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山东省气象科研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简介

山东省气象科研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简介

山东省气象科研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简介
陈延玲
【期刊名称】《山东气象》
【年(卷),期】2004(24)2
【摘要】介绍了山东省气象科研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特点及主
要内容等.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陈延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69
【相关文献】
1.高校科研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计 [J], 韦云波;顾永跟;洪拓夷;吕元康;沈宏良
2.山东省气象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建设简介 [J], 孟静
3.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我省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情况的报告 [J], ;
4.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公布《山东省气象局实施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行政许可细则》和《山东省气象局实施气象台站迁建行政许可细则》的通知鲁气办发[2016]154号 [J], ;
5.福建省气象档案管理服务系统简介 [J], 池幼群黄敏林秀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象信息系统》课件

《气象信息系统》课件

《气象信息系统》PPT课 件
气象信息系统是指用于获取、处理、分析、呈现和发布气象数据和信息的系 统。它在气象预报和各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引言
气象信息系统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气象信息系统?本节将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介绍。
气象信息系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类
卫星气象信息系统
利用卫星技术收集和传输气象数据,支持气象预 报和监测。
2 处理气象数据
3 分析气象数据
对获取的气象数据进行质 量控制、校正和处理,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利用统计、模型等方法对 气象数据进行分析,探索 气象现象和规律。
4 呈现气象数据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气象数据呈现给用 户,方便理解和应用。
5 发布气象信息
将处理和分析后的气象数据转化为可理解的 信息,发布给用户和决策者。
气象信息系统的应用
农业
利用气象信息系统进行农作物产量估测和灾害预 警。
交通运输
通过气象信息系统进行交通管制和航海导航。
航空航天
气象信息系统为航班运营和火箭发射提供气象支 持。
能源
利用气象信息系统进行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的 规划和管理。
气象信息系统的趋势
1
智能化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高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市政气象信息系统
针对城市气象需要开发的信息系统,用于城市防 灾减灾和气象服务。
地面气象信息系统
通过地面观测设备和仪器收集和处理气象数据, 用于气象预报和研究。
航海气象信息系统
提供海洋气象数据,支持航海活动和海上安全。
气象信息系统的功能
1 获取气象数据
从不同来源获取各类气象 数据,包括观测数据、卫 星数据等。

基于SOA以及工作流的湖南气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基于SOA以及工作流的湖南气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 高 教论 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年第 3 01 6期
基于 S A 以及工作流的 O 湖南气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
曹 思沁 1 胡 志 刚 , 2
f. 1 中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0 1;. 10 2 湖南省气象局 湖南 长沙 4 0 0 ) 2 10 7
【 摘 要】 随着 Ie e技术的蓬勃发展 , nmt t 越来越 多的应用软件都以 We b作为 系统运行 平台。 搭建基 于 We b的湖南气象科研 管理信 系 g 统 -
平台 . 能有效地提 高科研 活动的统计效率 , 节省组织科研活动 统计 工作时人 力、 物力的投入 , 实现公开 、 平、 正、 公 公 科学的评价活动 , 为此研 究 气象科研管理信息 系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与良好 应用价值 。本 文分析 了面 向服务 的体 系结构,探讨 了基 于工作流的 系统应用架构 ,借助 于 NE T以及 S ev r QL Sre 环境 . 并详 细分析研 究了系统 实现过程 中的关键技 术。 【 关键词】 O 关键技 术 ; S A; 实现
We ev e 务器 上 . bSri 服 c 例如登录功能 . 了湖南气象科研 管理信息系 除 统外 . 还有多个系统需要基于同一个用户表登录 . 因此 , 将登录功能作 为一 个 We evc 供 多个 系统使用 .此 时. bSrie服务器充 当 bSrie We ev c 服务 提供者 . We 而 b服务器充 当服务请求者 , bS ri We evc e服务器访 问 数据库服务器 . 实现公有功能 对于那些无须在多个系统 中重用 的功 能. 可以通过 We b服务器直接调用数据库服务器来实现。 通过分析 . 部分功能将抽取出来使用 We e i 实现 . bSr c ve 部署在专 门的 We ev e 务器上 . bSri 服 c 此时 We b服务器 只负责接收用户输入 的 数 据并显示结果 . bSrie服务器实现业务功能 . We evc 数据 库服务器负 责 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 在物理上实现表示 一 业务一 数据 的分 离 . 提高系 统 的灵活性 和可扩展性 . 也方便业务功能和数据的重用 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 f1 1使用 c #语言针对业务功能开发 We evc . bSri 将每一个独立 的 e 功能封装在一个 sr c 业 务类 中 . ei ve 例如 L g Sr c 等 . 一个业务 oi e i n ve 每 类 可以提供 多个方法供 We 服务器调用 b f) We evc 2在 bSrie实现中 . 如果需要访 问数据库则直接 连接数据 库服务器 . 实现对数据库服务器中数据的增删改查 等业务操作 。 f) 3逐个测试 We ev e功能 . bSri c 确保功能正确无误 . 以通过输入 可 i p sw r d和 as od对登录功能进行单元测试 f) 布 We evc . We ev e发布到本 地网络 上的 U DI 4发 bSri 将 e bSri c D 服务器上。 f 在需 要使用该 业务功 能的模块 中远程调用 We e i . 5 1 bSr c 通过 ve 添加“ b引用” We 引入 amx s 文件 . 例如 ht:121 8 .38 8 /oiS t / 9 .6 . 1 : 1 gn e p/ 0 0 L rie s . 使用封装在 We evc ve. mx再 a bS rie中的业务功能 32工作 流 技 术 应 用 . 工作 流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模拟现实世界 中的信息传递 . 由于在科 研信息管理中涉及 到流程管理 . 因此本文研究的湖南气象科研管理信 息系统 . 将使用工作流技术实现科研项 目的管理 . 包括项 目申报 、 目 项 审批等流程 对 于项 目 审批流程 . 对应需要传递 的信息就是项 目申报 信息 . 申报人填写好 申报信息后可将其 发送给上级 主管审批 . 主管 审 批后可以转交给其他部 门存档 . 也可 以将项 目申报信息打 回给 申报人 重新填写 . 整个 流程包括多个活动 . 同的用户可 以执行不 同的活动 . 不 每个活动均有其启 动和终止条件 本 文 研 究 的 湖 南 气 象 科 研 管 理 信 息 系 统 使 用 S ae on 中 的 h rP it wok o rn w引擎实 现工作 流的创建 在 S ae on hrP it中包 含 了工 作流设 计、 工作流使 用 、 工作流监控和工作流管理等功能 , 而且提供了与 We b srie X evc 、 ML等技术 的无缝集成 .在实现业 务系统 中进行 的关键 流程 如科研项 目申报和审批等 流程 时 .可 以将业 务数据通过 We ev e bSri c 接 口写入 Sae n t h rP i 平台 .所有参与流程用户的审批和监控操作 均�

气象信息系统

气象信息系统

1.1 内涵与定位

气象信息系统负责收集、处理、存储、交换与
分发各种气象信息和相关非气象信息。承担信息的集 中统一管理,数据质量控制和信息服务。主要包括通 信网络系统、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数据处理与管理、 信息存储与信息共享服务。
信息系统与信息共享平台的内涵(1)
1、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包括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存储和数 据管理等系统在内的公共性基础支撑系统。
2、信息系统结构
信息系统结构是指信息系统内在的、支持高效组织运 行与服务的、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层次部门、单位进行配置、 布局并有机连接成一个统一体的逻辑结构、物理布局和内在 联系体。

信息系统与信息共享平台的内涵(2)
3、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共享平台指信息系统为各方面用户提供信息系统 资源共享(数据、信息、计算等)的服务系统,是信息系统 面向用户的窗口。
开展了地面、高空和辐射资料的统计整编业务 围绕气象数据处理业务,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开发气象数据资源,生产和制作了一批数据集产品
2
数据管理业务现状 我国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数据管理机构;各级数据管 理机构已经建立了对基本数据的收集、处理业务;对收集的 资料范围也有明确的分工,对主要探测数据的收集业务流程 不断完善;各级数据管理机构对主要常规观测资料按照规定 的时间进行审核、统计、整编,数据质量不断提高;大部分 数据在国家级、省级进行了存储和归档。针对科研、业务对 气象资料的巨大需求,各级数据管理机构均开展了数据的服 务工作。尤其是近年来,国家级数据共享服务取得了很大进 展。 近年来国家级数据管理机构注重了对数据管理技术标 准的制定,研制了“气象数据元数据格式标准”、“气象科 学数据集制作与归档技术规定”、“气象数据集说明文档格 式标准”、“气象资料的分类编码及命名规定”等技术规定。

气象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纯方案,67页)

气象数据管理系统技术方案(纯方案,67页)

目录1. 实施方案 (3)1.1. 背景介绍 (3)1.2. 工作目标 (3)1.3. 工作思路 (4)1.4. 系统架构 (5)1.5. 系统模块 (7)1.5.1. 数据存储子系统 (7)1.5.2. 服务支撑子系统 (27)1.5.3. 运维管理子系统 (33)1.6. 系统功能 (41)2.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45 2.1.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 (45)2.2. 应对措施及相关的合理化建议 (45)2.2.1. 利用GreenPlum解决结构化数据存储 (47)2.2.2. 利用Hbase解决半结构化数据存储 (51)2.2.3. 利用FastDFS解决非结构化数据存储 (52)3. 质量(完成时间、安全、环保)保障措施及方案 (55)3.1. 质量管理内容 (55)3.1.1. 编制和评审质量计划 (55)3.1.2. 工作产品的质量检查 (55)3.1.3. 不符合项的跟踪处理 (56)3.2. 质量管理责任分配 (56)3.2.1. 质量保证小组职责 (56)3.2.2. 配置管理小组职责 (57)3.2.3. 测试小组职责 (58)3.3. 质量保障措施 (59)3.3.1. 项目进度 (59)3.3.2. 需求分析 (61)3.3.3. 系统设计 (62)3.3.4. 系统实现 (63)3.3.5. 系统测试 (63)3.3.6. 系统维护 (65)3.4. 项目安全保障措施及方案 (65)3.5. 项目环保保障措施及方案 (67)1.实施方案1.1.背景介绍随着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气象探测设备的不断增加,观测台站上传的数据正在急剧增加,存储总量呈现几何式增长,目前气象数据每年增量达到PB+量级,已具备大数据的特征。

而且随着公众对气象服务需要的日益增长,要求天气预报向精细化、全时空和集合预报的方向发展,气象服务从传统向多元化拓展,随着气象服务方式的改变,对气象信息服务的时效性越来越高,气象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第一章气象信息系统概述资料

第一章气象信息系统概述资料

(5)网络通信 20世纪70-8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入网络 技术应用阶段。1993年4月计算机广域网传输技术 在全国推广,该技术使通过网络传输的资料种类有 了明显增加,日传输信息量增加了20倍,国内外地 面报的传输时效提高了1-1.5小时,高空观测报提前 了1小时,大大提高了气象资料传输效率。 1991年在中国气象局大院建成我国第一个高性 能的高速局域网CDCnet。 2001年11月中国气象局大院正式建成骨干网络 系统,形成以光纤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的国家一级信 息“高速公路”。
2.2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1)早期的国产计算机应用 1967年,中央气象局批准气象科学研究院购置 国产DJS-6计算机(108计算机),从此我国气象部 门有了第一台每秒运算5-7万次浮点运算的电子计算 机。 1970年10月国家气象中心气候资料室安装了2 台DJS-C2晶体管计算机(111计算机)。 1978年,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生产的DJS-11 计算机(150-3计算机)在国家气象中心安装落户。
(2)微型计算机应用 微机转报系统:用于省一级的自动气象转报系 统和自动填图系统,取代了省级的人工通信和手工 填图。 气候资料加工:1985年开始使用微机编制地面、 高空、日辐射等观测记录月报表的应用软件,改变 了气候资料处理“一把算盘一支笔”的落后面貌。 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1995年开发,提供了较全面的分析工具和较强的交 互功能,可以显示各种气象数据和图形并供预报员 完成天气预报图的生成和修改。
1.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是用 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常常 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从学科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体系包括管理和技 术两部分。

气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气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气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发展,气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逐渐成为了趋势。

气象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提高气象部门的工作效率,还能为公众和企业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气象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气象信息化系统概述气象信息化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以气象观测、预报、预警等为主要内容,将气象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展示,形成一套在线、实时、智能化、全面的气象服务系统。

随着气象服务需求的增长和用户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气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1. 前端界面设计气象信息化系统的前端界面设计应该符合人机工程学原则,让用户能够轻松使用。

界面需要直观、简洁、美观、易操作,设计应考虑可用性、统一性、协调性和易学性。

采用响应式布局技术,为用户提供不同大小屏幕的界面适配,并支持多终端浏览。

2. 数据采集与处理气象信息化系统需要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数据应包括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卫星云图、气候信息、气象预报等。

数据采集要求高效、可靠、规范。

系统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噪声去除、数据插补等处理,确保数据质量。

3. 预警机制与预报算法气象信息化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预报算法。

预警机制应包括灾害预警、空气质量预警等,具备预测性、预警性、预防性。

预报算法应具备科学性、准确性、智能化,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气象因素进行分析,并能够进行大量数据的存储、并发计算和快速查询。

4. 服务支持与用户管理气象信息化系统需要提供完善的服务支持和用户管理功能。

服务支持应包括用户需求统计、数据报表分析、定制服务等。

用户管理应包括用户注册、权限管理、用户数据查看等功能。

三、气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前景气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在为气象部门提供全面的气象服务的同时,还能为立体化的城市建设以及大型天气灾害的预防和救援提供帮助。

其次,在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的同时,还能提供对环保和能源使用的帮助。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摘要气象信息管理系统(MIMS)是气象部门利用各种软硬设备资源进行气象信息数据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提高效益和效率的集成化、自动化信息系统。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着气象信息能否及时正确发布,影响着人们对气象信息的正确获取。

因此,加强对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对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安全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安全1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意义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加强,所以外出旅游、健身的群众不断增多,而这些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因此气象行业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气象领域也引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极大地推动了气象领域的开发建设,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对天气的预测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灾害天气的报警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极大地减少了国家和群众的财产损失。

但是,随着气象服务领域的不断拓展,气象信息资料的种类越来越多、信息量越来越大、实时性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气象信息的综合应用需求不能满足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例如:没有统一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各级气象部门管理、业务、服务等多种应用需求难以满足;缺少经过整理的基本观测资料、业务支撑产品和气象服务产品,各级业务单位难以方便地获取所需的气象信息;各类气象信息的数据格式、表现形式、服务方式各异,造成气象信息共享的集约化程度不高,利用率较低等。

因此,根据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的需要,以满足公共气象服务为目标,需要建立数据收集、分类和存储、监控、数据查询及管理等含有多个功能的气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立不仅可以使我们便于查询历史气象数据,还要满足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统计和收集,从而提高气象业务数据内在质量,推进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使气象现代化建设及防灾减灾的效益得以提升[1]。

气象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气象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应用

气象信息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气象信息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众多领域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信息系统也在日益完善和发展,其集成与应用成为了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气象信息系统的集成是将各种分散的气象数据资源、技术手段和应用服务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统一、高效、协同的整体。

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传输以及应用展示等。

在数据采集方面,气象信息系统需要整合来自不同渠道的数据。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如气象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

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能够实时获取大量的气象要素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降雨量等。

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于后续的分析和预测至关重要。

数据存储是气象信息系统的重要环节。

由于采集到的数据量巨大,且需要长期保存和快速检索,因此需要采用高效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这些系统不仅能够存储海量的数据,还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支持快速的数据查询和访问。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价值信息的关键步骤。

利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取出有用的气象特征和规律。

例如,通过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可以对未来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通过气候模式分析,可以研究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数据传输是确保气象信息能够及时送达用户的重要保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使得气象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遍全球。

无论是专业的气象部门,还是普通民众,都能够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

气象信息系统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农业领域,农民可以根据准确的气象预报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如播种、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交通运输方面,航空公司可以根据气象条件优化航线和航班安排,避免恶劣天气对飞行安全造成影响;公路和铁路部门可以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和安全。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 在灾害预警、气候变化研究、精细化农业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挑战与展望:如何将新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以满足不断 增长的气象服务需求,是未来需要面临的挑战。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将迎来更加 广阔的发展前景。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 统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应 用场景
02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概 述
05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挑 战与展望
03
气象科技管理 信息系统的技 术实现
06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该机构负责美国的气象观测和 预报,拥有先进的卫星和地面观测系统,为美国及全球提供气象服务。
日本气象厅(JMA):该机构使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型和卫星观测技术, 为日本及周边地区提供气象服务,包括台风、暴雨等灾害预警。
印度气象局(IMD):该机构利用多源卫星数据,为印度及周边地区提 供气象服务,包括季风降雨、干旱、洪涝等灾害预警。
特点:模块化设计,易于扩 展和维护
安全性:采用多种安全措施, 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
系统应用和发展历程
应用领域:气 象、环境、航
空等
发展趋势:智 能化、自动化、 云计算等技术
应用
历史沿革:从 人工观测到自 动化监测,再 到智能化分析
未来展望:进 一步提高预测 准确率,拓展
应用领域
03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的技术实现

甘肃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甘肃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甘肃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介作者:刘峰民韩潇影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年第11期摘要:甘肃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气象综合管理信息化的系统工程。

该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网络结构、设计结构体系、层次结构,最后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阐述。

关键词:管理;架构;数据库;信息安全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478-03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气象事业在社会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面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各级气象部门的现代化建设也不断提高,相比而言,甘肃省气象管理系统水平较为滞后,因此迫切需要一套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统一平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2009年初,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提出将建设现代化气象管理平台作为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多年的努力,我省气象部门依托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建成一个高效率、综合性、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该系统的推广运行,将在很大程度上甘肃气象部门行政工作效率,并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办公成本,最终提高各级气象部门的管理信息化水平。

1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基本结构甘肃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硬件平台主要由Web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notes邮件服务器,备份服务器、短信收发器、短信服务器以及用户终端组成。

短信服务器主要提供办公平台的短信提醒功能,用户通过访问办公系统应用服务器处理相关办公业务,也可以手机短信进行提醒。

网络基本硬件设备则由网络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主控服务器、拨号服务器、调制解调器、客户终端等组成。

2 系统设计整个系统的组成可以概括为:“一个门户、三个体系,四个层次”。

“一个门户”是甘肃省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门户。

“三个体系”是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管理体系、标准信息系统规范体系。

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设施层、应用支撑层、数据处理层和业务综合应用层。

其中基础设施层是构成了整个系统的物理环境;应用支撑层是各种通用组件的集合,这些组件为系统提供了可通用的、可复用的、标准化的模块;数据处理层主要解决数据的组织问题,各种信息应按照其反映的不同事物或事物的不同属性、信息本身具有的客观内容来归属信息的不同门类和不同层次,在信息资源内部建立起与之对应的结构体系。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人员使用手册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人员使用手册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人员使用手册(气候变化科研专项部分)二○一三年七月目录1 系统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手册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读者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系统使用软件说明和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系统角色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科技人员使用指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角色及相关功能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吴蕾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201206086
高光谱卫星观测资料处理和反演关键技术研究
张鹏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201206090
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观测产品加工处理平台研发
杨洪平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陈永涛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1206077
光学雨量传感器研究
杨志勇
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201206080
地基自动云观测与卫星云观测集成与融合技术研究
曹晓钟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研究
吴艳峰
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
201206084
风廓线雷达组网观测资料业务化应用研究
201206048
我国北方冬小麦精细化土壤墒情动态监测预报和灌溉预报技术研究
毛飞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01206052
山区人工防雹关键技术及业务应用的研究
王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201206055
太阳能光伏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研究
申彦波
孙娴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01206056
强冷空气对渤海海冰的影响及预报技术研究
柯宗建
国家气候中心
201206034
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异常机理及预测方法研究
杨建玲
宁夏回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201206035
中高纬海洋异常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
孙建奇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1206037
北半球冬季风暴轴变异及其对我国冷空气活动的影响
朱伟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06038
北极涛动与我国冬季气候异常的关系及其在预测中的应用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林毅
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406033
青藏高原雪灾监测和风险预警技术研究
假拉
西藏自治区气象台
201406034
多源水汽综合观测融合技术及暴雨预报应用
万蓉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01406035
鄱阳湖对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分析研究
单九生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01406036
大城市暴雨精细化短临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黑龙江省气候中心
201406052
10-30天延伸期非线性集成预报方法研究
陆虹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201406053
西北半干旱区干旱事件的演变规律及其预测技术研究
王劲松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201406054
中国气候服务基础信息支撑和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研发
陈峪
国家气候中心
201406055
气候变化背景下双季稻生产全过程的气象适用技术研究
201406021
GRAPES模式边界层层积云过程的参数化方案研究
刘奇俊
国家气象中心
201406022
精细化预报检验技术研究及业务应用
赵滨
国家气象中心
201406023
东移西南涡影响下江淮持续性暴雨预报技术
严明良
江苏省气象台
201406024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华南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制与数值预报技术研究
兰红平
深圳市气象局
201406037
气候数据时空分析关键技术及网格化产品的研发应用
李庆祥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201406038
关键气候变量及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
王国复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63①作者简介:杨昆(1983,11—),汉族,男,山东青岛人,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气象信息技术、通信电子。

DOI:10.16660/ki.1674-098X.2020.02.163气象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杨昆(临沂市气象局 山东临沂 276004)摘 要:气象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数据联系,把各部门子系统的信息和数据,通过相关的组织方法,连接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络,来达成数据资源的共享。

以促进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与协调合作,使业务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的合理分配资源和共享资源。

进一步有效地保证了气象服务质量,从而提高工作了效率。

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面向内部局域网,服务气象业务管理。

关键词:C/S 气象信息技术 管理软件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1(b)-0163-02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利用高效的信息化进行企业管理已不再是困难的事情,我们在深入剖析气象信息服务的结构框架和业务流程后,研发出适用于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管理上的精细化、流程化、智能化。

当前气象所辖站点相互之间距离较远,因此远程管理各个站点势在必行,我们开发的这套程序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这样的问题。

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 系统总体流程作为可以方便使用的气象信息站实施控制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整体上一致性很好,数据的存储与调取比较安全可靠,系统运行状况稳定,界面美观维护方便,而且可以免费升级等。

在功能上要求满足减少工作量的同时,能够有效的管理和生产自动化,并能准确的把控整个流程,使之一目了然。

系统采用基本的语言知识实现特殊的管理功能,采用B/S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架构,实现气象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气象科技管理信息系统
2015
1•


任务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101
FY卫星资料 在台风和强 对流天气监 测预警中的 定量应用关 键技术研究 和产品开发
研究基于多源卫星观测资料的台风风场及结 构特征监测技术,包括优化基于红外通道亮温 的台风大风估算方法, 研发云雨结构特征和特 征变化参数的定量提取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生 成。开发基于FY-4扫描辐射计多通道数据的 对流云团定量判识、 路径追踪技术,研究FY-4闪电成像仪产品与地基闪电监测结果的匹配 方法,研发基于FY-4新型遥感资料的强对流 监测预警产品。研究基于FY-3和FY-4的卫星 云图及环境场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卫星特征产
降水,大风,强对流风险)、极端天气集合预 报产品,以及结合流域特征的中小河流洪水风 险预报产品,建成产品分析处理系统。
认识区域GRAPES模式的预报误差增长特征, 建成基于多尺度混合初值扰动技术和物理过 程参数化方案扰动技术的15km分辨率区域
GRAPES集合预报系统,系统集合发散度和高 影响天气概率预报技巧咼于国家级现有同类 业务系统,集合预报产品集成到中央气象台预 报业务平台。
雨精细化定量预报技术与系统和城市内涝预 警方法与平台,在典型大城市开展试验应用, 提高城市强降水预报预警服务能力。
编 号
任务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112
典型天气过 程重现短期 预报平台关 键技术研究
研究基于灾害性天气的典型天气全要素数学 模型,构建元数据模型, 研究典型天气个例数 据库动态更新机制;研制典型天气短期预报的 评价模型,以及典型天气短期天气预报工作流 模型。
建立基于暴雨、大(暴)雪、寒潮等的典型天 气要素结构模型,典型历史天气个例库及动态 更新机制;建立“典型天气过程重现短期预报 平台”原型系统及其完整合理的预报流程,提

江苏省气象科技管理自动化系统

江苏省气象科技管理自动化系统

江苏省气象科技管理自动化系统
董晓敏;顾亚进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1991(17)4
【摘要】本文根据省一级气象科研管理工作的特点,设计了江苏省气象科技管理自动化系统。

该系统基本上实现了气象科技管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操作简便,功能齐全,有助于提高管理的科学水平。

【总页数】4页(P29-32)
【作者】董晓敏;顾亚进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09
【相关文献】
1.江苏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成效、问题及对策研究 [J], 韩博
2.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J], ;;
3.警方高科技管理系统在江苏省推广 [J], 无
4.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 [J],
5.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46号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雾霾天气监测与分析业务,实时提供紫外气溶胶定量产品;揭示静稳、低能见度雾-霾天气与边界层天气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优化和完善监测和预报指标;建立中短期静稳天气的客观识别技术和雾-霾分类分级预报业务技术方法,其产品在国家级和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雾-霾预报业务中试验应用。
109
高分辨率网格化定量降水预报关键技术研究
形成基于多源卫星资料的精细化台风定量监测产品和基于FY-4的新型遥感资料的强对流监测预警产品。研究成果经过精度和适用性检验后,集成到SWAP平台,面向全国气象台站推广,为天气预报业务提供支撑。
102
风廓线雷达综合评估及在华东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研发合理有效的风廓线雷达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算法、进行观测误差统计。发展风廓线雷达资料在数值预报中的同化方法并进行资料同化影响分析。开展风廓线雷达观测网布设计及其合理性(OSSE)评估。将风廓线雷达资料应用于复杂高影响天气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2015年度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指南
1.天气领域(12项)
编号
任务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
预期目标
101
FY卫星资料在台风和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定量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研究基于多源卫星观测资料的台风风场及结构特征监测技术,包括优化基于红外通道亮温的台风大风估算方法,研发云雨结构特征和特征变化参数的定量提取技术,以及相关产品生成。开发基于FY-4扫描辐射计多通道数据的对流云团定量判识、路径追踪技术,研究FY-4闪电成像仪产品与地基闪电监测结果的匹配方法,研发基于FY-4新型遥感资料的强对流监测预警产品。研究基于FY-3和FY-4的卫星云图及环境场特征提取方法,以及卫星特征产品与数值模式、常规观测综合应用技术。
开展高分辨率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包括:高分辨率格点化降水的降尺度预报方法、适用于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的格点编辑和插值方案、融合气候背景场信息和复杂地形影响的格点降水客观订正等;发展融合高精度地理信息的温度格点化订正技术;研发格点化降水检验技术。
建立完整的国家级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产品的支撑技术;形成覆盖全国的0-24小时逐6小时、1-5天逐24小时5km分辨率的格点化定量降水预报产品;提升国家级格点化温度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开展5km分辨率1-5天格点化温度预报实时试验。
实现区域中尺度观测网的多尺度融合分析,建立15分钟(0-2h预报时效)和1小时(2-12h预报时效)快速循环更新的短临同化预报系统RMAPS,提高强对流天气定量降水的短时和临近预报能力。
105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多尺度混合扰动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区域GRAPES模式初值误差增长特征分析,研究包含全球大尺度和区域中尺度初值扰动信息的多尺度混合初值扰动技术。研究时间、空间相关的物理过程参数化随机扰动技术。开发高影响天气集合预报产品(如短时强降水,大风,强对流风险)、极端天气集合预报产品,以及结合流域特征的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预报产品,建成产品分析处理系统。
到2017年底,使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同化效果不低于同期的GRAPES全球3DVAR系统,同化的观测数量增加,计算时间减小到1个小时之内,具备业务应用能力。
104
多尺度资料同化与快速循环精细化0-12h短临预报系统研究
研究开发应用于强对流定量降水精细短临预报的三维多源资料同化与快速循环技术。针对大尺度、中尺度、及对流尺度不同资料的物理特征,发展多尺度同化方法,有效地同化常规天气尺度观测、雷达观测以及闪电观测,建立一个具有业务预报能力的多尺度分析、快速循环、无缝隙0-12小时的定量降水预报系统。
完成表征主要空间天气区域关键要素的提取和定级描述算法,建立关键空间天气参量的量化指标体系和态势图制作与分析技术,构建空间天气态势图实验系统,实现在业务预报中的应用。
107
中国不同气候区域夏季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对比分析及关键预报因子研究
针对不同区域(西北高原、西南、华南、江淮流域和华北等不同气候特征区域),开展夏季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天气尺度配置结构、中尺度结构特征的对比分析和短时强降水形成机理的研究,构建上述5个不同气候区域夏季短时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指标和物理模型。
形成我国西北高原、西南、华南、江淮流域和华北等不同气候区域的夏季致灾性短时强降水的物理模型,建立不同气候区域短时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0-6小时)指标体系,预报指标和物理模型在业务中试用并评估效果。
108
典型城市群静稳天气客观识别及雾霾中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研究紫外波段气溶胶光学参数算法,结合多源卫星数据和地基数据等,开发卫星紫外气溶胶定量监测产品;利用大气观测和可获取的环境观测资料,研究静稳、低能见度雾-霾天气条件下边界层关键天气系统和气象环境场结构特征,并确定为量化的气象要素指标;对静稳天气强弱程度进行分级和指标量化,研发中短期静稳天气客观识别技术;开发基于集合预报的雾-霾中期潜势预报方法,研究结合气溶胶消光特性的短期雾-霾分类分级预报方法,开发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1-10天雾-霾分类分级预报产品。
提供融合了风廓线雷达观测的高质量客观分析场及诊断产品,实现风廓线雷达观测在数值预报模式中的实时有效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对数值预报有正贡献。提供风廓线雷达观测数据质控算法源代码和技术文档说明,给出风廓线雷达网布点合理性评估报告。
103
面向业务化应用的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研究
在现有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系统的基础上,针对业务化应用的要求,改进GRAPES全球切线性和伴随模式,开发GRAPES-4DVAR并行算法,提高非常规观测的同化效果和同化系统的计算效率,建立全球四维变分同化业务化系统。
认识区域GRAPES模式的预报误差增长特征,建成基于多尺度混合初值扰动技术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扰动技术的15km分辨率区域GRAPES集合预报系统,系统集合发散度和高影响天气概率预报技巧高于国家级现有同类业务系统,集合预报产品集成到中央气象台预报业务平台。
106
空间天气态势分析及分级描述方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究
研制太阳活动态势水平关键要素提取及定量化算法,研究揭示太阳风扰动在行星际间的传播以及极光区沉降粒子能量注入机制。研究电离层态势定量化分级描述方法,以及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指数化分级方法,研究设计空间天气态势图制作原则和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