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如何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疑是发现的设想,探究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者所具有的良好的质疑意识无疑是探究活动的催化剂。从一定程度上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大胆质疑比培养学生的解疑能力更为重要。然而,目前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却普遍不足,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敢或不愿质疑。二是较少或者没有质疑意识。为了改变学生这一现状,我认为应该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质疑动机入手,辅以情境的创设和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质疑”强加给学生,而是应通过启发引导,精心设置质疑情境,让他们自己产生强烈的质疑意识,进而主动进行质疑。下面选取我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几个片段,仅供参考:
如教学《蜡烛的变化》时,点出课题后引导学生提出:蜡烛点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带着问题产生好奇,走进文本进行学习。
再如:探究“小苏打和醋的混合现象”时,先让学生做混合实验并观察现象,然后再让学生用燃烧的火柴做混合产生气体与普通空气的对比实验,再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质疑。于是,学生纷纷质疑:小苏打和醋混合杯中的火柴为什么熄灭?空气杯中的火柴为什么不熄灭?两个杯中的气体是不是不一样?混合杯中的气体为什么和空杯中的气体不一样?是不是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气体?再让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思考解疑,使得各类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寻找答案,培养各层次学生大胆质疑。
又如教学《溶解》一课时,我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举起一杯水,问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轻轻摇晃,会发生什么现象?”让学生会做出多种设想,然后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食盐不见了,我问:“对于这一现象有什么疑惑呢?”学生说“食盐哪里去了?”这样问题就产生了,学生提出了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时我就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探究,“高锰酸钾和粉笔灰进行的对比实验”,借助高锰酸钾和粉笔灰的颜色,学生直观地看到了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溶解的全过程,以及粉笔灰沉淀在杯底的事实,学生在报告实验结果时,就会说出高锰酸钾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粉笔灰沉淀在杯底,这时我顺势告诉学生,像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这种现象叫做“溶解”。这样,学生亲身经历、亲眼目睹高锰酸钾溶解过程,因此对溶解的概念理解得就会透彻。此时我再趁热打铁,追问学生: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认为食盐哪里去了?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不
仅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也会获得科学的知识,增强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性学习倡导学生提出质疑,但并非质疑越多越好。一堂课时间有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质疑时,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设计好引导学生产生质疑、提出质疑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进入到一种“智力上的困窘状态”,从而激发学生提出质疑、探求知识的欲望。同时,教师的引导要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经过具有启发性、层次性、系统性、目的性的引导,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