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第一讲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课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导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b2fbb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c.png)
• 11、罗志田:《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 学”的思想论争》,三联书店2003年版
• 12、汪荣祖:《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 时代》,岳麓书社2000年版
• 13、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
• 如何理解? •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
造必要的前提”。
• 后一个任务是什么? • 根本目的。 • 实现现代化。(放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大
背景下来认识)
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线
• 一代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 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
• 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新民主 主义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
•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 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贯 穿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第四,中国社会主要任务的变化。 • 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谋求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 注意:两大主要任务的关系
本次授课到此结束
•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 政治结构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
• 巩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在 中华文明数千年绵延不绝的政治保障,但在很大 程度上也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 经济结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社会结构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
制度
• 文化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 • 对外关系 :闭关锁国
应断西遗 知柱来址 挨颓恶今 打垣盗存 因铭狂处 衰耻掳处 落辱掠残 ,,,, 国励东凄 富精土零 兵图明更 强治珠著 社换毁几 稷新恨分 安天添寒 。。。。
中国近代史纲要1~5章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1~5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81e0e8700abb68a982fb9d.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1~5章复习摘要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8191c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1.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变革,以及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和条约。
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争,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交汇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鸦片战争的发生,揭开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新篇章,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份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尊严遭到了严重损害。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二、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场重要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农民起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深刻变革,也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洪秀全提出了“拜上帝教”、“平均地权”、“男女平等”等一系列革命纲领,这些纲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虽然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它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是中国晚清政府在面对外敌入侵和国内民变的压力下,试图进行的一次政治改革。
戊戌变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交汇点,也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行宪政、设立议会、设立学堂等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戊戌变法的实施虽然受到了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但它也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 第一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新 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34eb7055f01dc281e53af032.png)
3、现代化的不同道路之争
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处于两者之间的民主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互相补充、 取长补短的,他们都是现代化的手段。
郑和船队无论在船只数目、船员人数和船 只大小等,都远比十五、十六世纪的西方船队 庞大。详见下表: 郑和船队200余艘,船员数目27000余人,最 大船只排水量1000吨以上. 哥伦布船队3艘, 88人,最大船只排水量 100吨 达‧伽马船队4艘, 160人,最大船只排水量 120吨 麦哲伦船队5艘. 360人,最大船只排水量 130吨
古代文化:
诸子百家: 老子:《道德经》(主张简约,拒绝对自然、 对社会的过度耗费;他主张不争不辩。不要把 胜败输赢当一回事,一切都在向反面转化。 孔子:《论语》(人格基础:君子之道;又提 出一个行为规则:中庸之道 ) 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科技的发展:
从公元前直到15世纪末,在世界最重要 的298项发明或发现中,中国即有173项, 占58%。
第一讲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一、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推动现代化的三次大浪潮 (1)第一次现代化大浪潮(1780—1860) (2)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19世纪下半叶至 20世纪初) 第一次发展性的危机(1914—1945年) (3)第三次现代化大浪潮(20世纪下半叶)2、落后国家的 Nhomakorabea次现代化浪潮
(1)“中国中心观”产生的原因 第一、国际环境,长期处于世界文 明的前列。
自跨入文明门槛以来,中国创造了辉 煌的古代文明,他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a95a141f6c175f0e7cd137e0.png)
第一章
中国近代历史是怎么开始的? ——两个历史落差的转换与中 国近代历史的开始
第一章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 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主要特征,加深 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认识。 (二)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 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 系。
几个基本线索
1.―两个过程论”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一文中提出的著名论断:“帝国主义 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 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 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2.“三次革命高潮说”
胡绳在《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中,以阶级斗争的表现作为划分时期的 标志,提出把近代史划分为太平天国革 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三大革 命运动高潮,三次革命高潮构成中国近 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20世纪80年代 中期以来出版的教科书和中国近代通史 著作,基本是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编写的。
宇宙的年龄是150亿---200亿年 地球距今约46 亿—50亿年
一个民族 有一些关注 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 望; 一个民族 只是关心脚 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 来的。 ——黑格尔
太阳距今约50 亿年 太阳所在的系称银河系,它包含1000亿颗以上的 恒星——1999《辞海》
人 类 历 史 中 的 三 次 革 命 性 转 变
《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成的一部编年体 史学巨著。
《资治通鉴》书影
司马光小楷《天圣帖》
《天工开物》: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写成, 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分节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ca7f9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fa.png)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政治: 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经济: 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仁政,三纲五常)4.社会: 社会结构: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二)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晚清的危机:①政治: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
②经济: 大肆实行土地兼并。
③文化: 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暗。
④军事: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⑤社会: 对外—闭关锁国,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1.经济: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替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十分迅速。
2.政治: 英国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3.殖民: 帝国主义瞅准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即《江宁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中美《望厦条约》2.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天津条约》允许国外公使常驻北京。
外国公使可以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割去中国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4.1860年《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给英国。
5.1884年中法战争,1885年中法《中法新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937ecc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3.png)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讲](https://img.taocdn.com/s3/m/6a644bf8c8d376eeaeaa3153.png)
(一)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 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 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 持着并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 碍。
林则徐 ,(1785~1850), (1785~1850),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 字元抚,又字少穆, 俟村老人。福建侯官 俟村老人。 (今福建福州)人。 今福建福州)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 中国清代爱国政治家、 思想家、诗人。出身贫寒家庭, 思想家、诗人。出身贫寒家庭, 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 为官清廉正直,关心民隐, 为民众所称颂。 为民众所称颂。
导 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主讲人:屠静芬 主讲人:
第一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主要矛盾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 通过本专题的讲授,认识与掌握近代 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思考: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思考:列强侵华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客观上充当 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1、统一观察问题的标准 首先,判断一个历史事件的是非, 首先,判断一个历史事件的是非,是存在着双重标 准的:一个是伦理、道德标准, 准的:一个是伦理、道德标准,用来衡量历史事 件的合法还是非法,正义还是不义; 件的合法还是非法,正义还是不义;另一个是历 史标准,衡量历史事件进步还是反动, 史标准,衡量历史事件进步还是反动,符合历史 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 潮流还是逆历史潮流 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作用, 其次,从历史角度分析侵略战争对中国的作用,还 有一个标准问题。即从总体看五次侵略战争究竟 有一个标准问题 即从总体看五次侵略战争究竟 是促进还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促进还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 是必须弄清楚的。 是必须弄清楚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d4e9770f866fb84ae45c8db0.png)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强盛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一、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
1.中国的禁烟斗争(1)领导禁烟的主要代表人物:林则徐。
(2)主要历史事件:虎门销烟2.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包括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3.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由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侵略者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
例如英国割占香港岛,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外国军舰可以进入中国沿海港口,损害了中国的领海主权;领事裁判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可见,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权不完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近代历史的开端。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即: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在这两对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两大历史任务第一、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详细内容请参见教材)。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70006e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35.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精心总结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的起止期: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二)、乾隆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主要表现在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化腐败腐化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绿营军腐化无战斗力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暗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一)、西方资本主义的确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1776年,美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789年,法国也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冶资本主义制度比封建制度优越,最大的事情就是在这个制度下发生了工业革命。
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原来低效率的手工工场生产。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上)(二)、分析资本主义与扩张的必然联系。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需要原料与产品市场,原始积累时期主要靠掠夺土地、不平等贸易、奴隶贩卖等手段,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则靠殖民主义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方式把一些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中国成为其扩张对象的命运已在所难免,战争不可避免。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与美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与法国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与俄国签订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与俄国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44年中法战争爆发,签订了《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战争中屠杀中国人民。
第一讲千年未有大变局
![第一讲千年未有大变局](https://img.taocdn.com/s3/m/145531235a8102d276a22f46.png)
美国历史学家魏特夫在《东方专制主
义》中提出“治水社会”理论和“东方专
制主义”概念。
干旱、半干旱的东方国家都是“治水
社会”,这种社会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协作,
而社会协作又需要强化纪律、从属关系和
强有力的领导,于是就产生了专制君主和
“东方专制主义”。
法国启蒙运动思
想家 孟德斯鸠 在《论 法的精神》这一名著中, 非常明确地表明了一个 国家的地理条件与该国 政体形式(实为治理模 式)之间隐蔽的联系。 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模 式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 他的论断。
中华文化有极 大的辐射力,许多 的亚洲国家,都深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如日本、朝鲜、越 南、缅甸等。 • 中外文化交流 频繁。张骞通西域、 鉴真渡东洋,唐僧 西天取经、郑和下 西洋等是其中的典 型代表。
•
鉴真像
3、雄踞东方的多民族统一国家
中国自商周以来,一直是世界上屈指 可数的大国之一,中华民族是汉族和其他 数十个少数民族构成,历史上各民族相互 融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国家 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中国在19 世纪中叶跨入近代门槛之时,早已形成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达到前所未有的高 度统一。
(1)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土 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小农经 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 结构,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稳 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了生 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 有较强的排斥力;地主、商人 和高利贷者结合在一起,常常 从事地租剥削、兼营商业或放 高利贷,预示新的生产关系兴 起发展之不易。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发 展和社会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 造成封建经济发展迟滞。
手工业:3000年前的商代铸造青铜器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b25c75e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8.png)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1. 清朝的衰落与封建社会的危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衰落与封建社会的危机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起点。
19世纪中叶以后,清朝遭遇了内外各种问题,逐渐走向了灭亡的边缘。
1.1 外汇贸易与不平衡在19世纪初期,西方列强通过侵略与贸易逐渐渗入中国,中国面临了外汇贸易的挑战。
由于清朝政府的不当政策,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远远超过了中国商品对外出口。
这导致了外汇的大量流失,中国处于贸易不平衡的状态,加剧了经济困境。
1.2 农民起义与社会动荡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这些农民起义包括太平天国起义、捻军、回民起义等,对清朝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这些起义的爆发与封建社会的腐败以及农民贫困无法承受的重负有关。
1.3 内忧外患与国家危机19世纪末,列强加大对中国的侵略,使得清朝政府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割地让利。
这造成了国家主权的丧失和领土的缩小,中国面临着空前的国家危机。
2. 辛亥革命与近代民主运动辛亥革命被视为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终结,民主运动的兴起。
2.1 辛亥革命的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开始。
通过广大的军民群众的抗争,清朝政权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2.2 清政府下台与民主制度的探索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制度的探索开始。
清政府下台,中华民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的新政改革,试图建立起各项民主制度。
2.3 形势复杂与民主运动的曲折发展然而,民主运动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一方面,国共两党的斗争加剧了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民主制度的艰难推行也遭遇了各种复杂的问题。
3. 第二次国共内战与新中国的建立第二次国共内战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1 共产党与国民党的斗争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两党内部矛盾再度爆发,最终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第一讲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第一讲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https://img.taocdn.com/s3/m/265b42eaf705cc175527099a.png)
第一讲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鲁克亮撰写)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印象,184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繁荣昌盛的强国,只是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的衰落和被奴役,导致了中国数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渐变的发展过程,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那么1840年以前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制度、文化的原因?或是经济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下面我们就开始本次的讲述:一、184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为什么我们要把讲述的时间点定在1500年哪?公元1500地理大发现(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郑和的船队已七下西洋(1405-1433)),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们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非洲、欧洲、亚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美洲还没有被知晓)。
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播放视频:公元1500年的世界)在世界史上,一般把公元1500年以来的时代称之为海洋时代。
既然是海洋时代,那么决定其国家力量的表现自然就是各国海洋实力即海军力量的强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史就是一部世界海洋的争霸史。
在开始了解即将到来的海洋时代以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1500年以前的中国和西方世界,从宏观上来理解曾经的中国给予世界带来的影响。
(一)公元1500前的中国和世界文化:源远流长世界公认的五大文明古国国家/文明起始年代: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希腊:公元前3000前~11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目前西方公认中国有3500年信史(夏朝没有证据,算上夏的话,是公元前2050年建国)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教学重点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各章教学重点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aaf169a98271fe910ef9a7.png)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劈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提高认识:
1党要领导人民赢得斗争的胜利,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提高认识:
1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
2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3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仍然不能解决中国的独立和富强问题。它不能不让位给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篇综述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什么时代条件下和国际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这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七章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提高认识: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最终推翻反动统治的斗争及其基本经验。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的破产。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4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为什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作为对象?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两个中国之命运?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最终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而且半殖民地化还进一步加深.
三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
下篇综述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第一讲+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第一讲+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https://img.taocdn.com/s3/m/f08872e9700abb68a982fba5.png)
中国倒退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奉孔 子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也正是这一 原因,‚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和恢复过 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 更光辉的未来。并且导致整个帝国的主 流阶层对商业和私人资本的厌恶,结果 就出现了许多令人心痛的局面:印刷术 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海外贸易受到控 制……‛ ---- 保罗· 肯尼迪
印刷术的发明及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 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改变 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火药
产生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 唐朝末年用于军事 宋代用火炮、火箭作战更为普遍 后经蒙古人、阿拉伯人辗转于12世纪末、13世纪 初传入欧洲 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 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 统治跟身披盔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二)、公元1500-1840年的世界
1、地理大发现
2、大国的崛起
葡萄牙
西班牙
荷兰货船模型
英国
英 国 女 王 伊 丽 莎 白 一 世 (
1533—1603 )
英王查理一世被砍头
克伦威尔
英王詹姆士 威廉三世
1215年英国《大宪章》
《航海法》
规定:输入英 国及其属国的 货物,必须使 用英国的船只 或者是输出国 的船只。
乔治·马戛尔尼
英王乔治三世
觐见乾隆图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 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 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
马戛尔尼归国后的结论:
‚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 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 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 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 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 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 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 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 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 状态。‘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 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第一讲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第一讲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https://img.taocdn.com/s3/m/3a7903622e3f5727a5e96278.png)
第一讲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讨论问题:1、中国封建社会从昌盛走向衰落的缘由是什么?2、鸦片战争的深层根源是什么?3、1840年至1949年中国所遭受的外来损害有那些?怎样看待帝国主义侵略所带来的影响?“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英]李约瑟“在公元1500年时,欧洲与亚洲相比,并不具有什么明显优势。
对于大明王朝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走向世界的绝佳机遇。
”2、政策的失误(清朝)3、马克思: “一个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幅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
而与此同时,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冒险者已开始全球范围的扩张,为了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他们决定开始小心翼翼地进行试探。
”4、马戛尔尼归国后的结论:“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
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清朝’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以把他打倒在地。
”5、正是由于古代中国内陆封闭特性,再加上缺乏一个开放的政治经济体制,同时又不断受到人口激增、政治衰退、思想僵化、科技停滞等方面的困扰,才导致其错失重大历史机遇。
---- 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东方?中国倒退的关键因素纯粹是信奉孔子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也正是这一原因,“所有重要官吏都关心和恢复过去,而不是创造基于海外扩张和贸易的更光辉的未来。
并且导致整个帝国的主流阶层对商业和私人资本的厌恶,结果就出现了许多令人心痛的局面:印刷术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海外贸易受到控制……”---- 保罗·肯尼迪欧洲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政治方面: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鲁克亮撰写)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印象,184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繁荣昌盛的强国,只是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导致了中国的衰落和被奴役,导致了中国数千年来未有的大变局。
事实果真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渐变的发展过程,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只是一个结果而已。
那么1840年以前中国究竟发生了什么?是制度、文化的原因?或是经济的因素?最终导致了中国的衰落。
下面我们就开始本次的讲述:一、1840年前的中国与世界为什么我们要把讲述的时间点定在1500年哪?公元1500地理大发现(明孝宗弘治十三年,郑和的船队已七下西洋(1405-1433)),是人类历史的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们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非洲、欧洲、亚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美洲还没有被知晓)。
没有人知道地球是方的还是圆的,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播放视频:公元1500年的世界)在世界史上,一般把公元1500年以来的时代称之为海洋时代。
既然是海洋时代,那么决定其国家力量的表现自然就是各国海洋实力即海军力量的强大。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史就是一部世界海洋的争霸史。
在开始了解即将到来的海洋时代以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1500年以前的中国和西方世界,从宏观上来理解曾经的中国给予世界带来的影响。
(一)公元1500前的中国和世界文化:源远流长世界公认的五大文明古国国家/文明起始年代:古巴比伦: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之间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古希腊:公元前3000前~1100年之间古印度:公元前2000年古中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目前西方公认中国有3500年信史(夏朝没有证据,算上夏的话,是公元前2050年建国)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时间最长、未曾中断的文化系统。
它不像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化那样无以后继,更不像古希腊、罗马文化那样中经蹂躏以至荒芜。
中华民族自夏代进入文明社会,历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既没有经过外敌入侵,又没有自行断裂,这是任何古代民族都无与伦比的。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从孔子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而依然生存。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只有黄河、长江流过的那个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惟一持久的国家,征服不能影响这样的一个帝国。
古巴比伦文明衰落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自己的不自爱。
可以想象一下,在美索不达米亚这个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广袤肥美的平原上,发展出了高度的农业文明,然后在其基础上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和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但古巴比伦王国似乎并不懂得如何延续他们的辉煌,对外征战不休,不仅是屠戮敌人的身体,而且还将荆棘和盐洒进敌人的土地;对内国家一片歌舞升平,乃至到了繁荣“娼”盛的景象;而且由于不懂排水洗田,这片曾经创造文明的沃土不可避免的盐渍化,终于使古巴比伦葱绿的原野渐渐褪色。
失去其根本——土地的巴比伦人被自己折腾至奄奄一息,终于无法抵挡外来的入侵,高大的神庙和美丽的花园也随着马其顿征服者的重新建都和人们被迫离开家园而坍塌,而辉煌一时的古巴比伦文明终于被黄沙所掩埋,成为了一个满目荒凉的遗迹。
如果说古巴比伦丧于自己的话,古埃及文明的衰落则和外敌的关系更大一些,公元前47年恺撒大帝攻占埃及时,一把火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化为灰烬。
400多年后,西奥都西斯一世为了响应这位恺撒大帝的“伟大”,又拆毁了大部分神庙,并赶散了所有还懂一点古埃及文字的祭司,使得本已式微的古埃及文明加速了衰亡。
他们为了政权的稳固要禁异教,却毁灭了一个文明。
与此同时,自然也没有放过多灾多难的埃及人,尼罗河的洪涝和气候突变带来的旱灾,彻底地击溃了这个尼罗河孕育的伟大文明,将一切都用风沙掩埋。
古埃及文明如今能让我们看到的显著标志就只是一尊狮身人面像和几十座金字塔在夕照风摧中顽强的挺立了。
古印度文明则是最为神秘的,他留下丰富的考古资料,表现出的发达让人们赞叹不已;而他早早地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又让人感慨万千,他注定要成为一段难以追寻的记忆。
古印度文明的发展应该是不平衡的;除了孔雀帝国和贵霜帝国前期,从印度河文明时代起,到列国时代,直到贵霜的后期,广阔古印度一直处于分裂的状态。
可能正是这种分裂和不平衡,让雅利安人得以乘虚而入。
不过,过于落后的雅利安人,似乎难以继承这些让他们感到瞠目结舌的文化。
分散于四处的原有的居民又处在被雅利安人驱赶或杀戮的状态下,所以,古印度文明连同它的印章文字就被后来人彻底遗忘了。
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约公元前1100年),但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36年到公元前31年)。
希腊文明达到顶峰是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146年,希腊被罗马攻克,希腊文明也就被罗马文明所取代。
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被罗马所灭亡。
但是征服后的古希腊文明并没有消失,反而以其强大的文明逐渐的影响到了整个古罗马。
可以说,古罗马共和国以后的文明就是古希腊文明的延续。
所以在当时的古罗马人们有一种说法叫做:“胜利属于罗马,荣耀属于希腊”。
希腊化时代与罗马时代前期相互交融,最终过渡到罗马时代。
但罗马的伟大也就仅至于此。
罗马的伟大时代随着公元180年马可·奥勒留的去世而告终。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彻底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陷落(帝国内的蛮族哥特人、匈奴人、汪达尔人的不断攻击)。
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被土耳其人占领。
中世纪开始于476年日耳曼人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这一年也被认为是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历史的终结。
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方并没有立即形成新的帝国,相反却出现了一种新的复杂多样的文明从这时起,直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发展和衰亡的历史。
其实上面的只是我简单的描述,四大文明衰落也不是一两句就能说清楚的。
经济:国力强盛:宋朝(960-1127(北宋)、1127-1279(南宋))元朝(1279-1368)同汉朝和唐朝的统治着性比,宋朝似乎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王朝,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满洲的东北领土,西北领土,而西北地区则正是到达西方的陆上通道的必经之地),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边的半个中国,这在后来遭到了中国历史学家的严厉谴责。
这种批评固然正确,但当时的宋朝所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容忽视的。
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这对整个欧亚大陆都具有重大意义。
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能,同样,农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据估计,11至12世纪中国的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
生产率的提高为人口的相应增长提供了保障,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
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
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活动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
同时,宋朝期间,中国的港口再次对外开放,中国人在造船业和航海业上取得巨大进步,12世纪末中国已开始取代穆斯林在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山优势。
元朝时,中国商人遍布东南亚及印度各港口。
(马克波罗游记中多有描述)结果,海上商道------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中国人首次大规模直接从事对外贸易,而不再主要依靠外国中间商。
当时中国的经济居世界主导地位,据德国著名学者弗兰克在其代表作《白银资本》中也指出,中国曾长期占据经济的中心地位,其经济总量经常占到整个世界的50%以上,而在经济极为繁荣的宋代,这一数字曾高达90%。
其人民生活水平甚至已达到欧洲大城市18世纪初的水平。
因而可以说,宋朝时的中国正在朝着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致命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确从未实现。
此外,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社会产生的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种种研究表明,在15世纪以前,(明1368年建立),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根据西方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公元1000年(北宋时期),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22.7%,随后一直保持在20%左右,到1829年达到32.9%。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方法和成果的辩证统一。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世界文明和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曾经撰写了7卷本的鸿篇巨制《中国科学技术史》,其中写到:"中国人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尤其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
传入西方后,起了开世界近代文明先河的伟大作用。
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卓越贡献。
公元6世纪造纸术传入朝鲜、越南、日本,公元751年传至中亚、西亚,12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在欧洲流行。
美国学者德克•卜克在《中国物品西传考》一文中写到:"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
雕版印刷术产生于公元7世纪,活字印刷术发明于11世纪中叶,13世纪传入欧洲,14-15世纪已经流行于欧洲,对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
恩格斯曾经明确指出:"印刷术的发明及商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不仅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写字的状况,而且改变了只有僧侣才能接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火药产生于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到唐朝末年已经用于军事,宋代用火炮、火箭作战更为普遍。
火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经蒙古人、阿拉伯人辗转于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欧洲。
使"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贵族城堡的石墙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枪弹射穿了骑士的盔甲,贵族的统治跟身披盔甲的贵族骑兵队同归于尽了"。
指南针--司南。
到宋代,沈括发现了磁偏角,北宋末年开始将指南针用于航海。
在1180年左右,指南针从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6世纪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没有指南针是难以设想的。
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了我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的贡献:"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