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基础数据内容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4•【字号】东府办[2012]89号•【施行日期】2012.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东府办〔2012〕8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一二年七月四日东莞市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十二五”规划》是水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是有效保护水资源、治理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等规划,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保护提出的新要求,缓解我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促进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水环境治理回顾(一)水资源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建设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水资源供给与保护体系日趋完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建设基本完成、水政水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快。
1、水资源供给与保护体系日趋完善。
为确保我市中部及沿海片区的供水安全,我市于2008年启动了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以下简称“江库联网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现有水库的调蓄作用。
目前,联网水源一期工程已完成75%以上,计划2012年将东江与境内的松木山、马尾、五点梅、芦花坑水库连通,实现工程向大朗、长安、虎门等镇域通水的目标,同时启动了联网水源二期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
关于水利十二五规划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资源基本情况饶河县行政管辖范围内的水资源总量为7715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5174万立方米,地下水为2193.2万立方米。
地表水:乌苏里江发源于俄罗斯境内,由南向北于伯力注入黑龙江。
河流全长719km,流域面积18.7×104km2,境内长度128km,主河槽宽300-1000m,河道比降1/16000-1/48000。
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脉哈丹岭东坡,自西向东北流经勃利县、双鸭山市区、集贤县、宝清县等地后,在饶河县内东安镇流入乌苏里江。
干流长596km,流域面积为22313 km2,境内长度130km,主河槽宽20-100m,河道比降1/2000-8000。
地下水: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水在平原区沿河谷呈条状分布,基岩隙水赋含在低山丘陵区,第三系碎屑岩裂隙孔隙水,属深层地下水。
平源区地下水位埋深在1.72-8.5m之间,总体上地下水痊的埋深变化从前台地---级阶地---河温滩地逐渐变小。
单井涌水量从平原腹地20吨~40吨/小时,向一级阶地、山丘区逐渐减少,变为5吨-13吨/小时→4吨/小时。
地下水年补给量3.01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0.714亿立方米。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饶河县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为6363.0×104m3/a,其中地表水3063.0×104m3/a,地下水3300.0×104m3/a。
我县用水主要是农业用水量、农村生活用水和城镇生活用水、工业用水。
详见下表:2009年用水现状统计表单位:万立方米二、水资源保护1、水资源保护现状饶河镇内污染源共有2处。
如下表水污染源现状调查表2、农村的水污染水田的除草剂、杀虫剂、化肥的施用,造成万亩,甚至十几万亩的水体均含有毒物质,而后又流入江河形成大面积的生产污染。
3、水资源保护的目标水资源的保护,水环境的保护已涉及到人们的生产和生存。
为加强水体的保护,将我县河流水体功能进行分区,整体上分为乌苏里江水系和挠力河水系。
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
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丰宁满族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12.02.18•【字号】•【施行日期】2012.02.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丰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的通知各镇、乡(蒙古族乡)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已经县政府六届三十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八日丰宁满族自治县水务发展“十二五”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一、基本情况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北部,承德市西部。
北枕内蒙古高原南麓,南擎燕山山脉北尾,地处东经115º54′~117º20′,北纬40º53′~42º00′。
丰宁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东与围场、隆化县交界,西与张家口市沽源、赤城县为邻,南与滦平县和北京市怀柔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相连,是全省环京津的县份之一。
全县东西长136.5公里,南北宽122公里,总面积8765平方公里。
全县共辖26个乡镇,309个行政村。
(一)河流、水系丰宁共有较大河流5条,分属滦河流域和潮白蓟运河流域。
其中滦河流域有滦河干流、兴洲河,潮白蓟运河流域潮河、汤河、天河,水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其中:滦河发源于大滩镇孤石村小梁山南坡大古道沟,上源称闪电河,始流直向北,流入张家口市沽源县,境内流域面积为3134.2平方公里。
兴洲河(县内称牤牛河)发源于选将营乡松木沟村冰朗山脚下,流域面积为1445.6平方公里。
潮河发源于黄旗镇哈拉海湾村,境内流域面积为3359.8平方公里。
汤河发源于五道营乡南台村猴顶山脚下,流域面积为620.3平方公里。
天河发源于杨木栅子乡东沟门村北,流域面积205.1平方公里。
“十二五”饮水安全工程工作实施方案自来水公司
泗水县自来水公司“十二五”饮水安全工程工作实施方案“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我司加速现代化进程,促进县城经济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当前城市供水发展方向,清醒认识我司在供水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统筹规划“十二五”工作,为我县城市供水事业今后一个时期的科学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着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宗旨,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住建局的工作要求及部署,以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谋划发展支撑体系,落实安全正常供水,开展优化供水服务,完成供水工程建设”为工作主线,积极促进泗水县城市供水事业向更新更高层次发展。
“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以持续推进供水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县城供水水质,确保我县县城饮用水安全。
同时,在供水水量、水压上保证我县县城快速发展的用水需要。
“十二五”主要建设目标任务:一、按照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全面提高供水水质。
近年来,国家对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2006年,国家颁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取代《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水质指标从原来的35项骤增至106项,所有水质指标在2012年7月1日前必须强制实施。
同时,现有城市居民对饮用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城区的扩大。
国家对水质的高标准要求和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县城供水系统供水水质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我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供水水质:1.加快对现有水厂的提质改造,使供水水质达到最新国家标准;2.加快对老旧供水管网的改造;3.健全、完善供水水质的监督、监察机制;4.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水质化验水平。
二、加大城区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对县城供水管网进行全面规划和改造。
十二五规划文字说明
凌海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一、概况凌海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土地总面积2600.2平方公里,全市有21个乡镇、场、街道,263个村,总人口5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4.38万人;现有耕地面积120.62万亩,其中易旱耕地面积53万亩,易涝耕地面积43.82万亩,有灌溉水源工程12154座(处、眼),有效灌溉面积54.6万亩,实灌面积32.73万亩。
凌海市南临渤海,夏季多东南风,湿润多雨,冬季寒潮侵袭时,有短时严寒,春秋两季气候凉爽,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612毫米,西北山区为520毫米;无霜期185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697毫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1%。
凌海市地型复杂,山、丘、平、洼均有分布,境内河流较多,较大的河流有大凌河、小凌河,河道长10公里以上小河有17条,洪涝旱灾害发生频繁,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只是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的程度不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村民生活,制约着凌海市的经济发展。
凌海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21亿立方米/年。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 2.70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量为5.89亿立方米/年;重复资源量为 3.38亿立方米/年。
水资源平均每人占有量为805.3立方米/年,亩均占用量为358.1立方米/年。
此外,还有过境水量19.44亿立方米/年,其中大凌河16.63亿立方米/年,小凌河2.81亿立方米/年。
二、指导思想我市“十二五”规划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深入研究分析我市水利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提出我市水利发展的规划目标。
三、基本原则我市“十二五”规划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着力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水利问题;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推动协调发展,着力提高水利对区域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三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不平,着力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的水管理体系;五是坚持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着力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
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中文简体 | 中文繁体 | 邮箱 | 搜索本网站搜索搜索网站首页|今日中国|中国概况|法律法规|公文公报|政务互动|政府建设|工作动态|人事任免|新闻发布当前位置:首页>> 公文公报>> 国务院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1年10月14日 16时48分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11〕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安全生产目标、任务、措施和重点工程等纳入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十二五”发展规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资到位、监管到位。
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
要高度重视投资质量和效益,保证《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合理性。
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管理、评估和考核,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
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十月一日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形势(一)“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确立了安全发展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把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措施,持续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积极推动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集中开展“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年”活动,大力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和宣传教育行动(以下称“三项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监管监察队伍建设(以下称“三项建设”),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以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核心的基础建设不断加强,以强化监督管理为关键的协作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安全生产法为基础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以“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为主旨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断深入。
北京市_十二五_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
1水资源形势1.1水资源现状1.1.1水资源基本情况(1)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北京市多年平均(1956—2000年)年降水量585mm,形成地表水资源量17.7亿m3,地下水资源量25.6亿m3(扣除地表地下水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19.7亿m3),水资源总量37.4亿m3。
多年平均地表水入境水量21.1亿m3,出境水量19.5亿m3。
(2)近年水资源状况。
1999—2010年年均降水量475mm,形成地表水资源量7.3亿m3,地下水资源量17.2亿m3(扣除地表地下水重复量后地下水资源量13.9亿m3),水资源总量21.2亿m3。
地表水入境水量4.7亿m3,出境水量8.5亿m3。
1.1.2降水和来水严重不足与多年平均相比,近12a降水量减少19%,水资源总量减少43%,入境水量减少77%,两库来水减少79%,可用水资源急剧减少。
近12a,密云水库年均来水量2.7亿m3,比多年平均减少72%;官厅水库年均来水量1.3亿m3,比多年平均减少86%。
1.1.3城市应急水源地已接近开采极限近12a,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从11.9m下降到24.9m,年均下降1.1m。
自2003年以来,怀柔、平谷、昌平等应急水源地陆续建成,开采初期地下水埋深在10m左右,开采以来年均下降(3~5)m,目前埋深超过40m,已接近设计开采值。
第八水厂水源地取水能力从48万m3/d衰减到18万m3/d,衰减60%;第三水厂取水能力衰减50%。
城市应急水源地开采以来,周边农用机井50%以上出水不足,严重影响当地农民用水,城乡供水矛盾十分突出。
1.1.4本地水资源保障首都供水安全难度增大人口增长、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城市用水刚性需求持续增长。
北京市2010年常住人口1961万人,按照近12a本地平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07m3。
与国内外大城市相比,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其他城市。
1.2“十二五”时期用水预测1.2.1预测原则“十二五”时期仍需继续采取非常规措施,按照用水总量控制、生活用水适当增长、工业用新水零增长、农业用新水负增长、生态环境扩大再生水使用的原则,确定用水量。
十二五规划最新表格(水文站、水位站、基地、仪检中心、实验站)
新建实验用房300m2,建设气象观测场1处、蒸发池1 处、地下水位观测井9处、水位自记平台3处、测流缆 道1处及观测道路等实验设施。购置雨量计、自动气 象站、蒸发器、水位计、低速流量计2台,雷达流速 仪、全站仪、土壤要素分析仪、墒情(旱情监测)遥测 设备、原子荧光光谱仪、多参数水质测定仪、叶绿素 测定仪 、RTU及附属配套设备、计算机、便携式计算 机、数码照相机、空调、自备电源等实验仪器设备 272台(套)。巡测车1辆。
二十 三
拟建合肥城市水文实验站位于合肥市大房郢水 库坝下,东经117°13′,北纬31°53′。辖 区内现有各类水文站点167个,构成了满足常 规水文监测的水文站网。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 要求,2005年安徽省开始着手城市水文的研 究,重点开展城市雨量加密监测,为城市防洪 提供基础支撑。
合肥
新建
需求:淮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但又是水资源匮乏 区,加之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点、面污源污染问题日 益突出,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超采漏斗不断扩 展,人畜饮水困难,农灌区吊泵等问题。另由于河道坡降 小,泄流能力不足,内涝问题严重,迫切需要水文水资源 实验站作技术支撑,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汛 抗旱、工程规划设计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目标:研究淮北平原区径流形成原理,建立产汇流模型。 掌握实验区域地下水变化规律(质与量),为地下水环境 保护提供量化参数。 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滨湖新区建设,城市规模 迅速扩大,区域水文情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合肥市南临巢 湖,而巢湖与长江相连,湖区周边历来水患频繁。巢湖既 是合肥的部分水源地又是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地,水环境 保护压力巨大。为满足解决城市运营管理涉水问题,地方 政府对开展城市水文研究需求迫切,在土地征用、专用水 文站点建设经费给予直接支持,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目标:1、以类比的方法,研究城市建成区与自然区域水 文要素的差异特征,为城市规划、排涝设计标准制定提供 基础理论支撑;2、以加密监测的方式,研究城市降水空 间变化特征,为城市降水站网密度标准制定提供基础依 据,并通过降水、蒸发、温度、湿度等多要素同步监测, 研究城市热岛效应;3、以既有站点为依托,适度增加监 测站点,研究城市建成区城市河流水文情势的空间变化特 征,为城市防洪标准制定提供基础依据。并通过典型下穿 立交等低洼区域淹没监测,研究城市内涝临界雨强与临界 雨量指标体系;4、通过水量与水质、地表与地下、河流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带图表完整版)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第一章发展环境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政策导向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六章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七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第八章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第三篇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第十章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十一章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第十二章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十三章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第十四章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第四篇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第十五章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第十六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第十七章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环境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第十八章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第十九章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第二十章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二十一章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第二十三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第二十五章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第二十六章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第七篇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第二十七章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第二十八章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第二十九章造就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十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三十一章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第三十二章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第三十三章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三十四章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第三十五章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第三十六章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第九篇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第三十七章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第三十八章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第三十九章加强社会组织建设第四十章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第四十一章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第十篇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第四十二章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第四十三章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五章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第四十六章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第四十七章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第四十八章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第四十九章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第十二篇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第五十章完善区域开放格局第五十一章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第五十二章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第五十三章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第十三篇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第五十四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十五章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第五十六章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第十四篇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第五十七章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第五十八章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第十五篇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九章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第六十章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第十六篇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第六十一章完善规划实施和评估机制第六十二章加强规划协调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和建设方案
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和建设方案一、引言城市供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居民生活和促进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和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供水系统规划和建设方案,以期为城市供水系统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考和建议。
二、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供水系统规划是确保城市居民用水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
合理的供水系统规划可以提高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供水中断的风险。
同时,供水系统规划还可以优化供水网络布局,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成本。
因此,城市供水系统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1. 水资源评估水资源评估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基础。
通过对城市周边水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可以确定城市供水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水资源评估还应考虑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水质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的需求。
2. 供水需求预测供水需求预测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关键。
通过对城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用水行为等因素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供水需求。
供水需求预测还应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体的用水特点和需求差异。
3. 供水网络布局供水网络布局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
合理的供水网络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供水需求,并减少供水管网的长度和损失。
供水网络布局还应考虑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和土地利用等因素,以实现供水系统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
4. 水源保护和水质控制水源保护和水质控制是城市供水系统规划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水源保护区和加强水质监测,可以确保供水水源的安全和可靠。
水源保护和水质控制还应考虑水源污染的防治和水处理技术的应用,以提高供水水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城市供水系统建设的主要原则1. 全面考虑可持续发展城市供水系统建设应全面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供水系统建设中,应注重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水环境。
同时,应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供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
城镇供水规划大纲
xx州县(市)城乡供水工程“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1城镇供水现状调查评估1.1社会经济状况城镇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包括:地域、面积、人口、社会经济、河流所处流域、水资源、水环境情况等。
1.2供水设施现状供水水源类别,公共供水设施的构成,公共供水厂个数、建成年代、综合供水能力、净水工艺等现状情况。
1.3用水现状及用水需求发展趋势现状用水人口、用水总量、用水普及率、人均用水指标等。
生产运营、公共服务、居民家庭、消防及其他特殊用水等分类用水量现状及需求发展。
1.4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取得的基本经验:认真制订乡镇供水建设规划,加强与财政金融部门及其他部门合作,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强项目管理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乡镇供水发展速度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不顺;供水价格与价值背离;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经营管理不善;水污染加剧,环境恶化,乡镇污水处理未提到议事日程等方面。
(各县结合自身实际展开论述)1.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各县结合自身实际展开论述)2总体规划2.1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城镇供水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保证饮用水质量,增强安全供水能力,保障城乡安全供水和人民群众安全饮水。
2.2基本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统筹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为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水质、水量。
同时把发展乡镇供水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重视乡镇排水规划,努力实现乡镇供水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调查研究和总结乡镇供水建设、运行、管理、行业发展和依法行政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对乡镇供水提出的新要求和面临的新问题,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扩建等各方面的关系。
充分考虑水源、资金、技术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城市供水计划统计指标解释
城市供水计划统计指标解释城市供水计划是指为满足城市居民及相关行业的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制定出的水资源供应方案。
统计指标是衡量城市供水计划执行情况的重要依据,用于评估供水能力、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质安全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就城市供水计划的几个主要统计指标进行解释。
1.供水量:供水量是指城市向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的用水量,可以是日供水量、月供水量或年供水量。
它直接反映了城市供水系统的输水能力和服务范围。
供水量统计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城市用水需求的满足程度,判断水源是否充足,供水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等。
2.用水率:用水率是指城市实际用水量与总供水能力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用水率是评估城市用水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城市用水的合理利用程度。
较低的用水率意味着城市用水效率较高,较高的用水率则可能说明城市存在浪费用水、非法用水等问题。
3.漏损率:漏损率是指城市供水管网中漏损的水量与供水总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漏损率是评估城市供水管网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了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较高的漏损率可能意味着城市供水管网存在老化、破损、渗漏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和改造。
4.用水结构:用水结构是指城市各部门或行业的用水比例。
一般来说,城市用水主要分为居民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用水结构统计指标可以反映城市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有利于科学合理地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水质合格率:水质合格率是指供水系统中水质合格的水量与总供水量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水质合格率是衡量供水系统是否达到卫生安全标准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水质合格率意味着供水系统的水质安全性较高,较低的水质合格率则可能说明供水系统存在污染、处理不当等问题,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治理。
6.投资效益:投资效益是指城市供水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投资产出比例,通过比较投资与供水效益之间的关系,评估供水计划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投资效益统计指标可以用于指导城市供水计划的编制和调整,确保投资方向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建城-2012-82号
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五月前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和《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为提升市政公用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确保供水水质,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保障城镇供水水质、扩大公共供水范围、降低供水管网漏损为目标,明确了“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任务,提出了保障《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是指导各地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建设和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十二五”期间《规划》范围为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重点镇(包括全国重点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重点发展的非县城建制镇),到2020年规划范围扩展到全国设市城市、县城和其他建制镇。
目录一、现状与问题.......................................... - 1 -(一)城镇供水现状 ............................................................................. - 1 -(二)“十一五”进展情况 ................................................................. - 2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 - 3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4 -(一)指导思想 ..................................................................................... - 4 -(二)规划原则 ..................................................................................... - 5 -三、规划目标与任务...................................... - 6 -(一)规划目标 ..................................................................................... - 6 -(二)总体规划任务 ............................................................................. - 6 -(三)“十二五”重点任务 ................................................................. - 7 -四、“十二五”规划投资估算............................. - 10 -五、保障措施........................................... - 11 -(一)明确责任主体 ........................................................................... - 11 -(二)保障资金投入 ........................................................................... - 11 -(三)科学实施规划 ........................................................................... - 12 -(四)强化监督管理 ........................................................................... - 12 -(五)加强科技支撑 ........................................................................... - 12 -一、现状与问题(一)城镇供水现状城镇供水发展迅速。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
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生命的源泉。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有效应对水污染问题,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政策框架,旨在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战略目标及原则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全国50%以上的国土水质达到Ⅲ类以上水质标准,重点河流水质明显改善,重要湖泊水质稳步提升。
为达成这一目标,制定了以下原则:1. 综合治理:以全过程、综合整治为核心,统筹水源保护、水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形成既综合也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2. 预防为主:强调防治结合,注重源头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后期治理和恢复的负担。
3. 科技先导: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广应用环境友好型、高效节能的水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
4. 市场机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和公众参与水污染防治,建立完善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机制。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明确了以下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1. 提高水污染控制能力:加强工业、农业和城市污水治理,推动污染物达标排放和节约水资源。
2.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田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
3. 增强水生态修复能力: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提高河流和湖泊的自净能力。
4. 加强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5. 推进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三、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为了支持战略目标的实现,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保障措施:1. 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水污染防治工程和科研创新。
2.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手段,引导企业加大水污染防治投入。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研力量和技术支撑,推广应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北京市中心城再生水发展历程及“十二五”发展规划
措 ,也 成 为 水 体 循 环 与 水 资 源 配 置 体 系 的重 要 组 成
部分 。
实 现 总 体 规 划 布 局 , 年 生 产 能 力 达 到 4 亿 m 主 ,
要 用 于 工 业 冷 却 、河 道 景 观 、 农 业 灌 溉 、园 林 绿 化
2 0世 纪 8 年 代 北 京 市 陆 续 实 施 了 一 些 小 型 污 0 水 再 利 用 工 程 , 并 于 1 9 年 实 施 了 第 一 个 大 型 污 99
年 利 用 量 由 2 6亿 m . 增 加 到 6 8 亿 m 2 0 年 , . 。 09
在 基 本 完 成 规 划 纲 要 的 基 础 上 ,北 京 市 政 府 决 定 进
以及 市 政 杂 用 。
1 “ 一 五 ” 前 及 其 期 间 的 发 展 概 况 十 之
1.1 基 本 历 程
随 着 再 生 水 设 施 的 逐 步 规 模 化 、再 生 水 使 用 对
象 的 进 一 步 明 确 以及 政 府 政 策 的 大 力 推 动 ,再 生 水 利 用 量 逐 年 递 升 。 “ 一 五 ”期 间 , 北 京 市 再 生 水 十
一
水 资 源 化 再 利 用 工 程 , 即 利 用 高 碑 店 污 水 处 理 厂 二 级 出 水 ,通 过 泵 站 为 华 能 热 电 厂 提 供 工 业 冷 却 用
步 改 善 水 环 境 质 量 ,投 资 近 百 亿 元 ,实 施 中 心 城
水 ,为 高 碑 店 湖 提 供 景 观 用 水 , 日供 水 能 力 可 达
展 依 据 。 按 照 该 纲 要 , 2 0 ~2 1 年 日期 :2 1 — 6 1 0 10 .3
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办公室滁州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二○一○年十一月批准:朱金沂核定:沈登乐邹军审查:朱飞龙陈宏伟奚学军吕本贵任明伟编写:宋齐宝杨兵董春阳彭忠涛卫婷张广发时建祥张静尹宗虎范维涛赵旭陈传明夏汇彬李德兴杨正东李勇杨正东程帆孔凯夫闻根荣罗元成厉作人何翠敏杨自义唐起发前言滁州市位于皖东,东临高邮湖,南依长江左岸一级支流滁河,西接大别山东延残丘,北濒淮河。
江淮分水岭穿境而过。
全市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其中淮河流域面积8915.8平方公里,长江流域面积4411.7平方公里。
境内地形复杂,山、丘、圩、湖并存。
滁州市已建成各类水库1059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6座,塘坝12.1万面,固定机电排灌站1006处2676台套20.1万千瓦,总蓄水能力24.1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20.3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13.9万亩。
滁州市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多年平均降雨量947-1051毫米,降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
全市已基本建成洪能防、蓄得住、排得出、灌得上的水利骨干工程体系,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
这些工程的建成为抵御洪涝旱灾、减轻灾害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但依然存在整体防洪标准偏低,综合防洪减灾体系不尽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相适应等问题。
滁州市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
“十二五”及到2020年,是我市加快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争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省前列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水利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关键阶段。
水利发展问题一直是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具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根据水利部、安徽省水利厅和滁州市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求,市水利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组织市水利勘测设计院等单位,共同完成《滁州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
本规划经评审、修改、相关会议通过后现予付印,作为指导“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水利科学发展的基础和依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曲靖市水资源概况及十二五规划情况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曲靖水利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刘副部长、周厅长,各位领导:曲靖地处五千里珠江源头,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素有“入滇锁钥”之称。
全市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1区,总人口616万人。
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汽车、化工、建材和工业原料基地,主要农产品粮食、油料、蚕桑、畜牧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的烟草工业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曲靖有工业行业的35个门类,已初步形成烟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造纸、粮油加工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2010年市内生产总值达1005.5亿元、同比增13.1%,是“十五”末的1.2倍、年均增长13.4%,城镇化率为37%。
2010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进入了全国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行列,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省级园林城市。
曲靖市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均位列云南省第二。
一、曲靖水资源概况曲靖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倾斜过度地带,境内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河谷、槽子相间分布,市内最高海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
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8%。
曲靖市水资源概况及十二五规划情况
曲靖水利建设情况汇报尊敬的刘副部长、周厅长,各位领导:曲靖地处五千里珠江源头,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素有“入滇锁钥”之称。
全市国土面积2.89万平方公里,辖7县1市1区,总人口616万人。
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汽车、化工、建材和工业原料基地,主要农产品粮食、油料、蚕桑、畜牧生产基地,也是全国的烟草工业和优质烤烟生产基地。
曲靖有工业行业的35个门类,已初步形成烟草、煤炭、电力、机械、化工、冶金、纺织、建材、造纸、粮油加工为主的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
2010年市内生产总值达100 5.5亿元、同比增13.1%,是“十五”末的1.2倍、年均增长1 3.4%,城镇化率为37%。
2010年曲靖入选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城市发展代表,进入了全国10个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行列,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五批省级园林城市。
曲靖市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化率均位列云南省第二。
一、曲靖水资源概况曲靖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倾斜过度地带,境内以高原山地为主,山地、丘陵、盆地、河谷、槽子相间分布,市内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山区、半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88%。
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9条,以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等为主要干流,分属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美丽的珠江就发源于我市的马雄山南麓。
曲靖虽然河流众多,但源短流急,干湿季节分明,水资源分布不均,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工程型和水质型缺水并存的地区。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3 3.87亿立方米,仅占全省的 6.1%。
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又地处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天然径流很难直接利用,有效水资源量仅为64亿立方米,人均有效水资源量1061 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在12%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务院发布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对策 .
江等 内 河高等级航道建设。 二是支持石油
储备二期工程 、 煤矿安全改造等能源基础
一
五、 节能减排 、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
为了稳定经济增长,提高投资的质量
和改善投资的结构 , 发改委明确明年投资 设施建设。三是支持城镇供水 、供热 、供 重点支持十大重点 节能工程 、城镇污水 的六大重点领域和任务 :
和 对 外开 放 ,加 快转 变对 外 贸 易发 展
其 中,发 展重 点将 主要集 中于 生产 方 式 ,大力 发 展服 务 贸 易 ,积极 合 理 性、 生活 L 生、 农村服务和海洋服 务领域 。 有 效利 用 外 资 ,推 动 有条 件 的服 务 业
W WW mo n e y c h i n a n e t . c n 圜
o l i c y T r e n d s } 政策动向
企业 “ 走 出去 ”。
在政 策创新方 面 ,完善有利于服务 务规模 。 业 发展 的税 收政 策 ,结合 营 业税 改征 此 外 ,国 家 财 政预 算 安排 资 金 ,
进 一步扩 大 服务 业利 用外 资领 域 ,
引导外 商 投 资发 展农 业 技术 服 务 、交 增 值税 试 点 ,逐步 扩 大增 值税 征 收范 重 点 支持 服务 业 关键 领域 和 薄弱 环 节
通 运 输 、现 代物 流 、银 行 、证 券 、保
险 、信息 、软件设计开 发 、商务服务 、 工程 咨询 服 务 、节能 环保 服 务 等生 产
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建设 。按照 “ 十二五”
的效率和结构 ,否则容易造成重复建设 , 带来产能过剩。
政法基础 设施 建设规划 的要求 ,支持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供水安全“十二五”规划基础数据内容
第一部分文字资料
一、城市概况
1、正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南连罗山、信阳;东邻新蔡、息县;北靠汝南、平舆;西与确山接壤;东西长64.5km;南北57km;县城面积1903km²;全县直辖22个乡镇。
2、人口规模、县城区域面积
2010年全县城总人口77万人,县城城镇人口17.4万人,县城城镇化水平22.6%。
3、水资源介绍
正阳县城区水资源并不丰富,但目前仍采取深层地下水的开采。
4、规划
正阳县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包括正阳县真阳镇慎水乡行政区规划范围,到2015年城市规划区域面积1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为19.6万人。
正阳县产业积聚区原位于正阳县城西南方向,产业积聚规划面积为11平方公里。
目前产业积聚区无给水工程,产业积聚区给水工程需铺设DN100mm-----DN500mm共计总长40km的供水管网。
二、城市供水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水源地
1、水源现状
目前采取深井直供方式供水正阳县县城区共有12眼深水井,分部在县城区域不同位置。
水质检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存在问题
正阳县供水管网建立的比较早,制水成本高,供水设备及供水管网老化,漏水严重维修费用高,人员工资低。
(二)、水厂供水现状(二次供水)
1、无
2、自备水规模县城区域内县招待所县城农委宾馆等40多家及单位使用自备井供水。
3、存在问题县自来水公司因资金缺口无能力改造、扩建延伸及新铺设供水管网。
(三)、供水管网
1、供水管网现状
①管径DN100mm至DN300mm 不等
②管材球墨铸铁管、钢管、PVC管材、PE管材
③水压管网水压2.0左右
④管网漏失率水损40%
⑤存在问题原铺设管网存在超期服役,水压低漏失率严重,高层住宅个人采取加压形式用水。
三、城市供水应急预案
为做好县城供水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指导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处理事故,排除隐患。
并在必要时实施紧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依据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内容
本预案是指发生水源污染、供水系统损坏等突发事件后的供水专项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县城区域内的供水应急处理。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成立县城区域供水应急及指导小组。
(四)、运行机制
建立完善的供水突发事件预警、报告、处理机制。
(五)、应急保障措施
切实保障供水突发事件得到妥善的处理,各参加部门必须协调配合,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