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浪漫新诗及其历史剧创作
论郭沫若创作的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学校:班级:姓名:目录Abstract: 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
相比于前人在郭沫若宏观长线上的分析略有欠缺,对其浪漫主义人文价值的挖掘深度还有所欠缺,对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研究中诗歌舞台历史剧是重要的线索,而这两条线索不是平行的,而是关联的故基于此,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
关键词:浪漫主义,宏观,郭沫若,对比,人文价值Key words:Romanticism ,Macroscopic、,GuoMoRuo, Comparison humanism 1.绪论2.(分论点一)郭沫若文学浪漫主义背景阶段2.1 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2. 2 郭沫若文学的创作阶段3.(分论点二)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3.1 郭沫若诗歌中浪漫主义的表达3.2 郭沫若历史剧中浪漫主义的表达4.(分论点三)郭沫若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4.1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旗帜性4.2 郭沫若文学创作的革命性绪论: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发表新诗时曾用笔名。
郭沫若是中国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翻译学家、其文学创作有诗歌、历史剧、散文等诸多文学体裁,新诗的奠基人之一,现代诗派奠基人之一,郭沫若的作品包含了大量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有重要的影响。
郭沫若文学创作中大量的浪漫主义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研究和共鸣,对其诗歌《女神》《天上的街道》《天狗》历史剧《屈原》《李白与杜甫》等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进行了大量的浪漫主义的学术讨论与赏析,可以说前人之述备矣,本文的写作有两点目的第一.主要联系郭沫若文学创作背景与宏观浪漫主义的分析对比进行切入,如与创造社的关系、与中国新诗的关系、与中外现当代浪漫主义的对比,重点在于商讨对郭沫若浪漫主义的人文价值与价值取向进行宏观把握,不具体拘泥于其某个时期的具体作品。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浪漫主义特色
《屈原》浪漫主义特点各位同学还有老师大家下午好,接下来我将代表我们班的男生为大家讲述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特点。
因为课本里对《屈原》的介绍十分少,三十年里也没有《屈原》的原文。
所以呆会我们讲课将不会用到课本,所以还请大家把书本放在一边,只需要专心听我讲,谢谢。
由于老师提供的两本文献参考《郭沫若代表作》(华夏出版社)《郭沫若名作欣赏》(工人出版社)均只有原文。
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来自于郭沫若历史剧《屈原》诗话黄中模著四川人民出版社《郭沫若经典作品多元化解读》陈俐陈晓春著四川大学出版社以及网络。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
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
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
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和历史剧作家。
相信大家上学以来,读过郭沫若的一些诗歌,比如初中时的《天上的街市》,因而对其有所了解,所以我们这里不多做介绍。
关于《屈原》, 郭沫若于1942年1月7日创作了历史剧《屈原》。
该剧以战国七雄为背景,描写楚国三闾lǘ大夫屈原因主张对内主张革新政治,对外联齐抗秦,曾得楚怀王信任。
但南后却勾结秦国密使张仪,以“淫乱宫廷”之加害屈原。
怀王竟听信谗言,将屈原囚禁,并废弃齐楚盟约,依附强秦。
屈原满怀忧愤。
此时,学生宋玉已卖身投降南后,忠诚追随诗人的侍女婵娟又将被南后处死。
宫廷卫士救出婵娟,并一起去营救屈原,不料婵娟误饮欲害屈原的毒酒身死。
卫士杀死谋害屈原的帮凶,焚烧高堂,并在屈原作《桔颂》以悼婵娟后,跟随诗人走向汉北,走向民间。
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便是《屈原》。
此剧以无比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赞颂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讴歌了反抗压迫、反抗侵略的斗志,鞭挞了苟合与媾和的投降主义,怒斥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主义。
它虽然是历史剧,但矛头直指现实;反映了整个中国各色人等的面貌和心态,但它又高度浓缩,戏剧冲突极为强烈,场面极为紧张。
《中国现代文学史》郭沫若的主要考点
郭沫若的主要考点1、为什么说《女神》真正开创了现代新诗的格局关键点:①思想内容:充分展示了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包括对旧事物的批判,创新精神和更新意识的歌颂,以及充满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的塑造)②艺术特点:浓烈醇厚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丰富奇特的想像和绚丽浓厚的色彩;外在形式上真正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2、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理论及实践成就(07年考过相关内容)关键点:①理论观点:历史悲剧和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②整体艺术风格(选材和剪裁上的独到性;重塑人物的主观性色彩;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沉郁的悲剧气氛)【《女神》】于1921年出版的《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全面展示出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白话自由体新诗集。
许多人通过它强烈地感受到:原来新诗是可以这样写的。
一、《女神》的思想内容:《女神》以其饱满激昂的情绪充分传达了五四时代高扬科学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集中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焚旧铸新、无所畏惧的时代精神,整部诗集充满了对社会黑暗的深恶痛绝和势不两立,无情揭露了世间的不平、污浊与腐朽,表达了诗人向旧制度和旧世界勇敢挑战的气概。
1、对旧事物的批判。
在《凤凰涅磐》中,诗人借凤凰的哀歌面对“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茫茫宇宙”,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和质问。
于是诗人化作“一条天狗”,“把月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把全宇宙来吞了”。
需要指出的是,诗人对旧事物的批判并不只是针对某些个别的社会现象,而是一切阻碍社会进步的旧事物,是整个的旧宇宙,包括旧中国,这其中还特别包括诗人的“旧我”。
虽然当时也有许多进步诗人写过向往光明的诗歌,但像这样敢于同旧世界决裂、敢于向旧世界宣战,充满着创造的信心和乐观精神、充满着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的诗篇却很少见到。
2、充溢着热情的创造精神和更新意识。
郭沫若诗词 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
郭沫若诗词郭沫若十首最经典的现代诗郭沫若的诗集如下:《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
郭沫若诗集代表作是《女神》。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郭沫若诗词,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个诗集郭沫若诗词,饱含着诗人眷念祖国的深厚情感,歌颂了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表达了对工农群众的敬仰和颂扬,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深情讴歌。
《潮汐集》分为两部分,按写作时间近远编次。
诗集的前一部分为《潮集》,选入作者解放后诗集《新华颂》以后的作品,后一部分为《汐集》,是作者解放前所在新旧体诗词,包括少数早期作品,其中很多是作者此次从日记中选录出的。
《百花齐放》总共收入100种花的诗歌和木刻画,另加一篇“其郭沫若诗词他的花”,全书全有101首诗配画。
其中一百首每一首咏花一种,第一百零一首是《其他一切花》。
郭沫若简介: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那些郭沫若的诗集还有郭沫若诗词:《女神》、《长春集》、《星空》、《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百花齐放》、《新华颂》、《迎春曲》,具体内容如下郭沫若诗词:1、《女神》郭沫若作。
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郭沫若诗词我的母亲郭沫若诗词!》、《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郭沫若》专题介绍
3、历史剧本 :《屈原》(已拍摄发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 胆》、《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聂嫈》《高渐离》;
4、 回忆录:《洪波曲》 5、评论集: 《雄鸡集》 6、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辞研究》、《殷商青铜器 金文研究》、《十批判书》、《奴隶制时代》、《文史论集》、《郭沫若文集》(38卷) 等。
郭沫若,男,汉族,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早年赴日本留 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泰戈尔、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创造社”,积极从事新文学运动。这一 时期的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 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 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 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蒋介石清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1928 年2月因被国民党政府通缉,流亡日本,埋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后 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46年后,站在民主运动前列,成为国民党统治区文化界的革命旗 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 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
保存的郭沫若的故居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 沫 若 的 著 作
郭沫若
201始 第
一 回
退 前
进 最
后 返
回 帮
助
退
24
出
《凤凰涅槃》
郭沫若以诗人特殊的敏感,感受到在五四时代风雨 洗礼下古老的中华民族正经历着伟大的涅槃,从“死灰中 更生”的过程。长诗《凤凰涅槃》便用凤凰做她的象征。 在凤凰身上,体现了诗人的形象和祖国形象的统一,诗人 和祖国“一样悲欢”,体现了焚毁旧的祖国和旧的自我, 重生新的祖国和新的自我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诗 的前半部分,以凤与凰的对唱,对社会、人生、宇宙提出 质疑和否定,情绪忧愤,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 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旧我决绝 的反抗行动,烈火中更生的凤凰则象征着新中国、新我的 再生;更生后的凤凰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 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郭沫若
2013年5月26日10时35分
主菜单
开
始 第
一 回
退 前
进 最
后 返
回 帮
助
退
26
出
《炉中煤》
副题“眷恋祖国的情绪”。通篇比喻, 形象地抒发感情。以煤自比,把自己炽热的 爱国激情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把五四以 后焕发青春的祖国,比作年轻的女郎——“我” 的恋人,通过我向恋人倾诉衷肠,回环往复, 一唱三叹,表达出对祖国难以抑制的爱慕思 量。格调优美而奇特,富有恋歌的深婉含蓄、 婉约缠绵,与《凤凰涅槃》的热情奔放不同, 意境雄奇中见细腻、热烈和深沉。
郭沫若创作年表
郭沫若生平创作年表注:本年表整理自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
1914年1月到达日本东京。
7月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学习。
1915年9月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医科学习。
1916年夏秋之交作《死的诱惑》《Venus》《别离》《新月与白云》,据作者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回忆,这是他最早的白话新诗。
1918年7月升入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习。
1919年6月在福冈发起组织反日团体“夏社”。
9月《鹭鸶》发表于1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920年1月《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发表于5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地球,我的母亲》发表于6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匪徒颂》发表于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凤凰涅槃》连载于30—3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2月《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发表于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同月《天狗》发表于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收入《女神》。
10月《棠棣之花》(戏剧)发表于10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增刊》,收入《女神》。
1921年2月《女神之再生》(诗剧)发表于25日上海《民铎》第2卷第5号,收入《女神》。
4月《湘累》(诗剧)发表于上海《学艺》第2卷第10号,收入《女神》。
6月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发起的创造社成立。
8月《女神》(剧曲诗歌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
1922年5月《天上的市街》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收入《星空》。
9月《星空》发表于《创造》季刊第1卷第2期,收入《星空》。
1923年4月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与妻安娜及三个孩子回到上海。
5月与郁达夫等一起创办《创造周报》。
10月《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为“创造社丛书”之一。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
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除郭沫若外,还有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的诗集代表作,欢迎大家分享。
郭沫若诗作: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
连同序诗共57篇。
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
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磐》、《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我国新诗的奠基之作。
今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本,后又重印多次。
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文化运动和“诗界革命”而发展起来的。
诗体解放事业肇始于胡适,而完成于实践着“文学为人生”主张的文学研究会诸诗人。
1921 年以郭沫若为旗帜的创造社的成立,可谓“异军突起”,把目光投向“充满缺陷的人生”。
假如说,首倡“诗体的大解放”的胡适和他的《尝试集》,只可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限;那么,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的,则是郭沫若和他的《女神》。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反映现实。
其中《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诗人说过:“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
”不过,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是模糊的。
他曾说过:“在初自然是不分质的,只是朦胧地反对旧社会,想建立一个新社会。
那新社会是怎样的,该怎样来建立,都很朦胧。
”因此,女神要去创造新鲜的太阳,但仍是一个渺茫的创造,只是理想的憧憬,光明的追求。
但在五四时期,它曾给了广大青年以力量的鼓舞。
《女神》的艺术网络是多样化的统一。
激情如闪电惊雷,火山喷发;柔情如清风明月,涓涓流泉。
而《女神》中的代表诗篇《天狗》其艺术风格当属前者。
这首诗写于郭沫若新诗创作的爆发期,正是青年郭沫若情感最炽烈的时刻。
从《屈原》、《蔡文姬》谈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
从《屈原》、《蔡文姬》谈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郭沫若是杰出的诗人和著名的历史剧作家,从20世纪代到50年代,共创作了《王昭君》、《卓文君》、《屈原》、《蔡文姬》、《武则天》等十一部历史剧。
这些剧作,精选历史题材,紧密配合现实斗争,开辟了我国历史剧古为今用的新道路。
剧作《屈原》巧妙地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以呼风唤雨的热望,毁灭鬼神的愤怒,从精神上动员人民投身于反对国民政府反动派卖国投降的斗争,唱响了一曲时代的响遏行云的战歌。
《蔡文姬》注重情节构思和人物虚构,具有浓郁的诗的意境,是最能体现作者创作见解和创作风格的作品。
这两部剧作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较集中体现了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
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对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地分析探讨。
一、浓烈的浪漫主义气息郭沫若自幼便接受浪漫主义风格的感染熏陶,8岁开始学做对句和五七言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文豪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
19,他赴日留学,虽然是学医学,但却沉醉在浪漫主义诗人歌德、拜伦、雪莱、泰戈尔等文学的作品中。
19开始文学创作,最初试笔的《别离》、《新月与白云》等新诗,就初步显示出浪漫主义的特点。
作家的创作风格是相对稳定的,以描写理想生活图景为主的浪漫主义特色一旦形成,出现在其历史剧中,当然是水到渠成。
再者,历史剧这一题材的本身就蕴涵着浪漫主义的因素,正如郭沫若所言:“话剧是现实主义的艺术,用话剧这种体裁来写历史剧,这种做法就包含着浪漫主义在内。
”(一)让艺术想象力自由驰骋历史剧是历史科学和文学创作的有机结合,历史剧的创作应当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艺术构思。
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在历史剧创作中有其广阔的天地。
郭沫若也认为:“我们写古人所能凭借的材料都是很有限的,那就要求历史剧作者发挥想象力,把很少的材料组织成一个完整的世界。
创作历史剧应当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
郭沫若的诗歌创作一1921年8月,郭沫若的作为“创造社丛书”之一,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
它以磅礴的气势,狂热的激情,全新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激进的态度,震撼了文坛,使人战栗,使人惊喜,充分体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其思想意义和艺术水平都超过了胡适的《尝试集》。
它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初期白话诗”时期的结束。
如果说,《尝试集》是现代第一部个人的白话诗集,是现代诗歌的开山之作,那么,《女神》则是现代第一部真正取代文言旧诗的新诗集,是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沫水”(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
郭沫若生于四川乐山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幼年时就受到古典诗词的熏陶,8岁开始学做对句和五七言诗,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等历史上的浪漫主义大文豪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
读小学时的“撕榜风波”,少年时代因重症伤寒而留下的“两耳重听”的后遗症,以及家庭为他主持的“包办婚姻”,都对郭沫若的性格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戊戌维新时期,他接触到了“新学”,梁启超、章太炎等激进的改良主义者的政论文章,培养了他的反叛性格,而“富国强兵”的思想则滋养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辛亥革命期间,他亲历了四川的“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的失败,既给他带来了失望和苦闷,也激发起他不屈的反抗精神。
1914年,郭沫若赴日留学。
与鲁迅一样,他到日本也是学的医学,但他沉醉在泰戈尔、海涅、歌德、屠格涅夫等文学大师的作品中,并从斯宾诺莎那儿认识了“泛神论”。
1916年,郭沫若与日本姑娘安娜的热恋,点燃了他多年来一直郁积在心中的诗情,开始了他最初的白话新诗创作,后来收在《女神》第三辑中的《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都是为安娜而作的。
他后来的《炉中煤》等许多爱国名篇和他的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等,实际上也包含着他对爱情的歌颂。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自由体诗及
2、对自我的颂扬和对个性解放的讴歌。在《女神》的众多诗篇中, 诗人均以"狂飚突进"的精神,在歌颂着反抗、叛逆,追求自由 和个性解放的精神。在这些诗篇中,首先使我们突出感受到的, 是站在《女神》中的一个伟大"自我"的象。这不是一个一般的 寻常的"自我",而是一个广大无边,具有争服一切伟大力量的" 自我"。 《天狗》,证明人的自我是世间最有价值,最有力量的。最 突出地反映了诗人的自我意识: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字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的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诗中的那一雄悍而暴躁的天狗,他雄悍到吞没了日月星辰和 整个宇宙,而使自己成为"全宇宙的能的总量";他暴躁得"如烈 火一样的燃烧"、"如大海一样的狂叫"、"如电气一样的飞跑", 以至到了"剥我的皮","食我的肉""吸我的血"、"啮我的心肝" 的程度。这种对于"自我"伟大力量和暴躁凌厉之气的描写,正 是诗人以浪这种对于"自我"伟大力量和暴躁凌厉之气的描写, 正是诗人以浪漫主义方法对"个性解放"精神力量的诗意的夸张。 这种对"自我"力量的夸张,显然与个人主义的自我扩张有着严 格区别。它是中国五四时期觉醒起来的知识分子的强烈个性解 放要求的诗的夸张。
郭沫若与中国现代自由体诗及 早期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1892――1978) 杰出的作家、诗 人和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 学家。他一生留下千余万字的著作,经郭沫 若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的《郭沫若 全集》历史编8卷、考古编12卷、文学编20 卷。尚待出版的还有译著12卷、佚文集等。 其著作被翻译为日文和欧、美主要文字,受 到广泛的热爱,并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
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
E .力的精神:《太阳礼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例4]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滚滚的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 力的Rhythm哟!
(二)分析代表作《屈原》 1.悲剧主人公:屈原 A 爱国者的悲剧:屈原爱国爱民的坚定立场、合纵抗秦的 正确主张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主降派靳尚、郑袖的陷害 和昏庸的楚怀王问罪中遭到了“毁灭”。 B 高尚者的悲剧:屈原忠贞高洁、光明磊落,在邪恶势 力的造谣中“身败名裂”。
屈原是民族灵魂的化身。皖南事变后,“全中国进步的 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 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 原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 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语)
B惠特曼诗风:郭沫若从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 中找到了诗情喷火口。他说:“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 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飚突进的精神十分合 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
(二)从《星空》到《恢复》
1.诗集内容概述 A《星空》:“五四”退潮期的苦闷和彷徨 B《前茅》:革命时代的“前茅” C《瓶》:恋情的剖示
2.散文诗: 《路畔的蔷薇》等
四、《屈原》等历史剧
《三个叛逆的女性》、《棠棣之花》、《屈原》、《虎 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一)浪漫主义史剧观 1.“失事求似”观:求似,传达真正的历史精神;失事 ,在历史框架内大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构。 2.“借古讽今”观:在历史精神与现实时代精神之间 找到契合点。 3.“诗情”观:历史剧应有诗的灵魂、诗的意趣、诗 的韵律。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
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郭沫若的戏剧,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其全部作品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却不因之减少。
他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和《南冠草》6部剧作,在历史剧领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他的这些戏剧不仅抒写个人的情思,而是有意识地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斗争武器来使用。
他的几个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本在形式上好像远远背离于现实,但内容却完全显示出“借古喻今”的作用,较之那些虽然取材于现实而表现肤浅无力者,其效果反而显得深沉而巨大。
郭沫若创造史剧,是由于当时国统区的文网森严,动辄得咎,反动统治者欲把大后方造成为“无声的中国”,在那样阴云密布的幕盖下,文艺家们不得不改变写作方式,借用历史题材以求更有效地达到“借古喻今”的目的。
采用这种战斗方式,就更能击中敌人的要害而不致受到敌人的反击。
郭沫若即是以自己的史剧来实践这种精神的。
他以丰富的想像,对材料的精细钻研,与对现实的深刻体会,数者相互渗透地来写作历史剧。
因此:他的史剧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说它是历史的,是它的内容“不完全违背历史的事实”。
说它是现实的,是他没有把“现实”二字看得很狭窄。
这种创作史剧的手法是‘失事求似’。
郭沫若历史剧的第一创作季节是20到40年代,他写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剧是继《女神》之后在他的文学道路上出现的第二个高峰。
在这一季节的后半期即40年代,《屈原》、《高渐离》和《孔雀胆》与其说展现的是古代主题还不如说是政治斗争的主题,作者以其作品表达出为“皖南事件”中被当局打压的中国共产党伸张正义的政治动机。
1959年至1962年,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再起高潮,迎来了他同类文学体裁的又一个黄金时代。
1959年2月完成《蔡文姬》,1960年1月完成《武则天》,1962年10月完成《郑成功》。
注意历史剧创作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效果,是郭沫若一贯坚持的史剧观。
早在20年代初期,他就说过:“我要借古人的骸骨来,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
”不过他前期的历史剧,只借历史的影子来驰骋自己的创造,而不是严格地根据历史文献对古人的精神面貌作深刻的理解和切实的描绘。
郭沫若文学作品
势,卖身求荣,品行恶劣。 南后:卖国求荣,奸诈阴毒,卑鄙无耻。
12
10
作原则
40
“失事求似”,把握历史精神,不必为历史事 实所束缚。
借古讽今;
年
代
“把人当成人”;
的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历 史
剧
11
屈原
戏剧冲突就是激发屈原心灵的运动。 屈原:爱国政治家和诗人,热爱祖国,光明磊落,正直
无私,独立不移,高洁纯美。 婵娟:道义美的化身,品行端庄,灵魂高尚,有正义感
郭沫若的三位夫人
1
图片欣赏
郭沫若故居
2
郭沫若书法作品欣赏
3
图片欣赏
郭沫若北京故居
书法作品
4
女神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1916-1921年间创 作,1921年约初版。
泛神论思想;自然神力的人格化。 主题:呼唤民主理想;崇尚自我;礼赞自然;
创新精神。 《女神》的成就:五四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
高度融合与统一。 风格:五四前:忧伤积愤,格调哀婉低沉; 五
四后:格调雄浑豪放。
5
《女神》的艺术成就
郭沫若: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人。 《女神》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想象丰富,夸张神奇,音调激越,语言华赡丰美,
具有浓烈瑰丽的抒情色彩。 形式“绝对自由”,诗句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女神》的文学史意义:体现五四时代精神,张扬
8
早期历史剧
主题:人的价值与自我的追求。 在历史人物身上注入五四时代精神 历史翻案剧 代表作:“三个判逆的女性”——《卓文君》、
《王昭君》、《聂嫈》。
9
40年代的历史剧
郭沫若
二、关于《女神》 关于《女神》
1《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也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诗歌的代表作,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 2、《女神》简况 女神》共收郭沫若早期的新诗56 56首 《女神》共收郭沫若早期的新诗56首,绝大部分作于留日期间的 1919年和1920年间 年和1920年间。 女神》共三辑。第一辑收三部诗剧: 1919年和1920年间。《女神》共三辑。第一辑收三部诗剧:《女 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第二辑最为重要, 》《湘累》《棠棣之花 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最为重要,最有代表 性的诗篇,几乎集中在此集中: 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 》《天狗》《炉中煤 性的诗篇,几乎集中在此集中:《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 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 匪徒颂》 《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 。第三辑所收诗篇内容较为 驳杂。 驳杂。
郭沫若(1892 1978 1978) 郭沫若(1892—1978)
一、郭沫若创作道路
1918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到1920年上半年开始在《时事新报》 1918开始新诗创作,1919年到1920年上半年开始在《时事新报》 开始新诗创作 年到1920年上半年开始在 副刊《学灯》发表新诗,显示出惊人的浪漫主义诗才。1921年 副刊《学灯》发表新诗,显示出惊人的浪漫主义诗才。1921年 出版诗集代表作《女神》蜚声新诗坛。1921年与成仿吾 年与成仿吾、 出版诗集代表作《女神》蜚声新诗坛。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 在日本组成创造社。1924年以后 接受马克思主义, 年以后, 在日本组成创造社。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倡导 革命文学,后投笔从戎。1927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 1928年 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 革命文学,后投笔从戎。1927年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1928年 旅居日本。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 从事抗日救亡活动, 年抗战爆发后回国, 旅居日本。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并创 作了《屈原》 虎符》 棠棣之花》等历史剧, 作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历史剧,产生了很 大影响。 大影响。 郭沫若是主观抒情的文学天才,代表的是热情、冲动、 郭沫若是主观抒情的文学天才,代表的是热情、冲动、富有创造 精神的一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 精神的一类现代中国知识分子。
中国现当代文学:二、郭沫若
《雷电颂》
《雷电颂》:“风!你咆哮吧!咆 哮吧!尽力地咆哮吧!……电!你 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 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 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 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 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 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
二、郭沫若历史剧的特色:
郭沬若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 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 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 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 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 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 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 化界公认的领袖,抗日战争爆 发后,郭沬若成为国统区进步 文化界的一面旗帜。
周恩来、彭德怀、郭沫若、叶剑英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五四时代的主题—— 光明与黑暗的冲突。
郭沫若在《日出》、 《太阳礼赞》等诗篇 中提出黑暗、光明二 元对立的命题,提出 在“生命与死亡的斗 争”中,光明战胜黑 暗的必然结果。
《凤凰涅槃 》(248行)是郭沬若1920年1月写下的带有史诗风格 的大作。其中除《序曲》外,还包括《凤歌》、《凰歌》、《凤 凰同歌》、《群鸟歌》和《凤凰更生歌》五篇。 凤凰是古代阿拉伯半 岛神话里的不死鸟菲 尼克司(phoenix) 和古代中国民间传说 中的凤凰之混合体。
新中国成立后,郭 沬若历任政务院副 总理兼文化教育委 员会主任、中国科 学院院长、全国人 大常务委员会副委 员长等职务。
郭沫若与毛泽东
郭沫若感情婚姻
主要代表作品: 诗集《女神 》、《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 集》;自传《我的童年》、《反正前后》、《创造十年》 等;文艺论集《天地玄黄》;历史剧《屈原 》、《虎 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史学研究方面有 《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3版PPT第四章 郭沫若新诗的开创性与历史剧的独创性
郭沫若是极力崇尚自然的,是力主艺术表现自然的, 但是在自然与艺术关系的根本问题上, 他却一贯反对对自然的模仿,反对 “受动”的 文艺,而是主张突破自然,创造自然,超越自 然。在郭沫若的笔下,无论自然世界, 还是人类社会甚或科学研究的论断都有一种 “动”的 力量和 “动”的精神,都显示出 一种超越自然、超越人生的 “活”的启发性和再生性。 郭 沫若一生的创作以诗歌和历史剧数量最多、成就最大,此外,他在小说和散 文方面也有不俗 的成绩。特别值得提到的是,郭沫若早期小说创作对弗洛伊德精神 分析理论的吸取和运用具 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郭沫若1922年4月创作的短篇小说 《残春》是他实验弗洛伊德精 神分析理论的一个典型代表。其时弗氏精神分析理论正 在中国现代文坛引起重视并产生一定 的影响。
15
第三节 独具慧识与大胆创新的 《屈原》
16
郭沫若是以一种创造性的历史观来创作历史剧的。他以自己历史剧创作的实践及 其理论总结,较为系统全 面地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和史剧理论。郭沫若史剧理论的价 值,不仅在于他在现代文学史上富于创见地把 史剧和悲剧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先提出 了 “历史悲剧”的概念,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地印证这一理 论,而且还在于他以 一种完全开放的和现实的眼光确立了对历史题材的再创性理论观点。任何文学史上凡 产生影响的历史题材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点:借古喻今。郭沫若的历史剧创 作同样遵循了取材于 历史而着眼于现实,剧中人物源于历史而高于历史的基本法则。 但郭沫若不同于一般人之处,是他更注重 以自己创造性的人格来认识历史和反映历史, 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命运的强烈共 鸣,他从不拘泥成说,绝 不单纯 “再现”历史,而是极力 “再创”历史,借古人的骸骨吹进新的生命, 借古人 的皮毛说自己的话,力求以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来重新解释历史,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 身上的现实 蕴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狗 • 我是一条天狗呀! •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
我是月底光, • 我是日底光,
•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 X 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 Energy 能量的底总 量!
• 万物皆是神 • “泛神论”思想: 物我无间,物我不分 • 反对偶像,反对权威 • A、思想内容: • a、表现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凤 凰涅槃》) ; • b、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 的礼赞(《天狗》,《我是一个偶像的崇拜 者》); • 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大我”的形象; • c、表达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炉中 煤》)。
• 炉中煤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 我飞奔, • 我狂叫, •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 我飞跑, •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 我食我的肉, 我嚼我的血, •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及其历史剧创作
• • • • • • 一、诗歌创作 1、诗集: 《女神》(1919—1920),《星空》, 《前茅》,《瓶》,《恢复》。 2、《女神》 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 统一。(焚旧铸新,狂飙突进) • 《凤凰涅槃》,《炉中煤》,《天狗》, • 《地球,我的母亲》《女神之再生》等。
几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笑语娟娟地, 在枯草原中替他们准备着结欢的婚筵。 新嫁娘最后涨红了她丰满的庞儿, 被她最心爱的情郎拥抱着去了。 1921 年2 月28日
• • • • • • • •
二、历史剧创作 1、20年代: 《卓文君》,《王昭君》,《聂嫈》, 1926年结集《三个叛逆的女性》。 五四时代主题— 个性解放、女性解放。 2、40年代: 1941—1943、4, 《棠棣之花》,《屈原》,《虎符》, 《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 • “皖南事变”后的时代主题—反对分裂, 团结御侮。
• • • •
3、历史剧创作原则: a、为现实服务的原则; b、“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 c、主观性和抒情性的艺术原则。
• B、艺术特点—总体来说,积极的浪漫主义 精神: • a、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 b、想象异常丰富、奇丽; • c、形式自由多样(“绝端的自由,绝端的 自主”)。
• • • • • • • • • • • • • • • •
日暮的婚筵 夕阳,笼在蔷薇花色的纱罗中, 如象满月一轮,寂然有所思索。 恋着她的海水也故意装出个平静的样儿, 可他嫩绿的绢衣却遮不过他心中的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