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知识点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知识要点概括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知识要点概括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1、民族团结:(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实行“一国两制”原因:“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考虑,一要实现香港、澳门、台湾的主权回归,二要维持香港,澳门,台湾经济的繁荣。

(4)英、葡政府同意把香港、澳门归还给中国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5)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又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

②1992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

③20多年来,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蓬勃发展。

(3)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③从现实角度看,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④从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⑤从可行性来看,香港、澳门的回归和持续繁荣为统一台湾提供了范例。

高中政治民族团结学考知识点

高中政治民族团结学考知识点

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政治生活》(第七课)1.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任何国家都是由一定的民族组成的。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我国所有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陆续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各民族一方面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但由于历史形成和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发展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却依然存在,且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1)民族平等。

含义: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都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平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

依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做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坚持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为体现这一原则的要求,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

2)民族团结。

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重要性: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复习提纲

民族团结复习提纲

2011年学业水平测试《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点1.★了解民族 ( A )(1)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狭义的民族仅指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广义的民族还包括由许多单一民族所组成的复合民族。

(3)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共同地域(是民族形成的首要条件);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与共同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最持久、最有生命力的方面,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最显著特征。

)(4)民族的产生:不是一有人类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并最终走向消亡。

是以地缘关系相结合形成的人们共同体。

(5)民族只有发展上的先进和后进,没有优等和劣等之分。

各民族不论大小、先进和后进,都应当是人类社会的平等一员。

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A)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除汉族(主体民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1)形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的意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延续,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增进了各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生命力和创造力,促进形成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中华民族已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统称和归属。

3.★★理解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各民族平等交往,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文化权益。

(2)在我国,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3)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民族利益(是民族关系发展的核心)、民族权利(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保障)、民族发展(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

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知识点回顾

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知识点回顾

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团结》知识点回顾我国拥有56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为了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我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

本文将回顾与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及它们对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

一、我国的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政策我国坚持民族平等原则,保障各民族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任何民族都享有平等待遇,不受歧视。

这一政策为各民族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少数民族地区授予自治权力。

这意味着少数民族可以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自主决策和管理。

自治政策旨在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3. 民族文化保护政策我国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

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区、修复古建筑、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等,以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

4. 民族团结教育政策我国重视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

同时,在社会宣传中,弘扬民族团结精神,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二、民族政策对民族团结的意义和作用1. 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我国的民族政策为各民族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遇,保障了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待遇。

这使得各民族可以在经济、教育、政治等领域良性竞争,实现共同发展。

2. 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民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平等政策,我们建立了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使各民族都能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3.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民族政策为保护和传承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

通过设立民族文化保护区、修复古建筑、开展传统文化传承等举措,我国保护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并传承下去。

j九年级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

j九年级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

j九年级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九年级民族团结知识点总结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互助合作、和谐相处的状态。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中,要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繁荣,就需要各民族之间保持紧密的联系和深度的交流。

民族团结不仅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也是每个公民应当努力追求的社会责任。

那么,九年级的学生应该了解并掌握哪些民族团结的知识点呢?首先,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

民族团结是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

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发展繁荣。

只有实现了民族团结,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其次,了解民族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经历了战争、征服、融合等过程。

例如,在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推行民族平等政策,实现了多民族的共存共荣,保存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这些历史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再次,掌握民族团结政策的基本内容。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合作。

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地位和自治机构的组织形式,保障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主权利。

学生应该了解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此外,认识到民族团结与民族民主的关系。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民主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交往,才能真正实现民族民主。

例如,在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依法管理本地区的事务,民族团结为各族群众的民主权利提供了保障。

最后,提醒九年级的学生要加强自身的民族团结意识。

作为中小学生,要秉持着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不同民族的同学。

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们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共同促进民族团结。

同时,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不强加自己的观点于他人,给予彼此足够的空间和尊重。

综上所述,九年级的学生们应该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民族关系的历史演变,熟悉民族团结政策的基本内容,并意识到民族团结与民族民主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2课民族大团结知识点复习提纲

....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实施: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

意义:(1)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2共同繁荣发展
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表现: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

考研知识点归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在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民族内部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友爱互助、平等团结的一种关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是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次,它有助于激发各民族创造活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社会进步。

最后,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1. 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中国坚决打击一切损害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防范和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和煽动。

2. 尊重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多元文化。

中国尊重各民族平等,保障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并鼓励和支持各民族保留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传统文化。

3. 加强各民族交往和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要求各民族之间加强交往与交流,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4. 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和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要求对少数民族加强保护,保障其合法权益和利益,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实践与成就不断取得。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民族关系方面,中国采取了包容性和和谐的态度,提倡各民族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中国还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提高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建设中,依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民族团结知识点

民族团结知识点

民族团结知识点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民族团结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互助合作,是构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石。

下面将探讨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知识点。

一、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状态。

它是保障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前提。

民族团结所带来的和谐社会氛围,不仅对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至关重要,也是维护国家安定的基石。

二、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多民族国家之一,拥有56个民族。

千百年来,不同民族之间保持着相互影响、合作与交融。

历史上的战争、迁徙和文化交流,使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同时,历史上也存在一些分裂与摩擦。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实现民族团结视为国家大义,创造了许多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

三、民族团结的维护与建设要维护和建设民族团结,关键在于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交融,促进彼此了解与友谊。

政府应加强民族教育,提高各民族的文化意识和自尊心,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

同时,也要加大经济发展力度,改善民生,促进各民族共同致富。

四、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经验历史与实践都证明,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党的民族政策。

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自治原则,做到了对各民族都平等对待、保护与帮助。

这种政策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也为各个民族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发展民族团结的现实问题与对策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尽管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民族之间的问题。

差距的存在容易导致民族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加强公平正义的落实,为各民族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每个民族都能自豪地维护并传承自己的文化。

六、全球化与民族团结的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这个大背景下,民族团结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与其他国家和民族展开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点,同时也传播我们自己的文化与价值观。

民族团结知识点高一高二

民族团结知识点高一高二

民族团结知识点高一高二民族团结知识点在多民族国家中国,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繁荣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石。

而了解民族团结的知识点,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国家建设与发展,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高一高二阶段的民族团结知识吧。

1. 民族概念与特点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共同经济和共同思想意识的一个群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目前共有56个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这是中国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只有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互相理解、和谐相处,才能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

民族团结不仅涉及到各民族间的关系,也与国内外民族关系密切相关。

3. 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是指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原因引发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

民族关系问题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重视和解决。

宣传教育、经济发展、法律制度等多种途径都是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重要手段。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群体的合法权益。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充分尊重了每个民族的独特性,同时加强了各民族间的交往和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的发展。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典型例子。

5. 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民族团结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家庭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

培养学生对各民族的尊重、理解和合作精神,是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目标。

6. 民族团结活动各类民族团结活动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和了解。

例如,民族文化节庆活动、民族文化交流展览、民族体育竞技等,都是促进各民族间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增进了解,还能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支持。

7. 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是相互促进的。

只有实现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同样,只有社会和谐稳定,才能为民族团结提供良好的环境。

八年级民族团结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民族团结一课知识点

八年级民族团结一课知识点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

学习八年级民族团结一课的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团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这门课程的知识点。

1. 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基础上,共同维护祖国的统一、安定和繁荣。

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是基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共同的利益诉求而建立起来的。

它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祖国团结的重要保障。

2. 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各民族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弘扬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精神。

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也会存在一些矛盾和摩擦,但在共同的文化认同和利益诉求下,中华民族一直保持着团结和谐的局面。

3. 民族团结的现状当前,我国的民族团结状况总体是稳定的。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得到了不断加强,各民族的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和尊重。

同时,也存在一些跨民族团结的问题和挑战,如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

4.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团结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实现民族繁荣和祖国统一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族团结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互学互鉴、交流合作,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可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安全稳定,保持社会稳定和发展;可以增强全体民众的团结意识和爱国热情,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

5. 民族团结的具体实践实现民族团结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政治上,要巩固和完善我国的民族政策体系,加强民族团结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融合。

在文化上,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打破族群之间的误解和偏见,增进民族交流和文化融合。

在教育上,要推行多元文化教育,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教育支持,提高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

结语:通过学习八年级民族团结一课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学习计划

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学习计划

民族团结政策知识学习计划一、学习目的民族团结是指各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互助互利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政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国策,是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

因此,深入学习民族团结政策知识,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信仰,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全民族的团结力量,更可以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实现“团结奋斗、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二、学习内容1. 民族团结政策的基本原则2. 各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3. 民族团结的实践经验4. 民族团结政策的理论体系5. 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方法三、学习方式1. 阅读相关资料通过阅读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理论著作和新闻报道等资料,了解民族团结政策的基本原则、实践经验和理论体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2. 参加培训和讲座利用各种机会参加有关民族团结政策的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听取专家学者的讲解和交流,获取民族团结政策的最新资讯和理论观点。

3. 实地调研和体验深入各地的少数民族地区,走访社区和村落,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宗教信仰等情况,亲身感受和体验民族团结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学习时间根据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安排,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学习计划,每天至少安排1-2小时的学习时间,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五、学习目标1. 理解民族团结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体系2. 熟悉各民族关系的历史沿革和相互交流互动3. 掌握民族团结政策的实践经验和实施方法4.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5. 主动参与民族团结工作,促进民族团结的深入发展六、学习评估1. 完成每阶段的学习任务2. 参加相关的测试和考核3. 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4. 根据学习进度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学习计划,确保学习效果和质量。

七、学习成果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自己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人际关系观念,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工作,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族团结学习计划内容

民族团结学习计划内容

民族团结学习计划内容一、学习目标本学习计划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思考,全面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和重要性,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团结意识,加强学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传承。

二、学习内容1. 民族团结的概念和内涵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深入了解什么是民族团结,为什么要讲民族团结。

包括国家的多民族性与民族团结的关系、民族团结对社会的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2. 民族团结的历史文化渊源通过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的民族融合和团结案例,了解历史上各民族相互交融、融合共生的历史,包括青藏高原和平共处等案例。

3. 当代民族团结的现状与挑战通过学习当代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团结和发展现状,了解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共生情况,同时分析当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团结的挑战,包括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关系、民族认同问题等。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古代文学、诗词歌赋和传统礼仪等,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5. 推进民族团结的具体举措通过学习当代国家政策、民族团结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的认识,学习具体的推进民族团结的举措和做法。

6. 民族团结宣传和教育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了解宣传和教育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学习民族团结宣传和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三、学习方法1. 理论学习结合书籍、文献和网络资源,系统学习民族团结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文化、历史、社会学、法律等学科中与民族团结相关的理论。

2. 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际情况,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推进民族团结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3. 座谈交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实践人士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借鉴他们的研究和实践经验。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民族团结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避免失败的教训。

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民族团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和谐相处、紧密团结的关系。

下面将介绍初二历史课程中与民族团结相关的知识点。

一、中国历史中的民族融合1. 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和融合。

中原文化的发展,吸收了少数民族的元素,促进了民族团结。

2. 多民族国家的融合: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元、清等。

他们通过婚姻、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

二、中央民族政策1. 民族平等政策:中国政府一直推行民族平等政策,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这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文化交流、语言文字的使用等方面。

2. 民族自治政策:中国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和需求,实行民族自治政策。

设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使少数民族有权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三、历史上的民族团结示范1. 南北朝时期的南疆:在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汉族与北方的少数民族进行了长期交往和融合。

南方温和宽容的文化,吸引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加入。

2. 明清时期的满族统治:明清两代,满族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持了与其他民族的团结。

他们娶汉族妻子、使用汉族文化,使满族逐渐融入中国大家庭。

四、现代民族团结建设1. 多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国各地都存在多个民族居住在一起的地区。

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支持,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2. 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国政府注重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鼓励文化交流和民族艺术的发展,使各民族在文化上有更多的交流与认同。

总结:民族团结是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主题,也是中国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

通过历史中多次发生的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示范,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和谐相处。

今天,中央政府依然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自治的政策,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建设。

民族团结复习提纲

民族团结复习提纲

民族团结复习提纲一、民族的含义民族是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

二、民族的基本特征?1、共同。

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和等。

2、共同。

3、共同。

是稳定的、表露于外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重要的反映之一。

4、共同。

是把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

5、共同。

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

6、共同。

名族的共同心理认同主要表现为对同一民族的自觉的,包括民族成员对民族整体的认同心理和民族成员之间的认同心理。

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对民族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民族识别的含义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和的辨别与确定。

四、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1、2、3、4、五、民族形成的条件有哪些?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产品交换的发展,是民族形成的。

2、战争、军事冲突等是民族形成的。

3、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了民族的形成,这时民族形成的。

六、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人们共同体的发展有其序列,即到到到到到。

从发展到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七、民族的发展模式1、民族的。

2、民族的。

包括、、等类型。

3、民族的。

这也属于民族发展中的。

八、民族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每个民族的发展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民族的发展受的制约,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发展。

2、社会和民族的发展,表现为两个平行的过程,后者受前者的制约。

民族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向的不断发展,最后归于大同。

九、民族发展的内容?1、民族的发展。

民族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民族发展程度的。

2、民族的发展。

3、民族的发展。

民族文化的真正发展,历来都是在保持、吸收的基础上实现的,是在相互的交往和借鉴中不断发展进步的。

4、民族的发展。

民族的人口发展,主要是指和的提高。

在现代社会更注重的优化。

民族团结复习教案

民族团结复习教案

民族团结复习教案第一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定义和内涵。

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为。

1.2 教学内容民族团结的定义和内涵: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尊重、互助和共同发展。

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

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实际作用和价值。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并分享具体的行动建议。

第二章:民族团结的现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团结的总体情况。

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

培养学生对民族团结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2 教学内容我国民族团结的总体情况: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文化交融。

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困难、民族分裂主义势力的影响。

2.3 教学活动数据统计:让学生收集和统计一些关于我国民族团结的数据,如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项目等,以了解民族团结的实际情况。

问题讨论:让学生分析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小组报告:让学生分组调查一个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现状,并向全班汇报调查结果和感受。

第三章: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培养学生积极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行为。

引导学生实际行动,积极参与维护民族团结的工作。

3.2 教学内容个人的民族团结责任: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和信仰,拒绝歧视和偏见。

积极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行为: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促进民族交流和合作,关心民族地区的发展。

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加入民族团结志愿组织,参与民族地区支教、扶贫等活动。

3.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通过对话和互动展示积极的民族团结意识和行为。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政策》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与民族团结进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是最大的民族。

保持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对于中国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1.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多民族国家指的是国家内部有两个或以上的民族群体并存。

中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体现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多元性。

2.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繁荣和长治久安的关键。

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进步,才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二、中国的民族政策中国长期以来积极实施民族政策,旨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各民族平等交往、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1.民族平等交往的原则民族平等交往原则是指不分大小、不分强弱、不分优劣,各民族彼此之间的交往应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3.文化保护政策中国高度重视各民族的文化保护,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教育公平政策中国推行教育公平政策,注重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确保每个民族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

5.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中国加强对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弘扬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丰富民族文化,增强各民族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三、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成就中国长期以来积极推行民族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民族团结进步成就。

1.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许多地区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转变。

2.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传承中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许多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

初中政治民族团结知识点梳理

初中政治民族团结知识点梳理

初中政治民族团结知识点梳理民族团结是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初中政治学科中,学生需要学习民族团结的概念、意义和构建途径,以及我国民族团结政策和实践。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初中学生对民族团结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和意义。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的状态。

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民族团结的意义在于保障各民族享有公平平等的权力和机会,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和谐。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民族团结的构建途径。

构建民族团结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首先,要加强民族交往和交流,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民族政策和制度,保障各民族平等权益,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再次,要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维护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

最后,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公民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我国民族团结政策和实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追求民族团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促进民族团结。

首先,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益。

其次,我国实施了优待少数民族政策,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和民族群众的发展。

再次,我国加强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进步。

最后,我国重视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护宗教信仰的自由,促进各民族间的宗教交流和理解。

在学习民族团结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问题。

首先,民族团结不等于民族同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保持各自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其次,民族团结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

再次,尊重和包容是构建民族团结的基本原则,不同民族之间应该尊重彼此的权益和差异。

最后,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民族意识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积极参与民族团结建设。

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

初二历史知识点:民族团结知识点在初二的历史学习中,民族团结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它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于理解国家的形成、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关键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的大家庭。

在古代,各民族之间就有着广泛的交流与融合。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初步形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汉朝时期,汉武帝多次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不仅保卫了边疆的安宁,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既有战争,也有和亲,这都是民族交往的方式。

和亲使得双方的文化得以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繁荣时期。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族尊称为“天可汗”。

唐朝与周边的突厥、吐蕃等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吐蕃的文化、艺术等也受到了唐朝的影响,同时唐朝的先进技术和制度也传入了吐蕃。

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为了加强对各民族地区的管理,元朝设立了行省制度。

这一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清朝则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直接管理。

近代以来,在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时,各民族更是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

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

东北抗日联军中就有满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团结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让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聚居区自主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这一制度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同时,国家还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民族团结复习教案

民族团结复习教案

民族团结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2.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分布特点。

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途径。

5. 民族团结的相关案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途径。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民族团结。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族团结的力量。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回顾我国的多民族国家特点,引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讲解民族政策:详细讲解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分析民族团结案例: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分享讨论成果。

5. 情景模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民族团结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2. 小组讨论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深度。

4. 情景模拟表现:观察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民族团结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

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民族团结相关知识点1、认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是由56 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56个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甚至有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是56个民族都是兄弟姐妹,共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达1800万。

2、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旋、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3、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我国是如何保证少数民族同胞权利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措施。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②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充分保障少数民族的参政议政权,使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③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尊重各民族文化,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④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特点:①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②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③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力。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把国家的集中统一与民族地区的自治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的地主性事务,发挥地主优势,促进本民族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又能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大团结。

7、团结互助、共同进步对于中华民族有什么意义(作用或重要性)?(中华民族为什么要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我们为什么要立场坚定地反对分裂?)①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

历史上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通婚,大大密切了吐蕃和唐朝的关系。

这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1.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2.民族识别是指对一个族体的成分和名称的辨别与确定。

3.社会生产的发展及其带来的结果,促进民族的形成。

这是民族形成的经济条件。

4.从部落发展成民族,这是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

5.民族的发展一般经历奴隶制民族,封建主义民族,资本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等基本发展阶段。

6.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7.民族问题是在多民族国家中,或在不同国家之间关系中经常遇到的社会问题,是在民族的活动,交往联系中发生的问题。

8.民族问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是和其他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9.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10.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的关系。

11.民族问题既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

集中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

12.中华民族是以中华历史,文化为纽带所形成的民族共同体。

二.理解:
1.共同的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是民族的基本特征。

2.民族特征,民族源流,民族意愿,相近和就近认同是中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

3.民族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是民族发展包括的内容。

4.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是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5.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重要性是民族问题的特点。

6.因为经历的历史时空不尽相同,最终形成的民族体的渊源和方式也不近相同,生产方式也各有特点。

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表现出中华民族异彩纷呈的多样性,在信仰方面和精神世界,各民族也是千差万别。

所以说民族特点在社会主义时期发展的差距长期存在。

7.因民族问题既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又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既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又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8.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特点是:经济与政治,现实与历史,民族与宗教,国内与国际问题的交织。

9.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与指导思想与民族问题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

10.中华民族的复兴,首先是经济的发展,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在内的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需要坚持良好的政治基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离不开文化的繁荣,需要和谐的社会条件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国际环境。

三.大题(必背知识):
1.民族问题至少包括四个方面:(1)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2)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3)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4)以及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致即一个发展、三个关系。

2.民族问题重要性的表现:(1)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治与乱(2)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的进与退(3)民族问题关系一人民的福与祸。

3.社会主义时间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的表现、原因、意义:表现是方面的,主要有五个:(1)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2)种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3)各民族间
的互相信任增多(4)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共同性增多(5)各世族实现唯心伟大复兴的意识支援前线中。

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各民族共同因素增多,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结果,更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原因:
(1)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各民族间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多,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多。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各民族的交往、了解、亲近和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社会条件,使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些都使民族间的共同因素逐渐增多。

4、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主义为什么?
1.随着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一些西方国家千方百计的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直是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重要目标。

2.国内一些民族分裂,恐怖分子打着民族的旗号进行分裂和破坏活动,这种里应外合,内外勾结的格局决定了反渗透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3.发对一切外部势力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族人民的圣神责任和义务。

5、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内容:
第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区域自治。

一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共同居住于同一区域,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

第三,民族区域自治是少数民族行使自治权的政治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是什么?
旨在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充分调动各民族的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和特点,更好地发展经济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发展繁荣,巩固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6、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根本途径: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如何解决中国民族问题:(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2)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帮助边境地区和人员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加快发展(3)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重视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意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对于维护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对于建立良好的周边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祖国边防的巩固,提供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