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的十大瓶颈
设备管理的十大瓶颈
设备管理的十大瓶颈1、不想干设备维修是个技术活,但往往“不是因为不会干而不想干,却是因为不想干而不会干”!设备维修的复杂性使很多企业苦于找不到好的激励办法,能干的累死,收入却差不多,于是,能干的也不干了,本来就在混的更加浑水摸鱼,维修工已经一大帮了还嫌不够……对技术工种的激励就是要把人员充分调动起来,把组织目标转化成每个人的个人目标,让大家感到工作是为自己干的才会产生动力,并且要把能干不能干的区分开来,大家才会努力,这里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责任必须清晰,目标必须明确。
2、不愿学干设备和当大夫一样,停止了学习就停止了进步,但很多维修人员不愿主动学习,尽管自己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
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套“水平高则收入高”的激励机制,会干就要多干,多干就会错干,谁还会愿意“会干”?一旦建立了这样的机制,大家就会自发的产生“学”的动力,就愿意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名誉;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办法就会有很多,每一次的设备故障特别是典型故障就成了很好的教材,大家也就愿意把“三不放过分析”真正做起来。
3、不抓保养很多故障都是有预兆的,这些预兆第一个首先反映在运行中的细微变化,如声音、振动等,而这些操作工最容易发现。
操作人员的保养可以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每天只需关注一下,但是很重要,它可以发现和排除大量的隐患,可以将大量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很多故障发生后,回头分析会发现大部分的故障跟基础保养有关,正所谓“松一颗螺丝断一根梁,抽一块砖头倒一堵墙”。
所以,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养是突破瓶颈的基础。
4、不抓落地大家都在寻求先进的管理模式,到处参加各类培训,今天这个理念,明天那个模式,其实大家做的都差不多。
点检我们也在搞,班前会也在天天开,“三不放过”次次报,为什么我们与别人差距会那么大?不是因为理念和模式,关键在于落实!我到很多企业看到设备管理中的目视化搞得像模像样,但仔细一看,根本就不用。
因为“运动需要”“上级安排”不得不做些目视化工作,做完就做完了,仪表明显的报警没人管没人问,这就是差距。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涉及到设备的选择、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设备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设备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本文将对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设备选型不合理在设备选型过程中,部分企业未能充分考虑自身生产需求、设备性能和性价比等因素,导致设备难以满足生产要求,甚至出现闲置现象。
2.设备采购流程不规范部分企业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流程不透明、招投标不规范等问题,容易导致设备采购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效益。
3.设备使用效率低下由于设备操作不当、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导致设备使用效率低下,影响生产进度。
4.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忽视设备维护保养,导致设备故障率较高。
5.设备更新换代滞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设备不断涌现。
然而,部分企业因资金、观念等原因,未能及时更新换代,导致设备技术水平滞后。
6.管理体制不健全企业设备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导致设备管理混乱,影响企业生产。
二、设备管理改进措施1.优化设备选型企业在设备选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身生产需求、设备性能和性价比等因素,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同时,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合作等方式,提高设备选型的科学性。
2.规范设备采购流程企业应规范设备采购流程,实行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制度,确保设备采购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同时,加强对设备采购过程的监督,降低采购成本。
3.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企业应加强设备操作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此外,通过实施设备调度制度、优化生产流程等措施,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4.加强设备维护保养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明确设备维护保养的责任人和周期。
同时,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人员的培训,提高维护保养水平。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设备老化:一些设备可能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出现老化现象,如机械磨损、电气元件老化等,这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
2.维护不足:设备维护是保持设备性能的重要手段,但有时由于维护不当或缺乏定期维护,设备可能得不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导致设备故障率增加。
3.操作不当:员工在使用设备时,可能由于操作不当或缺乏经验,导致设备损坏或故障。
4.备件不足:一些设备可能需要更换配件或备件,但有时由于备件库存不足或采购不及时,设备可能无法得到及时的维修和更换。
二、建议
1.更新设备:对于老化严重的设备,建议及时进行更新,采用更先进、更稳定的设备替换老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设备稳定性。
2.加强维护: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培训员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设备维护意识,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故障。
4.储备备件:建立备件库存管理制度,确保备件库存充足,以便及时更换损坏的部件和备件。
综上所述,加强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更新设备、加强维护、培训员工和储备备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设备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设备管理是企业日常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涉及到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遭遇一些与设备管理相关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质量,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下面将分析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1. 设备采购与选型不合理在企业采购设备时,往往缺乏全面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
由于缺乏了解,企业有可能选择不符合实际需求的设备,或者选择低品质、低性能的设备。
这将导致后期工作过程中出现不匹配、效果低下或频繁出现故障等情况。
2. 设备使用管理混乱部分企业忽视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和规范,员工对于设备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足。
经常可以看到员工未经培训即操作设备,或者疏忽大意地使用不当导致事故发生。
3. 设备维护保养不得当一些企业对于设备维护保养投入时间和资源较少,因此设备长时间运行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
同时,对于维护保养班组的培训和管理不足也会影响设备维修保养质量。
4. 设备更新与升级滞后由于经济原因或管理者的思维惯性,有些企业对于设备的更新与升级投入较少。
这使得老化设备逐渐失去竞争力,生产效率难以提高。
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缺乏更新升级意识将可能导致企业落后于竞争对手。
二、改进措施针对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改进措施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效果。
1. 做好设备采购前期工作在设备采购前进行充分市场调研,了解不同品牌、型号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需求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邀请专业人士介绍新产品技术特点和市场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决策。
2. 加强员工培训和操作规范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和考核测试来提高员工对设备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的理解。
确保员工在操作设备时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权益。
3.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建立完整的设备维护保养流程,并制定明确的计划表、清单和监督机制。
加强对维护保养班组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背景介绍设备管理是企业运营和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各种设备的购买、使用、维修和报废等方面的管理。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设备采购不合理1.缺乏全面的需求调研在进行设备采购时,很多企业存在着只听销售人员意见、没有充分了解自身需求的情况。
这导致了设备配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或者过度投资,在后期使用中产生浪费现象。
2.对供应商选择缺乏透明度一些企业在选取供应商时,容易受到贿赂或其他非正当手段的影响,从而选择了性价比较低的供应商。
这样做既会增加设备故障率,也会影响公司运营效率。
建议:在进行设备采购前,企业应充分调研市场并制定详细的需求清单,进行透明招标流程,引入竞争机制,并严格按照性价比原则选择供应商。
三、设备维修管理不到位1.维修记录不完整一些企业在设备出现故障时,对于维修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的记录和统计。
这样就无法分析是否存在频繁故障的问题,并且无法评估维修工作的效果。
2.缺乏专职维修人员许多企业由于为了降低成本,只有少数或没有专职维修人员。
这导致了故障处理速度慢,企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
建议:建立完善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及时记录设备故障和维修情况,并将其加入到设备保养计划中。
同时,为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应招聘专职维修人员并定期培训。
四、设备报废与处置问题1.缺乏科学的报废标准一些企业在设备报废时没有明确的标准,往往主观决定是否报废。
这样就会造成早报废或晚报废的问题,从而浪费资源。
2.对旧设备处理不当许多企业面对旧设备处理存在困惑,有的搁置在仓库内占地方,有的被卖给没有环保意识的买家。
这违背了环境保护原则。
建议:建立科学的报废标准和程序,通过设备维修记录、耐用年限等因素来判断设备是否需要报废。
对于报废设备应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如销售回收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环保处理。
五、信息化程度不高1.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一些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对于设备基本情况、维修记录和运行数据无法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和分析。
设备管理制度的缺点
一、缺乏灵活性1. 制度僵化: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规范性和严谨性,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灵活性。
当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或技术更新时,制度难以适应,进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更新滞后: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定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情况。
然而,由于制度更新滞后,导致设备管理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二、执行难度大1. 制度复杂:设备管理制度涉及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报废等多个环节,内容繁杂。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执行,增加了执行难度。
2. 监督不到位:在设备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到位,导致一些规定难以得到落实。
例如,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设备运行超负荷等问题,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三、管理成本高1. 制度实施成本:设备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例如,培训人员、购买设备、编制制度文件等,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 维护成本:设备管理制度需要定期进行更新和优化,以确保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这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维护,增加了管理成本。
四、制度效果不明显1. 设备故障率高:虽然设备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设备故障率,但由于制度执行不到位、监督不严格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率仍然较高。
2. 设备利用率低:设备管理制度旨在提高设备利用率,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一些企业由于设备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导致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
五、缺乏创新意识1. 制度创新不足: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往往过于依赖传统经验,缺乏创新意识。
这使得制度在应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时显得力不从心。
2. 管理模式单一:设备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采用单一的管理模式,缺乏多样性。
这使得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时,难以应对。
六、制度与企业文化脱节1. 企业文化对制度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它对设备管理制度具有深远的影响。
困扰企业设备管理的十大因素
困扰企业设备管理的十大因素一、不想干设备维修的复杂性使很多企业没有好的激励办法,人员多处于干“良心活”。
能干的累死,收入却差不多,于是,慢慢能干的也不干了。
对技术工种的激励就必须把组织目标转化成每个人的个人目标,让大家感到工作是为自己干的才会产生动力,并且要把能干不能干的区分开来,大家才会努力,这里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责任清晰,目标明确。
二、不愿学干设备和当大夫一样,停止了学习就停止了进步,但很多维修人员不愿主动学习,尽管自己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
这一方面与绩效激励的导向有关,没有营造一种水平高的收入高的机制;另一方面与日常的培训有关。
设备维修不可能整天进行理论培训,但对于设备故障特别是典型故障的深入透彻分析还是一个很好的教材,配合以定期的技能比武,设障考试等会有不错的效果。
三、不抓保养很多故障都是有预兆的,这些预兆第一个首先反映在运行中的细微变化,如声音、振等,而这些操作工最容易发现,所以倡导全员参与的隐患报告十分重要,它可以将大量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很多故障发生后,回头分析会发现大量的故障跟基础保养有关,正所谓“松一颗螺丝断一根梁,抽一块砖头倒一堵墙”。
所以,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养是突破瓶颈的基础。
四、不抓落地大家都在寻求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到处参加各类培训,今天这个理念,明天那个模式,其实看看都差不多。
点检我们也在搞,班前会也天天开,三不放过次次报,为什么我们与别人差距那么大呢?关键在于落实!我到很多企业看到设备管理中的目视化搞得像模像样,但仔细一看,根本就不用。
因为“运动需要”“上级安排”不得不做些目视化工作,做完就做完了,仪表明显的报警没人管没人问,这就是差距。
其实,管理不需要复杂,关键在落实!五、不分重点一次培训课后,一个设备部长找到我,讲他们企业以前没有专门的设备部,设备管理很乱,他上台后面对“千疮百孔”,全方位实施管理改革,结果遭到了空前的抵制,甚至有的维修工都要动手……类似的境况许多人可能都会遇到,怎么面对?不分重点的“全面推进”显然是不行的,就像久病的病人多种症状其实就是一个病因,要针对现状找出关键的一两件事下功夫搞定,其他一些不关紧要的不要管他。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设备管理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企业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以及通信设备等。
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设备损坏、维护和保养不及时等,这些问题对企业的正常运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加以改进。
一、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1.设备维护和保养不及时。
企业在使用设备时,往往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然而,一些企业由于经费有限或是管理不够严格,可能存在维护和保养不及时的情况,这将导致设备故障率的提高。
2.设备管理流程不规范。
一些企业在设备管理流程上不够规范,没有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
这将导致设备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容易出现漏洞和纰漏。
3.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一些企业在设备管理过程中,较少使用信息化手段,如设备管理系统和设备维护工单系统等,这导致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难以快速、准确地掌握设备状态和问题。
4.设备管理困难度大。
随着设备类型和数量的不断增加,设备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对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投入难以快速适应,管理难度大、管理费用高等问题也将相应加大。
二、设备管理改进的建议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按照设备的使用年限、工作强度等因素,合理安排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计划,确保设备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工作效率。
2.改善设备管理流程。
在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严格制定规范化的流程和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加强对设备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强化设备管理流程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3.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程度。
应推动设备管理信息化,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并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
通过设备管理信息化,实现设备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4.加强绩效评估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考核机制和绩效评估体系,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绩效评估,从而加强对设备管理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设备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设备管理瓶颈是什么
设备管理瓶颈是什么引言在现代企业中,设备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设备管理涉及到对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的监控、维护和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最佳性能。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日新月异,设备管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瓶颈。
本文将深入探讨设备管理瓶颈是什么,并提供一些应对措施。
1. 资源限制设备管理涉及到管理大量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服务器、打印机等等。
然而,企业往往面临资源限制的问题。
资源限制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技术资源。
企业往往难以招聘足够的设备管理人员来管理庞大的设备群,同时也无法投入足够的资金来购买设备管理系统和工具。
此外,技术资源方面,设备管理涉及到对不同设备的管理和配置,需要掌握各种设备的知识和技能,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项挑战。
解决方案:•优化资源分配:企业可以通过规划和优化资源的分配,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关键设备和任务上,以提高效率。
•自动化管理:引入设备管理系统和工具,利用自动化技术来减轻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效率。
2. 设备异构性企业通常运行着不同种类、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各自的特点和管理需求。
设备异构性给设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解决方案:•统一管理平台:企业可以考虑引入统一的设备管理平台,如设备管理系统,以实现对不同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标准化配置:通过制定设备管理的标准化配置策略,统一管理和配置各种设备,以简化管理流程。
3. 设备闲置和报废设备管理不仅需要管理运行中的设备,还需要处理设备的闲置和报废问题。
闲置设备可能会浪费企业资源,而废弃设备则需要妥善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环境的保护。
解决方案:•设备利用率优化:企业可以通过定期评估设备利用率,及时调整设备使用情况,避免设备闲置。
•设备处置策略:制定合理的设备处置策略,包括数据删除、硬件回收等环节,确保设备的报废过程安全可靠。
4. 安全和合规性在设备管理中,安全和合规性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一、引言设备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当前许多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设备维护不及时、设备信息不完善等。
本文将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二、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1. 设备维护不及时许多企业在设备维护方面存在着“事后补救”的倾向,即只有在设备出现故障或停机时才会进行维护。
这种被动的维护方式容易导致生产延误和损失。
2. 设备信息不完善部分企业对设备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无法准确掌握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频率以及维修历史等重要数据。
这样一来,在制定合理的保养计划和预防性维修方案时遇到困难。
3. 设备分类混乱有些企业在设备分类上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导致同类设备可能存放于不同区域或仓库,给人员查询、调用带来了不便,也容易造成设备混乱、重复购置等问题。
4. 资产监管不到位一些企业对设备资产的监管缺乏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流程,这使得资产易丢失或出现盗窃情况。
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措施,企业也无法对设备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5. 培训和沟通不足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培训和沟通不足的问题。
员工可能因为对设备操作流程和规范不熟悉而导致操作失误,同时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存在着阻碍。
三、改进方法1. 实行定期维护制度引入定期维护制度可以避免“事后补救”,将维护工作变为提前预防和保养,并确立责任人进行监督和执行。
通过定期检查和保养可以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及时处理,减少停机时间。
2. 建立健全设备信息档案精确记录并整理各类设备相关数据,包括采购信息、使用情况、故障记录等。
建立专门的设备信息档案,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快速查找,并利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后续的决策提供依据。
3. 规范设备分类和存放制定统一的设备分类标准,根据不同的属性将设备分门别类。
同时在仓库或工厂内设置明确的存放区域和编号,加强入库、领用和归还流程管理,减少混乱和重复购置现象。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引言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背景下,设备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离不开各种设备的使用。
然而,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不合理的设备采购策略1.缺乏长远规划许多企业往往只关注当前的需求,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
他们可能会根据眼前的需要购买大量设备,但很少考虑其适用性和可扩展性。
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他们可能会陷入频繁更换和更新设备的困境,导致资源浪费。
2.忽视性能与价格平衡在选择设备时,有些企业只看中价格低廉而忽视了性能方面的考虑。
这样容易导致购入低质量或过时设备,并且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可能产生更多的故障和成本。
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盲目地购买高端昂贵的设备,未能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平衡价格与性能。
3.欠缺与厂商的有效沟通设备采购过程中,企业需要与设备厂商保持良好的沟通。
然而,一些企业在选择设备时往往忽视这个环节,缺乏对产品特性和售后服务的了解。
这可能导致购买不合适的设备或无法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
三、缺乏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1.信息不全面对于大型企业或机构来说,拥有庞大的设备数量是常态。
然而,在管理这些设备时,许多组织却缺乏完整有效的信息记录系统。
没有清晰详实的设备档案会给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并且容易导致重复采购或浪费资源。
2.保养与维修不到位不良的设备保养与维修管理将直接影响设备寿命和使用效果。
尽管某些故障可以通过更换部件或简单维修解决,但目前仍有一些企业在此方面存在疏漏。
他们可能不重视预防性维护工作,并且缺乏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监控和检查。
3.安全风险未加重视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设备与网络的连接越来越紧密。
然而,一些企业并未充分意识到这种连接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他们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防护系统,缺乏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监控。
四、管理人员素质和流程问题1.缺乏专业人员设备管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支持。
然而,在一些组织中,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或对设备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缺乏专业人员从事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一、引言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企业正常运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到位、缺乏数据分析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解决方案提出相关建议。
二、主体部分1. 设备老化问题在企业长期使用过程中,设备必然会出现老化现象。
老旧设备不仅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容易引发故障甚至事故,并增加了维修成本。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定期验收计划:根据不同类型设备进行分类验收,并明确检查项目与方法;(2)定期更新更换:制订合理的更新计划,在预算范围内按时更换老旧设备;(3)加强保养维护:完善日常保养制度并督促执行,延长其他正常使用寿命。
2. 维护保养不到位问题良好的维护保养能够延长设备的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然而,一些企业在维护保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保养意识:部分员工对设备保养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随意操作和疏忽;(2)无规范的保养流程:没有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管理制度和流程;(3)缺少专职维修人员:有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未配备足够的专职维修人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对策:(1)加强培训教育:通过培训宣传措施提高员工对设备维护保养的意识和重要性;(2)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制定详细可行、易懂、易实施、可量化与评估的操作规范,并监督执行;(3)合理配备专职人员:根据企业规模和设备情况,在必要时增加专门负责设备维护保养的岗位。
3. 缺乏数据分析问题现代企业大量产生各类运营数据,包括设备运行时间、零部件消耗情况等。
然而,在很多企业中,这些数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导致缺乏科学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决策。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对策:(1)建立数据采集与存储体系:确保各类运营数据能够准确采集并持久存储;(2)开展数据分析:根据历史记录和实际情况进行趋势分析、故障统计等,并形成相关报告;(3)运用智能化技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快速处理海量数据,并提供针对性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跟建议
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跟建议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问题分析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运营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设备管理能够保障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
下面主要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分析:1. 设备故障频繁2. 设备维护困难3. 设备资料不全4. 设备清洁不及时二、问题解决建议1. 提高预防性维护水平设备故障频繁是影响生产效率和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应加强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首先,建立设备巡检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与测试,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情况。
其次,建立健全的保养计划,对关键部件进行定期养护和更换,并确保使用合适质量可靠的配件。
2. 建立完善设备档案良好的设备管理离不开完善的设备档案。
目前存在许多企业在此方面存在问题,设备资料不全、不准确,给设备管理带来诸多麻烦。
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包括设备使用手册、维护记录、维修报告等内容,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
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设备进行了解和使用,提供便利的维护操作指南。
3. 加强设备清洁与保养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灰尘、油污等污染物质,导致散热不畅、电路老化等问题。
为降低故障率并延长设备寿命,需要加强清洁与保养工作。
定期进行设备清洁工作,如清除积尘和污渍,特别是部分外露结构和散热器部件;定期对关闭和潮湿环境下的设备进行防潮措施,以防止受潮发生腐蚀。
4. 强化培训与技术支持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良好的设备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储备。
因此,在招聘新员工时要注重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设备管理技能,同时提供持续的培训机会,使员工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企业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维修公司进行定期检测与维修,以提供及时且专业的技术支持。
5. 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为了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及人员积极性的激发,在企业内部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的十大瓶颈
故障预案之我见夏冰质量大师飞利浦.克劳士比曾经提出著名的1;10:100法则,在设备管理中的解释就是早期预防费用1元,发展到隐患再处理需花10元,到了故障再组织抢修就要花费100元。
03年的非典和09年的甲型H1N1流行之巨大差别就是对此强有力的见证。
设备在正常运转时,我们假想故障的发生,看应对措施的准备情况,就像消防演习一样。
首先要想象都会有哪些故障,这些故障一旦发生,检查我们的技术方面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人员方面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工具方面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备件方面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流程是否支持?然后,对照差距展开工作,利用一些管理工具使形成的任务固化,跟踪这些任务就达到了闭环。
一、技术准备1. 排查路径假设某台设备液压系统失压,看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排查,泵的工作是否正常?电机接线是否正确?溢流阀是否能够建立压力?等等。
给大家推荐一种工具叫“故障树”,就是把设备可能的故障现象全部列出,对着每个故障分析其可能的原因,逐个排除,并且找出原因后还要研究防止此类故障的预防措施,要制定保养规范,如此,一台设备就会像大树一样串在一起。
关键设备组织大家利用这种工具提前反复讨论、修正并在实践中检验,预案工作就会越来越有指导性。
2. 外界支持故障并不是依靠内部的力量都可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平日要准备这些渠道,在急需时派上用场。
比如,控制方面的专家学者,液压方面的专家高手等等,可以定期请他们现场检查隐患,可以在故障抢修中得到其技术支持。
还有厂家的支持也很重要,生产厂家是这种设备的专家,他积累了太多的关于这种设备的经验,许多故障都可以请他们帮助解决。
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电话、邮件、QQ 等许多工具都可以利用,实在不行就请他们来现场。
另外,同行的交流也不可忽视,同行之间的工艺、设备都类似,维修人员交流会非常顺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请他们帮忙也是个很好的途径。
一些大型集团内部可以考虑资源共享,建立设备互动小组,把人员充分利用起来。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设备管理是企业重要的一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问题:
1. 设备信息不全面:有些企业对于设备的基本信息并不完整,如设备的型号、出厂日期、售后服务等,这会影响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 维护保养不及时: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但很多企业没有制定具体的维护计划和保养标准,导致设备容易出现故障或损坏。
3. 设备维修不规范:在维修设备时,有些企业可能会采用不规范的方法或使用不合适的维修工具,这会对设备造成二次损害,甚至会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带来威胁。
4. 设备更新缓慢:很多企业在设备更新换代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旧设备的效率低下,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
建议:
1. 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企业应该建立设备档案,将设备的基本信息、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信息进行归档管理,以便于进行有效的设备管理。
2. 制定科学的维护保养计划:企业可以制定科学的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的时间、方式和标准,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流程: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流程,包括设备故障诊断、维修方案设计、维修工具和材料的选择、维修人员的培训等,确保设备的维修质量和安全性。
4. 加强设备更新换代:企业应加强对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视,及时更新老旧设备,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生产效益,避免浪费资源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总之,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进行设备管理时,应注意完善设备档案,制定科学的维护保养计划,建立规范的设备维修流程,加强设备更新换代,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益的提升。
浅析设备管理的10大瓶颈
浅析设备管理的10大瓶颈引子:当竞争把企业推向“零利润”边缘的时候,设备成本已经成为你绕也绕不开的“拦路虎”。
采购初期的“不在意”造成了多少无法根治的“浪费”?维修过程的“不认真”导致了多少本不该发生的故障?而我们却依然在错误的前提下忙碌!如何在资产、备件、维修等方面省下不该花的钱?为什么设备故障频繁,设备维修人员天天忙于处理设备紧急维修?设备的利用率为什么一直得不到提高?笔者通过很多设备管理现状和自身设备管理经验总结出设备管理方面通常所见的十个难题。
现代设备管理十大瓶颈:第一大瓶颈:不想干设备维修是个技术活,但往往“不是因为不会干而不想干,却是因为不想干而不会干”!设备维修的复杂性使很多企业苦于找不到好的激励办法,能干的累死,收入却差不多,于是,能干的也不干了,本来就在混的更加浑水摸鱼,维修工已经一大帮了还嫌不够……。
对技术工种的激励就是要把人员充分调动起来,把组织目标转化成每个人的个人目标,让大家感到工作是为自己干的才会产生动力,并且要把能干不能干的区分开来,大家才会努力,这里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责任必须清晰,目标必须明确。
第二大瓶颈:不愿学干设备和当大夫一样,停止了学习就停止了进步,但很多维修人员不愿主动学习,尽管自己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
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套“水平高则收入高”的激励机制,会干就要多干,多干就会错干,谁还会愿意“会干”?一旦建立了这样的机制,大家就会自发的产生“学”的动力,就愿意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名誉;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办法就会有很多,每一次的设备故障特别是典型故障就成了很好的教材,大家也就愿意把“三不放过分析”真正做起来。
第三大瓶颈:不抓保养很多故障都是有预兆的,这些预兆第一个首先反映在运行中的细微变化,如声音、振动等,而这些操作工最容易发现。
操作人员的保养可以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每天只需关注一下,但是很重要,它可以发现和排除大量的隐患,可以将大量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一、引言设备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对于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一系列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1. 设备维护不及时许多企业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维护不及时的问题。
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维修保养计划,导致设备经常发生故障甚至完全损坏。
2. 资源浪费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很多企业无法准确了解设备使用情况,造成资源浪费。
例如,部分设备在闲置状态长时间未被使用却得到正常能耗支出。
3. 缺乏标准化工作流程缺乏标准化工作流程使得员工进行设备管理时容易出现混乱,这可能导致疏漏和错误操作。
4. 保养记录不完整许多企业对设备维护保养记录不够重视,导致记录不完整或者根本没有记录。
这样一来,在日后的维修中,无法对设备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和诊断。
5. 预防性维护不够在一些企业中,存在着“等到故障发生再维修”的观念。
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故障发生时,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并且需要更长时间来修复设备。
三、改进措施1. 建立科学合理的设备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类型、使用寿命和生产要求等因素,制定定期保养计划和预防性维修策略。
确保设备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减少故障率和停机时间。
2. 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监控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监控和数据采集。
及时获得设备使用情况、能耗数据等信息,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并优化资源利用。
3. 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制定详细的设备管理工作流程,并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规范操作。
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化要求,减少错误操作和疏漏。
4. 完善保养记录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保养记录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保养过程和记录的全面监控。
确保每次维护保养都有详细记录,方便日后的分析和诊断。
5. 强化预防性维护意识加强员工对预防性维护的意识培养,鼓励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的十大瓶颈
1、不想干
设备维修是个技术活,但往往“不是因为不会干而不想干,却是因为不想干而不会干”!设备维修的复杂性使很多企业苦于找不到好的激励办法,能干的累死,收入却差不多,于是,能干的也不干了,本来就在混的更加浑水摸鱼,维修工已经一大帮了还嫌不够……对技术工种的激励就是要把人员充分调动起来,把组织目标转化成每个人的个人目标,让大家感到工作是为自己干的才会产生动力,并且要把能干不能干的区分开来,大家才会努力,这里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责任必须清晰,目标必须明确。
2、不愿学
干设备和当大夫一样,停止了学习就停止了进步,但很多维修人员不愿主动学习,尽管自己的技术水平差距很大。
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一套“水平高则收入高”的激励机制,会干就要多干,多干就会错干,谁还会愿意“会干”?一旦建立了这样的机制,大家就会自发的产生“学”的动力,就愿意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名誉;一旦形成了这样的氛围,办法就会有很多,每一次的设备故障特别是典型故障就成了很好的教材,大家也就愿意把“三不放过分析”真正做起来。
3、不抓保养
很多故障都是有预兆的,这些预兆第一个首先反映在运行中的细微变化,如声音、振动等,而这些操作工最容易发现。
操作人员的保养可以很简单甚至简单到每天只需关注一下,但是很重要,它可以发现和排除大量的隐患,可以将大量的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很多故障发生后,回头分析会发现大部分的故障跟基础保养有关,正所谓“松一颗螺丝断一根梁,抽一块砖头倒一堵墙”。
所以,全员参与的设备保养是突破瓶颈的基础。
4、不抓落地
大家都在寻求先进的管理模式,到处参加各类培训,今天这个理念,明天那个模式,其实大家做的都差不多。
点检我们也在搞,班前会也在天天开,“三不放过”次次报,为什么我们与别人差距会那么大?不是因为理念和模式,关键在于落实!我到很多企业看到设备管理中的目视化搞得像模像样,但仔细一看,根本就不用。
因为“运动需要”“上级安排”不得不做些目视化工作,做完就做完了,仪表明显的报警没人管没人问,这就是差距。
5、不分重点
一次培训课后,一个设备部长找到我,讲他们企业以前没有专门的设备部,设备管理很乱,他上台后面对“千疮百孔”,全方位实施管理改革,结果遭到了空前的抵制,甚至有的维修工都要动手……类似的境况许多人可能都会遇到,怎么面对?不分重点的“全面推进”显然是不行的,就像久病的病人多种症状其实就是一个病因,要针对现状找出关键的一两件事下功夫搞定,其他一些无关紧要的不要管
他。
当你把这一两件事亲自搞定后,会发现其他很多“病症”已经不治而愈了。
6、不做预案
菲律宾“8.23劫持人质”事件被认为是史上最失败的营救,但菲律宾警方还在辩解:治安任务繁重,警力不够等等。
这些话像不像咱们的设备人员讲的呢?我们很多维修人员甚至管理干部,一天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等待灾难的发生”,设备坏了冲上去,修好了万事大吉,接下来再等待下一次灾难的来临,结果问题越来越多,工作也就越来越忙。
7、就事论事
回顾发生过的故障你会发现,大量的故障在重复!原因是“三不放过”成了交作业,没有真正从根源上分析断根。
同样的故障重复发生,同一个部位反复故障,同一个部件总是损坏,你是否考虑过背后的原因,许多重复的故障其实都是可以根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善于发现。
8、作茧自缚
有多少故障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很多不良的维修习惯常常是“元凶”,制造故障的恰恰是我们自己!维修工的三件宝:“铁丝、扎带和胶带”,接线乱接,继电器不固定等恶习已经习惯,打开配柜像麻花一样;设备报警就短接……,一次次“糊弄”导致了一起起“麻烦”!
9、管理脱节
维修工归设备管,分厂就不配合、指责、抱怨,双方好像本来就势不两立;维修人员分到了分厂,设备部就简单的检查、通报、处罚,双方还是融合不到一块;其实不在于维修工分与合,关键在于怎么管。
分厂也好设备部也罢,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聚焦点不同罢了,所以要分别明确各自的定位与职责,才能理清这两条线。
同样的还有设备部与采购部的关系也是一样,很多企业设备采购像“击鼓传花”一样,技术与商务割裂,结果买的设备看起来便宜,实际运行成本很高,甚至出现一边买一边改的现象……,管理的脱节正是围绕责任干工作的典型表现!
10、固步自封
TPM追求的是综合效率的最大化,这里设备方面的创新至关重要,但是,现实中的许多设备人员被动甚至不动,有个干部抱着一种排外的心态,满脑子都是“在我们这里行不通”“你不了解我们这个行业”“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干不会有错”等等,许多创新的环节被忽视,甚至老板安排下来也是简单的应付……。
这一方面与激励有关,另一方面与创新思维方法有关,最重要的还是与心态有关。
总之,困扰设备管理提升的因素很多,以上几点大家可以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选择重点予以突破
倾材足以聚人,量宽足已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
能给大家多一点分享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启发大家讨论下在其它物管方面如此围城之惑
分清次重,面对危难时刻,最总要的是“想办法活着”
一个典故:女浴室起火,里面人乱作一团,赤裸身体往外跑,只见大街上白花花一大群,一老者大喊“快捂住”,众裸女突然醒悟,但身上要紧部位有三处,手忙脚乱捂不过来,不知所措。
这时老者又大喊:“捂脸就行,下面都一样!”
此事的重要启示:在特殊情况下抓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