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1.定量研究:又称“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2.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各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3.同化:个体在反应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4.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5.内化: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维果茨基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

6.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

7.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

8.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9.性别角色认同:个体对自己作为男性或女性所具特征和行为的信念,是个体的性别特征自我形象,属于个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10.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11.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改变视而不见,甚至否认的现象。

12.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看作外部(学生本人、学校等)或内部(自己)的原因的倾向。

包括有内归因教师和外归因教师。

13.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之间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的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浅析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浅析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浅析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作者:郑文苗闵锁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36期【摘要】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中逐渐受到重视,它采用自然情境下的观察以及访谈方法研究教育实质问题,用对话的方式,试图理解被研究者的内心世界。

从质性研究方法的特点出发论述质性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以期质研究与定量研究进行有效结合形成研究效用最大化。

【关键词】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002-01我国目前在教育研究领域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主要以量化研究为主,以实证主义为研究基础通过数量化的方法研究一些事实和一些固定不变的客观事物。

然而教育研究的对象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仅仅采用数字化的实证主义去研究教育现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质性研究逐渐被引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质性研究(质化研究、质的研究、定性研究)是与量化研究相对研究方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它主要是以现象学、释义学、建构主义为基础,研究特殊的个体揭示个体的行为及心理特征。

一、质性研究的含义及其特点1.质性研究的概念界定我国学者陈向明对于质性研究的定义是“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1]。

它可以是对人的生活、事件、行为解释、社会现象等所进行的研究。

强调的是以当事人为研究工具,以其自身的经验和角度了解社会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观察社会的新视角。

2.质性研究的特点从目前的质性研究成果来看,质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其一:质性研究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身,注重研究者深入实地切实体验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体验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

其二:质性研究的研究任务不是不是去验证一个预先设定的学说或假设,也不是去建构一个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而是应用对研究对象的观察以及和研究对象之间的交流等方式,在尽可能自然的环境下,了解人们的想法和做法,强调对事实的尊重。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实践1. 引言1.1 引言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们各有优势和局限性。

质性研究主要通过深度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式来探究研究对象的内在意义和复杂关系,适用于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定量研究则侧重于收集和分析数量化数据,通过统计方法来验证假设和推断关系,适用于发现和验证规律性。

在实际研究中,单独采用质性或定量研究往往难以全面把握研究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尝试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获取更全面、深入的研究结果。

质性研究可以帮助定量研究提出更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定量研究则可以通过大样本数据来验证质性研究的发现,从而增加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说服力。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优势结合的实践,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方法论探讨来展示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综合运用质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研究对象,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引言】。

2. 正文2.1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概述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质性研究强调对人类行为、观念和态度的深入理解,通过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定量研究则着重于量化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来验证假设和关系。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通常被视为对立的研究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二者可以结合使用,以达到更全面的研究目的。

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实践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优势。

结合使用两种方法可以促进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质性研究可以提供深入的背景信息和案例分析,定量研究则可以验证和量化这些发现。

结合质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可以提供更全面的研究结论,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和态度。

结合使用两种方法可以弥补各自方法的不足之处,提高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实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更深入、全面的研究视角,促进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浅析教育研究方法中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整个20世纪,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是贯穿教育研究的两条主线,二者在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程中都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在基本含义上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并且从理论基础、研究目标、研究操作方法、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研究取得效果等方面存在不同。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教育研究需要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使其更好的为教育研究服务。

标签:质的研究;量的研究;对比;结合20世纪60年代,国外的教育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一种叫做”质的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方法,又称为质性研究。

作为一种优质的研究范式,质的研究被渐渐推广开。

近年来,在我国的教育研究中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教育工作者力求探寻关于质的研究的规范,透析出其与量化研究的明显差异,并通过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找出两种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以使我们更加准确的认识这两种方法,更好的发挥两种方法在教育领域研究中的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研究向更加科学、严谨、深层次发展。

一、质的研究的基本含义我国学者陈向明博士在对国外有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将英文“qualitative research”译成“质的研究”,以与“量的研究”相对应,并认为“质的研究”也与我国通常使用的“定性研究”有区别。

“质的研究”方法:要求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

该定义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强调将研究者放入到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动态的非人工情境下进行,这个情境往往是与个人对应的自然生活世界和与群体相对应的社会组织运作。

2、研究者的角色:研究者本人直接充当研究工具,不使用其他测量工具。

3、收集资料的方法:形式多样。

主要为深入访谈、参与式观察、实物分析等。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

质性研究方法与量化研究方法之初步比较摘要: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两大基本研究模式。

长期以来,量化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应用也非常广泛,但是由于量化研究本身存在着不足并且在应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这一牢固的研究传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质性研究开始崛起,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其应用层面也日益广泛起来。

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到这两种研究方法的各自优缺点,以便在实践中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质性研究量化研究特点后现代主义自九月十八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质的)开课以来,4个月的学习让我对质性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于工科出身的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刘老师讲课有些东西让自己内心某些模糊的想法变得清晰起来,有些给了我发人深思的启示,还有些知识远远超出我理解的范围但却能指引我树立目标并向着它前进。

本文的出发点是顺着刘老师的讲课和沙龙所讲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理解,并查阅一些期刊文章将自己一些及其浅薄的认识笼统地梳理一下,总结一下对本门课程内容的简单理解。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英文写法是qualitative research。

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有人将其译为“质性研究”、“质化研究”、“定质研究”等。

[1]对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有学者作出以下的定义:“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2]质性研究不是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许多种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他们都不同于量化研究,因而可以大致归为一类。

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中常常使用此种方法。

二、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特点与量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不同,质的研究是建立在另类范式的基础之上的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

质的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于自然主义、解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它继承了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注重对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探究,它吸纳了解释学对主体间性的重视,它也发扬了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尊重的态度。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

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研究领域的结合摘要:从17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开始,教育研究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上。

20世纪初,量化的、实验的科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自然学科,并逐渐向社会学科渗透。

定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方法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结合使用能够优势互补。

关键词:量化方法;质性方法;结合;建议一、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涵义及特点(一)量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量化研究是指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

在运用量化研究时,人们通常认为研究过程中不掺杂价值观念问题,要保持价值中立,它依靠的是统计、测量和对变量因果关系的分析,是客观、正式、系统的研究过程。

量化研究包括教育实验、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研究方法及相应的研究策略。

量化研究强调研究情境是预先严格控制的实验情境,要排除先入为主的判断或价值取向;多应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如抽样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去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精确的统计分析,用数字来阐释和证明假设;强调价值中立,重结果而不重过程。

其目的在于探讨社会现象中存在的因果关系,多用演绎的方法,先提出假设并指出可能出现的结果,再用演绎法对假设理论进行检测。

(二)质化研究的涵义及特点质化研究是相对于量化研究的一种研究范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在自然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考察的研究范式。

质化研究要求研究者要深入教育情景中,揭示问题的本质。

质化研究注重深入研究的自然情景中,去获得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质化研究用描述的方法,用文字或者图片来呈现自己的观点。

质化研究强调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重过程而不重视结果,关注对研究对象的资料、阶段、要素等方面的考察,而结果往往是可以随着研究的展开逐渐形成或改变,质化研究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

在收集尽可能多的材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质化研究的结论,被称为”扎根理论”,是深深根植于研究资料之中的。

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与反思

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与反思

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与反思在教育研究中运用量化研究方法的问题与反思。

在教育研究中应用量化研究方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定义上讲,量化研究方法是指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测量或数值加以量化来描述和解释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是与质性研究相对而言的一种研究方法。

所谓“定量”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是数值或者数量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并不像质性研究那样依赖于人的主观感觉或者认识。

在教育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三种类型:一是显示数据类型,也称作“客观”类型,即直接用数字和文字等具体数值来说明研究对象及其特征的处理方法;二是分析类型,又称为“操作”类型,即通过变换实验处理和非实验处理以观察某些影响因素,并借此揭示规律的数据处理方法;三是调查统计类型,也称为“间接”类型,即使用与被调查对象或现象无直接联系的其他量作为参照标准,来衡量所获得的资料信息。

二是分析类型,又称为“操作”类型,即通过变换实验处理和非实验处理以观察某些影响因素,并借此揭示规律的数据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如下:①建立一个基础研究模型;②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包括单位和自然数等;③记录实验结果;④整理分析资料;⑤修正模型;⑥做出最终决策;⑦评估决策的有效性;⑧重复步骤5至8。

2、量化研究方法与其它类型的研究方法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的区别。

三是调查统计类型,也称为“间接”类型,即使用与被调查对象或现象无直接联系的其他量作为参照标准,来衡量所获得的资料信息。

3、对量化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和科学使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可靠性原则。

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是由一定的科学基础的,研究结论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是有效性原则。

运用量化研究方法开展教育研究,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克服其局限性。

三是客观性原则。

科学的量化研究方法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映研究对象的客观属性。

4、量化研究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量化研究方法的使用要与质性研究方法结合起来,这样才会收到最佳效果。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识。
定量研 究有 以下五 个特 点: 一, 第 系统性 。定量研 究有 一套 比 较 系统和 完善 的研 究操 作程序 。系统 、严密 的研 究程 序可 以避 免 研 究主体 的主观 随意性 、局限性 和个人 价值 观对研 究的影 响 。第 二, 实性 。 量研究 前提是 有一个 或多个 假设 。旨在 通过 统计实 证 定 验数 据 , 证实或 拒绝假 设 。第三, 介入性 。定 量研究 需要介 入和控 制研 究环境 , 除那些 不相干 因素 , 排 保证 研究 结果 的科 学可 用 。第 四, 可靠性 。 量研究涉 及 的研 究步骤 、 定 数据 和结 果是真 实可靠 的 。 第 五, 性 。 概括 定量研 究的结 论具有 较强 的概括性 。 究样 本是 随 研 机抽 取 的, 表一 定的总 体 , 代 一 同时结论有 一定 的普遍 意义 。 随着定 量方法 在外语 教学研 究 中的推广 ,它也表 现 出了。。 定 的局 限性 : 一, 实验 研究 中不易控 制应 该控制 的变量 ; 二 , 第 在 第 在 外语 教学 中进 行实验 , 往往会 出现扭 曲的结 果 : 搜集 到的 素材 不是 真实 的 , 有些 歪 曲, 至少 不够 自 。 由于 心理 学、 然 教育 学和语 篇分 析 中的定性研 究越 来越 多,收集 数据和 分析数 据 的手 段也越 来越 讲究 ,定量方 法也 不像 以前那 么 受宠 了。当然 这并不 说 明再 外语 教学 科研 中实证性 研究不 再重要 了 。恰 恰相 反 , 实证 性研 究仍然 是 当前科研 工作 中的丰流 。
3 定性 研究 、 定性方 法强调 人的主 观作用 ,认 为外 部世 界的规 律性 是主观 意识 中的反 映 ( 刘润 清等 , 9 9 。定性研 究是对 那些 自然发 生的 、 l9 )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的应运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运用摘要:我们知道质性研究多用于社会学科中,量化研究多用于自然学科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化研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文学科,例如在心里学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的运用,用智力量表来测量人得智力,调查问卷来调查人得行为等等。

在社会学科中如何看待如何看待量化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一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概念界定质性研究是不同于统计强调量化的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常用于社会科学及教育学等领域.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田野调查,民族志,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焦点团体,行动研究等等。

目前质性研究已跨出原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上。

对于量化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将问题和现象用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分析、考察、解释。

其实质就是用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

也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是把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每一个数学符号、表达式和推理都具有教育的意义。

还有人认为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学统计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二质量研究的差异质性研究或量化研究各有其发展之传统,虽说量化研究受到实证主义影响甚深,早期质性研究事实上亦有实证意味甚浓的作品。

但一般而言,质性研究较重情景的研究,重视人们意义的建构与情境脉络的影响,以及研究本身含涉的价值;而量化研究侧重变项的控制,重点在探索变项间的关系,甚至进行预测,并强调价值中立等。

毕业论文中如何正确运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中如何正确运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

毕业论文中如何正确运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在毕业论文中,正确运用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定量研究方法强调数据的量化和统计分析,而质性研究方法则更注重深入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本文将就如何正确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论述,帮助毕业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定量研究方法是一种依靠数量化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

它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或推翻某种理论或假设。

在毕业论文中使用定量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研究问题的明确性:在使用定量研究方法之前,研究者应该明确研究的问题、目的和假设。

只有通过明确的研究问题,才能选择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

2. 样本的选择:定量研究需要抽取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数据收集。

样本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偏差,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

3. 数据收集方式:定量研究要求使用结构化的问卷调查、实验室观察、测量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在选择合适的数据收集方式时,研究者应该确保所采集的数据能够准确反映研究问题的要求。

4. 数据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的特点是依靠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者应该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来解释和验证数据。

5. 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定量研究的结果应该系统地呈现在论文中。

研究者需要解释分析结果,讨论研究问题的发现和对理论的贡献。

第二部分:质性研究方法的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侧重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内涵的方法。

它通过对文字、图片、声音等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获取关于现象本质的洞见。

在毕业论文中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时,研究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研究问题的开放性:质性研究强调对现象的深入理解,所以研究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以便研究者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

2. 参与者选择和数据收集:质性研究通常通过访谈、观察和文献研究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知识点归纳 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知识点归纳 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知识点归纳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教育研究是指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的过程。

在教育研究中,常常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这两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式以及数据分析技巧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中的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一、量化研究量化研究是通过收集数量化的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量化研究侧重于量化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力求得出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

以下是量化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明确:在进行量化研究时,研究者需要准确地定义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从而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量表。

2. 样本与总体:量化研究常常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然后通过统计推理的方法将样本的研究结果推广到总体。

样本的代表性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3. 问卷调查:量化研究常常使用结构化的问卷来收集数据,研究者会设计问题和选项,然后要求被调查者从选项中进行选择。

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被量化,从而方便分析和比较。

4. 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统计分析进行解读。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研究者可以得出量化研究的结论。

二、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非量化的数据,如文字、图像、声音等,以深入理解研究对象的特定现象。

质性研究侧重于理解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情境,并从中提取出主题、模式和理论。

以下是质性研究的几个关键要点:1. 研究目的开放性:质性研究通常没有预设的研究假设,研究者更倾向于通过开放性的探索来理解研究现象。

因此,质性研究的研究目的通常较为宽泛。

2. 采访和观察:质性研究往往通过深入采访、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采访过程中,研究者会提出开放性问题,以引导被访者自由发表观点。

观察过程中,研究者会记录事件和行为,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3. 数据分析: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通常是主题分析或者模式识别。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探究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质性研究以及混合研究等。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证的数据和统计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精确的量化和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通常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观察法等。

1.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实证研究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数据收集方式。

研究者通过设计问卷,向受访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行为。

在教育学中,问卷调查可以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等。

2.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某种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教育学中,实验研究可以用于评价某种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材的适用性等。

例如,研究者可以将一部分学生分为实验组,使用某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然后将另一部分学生分为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

3. 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直接观察和记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可以包括现场观察和录像观察等。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了解到教室中的教学过程、学生的行为表现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等。

二、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关注描述、解释和理解教育现象的方法。

相比于实证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更注重对个案的深入研究,通过对个体的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

质性研究方法常用于探索性和理论建构研究。

1. 访谈法访谈法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式之一。

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或电话的交流,采集他们的经验、意见和观点。

访谈法可以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家庭教育的情况等。

2.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质性研究中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它通过对书籍、文件、报告等文本资料的系统梳理和解读,来了解其中蕴含的教育信息。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教育政策文件的分析,了解政府对教育改革的看法和措施。

三、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将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以弥补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并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

教育研究方法名词解释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方式和过程,它是教育研究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科学可靠的手段和途径来开展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

下面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教育研究方法的名词。

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一种主张以实际经验和事实为基础,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的方法。

它强调客观和可量化的研究结果,常用于量化研究。

2. 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手段,从具体事物中发现普遍规律;演绎法则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通过从已有的理论或原则出发,推导出特定的结论。

这两种方法常常在教育研究中相互结合使用。

3.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基于文字和描述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释。

质性研究通常采用面谈、观察、文件分析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归纳分析来得出结论。

4. 量化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数字和统计分析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收集数量化的数据来回答研究问题。

量化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来收集数据,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5. 抽样方法:抽样方法是指从研究总体中选择一部分个体作为样本,以代表总体进行研究的方法。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抽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确定。

6. 实验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是一种通过操纵自变量和控制其他变量,以观察自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方法。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对两组进行比较,来确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 跨学科方法:跨学科方法是指将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方法。

跨学科方法强调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观点,通过综合分析来得出全面而深入的结论。

8. 纵向研究方法与横断面研究方法:纵向研究方法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连续观察和测量,以追踪研究对象的变化和发展;横断面研究方法则是在同一时间点上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测量,以分析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

大学论文中的质性研究与数量研究

大学论文中的质性研究与数量研究

大学论文中的质性研究与数量研究在大学论文研究中,质性研究和数量研究是两种常见的研究方法。

它们各具特点,可以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分析手段。

本文将重点介绍质性研究和数量研究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以及优缺点,以期使读者对两种研究方法有更深入的理解。

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解释和理解为目标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观察和理解,并着重于挖掘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质性研究通常采用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研究方法,例如面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

这种研究方法适用于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复杂、主观和非量化的问题,例如社会行为、人类意识以及语言和文化等。

质性研究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注重对研究对象的全面理解和深入分析。

通过质性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得大量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发现问题的内在规律和机制。

此外,质性研究还能够揭示人们的意识、态度、观点和经验等内在感受,对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尤为重要。

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领域,质性研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社会学家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特征和变化趋势;心理学家可以利用质性研究来理解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教育学家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来研究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人类学家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组织行为学家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来研究组织内部的动态和关系。

然而,质性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首先,由于质性研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通常较为复杂,所需时间和精力较多。

其次,质性研究的结果通常是主观的,受到研究者个人经验和观点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见。

最后,质性研究的样本量较小,难以实现对整体群体的代表性分析,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局限性。

与质性研究相比,数量研究是一种以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为特点的研究方法。

数量研究侧重于收集大量的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手段进行量化和模拟。

数量研究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等方法。

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方法的发展及其在基础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定量研究 始 于 某 个 关 于 教 育 现 象 的 理 论 或 假 设,运用问卷和实验等测量工具收集经验数据,再 通过统计分析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假设是 否成立。定量研究并不满足于对社会现象做简单化 的描述,而是把收集上来的信息变成统计数据,因 此要求整个研究过程是客观的,研究结果对研究总 体具有代表性。
类型[1],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研究方法可分为哲学 思辨研究、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 其中量化研究、质性研究及混合方法研究可以归属 于实证研究的范畴[2]。
解释研究范式实际上是一种哲学的方法,意在寻 求对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理解,关注解决应然问题,即 解决教育“应该是什么”的问题。重在通过建构概念、 理论和观点来解决规范性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 主张,其理论基础是阐释主义与建构主义。本体论主 张现实世界是多元的、建构的,强调整体和相互联系 的观点,研究者需要从不同视角展示复杂教育现象。 认识论主张主体与客体互为主体并相互渗透,通过主 客体间的互动实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理解,在研究 过程中研究者一般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方 法论主张通过体验、表达、理解教育现象背后的价
质性研究基于自然情境,分别从研究者和被研 究者的视角出发对某一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质性研 究一般建立在扎根理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 现象的观察收集资料,并对案例研究数据进行解释 性分析,逐步归纳出对教育现象的解释性观点,最 终构建有关教育现象的理论或观点。具体地说,就 是从经验事实出发,建立事实之间的联系,朝着更 抽象的观念或理论前进,这是一个从具体经验事实 到抽象理论的归纳过程。
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 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质性研究的文字、图形和叙述 内容可用于补充定量研究的数据信息;同时定量研 究的数据能用于增加质性研究语言、图片和讲述的 准确性。因此,混合方法能够结合质性和定量研究 各自的 优 势,跳 出 教 育 研 究 局 限 于 一 种 方 法 的 缺 陷,促使研究问题的解释更加完善、准确与深入。 在复杂的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可以用定量或质性研 究中一种 方 法 的 优 势 去 弥 补 另 一 种 研 究 方 法 的 劣 势,也能够通过整合和证实其中一种方法发现的结 果,对另一种方法发现的结论提供更好的证明。因 此近来越来越多的观点倾向于将二者进行整合,由 此产 生 了 一 种 新 的 研 究 取 向———混 合 方 法 研 究 (mixedmethodsresearch),并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 关注和认可。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比较--兼论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全面培养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比较--兼论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全面培养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比较——兼论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全面培养杜丽丽,方平【摘要】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作为两大传统的研究方法,对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从认识论、理论与方法论层面对两种研究传统进行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研究生研究能力的重构、全面形成和衡量标准问题,为当前环境下全面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提供更为清晰的概念框架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建议。

【期刊名称】研究生教育研究【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6【关键词】量化研究;质性研究;研究能力;认识论;理论;方法论研究生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这两大研究传统,以形成全面的研究能力。

但是通过对近年来国内的理工科、经济与管理等学科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观察,不难发现,量化研究方法受到更多的重视,甚至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也已经有类似的倾向。

社会科学中曾经广泛采用的、经典的质性研究方法反而受到冷落[1],研究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研究方法的桎梏,过分陷入细节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用数据演算等学习数学的方法去学习人文社会科学。

这样的培养现状显然不利于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全面形成。

一、两种研究传统: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分别对应于方法论中的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并逐渐形成两种研究传统或学术话语体系,即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

其中,量化研究当前处于强势地位[2]。

(一)量化研究量化研究可被定义为用大量的数据来解释现象的研究方式,这些数据得到以数理为基础的方法的分析,尤其是统计方法。

[3]量化研究通常用来验证已经存在的理论。

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研究方法和训练科研能力,从定量方法入手,能够更形象和具体地展开学术研究,尤其是经验验证活动。

但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研究生过度陷入数据和模型之中,很容易只关心现象而忽视问题的本质,陷入形而上学。

其实,当前不少定量研究确实存在数据失真、调查失实等问题[2]。

量化研究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

量化研究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

量化研究在教育科研中的运用作为人文学科,教学研究主要存在两种方法:一是基于经验和直觉之上的定性方法,一是基于理性和逻辑之上、借助教学工具而实现的定量方法。

由科学实证主义哲学观、自然科学主义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技术合力作用而形成的量化研究方法,因改变了教育科学史上纯粹哲学思辩式的研究传统、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程度,而倍受世人赞誉,又因被过分夸大了作用,而遭受非议。

究竟应如何看待量化研究,如何在教学研究中恰当的运用量化研究的方法?这是本文即将探讨的主题。

一、关于量化研究量化研究的思想起源于孔德 (te)及弥尔 (l)以来的实证主义哲学思想,他们提倡以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化的物理学为一切科学方法的标准或理想、采用事实和价值二分立场,主张研究过程中不带任何价值判断。

量化研究的实质就是用数学、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

量化研究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导力量,主要是由于它具有精确性、验证性、严密性、简约性、突显性、预测性和强说服力等的优点。

但是,近年来,随着诠释学及批判理论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对实证取向的研究进行反省与检讨,发现了该研究方法的诸多不足之处,如:忽视研究对象发生变化的过程条件,只重视输入、输出两端,将研究对象当作孤立的实体,缺少整体的把握,量化研究所需的测量工具不完善,本末倒置方法引导研究等等。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量化研究这一研究方法,量化研究随着计算技术与工具的发展,而日益广泛的应用于科学研究,特别是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去,这却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

教学研究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分支,广泛的采纳量化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量化研究在教学研究中的运用(一)教学研究的本质与特点。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教学研究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教学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

在教学论范畴内,教学研究就是针对教学理论或教学实践的某一问题,采用某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对此加以分析,从而对该问题进行描述、解释、预测或改进等等,因而,从本质上看,教学研究也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教育学中运用
摘要:我们知道质性研究多用于社会学科中,量化研究多用于自然学科中,但随着科学的发展,量化研究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人文学科,例如在心里学领域量化研究被广泛的运用,用智力量表来测量人得智力,调查问卷来调查人得行为等等。

在社会学科中如何看待如何看待量化研究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量化研究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概念界定
质性研究是不同于统计强调量化的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常用于社会科学及教育学等领域.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其中包含田野调查,民族志,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焦点团体,行动研究等等。

目前质性研究已跨出原来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上。

对于量化研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将问题和现象用数量表示出来,进而分析、考察、解释。

其实质就是用数学方法、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所要研究的问题。

也有人认为教育量化研究是把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结合起来,其中每一个数学符号、表达式和推理都具有教育的意义。

还有人认为量化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的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资料收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学统计方法(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
二质量研究的差异
质性研究或量化研究各有其发展之传统,虽说量化研究受到实证主义影响甚深,早期质性研究事实上亦有实证意味甚浓的作品。

但一般而言,质性研究较重情景的研究,重视人们意义的建构与情境脉络的影响,以及研究本身含涉的价值;而量化研究侧重变项的控制,重点在探索变项间的关系,甚至进行预测,并强调价值中立等。

进一步而言,质性与量化研究概有以下重要的分歧点:
1.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影响。

质性研究发展至今,虽十分具有人文气息,着重多重声音的呈现,以及历史与社会脉络下事件如何展现其意义等,然究其缘起,质性研究可以说是在实证主义的典范下被定义的,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一直影响着质性研究。

早期的人类学家,进入田野研究“他者”通常通常是国外陌生的他人,所致力的是作品呈现可信的诠释。

而在二十世纪中期,亦有一些质性研究者,使用统计数字报道参与观察的发现,至于Glaser与Strauss Strass 与Corbin所发展的扎根理论法,更是实证主义典范的产物。

虽是如此,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毕竟有所不同,质性研究也应用统计,唯诚如Sindler与Spradley 所言,量化研究在扩充一些资料的种类与诠释;而质性研究者不会像量化研究者使用多复杂统计方式,并以之作为内容撰写的主体。

2.自然研究的探索。

对于科学实证典范的反动,质性研究者强调在不加任何控制下的情景下进行研究,因此,既使早期具有客观色彩的人类学者,亦走向自然,做其田野研究。

相对而言,量化研究者将社会现象化约为所探讨的研究变相,并发展工具进行变相的测量,一理清变相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虽然意见调查亦可能在自然情景中尽行,但为使变相间因果关系得以呈现,研究者必须对实验情景加以控制,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

人为干预在量化研究中被肯定。

3.价值的涉入。

客观中立被量化奉为圭臬,个人价值观在研究过程中是不容易涉入的,故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必须保持梳理,小心维护研究现场不被破坏,以便找寻那外在社会真实。

价值中立有一段时间亦受到质性学者的重视,因为早期西方人类学家异文化田野所完成的作品,被评击充满白人中产阶级的偏见,因此,如何不涉入主观价值,曾是人类学者反思的议题。

然而,人们绝不可能不带任何的先前理解进行研究,就如Peshkin所言的“去除主观性,我并非成为一个价值中立的参与者,而是一个脑袋空无一物之人”。

既然价值无法不涉入,研究者无法自外于理解的过程,那么研究者就把自己当做反省的对象,故后来质性研究者对于“我”如何在研究中现身,以及“我”如何影响经验的捕捉和诠释,有过十分认真的思索。

4.个人观点的捕捉。

量化研究的资料收集,常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意见态度或知识的测量,故对于个人观点亦有所捕捉,然受限于工具,无法深入了解主体想法。

质性研究者采访谈与观察,以平等关系进入研究参与者的生活世界,访谈的进行不若量化传统的方式,将一问一答视为刺激与反应的机械化历程。

访谈是受访者和访谈者共同配合的过程。

三在教育学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几点看法
1.在教育学科中平衡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我们都知道质性研究在社会学科中运用较多,而量化研究多运用于自然学科。

也就是质性研究在人文学科运用较广泛而量化研究在自然学科的数据处理中运用较广泛。

近几年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量化研究要有一定的合理度,并不是都能应用社会学科,同时在社会学科中,也不要重质性研究轻量化研究,让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的运用中平衡起来。

这样就做到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中能够得到合理的运用。

我们在社会学科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就应该看到一枚硬币两个面,合理运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最重要。

2.在教育学科中量化研究不是越精确越好。

例如在高考我们来分析学生的成绩,我们把它量化到一分,考到五百分的可以上大学,考到四百九十九的就不能上大学,同样是这两位同学,我们就从分数能看到两位同学的能力区别了,我们应该还得考虑到其他以外的因数。

在社会学科中不是量化研究越精确越好。

在心里学中我们也不能运一个非常精确智力量表分数来智力的好坏,这样会对人的智利的认识是不够的,我们知道人的智利是多方面,这方面没有天赋,并不代表别的方面没有天赋。

加德纳多元智力论就很好的告诉我们这些。

我们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不能运很精确的量化来衡量,我们应该做到合理运用量化研究,这样就能很好让量化研究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3.数量的敲定不是数量化的问题,量化规定是质的东西。

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数量的敲定不是数量化的问题,其实量化规定是质性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例如一米有多少厘米,一平方公里有多少里,其实这是一个质性的规定,是一个人为性的规定。

这些我们在社会学科的研究中我们不能把它看做是量化研究,这是质的规定。

因此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质性研究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方法,而是许多不同研究方法的统称,由于他们都不属于量化研究,被归成同一类探讨。

其中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

质性研究是一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质性研究一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意义乃是她根本的问题。

质性研究在尽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四总结。

在教育学科中我们如何使用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本文主要介绍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概念,以及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区别,最后谈论在社会学科中对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几点看法。

参考文献:潘慧玲主编《教育研究的取径概念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