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 》公开课教案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 学会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篮球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行进间运球:学生学会用双手控制篮球,保持球的稳定,前进。
2. 双手低手上篮:学生掌握双手持球、脚步、投篮的动作要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的协调性,双手低手上篮的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慢跑,做简单的拉伸运动,准备活动。
2. 技能训练:a. 行进间运球: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要领,纠正错误。
b. 双手低手上篮:学生分组,进行双手低手上篮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要领,纠正错误。
3. 游戏环节: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趣味游戏,巩固所学技能。
4.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学生表现,鼓励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行进间运球技巧。
2. 学生能准确完成双手低手上篮动作。
六、教学准备:1. 篮球场一座,篮筐两个。
2. 篮球若干个。
3. 标志物若干个。
4. 教学视频或图片。
七、教学步骤:1. 行进间运球训练:a. 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要领,纠正错误。
b. 设置标志物,让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穿越障碍物,提高协调性。
2. 双手低手上篮训练:a. 学生分组,进行双手低手上篮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要领,纠正错误。
b. 设置标志物,让学生在行进中寻找时机进行低手上篮,提高准确性。
3. 组合训练:a. 学生将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结合起来,进行连续上篮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八、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互相纠正。
2. 采用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
3. 采用激励法,鼓励学生积极练习,提高自信心。
九、安全注意事项:1. 学生需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鞋子。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范文(精选9篇)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范文(精选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范文(精选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奔跑,在奔跑中健身。
2、学会利用所给的单一器材,开展多项活动。
3、开创学生对单一器材多种活动形式的兴趣。
4、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充分张扬个性,加强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二、教材内容利用所给的材料——篮球,进行各种各样的跑、跳和投的游戏。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1、重点是: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性。
2、难点是;能否通过跑、跳、投游戏,在生理上、心理上都得到协调的发展。
四、教学设计为了贯彻执行新课程标准,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达成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
摸索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在场地、器材相对不足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一物多用——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又能通过跑、跳、投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又能加强同伴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
不断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
“一物多用”是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求新、求异、求变,又符合新课程理念;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
五、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阶段1、常规教学。
检查穿戴,强调安全,师生问好。
2、准备活动:自由慢跑3分钟。
(二)、兴趣发展阶段今天,我们要用“篮球”开展三项活动:夹球跳跃接力、滚球接力和运球投篮接力。
先分组(可分四组,也可分八组,看场地而言),分组可由学生自己组合,教师根据实际提出要求(比如:男女搭配、强弱搭配等),组与组之间基本平衡。
1、夹球跳跃接力(场地:篮球场;距离:15米来回)教师示范后,由学生一起确定规则(球放的位置,途中掉球等扣分情况)八个组一起跳跃,中途不能用手,看哪个组先跳去又跳回,比速度。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技术要领,包括起步、运球、起跳、投篮等环节。
2.掌握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正确动作,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能够在比赛中运用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提高个人进攻能力。
4.学会观察比赛中的机会,灵活运用行进间低手上篮,提升团队配合水平。
3.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命中率,形成书面总结,每组不超过500字。
4.个人反思: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次课程学习的反思,包括学习过程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字数不少于300字。
5.家庭作业: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一项家庭篮球练习任务,如家庭成员之间的行进间低手上篮比赛,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所学技能。
c.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行进间低手上篮的目的,激发学习动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行进间低手上篮的技术动作要领,包括起步、运球、起跳、投篮等环节。
2.教学过程:
a.示范讲解:教师进行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的示范,结合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技术要领。
b.分步骤教学:将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分解为起步、运球、起跳、投篮等环节,逐一讲解每个环节的动作要领。
c.布置作业:布置行进间低手上篮的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加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技能练习:学生需在课后进行行进间低手上篮的练习,每个学生至少完成50次投篮练习,家长监督并签字确认,以提高动作熟练度。
2.视频学习:观看高水平篮球比赛视频,关注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并尝试分析球员在比赛中的运用策略。
8.教生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技能。
b.创设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案

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教案一、指导思想本课参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采用小群体学习型的运动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伙伴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促进学生交往和提高社会性为目的,主要依据学习集体发展和发挥教育作用的规律而设计,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和热情的运动者。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为第10次课,学生通过组内自主热身,进行组间5v5对抗赛,其余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比如裁判、记分员和统计员等,每10分钟统计结果并进行轮换,使学生通过比赛来更好的掌握篮球行进间技术。
本节课为比赛日,教学的重点是行进间运球与投篮的衔接,难点是手腕最后的发力和拨球动作。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培养学生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正确运用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基本技术,并且在比赛中能结合战术进行运用。
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单元计划表三、学情分析学生为高一年级,40人,男生20人,女生20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年龄特征是:模仿的能力强,活泼好动,对未知的新事物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求胜欲望比较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为小组展开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人数很多,在学习技术的时候很容易开小差,在课堂纪律的管理方面会受到影响。
部分学生可能由于性格害羞内向,不能放开去跳,课堂中应多加注意这种情况并加以引导。
本次课教学的难点是大家初次接受运动教育模式进行上课,学生了解的比较少,各个环节也不知道怎么去开展,老师要多加引导和讲解。
四、教学过程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篮球运动裁判法的了解;学生能明确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技术并进行描述。
技能目标:通过以团队形式的技能练习,使80%的学生能正确做出篮球行进间低手投篮基本技术,并且在比赛中能结合战术进行运用。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精选14篇)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案篇1一、设计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进行构思,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
依据《浙江省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构建课时内容,学为中心,牢牢把握教材“三个一”,使学生在本课学习中掌握行进间直线运球的动作要领,通过多种运球的组合练习方法培养学生上下肢力量,发展学生全身协调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合作创新,重视学习的过程与学生能力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篮球运球是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本节课是行进间运球单元教学里第二课时,本次课所学的“直线运球”是篮球运球教学中及其重要的技术动作,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从直线运球走、直线运球慢跑、小组合作运球等,运球技术动作由易到难,除了让学生体验、巩固运球的正确技术动作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运球姿势,了解人、球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传接、投准、移动等技术以及比赛的综合能力打下良好基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通过练习不仅可以提高篮球基础技术,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力。
通过练习,让学生参与篮球运动,发展奔跑、灵敏、反应、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竞争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可以做到较长时间的注意,但注意力仍然容易分散。
参加活动的动机还是以直接兴趣为目标,喜欢的活动都愿意参加。
他们对体育运动充满好奇和向往,有强烈的表现欲。
课时内容的安排上要避免单一、枯燥的动作技术学习。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简单的原地拍球等动作,已经有一定的篮球基础,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喜欢跑、跳、投等活动,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动作僵硬、不协调等情况。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案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团队合作。
2. 教学难点:低手上篮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三、教学资源1. 篮球场一个2. 篮球若干个3. 标志物若干个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学生自由活动,活动全身关节。
b.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篮球练习,如传球、投篮等。
2. 技术教学(15分钟)a. 教师示范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强调脚步、手法和身体协调性。
b.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学生进行对抗练习,巩固所学技术。
3. 团队比赛(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比赛,鼓励团队合作。
b. 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学生自我总结,分享学习心得。
b.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篮球教学视频,进一步了解低手上篮的技术要领。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家庭篮球练习,提高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低手上篮技术的掌握程度,包括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力量控制。
2. 观察学生在团队比赛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运用技术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训练。
2. 对于技术掌握较慢的学生,提供额外的个别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尽快提高。
3. 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运动能力,适当调整训练强度和密度,避免过度疲劳。
八、安全注意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提醒学生避免激烈的碰撞和错误的动作。
3. 教授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如跌倒时的正确滚动和用手撑地等。
九、教学延伸1. 在学生掌握了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后,可以进一步教授其他上篮技巧,如高手上篮、跳步上篮等。
体育与健康《行进间低手上篮》公开课教案

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计划授课班级:九年级(2)班授课人数:35人授课教师:张志军教材内容篮球基础技能——行进间低手上篮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篮球的锻炼价值,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调控自我锻炼的强度2、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低手上篮技术,发展速度、灵敏素质,促进身体正常全面发展。
3、通过自评、互评使学生树立自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低手上篮的技术要领(一大二小三高跳)难点:手腕、手指协调用力拨球,克服懒惰的情绪、积极投入到练习中顺序任务及目标学练过程负荷组织形式开始部分任务:1、集合整队2、师生问好3、检查服装4、教师宣布本课的任务,并安排好见习生。
目标:学生在整队过程中保持“静、快、齐”,提高主体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准备:1、热身跑2、徒手操目标: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准备活动要做充分,防止运动外伤。
教师活动:1、教师课前检查好场地的安全性,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器材。
2、通过口令、手势等方法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宣布本课的内容及任务,强调课堂上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运动中注意安全,安排好见习生。
学生活动:[来源:学。
科。
网Z。
X。
X。
K]1、学生应保持注意力集中,认真了解本课教学内容及任务要求。
2、学生自行检查服装,为上课做好准备。
3、认真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受伤,为上课做好准备中四列横队××××××××××○○○○○○○○○○▲基本部分一、复习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二、行进间低手上篮三、分组练习教师活动:1、讲解动作要领,并做示范2、讲解练习方法及要注意的事项3、组织学生分组,布置练习内容4、巡回指导学生活动:1、认真听取老师讲解的动作,做模仿练习2、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练习教师活动:1、讲解动作要领,提出易犯错误2、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原地模仿2、注意老师强调的技术动作,防止错误产生教师活动:1、讲解动作要领,提出易犯错误2、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学生活动:1、同学们分成四组进行练习。
行进间低手上篮-完整版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师
陈震焕
年级班级
二4、5、6
上课时间
课次
2
学生数
38
教学内容
1.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方法
2.体能:四线折返跑
教学目标
1.能简要说出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要领、练习方法及运用方法
2.在各种练习方法下,能做出运、传球接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动作,并发展灵活性、协调性、反应能力等素质,提高心肺耐力
3.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学习技术,培养对篮球项目的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手腕挑球
难点:手脚协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练标准
组织形式
练习
次数
练习
时间
准备部分
8′
1.课堂常规
2.队列练习:左右转弯走
3.准备活动:
3.1一般性准备活动
动力拉伸
3.2专项性准备活动
指尖拨球
“8”字绕球
3.2.3原地高低运球
1.静齐快。
1.2行进间运球+跨步接球+低手上篮
1.3比赛:运球5-6米+低手上篮
2.体能:四线折返跑
2.1进行间运球折返跑
2.2四线折返跑
1.1手腕挑球、拨球有力,控制球的成功率
1.2运球稳定,步伐与动作协调配合
1.3运球和上篮动作有效衔接,比10次练习的成功率
2.1减少运球失误率
2.2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完成质量
器材:篮球20个,小垫子20块
教学反思
2.精神饱满,跟上节奏
3.1跟随口令,拉伸充分
3.2有一定的连续性,有效地控制球,反应灵敏、迅速
四列横队
安全提示:同学间保持安全距离
1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案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篮球竞技水平。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团队合作训练,包括传球、接球、配合上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团队合作。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团队的默契配合。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要领。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反复练习,提高技能。
3. 分组练习法:分组进行练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跑步、拉伸,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提高运动能力。
2. 技术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行进间低手上篮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团队合作训练:学生进行分组传球、接球、配合上篮练习,培养团队默契。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的程度,观察动作要领的执行情况。
2. 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传球、接球和配合上篮的默契程度。
3. 通过课堂观察和练习记录,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进步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能。
2. 开展篮球训练营,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艺和竞技水平。
3. 邀请专业篮球教练进行授课,丰富学生的篮球知识体系。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篮球场地的安全,避免出现破损、积水等安全隐患。
2. 提醒学生穿着合适的篮球服装和鞋子,以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
3. 在实践练习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动作,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进行调整。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技能。
3. 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看篮球教学视频,加深对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的理解。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2. 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训练方法。
3. 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比赛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资源:1. 篮球场一副。
2. 篮球若干个。
3. 标志物若干个。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充分热身。
2. 技术教学(15分钟):(1)讲解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强调运球时的手腕灵活性和脚步协调性。
(2)示范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设置障碍物,让学生在行进间运球时穿越障碍,提高协调性。
3. 训练环节(10分钟):(1)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训练,每组选出一名队长负责组织。
(2)设置训练任务,如每组完成一定数量的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或者进行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比赛。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4. 比赛实践(10分钟):(1)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的比赛。
(2)比赛过程中,教师担任裁判,维护比赛秩序,确保比赛公平公正。
(3)比赛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比赛心得。
5. 结束部分(5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2)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
(3)宣布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体育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行进间运球动作要领:(1)站立姿势:两脚前后开立,重心降低,屈膝,上体稍前倾。
(2)手臂动作:拍球时,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用力,手腕灵活,用手掌心对准球的后下方。
(3)步伐:步子要小,频率要快,目视前方,保持平衡。
2. 双手低手上篮动作要领:(1)上篮起跳:两脚迅速用力蹬地,身体垂直起跳。
(2)手臂动作:起跳后,双手自然伸直,手指柔和地拨球,将球举起至头顶上方。
(3)投篮:手腕前屈,食指用力拨球,使球通过指尖飞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2. 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的步伐和手部动作的协调,双手低手上篮的起跳和投篮动作。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
2. 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
3. 游戏法:设计篮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技巧。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讲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技巧学习:(1)行进间运球: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示范,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2)双手低手上篮:教师示范,学生跟随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3. 练习:(1)行进间运球: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场地中反复练习行进间运球。
(2)双手低手上篮:分组练习,让学生在篮下反复练习双手低手上篮。
4. 篮球游戏:设计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技巧。
六、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地方。
2.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进步。
3. 教学反馈:课后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七、课后作业1. 学生需在课后练习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
高中《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想
1.针对动作连贯性与协调性,教师应设计一系列从简单到复杂的练习,如分解动作练习、慢动作演示、全速模拟练习等,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
2.为了突破力量和角度的控制难点,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原理,结合实际投篮练习,让学生在反复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投篮力度和角度。
3.掌握投篮时的力量、角度、节奏等要素,增强投篮时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篮球运动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1.采用示范法、讲解法、练习法、比赛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在比赛中的重要性吗?它有什么优势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的动作要领、技巧和训练方法。
1.讲解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的基本动作,包括脚步移动、运球、投篮等环节。
2.分析投篮时的力量、角度、节奏等要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投篮准确性和稳定性。
-写作要求:心得体会需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悟,字数不少于300字。
4.学生需关注篮球运动的相关资讯,了解国内外篮球比赛的动态,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投篮技巧。
-学习任务:选取一名优秀篮球运动员,分析其行进间运球单手低手投篮的特点,并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分享。
5.家长参与监督,协助学生完成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篮球运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2.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协调性、灵活性、力量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需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教案及教学反思

年级:八年级篮球行进间单手低手上篮班级:八(1)班人数:48人时间:45分钟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篮球基础,但大部分同学还是初学者,尤其是女生。
我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单手低手上篮的动作概念;让85%以上的同学初步掌握单手低手篮的脚步动作。
教学的重点是一大、二小、三高跳,难点是停球起步。
一般别人上这堂课的内容习惯说“一跨、二跳”,这种说法没错,关键是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两个动作。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解示范法、激励法、分小组练习法,纠正错误法等。
在课前就强调“一大、二小、三高跳” 我们的三步上篮是两步三个动作,从而进入到基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去。
在准备部分,我先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由小组长带领做准备活动,在此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练习部分,我让学生跟着我做,要求走右脚,左脚起跳,右腿提膝。
在把动作做熟练后,让学生分组持球做一大、二小、三高跳的完整练习。
接下来有些学生又问跨两部到了篮低了怎么办,那我就顺滕摸瓜,体现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教学,让学生在正确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起跳的范围。
在下一环节中我又简单地讲了一下手部的动作要领,要求学生把托球后翻腕的动作要领体现出来,在翻腕的时候要求上臂与肩成一条直线,右手持球,左手扶球。
在课的最后部分我安排了一次展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通过教学,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1、在准备活动的时候脱离了球的练习,如果再适当的加上球操的练习会更符合本节课的主题。
2、吹哨讲解的时间太多,也就是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
可以适当减少讲解次数,应精讲多练。
从而更加巩固好学生的动作。
3、整节课队形的变换过于繁琐,在练习的时候应该做到能横队就不要纵队。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教学设计

《篮球(lánqiú)——行进(xíngjìn)间低手上篮》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生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选择了篮球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运用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培养(péiyǎng)学生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高中阶段,在教学目标的设置(shèzhì)上,应体现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和技术战术的实际运用。
1、在教学的安排上,以课程表准为依据,能较系统地提高学生运动技术。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生动活泼地进行教与学。
3、本课以解决三步上篮技术中“一大、二小、三起跳”的脚步动作和球出手时腕指拨球动作,提高命中率。
三、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具备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身体锻炼中,也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
考虑到男女生理差异,采用了男女分层次教学。
四、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学会行进间低手上篮技术动作,初步在实践中运用。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发展学生自学、互学、自评、互评等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优秀品质。
五、学法指导:1、通过《抗震救灾》游戏,熟悉球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励学生热爱生活(shēnghuó),珍惜生活,在危难时刻,伸出援助之手。
2、采用“激发情景—提出问题—理论引导—逐步尝试—共同探讨——学习”的学练流程,从三步上篮在战术中运用,到脚步动作与球出手协调配合,再到分组学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师生同练,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大胆尝试,快乐学习。
3、根据学生男女差异,分组学习,帮助女生制定目标,逐步激发她们对篮球的学练兴趣,提高她们相互配合及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

小学篮球教案行进间运球双手低手上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巧。
2. 学会双手低手上篮的动作要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行进间运球:培养学生运球时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 双手低手上篮:掌握投篮时的手腕运用和投篮力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双手低手上篮的技巧。
2. 教学难点:行进间运球时的手腕运用和投篮力度。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以便学生模仿。
2. 练习法: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巧。
3.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运动,活动关节,提高身体柔韧性。
2. 技术讲解与示范: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领,示范双手低手上篮的技巧。
3.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的练习。
4. 指导与纠正: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偏差,提高技术水平。
5. 教学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6. 结束部分: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行进间运球的动作准确性、协调性和流畅性。
2. 评价学生双手低手上篮的姿势正确性、投篮准确性和力度控制。
3.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和示范了行进间运球和双手低手上篮的技巧。
2.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纠正了学生的动作偏差,提高了技术水平。
3.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更多形式的篮球比赛,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2. 引导学生参加篮球社团或俱乐部,培养他们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3. 推荐学生观看篮球比赛视频,了解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和精彩瞬间。
《篮球行进间低手上篮》公开课教案

4、集合讲解再分组拿球练习
5、优生示范表演练习
6、再分组练习
教学内容
1、教师先进行讲解、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图(2)
2、散开自由练习,让学生熟悉动作。
3、示范启迪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4、采用分组练习,集中评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活动
1、认真听、仔细看、模仿练,建立动作概念。
2、分组练习时,注重能清楚动作的方向路线,完整练习时,注重动作的正确与协调,反复练习时,注重体现一大、二小、三起跳和手腕动作。
3、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和相互合作、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一大、二小、三高跳。
难点:起跳与投篮的衔接。
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法
准
备
部
分
15′
结构
一: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检查服装
4、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绕篮球场线慢跑。
2、徒手操
3、通过交流、练习的方法体会动作要领。
学生活动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模仿
学生反复练习,使学生更能准确地感受到动作表象,快速形成技能。
反复练习改进技术,加强动作稳定性。
组织教法
结
束
部
分
5′
二、游戏:
运球接力跑。如图(3)
(为下节课的运球接三步做准备)
1、全体集合。
如图(4)
2、放松。
3、讲评。
4、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2、认真听讲
3、充分活动开身体各关节。
学生活动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选修课—第二期篮球教案4
本课目标1、篮球专项理论
2、复习运球与行进间运球单手肩上投篮技术,掌握率达80%
3、学习行进间运球低手上篮技术,掌握率达40-50%
4、身体发展练习
教学内容与目标时
间
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开
始
部
分
1.整
队
集
合
2.教
师
宣
布
本
课
任
务
与
目
标
3.一
般
性
准2
5
分
5
5
分
1.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快、静、齐
2.按点名册顺序,由学生根据篮球课程需要,自主选择准备活动内容、带操;
每次课2人负责,轮换带操操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3.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
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