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在研究背景介绍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研究目的明确了本研究的目标,研究意义强调了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首先分析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特点,然后综合现有教学策略,提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接着介绍了实施效果评估的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结论部分总结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最终得出结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科学素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特点、教学策略、效果评估、案例分析、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随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惑。
在当前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已经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设计出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些都是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也能够指导教师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特点,分析现有教学策略,并提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策略,以期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策略,旨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探讨如何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思考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学教育,通过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初步形成对科学的认识,从而最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伴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由于学生的学科素质弱,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差,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效的知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存在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我将结合科学教学的现状,就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1.科学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大多数农村小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把科学课列在副科之列,因为不是主课,其地位自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的主科,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对科学课的挤课、占课现象。
2.科学教师素质不高,兼职科学教师多,教学方法落后,灌输多,动手实践少,科学精神、探究能力培养不足。
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科学教师,科学课往往是兼任或由一些老教师担任,兼任的教师有其他教学任务,往往没有精力去精心准备科学实验,往往是拿着书本照本宣科的满堂灌,许多实验没有做,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3.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这是农村小学的一个突出问题。
科学设施奇缺当然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学科学课堂必须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三维目标。
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在三维目标上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1.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实例引入、情境教学等,使科学知识变得有趣和生动。
教师还可以组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参与增加学习的乐趣。
2.打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师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分享和交流知识。
3.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前,教师应该明确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并告知学生。
学生清楚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能更有目的性地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设知识问答,小测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课后辅导等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5.多种评价和反馈方式:教师需要及时提供学生学习的评价和反馈。
这样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
教师可以运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6.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科学课堂通常需要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来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
7.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科学是实践性强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验、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科学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8.与社会实际结合:科学知识与社会经验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可以将课堂上的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讲述和讨论相关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实践动力。
9.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非常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的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科学实验教学也常常遭遇诸多难题。
本文将从实践出发,系统探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一、培养学生科学兴趣首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为此,教师应该注重科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探究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科学知识的奥妙。
例如,可以设计趣味性十足的实验游戏,或是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实验,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激发探究求知的兴趣。
二、掌握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可以采用直观实验法、解释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科学原理,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掌握科学创新思维。
三、关注教学评估最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需要关注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采用考试、问答、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估,同时还要注重评估反馈的差异性、个性化、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关注教学评估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有效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探究摘要: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探讨了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优化教材淡化目标深化教学多元化评价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探究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如何提高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
下面谈几点做法:一、优化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意识是前提,而探究能力是核心。
教材的运用、教师的指导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
如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原本的内容思路是想通过学生认识水与冰之间的关系后认识冰与蒸气之间的关系,再由蒸气与冰之间的关系到霜的实验,最后由实验归纳到水的三态变化规律上去。
如果按照教材内容安排的意图执教,我认为这就等于老师在牵着学生“齐步走”,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去自主探索发现水的三态规律。
针对这一问题,我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首先,我将教材重组为三大块:第一,利用教材承上启下的关系,将前一课学生研究过的“露”形成直接导入到本课的“霜”的形成,在描述过霜、学生初步建立霜的概念后将霜的形成实验直接推给学生,放手让他们自主实践。
第二,要求学生在做霜的形成实验中注意对比露的形成,从实践、探索、比较、分析、综合的过程中找出露、霜形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露、霜的形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寻找出水的三态相互变化规律。
第三,结合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变化的事实、反映水在自然界变化的规律。
教材这样的调整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完成新知和旧知的同化。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得到了师生的重视,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要求,合理应用创新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拓展性学习活动目标,有效鼓励小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等过程掌握科学学科本质内涵,提高学生科学思维核心素养。
本文中详细阐述了小学科学学科教育教学有效性策略,并且结合具体科学实验案例开展系统性教学讲解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充分掌握科学实验的技巧与方法,进而为广大读者提供借鉴参考素材。
关键词: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引言:小学科学实验室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引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科学实验教学成效。
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创新科学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探索实验的热情与动力,从而提高学生对科学学科知识的认知能力与水平,运用合理性、生活化实验过程锻炼学生实验技能。
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有效创设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动手实验动脑思考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复习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锻炼实践操作综合能力,积极开展创新性多元化教育教学活动。
一、明确实验目标,创设自主方案在小学科学学科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科学实验过程,提升自身学科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不断学习与探究中充分感受科学学科的魅力与本质,全面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
因此,教师要在具体实验中明确实验目标,引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探究兴趣,明确科学实验教学目的,从而开展多元化创新性实验学习活动,有效助力科学实验教学自主方案设计工作,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探究小学科学学科教材中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要通过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知识形成的架构与内涵,有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索动力和探究能力,通过亲身经历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科学知识探究中充分掌握实验技巧与方法,从而明确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这一知识点。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科学教程,而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让他们养成探究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小学阶段如何使科学课程高效地发展,这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喜欢探究科学知识,教师应当不断关注科学热点话题。
因此,本文针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意识;课堂有效性引言:追求课堂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努力奋斗的目标,何谓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有限的课堂内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知识,以此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面广、知识难度较高。
因此,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
因此,小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给学生毫无生机的课堂带来一抹生机。
一、创设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处于低端状态,学生对于复杂的科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抵抗心理。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与吸收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而一个完美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通俗易懂的知识,从而加快学生的吸收[1]。
但是,教师在使用媒体创设情境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创造生动、形象且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因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开展科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是一门建立于实验基础上的学科,科学中的许多知识来源于实验的验证。
因此,实验占据着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因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以及科学素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做实验时,要充分鼓励学生自主操作以及设计实验,在做实验的同时让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索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凸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索学习能力逐渐受到重视。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主动思考,更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科学课堂的单调与乏味,给予了每个学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一)可以增强课堂互动性。
传统的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记笔记。
这种教学方式虽然经典,但无疑是单方面的输出,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生会逐渐感觉到压抑和沉闷,最终对科学课堂产生厌恶的心理。
而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互相交流意见,在激烈的讨论中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在以往的小学科学课堂中往往是受到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他们被动学习,很少有自己的思考,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学习上不具备自主性、积极性。
如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
当他们在课堂上遇到没有搞懂的问题时,第一反应不再是放弃或询问老师,而是与周围的同学合作探讨,自行探索答案。
学生不再认为科学课堂是一种煎熬,反而会在合作交流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甚至产生主动探索的心理。
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体系,也许对应付考试有着帮助,但归根结底学生没有相应的思考。
而如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会大大提升,他们在互相交流的同时经常会“灵光一现”,而这种想法往往会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出新的思路。
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学生只会“死读书”的状况,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灵活性。
二、小学合作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一)实行小组合作学习需要科学地分组。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观察思考新课程NEW CURRICULUM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宗旨在于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那么怎样能够使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呢?一、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准确把握教材仅仅提供给教师一定的思路和模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对于教材之中的逻辑结果以及一些科学体系进行准确把握,把握在教材之中出现的重点以及非重点,把握教材中的一些疑点以及难点问题。
然后重组并整合一些教学内容,通过更好的内容加工教材,依照教学内容,研究有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并设计相应的活动,使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习更加轻松且有趣。
另外,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原本的知识为基础,出发点在于学生困惑的地方,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兴趣点及起点等。
二、积极准备实验需要的器材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实验内容,其中包括演示、探究以及学生实验等。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技能,并归纳相应的结论,要求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准备相应的器材以及仪器,从而能够使试验教学过程取得圆满成功。
三、课堂教学结构应当精心设计一节课效果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质量和课堂结构的合理性有关。
所以说,进行课堂结构的精心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低年级的课堂教学得到优化。
小学科学课堂结构的设计,出发点是整体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科特点得到突出,不但能够符合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而且还应当与教材之中的课文要求相符合,不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相违背。
所以说,这种结构应当突出如下内容:1.结构应当与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特点相符合,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分有利。
2.结构应当协调于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能够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任务的完成以及教学知识的完善十分有利。
四、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对教学思想产生一定的制约,通常将小学科学看作一定的知识性学科,其中的任务是让学生获得一些比较浅显的知识,教材的职能也是教授一定的现有知识。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因此,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进行探讨。
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小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与成人不同,因此实验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将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例如,通过视频、图片或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实验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实现对实验知识点的理解,同时能够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实现针对性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操作自主性的提高小学生通常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自主性,是有效提高小学实验教学效果的途径。
例如让学生自己展开实验布置,独立完成实验过程,提高实验观测、实验记录的能力。
同时,对于实验中需要进行的预处理步骤,教师也应该进行详细的演示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完成实验。
三、合理组织实验内容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经验、认知水平与兴趣,避免设计过于复杂的实验内容,以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
通过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互动与交流,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本身的好奇心,进行有趣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与热情。
例如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讨并完成实验过程,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课后延伸与展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要追求有效性,必须将科学实验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将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够进行相关的探究。
同时,学生还应被要求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演示与展示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将对学生的知识吸收与应用起到重要作用。
(完整版)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
(完整版)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
性探究结题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有效性探究结题报告(完整版)
研究背景
小学科学教育是实现科普普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中。
然而,小组合作研究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究其效果。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学业成绩、学科兴趣和研究满意度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追踪记录两组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科兴趣和
研究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对学生学业成绩、
学科兴趣和研究满意度均具有积极影响。
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有利
于学生发展协作精神、增强自信心、提高学科兴趣和研究主动性。
研究结论
小学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优化学
生研究成效和学科兴趣,提高研究满意度。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促
进学生协作、激发学生自主研究和自我评价、增强学生学科兴趣等
因素。
此外,小组合作研究的实施还受到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合作
质量、学科知识水平和研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意义
本研究结果可为小学科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和课程设计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普及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和生活技能。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为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的探究:1.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任务:实验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实验任务。
任务设计应突出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观察、探索和验证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
2.强调实验过程的探究性: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性问题、观察记录和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主动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3.创设合作学习环境:科学实验教学应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知识共享。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展示实验成果等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在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实物模型、电子白板等教学工具,展示实验现象、演示实验操作步骤,并结合图表、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直观地呈现科学实验过程和结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提供丰富的实验资源:为加强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提供充足丰富的实验资源。
这包括物质资源和信息资源两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和整理实验材料、器材以及教学案例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和实践需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渠道,寻找和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学实验资料,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验经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的现实及意义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它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认识,已经成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中我们看到最多的是一个个的探究活动。
而探究活动中最多的是一个个的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实验已成为整个科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但是在我们众多的科学课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实验的设计过于浅显。
有许多的科学小实验其实不用学生操作,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学生都已心知肚明,学生凭借着生活经历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而且也都能说出实验的结果,这样的实验还有实验的必要吗?所以在实验的安排上我们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研究要做的实验是不是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是不是能真正从实验的操作中有所收获。
不要为了实验而实验,浪费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2.学生实验操作的盲目性。
我们知道好奇、贪玩、好动是小学生这一年龄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行为的具有盲目性。
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还没宣布开始实验,有些学生已经按捺不住要玩一玩,摆弄一下实验器材的冲动。
过分的激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忘记了实验的目的性,在瞎摆弄的过程中孩子一无所获。
我们虽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但决不等于放任自流。
所以老师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实验时,必需给予充分的指导,使学生明白做实验的目的性和具体的操作流程。
让学生的操作朝着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去实验。
3.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呈现不够合理。
实验的效果往往与材料的选择关系密切。
恰当的实验材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时间和次序,对于整个课堂的有效性,特别是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实验的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而且还要考虑好材料出示的次序和步骤。
4.实验活动中的旁观者现象。
在我们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的学生是实验活动的旁观者,他们长期处于旁观者的地位,不知如何探究,不知从何入手,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精神,更缺少敢于否定他人意见,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品质。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小学科学教学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探究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包括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实践探究和课堂互动等。
一、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科学学习和探究的首要动力,同时也是科学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比如,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游戏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乐趣,增强学生对学科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兴趣的生成,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的需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内容进行灵活布置,创造出愉悦、轻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例如,课堂布置可以灵活变化,学生可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三、注重实践探究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践经验基础决定了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教师应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实验、观察、比较、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课堂互动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与成年人存在很大差异,在教学中采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言和回答问题,并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在考试评价中也可以采用互动式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注重实践探究和课堂互动等,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研究成效至关重要。
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能促进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与策略1. 设计富有启发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通过亲自参与实验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和概念。
2. 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技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互动技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使用影音资料、动画演示和互动教学软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另外,利用互动技术,如在线实验模拟和虚拟实境,可以让学生进行更真实的科学实践,拓展他们的研究经验。
3. 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提供适当的研究资源和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研究。
此外,合作研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创设情境和问题导向的研究环境科学是一门探索性的学科,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和问题导向的研究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利用问题和挑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对于学生的研究进步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口头反馈、书面评价和评估工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探析
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探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
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动之中。
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动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
科学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源于思,思起源于疑。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情境,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学习《斜面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来到山区,我们会发现山路弯弯,盘旋其间,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建?自然而然引入了斜面。
2、运用科学趣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流传着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如果教师认真钻研,加以整理和组织在课堂中讲给学生,易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怎样放得更大》一课时,给学生讲讲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以此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情感,萌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感是学习的动因,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好。
师生间的情感越是深厚,学生心扉越能向老师敞开,也越能接受老师的表扬与批评。
对学生不能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或课堂提问时答错,考试得不到好成绩,教师如果对学生缺乏尊重,讽刺挖苦,甚至辱骂学生等,只能加重学生的自卑感,挫伤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他们也就容易自暴自弃,造成不良后果。
只有教师以诚相待,满腔热情的投入到科学教学中,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唤起他们的良知和情感,使他们萌发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二、材料的合理准备是促进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
”科学课堂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是进行探究的关键。
由于科学教学的特殊性,学校虽然按标准配足了一定数量的仪器,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观察实验材料(如瓶瓶罐罐、各种液体、活的动植物等)全部配齐,所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带进课堂,既解决了学校教具学具的不足,又能按规范上好科学课,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4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有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
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水准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没有准确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合理安排实验教学环节,压缩学生的实验时间,同时枯燥的实验方法和单一的实验材料都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实验的积极性,最终形成了小学实验教学有效性不高的现状。
要想解决当前小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问题,就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探索更加高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从增强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开始,持续地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培养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增强对学生良好科学实验习惯的培养。
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做到按时上课,并保持顺序进入实验教室,这就需要班长发挥组织的作用,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外面组成整齐的队列,并保持安静,按时按点进入到实验室中,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每个学生都必须在其他人发言或回答问题的时候保持专注的倾听。
有些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在别人发言时经常会自顾自进行实验,有些同学在别人回答问题时经常会搞小动作,这些现象都严重防碍了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因此教师增强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及时发现并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为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二、提供有趣味的科学实验材料要提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实验材料,在合理选用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实验课堂的教学中,选用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帮助学生将实验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提升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进而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
标要求 出发 , 以教材 为线索 , 结合学生实际, 设计教学方案, 分
阶段来构建适宜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活动。 例如 , 小学三 年级科学教材 内容就 是从 儿童身边 的 自然事 物和现象 中选 取, 从“ 走进科学” ——让我们从校园开始 , 针对校 园中的生命 体、 非生命 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 , 引领学生去观察 、 研 究“ 身边常见动植物 ” , 认识动植 物赖 以生存 的物质 “ 水” 、 “ 空 气” ? 、 “ 本地的土壤” 以及学生们 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 各种各 样的材料” 的性质与功能 , 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 维发展规律、 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同时 , 把科学研究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目标 有 机地 和 科 学 知 识 三 维 目标 整 合 一 起, 达 到培 养 学生 科学 素 养 的 目的。 二、 抓住课堂探究 , 提高教学有效性 科 学 课 由于 分组 活 动 的形 式 常 常会 有意 想 不 到 的事 情 发 生, 如果能抓住契机 ,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往往能收到 良好 的 课 堂 效 果 。教 师在 突发 事件 中体现 出来 的 “ 灵 机 一动 ” 凭 借 的 是教 师 的教 学 艺术 、技 能 ,更 重要 的是对 探 究 内容 的深 入 研 究。在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时, 教材上设计 了一个导入实验 , 将 筷子放入半杯水中, 让学生观察筷子“ 折断” 的现象 , 这个实验 现象非常明显 , 往往几分钟后就能进入下个环节 : 设计对 比实 验研究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 。然而 , 在一次教学 时, 我本打算 在几个学生说看到了“ 折断” 现象就立即进入下一环节 , 没想 到另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反对说没有“ 折断 ” , 原来 他将 筷子 竖 直 放人 了水 中 , 这一 发 现 引起 了 全班 同学 极 大 的兴 趣 , 纷 纷 效仿 , 这让 我陷入两难的境 地 : 学生关 注的焦点 已经转移 了, 是按照情景往下还是强行拽 回来按预先设计的教案上课?我 略作思考后改变教案布置 了新探究任务 :还有哪些做法也可 以使筷子不会发生“ 折断” 现象 ? 学生兴趣高涨, 不多久就找到 了答案 : 全部放入水中、 竖直地部分放入水 中。接着我再引导 学生将几种做法综合起来分析原 因,最终找到了折射现象发 生的条件 。 虽然设计对 比实验这个教学 内容没有完成 , 但是 比 起 以 往一 些 学 生实 验 时 的不 知所 措 以及 我引 导 学 生 分析 现 象 时的费劲 , 这次的探究活动我们都变得很轻松, 也更有效率地 完成 了探究的任务 , 称得上事半功倍 。在合作学 习的机制下 , 这种课堂上“ 意外的惊喜” 几乎每天都能发生 , 只要教师能从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摘要:在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之下,我国对小学生展开了全面的综合性培养,着重小学生核心素质的提高,而科学这门学科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养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兴趣培养,使知识生活化,能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与探究精神。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引言:由于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环境不太理想,教师对于小学生在科学方面的知识教学就得不到重视和加强,不仅对学生的科学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起到了阻碍作用,更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与渴望,为了有效的改善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合理的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角度之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培训,让学生能更好的投入到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当中去。
一、现阶段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现状1. 学生的探究能力不够积极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需要学生具备活跃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学生普遍由于这一方面能力的缺失,无法有效地融入到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如果不对这一现象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就会导致学生始终无法激起对科学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严重降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2. 教学的内容不够生活化教师往往过度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对学生是否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进行有效的了解和引导,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完全拜托了科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合理的运用科学知识,这就失去了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教师一味地向学生们讲述书本上的科学内容,是科学课堂过于死板,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就更加无法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
3. 学生的差异性得不到重视学生会根据自身家庭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差异性,而在教师对于学生的科学知识教育当中,教师往往不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和引导,学生对教师不够依赖,就无法产生出信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发展,这种将学生的思维束缚住的现象,使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更加迫使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
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可以通过引入教学实验、教学视频和趣味科普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的实践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野外观察和科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启发性思维科学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阶段,更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创造性的表达,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各异,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喜爱和热爱。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开展跨学科教学小学科学课程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结合,创设情境,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学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对一些具体的事物形象很感兴趣,并乐于亲手实践。
因而,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科学探究习惯和科学技能实验过程的重要阶段。
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能丰富和充实他们的小学生活,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思维的形成。
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新课程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来。
科学课的内容有的容易理解,有的较深奥,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学生往往感到失落和产生挫败感。
此时,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畅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平等,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探索中去。
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偏离主题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嘲讽和批评,应给予鼓励,表扬其敢于提问,然后适时纠正和启迪。
鼓励学生质疑,敢于质疑,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教师要懂得质疑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例如,通过学习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科学小故事,激发和启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让学生明白,学习贵在有疑,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探究的动力。
架起科学课堂与大自然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所有的知识理论均来源于生活实践,遵循事物发展规律。
身为一名科学教师,应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入大自然,使学生在与客观事物的不断碰撞中培养科学思维品质和素养,让学生在课外的实践中,亲身感受自然界中所蕴含的丰富科学知识和道理。
只有置身于自然环境中,人们才会发现、认识新的事物,发现事物背后的规律和科学道理,才能激发灵感,产生想象。
课改的力度是空前的,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践行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
如果科学课只是在课堂上讲授一些有限的、固定的内容,学生肯定会听得索然无味,教师也感到枯燥无趣,不如放开学生,发扬学生好动、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最大限度释放学生的潜能去认识、研究、改造自然。
教师应适时组织这种开放性的、创造性的教学,同时要及时加以引导,做到散而不乱。
科学实验促进兴趣发展
小学科学课不仅承担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能力的
培养,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探究科学本质的兴趣。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加强启发、熏陶和实践活动三方面内容,既能保证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规律,又能产生对科学奇妙世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有趣的磁现象》时,笔者提前把一块圆柱形的磁铁握在右手手心;然后把一些碎铁丝、回形针、小铁片等铁质物体撒到手上,结果这些物体都被牢牢吸在了手上,而且还甩不掉;再把拳头放到放有细沙、纸屑、木屑、橡皮、铝片的盒子中,结果所有东西全部吸不住。
学生观察后,感到很是迷惑不解,急切想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一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学们开始讨论,思考。
有学生意识到教师的手里有神秘的物体,才出现以上现象。
当打开手,把磁铁拿开的瞬间,所有吸附在手上的物体纷纷掉落。
实验到此,学生明白了磁铁的重要特性,然后教师顺势进入关于磁体、磁性、磁场等科学概念的教学。
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小实验,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情境中,完成教学于无形,相对于传统的固定教学模式,这样的方式更吸引学生,教学效果更有效。
丰富科学课堂内容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科学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方式。
它可以将音、像、图有效整合在一起,通过静态或
动态的形式完美展示给学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刺激,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扩大了教学空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这对方便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也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实现现代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技术平台。
不过,现代技术还应与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才会使科学课堂更丰富、更有效。
如果只是让学生看一些图像资料,有时并不能完全、真实表现授课内容,得到的结论也会使学生感到缺乏说服力。
例如,学习《青蛙》一课时,教师可先利用投影仪、视频片断、图片、文字记录,给学生呈现青蛙的发育成长的过程。
课前,教师可以到小河沟里捕捞青蛙的受精卵、小蝌蚪、带尾巴的小青蛙、不带尾巴的小青蛙、成年青蛙各一个,分开装入盛有足量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
然后在课堂中利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亲眼观察真实的青蛙在各个阶段的表现。
这样才会使学生观察得更认真、更仔细、更具体,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课后,派人把这些活体放归大自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爱护自然,爱护有益动物的环保教育的过程。
这样的课堂一定是丰富多彩的。
完善科学课教学,教师还需要不断探索、实践,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转换教学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
高科学课堂的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