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土壤-第一节(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可编辑)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1.2 土壤的物理性质1.3 土壤的化学性质1.4 土壤的生物性质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2 土壤样品的处理方法2.3 土壤样品的保存方法2.4 土壤样品的代表性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3.2 土壤氮素的测定3.3 土壤磷素的测定3.4 土壤钾素的测定第四章:土壤肥力的评价与调控4.1 土壤肥力的评价方法4.2 土壤肥力的调控措施4.3 土壤改良剂的应用4.4 土壤有机肥料的使用第五章: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5.1 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5.2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迁移规律5.3 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5.4 土壤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第六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6.1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种类与作用6.2 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6.3 微量元素缺乏与过量的诊断与调控6.4 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技术第七章:土壤粒径分布与渗透性测定7.1 土壤粒径分布的测定方法7.2 土壤渗透性的测定方法7.3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7.4 土壤结构改良与水肥管理第八章: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多样性8.1 土壤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8.2 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测定方法8.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方法8.4 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调控第九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代谢9.1 土壤酶的种类与作用9.2 土壤酶活性的测定方法9.3 土壤代谢产物的测定方法9.4 土壤生物化学过程的调控第十章: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土壤质量的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10.2 土壤质量保护的措施与政策10.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土壤资源管理10.4 土壤农化分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土壤的组成与性质难点解析:土壤生物性质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难点解析:不同土壤类型和环境条件下,采样方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
第九章土壤溶液化学反应1
• 在强酸性矿质土壤中以交换性 Al3+和以共价健紧束缚 的 H+ 及 Al3+ 占优势;在酸性土壤中,致酸离子以 Al (OH)2+和Al(OH)2+ 等羟基铝离子为主,而在中 性及碱性土壤中,土壤胶体上主要是交换性盐基离子。
二、土壤碱性形成
土壤碱性反应及碱性土壤形成是自然成 土条件和土壤内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碱性 土壤的碱性物质主要是钙、镁、钠的碳酸盐和 重碳酸盐,以及胶体表面吸附的交换性钠。形 成碱性反应的主要机理是碱性物质的水解反应。
• 式中:pe为电子活度(e-)的负对数, 当[氧化态]与 [还原态]的比值为1时,pe=(1/n)logK, 即pe0。
• • • •
平衡常数K与反应自由能的关系为: ΔGr0 = -RTlnK 而 ΔGr0 = - nFEh 则 RTlnK = nFEh 或: Eh = (RT/nF)lnK 由于 (1/n)logK = pe 所以得:
2、碳酸钠的水解
(1)2NaHCO3 Na2CO3+H2O + CO2 (2)Na2SiO3 + H2CO3 Na2CO3 +SiO2+H2O (3)CaCO3 +NaCl CaCl2 + Na2CO3 CaCO3 + Na2SO4 CaSO4+ Na2CO3
3、交换性钠的水解
胶 Ca2+ 粒 Mg2+ + 4Na+ 胶粒 xNa + yH2O +CO2 胶 2Na+ 粒 2Na+ + Ca2+ + Mg2+
(三)土壤碱性指标
1、总碱度 总碱度是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碳酸根、重碳酸根的 总量。我国碱化土壤的总碱度占阴离子总量的50%以上, 高的可达90%,故可用总碱度作为土壤碱化程度分级的 指标之一。即 总碱度= [CO32-] + [HCO3-] [cmol(+)/L ]
土壤学(第九章) 土壤养分循环
第二节 土壤磷(phosphor)和硫(sulfur)的循环
一、土壤磷的形态和数量
P2O5%=P%×2.291 P% = P2O5% ×0.44 我国土壤全磷(P)含量一般为0.2~1.1g/kg,并有从 南到北渐增的地域变化趋势。
(一)无机态磷
3种相互平衡的形态
溶解
吸附
矿物态
水溶态
吸附态
沉淀
解吸
h
(二)有机态磷 土壤有机磷含量变化大,一般占土壤表层全磷
的20~80%,随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 有机磷一般需经矿化为无机磷后才能被植物吸
收利用。 1.植素类 植酸与钙、镁等离子结合而成。一般占土壤有
机磷总量的20~30%。
h
2.核酸类 含磷、氮的复杂有机化合物。多数报道占土壤有
机磷总量的1~10%。 3.磷脂类
h
(2)Fe—P(铁磷) 以粉红磷铁矿FePO4·2H2O为代表,溶度积=10-34.9
(3)Al—P(铝磷) 以磷铝石AlPO4·2H2O为代表,溶度积=10-30.5 Fe—P和Al—P的溶解度随pH升高而增大。
(4)O—P(闭蓄态磷) 氧化铁胶膜包被的磷酸盐,无效磷。当Fe2O3
胶膜还原溶解后,磷被释放。
四川耕地土壤全氮分级面积统计(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
土壤面 积构成 (%)
水田土壤
旱地土壤
土 壤 全 氮 分 级 (N,g/kg)
高
中等
较低
低
(>1.5) (1.5~1.0) (1.0~0.75) (≤0.75)
17.8
58.4
20.9
2.9
14.9
22.7
28.2
34.2
h
1. 无机态N 表土占1-2%,最多5-8%,底土可达30%。
《土壤的性质》课件
详细描述
壤土是一种理想的土壤类型,其颗粒大小适中,既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又能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和排水性,同时肥 力适中,适合大多数作物的生长。
06
土壤的保护与改良
土壤退化的原因
01
02
03
自然因素
气候变化、地质结构、水 文条件等自然因素可能导 致土壤退化。
人为因素
过度开发、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污染等人为因素是 导致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 。
氧化条件下,这些元素易被固定。
04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受气候、水分、植被等多种因素影 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土壤盐分
01 02 03 04
土壤盐分是指土壤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和,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
土壤盐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活动以及植物生长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盐分受气候、地形、母质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 类型之间存在差异。
况、盐分等。
04
土壤的生物性质
土壤微生物
土壤微生物种类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它们 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与土壤肥力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转化养分等过程,对土壤肥力产生重要影 响。
微生物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
植物根系与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共生关系,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侵蚀
风蚀、水蚀等侵蚀作用导 致土壤流失,破坏土壤结 构。
土壤改良的方法
物理改良
通过增加有机肥、客土改 良、深耕松土等物理措施 改善土壤结构。
化学改良
通过施用化学肥料、调节 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改善土 壤养分状况。
生物改良
利用微生物、蚯蚓等生物 活动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养 分状况。
第九章土壤的物理机械性和耕性
精品资料
精品资料
(三) 土壤的位移阻力 土壤的位移阻力,主要(zhǔyào)是外物破碎土
壤时遇 到的阻力,常用抗剪强度来表示。
精品资料
测定(cèdìng)土壤的抗剪强度
将土样置于剪切盒中,施加垂直压力,使 土样在横断面上感受压应力(yìnglì)P0。固定下盒, 在 上盒上施以水平力S,土样在上下盒的交界面 上受到剪应力(yìnglì)的作用。当剪应力(yìnglì)超 过一定值 时,土块便被剪断,这时的剪应力(yìnglì)称为土 壤的 抗剪强度。
精品资料
土壤胶粒表面多带负电荷,如果吸引了周围的 阳离子,都带有正电荷,仍是互相排斥的,只有 (zhǐyǒu)当排斥力小于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时,胶粒 才能互相吸引。
精品资料
4、水膜的表面张力 当土壤中含有一定水分(shuǐfèn)的时候,
在土粒与土粒的接触点上,水膜相互连接,而 形成凹形的曲面,借表面张力的作用,可使相 邻的土粒互相靠近。
精品资料
5、浓浆结持状态 土壤呈浓浆状,可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没有
(méi yǒu)
精品资料
(一) 1、定义
土壤的抗压性,是指土壤对挤压力的反应, 其衡量(héng liáng)的指标是土壤的坚实度。
精品资料
土壤坚实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用压缩(yā suō)每单位容积土壤所需的力表 示 ( 单位:公斤/厘米3) ;
四、土壤的可塑性(soil plastcity) (一) 概念
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在外力作用下 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当外力取消,土壤干燥后, 仍能保持所获得(huòdé)的形状,这种性质称为
精品资料
(二) 产生塑性的原因 土壤中的粘粒是薄片状的,彼此间有很大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
土壤农化分析(教案)第一章:土壤的组成与性质1.1 土壤的组成了解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
探讨各组成部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1.2 土壤的性质学习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等。
研究土壤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
第二章: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2.1 土壤样品的采集学习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
探讨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采样点对样品采集的影响。
2.2 土壤样品的处理了解土壤样品的处理步骤,包括干燥、研磨、过筛等。
掌握处理过程中注意事项,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章:土壤养分的测定3.1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学习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方法,如重铬酸钾滴定法、燃烧法等。
探讨不同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3.2 土壤养分的测定了解土壤养分(氮、磷、钾等)的测定方法,如凯氏蒸馏法、钼锑抗比色法等。
掌握不同方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章:土壤质量评价与监测4.1 土壤质量评价方法学习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如土壤质量指数、土壤污染指数等。
探讨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4.2 土壤监测与管理了解土壤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土壤样品的定期采集、分析等。
探讨土壤健康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改良、施肥等。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5.1 土壤污染类型与来源学习土壤污染的类型,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等。
探讨土壤污染的来源,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
5.2 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了解土壤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如土壤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
探讨不同修复技术的适用条件和效果评估。
第六章:土壤肥力与植物营养6.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评价理解土壤肥力的内涵,学习土壤肥力评价指标,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
探讨土壤肥力评价的方法和土壤肥力分级。
6.2 植物营养与土壤关系学习植物所需主要营养元素(N、P、K等)的生理功能和植物营养诊断方法。
探讨土壤供应营养元素的能力及土壤-植物营养系统的平衡。
土壤的组成课件
03
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通过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护地
球生态平衡。同时,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人类与自
然的和谐共处。
THANKS
感谢观看
土壤功能
土壤具有提供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固定植物 根系、提供微生物活动场所、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
土壤分类与分布
土壤分类
根据土壤性质和形成条件,土壤 可分为砂土、壤土、粘土等多种 类型。
土壤分布
土壤类型和分布受气候、地形、 母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呈现出明 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
土壤形成过程
01
岩石风化
岩石在物理、化学和 生物作用下逐渐破碎 和分解,形成土壤矿 物质。
02
有机质积累
植物和动物残体以及 微生物活动产生的有 机质在土壤中逐渐积 累。
03
土壤熟化
在成土过程中,土壤 逐渐发育成熟,形成 具有肥力的土壤层。
04
人类活动影响
人类农业生产、土地 利用等活动对土壤形 成和发育产生重要影 响。
02
单细胞动物,如阿米巴虫,参 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作用
分解有机质
微生物通过分泌胞外酶 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 小分子有机物,进而吸
收利用。
转化养分
微生物参与土壤中的氮 、磷、硫等元素的循环 和转化,提高土壤肥力
。
改善土壤结构
微生物的菌丝和分泌物 有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 形成,提高土壤通透性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土壤
中的生物群落、有机质等组分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重要
影响。
02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方法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
土壤的组成初中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土壤中的各种养分及其作用;3. 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掌握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重点:1. 土壤的组成和结构;2. 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3.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难点:1. 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教学准备:1. 课件: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的分类和分布;2. 实验材料:土壤样本、水、玻璃棒、烧杯、滴定管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土地的表面;2. 提问:你们对土地有什么认识?土地是由什么组成的?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包括土壤的三个层次:表土、心土和底土;2. 讲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如氮、磷、钾等;3. 讲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土壤的密度、孔隙度、酸碱度等;4. 讲解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如砂土、壤土、粘土等。
三、实验(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土壤样本,用手摸摸土壤,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2. 让学生用滴定管滴加水到土壤样本中,观察土壤的吸水性和保水性;3. 让学生用玻璃棒搅拌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粘性和流动性。
四、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土壤的组成和结构、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土壤的分类和分布;2. 强调土地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和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组成和结构,掌握了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作用,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土壤的分类和分布。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土壤的性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但课程中对于土壤的微观结构部分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土壤的内部结构。
《土壤学》第九章 主要土壤类型
–加强土壤耕作管理措施
–合理施肥,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因土种植,发挥土壤潜力优势
–适当发展畜牧业,走农牧结合的道路
石灰性褐土上的肥城桃
生长在褐土上的小麦
(三) 红壤
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生 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 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 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 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 。
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 风气候、荒漠草原与草原化 荒漠下,弱腐殖质积累过程 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 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 呈碱性,有机质积累很少。
第三节 主要荒漠土壤
一、荒漠土壤类型和分布 二、荒漠土壤的共同特征 三、主要荒漠土壤类型简介
一、荒漠土壤类型和分布
中国的荒漠区面积很大,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鄂尔 多斯高原西北部、宁夏西部、青海西北部、甘肃 河西走廊中、西段的祁连山山前平原和赤金盆地 西缘以及新疆全境。
为多。
3.形成过程
• 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 行,有一深厚的粘化层。
• 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 土壤正处于脱钙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 体,砂姜。
• 生物积累过程:比棕壤弱,
4.基本性状 • 褐土的典型剖面构型为Ah-Bt(Ca)-C-
R。 • 腐殖质层一般为10-15厘米,有机质含量
较高 • 粘化层明显,有钙积 • 中性-碱性反应 • 盐基饱和度大于80%。
石
济
灰
南
岩 风
黄 土 母
化
质
物 发
发 育 的
育
褐
的
土
褐 土
剖 面
剖
面
5.改良利用
• 光热条件较好,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可 种植小麦、玉米、甘薯、花生、棉花、烟草、 苹果等。主要问题是降水量偏少和降水量集 中、农业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改良:
土壤组成及性质
人类应该如何对待地球表面的土壤
土壤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有那些异同?
水云母、高岭石、蒙脱石各有那些异同?其在中国的空间分布上有哪些特征。
土壤水分有那些类型,
毛管水和重力水有那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有何异同?
土壤结构类型
土壤胶体有那些重要特征?土壤胶体有那些类型?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有哪些及影响过程?
第
现代成土理论的基本思想内容
气候因素如何对土壤的发育过程(可以某个区域为例讨论)?
生物因素如何对土壤的发育过程
土壤母质能够对土壤的发育过程和特征产生那些影响。
土壤、土壤剖面、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结构、原生矿物、土壤次生矿物、土壤质地,土壤呼吸、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灰分、土壤有机质、土壤自由酸度、潜在酸度、土壤缓冲作用、重力水、毛管水、有效水、无效水、持着毛管水、悬着毛管水、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作用
钙化过程、富铁铝化过程、粘化过程、淋溶和淀积过程、腐殖质化过程、土壤演替
与土壤流体有关的性质
与土壤胶体有关的行知
土壤胶体的种类
土壤胶体的主要性质
离子交换吸附作用-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
阳离子交换量
影响离子交换的因素
盐基饱和度
与土壤真溶液有关的性质
土壤酸度:自有酸度、潜在酸度
土壤缓冲作用
土壤氧化还原体系
土壤热量状态
土壤热量来源
土壤热学性质:
土壤温度状况
第一部分 土壤组成及其呈现的特征
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
矿质化的概念
灰分物质
影响土壤有机质矿质化的因素
土壤固相呈现的诊断特征
土壤结构:单粒状、粒状结构、块状结构、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土壤溶液化学反应
第三节 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存在于土壤形成的全过程中,对剖
面物质的移动和分异,养分的生物有效性,以及污染
物质的缓冲性等影响深刻。
水稻土干湿交替频繁,氧化还原反应活跃。
一、土壤氧化还原体系(soil redox system)
氧化剂(电子给予体)和还原剂(电子接受体)构成
了氧化还原体系。释出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
六、土壤酸度的调节
土壤酸度通常以施用石灰或石灰石粉来调节,以 Ca2+代替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H+和Al3+,提高土 壤的盐基饱和度。 酸性土壤石灰需要量可通过交换性酸量或水解性 酸量进行大致估算,也可以根据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及盐基饱和度、土壤潜性酸量进行估算。 石灰需要量(kg/hm2)=土壤体积×容重×阳离子 交换量×(1-盐基饱和度)
第四节 土壤中的沉淀溶解和络合解离反应
一、沉淀溶解反应(P183-185)
(一)溶度积(Ksp)的应用
(二)溶度积应用的局限性及影响因素
二、络合解离反应(P185-187)
(一)络合物与络合稳定性
(二)土壤有机物质的螯合作用
土壤pH 级别 <4.5 4.5~5.5 5.5~6.5 6.5~7.5 7.5~8.5 7.5~8.5 中性 碱性 强碱性 极强酸性 强酸性 微酸性
我国土壤pH多数为4.5~8.5,地理分布呈“南酸 北碱”的地带性分布特点。
2、石灰位 土壤酸碱度不仅取决于土壤胶体上吸附的氢、铝两 种离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种致酸离子与盐基 离子的相对比例。而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盐基离子中 总是以Ca2+为主,在酸性土壤的盐基离子中, Ca2+占
用1 mol/L的KCl(pH5.5~6.0)或0.06 mol/L的BaCl2
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
土壤的成分教案及反思第一章:土壤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土壤的定义:介绍土壤的组成和特性。
2. 土壤的重要性:讲解土壤对植物生长、水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土壤的定义和特点,学生分享对土壤的了解和认识。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土壤的重要性,并提出实例说明。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土壤的定义和特点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土壤的重要性?3. 教学活动中是否有足够的讨论和互动?第二章:土壤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的组成成分。
2. 让学生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土壤的组成成分:讲解土壤中的岩石、有机物、水分、空气和生物等成分。
2. 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介绍黑土、红土、沙土等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土壤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的组成。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土壤的组成成分,学生分享对不同土壤类型的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并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土壤的组成成分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是否能够了解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3. 教学活动中是否有足够的讨论和互动?第三章:土壤的肥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肥力的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土壤肥力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土壤肥力的概念:讲解土壤肥力的含义和评价标准。
2. 土壤肥力的重要性:讲解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土壤肥力的样本,引导学生关注土壤肥力。
2.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土壤肥力的概念和重要性,学生分享对土壤肥力的了解。
3.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实例说明。
1. 学生对土壤肥力的概念是否掌握清楚?2. 学生是否能够认识到土壤肥力的重要性?3. 教学活动中是否有足够的讨论和互动?第四章:土壤的改良与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土壤改良的方法。
园林土壤的主要类型_全面讲解
(3)持水量:持水量多少用体积百分数来表示, 持水量 的范围是体积的20——60%。
二 、配制容器土壤或盆栽混合物 应考虑的基质性质
(4)颗粒大小。颗粒的大小(如粉粒、粘 粒和砂粒)和比例,决定容器土壤的孔隙 度和持水量。
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配料放入容器所 占的体积比单独使用所占的体积之和要小。
壤会增加土壤盐分。 (5)农药、化肥、除草剂等进入土壤。
三、城市绿地土壤的特点
1、土体层次紊乱 表土经常被移走或被底 土盖住,土层中长掺入底层僵土或生土。
2、土体中外来侵入体多而且分布深 侵入成分有:
(1)粘土砖陶瓦。本身孔隙多,可增加土 壤的通气、持水性能。
(2)砾石、煤焦渣。 能增加土壤中大孔隙, 并对压踏起支撑作用。
(3)可溶性盐 是指基质未加入营养液之前,本身的含盐量。 盆栽混合物的含盐量应低于1000mg/kg,最好低于
一、常用的盆土成分和土壤改良剂有
6、珍珠岩:又叫海绵岩石,是粉碎岩浆岩加 热至816℃以上所产生的膨胀硅质岩石。园林 上用珍珠岩很轻(每立方米100公斤)在基质 混合物中遇水漂浮、通气性好、无菌、阳离子 交换量低、pH为7.0~7.5。
常用于繁殖和生产观赏植物。珍珠岩含有 钠、铝和少量可溶性氟,在使用前应冲洗二、 三次可出去氟。氟对某些观叶植物有毒害作用。 另外珍珠岩有刺激性,最好不要接触皮肤。
一、常用的盆土成分和土壤改良剂有
根据地形、地势和形成的条件分类: 低位泥炭:又叫富营养型泥炭,发育在地势低洼处,
水源为含矿物质较高的地下水,含氮和灰分元素 高,呈酸性至中性反应。 高位泥炭:又叫贫营养型泥炭,发育在高寒地带, 水分来源于含矿物质较少的雨水。为酸性至强酸 性,在我国分布面积不大。 中位泥炭:介于低位和高位泥炭之间。 泥炭在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中效果好,同时也是 制造腐殖酸肥料的好材料。
小学科学土壤的组成(课件)
小学科学土壤的组成(课件)土壤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它是由各种不同的自然因素作用在侵蚀岩石、有机物和水之间形成的复杂混合物。
它不仅是植物生长的基础,还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土壤的组成对于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自然世界至关重要。
一、土壤的定义和重要性土壤可以定义为地球表面的薄层物质,它由岩石粉末、有机物质、微生物、水和空气混合而成。
土壤被广泛认为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是植物的生长介质,还在水循环和养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土壤的物质组成1. 矿物质矿物质是土壤中的无机物质,其中包括岩石颗粒和矿物颗粒。
岩石颗粒是由侵蚀的岩石破碎而成的,矿物颗粒则是由不同的矿物质组成的微小颗粒。
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对土壤的属性和质地有重要影响。
2. 有机物质有机物质是土壤中的一种重要成分,它包括已经分解的植物和动物残体、腐殖质和微生物。
有机物质的含量取决于土壤的类型、气候和生态系统。
它对土壤的肥力和水持有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微生物微生物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括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
微生物在土壤中起着关键的生态角色,它们参与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营养元素的转化以及植物根系的健康生长。
4. 水和空气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对于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水分在土壤中以不同形式存在,包括土壤水分和土壤含水量。
空气则通过土壤中的孔隙和根系空间提供给植物根部。
土壤中的水和空气对于维持土壤的生态系统服务和植物健康至关重要。
三、土壤的多样性土壤具有极高的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母岩类型、植被类型等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例如,沙壤土由大颗粒的石英和沙粒组成,具有较低的肥力和水持有能力;壤土是由沙、粘土和泥混合而成,具有较好的肥力和排水性;红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它们富含氧化铁和氧化铝,呈现出红色的外观。
四、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
地理化学教案: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地理化学教案:土壤的组成与性质一级标题:土壤的组成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植物生长和繁衍、水循环以及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土壤资源。
本篇文章将介绍土壤的组成部分,即无机物和有机物。
二级标题1:无机物的组成土壤中的无机物主要包括矿物质、水和空气。
矿物质是构成土壤基本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物理力学或化学反应进行分离或转变。
常见的矿物质有黏土、石英、长石等。
这些矿物质不仅影响土壤性质,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生长。
除了矿物质外,约50%左右的体积百分比是由孔隙充满空气和水来占据。
每个孔隙中含有不同比例的空气和水,这取决于附近根系对土壤水分吸收情况以及降雨量等因素。
空气在土壤中起到提供氧气给根系呼吸、调节温度和释放有害气体的作用。
水则为植物提供养分以及保持土壤湿度等。
二级标题2:有机物的组成有机物是土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植物和动物遗体、粪便、微生物等形成。
这些有机物通过生殖活动(如树叶脱落)或分解过程(如动物尸体腐烂)在土壤中积累。
它们对于土壤肥力和健康至关重要。
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被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降解,转变为更简单的化合物。
这个过程称为腐殖化作用。
有机质在土壤中分解释放出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是植物生长不可或缺的。
一级标题:土壤的性质了解土壤组成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性质,并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土壤来对其进行分类。
二级标题1:质地与结构土壤的质地指的是其中颗粒大小的组成。
按颗粒大小可以将其划分为黏土、砂和粉状颗粒。
黏土颗粒最小,有较高的保水性和持肥能力,但透气性较差;砂颗粒最大,排水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而中等大小的粉质颗粒具有较好的排水性和保水能力。
土壤结构指的是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排列方式。
常见的结构类型有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和板状结构。
不同结构类型对于根系生长和树立植物支撑起重要作用。
二级标题2:酸碱性土壤的酸碱性对植物营养吸收和微生物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九章-土壤-第一节-土壤的组成与性质PPT课件
.
9
5)土壤空气
来源:土壤空气主要来自大气 土壤呼吸:土壤空气与大气间通过气体扩散作用不 断地进行着气体交换,使土壤空气得到更新的过程。
大 o2
o2
o2
气
土
壤
co2
co2
.
10
(1)土壤空气组成特点 • 相对湿度较高 • 二氧化碳含量高 • 氧气含量低 • 含有还原性气体 • 组成和数量处于变化之中
分布:多出现于黏质土壤的中层和底层,有时也延 及表层;
.
20
(4)柱状结构体:
特点:结构体与棱柱状结构相似,但具有圆顶;
分布:常出现于半干旱地带含粉砂较多的底土层和 碱土的心土层;
.
21
(5)角块状结构体:
特点:结构体沿长、阔、高三轴平均发展,呈不规 则的六面体块,表面平滑、棱角明显、尖削,
分布:多出现于中等质地和细密质地土壤的中、下 层;
缺点:由于相互支撑,会增大孔隙,造成水分快速 蒸发跑墒,多有压苗作用,不利植物生长繁育;
改良方法:可在墒情合适时耙耱,冬季冻河沙或炉渣灰
来改良。
.
18
(2)片状结构体
特点:结构体沿水平轴方向发展,呈片状、板状、 页状和鳞片状 ;
分布:冲积性母质层、农田犁耕层、森林的灰化层、 园林压实的土壤均属此类;
.
14
(3)壤质土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
克服了它们的缺点。耕性好,宜种广,对水 分有回润能力,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既发 小苗又发老苗。
.
15
根据土壤的粒级组成,判断下列两组土壤类型:
1、砂粒:40%,粉粒:20%,黏粒:40%
2、砂粒:50,粉粒:40%. ,黏粒: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土壤的质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
图9.4 土壤质地三角表
(1)砂质土类(sandy soils) — 砂粒含量在 70%以上的土 壤。 特点: 由于颗粒组成粗大,相应的空隙也较大,排水和通气 条件良好。但也有保水和蓄肥能力弱的缺点,土体多呈松散 状态,结构性不强。
(2)粘质土类(clayey soils) ——粘粒占优势的土壤属 于粘质土类,粘粒的含量一般不低于40%。
第九章 土壤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第三节 土壤的类型与分布 第四节 土壤资源
补图9-1 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位置
土壤总览
土壤是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地理环 境派生的自然体。同时,它也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组成要 素。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他要素的关键 环节;或者说土壤在整个自然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或者 说土壤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或者 说土壤是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主要环节和活跃 的场所(补图9-1)。为什么? (1)为陆生植物:营养物质、立地条件; (2)为河水、海水:盐份等物质; (3)形成沉积物、沉积矿床; (4)与大气圈进行热量和物质交换。 所以说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土壤圈或土被——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存在于地球表层, 称为土壤圈或土被。
图9.3 土壤的粒组分
3、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土壤中不同大小的 分散颗粒的组成比例。
土壤机械组成的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 比作为标准。国际制采用三级分类法,即根据沙粒(0.02— 2mm)、粉沙粒(0.002—0.02mm)和粘粒(<0.002mm)在土壤 中的相对含量,将土壤分成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大 类和十二级。
1、矿物质组成
土壤矿物质
定义
组成土壤的基本物质,约占土壤固体部分总重量 的90%以上,有土壤骨骼之称
作用
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性 质、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 要供给源.
土壤矿物质——土壤中的无机物质,源于岩石的风化作用,它 在大小和组成上都是多变的。从起源来说,土壤矿物质包括: 岩石碎屑(detritus)、原生矿物(primary mineral)、次生 矿物(secondary mineral)三个部分(参见图9-2)。
含量
来源
作用
土壤肥力:指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微生物、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风化作用 少量有机质 大量有机质
岩石
成土母质
原始土壤
成熟土壤
有机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
5、土壤有机质
(1) 分类 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两大类: A、始残体及半分解的有机质;B、 形成的腐殖质(humus)
二、土壤水分与空气
1、土壤含水量
2、土壤水分类型
3、土壤空气
1、土壤含水量 (1) 土壤含水量公式:
土壤水分重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分重量 土壤固相重量
×100%
土壤固相重量
(2) 饱和含水量(最大持水量) —— 如果土壤表 面来水(降水或灌溉)充足的话,水分会不断地向 下运动,渗入土壤并排除空气,直到所有的空隙全 部被水所充填,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含水量, 或者最大持水量(maximum retentive capacity) (图9.8)。
(3) 腐殖质作用
腐殖质的产生强烈地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A、腐殖质胶体具有很强的活性,吸附能力特别大, 同等重量的腐殖质吸收水分和保持养分的能力是矿 质粘粒胶体的好几倍。 B、腐殖质还是很好的“团粒促进剂”,发育良好的 表土层的结构体大部分都是由腐殖质胶体粘结而成 的。 C、腐殖质作为胶膜涂在矿质颗粒的表面,能有效地 掩蔽无机物的本色使土体颜色加深变暗。
5、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绝大部分集中于土壤表层 (0—15或 0—20cm),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之间。 其含量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植物的根茬、茎秆、落叶、土壤中的动物残骸 以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等 土壤有机质主要以腐殖质为主 , 它作为土壤有 机胶体来说,具有吸收性能、土壤缓冲性能以 及与土壤重金属的络合性能等 , 这些性能对土 壤的结构、性质、质量都有重大影响
问题:
土壤矿物质三个部分, 哪部分最能够反映土壤形 成环境?为什么?测试土 壤中微量元素为什么要磨 至200目以下?
2、土壤粒组
土壤的粒组(soil separates)——根据颗粒的大小进行分 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这些不同的组合就称为土壤的粒 组。粒组通常是按照颗粒直径划分的。
土壤粒径的大小影响着土壤对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宏量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
来自空气和水
C H O
来自土壤固体
N Ca P Mg K S
来自土壤固体
Fe Mn Mo B Cu Zn Co Cl
表9.2 重要的营养元素及其来源
(2) 土壤养分类型 植物并不是直接吸收原子态的单质,而只能利用有效态养分。 比如植物不能直接吸收铁,只能吸收亚铁离子(Fe2+ );不 能直接利用磷,只能利用磷酸根(PO43-)。 从植物利用的角度来看,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分为无效态和有 效态两种基本形态: 无效态(储备态)养分——封闭于固体矿物之中或存在于有 机质内部的营养元素,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属于无效状态。 有效态养分——固体矿物和有机质是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最大 储备库,无效态的养分可以通过化学风化和有机质的矿质化 作用被释放出来,从而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营养元素,称 为有效态养分。
(5) 吸湿系数
吸湿系数——土壤颗粒的表面有一些被紧紧吸附的水分子, 它既不能被植物吸收,也难以自然蒸发,这部分水的含量称 为吸湿系数。
2、土壤水分类型 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 ,把土壤主要水分分为吸湿水、 毛管水和重力水三种类型。
吸湿水:指被土壤紧吸的水分,土壤吸力>31个大气压。属于 无效水,因为土壤吸力>植物吸力。
表9.1所列出的是国际土壤学会所建议的土壤颗粒分组方案。
表9.1 土壤颗粒分组
粒组名称 砾石(stone) 粗砂(coarse sand) 细砂(fine sand) 粉砂(silt) 粘粒(clay) 直径(mm) >2.00 2.00 ~ 0.2 0.20 ~ 0.02 0.02 ~ 0.002 <0.002
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高量的还原性气体(CH4等)
(4) 土壤空气的含量与土壤水分互为消长。 土壤空气的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分的增减,空气只 能流入那些未被水分占据的空隙。雨后,土壤大空隙中 的水分首先流失,接着由于蒸发和植物吸收,中空隙变 空,因此,土壤空气通常是先占据大空隙,再占中空隙。 小空隙中由于经常充水,空气常常难以进入。所以细小 空隙比例大的土壤,通气条件往往不良。
土壤结 构 细 分 球状(粒状) 蔬粒 状 团粒 状 板状 (片状) 棱块状 块状 团块状 棱柱 状 柱状 园柱 状
补表9-1 土壤结构细分表
图 9 5 土 壤 的 基 本 结 构 类 型
.
生产中最理想的团粒结构粒径为2-3mm,是一种 较好的土壤结构类型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1)协调土壤水、气矛盾 2)协调土壤有机养分消耗与积累矛盾 3)能稳定土壤温度,使温度状况适宜 4)改良土壤耕性,有利于根系伸展 团粒结构是改进土壤固、液、气三相比的一 个重要因素。有团粒结构的土壤中,水、肥、气 热比较相互协调,被称为土壤肥力调节器。
特点:由于粘质土的颗粒细小,有巨大的表面积,所以对水 分和养分有很强的保持力。粘质土中虽然空隙较多,但都属 于小空隙。水、气的运动缓慢,排水和通气状况不佳。粘质 土通常有较强的粘结性和可塑性。湿时粘着,干时硬结,胀 缩幅度较大。
(3)壤质土类(loamy soils)——砂粒、粉砂粒和 粘粒三者在比例上均不占绝对优势的一类混合土壤。 特点: 兼有砂质和粘质土壤的一些特性,并调和了它们的一 些不利因素。因此是一种物理性质介于砂土和粘土之 间的土壤。既能透气,又能蓄水。大多数农业价值较 高的土壤都属于壤质土。
补表9-3 土壤水分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吸湿系数
凋萎系数
田间持水量
最大持水量
Hale Waihona Puke 土壤含水量 (%) 物理分类 吸湿水 毛管水 重力水
土壤颗粒
吸湿水
内层毛管水 外层毛管水 重力水
生态分类
土壤吸水力(atm) 10000
无效水 31 15
有效水 0.1
过剩水 0
图9.8 土壤水分类型示意图(据D. Stella并加修改)
腐殖质是一种暗色、酸性、富含氮素的有机胶体物质,是土壤中特有的较 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2) 有机残体在土壤中的转化 有机残体在土壤中的转化有2种不同的途径:
A 、矿质化过程即分解过程 ——有机残体在细菌和真菌的作用下彻底氧化 分解为无机矿质养分与CO2和H2O的过程。
B、腐殖化过程其产物是腐殖质——有机残体在微生物不完全分解时的中间 产物,能重新合成一类性质较稳定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腐殖质。腐 殖质是棕色或暗棕色的无定形胶体物质。
三、土壤养分与酸度
1、土壤养分 (1) 宏量与微量营养元素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收营养元素或养分(nutrients),比较 重要的或必需的元素有17种(表9.2)。 宏量(常量)营养元素 ——植物需要量大的营养元素称为 宏量营养元素 。 微量营养元素——植物需要量较少的营养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毛管水:吸持在毛管空隙中的水分。土壤对毛管水的吸力范围 是0.1~31个大气压。 重力水:在大空隙中,土壤吸力< 0.1 个大气压。重力水是土 壤中的过客,难以保存,且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 利用的。真正对植物有用的是处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 那部分毛管水。 土壤吸水力在15大气压时是一个重要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