,三年完成。主持这一项工程的是水工出身的徐 三年完成。 过去运粮,自黄河入渭水,运至长安, 伯。过去运粮,自黄河入渭水,运至长安,路程九 百余里,需时六个月。漕渠凿成后,西起长安, 百余里,需时六个月。漕渠凿成后,西起长安,东 通黄河,运程只有三百余里,漕运时间减少了一半; 通黄河,运程只有三百余里,漕运时间减少了一半; 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以白渠为最著名。 还可灌溉田地一万余顷。以白渠为最著名。白渠始 凿于太始二年( 95年 在渭水之北,西起谷口( 凿于太始二年(前95年),在渭水之北,西起谷口(今 陕西礼泉东北) 东入栎阳,引泾水,注入渭水, 陕西礼泉东北),东入栎阳,引泾水,注入渭水, 与郑国渠平行,长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与郑国渠平行,长二百里,溉田四千五百余顷。
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分封与郡县并行)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分封与郡县并行) 目的:巩固皇权, 目的:巩固皇权,稳定刘氏天下 结果:中央和封国矛盾日益激化, 结果:中央和封国矛盾日益激化,地方势力强 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大,严重影响中央集权。 ②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内容: 内容: 影响: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3、加强文化专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文化专制--罢黜百家, --罢黜百家
中朝 也称“内朝” 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也称“内朝”。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 担任尚书令(尚书台)等官职,参与军国大事,以 担任尚书令(尚书台)等官职,参与军国大事, 削弱相权。 削弱相权。原以丞相为首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 外朝” 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丞相、 为“外朝”。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丞相、三公九 卿的权力被大为削弱。中朝完全秉承皇帝旨意, 卿的权力被大为削弱。中朝完全秉承皇帝旨意,由 内朝对文武百官发号施令,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内朝对文武百官发号施令,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内朝由皇帝的亲信、内侍组成, 内朝由皇帝的亲信、内侍组成,直接对皇帝负 这是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 责,这是中央集权的一种手段。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东 汉 越 窑 青 瓷 罐
东汉五谷仓
釉陶
东汉绿釉陶楼
素纱禅衣 西汉,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出 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号汉墓出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 该衣薄如蝉翼,重仅49克 土。该衣薄如蝉翼,重仅 克
汉菱文锦
汉黄绢地长寿文锦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三)两汉的时期的文化
1.思想: 1.思想: 思想 ①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A.背景 背景: A.背景: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 (1)原因 原因: (1)原因:
(2)主张: (2)主张: 主张
(3)影响: (3)影响: 影响
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学说 核心: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思想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思想统一巩固了政治上的统一; 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 一、秦朝的大一统 两汉的政治、 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二、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两汉的政治、
(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在中央:建立中朝(内朝) 1、在中央:建立中朝(内朝)决策机构
目的:为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目的:为削弱相权,
2、在地方: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解决王国问题,
汉武帝
董仲舒
《春秋繁露》书影 春秋繁露》
董仲舒以儒家经典《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 董仲舒以儒家经典《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 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 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 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 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武帝采纳,其著作有《 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武帝采纳,其著作有《春秋繁 露》。
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纤维纸
③医学成就
东汉--《九章算术》 东汉--《九章算术》 -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 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成书于西汉 黄帝内经》编撰于战国, 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 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汉初经济残破, 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实行休养生息、 实行休养生息、无为而治政策
主张: B. 主张: 影响: C. 影响:
“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而治” 积极无为” “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汉初恢复元气, 汉初恢复元气,后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A.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A.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 随着社会稳定 集权的需要 B.汉武帝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 B.汉武帝进一步拓展大一统事业 C.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 C.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对于巩固国家统一有积极作用
《黄帝内经》书影 黄帝内经》
张仲景像
《伤寒杂病论》书影 伤寒杂病论》
华佗像
华佗的五禽戏
秦汉时期( 221年 220年 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阶段特征
总特征: 总特征: 我国首次形成的封建大一统, 我国首次形成的封建大一统,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 政治: 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建立和巩固 经济: 经济: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后世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国家版图进一步开拓 对外关系: 对外关系: 丝绸之路,中国的物品和技术大量西传。以中国为中心的 丝绸之路,中国的物品和技术大量西传。 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 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欧、非。 文化: 文化: 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 古代文化大发展时期,是先秦文化的总结和提升 以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领先世界、 以造纸术、地动仪等科技领先世界、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汉代西域地区的 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与我国 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 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 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 程之一, 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 下水利灌溉工程。它 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 早在 年前的汉代 就已经出现雏形。 就已经出现雏形。
西域:坎儿井
2.手工业 2.手工业
汉武帝强化皇权的措施 ①建立中朝
皇 帝 常 侍 相 夫
中 朝
中朝 帝 侍 尚 书 中 令
丞
御 史 大 尉 太Fra bibliotek削弱相权 加强皇权
汉初无力直接控制全国, 汉初无力直接控制全国,又“惩戒 秦孤立之败” 分封同姓诸侯王. 秦孤立之败”,分封同姓诸侯王.(郡县 封国并存)汉惠帝以后, 封国并存)汉惠帝以后,诸侯王羽翼丰 国势日盛,自征赋税,私铸钱币, 满,国势日盛,自征赋税,私铸钱币, 割据一方,觊觎帝位。……与中央集权 割据一方,觊觎帝位。……与中央集权 形成严重对抗。 形成严重对抗。 ——翦伯赞 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翦伯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