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合集下载

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P催化剂颗粒孔隙率-
SV催化剂颗粒的比表面积cm2cm3
P催化剂颗粒密度g cm3
Sg单位催化剂的比表面积cm 2g 1
9
5.1.3 综合扩散
微孔孔径在一定范围之内,两种扩散同时
起作用。 当10-2< λ/do<10时
D

1/
Dk

1
1 ayA
/
DAB
a 1 NB NA
35.9
1.98 D2 6.70 NH3
14.9
5.48 He 2.88 H2O
12.7
5.69 N2 17.9 (CCl2F2) 114.8
19.5 O2 16.6 (Cl2)
37.7
17.0 空气 20.1 (SiF4) 69.7
16.1 CO 18.9 (Br2)
67.2
22.8 CO2 26.9 (SO2) 41.1
13
氢在苯中的分子扩散系数为:
DAB
273 200 1.5 1
0.436
78
1

1
0.5
2
1
2


78.15 cm2s1 p
p 7.073 90.683


当p=101.33 kPa时DAB=0.7712 cm2s-1 p=3039.3 kPa时DAB=0.02571 cm2s-1
D
1
0.01522cm2s1
1 1
0.0373 0.02571
有效扩散系数为:
De

D P
0.01522 0.43 4
0.001636cm2s1
16
5.2气固相催化反应等温宏观动力学

《反应工程》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ppt课件

《反应工程》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ppt课件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 及宏观动力学
PPT课件
1
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2.2 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 2.3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与催化剂颗粒内气
体的扩散 2.4 内扩散有效因子 2.5 气—固相间热、质传递过程对总体速率的影响 2.6 固体颗粒催化剂的工程设计 2.7 固体催化剂失活
PPT课件
2
1)反应特点 (1)反应物和产物均为气体; (2)使用固体催化剂,具有惊人的内表面; (3)反应区在催化剂颗粒内表面。 2)反应步骤
反应区在颗粒内部,整个反应过程是由物理过程和 化学反应过程组成的,反应分7步进行。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1)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到颗粒外表面——外扩散; (2)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扩散进入颗粒内部的微孔——内 扩散;
容有以下几方面。
(1) 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
(2) 催化剂颗粒内扩散-反应过程的关联方法——内扩散
有效因子;
(3)
宏观动力学方程,或称之为总体速率方程的建立。 PPT课件
7
2.1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PPT课件
8
2.1.1 催化反应
催化(Catalysis)的研究和发展对化学工业的变革起 着决定性的作用。18世纪到19世纪初期世界工业起步和发 展所需的基本化工原料如硫酸、氨和硝酸的生产,由于开 发了催化作用和研制了催化剂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831年研制了铂催化剂转化二氧化硫的接触法替代了铅室 法生产硫酸。1900年铂催化剂上进行的氮氧化反应取代了 硫酸和硝酸钠反应生产硝酸。1913年使用熔铁催化剂的氨 合成生产装置的开发带动了高压容器和压缩机的发展。 1923年采用锌铬催化剂使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取代了木 材干馏制甲醇。但由于低温下锌铬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低, 只能在350---420℃反应,较高反应温度下不利于甲醇合 成的热力学平衡,因此必须在25---30MPa高压下生产。 1966年铜基催化剂合成甲醇投产,可在220~270℃下反应, 相应压力可降至5MPa,节约了高压生产的能耗。

(5)气固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5)气固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研究方法
通过反应器实测的仅为流体主 体的温度Tb和浓度cb ,而催化 剂颗粒外表面上的温度Tes、浓 度ces和内孔表面上的温度Tis、 浓度cis一般是无法直接准确测 定的,只能通过反应工程理论 思维方法进行定性分析推算。 由于传递过程的存在,使得反应器微元中必然存在温 度差和浓度差以作为过程推动力。只有当内、外传递的阻 力降低到很低以致可以忽略不计时,上述三个温度和浓度 T 才会趋于一致,即 C b ≈ C es ≈ C is ; b ≈ Tes ≈ Tis 。
rNH 3 = k1 PN 2
PH 2
PNH 3
− k2
PNH 3
1 PH.25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以幂函数型来关联非均相动力学参数, 由于其准确性并不比双曲线型方程差,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而且幂函数型仅有反应速率常数,不包含吸附平衡常数, 在进行反应动力学分析和反应器设计中,更能显示其优越 性。
气固催化反应的传递过程
双曲线模型包含的参数太多,参数的可调范 围较大,常常对同一反应可以有多个动力学模型 均能达到所需的误差要求。
幂函数型的动力学表达式
不满足理想吸附条件的吸附,都称为真实吸附。 以焦姆金和弗隆德里希为代表提出的不均匀吸附理论认为: 由于催化剂表面具有不均匀性,因此吸附活化能与解吸活 化能都与表面覆盖程度有关。 例如焦姆金导出的铁催化剂上氨合成反应动力学方程式为 幂函数型: 幂函数型 1.5
双曲线型动力学表达式 基于理想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均属双曲线 型。不论其反应类型如何,吸附形式如何,以及 速率控制步骤如何,都可以表示成如下形式:
(动力学项)(推动力) 反应速率= n (吸附项)
动力学项即反应速率常数k,为温度的函数。 推动力为组分浓度或压力。 吸附项表明了在催化剂表面被吸附的组分。吸附项中 的n表示涉及到活性点的数目

气—固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资料

气—固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资料

第六章 气—固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宏观反应速率—以颗粒催化剂体积为基准的平均反应速率⎰⎰⎰-=-=-SAS SV 0S S V 0SV 0SAA dV )r (V 1dVdV )r()R ( 6.1—1 )R (A -—A 组分的宏观消耗速率; )r (A-—A 组分的本征消耗速率; SV—催化剂颗粒体积。

宏观动力学—表述宏观反应速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 在本征反应动力学基础上讨论:1、 流体在固体催化剂中的扩散规律;2、 催化剂内浓度、温度分布规律;3、 宏观反应速率的关联式。

6.1催化剂颗粒内气体的扩散a 、分子扩散或容积扩散—扩散阻力主要是分子间的碰撞(对大孔);b 、努森(kondson)扩散—当微孔的孔径小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约0.1m μ)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机会会超过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扩散阻力主要是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C 、构型扩散—(nm 1~5.0d 0=),d 0与分子大小是一个数量级,分子的扩散系数与分子的构型有关。

扩散系数:dzdy D RT p dz dC D Sdt dn AABA AB A -=-= 6.1—2 ABD 与λ有关atm P ,cm P105,压力-=λ⇒-6.1.1分子扩散当时一般210d /,d -<λλ>>,属于分子扩散。

1、 二元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s /cm )V V (P )M /1M /1(T 103.4D 223/1B3/1A5.0BA 5.13AB++⨯=- 6.1—3P —总压,atm; T —温度,K; M A ,M B —分子量;V A ,V B —分子扩散体积m 3/mol 。

2、 混合物中组分的扩散系数∑-==m1i AiiAAm)D /y ()y 1(D 6.1—4iy—i 组分的摩尔分率;AiD —A 组分对i 组分的二元扩散系数s /cm 2;AmD—A 组分对混合组分的扩散系数s /cm 2。

6.1.2努森(Knudson )扩散当10d /0>λ,扩散的主要阻力来自分子与孔壁的碰撞。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 及宏观动力学
阿尔法队 队长:徐晓杰
主要内容
1
气固相催化 过程及其特 征
2
固体催化剂 及其结构特 征参数
3
气固相催化 剂反应本征 动力学
4
气固相催化 本征动力学 实验测定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
催化剂多为多孔性介质,相对于丰富的内孔,外表面 的催化作用贡献量可忽略不计
• 1 外扩散:反应组分由物流主体→催化剂外表面 • 2 内扩散:反应组分由催化剂外表面→催化剂内表面 • 3 吸附:反应组分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吸附 • 4 表面化学反应: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反应 • 5 脱附: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解吸 • 6 内扩散:反应产物由催化剂内表面→催化剂外表面 • 7 外扩散:反应产物由催化剂外表面→物流主体
催化反应过程的特征
Ø 1 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和反应速率 Ø 2 催化剂的存在不改变反应过程的热 力学平衡特性(∆GO=-RTlnK) Ø 3 催化剂等速加快/减小可逆反应的正 逆反应速率 Ø 4 催化剂对反应过程的选择性至关重要 Ø 5 如果希望催化剂充分发挥作用,应当 尽可能增加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
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固体催化剂由三部分组成:活性组分、助剂和载体; 三者不能截然分开。
• 1 活性组分
双重催化剂:异构 化、重整反应 半导体催化剂:金属氧 化物、硫化物等(氧化、 还原、脱氢、环化、脱 硫(少量用于加氢))
1 3
2 4
金属催化剂:Pd、 Ag、Fe、Cu等(加 氢、脱氢、裂解(少 量用于氧化)) 绝缘体催化剂:IIIA、 IVA、VA族金属或非 金属氧化物、卤化物 等
• 2助催化剂(促进剂)
• 电子型: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氧化物(K2O、Na2O) • 结构型:用高熔点、难还原的氧化物可增加活性组分表 面积和热稳定性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第五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其中:σ——表面张力,θ——接触角。Ritter 和Drake 发现,汞和一大类物质如木碳和金属氧化物的结束角 在135~144°间,一般可以使用平均值140°,因此
r 75000/ P
【例5-1】在测定孔容和催化剂颗粒的孔隙率实验中,用活性而 氧化硅(4~12目大小的颗粒)样品得到以下数据:催化剂样品 质量为101.5g,量取体积为165.5cm3,苯置换体积为120.4cm3,
汞置换体积为82.7cm3。试计算该样品的孔容和孔隙率。
【解】样品的真密度为:t
101.5 165.5 120.4
2.25(g
/ cm3)
样品的假密度为:P
101.5 165.5 82.7
1.226(g
/ cm3)
样品的孔容为:VP
1
P
1
t
1 1.226
1 2.25
0.371(cm3 / g)

Kp
(
p p L M LM
p p A B AB
)
p*A
(
p p L M LM
K
p
p B B
1
) A
r总
1
KA(
ka,A pA
p p L M LM
5.2.1 本证动力学过程速率方程
其中
※ ——固体催化剂颗粒表面活性中心位;
※ ——固体催化剂颗粒表面活性中心位的覆盖率;
被覆盖的活性中心位(浓度)
总活性中心位(浓度) ※ (1 i )——固体催化剂颗粒表面活性中心位的覆盖率;
未覆盖的活性中心位(浓度)
(1 i ) 总活性中心位(浓度)
样品的孔隙率为: P VPP 0.371 1.226 0.455
5.1.3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CO(g)+H2 (g) CH3OH(g)
CH
2
=CHCH3
(g)+NH3
(g)+
3 2
O2
(g)
CH2 =CHCN(g)+3H2O(g)
3H2 (g)+N2 (g) 2NH3(g)
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气-固相催化反应的特点。
Copyright 2011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Copyright 2011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⑤ 喷涂法及滚涂法: 即将催化剂溶液用喷枪或其它手段喷于载体 上而制成,或者将活性组份放在可摇动的容器中,再将载体加 入,经过滚动,使活性组份粘附其上而得.
⑥ 热熔法:即将主催化剂及助催化超组份放在电炉内熔融后,再 把它冷却和粉碎到 需要的尺寸,如合成氨用的熔铁催化剂就是 —例。
① 反应物从气流主体扩散到催化剂的外表面(外扩散过程) ② 反应物从催化剂外表面向催化剂的微孔内扩散进去(内扩散过程) ③ 反应物在催化剂的表面被吸附(吸附过程) ④ 吸附的反应物转化成反应的生成物(表面反应过程) ⑤ 反应生成物从催化剂表面上脱附下来(脱附过程) ⑥ 脱附下来的生成物分子从微孔内向外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处(内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第二节 化学吸附与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模型
一、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气体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二者区别见下表

类别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影响因素
引力
分子间力
化学键力
吸附情况 可单层可多层吸附

化学反应工程-17-第五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17-第五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1
NA NB
NA、NB为A、B组分的扩散通量,mol•m-2•s-1。
上式简化: 比如对 A B 等类型反应, A、B在孔道中进行的是等分子逆向扩散过程。
N A N B 则 0
1 1 1 上式: D DAB DK
5.1.4 以颗粒为基准的有效扩散系数De
De为以颗粒外表面积计算基准的有效扩散系数。 问题是De如何求?
DAB 称为分子扩散系数,由下式计算:
1 1 T 1.5 M A MB 0.436 1 1 P V A / 3 VB / 3
2 0.5
D AB


式中 DAB 为A组分在B中的扩散系数,cm2•s-1;P为系统总压,kPa;T为 系统温度,K;MA、MB为A、B组分的相对分子量;VA、VB为A、B组分 的分子扩散体积(见表5-1)cm3•mol-1。表中未列气体,其扩散体积可按
yi 为I组分的mol分率;
Nj为j组分扩散通量。
工程计算时,常用Wilke简化模型,如下式:
D Am
1 yA yi D i Ai
5.1.2 努森扩散 记扩散系数为 D K,则:
DK 4850d 0
T M
式中:D K 为努森扩散系数,cm2•s-1;T为系统温度,K;M为 组分的相对分子量;d0为微孔直径,cm。
根据 S 的定义式: S
4 3 R V R 3 S 3 4R 2 SS
R 3
kV ' f C AS De
f C A f C AS C A C AS
4 3 Fr rA r dr r 3 3


单位时间球壳中A的累积量: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比孔容Vg,mL/g,是每克催化剂内部孔道所占的体积。 孔隙率θ,催化剂孔道所占的孔隙体积与整个颗粒体
积之比。
是反应器pV中g单位体b 积 催化p 1 床 所含 固体t 催 1 化 剂 的 1 密 度 , 又 b称床层堆密度,g/l床层或kg/m3床层。
是含有孔道在内的单颗颗粒催化剂的密度,g/l催化 剂 p,又称颗粒密度或假密度。
2021/2/14
化学工业出版社
二、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的特征:由分子间的引力造成,一般没 有明显的选择性,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 分子层吸附,热效应较小,约为2kJ/mol~20 kJ/mol。
化学吸附的特征:由活性表面与吸附分子间的化 学键造成的,有显著的选择性,热效应较大,约 80kJ/mol~400kJ/mol。活性态分子间进行的表面化学 反应活化能比自由分子的反应活化能低。化学吸附是 单分子层吸附,即活性表面吸附满了气体分子时,吸 附量不能在升高,化学吸附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愈深入到孔道内部,反应物的浓度由于消耗 逐渐减少,同时处于孔道内部的单位内表面上的 催化反应速率相对减少。越处于颗粒中心,单位 内表面上的催化反应速率越小。
2021/2/14
化学工业出版社
颗粒内反应物浓度梯度并非常量
在粒内的径向图上,反应物的浓度分布呈曲线,越 深入到内部,由于表面催化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消耗 量也逐渐减少,故浓度分布曲线逐渐下降。如果到颗粒中 心,反应仍未达平衡,则球行催化剂颗粒的反应物径向浓
上述②③④三个步骤是反应组分由外向孔道 内扩散时,同时进行表面催化反应的过程,并且 生成的产物即刻向外表面扩散,内扩散与表面催 化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内扩散-反应过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主要研究化学反应器的原理,研究物理因素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以研究反应动力学为主要内容,并据此进行工业反应器的设计及放大。

工业中,气固相催化反应十分常见,如SO 2催化氧化、H 2和CO 低压合成甲醇、由乙炔合成醋酸乙烯等,所以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是教学重点。

但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这部分的知识较难理解,公式复杂,反应速率表达形式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理解和掌握。

以下就这部分知识进行说明和分析。

反应动力学有本征动力学和宏观动力学之分。

在气固相催化反应中,反应发生在固体催化剂的内表面,完整的反应步骤有:反应物从气相主体扩散,穿过颗粒外气膜滞流层,达到颗粒外表面;反应物从颗粒外表面沿微孔向颗粒内表面扩散;反应物被催化剂颗粒内表面的活性中心吸附;被吸附的反应物在内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产物由内表面上脱附;产物由微孔内向颗粒外表面扩散;产物由外表面穿过气膜层向气流主体扩散。

因此,完整的反应包含了颗粒外的气相扩散、颗粒内的气相扩散和表面催化反应过程。

而扩散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对反应速率造成影响。

外扩散是纯传质的物理过程,内扩散与表面催化反应是同时进行的,所有又称“内扩散-反应过程”。

如仅研究表面反应过程,即排除内、外扩散影响下的催化剂表面与所接触的气体间的反应情况的动力学,则为本征动力学。

而将所有扩散影响考虑在内的情况,则为宏观动力学。

宏观反应速率不仅和化学反应本征反应速率有关,而且与过程的扩散速率有关。

如当外扩散为控制步骤时,反应的宏观速率就仅取决于传质扩散速率。

1、反应速率的表达及反应速率常数间的相互关系对气固相催化反应,反应速率的表达可以用体积反应速率、表面积反应速率或质量反应速率,即反应区可以用不同的基准,相应地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的基准也有很多。

体积反应速率的表达为:dVdF r ii v±= (1)式中反应区体积可以指催化剂颗粒床层的堆体积,或者是床层中催化剂颗粒的体积。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

气-固相反应动力学

ra A pA f (A )exp(Ea / RT ), ( A 为A的吸附常数)
ra pA f (A )exp(Ea / RT )
影响化学脱附速率大小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① 化学脱附需要脱附活化能 Ed,只有能量高于Ed的吸附态 分子才能脱附,它们所占百分数为exp(-Ed/RT )。 ② 化学脱附速率与表面覆盖率θA有关,用f ′ (θA )表示, θA 越大,脱附速率越大。
大孔: ra > 25 nm 催化剂内孔径大小不等,而且有一定的分布,用平均孔半径。 平均孔半径的测定:
mg、 S g、 ra、L、 n
内表面积: 孔总容积: 两者相除,得
mg Sg (2 ra L)n
mgVg ( ra 2 L)n
ra 2Vg Sg
(间接可测的量)
2.固体催化剂的活化 (略,自学)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第一节 催化及固体催化剂
一、催化反应
1.均相催化反应,反应所在场所是反应空间。 催化反应 2.非均相催化反应,反应场所在催化剂表面。
二、固体催化剂
固体催化剂主要是多孔材料,或由多孔材料为载体与担 载在载体表面的活性物质所组成。 工业固体催化剂是由反应和反应器所决定的具有一定形 状的规则颗粒(直径约2 ~ 10 mm) 。催化剂颗粒内有许多孔 径大小不同、分布曲折的孔道,催化剂的活性位置绝对地分 布在催化剂颗粒内的孔道侧壁上(内表面上)。
* bA pA A 覆盖率 A , B 覆盖率 * * 1+bA pA +bB pB
* bB pB B , * * 1+bA pA +bB pB
1 bi pi* , 总空白率 1 i 第i 组分覆盖率 i * 1+ b j p* i 1 1+ b j p j j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Solid catalyzed reactions Kinetics, rate equation
n 1-12 n 1-13 n 1-14 n 1-15
固体催化剂 吸附等温方程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 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1-12 固体催化剂
速率常数与活化能及温度的关系
•速率常数
•活化能
PPT文档演模板
•温度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 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1-9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 影响的异常现象
•ln k •ln k
PPT文档演模板
•1/T
•1/T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 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新途径,它涵盖了化学量测的全过程,包括采样理论与方法、
试验设计与化学化工过程优化控制、化学信号处理、分析信号
的校正与分辨、化学模式识别、化学过程和化学量测过程的计
算机模拟、化学定量构效关系、化学数据库、人工智能与化学
专家系统等,是一门内涵相当丰富的化学学科分支。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 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xA=(15mol-13mol)/15mol=0.133 第一个反应所消耗的乙烯=转化的乙烯×S
第二个反应所消耗的乙烯=转化的乙烯×(1-S)
PPT文档演模板
化学反应工程第一章气固相催化反应 本征及宏观动力学
•例题
•故有:2mol ×S ×0.5+2mol ×(1-S) ×3=7mol-4.76mol •S=0.752 •Y=第一个反应所消耗的乙烯÷加入的乙烯总量(15mol) •故Y=2 × 0.752÷15=0.100 •或Y= xA S=0.100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第四版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第四版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步骤:1、扩散(外扩散、内扩散)2、吸附3、表面反应4、脱附5、扩散(内扩散、外扩散)第一节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2-1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以球形催化剂为例:滞流层内扩散-物理过程滞流层内反应物浓度梯度为常量As Ag C C --外扩散过程的推动力。

进行内扩散时,同时进行反应。

R ↑,反应量↑,反应物浓度↓活性↑,反应物浓度↓产物扩散过程与反应物相反。

2-2 内扩散有效因子与总体速率由于催化剂对反应物扩散程度不一样,反应物反应的量也不同,在催化剂内表面上的反应量一定小于按固体外表面计算的反应速度,二者之比称为内扩散有效因子或内表面利用率,或者有效因子。

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解析式:()()i AS s S A s S C f k dSC f k i⎰=0ζ式中:s k -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速率常数A C -颗粒内反应物浓度AS C -颗粒外表面上反应物浓度i S -单位体积床层催化剂的内表面积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率及内表面计算的反应速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梯度计算的扩散速率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ζ稳定时:单位时间扩散到外表面的量=颗粒内的反应量即:()()()ζAS i s AS Ag e g g A C f S k C C S k r =-=上式即为外扩散在内的宏观动力学。

式中:()g A r -宏观反应速率g k -外扩散传质系数e S -单位体积床层中的外表面积如一级反应:则()*A AS AS C C C f -=其中:*A C -平衡浓度则宏观动力学方程:()()()*A AS i s AS Ag e g g A C C S k C C S k r -=-=ζe g i s A i s Ag e g AS S k S k C S k C S k C ++=ζζ*()()e g i s A i s Ag e g Ag e g Ag i s e g g A S k S k C S k C S k C S k C S k S k r +--+=ζζζ*ζi s e g Ag Ag S k S k C C 11+-= 稳定时,反应放热量=外表面传热量即()()()()()g S e S R AS i s R g A T T S H C f S k H r -=∆-=∆-αζ式中:S α-气流主体与外表面间的给热系数S T -外表面温度g T -气流主体温度 2-3 催化反应控制阶段的判别1、化学动力学控制条件:(1) ζi s e g S k S k 11<< (2) 1→ζ内、外扩散的影响可忽略。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第四版

第二章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第四版

第二章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气-固相催化反应步骤:1、扩散(外扩散、内扩散)2、吸附3、表面反应4、脱附5、扩散(内扩散、外扩散)第一节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过程2-1 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组分的浓度分布以球形催化剂为例:滞流层内扩散-物理过程滞流层内反应物浓度梯度为常量 As Ag C C --外扩散过程的推动力。

进行内扩散时,同时进行反应。

R ↑,反应量↑,反应物浓度↓ 活性↑,反应物浓度↓ 产物扩散过程与反应物相反。

2-2 内扩散有效因子与总体速率由于催化剂对反应物扩散程度不一样,反应物反应的量也不同,在催化剂内表面上的反应量一定小于按固体外表面计算的反应速度,二者之比称为内扩散有效因子或内表面利用率,或者有效因子。

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解析式: ()()iAS s S A s S C f k dSC f k i⎰=ζ式中:s k -单位表面积计算的反应速率常数 A C -颗粒内反应物浓度 AS C -颗粒外表面上反应物浓度 i S -单位体积床层催化剂的内表面积 内扩散有效因子定义:率及内表面计算的反应速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梯度计算的扩散速率按反应组分外表面浓度=ζ稳定时:单位时间扩散到外表面的量=颗粒内的反应量 即:()()()ζAS i s AS Ag e g g A C f S k C C S k r =-= 上式即为外扩散在内的宏观动力学。

式中:()g A r -宏观反应速率 g k -外扩散传质系数e S -单位体积床层中的外表面积如一级反应:则()*A AS AS C C C f -=其中:*A C -平衡浓度则宏观动力学方程:()()()*A AS i s AS Ag e g g A C C S k C C S k r -=-=ζeg i s Ai s Ag e g AS S k S k C S k C S k C ++=ζζ*()()eg i s Ai s Ag e g Ag e g Ag i s e g g A S k S k C S k C S k C S k C S k S k r +--+=ζζζ*ζi s eg Ag Ag S k S k C C 11+-=稳定时,反应放热量=外表面传热量即()()()()()g S e S R AS i s R g A T T S H C f S k H r -=∆-=∆-αζ 式中:S α-气流主体与外表面间的给热系数 S T -外表面温度 g T -气流主体温度 2-3 催化反应控制阶段的判别 1、化学动力学控制 条件:(1)ζi s eg S k S k 11<<(2) 1→ζ内、外扩散的影响可忽略。

2.2.2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2.2.2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

2.2.2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宏观动力学:工业反应器中实际反应速度(不排除外界因素影响)的动力学关系。

本征动力学(微观动力学):排除外界因素影响,进行动力学研究得出的规律。

(一)气-固相催化反应速率气~固相催化反应速度定义:单位催化剂质量(或体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数量的变化。

()dtdN w r A A 1-=-=反应消耗A 的摩尔数/催化剂质量、反应时间()/A r -=反应消耗A 的摩尔数/催化剂体积,反应时间=dtdN V Ap 1-(2—9)Cat V p ~体积有时以单位床层体积为基准,()dtdN V r AB A 1//-=- (2—10)~B V 床层体积关系()()()BA pA A r r r ρρ///-=-=- ~p ρ催化剂密度粒子[][][]33/m mkg kg 密度质量体积=~B ρ 催化剂床层堆积密度 (二)双曲线型的反应速率式(L-H-H-W )型基本假设:①反应发生在吸附分子之间或吸附分子与气体分子之间 ②()A r -与各组分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覆盖率成正比 基本步骤:①已知:反应物,产物,设想反应机理 ②定出每种机理的动力学方程式③实验推定动力学方程式参数的最佳值 ④检验模型的准确性 (一)表面反应控制1.双分子不可逆反应 S R B A +→+ 设想机理步骤:A 的吸附:σσA ↔+A ~σ吸附位B 的吸附:σσB ↔+B表面反应:σσσσS R +→B +A (控制步骤) R 的脱附:σσ+↔R R 其它步骤达到平衡 S 的脱附:σσ+↔S A表面反应速度:()B A r A k r θθ=- r k ~反应速率常数 根据L-H 吸附模型:SS R R B B A A AA A p K p K p K p K p K ++++=1θ (2—11)SS R R B B A A BB B p K p K p K p K p K ++++=1θ (2—12)()()()21S S R R B B A A BA B A r A p K p K p K p K p p K K k r ++++=-则()21S S R R B B A A BA p K p K p K p K p kp ++++=(2—13)2.双分子可逆反应S R B A +⇔+表面反应为 σσσσS R +⇔B +A 其它吸附、脱附同不可逆反应()SR k k r θθθθ21-=-B A A()2211S S R R B B A A SR S R B A B A p K p K p K p K p p K K k p p K K k ++++-=B A K K k k 1=令()221S S R R B B A A RS S R B A p K p K p K p K p p K K k k kp kp ++++-= SR B A K K k K K k K 21=令 ()()21/S S R R B B A A S R B A p K p K p K p K K p p p p k ++++-=(2—14)k K K k K SR 21=SS R R B B A A R R R p K p K p K p K p k ++++=1θ SS R R B B A A SS S p K p K p K p K p k ++++=1θ说明:分子有两项→可逆反应分母 A 、B 、R 、S→四种物质被吸附括号上的平方项→控制步骤是三步及到两个吸附位之间的反应(双分子反应) 3.2A 在吸附时解离 +⇔B +A R 2S 与上不同的是:*2σσσσσ++⇔B +A S R 反应速率式:()V S R A A k k r θθθθθ221-=-B ~V θ裸露率整理 ()()32221/SS R R B B A A S R B A p K p K p K p K K p p p p k ++++-=(2—15)说明:分母222A →A A p K 是解离吸附 4.吸附的A 与气相的B 进行不可逆反应 S R +→B +A 机理:σσA ⇔+Aσσ++→B +A S R反应速率:()AA BA A rB A r A p K p p K k p k r +==-1θ (2—16)其中 AA AA A p K p K +=1θ5.两类不同吸附位的情况 R →B +A机理11σσA ⇔+A22σσB ⇔+B 1σ吸附A *1221σσσσ+→B +A R 2σ吸附B 22σσ+⇔R R反应速率 ()B A r A k r θθ=-其中A θRR B B BB B A A A A p K p K p K p K p K ++=+=11θ()()()R R B B A A BA A p K p K p K p kp r +++=-11 (2—17)B A r K K k k = 说明:分母两个因子→两类不同吸附位吸附(二)吸附控制 化学反应式R ⇔B +A 若A 的吸附是控制步骤设想,机理: σσA ⇔+A σσB ⇔+Bσσσσ+⇔B +A R σσ+⇔R R反应速率(为A 的净吸附速度): ()b a A r r r -=-A d V A A k p k θθ-=其余各步达平衡:V B B B p K θθ= (2—18)V R R R p K θθ= (2—19) 而:1=+++V R B A θθθθ (2—20)令BB A VR R B R B A V R r p K p K K θθθθθθθθ⎪⎪⎭⎫ ⎝⎛=代入 BA VR r K R θθθθσσσσ=∴+⇔B +A 则V BRB r R A p p K K K θθ=(2—21) V V R R B B B RB r R R B A p K p K p p K K K θθθθθ-=⎪⎪⎭⎫⎝⎛++=++1 (2—22)RR B B BRB r R V p K p K p p K K K +++=∴11θ (2—23)则()A d A A a A k p k r θθ-=- (2—24)V B RB r R d A a p p K K K k p k θ⎪⎪⎭⎫⎝⎛-= (2—25)RR B B BR B r R BR B r r d A a p K p K p p K K K p p K K K k p k ++⎪⎪⎭⎫ ⎝⎛+-=1RR B B BRRB B R A a p K p K p p K K p p p k +++⎪⎪⎭⎫ ⎝⎛-=1 (2—26)其中R b B r a K k K K k K =Br RRB K K K K =⎪⎪⎭⎫⎝⎛=B A θθθθVR r K (三)脱附控制设:R 的脱附为控制步骤:④*σσ+⇔R RR ⇔B +A (①σσA ⇔+A ②σσB ⇔+B ③σσσR →B +A ) 推导结果:()()BA AB B B A A R B A A p p K p K p K Kp p p k r +++-=-1 (2—27)式中:B A r AB K K K K =;B A r b K K K k k =;BA r b aK K K k k K =例1镍催化剂在200℃进行苯加氢反应,若催化剂的平均孔径0510d m=⨯,p,4τ=,求系统总压力为3039.3kpa时,氢在催化剂内的有效扩散系数e 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综合扩散
定义:在给定的孔道中,某一浓度范围内,上述两种扩散都同时 存在,即: 100 d0 0.1 时,分子间碰撞及分子与 孔壁间碰撞均不可忽略,这种扩散称为综合扩散。
✓ 流体在流经固体表面时,在靠近表面的地方存 在滞流层。正是这一滞流层,造成气流主体与 催化剂表面温度浓度的不同。(外扩散问题)
催化剂主要由多孔物质组成;
催化剂的外表面积与内表面积相比微不足道; 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催化剂内表面;
由于扩散的影响,催化剂内表面与外表面温度 浓度可能会有较大差别。
37.7
17.0 空气 20.1 (SiF4) 69.7
16.1 CO 18.9 (Br2)
67.2
22.8 CO2 26.9 (SO2) 41.1
5.59 芳烃及多环化合物 20.2
37.9
2、混合物中组分的扩散系数
在反应物系中,经常遇到的是多组分扩散。 如果任何二元“组分对”的扩散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5、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解吸;
本征 动力学
6、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
7、反应产物从催化剂的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
第一节 催化剂颗粒内的气体扩散 第二节 气固相催化等温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第三节 非等温过程的宏观动力学 第四节 流体与催化剂外表面间的传质与传热 第五节 催化剂的失活
[学习目的]
掌握球形催化剂上等温反应宏观动力学方程、 内扩散对复合反应选择性的影响;
了解气体在催化剂颗粒内的内扩散情况、其它 形状催化剂的等温反应宏观动力学方程、流体 与催化剂外表面间的传质和传热、催化剂的失 活。
[重点与难点]
气体在催化剂颗粒内的内扩散,球形催化剂上 等温反应宏观动力学方程、内扩散对复合反应 选择性的影响。
✓涉及到:本征反应速率、催化剂颗粒内的浓度和温度 分布(催化剂颗粒大小、形状及气体扩散过程)。
宏观动力学就是用以宏观反应速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 过程动力学。
宏观动力学——研究工业规模化学反应器中,化学反应 与“三传”过程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与物理变化过程综
合的过程动力学。
(宏观区域的速率)
✓ 宏观动力学在本征反应动力学的基础上,讨论 以下内容:
p(kP)a
➢ 一、分子扩散
定义:当孔径d0远大于分子平均自由程,即 d0 /102
时,扩散过程将不受孔径的影响,属于分子扩散。
1、二元组分的分子扩散系数
DA B0.436T1.5p(1 (V/A M 1/3AV 1B /1M /3)B2)0.5 分子扩c散 m 2/系 s系 数统温 k总 PK 度 压 a*分 相子 对扩 分c散 子 m 3/体 m 质o积 量 l
1、孔径较大:分子扩散/容积扩散 分子扩散阻力主要是由于分子间碰撞所致。
2、孔径<分子平均自由程(0.1um):努森扩散 分子与孔壁碰撞机会超过了分子间的碰撞,使扩散阻力主要为 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所致;
3、孔径极小(分子筛,0.5~1nm):构型扩散 与分子大小数量级相同,在这样小的微孔中所进行的扩散与分子 的构型有关。
本征动力学与宏观动力学的关系
✓ 本特动力学 ✓ 研究反应分子之间的反应机理和反应速率的化学反
应动力学; 对于气固相催化反应,研究没有扩散过程存在,即排 除流体在固体表面处的外扩散影响及流体在固体孔隙 中的内扩散影响的情况下,固体催化剂某一点及与该 点相接触的气体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动力学。
(点的局部速率)
1)气体在固体颗粒内的扩散规律;
2)固体颗粒内气体浓度和温度的分布规律; 3)宏观反应速率的关联式。
➢ 要解决的问题:
✓ 我们希望得到和能够知道的是气流主体处的温 度和反应物浓度,但实际发生化学反应的位置, 其温度浓度与气流主体不同,而化学反应的速 率,恰恰取决于难于测量的实际发生化学反应 的位置的温度浓度。
DAM
1 yA (yI / DAI)
A组分对混合组分的系 扩数 散
二、努森扩散
定义:当孔径d0小于分子平均自由程,即 d0 /0.1
时,碰撞主要发生在气体分子与孔壁之间,分子之间 的相互碰撞影响很小,这种扩散称为努森扩散。
表达式: Dk 48d500T/M
其中: d0 4SV( P(比孔 表隙 面 )率 4积 P) P Sg
原子及分子的扩散体积
原子扩散体积
C H O (N) (CI) (S)
Ar kr Ne
(Xe)
一些简单分子的扩散体积
16.5 H2 7.07 N2O
35.9
1.98 D2 6.70 NH3
14.9
5.48 He 2.88 H2O
12.7
5.69 N2 17.9 (CCl2F2) 114.8
19.5 O2 16.6 (Cl2)
✓ 如何通过已知量估算催化剂内部的温度浓度分 布(内扩散问题)。
不同控制步骤示意
cA
cAg cAs
1 气 流滞 主流 体内

3 2
4 平衡浓度
1 外扩散控制
3内扩散控制
2内外扩散同时控制 4动力学控制
第一节 催化剂颗粒内的气体扩散
✓ 气体在多孔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现象:扩散路径不规则、 孔大小不同,气体扩散机理不同。
宏观反应速率:以颗粒催化剂体积为基准的平均反应速 率。 如果将动力学方程表示成以催化剂颗粒体积为基准的平 均反应速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式,则应用起来方 便得多。
宏观反应速率与本征反应速率关系:
(RA)
VS 0
(rA
)dVS
VS 0
dVS
(RA)
VS 0
(rA
)dVS
VS 0
dVS
第五章
Chapter 5
气固相催化反应宏观动力学
Macro- Kinetics of Gas-Solid Catalytic Reaction
整个多相催化反应过程可概括为7个步骤:
1、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
2、反应组分从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
3、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上吸附;
一般的工业催化剂,比分子筛的微孔直径大,可忽略构型扩散。
Fick第一定律 (物质B在介质A内)物质通量正比于浓度梯度.
沿扩散方向的一维扩散:
d SA n d tD AddA czR pD TAddA yz
扩散系数DA与气相中扩散物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有关。 平均自由程: (cm)1.0133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