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河流地貌的发育专题训练(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选择题
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据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
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第2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底部,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变化可能是由于( )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B.河流沿岸大规模挖沙
C.修建水库数量增多D.近十年降水持续偏多
4.据图推断,近年我国( )
A.滨海盐碱化趋势减弱
B.台风破坏程度明显降低
C.沿岸湿地的面积缩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蚀后退
答案:3.C 4.D 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入海河流年总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总输沙量与河流搬运能力和河流含沙量呈正相关,则总输沙量减少的可能原因是河流水量减少导致的搬运能力下降,或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的水土流失减轻,或河流流域内修建水库拦截了部分沙源。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显示河流总输沙量减少,则河口沉积作用减轻、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另外从海平面上升角度看,海岸后退。
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回答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6.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5.B 6.D 解析:第5题,①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③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6题,冲积扇一般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处,即④处。
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的发育情况。读图,回答7~8题。
7.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 )
A.①B.②
C.③D.④
8.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
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河漫滩是河流堆积作用的产物,在②处河流曲流最明显,河漫滩发育也最宽阔。第8题,在后期阶段,东西向河流发生改道,这主要是④处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作用而造成的。
(2016·河北衡水点睛大联考)下图是我国太行山脉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据此回答9~10题。
9.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0.太行山脉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太行山脉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河谷分布。第10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11.下图中①②两地貌类型与密西西比河不同河段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 ②-b B.①-b ②-d
C.①-a ②-c D.①-c ②-d
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①为“V”型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②为山前冲积扇,多分布在河流流出山口处。a位于密西西比河上游山区,形成“V”型谷;b位于密西西比河山区和平原过渡处,易形成冲积扇。
二、综合题
12.(2016·山东曲师附中质检)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AB截面河谷深邃的原因。
(2)分析CD截面所在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3)若EF截面所在河段中沙洲逐渐向一岸偏移,指出其可能偏移的方向(E岸或F岸),并说明判断依据。
答案:(1)位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侵蚀作用强。(2)河道弯曲,流速较缓,导致泥沙易沉积;人为加高堤坝。(3)F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水右偏,右(E)岸受到的侵蚀作用较强[或答左(F)岸堆积]。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受张力岩石破碎,受流水侵蚀严重,因而河谷深邃。第(2)题,该段河流弯曲,水流变缓,泥沙淤积,河道变浅,为防止洪水人们加高堤坝,久而久之形成“地上河”。第(3)题,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F岸泥沙不断堆积,因而向该岸偏移。
13.(2016·孝感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区域为某沿海亚热带季风区,人口约2万,面积为500 km2,以农业为主,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区域最高海拔为1 428 m。
(1)比较图中A、B两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2)判断图中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并说明理由。
(3)甲河相对于乙河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A地降水多于B地。A地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大气受湖泊的增湿作用较大,空气湿润。B地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2)主要属于种植区。理由:乙河流域内城镇数量多,说明地势较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加之乙河河口形成三角洲,说明流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3)甲河流域以林区为主,植被茂盛,河流含沙量小;中上游湖泊众多,大量泥沙在湖泊沉积;与乙河河口相比,甲河河口受夏季海风影响大,海浪的侵蚀作用强,河口泥沙不易堆积;甲河流域城镇少,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第(1)题,先根据图中水系的分布判断出A、B之间有一山地作为分水岭;再结合海洋的位置可知,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最后还要考虑湖泊对降水的影响。第(2)题,乙河流域主要属于林区还是种植区,要根据该流域的地形条件、城镇的分布、三角洲的发育状况进行分析。第(3)题,三角洲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而成的,因此要从上游来沙量、海浪侵蚀作用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