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微观经济学教师手册*04 剩余与市场效率

合集下载

复旦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复习指南翔高教育真题笔记课件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圣才辅导配套宏观经济学高鸿业(次要)经济学硕士856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陈钊陆铭高等教育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伊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工商管理学硕860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平狄克《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020101政治经济学:①《政治经济学教材》(第十三版)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②《通俗资本论》洪远朋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年了解③《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④《微观经济学》陈钊、陆铭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⑤《宏观经济学》袁志刚、樊潇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⑥《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六版)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⑦《国际经济学》(第二版)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020102经济思想史:同020101专业020103经济史:同020101专业020104西方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105世界经济:同020101专业020201国民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202区域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203财政学:同020101专业020204金融学:①至⑥同020101专业①至⑥⑦《国际金融新编》(第四版)姜波克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⑧《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三版)胡庆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⑨《投资学》(第二版)刘红忠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020206国际贸易学:同020101专业020207劳动经济学:同020101专业020209数量经济学:同020101专业“经济学综合基础”参考书目《国际经济学》华民复旦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微观经济学》陈钊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袁志刚高等教育出版社《通俗资本论》洪远朋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政治经济学教材》蒋学模上海人民出版社三、“经济学综合基础”复习资料1、《2013复旦大学经济学综合基础考研复习精编》复旦大学考研研究中心、博志复旦考研网编写。

微观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

微观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世纪高教
– 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
资源可分为: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如空 气)
物品通常可分为:
经济品(economic goods):如衣服、食品
世纪高教
14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微观与宏观的区别可概括为以下表格(附表1-1)
项目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别名 研究方法
小经济学 个体经济学
世纪高教
9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 定义:一种资源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 弃的在其它各种可能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 益。 – 前提: 资源的稀缺 资源的多用途 – 存在于任何行为主体的任何选择行为中。
• 如何生产(how)
– 由谁生产、用什么资源生产、用什么技术生产 、用什么组织形式生产
• 为谁生产(for whom)
• 何时生产(when)
– 资源利用的时间配置,即发展计划
• 谁做决策(who)
世纪高教
– 经济体制问题: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 济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七章-文档资料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七章-文档资料
7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垄断形成的原因
• 垄断形成与存在的原因 1) 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 本资源的供给 2) 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 3) 政府的特许 4) 显著的规模经济,如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 即自然垄断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与需求弹性
• 总收益、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M R d T R d ( P Q ) P Q d P P ( 1 d P Q ) P ( 1 1 ) d Qd Q d Q d Q P e d
11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主题内容
• 第一节 垄断市场的涵义与特征 第二节 垄断企业的行为与经济效率 • 第三节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 问/答
12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 两种盈亏分析法(续) TC
$
E0
B
A
E
TR
总收益—总成本分析法
O
Q1
$
P0Biblioteka OQ1Q3 Q2
Q
MC AC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分析法
MR
Q3 Q2
D=AR
Q
14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五版课件(5)市场效率

微观经济学曼昆第五版课件(5)市场效率

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Price of House
Painting
$900 800
600 500
Price = $800
总生产者剩余 ($500)
Supply
王五的生产者剩余 ($200) 赵六的生产者剩余 ($300)
0
1
2
3
4
Quantity of
Houses Painted
价格如何影响生产者剩余
买者支付意愿
支付意愿是买者愿意为某一物品支付的 最高价格。 Willingness to pay is the maximum price that a buyer is willing and able to pay for a good. 它衡量买者对物品或服务的评价。 It measures how much the buyer values the good or service.
能否通过改变市场均衡产量来增加总剩 余?
产量小于均衡产量时的总剩余
Price
消费者剩余 =A
生产者剩余=B
A
S
价格P1
B
C
无谓损失 = C
0
Q1
均衡数量
D
Q
产量大于均衡产量时的总剩余
Price
消费者剩余 =A+B 生产者剩余 =C-B-D 总剩余=A+C-D
A 价格P2
C
D B
无谓损失 = D S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 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Consumer surplus is the amount a buyer is willing to pay for a good minus the amount the buyer actually pays for it.

黄亚均版微观经济学 复旦 教参 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

黄亚均版微观经济学 复旦 教参 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

官僚行为的约束机制
✓政治家 ✓选民
公共产品的过度提供
TB,TC
MB,MC TC
TB
F MC E
G MB
0
Q* Q’ Q 0
Q* Q’ Q
第三节 寻租
➢寻租的含义 ➢租金消散 ➢政府与寻租
寻租的含义
✓ 寻租是个人或利益集团为了牟取自身经济利 益对公共决策或政府官员施加影响的活动。
✓ 寻租是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 行再分配的行为,因此也是一种非生产性的 活动。
黄亚均版微观经济学 复旦 教 参 第十六章 政府与市场
市场经济
价格
12 10
8
0
S
D QH* QH 理发
价格
8 6 4
0
S
D QB QB* 面包
市场失灵
✓市场垄断 ✓不完全信息 ✓外部经济 ✓公共产品 ✓市场不完全 ✓失业或收入分配
政府干预与平等
P

T2
P0
T1 D2
D1
0
Q1 Q* Q2 受教育年限
✓ 经济学家们把寻租行为称为人类社会的“负 和游戏”,即一场就社会整体而言损失大于 得益的游戏。
租金消散
从整个社会来看,寻租成本并不能 通过租金收益得到补偿,也称之 为“租金消散”。
租金消散
P 55
35
15
MC
MR
D
0
20
Q
政府与寻租
✓政府或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 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地创造租金, 诱使企业向他们支付报酬来作为得到这 种租金的条件 ,称为“政治创租” 。
• 按照多数投票制决定的社会偏好却不一 定具备可传递性,即使投票者能够显示 出自己真实偏好,我们仍然很难将个人 偏好加总为社会偏好,这种情况称之为 投票悖论(Voting paradox)。

Introduction 导 论(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 姜建强)

Introduction 导  论(微观经济学-复旦大学 姜建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出理论 收集资料 检验理论

经济学理论与自然科学理论的区别

验证的困难 理论可证伪的重要性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两种不同表述

“最低工资法导致失业率上升” “政府应该废除最低工资法”


实证研究是规范研究的基础,但是规范 研究常常又主要与价值判断有关。 例子: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 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经济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理论假设之间 的关系。
分析方法:模型

实例模型

文字性分析(verbal analysis) 实例选取的标准:具有一般性,能够运用于其他表 面看上去不同但是本质上一样的现象上去。 数学语言分析(mathematical analysis) 标准化、逻辑性强。

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市场和价格

什么是市场



定义和界定 地理 产品种类 替代性产品

市场结构和价格行为 名义价格和相对价格。
小试牛刀


机会成本:放弃的最高代价。 为什么考研越来越热? 为什么春运时节“黄牛”最多? 为什么礼拜天理发店的生意最好? 为什么音乐会或重要的足球比赛大都在 周末晚举行? ……
微观经济学的核

人们为什么要进行交易?

交易和交易利得(gain from trade) 价格理论 放任自由的政策
经济学中的公理

经济学中的公理(基础性假设):

人是理性的,或者,趋利性。

斯密的人性观

道德人和自利人。
人究竟是理性还是非理性的不重要的,重要 的是,“适者生存”原则保证了最后生存下 来的都是理性人。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by经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冯曲老师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讲义-by经济学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冯曲老师
dx1 df ( x) = f x ⋅ dx = ( f1 , L , f n )M = f1 dx1 + L + f n dx n dx n
B.1.1 几何意义:向量的内积 x,y 是两个向量,其内积定义为:
y1 x ⋅ y = ( x1 , L , x n )M = x1 y1 + L + x n y n y n
同时,也可以表示成: x ⋅ y = x y cos α ,或 cos α =
x⋅ y ,其中 α 表示向 x y
量 x,y 之间的夹角, x , y 分别表示向量 x,y 的模(原点到点 x、y 的距离) 。 如果
0≤α <
π
2
,则 x ⋅ y > 0 ;
α= π
2
π
2
,则 x ⋅ y = 0 ,即向量 x,y 正交(垂直) ;
度向量 f x 和 dx 的方向不一致(夹角大于
π
2
) ,则 df ( x) < 0 ,即从点 x 移动,可
以使 f ( x) 的值减少;当且仅当梯度向量 f x 和 dx 正交或其中有一个向量为零向 量时(当其中有一个向量为零向量时,我们也可以将这两个向量看作时垂直的) ,
df ( x) = 0 ,即随点 x 的微小移动,目标函数值不再增加,或者讲在点 x 处的一
5
图,无差异曲线(二维情形下,等值面就是无差异曲线)上点 x 处作切线(多 维情形下就是切平面) , f x 就是和切线垂直的、无差异曲线增加的向量。 由上述的讨论,对于 df ( x) = f x ⋅ dx ,如果梯度向量 f x 和 dx 的方向是一致的 (夹角小于
π
2

复旦微观经济学习题课PPT

复旦微观经济学习题课PPT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寡头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大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 份额,主导着市场的价格和产量。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特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市场上的企业数量有限,通常只有几家或十几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产品具有一定程度的同质性,但各家企业的产品可能存在 细微差异。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市场供需理论指出,当市场上的供给 和需求相等时,商品的价格达到均衡 。供给量是指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 者愿意并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需求 量则指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 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价格变动会 调整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市场均衡。
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如何 做出最优的购买决策,以达到效用最 大化。
1. 列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的方 程。
2. 解方程组得到均衡价格和均衡 数量。
计算题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函数 和供给函数,求均衡价格和均衡 数量。
答案:根据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的具体形式进行计算。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目标
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 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理解市场机制和个体 决策行为。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 立思考能力,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 的分析方法,解决实 际经济问题。
02
微观经济学基础
微观经济学基础 市场供需理论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市场供需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它解释了商品价格如何由市场上的供 求关系决定。
技术政策
政府通过制定技术政策和法规,影 响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进程。
06
习题解析与解答
选择题解析与答案
选择题1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

生产者剩余名词解释微观经济学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他们所消费的商品各自具有不同的支付能力。

如果生产者可以将该商品的全部供给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能够将其全部需求卖给生产者,则这时候买卖双方所获得的总利润称为生产者剩余。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即生产者可以将该商品的部分供给卖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也能够将其部分需求卖给生产者,则这时候买卖双方所获得的总利润称为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厂商生产的全部商品,销售后获得的总利润。

厂商所获得的生产者剩余即是商品的个别生产成本加上商品销售价格。

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厂商的成本,它表示生产厂商为了进行生产必须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另一部分是厂商的收益,它表示生产出来的商品能够卖出去,所得到的货币的价值。

一般地,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是商品的社会生产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之差额。

生产者剩余主要取决于厂商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以及怎样生产等诸多因素,因此是各种生产要素相互结合的产物。

决定生产者剩余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状况。

(1)生产技术水平,是指厂商所采用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各生产要素组合的比例。

(2)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卖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或类型,包括市场集中度、市场上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支付手段等。

(3)市场竞争状况,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情况,市场竞争越激烈,生产者剩余就越大。

(4)其他因素,主要是指当前的政治和经济体制、人口状况、通货膨胀率、预期的利息率等因素。

(5)对不同企业而言,生产技术水平、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状况等因素是相同的。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市场结构不同,厂商的生产者剩余亦不同。

例如,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大于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剩余又大于在垄断竞争条件下,生产者剩余等于社会平均成本。

(二)生产者剩余与社会剩余一般地,厂商的生产者剩余是商品的社会生产成本与社会平均成本之差额。

微观经济学 复旦

微观经济学 复旦

微观经济学复旦1. 简介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行为,以及他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复旦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微观经济学课程提供了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的知识。

2. 课程内容复旦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2.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课程将介绍供给和需求曲线的概念,并讨论如何通过价格来决定市场的均衡状态。

学生将了解到价格变动对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2.2 供给和生产成本本部分将讨论企业的供给决策以及生产成本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来确定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2.3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各个经济主体的数量和相互关系的组合。

本部分将介绍不同的市场结构,如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并讨论在不同市场结构下的市场行为。

2.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本部分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后果,并讨论政府在市场失灵情况下的角色和政策工具。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并提高市场效率。

2.5 风险与不确定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是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因素。

本部分将介绍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概念,并讨论个体和企业在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决策策略。

3. 教学方法复旦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授课讲解:教师通过详细讲解经济学理论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实例分析:教师将真实的经济案例引入课堂,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的应用。

•小组讨论:学生将分成小组,进行经济问题的讨论和分析,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练习与作业:教师会提供一些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应用到实际经济问题中。

4. 课程评估与考核复旦大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平时成绩: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堂练习等。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进行测试。

微观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

微观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PPT
世纪高教
许晓茵 冯剑亮 编制 尹伯成 审校
前言
世纪高教
这份PPT是专为方便讲授和学习《西方经 济学简明教程》第五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 民出版社出版,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高等教 育图书公司出品)的师生制作的。由于我们水 平有限,编制中难免有不妥甚至差错之处,敬 请批评指正。
主题内容
•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问/答
世纪高教
16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 – 只考察经济现象是什么 – 现状如何,为何会如此 – 发展趋势如何 – 对经济现象好与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第一章 导言
世纪高教
世纪高教
本章从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出发扼要介 绍了经济学的概念,认为经济学是研 究如何配置稀缺资源以实现最优的学 科,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基础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买方和卖方集 合的市场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体。 本章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和框架结构作了初步的介绍。
• 边际增量分析(marginal adding analysis)
– 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 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
世纪高教
18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世纪高教

微观经济学剩余与市场效率

微观经济学剩余与市场效率

Q’
Q
离散商品下生产者付出的 代价由众多矩形的面积之和来 表示。
10
图4.4 a生产的代价与供给曲线
4.2.1 生产的代价与供给曲线
2019/2/11

连续商品情形

如果商品的数量可以无 限,那么生产者向市场 提供 单位商品所花费的 总代价就可以由图4.4 (b)中的阴影部分的 梯形面积表示,这正是 该产量下供给曲线以下 部分的面积。
2019/2/11

离散商品情况

如图4.5(a),生产者 从第一单位商品中获得 的生产者剩余就可以由 图中最左侧第一个阴影 部分的矩形面积来表示。 以此类推,生产者提供 全部 Q’单位商品所获得 的生产者剩余就可以由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的总 和表示。
P S P’
O
Q’
Q
图4.5 a生产者剩余与供给曲线
离散商品下的生产者剩余由 供给曲线与价格之间的矩形面积 表示,
13
4.2.2 生产者剩余与供给曲线
2019/2/11

连续商品情况

如图4.5(b),生产者 剩余由阴影部分的三角 形面积表示,即代表生 产者总收益的矩形面积 除去代表生产者生产付 出的额外代价的梯形面 积。
P S P’
O
Q’
Q
图4.5b生产者剩余与供给曲线
2019/2/11

离散商品情形

P 如图4.2(a),为了购买 P 到 Q’单位的商品,消费者 P 必须得支付P’ 的单价。这 P’ 样,消费者从第一单位商 品中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可 D 以由最左侧第一个矩形的 上半部分表示。以此类推, O Q’ Q 消费全部 Q’单位商品所获 图4.2 a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 得的消费者剩余可由图中 离散商品下的消费者剩余 全部深色阴影部分面积的 由需求曲线与价格之间的众多 总和表示。

微观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精品教育文档

微观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精品教育文档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 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
– 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以个体的经济活动为研 究对象,分析单个厂商、单个居民的最优决策 问题。
• 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
– 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以总体经济活动为研究 对象,描述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图景,分析影响 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总因素及其数量关系。
世纪高教
20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 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 完全抽掉时间因素和具体变动过程,是一种净 止地、孤立地考察某些经济现象的方法。
21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经济模型
•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也是一种分析经 济问题的方法,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的对象有关的 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4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第一章 导言
•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问/答
世纪高教
5
© Copyrights By Bocheng Yin, Xiaoyin Xu &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微观经济学》第4章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4章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答案

第四章个别需求与市场需求第4章依赖于第3章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价格影响和收入导致预算线的变动,以及如何判断消费者的最佳选择。

本章涉及到衍生出的汇成图表的价格和收入的变动引起的个人需求的变动,来判断当价格发生变化时的收入和替代效应,衍生出市场需求,需求弹性以及消费者剩余。

这些内容都是理解在第9章和第三、四大部分讨论市场缺陷中对需求供给分析应用中很重要的内容。

学生在这一章所掌握的分析工具对第14章分析供给需求因素都很重要。

在讨论需求的起源时,复习一下预算线在价格发生变动时是如何旋转的,并且旋转后的物品数量有多理想。

一旦学生理解了价格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他们就能画出价格消费轨迹,和个人需求曲线。

提醒学生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时衡量边际消费收益的另一个尺度。

收入和替代效应对学生来说通常都比较难理解,他们经常对于在图形上辨认是哪种效应感到很困难。

强调替代效应是表示在改变相关价格时变动一部分需求(是预算线的旋转),而收入效应是说改变购买力时对一部分需求的改变(是预算线的移动)。

正常物品和劣等物品的区别在于判断收入效应的方向。

你可以说明如果物品为劣等商品并且收入效应非正常的大(吉芬商品)时,需求曲线只能斜向上。

多举例比较有好处。

你甚至可以忽略这一课题,如果你没有花太多时间来准备的话。

劳动力空余的选择问题和派生出的劳动力供给曲线能比较好的解释收入和替代效(第14章)。

把个人需求曲线汇总到一起,突出这是等同于个人需求曲线的总和。

为了得到市场需求曲线,你必须要求从P=f(q)的形式再变成Q=f(P)的形式。

这种有转折的求市场需求曲线对学生来讲是新的。

强调这个是因为在所有的价格上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在市场上。

弹性的内容在此被重新介绍并详述。

尤其是对弹性与收入,点弹性和弧弹性的关系做了解释。

许多学生发现弹性这部分内容比较神奇但是又很令人疑惑。

要指出这仅仅是比曲线斜率更精确的测量价格变化时需求数量的变化,因为它是无单位的。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课件】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序数效用
•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认为效用是心理现象,不可以度量,即不能用基数 表示,只能根据偏好的程度排列出顺序,即以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效用的高低。
• 效用函数U1=XY与效用函数U2=(XY)2表示相同的
偏好顺序,因为U2是U1的单调变换。
17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无差异曲线
性质
4)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Y
16 A
表示任意两6 一组好,或者说边际
10
替代率是递减的。
8
MRSXY = 6
B
1
MRS XY= 4
-4
6
1 -2
C
MRS XY= 2 D MRS XY= 1
4
1 -1
E
2
1U
0 1 2 3 4 5X 23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X0 TU 0 MU
1234567
10 18 24 28 30 30 28
8 6 4 2 0 -2
8
© copyrights by Jianliang Feng 2006. Fudan University.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 定义: 在其它商品消费保持不变下,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 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 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效用与边际效用
•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认为效用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其大小可用基数1 、2、3…来表示。
• 总效用 与 边际效用

微观经济学讲义_复旦大学_周惠中-54页精选文档

微观经济学讲义_复旦大学_周惠中-54页精选文档

□微◇观经济学讲稿周惠中版第一章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经济”的含义:1、指节省、效率,即以较少的耗费获得较大的效果;2、统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交换等活动,以及组织这些活动的制度、系统等。

英文“经济”一词economy最早源于古希腊,原意指家计管理。

后来又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说法。

“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法国,指对国家事物的公共管理、政策和经济活动。

19世纪,该说法出现了分歧,有的认为它范围太窄,有的认为它太宽。

19世纪末,“经济学”基本上取代了“政治经济学”。

但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又重提“政治经济学”一词。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探讨人类社会如何有效率地利用各种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科学。

具体而言,经济学研究人类在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中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一、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经济学有两个基本假设:人的经济理性和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1.及时性、和无代价的假定。

资源被用于一种用途时,二、方法论1.经济模型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经济模型的研究方法。

经济模型就是对经济现实关系的某种主观抽象和概括,用来解释和预测现象的。

经济模型一般都要经过检验才能加以肯定或者否定。

经济模型有两种检验方法:一是直接检验,即检验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和描述是否有合理的现实依据。

二是间接检验:即检验经济模型所揭示的规律或论断与实际经验是否相符合。

要注意的是,任何经济理论和模型都只是大致上从某种角度对经济现实进行简化和描述。

因此,某一理论或模型很可能会简化掉持不同观点的理论所特别强调的因素。

这样一来,经济理论和模型的检验常常是很困难的事。

2.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有限的资源在某一经济中是如何被配置和使用的,它试图如实地描述经济活动并揭示其客观规律。

它一般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涉及经济学家的个人价值观念。

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往往涉及经济学家个人的价值观念。

第9章市场均衡的效率(现代经济学-复旦大学,金俐)

第9章市场均衡的效率(现代经济学-复旦大学,金俐)

价格支持与市场效率
P
社会福利的失为F-(Q2-Q1)P1
A S C E D F
P1
P0
B
D
Q Q1 Q2
生产配额与市场效率
P
社会福利的损失为C+E
A
S C E F
P1
P0
B
D
D
Q Q1 Q0
三、政府税收与市场效率
P Pd A B C E
税收的无谓损失
S
P*
D Ps F
D
Q
Q*
在税收 t 一定的情况下,无谓损失的大小 取决于供求弹性。
二、政府价格控制与无谓损失
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 社会福利的净损失
价格上限与市场效率
P
净损失
S
A B D
P0 P1 E
C
D
Q
Q1 Q0
价格下限与市场效率
P
如果生产者按Q1安排生产 净损失为B+D,如果按Q2 安排生产净损失为B+D+F
A S B D E F
P1
P0
C
D
Q Q1 Q2
S S
t
D
t
D
第九章 市场均衡的效率
主要问题:市场效率的衡量标准, 为什么竞争性的市场是有效率的?
本章要点
1. 总剩余和无谓损失 2. 价格控制政策的福利效应 3. 政府税收的福利效应 4.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一、竞争性市场与效率
1. 市场效率的衡量
资源的配置效率:当资源配置使生产者 和消费者的总剩余最大时,资源配置 是有效率的。
总剩余 =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支付意愿-消费者实际支付的 量)+(生产者得到的支付-生产者的 成本) = 消费者支付意愿-生产者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剩余与市场效率一.本章要点概念(注:*表示中级水平的微观经济学概念,在原教材中没有讲述,但将在补充内容中加以介绍)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总剩余帕累托效率哈伯格三角形税收的无谓损失*收入的等价变化与补偿变化*配给制价格管制原理1.1价格下降使消费者剩余增加。

增加的消费者剩余,一部分来自原来消费商品的总价减少,;另一部分来自消费更多商品获得的剩余。

2.1价格上升使生产者剩余增加。

增加的生产者剩余,一部分来自原来生产商品的总价增加,另一部分来自生产更多商品获得的剩余。

*2.2当商品的价格变化后,必须给消费者多少货币才能使他的境况与价格变化之前一样好,这种变化称为收入的补偿变化;在商品价格变化以前,必须从消费者那里取走多少货币,才能使他的境况与价格变化之后一样好,这种变化称作收入的等价变化。

3.1 由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构成的总剩余是一个度量全社会福利水平的可行指标。

竞争市场的均衡结果使社会总剩余最大。

3.2 如果没有什么办法能在不使其他人福利受损的前提下改善某些人的福利,那么我们就称这种状况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完全竞争市场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3.3 完全竞争市场是实现帕累托有效率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

(目前所涉及的市场仍然只是完全竞争市场,当读者了解了更多市场状态之后,将发现,帕累托有效率并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状态。

因此,也常常被用作最低的效率标准。

)4.1 税收的效率损失源自征税使产量低于社会最优水平。

如果需求或供给弹性越小,那么税收的净损失相对较小,反之,税收的净损失则较大。

4.2 为了体现公平目标的价格管制在损失效率的同时,也可能使一部分消费者承担更高的成本。

二.新增习题1.厂商的大规模广告会使消费者剩余()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都有可能2. 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格,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B.实行农产品配给制C.收购过剩的农产品D.对农产品生产者予以补贴3. 一般来说,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根据经济理论对其征税造成的无谓损失较大,那么为什么国家要对奢侈品征重税?4.若需求函数为0022000000(()/)22,0=-=--=-+=->⎰QQ a bPa ba Qb dQ P Q aP pbQ a bPa b,,0>a b,求:当价格为 0P 时的消费者剩余为多少?5.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 =50-5P ,供给函数为Q s=-10+5P 。

求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

三.习题答案1.D 厂商的对规模广告支出形成商品的成本,由此如果厂商把商品的价格提高,消费者剩余减少;但也可能由于广告的作用,产品销量大增,规模效应使平均成本降低,因此厂商降价,此时消费者剩余增加;同时也有可能而这作用抵消,所以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2.C 当政府规定高于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时,市场需求量减少,有超额供给,为了保证价格,只能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

其余方案均不能保证农产品超额供给部分的销售。

相比之下,如果不是采取计划经济和行政配给的方式,实行农产品配给制会受到来自消费者的抵制,因为在其价格下,更多的购买已经高于消费者的意愿了。

3. 这是因为国家除了效率还考虑很多其它因素。

比如节约资源、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引导消费方式等等。

4. 解: 由Q a bP =- ,得反需求函数为 a Q P b-=设价格为0P 时,需求量为0Q , 00=-Q a bP 消费者剩余02200000(()/)22=--=-+⎰Q a b a Q b dQ P Q aP p b 5. 解:易得,均衡解为 *6p =,*20Q = 消费者剩余为40,生产者剩余为40。

四、课后习题:1.如果生产者产量大于市场均衡水平,并且这些产品都销售出去了,那么与市场均衡时相比,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有何变化?答案要点:如果生产者能够完全按自己的定价把商品销售出去了,如图4.1所示,生产者按高于市场均衡价P *的价格P '把Q '的商品卖给了消费者,则消费者剩余为图中a 部分减去c+d+e 部分,与市场均衡时的消费者剩余a+b 相比,消费者剩余减少了b+c+d+e 部分。

而现在生产者剩余为图中b+c+f+i 部分,与市场均衡时的生产者剩余f+i 相比,生产者剩余增加了b+c 部分。

因此,社会净损失为图中的d+e 部分。

PPPO Q*Q’Q图 4.1如果生产者只能按消费者的边际评价P''把商品卖出去,那么消费者剩余为图中的a+b+f+g+h部分,与均衡时相比,消费者剩余增加了f+g+h部分。

而生产者剩余变成了i部分减去d+e+g+h部分,与均衡时相比减少了f+d+e+g+h部分。

因此社会总损失仍为d+e部分。

五、课后思考题1.借助图形分析粮食的丰收会导致消费者剩余以及生产者剩余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要点:如图4.2所示,粮食丰收使得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假定需求基本不变,则消费者剩余将增加图中的a+b+c部分。

而生产者剩余由原来的a部分变为现在的d+e部分。

PP*P*O Q* Q*’Q图 4.22.如果商品A的替代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商品A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要点:商品A的替代品生产成本下降,将导致其替代品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下降,即A的需求曲线将向左下方移动。

如图4.3所示,消费者剩余将由原来的a+b部分变成现在的a+c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将由原来的c+d+e部分变成现在的e部分。

P*P*O Q*’Q*Q图 4.33.如果商品A的互补品的生产成本下降,那么商品A的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答案要点:商品A的互补品生产成本下降,将导致其互补品价格下降,从而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上升,即A的需求曲线将向右上方移动。

如图4.4所示,消费者剩余由原来的a+c部分变成现在的a+b部分;而生产者剩余则由原来的e部分变成现在的c+d+e部分。

P*P*O Q*Q*’Q图 4.44.你认为代人排队并收取费用的行为应该被制止吗?这种行为会带来帕累托改进吗?答案要点:在价格管制等干预下,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这时,排队现象是市场力量的体现,是价格机制失效时的替代。

对于以排队为对象的交易双方而言,代人排队者对排队所需的时间精力的评价是不大于其收取的费用的,而付费者对于排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的评价不会小于这笔费用。

因此,双方的福利都会因交易而改进,这里帕累托改进是存在的。

强行制止这种行为无助于社会福利的改进,根本性的措施还在于打破对价格机制的干预,让市场力量来决定资源的分配,从而让排队现象自动消失。

注意:以上分析的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的确是保证实现帕累托效率的唯一可能。

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借助于竞争性的市场来配置资源的确是追求帕累托效率的最佳方式。

但对于某些商品而言,如果任由价格机制来调节供求,以消除排队现象,却可能导致其他不利结果。

比如说,对于具有公共品性质的基本医疗服务而言,如果完全用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就可能导致低收入者享受的基本医疗服务被降低,这时,将出现基本医疗服务的不均等现象,而这对于一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以及社会公正,均是不利的。

因此,对于类似的商品,供大于求和排队现象常常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代人排队交易的确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时,这也会造成不同人的不均等。

5.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宠物狗征收消费税带来的税收收入以及无谓损失分别会怎样变化?为什么?答案要点:短期内,人们对于宠物狗的需求较为缺乏价格弹性,因而征税收价格上升后带来的无谓损失相对较小(图中B部分面积)。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涨价使人们转而养其它宠物,于是对于宠物狗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将上升,需求曲线相应发生移动,也变得更为平坦。

于是,在同样的征税力度下,税收收入由图中A部分面积减少为A’部分面积,税收的无谓损失则增加,变为图中的B’部分面积。

PO QPO Q图4.56.结合现实,思考一下有关春运的问题:(1)市场会以哪些方式实现价格管制下的均衡?(2)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益者?(3)谁可能成为春运不涨价的受害者?(4)如果你是运输部门的政策制定者,你会针对春运制定怎样的政策?有没有除了价格以外的手段来缓解春运的压力?答案要点:(1)实行价格管制,对春运火车票的超额需求必然出现,火车票的配置将不再按价格进行。

乘客需要排长队,或者依靠关系后门等手段才能买到火车票。

“黄牛”、票贩、“黑车”等现象的出现也是市场试图趋于均衡的方式。

(2)春运不涨价,由于“一票难求”,那些可以凭借关系后门买到火车票的人将受益,他们甚至可以通过倒卖火车票来把这种利益变现。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为了保险起见,甚至凭多种关系,搞到了超过自己实际需求的火车票。

此外,利用春运期间超额需求跑“黑车”的人也将受益。

(3)春运不涨价,普通乘客看似不用多掏钱,但由于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很多乘客将买不到票,或必须从票贩手中买高价票,这部分乘客的利益是受到损害的。

市场化营业的长途客运部门也会价格相对较高,需求下降而受到损失。

(4)方法之一是允许春运票价自由浮动,但一定要引入供给的竞争方,大力发展汽车客运。

方法之二是实行火车票实名制,事实上在很多发达国家,火车票就是实名制的。

方法之三,也是最为根本的措施是,打破城乡户籍分割,减少针对在城市中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的歧视性制度,促进劳动力在地区间真正自由地流动,变短期流动为长期流动。

7.很多政策制定者都声称他们运用规定价格或产量的方式是为了增加社会福利,我们怎么来对这类经济政策的福利效果进行评估?答案要点:从本章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由政府部门取代市场来规定价格或产量时,社会福利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受到损失。

我们应该比较政府干预前后,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总和变化,来看社会福利的变化。

8.请你对中国一些地方所实行的经济适用房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评论:(1)按政府规定的经济适用房价格,市场是均衡的吗?(2)如果市场不是均衡的,那么存在哪些可能的机制使市场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呢?(3)你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会导致效率的损失吗?如果会,你能给出更好的建议吗?答案要点:(1)经济适用房的定价低于市场价格,相当于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行价格管制,市场将出现超额需求。

(2)一些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例如居民买房需要排队,一些并不符合经济适用房购买条件的人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比如找关系、制造符合条件的假信息和贿赂)买到经济适用房,等等。

(3)经济适用房政策相当于政府的价格管制,必然导致效率的损失。

即使政府要干预房地产市场,也应该采取市场化的手段,例如采取向中低价住房购买者倾斜的住房信贷政策或税收政策,对住房困难者进行住房补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