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图形学文献综述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参考文献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参考文献[1 Kenneth R. Castleman,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Inc, 1996[2] James Sharman. The Marching Cubes Algorithm[EB]. /.[3] William E. Lorensen, Harvey E. Cline. Marching Cubes: A High Resolution 3D Surface Construction Algrorithm[J].Computer Graphics, 1987, 21(4).[4] Jan Horn. Metaballs程序[CP]. http://www.sulaco.co.za.[5] 唐泽圣,等.三维数据场可视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77-179.[6] 白燕斌,史惠康,等.OpenGL三维图形库编程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7] 费广正,芦丽丹,陈立新.可视化OpenGL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8] 田捷,包尚联,周明全.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9] 三维表面模型的重构、化简、压缩及其在计算机骨科手术模拟中的应用[R]. /~yike/uthesis.pdf ;[10] 首套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二维图像[DB]. http://www.chinesevisiblehuman. com/ pic/pictype.asp[11] 季雪岗,王晓辉,张宏林,等.Delphi编程疑难详解[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12] 郑启华.PASCAL程序设计(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3] 涂晓斌,谢平,陈海雷,蒋先刚.实用微机工程绘图实验教程[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4.[14] David F.Rogers.计算机图形学算法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5] 李信真,车刚明,欧阳洁,封建湖.计算方法[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16] Paul Bourke Polygonising a scalar field [CP]. http://astronomy. .au/ ~pbourke/ modelling/polygonise/[17] 刘骏.Delphi数字图像处理及高级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8] 李弼程,彭天强,彭波,等.智能图像处理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9] Kenneth R.Castleman著,朱志刚,石定机,等译.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0] Milan Sonka, Vaclav Hlavac, Roger Boyle.Image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Machine Vision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1] 阮秋奇.数字图像处理学[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22] 刘宏昆,等.Delphi应用技巧与常见问题[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23] 张增强,李鲲程,等.专家门诊—Delphi开发答疑300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6.[24] 蒋先刚,等.基于微机的图像监视系统的程序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5] 蒋先刚. 医学显微图像管理系统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1.6.[26] Milan Sonka,Vaclav Hlavac,Roger Boyle.Image Processing,Analysis,and Machine Vision[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27] David F.Rogers. Procedural Elements for Computer Graphics[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8] 孙志林,孙志锋,魏磊.颗粒跳跃的计算机图像预处理方法[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5(3):276-280[29] T. Y. Zhang, C. Y. Suen. A fast parallel algorithm for thinning digital pattern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J],1983, 27(3):236-239.[30] 何斌,马天予,王运坚,朱红莲,等.Visual C++数字图像处理[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9.[31] P. K. Sahoo, et al. A survey of thresholding techniques. Comput.Vision Graphics Image Process [J].41, 1988, 233-260.[32] 郑玲,等.数学形态学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4,17(3):125-136.[33] 汪张生,陈玉萍,蒋先刚.Delphi应用程序中图像采集及处理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年第五期,总第75期. 142-149.[34] Allen T. Particle size analysis. 4th ed. London: Champman and Hall, 1992.[35] 崔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36] 付忠良.图像阈值选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0.[37] 吴冰,秦志远.自动确定图像二值化最佳阈值的新方法[J].绘测学院学报,2000.[38] 曹莉华.图像边缘提取中的一种动态阈值获取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7.[39] 付忠良.基于图像差距度量的阈值选取方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40] 付忠良.一些新的图像阈值选取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1.[41] 蒋先刚.SCADA系统的综合图形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6.[42] 林天毅,陈思平,陶笃纯,等.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DICOM)的实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5):802-804.[43] 孙学峰.BMP图像的组成和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07): 26-27.[44] 肖庆航,陆定淑,等.Delphi 7数据库开发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5] 尹立民. Delphi 7应用编程15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8.[46] OpenGL三维图形程序设计[EB/OL]..[47] 蒋先刚,涂晓斌,陈海雷.工程网络和工程设备的可视化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4.[48] 张翔羽,林志勇等.OpenGL 在人脸建模和动画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0,(8):33~37[49] 谭志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图像识别关键技术的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广东工业大学,2004.[50] 张芮.基于小波变换与垂直边缘匹配的车辆牌照识别[J].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4.[51] 姜滔.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处理及其在车辆识别中的应用[J].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2.[52] 黄新.汽车牌照自动识别系统中字符的分割和识别[J].硕士学位论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53] 厉旭.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牌识别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硕士学位论文,武汉理工大学,2002.[54] 袁宝民.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J].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2.[55] 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Delphi 7组件与分布式应用开发[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6] Rafael C. Gonzalez and Richard E. Woods,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Second Editi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2002[57] 张绍祥,刘正津.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23 (7).[58] 王世一.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59] 张引,潘云鹤.彩色汽车图像牌照定位新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1.4.[60] 郭捷,施鹏飞.基于颜色和纹理分析的车牌定位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2.5.[61] 陆恩诞,陆锋.用神经网络进行车牌定位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12.[62] 牛欣,沈兰荪.基于特征的车辆牌照定位算法[J].交通与计算机,2000.1.[63] 张永华.基于灰值腐蚀-膨胀形态学和中值二值化的车牌定位及DSP硬件实现[J].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4.[64] 刘效静,成瑜.汽车牌照自动识别技术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5.[65] 谢鸣.基于形态学的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的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理工大学,2002.[66] 周永财.用于实时牌照识别的DSP系统的设计[J].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3.[67] 王小兵.基于PCI总线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J].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68] Yang Jie. A recognition of vehicle plate with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nd neural networks,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1.[69] Liu Ji_Lin. Vehicl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system with high performance, ACTA AUTO MATICA SINICA.[70] indan,A.P.Shlcaprasad,Character Recognition-A Review,Pattern Recognition, V ol.23(7),1990,p671-683.[71] Paolo Castollo,Christophor Coelhho,Enrico Eel Ninno,Ennio Ottavlani,Michele Zanini, Traffic Monitoring in Motorways by Real-timer Number Plate Recognition IEEE,0-7695-0040-4,1999.[72] Maedaj t al. Segmentation of natural images using morphology diffusion and linking of boundary edges.Pattern recognition.1999,31(12)1993~1999.[73] Lygengar S S,Deng w. An efficient edge detection algorithm using relaxing labeling technique. Pattern Recognition,1999.[74] 崔屹.数学形态学方法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0.[75] 戴青云,余英林.一种基于小波与形态学的车牌图像分割方法[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0,5.[76] 蒋先刚.基于Delphi的制图课件的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2.[77] 黄卫,陈里得.智能运输系统(ITS)概论[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78] 朱晓荣.数字图像处理及其应用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河海大学,2001.[79] 张红斌,蒋先刚,李广丽.定时器控件在继电器测试软件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8.[80] 龚伟超.基于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的车牌自动检测系统研究[J].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理工大学,2001.[81] 张立明.人工神经网络的模型及其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82] 叶晨州, 寥近周.一种基于纹理的牌照图像二值化方法[J].微型电脑应用,1999.[83] Bleau,A. and Moga,A. An efficient watershed algorithm based on connected components, pattern recognition 2002, vol.54, no.3, pp.376-390.[84] 叶锋.基于神经网络的综合集成车牌识别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硕士学位论文,合肥工业大学,2002.[85] Rodolfo Zunino, Stefano Rovetta. Vector Quantizatlon for License plate Locationand image Cod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0,47(l).[86] T. Naito, T. Tsukada, K. Yamada,K. Kozuka, S. hmamoto.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Method for Inclined Plates Outdoor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 and Systems, 1999:304-312.[87] 蒋先刚.基于数据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Delphi实现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88] 孙家广,杨长贵.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89] 赵雪春.基于彩色分割的车牌自动识别技术[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8.10.4-9.[90] 同志工作室. Delphi 5数据库开发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91] 魏志强,等.Delphi 5.0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务实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1.[92] [美]Paul Perry著,陈向群,等译.多媒体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0.[93] 陈武凡.彩色图像边缘检测的新算法-广义模糊算子法[J].北京:中国科学(A 辑).1995,25(2):219-225.[94] 王新成.高级图像处理技术[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95] 周孝宽.实用微机图像处理[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96] 赫荣威,等.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97] 章毓晋.图象处理和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98] 荆仁杰,等.计算机图像处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99]吴小林,蒋先刚,高艳锦,等.基于Delphi的多层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连接技术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2.[100] 李月景.图像识别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101] /image2003.asp?nParentID=177&nSelfShow=1[102] 黄智.图像处理和识别实用程序库[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3] 曹利华.图像边缘提取中的一种动态阀值获取法[J].沈阳: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1997. [104] [105] Washington C. Particle size analysis in pharmaceutics and other industries. New York: Ellis Horwood,1992.[106] 陈建军,陈武凡.彩色图像的模糊增强与研究[J].上海: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1995,12(6):54-59.[107] [108] [109] [110] 刘建庄.基于二维直方图的图像模糊聚类分割方法[J].北京:电子学报.1992,20(9):40-46. [111] 詹学峰,蒋先刚,胡晓燕.侵入图像侦测的程序设计技术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95-99.[112] 胡晓燕,蒋先刚,刘海峰.基于神经网络的车牌字符识别算法试验及程序校验[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5.[113] 赛奎春,陈紫鸿,宋坤.Delphi数据库开发关键技术与实例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114] 江开耀,张俊兰,李晔.软件工程[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115] 曾建潮.软件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16] 郑启华.PASCAL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117]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118] 翁健钦.容积同材质不同物件表面建法的探讨[R].私立中原大学资讯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2001.[119] 叶智国,尤微曦.三维医学影像重建系统以人体声道为例[S].逢甲大学资讯工程学系专题报告,2003.[120] 蒋先刚.利用AUTOCAD的形体文件在C中写字符[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4,11. [121] 蒋先刚.单片机目标代码文件转换程序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4,12.[122] 蒋先刚.简易数控机床计辅编程[J].南昌航空学院学报(专辑),1994,12.[123]高艳锦,蒋先刚,吴小林.自定义矢量图形转换为SVG格式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信息化,2005,5.[124] 蒋先刚.在AUTOCAD中绘制离散型值曲面[J].计算机应用研究(增刊),1996,2.[125] 秦圣峰,蒋先刚.实用计算机图形学(修订版)[M].西南交大出版社, 1996,6.[126] 蒋先刚.实用微机绘图技术[M].西南交大出版社,1996,7.[127] 蒋先刚.奇妙的混沌图[J].电脑爱好者,1996,11.[128] 蒋先刚. WINDOW程序的演示屏幕的制作[J].多媒体世界,1997,4.[129] 蒋先刚.机械CAD中哑图的合理利用[J].机械设计,1997,7.[130] 侯蜀昌,刘源涌,蒋先刚.离散型值点曲面的三维图形显示[J].南昌大学学报,1997,12. [131] 蒋先刚,陈剑云,王银乐.基于WINDOWS 的远动系统的图形子系统的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7,12.[132] 蒋先刚.动态图标的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 1999,4.[133]涂晓斌,蒋先刚,王中庆,等.刀具标准件参数绘图技术[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9,11. [134] 涂晓斌,王树森,蒋先刚,等. 工程制图辅助教学工具的定制与开发[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1999,9.[135] 蒋先刚.在WORD中绘制离散型值点曲线[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1999,8.[136] 蒋先刚.动态曲线的显示[J].计算机应用研究(精扩本), 1999,11.[137] 蒋先刚.液压辅助成形系统的图形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1999,12.[138] 蒋先刚.SCADA系统的综合图形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6.[139] 胡晓燕,蒋先刚,詹学峰.基于网络的实时监控图形显示技术的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4,10.[140]蒋先刚, 涂晓斌等,谢平,陈海雷.微机工程绘图技术[M].西南交大出版社,2000,7. [141] 王志远,余厚军,石明国.医学图像通讯标准DICOM原理与应用(一) [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0,9(2):84-87.[142] 蒋先刚.SCADA系统中可视数据库工具的设计[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0,4.[143] 蒋先刚.在Delphi中用OLE自动化技术控制AutoCAD绘图[J].计算机应用研究(精扩本),2000,8.[144] 刘志红,涂晓斌,蒋先刚.由机件实体模型自动生成零件图[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4,9. [145] 蒋先刚.Research on Forming Theory of 3-Dimension Cutter’s Body by Constructing Cutting[J].第九届国际加工会议论文(香港),2000,8.[146] 蒋先刚.面向过程的刀具参数化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9.[147] 蒋先刚.刀具参数化设计中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J].组合机床与加工自动化技术, 2000,10.[148]涂晓斌,蒋先刚,王中庆.用VBA开发刀具绘图系统[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0,12. [149]蒋先刚.显微图像处理系统的软件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3.[150] 蒋先刚.用OLE自动化技术控制MA TLAB绘图[J].工业控制计算机,2001,2.[151] 李填,夏良正.一种新的二维最大熵图像阈值分割方法[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152] 涂晓斌,蒋先刚.用ActiveX技术开发智能化刀具CAD系统[J].机械设计,2001,5. [153] 蒋先刚.医学显微图像管理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1,6.[154] 陈海雷,蒋先刚,等.在AutoCAD中实现金属车削过程的动态仿真[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8.[155] 汪张生,陈玉萍,蒋先刚.Delphi应用程序中图像采集及处理技术[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1,10.[156]罗文俊,蒋先刚,李中奇.基于MA TLAB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10.[157] 陈玉萍,蒋先刚.工业控制图形的不同格式图形文件的转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12.[158] 陈玉萍,汪张生,蒋先刚.硅机组测试系统中通讯控件的应用[J]. 实用科技,2001,12. [159][188] 蒋先刚,James GAO.基於Windchill的集成式产品数据管理[J].组合机床与加工自动化技术,2005,1.[160]蒋先刚.基于数据库的电子商务网站的Delphi 实现技术[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1. [161]蒋先刚.Internet上的语音传输技术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12.[162]蒋先刚.Delphi在工业测控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2.[163]涂晓斌,蒋先刚. AutoCAD与Word的通信技术[J].机械设计,2002,6.[164]蒋先刚,周丽萍.基于Windows硅机组测试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2.8.[165] 陈海雷,蒋先刚,涂晓斌.切屑生成、卷曲和折断的理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6. [166]蒋先刚,陈海雷,涂晓斌.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平台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6. [167]涂晓斌,蒋先刚,张馨.用VBA建立AutoCAD与Excel之间的数据通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6.[168] 蒋先刚,涂晓斌,陈海雷.网上语音数据传输的Delphi实现技术[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9.[169]汪张生,蒋先刚,徐海华.基于指纹技术的计划生育和生殖保健管理系统的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12.[170] 涂晓斌,蒋先刚,等.由平行切片图象重建血管的三维模型[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 [171]蒋先刚.工程设备图形化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3,2.[172] 涂晓斌,蒋先刚,盛梅波.面向OpenGL的DXF接口文件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173]蒋先刚,涂晓斌,谢平,陈海雷.实用微机工程绘图技术[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2. [174]陈玉萍,蒋先刚,陈丽.远程多媒体监视技术的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 [175]蒋先刚,陈海雷,涂晓斌.机械CAD的Delphi实现技术[J].机床与液压,2003,2.[176]涂晓斌,邓毅雄,蒋先刚.齿轮加工过程的仿真技术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3,3. [177] 张红斌,蒋先刚,李广丽.数字化硬盘录像系统的软件技术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4.[178]高艳锦,蒋先刚,吴小林.CAI文稿组织的OLE自动化实现技术[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10.[179]涂晓斌,蒋先刚.室内设计图的合理规划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8.[180] 陈海雷,蒋先刚.用OLE自动化技术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的技术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8.[181]蒋先刚,刘晓薇,张红斌.CAI课件的多媒体程序设计技术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182]艾剑锋,蒋先刚.基于Winsock的分布式物理实验系统数据库管理实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10.[183] Marco Cantu,等著.罗征,等译.Delphi 7.0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184]左黎明,蒋先刚,胡梅.MatrixVB在信号处理与数据可视化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3.[185] 陈海雷,蒋先刚,周尔民.工程图纸中粗糙度的智能化标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2. [186] 杨国保,涂晓斌,蒋先刚,等.工程制图电子备课平台的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4. [187] 王红亮.利用OpenGL实现ICT断层图像的三维重建[J].测试技术学报, 2004.01. [188]吴小林,蒋先刚,高艳锦,等.交通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10.。
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文献综述
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沈翔宇(自动化08009101)目录引言 (3)一、虚拟现实的起源 (3)二、虚拟现实的实现 (4)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 (5)四、虚拟现实技术现状 (6)五、虚拟现实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8)参考文献 (9)引言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以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为基本特征的计算机高级人机界面。
它综合利用了计算机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并行处理技术和多传感器技术,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功能,使人能够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并能够通过语言、手势等自然的方式与之进行实时交互,创建了一种适人化的多维信息空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虚拟现实的起源(一)虚拟现实的定义VR是一项综合集成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它用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
使用者进行位置移动时,电脑可以立即进行复杂的运算,将精确的3D世界影像传回产生临场感。
该技术集成了计算机图形(CG)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
(二)虚拟现实的特点VR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围绕它的三个特征而前进的。
这三个特征为沉浸特征、交互特征和构想特征。
这三个重要特征用以区别相邻近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
沉浸特征,即在VR提供的虚拟世界中,使用户能感觉到是真实的进入了一个客观世界;交互特征,要求用户能用人类熟悉的方式对虚拟环境中的实体进行观察和操纵;构想特征,即“从定性和定量综合集成环境中得到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从而深化概念和萌发新意”(汪成为,1996)。
(三)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VR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VR技术的准备阶段;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是VR技术系统化、开始走出实验室进入实际应用的阶段;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是VR技术迅猛发展的阶段。
文献综述(说明模板)
①引用的内容来自书本、专着等
[序号]着者(用逗号分隔).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1]李凯源.现代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例:[2]孙家广,杨长青.计算机图形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②引用的内容来自某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④引用的内容来自于某作者的学位论文(学士、硕士或者博士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单位,年
例:[5]金 宏.导航系统的精度及容错性能的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1998
⑤引用的内容来自于某科技报告(某个行业的发展研究报告,某可行性报告等等)
[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年,出版年
例:[9]李明.论人道与人道主义[N].人民日报,1992-03-15(8)
备注:
(1)全文正文:小四,宋体,黑色,单倍行距
(2)引用的学者观点要全面,查找的文献数要够多,观点最好能按照一定规律分类
(3)观点一定要自己总结,不要原文抄上一段
(4)行文要有条理,思路清晰
(5)以上四条都做到,一定是一篇好的文献综述!
例:[3]刘彪.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银企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1994,12(5):22-25
③引用的内容来自于某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关于***研究方法的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可视化,也称作科学计算可视化。
他的定义是:“可视化是一种计算方法,他将符号或数据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便于研究人员观察其模拟和计算过程。
可视化包括了图像综合,这就是说,可视化是用来解释输入计算机中的图像数据,并从复杂多维的数据中生成图像的一种工具。
”可视化包括把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兵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视觉及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
科学家们不仅需要通过图形和图像来分析数据,还需要了解到计算当中的数据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可视化概念也在不断地扩张,它不再仅仅包括科学数据的可视化,还在工程数据和测量数据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工程数据可视化中数据可视化有着重要的意义:(1)大大加快数据的处理速度,提高每时每日都在产生的庞大数据的利用效率。
(2)实现人机和人人之间的图像通讯,改变了目前的文字或数字通讯,从而使人们观察的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和规律。
(3)使科学家在得到计算结果的同时,了解到计算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并且可以改变其中的参数,观察对参数的影响,从而实现在计算过程中的引导和控制。
(4)可以提供在计算机辅助下的可视化技术手段,为网络分布下的计算机辅助协同设计等打下了基础。
(5)能够让用户方便的用交互的方式管理并开发数据。
使的人工处理数据,将图仪输出的二维图形淘汰。
(6)可以看到对象或者时间的数据的多个属性或变量,而数据可以按照每一维的值,将其分类,重新组合再表示。
(7)数据能用图像,曲线,二维图形,立体图形和动画多种形式显示,并可以对模式和相互关系再进行可视化分析。
就目前而言,中国一些油田由于开发时长,地面系统流程种类繁多且十分复杂。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通过查阅图纸资料或凭记忆来进行管理,但是流程复杂,涉及的资料数据繁多,仅仅靠人手工管理难度很大,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冲突事件的时候,很难及时处理.但是可视化技术能够实现把数字信息转变为直观的,从而有效地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方便,迅速,精确地对油田油气水管空间信息进行储存,查询,分析,并应用。
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基本图形生成算法--文献综述
本文中研究的一维图形的算法主要包括直线段、圆与椭圆。
在使用计算机处理相应图形信息时经常会遇到计算机内部储存比较大的图形,以至于屏幕显示图形只是部分图形,不能完整显示。这个时候确定图形中哪些部分在显示区域中显示,而哪些不在显示区域内显示则对计算机的选择处理过程提出了要求,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运用裁剪操作,从线段裁剪到多边形裁剪有许多方法,其中主要的方法有: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中点分割算法、参数化方法和Reentrant Polygon Clipping算法。在王慧玲、冯雪花发表于《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第4期上的《对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的分析及改进》一文中则针对上述方法中的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提出了重点分析,首先,作者对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提出了详细的解析:该算法运用编码的方法实现了对在显示区域内和显示区域外的判断来决定是否显示在在显示区域内显示,与此同时,这篇文章中除了研究和分析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还针对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对判断所有的完全位于裁剪窗口之外的线段不能有效地情况下提出了可以通过添加判断条件,使之能完全判断出来,这使得减少了求交的次数,也提高得该算法的运算效率。关于中点分割法和参数化方法孙家广等在《计算机图形学(第3版)》一书中进行了阐述,中点分割法与Cohen-Sutherland线段裁剪算法相同点是利用对线段的端点编码,与之不同的是对于跨窗口边界的线段中点分割法将其等分为两段,直到最后的分割点与线段的端点距离达到分辨率的精度为止。多边形的裁剪与线段的裁剪不一样,如若把多边形分解成边界线段逐段进行裁剪会使得原来封闭的图形变得不封闭或者成为一些离散的线段。Suther-land和Hodgeman发明的逐次多边形裁剪(Reentrant Polygon Clipping)算法则解决了上面这个问题,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一次用裁剪窗口的一条边对多边形进行裁剪。上面对线段和多边形的裁剪的基本算法进行了一些介绍,在上面一些算法的基础上,韩俊卿,葛永慧和张东升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36卷第2期上面发表的《多边形窗口的矢量图形裁剪算法》一文则讨论了对于改进后的多边形窗口中的点、线、面等目标的裁剪算法,在这些算法之中,点目标的裁剪算法采用的是射线交叉法,线目标的裁剪算法采用的是通过对计算被裁剪线段和多边形的各个边真实交点之间的各个线段中点来判断是否对它们裁剪,在点和线的裁剪基础上实现面目标的裁剪。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利用计算机来创造、处理、存储和呈现图像的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逐渐成为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而独立的领域,其应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图形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计算机仿真和视觉效果方面。
1963年,伊万·苏泽兰(Ivan Sutherland)发明了第一台基于交互式图形的计算机-画图程序Sketchpad,它是第一款实现计算机交互的图形软件,可以通过电路板和光笔来实现图形图像的绘制和编辑。
1969年,伊万·苏泽兰又发明了第一款基于矢量绘图的计算机图形系统,称为Sketchpad-2,它可以实现对图像的放大和缩小,旋转和平移等操作。
197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开始应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方面,此外还应用于天文学、医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
198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速度加快,图形工具的性能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游戏、3D动画和特效效果得以迅速发展。
1990年代,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又迈出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开始承担起了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领域的任务。
如今,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不断更新和发展,计算机图形学也在不断优化和拓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着重要的贡献。
二、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领域1. 游戏开发计算机图形学在游戏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帮助游戏开发者创造出更加真实、惟妙惟肖的游戏场景和角色形象,让游戏玩家更加沉浸于游戏世界中。
随着3D图形技术的进步,现代游戏中所展现的场景和人物已经达到了以往难以想象的高度。
2. 医学计算机图形学在医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来建立人体模型,并对人体模型进行操作和分析,这样医生在为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时,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定位和操作,避免手术操作的风险。
CAD的发展及对现代科技的影响文献综述
工程制图 则难以望其项背。进入 80 年代,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逐渐成为现实。计算 机 绘 图 是 通 过 编 制 计 算 机 辅 助 绘 图 软 件 ,将 图 形 显 示 在 屏 幕 上 ,用 户 可 以 用 光 标 对 图 形 直 接 进 行 编 辑 和 修改。由微机配上图形输入和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绘图仪)以及计算机绘图软件,就组成一套计算
3
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等领域大显身手。近年来,在 CIMS 工程和 CAD 应用工程的推动下,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应用越来越普遍, 越来越多的设计单位和企业采用这一技术来提高设计效率、产品质量和改善劳动条件。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 CAD 软件有好几十种,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高校和软件公司也都立足于国内,开发出了自己的 CAD 软件,并 投放市场,我国的 CAD 技术应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机械、电气、电子、轻工和纺织产品及工程建 筑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题目:CAD 的发展及对现代科技的影响
分院(系):
机电工程分院
班 级:
机械 1005
姓 名:
吴朝晖
影响
摘要:CAD 在工程和产品设计中,计算机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担负计算、信息存储和制图等项工作。在
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 能够减轻设计人 员的劳动,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设计质量。CAD 技术的应用与制造行业的设计、制造水平、产品质量、成本 及生产周期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对 CAD 的发展历史及对现代科技的影响进行归纳分析。
发展历程
人类在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时,最初采用图形,后来逐渐演化发展为具有抽象意
CAD2011 版本界面 义的文字。这是人类在信息交流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在信息交流中,图形表达方式比文字表达方式具有 更多的优点。一幅图纸能容纳下许多信息,表达内容直观,一目了然,在不同的民族与地区具有表达思 想的相通性,而往往可以反映用语言、文字也难以表达的信息。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报告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复杂的数学原理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以创建有效的图形表现形式。
这项研究一直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研究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图形学在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它在多媒体、游戏开发和数据可视化领域均有所体现。
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个不同的方面,包括3D模型及其视觉表示、渲染算法、曲面建模、图形输入和交互设计等技术。
这些技术的目的在于更有效地将复杂的3D世界表示为可视化的图形表示形式。
渲染算法将3D图形转换为更加真实的2D图像,而图形输入将对象控制方式转化为可用于识别对象的模拟控制方式。
此外,计算机图形学还在电影制作、机器视觉及图像分析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电影制作中的建模和渲染技术可以帮助制作人员快速制作出高质量的电影。
机器视觉可以通过模拟视觉系统来识别和分析图像,从而实现机器自动控制。
在图像分析中,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出图像中的特征,从而帮助进行精准的图像分割和物体识别。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技术的出现,尤其是新型AR / VR应用程序的开发,将会加速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的发展。
此外,智能图像和视频分析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其中大量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
这些可以应用于软件开发、医学成像、安全监控、无人机技术等多个行业,从而改善技术的效率,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综上所述,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不断推动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它在多个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计算机及其相关科学领域的一个基本理论,并在诸多领域中不断发展壮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继续促进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并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计算机科学技术文献综述
计算机科学技术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大量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各种学术期刊、会议论文以及专业书籍中。
本文将对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 ML)是当前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
随着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兴起,神经网络模型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如Transformer、BERT等在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上表现出色,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2. 云计算与大数据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和大数据(Big Data)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云计算平台如AWS、Azure、Google Cloud等提供了弹性计算、存储等服务,大大降低了企业的IT 成本。
而大数据技术则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支持。
3.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作为连接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边缘计算(Edge Computing)则通过将计算资源放置在接近数据源的地方,降低了数据传输延迟,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
物联网与边缘计算的结合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发展。
4. 软件工程与开发方法软件工程是保证软件质量和项目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敏捷开发(Agile Development)方法、DevOps等新型开发模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瀑布模型,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同时,软件测试、代码质量管理等也成为软件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
5.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网络攻击手段不断升级和演变,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文献综述
促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成功学习者[3]。网络课堂也同样以教师为指导,学生可通过合作学习、合作研究、提交学习研究成果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可不受时间的限制,随时进行学习和训练,弥补自己学习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收集资料,阅读、翻译不少于3000字的、相关外文资料;
2.对系统进行需求分析;
3.进行系统设计(总体设计、详细设计);
4.实现本系统各功能;
5.撰写论文;
6.开发技术:DreamWeaver, asp, SQL SERVER;
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关注数字合成与操作视觉的图形内容。
虽然这个词通常被认为是指三维图形,事实上同时包括了二维图形以及影像处理。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
中表示图形、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图形通常由点、线、面、体等几何元素和灰度、色彩、线型、线宽
3. 翻译外文资料,译出的汉字不少于3000字。
4.主要参考文献:
1 潘云鹤,董金祥,陈德人.《计算机图形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何克抗.《未来21世纪的多媒体网络教育与CAI的研究任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ASP(172)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论文(2)
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论文(2)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论文篇二《分析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及应用》摘要: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在科学计算可视化、自然景物仿真、计算机艺术、计算机制造、图形实时绘制、计算机动画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计算机图形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就,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关键词:计算机动画;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项计算机科学中非常活跃的分支,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图形的生成、显示、表示、处理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本文主要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应用范围以及发展前景进行了简要介绍。
1计算机图形学的定义将三维图形或者是二维图形使用数学算法转换为用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一种科学,这就是计算机图形学。
计算机图形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利用计算机如何进行图形的处理、图形的计算、图形的显示以及图形计算的相关算法和原理在计算机中如何进行等。
图形都构成通常是由,面、线宽、线、灰度、体等几何元素、点、线型、色彩等非几何属性组成。
如果从处理技术上来分析,图形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明暗图,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实感图形;另一类是如等高线地图、工程图、曲面的线框图等基于线条信息表示的。
而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计算机生成让人赏心悦目的真实感图形。
所以,图形所描述场景的几何表示必须要建立,然后在利用每一种光照模型,计算在假象下的光照明效果。
此外,真实感图形的计算结果是以数字图像的方式来提供的,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形处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计算机图形学有着非常广泛的研究内容,如:实体造型、非真实感绘制、图形标准、光栅图形生成算法、真实感图形显示算法、图形硬件、计算机动画、虚拟现实、自然景物仿真、图形交互技术、曲线曲面造型、真实感图形计算、科学计算可视化等等。
2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应用范围2.1科学计算可视化。
目前在流体力学、气象分析、医学、有限元分析当中科学计算可视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几何画板在数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怎么写
几何画板在数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前言几何学一直是数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基于计算机的几何学研究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几何画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绘制各种几何图形,方便了数学研究者的实验和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何画板在数学中的应用,并综述相关文献作品。
几何画板的应用1. 教学辅助在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可以被用来展示和解释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定理。
通过绘制图形和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体验数学概念和规律。
同时,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研究工具几何画板也是进行数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
研究者们可以通过绘制各种复杂的几何图形,对其性质进行分析和探究。
这种方式不仅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几何学,同时也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
3. 应用领域除了教学和研究,几何画板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建筑工程、计算机图形学、机器人技术等等。
在这些领域,几何画板与其他工具相结合,不断推动着现代科技的进步。
相关文献综述1.《几何实验中的图形展示与技术利用》该文献主要介绍了几何画板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以一个建筑工程的实际案例为例,说明了几何画板在解决复杂多面体结构设计问题上的作用。
同时,作者还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几何、三维几何和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
该文献为几何画板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和经验。
2.《基于几何画板的数学教育创新实践》该文献主要介绍了几何画板在数学教育中创新实践的过程和效果。
作者通过实验,探究了几何画板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同时,作者还讨论了几何画板在数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化方式,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该文献为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经验。
3.《基于几何画板的三维几何图形可视化研究》该文献主要介绍了基于几何画板的三维几何图形可视化研究的过程和成果。
作者设计了一种基于OpenGL的三维几何画板,并通过一些实验,研究了不同几何图形在这种画板上的可视化效果。
数字图像处理文献综述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综述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获得了迅速发展,逐渐走进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文是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总体概述,包括其内涵、优势、主要方法及应用,最后对其发展做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数字图像、图像处理技术、处理方法、应用领域Overview of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lso w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go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and production. This paper is a general overview of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its connotation, advantage, mai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And finally, I do a simpl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Keywords: digital image,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method, application field前言:图像处理技术被分为模拟图像处理和数字图像处理两大类。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一般都用计算机处理或实时的硬件处理,因此也称之为计算机图像处理[1]。
而时至今日,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也飞速发展着,因为其用途的多样性,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医学、交通、化学等各个领域。
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概念内涵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是指将一种图像信号转变为二进制数字信号,经过计算机对而其进行的图像变换、编码压缩、增强和复原以及分割、特征提取等处理,而高精准的还原到显示器的过程[2]。
计算机图形学文献综述
计算机图形学论文学 号: 11001010123专 业: 信息与计算科学 班 级: 110010101 姓 名: 王俊才 指导教师: 傅由甲一.摘要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
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科,计算机图形学在图形基础算法、图形软件与图形硬件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当代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用来加强信息理解和传递的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图形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然而它的发展却十分迅速。
我国的主要高校都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并有一批从事图形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研究所。
在浙江大学建立的计算机辅助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关键词:实现2D/3D 图形的算法,纹理映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二、计算机图形学中运用到的技术算法(1)OpenGL 实现2D/3D 图形的算法OpenGL(全写Open Graphics Library)是个定义了一个跨编程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的规格,它用于三维图象(二维的亦可)。
OpenGL是个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是一个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图形库。
OpenGL是个与硬件无关的软件接口,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如Windows 95、Windows NT、Unix、Linux、MacOS、OS/2之间进行移植。
因此,支持OpenGL 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
由于OpenGL是图形的底层图形库,没有提供几何实体图元,不能直接用以描述场景。
但是,通过一些转换程序,可以很方便地将AutoCAD、3DS/3DSMAX等3D图形设计软件制作的DXF和3DS模型文件转换成OpenGL 的顶点数组。
文献综述(说明模板)
最后用一段话对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
例如
Tengku(1995)在谈到影响港口竞争力时指出“港口关税、货物装卸的安全性、船期表、合理的港口调度”的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
一、前言
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背景与目的,介绍有关概念、综述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或争论焦点,通常一段话足矣,控制在500字以内!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
用一段话对国外、国内总体研究情况进行概述。
三、主要参考文献基本观点分析
这部分是最重要的内容,应该在2000字左右!
通常格式范例如下:
(一)国外学者对****的研究状况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例:[3]刘彪.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银企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1994,12(5):22-25
③引用的内容来自于某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4]张佐光,张晓宏,仲伟虹,等.多相混杂纤维复合材料拉伸行为分析[A].见:张为民编.第九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410-416
例:[6]Kyungmoon Nho. Automatic landing system design using fuzzy logic[R].AIAA-98-4484,1998
⑥引用的内容来自于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计算机专业文献综述
计算机专业文献综述计算机科学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应用。
从到网络安全,从数据科学到软件工程,这个领域的文献资料丰富多样。
本文将对计算机专业的部分重要文献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发展和现状。
一、经典著作1、《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Brian W. Kernighan and Dennis M. Ritchie)这本书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经典著作,介绍了编程的基本原理和Unix 系统的设计。
它强调了计算机程序的构造和解释,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
2、《算法导论》(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 and Clifford Stein)这本书是一本广泛使用的算法教科书,涵盖了从基础数据结构到复杂算法的广泛主题。
它提供了算法的数学和程序实现方法,并对各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3、《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Gary A. Kaas and Randy Katz)这本书是一本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综合性著作,涵盖了从硬件到软件的各个层次。
它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的组织和运行方式,并提供了对性能优化和系统设计的深入理解。
二、现代研究1、《机器学习》(Ian Goodfellow, Yoshua Bengio, and Aaron Courville)这本书是机器学习领域的权威著作,全面介绍了机器学习的各种方法和应用。
它涵盖了从监督学习到无监督学习,从深度学习到强化学习的各种主题,并提供了对机器学习未来的前瞻性探讨。
2、《网络安全》(William Stallings)这本书是网络安全领域的经典教科书,详细介绍了网络安全的基本原理和实践。
它涵盖了从网络攻击到防御措施的各种主题,并对网络安全协议和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
3、《数据科学实战》(Jake VanderPlas)这本书是数据科学领域的实践指南,提供了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构建的各种方法。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报告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报告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新兴的计算机科学,它以复杂而多变的运算和图形技术为基础,应用于电影制作、游戏开发、科学计算和虚拟环境等几乎所有领域。
如今,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在计算机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现状,分析其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进展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以图形处理为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它应用于各类现代计算机系统,包括虚拟现实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图形编辑器等等,也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研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图形系统的构建。
对图形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计算机技术得以不断拓展,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全面的图形系统,这使得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变得更加广泛。
(2)图形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些年来,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新的图形处理技术,其中包括三维重建、图像识别和实时渲染等,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开发中。
(3)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系统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学在虚拟现实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虚拟现实中的三维场景和动画制作等等。
二、计算机图形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1)图形建模技术的发展。
图形建模技术可以将真实世界中的物体和现象精确的仿真,进而进行分析和计算,从而获得精确的结果。
(2)图形处理器的研究。
图形处理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它们可以提高图形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有助于提升图形技术的性能。
(3)计算机视觉的发展。
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分析和处理图像信息,从而实现计算机自动化。
三、未来计算机图形学可能研究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是一门年轻而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有:(1)计算机虚拟环境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职称1、引言JSP(Java Server Pages)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
JSP技术有点类似ASP技术,它是在传统的网页HTML文件(*.htm,*。
html)中插入Java程序段(Scriptlet)和JSP 标记(tag),从而形成JSP文件(*.jsp)。
用JSP开发的Web应用是跨平台的,既能在Linux下运行,也能在其他操作系统上运行。
2、Jsp简介JSP技术使用Java编程语言编写类XML的tags和scriptlets,来封装产生动态网页的处理逻辑.网页还能通过tags和scriptlets访问存在于服务端的资源的应用逻辑。
JSP将网页逻辑与网页设计和显示分离,支持可重用的基于组件的设计,使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迅速和容易。
Web服务器在遇到访问JSP网页的请求时,首先执行其中的程序段,然后将执行结果连同JSP文件中的HTML代码一起返回给客户。
插入的Java程序段可以操作数据库、重新定向网页等,以实现建立动态网页所需要的功能.JSP与Java Servlet一样,是在服务器端执行的,通常返回给客户端的就是一个HTML文本,因此客户端只要有浏览器就能浏览。
JSP的1.0规范的最后版本是1999年9月推出的,12月又推出了1。
1规范。
目前较新的是JSP1.2规范,JSP2.0规范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出台。
JSP页面由HTML代码和嵌入其中的Java代码所组成.服务器在页面被客户端请求以后对这些Java代码进行处理,然后将生成的HTML页面返回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Java Servlet 是JSP的技术基础,而且大型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Java Servlet和JSP配合才能完成.JSP具备了Java技术的简单易用,完全的面向对象,具有平台无关性且安全可靠,主要面向因特网的所有特点。
浅析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状况
浅析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状况摘要:计算机图形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和技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浅析:游戏和娱乐、虚拟现实和工业设计等领域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图形学在未来的发展空间也将越来越广阔。
关键词: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状况;游戏和娱乐;虚拟现实;工业设计正文:一、游戏和娱乐计算机图形学在游戏和娱乐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游戏开发人员可以创造出逼真的游戏场景、人物角色和各种特效,为玩家带来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
例如,著名的游戏《使命召唤》和《战争机器》等游戏,在游戏场景、人物模型和特效等方面,均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图形学技术,为玩家带来了更加逼真的游戏体验。
另外,在娱乐领域,计算机图形学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电影制作中常常需要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制作出特殊效果,如《阿凡达》、《变形金刚》等电影,都采用了计算机图形学技术。
此外,现代艺术中也出现了许多使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制作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了异于常规的艺术表现形式。
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图形学已经成为了游戏和娱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它可以模拟出逼真的虚拟场景,使用户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交互式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广泛,包括游戏、教育、医疗、军事等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来模拟手术过程、进行医学培训等;在军事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用来进行战术演习、实战模拟等。
三、工业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工业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快速地建立出3D模型,进行产品设计和改进。
同时,计算机图形学还可以帮助工业设计师进行产品展示和宣传。
例如,在汽车工业中,计算机图形学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设计和展示。
通过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工业设计师可以创建出逼真的汽车模型,展示产品外观和内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图形学论文学号: 11001010123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班级: 110010101 姓名:王俊才指导教师:傅由甲一.摘要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器的栅格形式的科学。
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
计算机图形学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独立分支已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作为一个学科,计算机图形学在图形基础算法、图形软件与图形硬件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当代几乎所有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用来加强信息理解和传递的技术和工具。
计算机图形学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然而它的发展却十分迅速。
我国的主要高校都开设了多门计算机图形学的课程,并有一批从事图形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研究所。
在浙江大学建立的计算机辅助与图形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成为我国从事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关键词:实现2D/3D 图形的算法,纹理映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二、计算机图形学中运用到的技术算法(1)OpenGL 实现2D/3D 图形的算法OpenGL(全写Open Graphics Library)是个定义了一个跨编程语言、跨平台的编程接口的规格,它用于三维图象(二维的亦可)。
OpenGL是个专业的图形程序接口,是一个功能强大,调用方便的底层图形库。
OpenGL是个与硬件无关的软件接口,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如Windows 95、Windows NT、Unix、Linux、MacOS、OS/2之间进行移植。
因此,支持OpenGL 的软件具有很好的移植性,可以获得非常广泛的应用。
由于OpenGL是图形的底层图形库,没有提供几何实体图元,不能直接用以描述场景。
但是,通过一些转换程序,可以很方便地将AutoCAD、3DS/3DSMAX等3D图形设计软件制作的DXF和3DS模型文件转换成OpenGL 的顶点数组。
OpenGL是一个开放的三维图形软件包,它独立于窗口系统和操作系统,以它为基础开发的应用程序可以十分方便地在各种平台间移植;OpenGL可以与Visual C++紧密接口,便于实现机械手的有关计算和图形算法,可保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OpenGL使用简便,效率高。
它具有一下功能:1.建模:OpenGL图形库除了提供基本的点、线、多边形的绘制函数外,还提供了复杂的三维物体(球、锥、多面体、茶壶等)以及复杂曲线和曲面绘制函数。
2.变换:OpenGL图形库的变换包括基本变换和投影变换。
基本变换有平移、旋转、变比镜像四种变换,投影变换有平行投影(又称正射投影)和透视投影两种变换。
3.颜色模式设置:OpenGL颜色模式有两种,即RGBA模式和颜色索引(Color Index)。
4.光照和材质设置:OpenGL光有辐射光(Emitted Light)、环境光(Ambient Light)、漫反射光(Diffuse Light)和镜面光(Specular Light)。
材质是用光反射率来表示。
5:纹理映射(Texture Mapping)。
利用OpenGL纹理映射功能可以十分逼真地表达物体表面细节。
此外,利用OpenGL还能实现深度暗示(Depth Cue)、运动模糊(Motion Blur)等特殊效果。
从而实现了消隐算法。
(2) 纹理映射理映射技术用于生成物体表面的纹理细节,是真实感图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纹理给物体提供了丰富的细节,用简单的方式模拟出了复杂的外观。
一个图像(纹理)被贴(映射)到场景中的一个简单形体上,就像印花贴到一个平面上一样。
第一步:定义纹理对象coast int TexNumber4;GLuint mes Texture[TexNumber]; //定义纹理对象数组第二步:生成纹理对象数组glGenTextures(TexNumber,m Texture);第三步:通过使用glBindTexture选择纹理对象,来完成该纹理对象的定glBindTexture(GL TEXTURE 2D,m_Texture[0]);g1TexImage2D(GL TEXTURE_2D,0,3,mes Texmapl.GetWidthU,mee Texmapl.GetHeight(),0,GL BGR EXT,GL UNSIGNED BYTE,mse Texmapl.GetDibBitsl'trQ);第四步:在绘制景物之前通过glBindTexture,为该景物加载相应的纹glBindTexture(GLes TEXTURE_2D,mse Texture[0]);第五步:在程序结束之前调用glDeleteTextures删除纹理对象glDeleteTextures(TexNumber, mee Texture);这样就完成了全部纹理对象的管理和使用。
三.应用及发展简史(1)发展简史1950 年,第一台图形显示器作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旋风号—(Whirlwind)计算机的附件诞生了。
该显示器用一个类似示波的阴极射线管(CRT)来显示一些简单的图形。
在整个50 年代,只有子管计算机,用机器语言编程,主要应用于科学计算,为这些计算机置的图形设备仅具有输出功能。
计算机图形学处于准备和酝酿时期并称之为:“被动式”图形学。
1963 年,伊凡·苏泽兰在麻省理工学院发表了名为《画板》的博士论文,它标志着计算机图形学的正式诞生。
此前的计算机主要是符号处理系统,自从有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可以部分地表现人的右脑功能了,计算机图形学的建立意义重大。
从1973年开始,相继出现了英国剑桥大学CAD小组的Build系统、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PADLI系统等实体造型系统。
1980年Whitted提出了一个光透视模型———Whitted 模型,并第一次给出光线跟踪算法的范例,实现Whitted模型;1984年,美国Cornell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的学者分别将热辐射工程中的辐射度的方法引入到计算机图形学中,用辐射度方法成功地模拟了理想漫反射表面间的多重漫反射效果;光线跟踪算法和辐射度算法的提出,标志着真实感图形的显示算法已逐渐成熟。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为图形学的飞速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计算机的运算能力的提高,图形处理速度的加快,使得图形学的各个研究方向得到充分发展,图形学已广泛应用于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CAD/CAM、影视娱乐等各个领域。
ACM SIGGRAPH会议是计算机图形学最权威的国际会议,每年在美国召开,参加会议的人在50000人左右。
SIGGRAPH会议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图形学的发展,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领域会每年召开如此规模巨大的专业会议。
SIGGRAPH是大约60年代中期,由Brown大学的教授AndriesvanDam和IBM公司的Sam Matsa发起的。
1974年,在Corlorado大学召开了第一届SIGGRAPH年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有大约6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到了1997年,参加会议的人数已经增加到48700。
因为每年只录取大约50篇论文,在Computer Graphics杂志上发表,因此论文的学术水平较高,基本上代表了图形学已经的主流方向。
计算机图形学中各个领域的发展各有各自的特点,但总起来说是以虚拟现实为导向和目的的。
虚拟现实的发展要求必将带动计算机图形学各学科的发展.同样虚拟现实的发展也将依赖于其他学科的发展,计算机图形前景诱人.形势逼人(我国还比较落后),但通过努力还是可以缩短差距的。
(2)应用及发展前沿1.智能CADCAD 的发展也显现出智能化的趋势,就目前流行的大多数CAD 软件来看,主要功能是支持产品的后续阶段一一工程图的绘制和输出,产品设计功能相对薄弱,利用AutoCAD 最常用的功能还是交互式绘图,如果要想进行产品设计,最基本的是要用其中的AutoLisp 语言编写程序,有时还要用其他高级语言协助编写,很不方便。
而新一代的智能CAD 系统可以实现从概念设计到结构设计的全过程。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U是计算机图形学在工业界最广泛、最活跃的应用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被用来进行土建工程、机械结构和产品的设计,包括设计飞机、汽车、船舶的外形和发电厂、化工厂等的布局以及电子线路、电子器件等。
在电子工业中,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到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电子线路和网络分析等方面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
3.计算机动画艺术计算机动画技术的发展是和许多其它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绘画、计算机音乐、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影技术、电视技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等众多学科的最新成果都对计算机动画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计算机动画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制作电影特技可以说电影特技的发展和计算机动画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计算机动画的应用领域十分宽广除了用来制作影视作品外,在科学研究、视觉模拟、电子游戏、工业设计、教学训练、写真仿真、过程控制、平面绘画、建筑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应用。
4.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的与日俱增使得人们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变得越来越难,人们无法从数据海洋中得到最有用的数据,找到数据的变化规律,提取最本质的特征。
但是如果能将这些数据用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情况就不一样了,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将会很清楚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5.虚拟现实“虚拟现实”(Virbual ReMity)- 词是由美国喷气推动实验室(VPL)的创始人拉尼尔(Jaron Lanier)首先提出的,在克鲁格(Myren Kruege070年代中早期实验里.被称为人工现实”(Afitifi Cial realioy);而在吉布森(WiUian Gibson)l984 年出版的科幻小说Neuremanccr里,又被称为“可控空间”(Cyberspaee)。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和综合集成的新技术。
因此,它的发展将取决于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虚拟现实技术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反映的实时性和场景的真实性。
但一般来说,实时性与真实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
6.用户接口用户界面是计算机系统中人与计算机之间相互通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用户为中心的系统设计思想.增进人机交互的自然性,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和带宽是用户界面的研究方向。
人体的表面就是人机界面。
人体的任何部分都应成为人机对话的通道。
虚拟现实显示是关键所在,这不仅要求软件来实现,更主要的是硬件上的实现。
概括起来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通道可分为两个方面:主要的感觉通道和主要作用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