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多转子系统双稳态分析
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祝长生
【期刊名称】《功能材料》
【年(卷),期】2006(037)005
【摘要】通过测量不同激励条件下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squeeze filmdamper,简写为MRFSFD)转子系统的运动轨迹和不平衡响应,研究了MRFSFD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以及MRFSFD对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可控性和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控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MRFSFD的动力特性是可控的,在合理选择激励磁场的条件下MRFSFD能够有效地抑制转子系统的振动.MRFSFD转子系统对激励的响应时间较长,这种阻尼器更适合对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半主动控制.利用MRFSFD对转子的振动进行分段控制可以使转子系统平稳地通过多阶临界转速.
【总页数】4页(P750-753)
【作者】祝长生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328;TH133
【相关文献】
1.剪切型磁流变流体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动力特性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J], 祝长生
2.磁流变流体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 [J], 祝长生
3.带挤压油膜阻尼器柔性双转子系统的动力特性分析 [J], 阮金彪
4.对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和旋转机械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夏南;孟光
5.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在加速通过双稳态区时的动力特性 [J], 祝长生;汪希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分叉与混沌响应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分叉与混沌
响应
多自由度强非线性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分叉与混沌响应
对航空发动机常用的柔性转子-非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受迫不平衡响应的分叉与混沌行为进行了研究,所研究的系统是8自由度16阶的强非线性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响应的轨迹图、分叉图和Poincare 图发现:系统响应中存在多种周期(协调、亚谐和超谐)和非周期(拟周期和混沌)响应形式.在整个转速比区间内,周期响应和非周期响应是交错分布的.该系统有拟周期分叉和倍周期分叉等分叉形式.系统响应进入混沌的道路主要有:周期倍化分叉进入混沌;拟周期分叉进入混沌和阵发性进入混沌.而系统退出混沌的道路主要有:周期倍化分叉退出混沌和拟周期分叉退出混沌.
作者:孟光夏南作者单位:孟光(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佛山大学,思源机电一体化研究所,广东,佛山,528000)
夏南(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
刊名:航空学报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ACTA AERONAUTICA ET ASTRONAUTICA SINICA 年,卷(期):2003 24(1) 分类号:O32 TH113 关键词:多自由度强非线性系统转子动力学分叉与混沌挤压油膜阻尼器。
磁控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中 图 分 类 号 : H1 3 T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44 2 (0 7 0 —1 70 1 0 —5 3 2 0 )20 0 —5
区会 产生 严 重 的不 稳定 , 如 果 能够 限 制盘 的旋 转 但
引 言
挤 压 油膜阻 尼器是 航 空发动机 转 子系统 中广 泛 应用 的减振 结构 。但 由于其 动力特 性 不能进 行在 线 控制, 在有 些情 况 下 , 但 不 能 控制 转 子 系 统 的振 非 动 , 而会 激起更 加强 烈的振 动 。 了实现对 传统 挤 反 为 压油膜 阻尼器 动 力 特性 的控制 , 已提 出 了 多种 挤 压 油膜 阻 尼 器 的新 结 构[ 引, 这 些 阻 尼 器 要 么 结 构 1 但  ̄
Nioasn及 Ti y等 分 别 研 究 了 径 向 电 涡 流 轴 k lje c h 承 [ ]发现 径 向电涡流 轴承 不仅 需要施 加很 高 的 电 7, 流 才可 以使 转子 悬 浮 , 而且 本 身 还存 在 着 潜 在 的不 稳定 问题 。 rd r k等 、 iema F e ei c Kl r n和 D r w 等从 g al o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 O 期 20 0 7年 4月
振 动 工 程 学 报
J u n lo b ain E gn e i g o r a fVir t n i e rn o
Vo . 0 No 2 12 .
Apt 20 . 07
磁 控挤 压油膜 阻 尼器支 撑 的多盘柔 性转 子系统 的动 力特 性 以及新 型磁 控挤 压油膜 阻尼器 对转 子 系统 的 振 动进 行控制 的能 力 。
质量守恒边界下挤压油膜阻尼器动力特性分析
γ≥0ꎬ此时 g 取 1ꎻ在气穴区域 γ<0ꎬ此时 g 取 0ꎮ
联立方程式(1) -方程式(3) 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ꎬ可
以得到挤压油膜不可压缩流的统一方程
∂
∂γ
R
+
gH3
∂θ
∂θ
L
的饱和压力时ꎬ气体会从滑油中溢出ꎻ压力较低而温度较
(
高时ꎬ滑油还会汽化形成汽化气穴ꎮ 气穴的存在导致原有
其中
ìï = - 2gH iꎬj -2 R 2 gH iꎬj +μ(1-g) H i+1ꎬj -H i-1ꎬj
A iꎬj
L
2Δθ
Δθ2
Δλ2
ï
3
ï
gH iꎬj 3
H iꎬj(1-g)
H i+1ꎬj -H i-1ꎬj ö
÷ +μ
ïE iꎬj = - 2 + gH2iꎬj æç
2
4
Δθ
Δθ
è Δθ
ø
ï
3
的雷诺方程不能准确地描述油膜特性ꎬ油膜力的求解也变
) ( ) ∂λ∂ ( gH ∂λ∂γ ) = -μ ∂θ∂ { H[1+
3
∂
{ H[1+(1-g) γ] }
∂τ
得更加困难ꎮ 长久以来ꎬ许多学者致力于对质量守恒边界
(1-g) γ] } +μ
于滑油的可压缩性假设ꎬ 提出了著名的 Elrod 算法 [6-7] ꎮ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conditions is obtained by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istence of cavitation has an advance effect on phase of
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线性振动机理及结构创新综述
第36卷第4期2019年4月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JournalofMechanical&ElectricalEngineeringVol.36No.4Apr.2019收稿日期:2018-11-11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973 计划)(2012CB026000)ꎻ船舶推动噪声重点实验室基金(614220406020717)作者简介:陈钊(1995-)ꎬ男ꎬ河北保定人ꎬ硕士研究生ꎬ主要从事管道和旋转机械振动控制方面的研究ꎮE ̄mail:chenzhaozhao1024@163.com通信联系人:何立东ꎬ男ꎬ研究员ꎬ博士生导师ꎮE ̄mail:1963he@163.comDOI:10.3969/j.issn.1001-4551.2019.04.001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线性振动机理及结构创新综述∗陈㊀钊ꎬ何立东∗ꎬ路凯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高端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重点实验室ꎬ北京100029)摘要:针对带有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转子系统在恶劣工况下出现的非线性振动问题ꎬ阐述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锁死㊁双稳态响应及非协调进动等因素ꎬ导致减振失效的一系列非线性振动现象ꎬ归纳了其发生的原因ꎻ对通过优化系统参数来改善其工作特性的思路进行了阐述ꎬ指出了挤压油膜阻尼器技术今后的改进方向ꎻ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SFD)结构ꎬ对其提高稳定性的机理进行了分析ꎬ列举了其在工程上的应用实例ꎮ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挤压油膜阻尼器相比ꎬ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具有良好的动力特性ꎬ能显著提高转子系统的稳定性ꎬ有效避免非线性振动的发生ꎮ关键词:非线性振动ꎻ原因分析ꎻ优化系统参数ꎻ结构创新ꎻ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中图分类号:TH113ꎻTB535.1ꎻO328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4551(2019)04-0343-09ReasonsofnonlinearvibrationofsqueezefilmdamperandsummaryofitsstructurelinnovationCHENZhaoꎬHELi ̄dongꎬLUKai ̄hua(KeyLaboratoryofhealthmonitoringcontrolandfaultself ̄recoveryforhigh ̄endequipmentꎬBeijingUniversityofChemicalTechnologyꎬBeijing100029ꎬChina)Abstract:Aimingatthenonlinearvibrationquestionsappearedintheserotorsystemswithsqueezefilmdamper(SFD)undersomebadcon ̄ditionsꎬsomenonlinearvibrationphenomenasuchaslockupꎬbistableresponseandnonsynchronousmotionwhichcausethefailureofSFDwereintroducedꎬandtheircausesweresummarizedinthispaperꎬthemeanstoimprovetheperformanceofSFDbyoptimizingthesystempa ̄rameterswerediscussedꎬandtheimprovedirectionsofSFDinthefutureweresuggested.AnovelstructureofSFDcalledintegralsqueezefilmdamper(ISFD)wasparticularlyintroducedanditsstabilityimprovementmechanismwasanalyzedꎬandtheengineeringapplicationex ̄amplesweregiven.Theresultsindicatethatcomparedtothetraditionalsqueezefilmdamperꎬtheintegralsqueezefilmdamperhasexcellentdynamiccharacteristicsꎬwhich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stabilityoftherotorsystemandeffectivelyavoidtheoccurrenceofnonlinearvi ̄brationproblems.Keywords:nonlinearvibrationꎻcauseanalysisꎻoptimizesystemparametersꎻstructuralinnovationꎻintegralsqueezefilmdamper(ISFD)0㊀引㊀言挤压油膜阻尼器是国外航空发动机中常用的减振机构[1]ꎬ近些年来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中[2]ꎮ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轴颈与轴承座之间采用了适当的间隙配合ꎬ间隙内充满润滑油ꎮ轴颈因受到限位销钉或定心弹性支承的限制ꎬ只能平动而不能转动ꎬ避免了因轴颈自转而引起的自激振动ꎮ在挤压油膜阻尼器工作时ꎬ其轴颈偏离中心做无自转进动ꎬ通过挤压环形间隙内的油膜和润滑油环向流动时产生的粘性摩擦阻尼发挥其减振效果ꎮ然而ꎬ如果存在较大的制造误差ꎬ或是在大负载㊁高转速㊁突加不平衡等超出其设计工作范围的恶劣工况下ꎬ油膜力将会呈现高度的非线性ꎬ使系统出现锁死㊁双稳态响应㊁非协调进动甚至混沌运动等非线性振动现象[3 ̄6]ꎬ带来诸多有害的影响ꎬ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的使用和发展带来了限制ꎮ目前ꎬ解决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线性振动问题的思路包括:(1)通过研究系统参数(如油膜间隙㊁偏心比㊁供油条件等)的变化对转子振动响应规律的影响ꎬ优化设置系统参数ꎬ或通过控制系统根据工作状况实时调节系统参数ꎬ避免系统在不稳定工作区间运行ꎻ(2)通过对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上的改进ꎬ使油膜力的非线性得以改善ꎬ避免非线性振动及失效问题的出现ꎮ本文将对一种新型的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S ̄FD)的出现背景㊁结构特点㊁结构的发展和演变㊁提高稳定性的机理㊁实验研究进展㊁工程应用情况及优点和不足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介绍ꎮ1㊀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非线性振动问题在大负载㊁高转速㊁突加不平衡等恶劣工况下ꎬ系统振动加剧ꎬ超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工作范围时ꎬ其所提供的油膜力是偏心比ε㊁转速比δ等系统参数的强非线性函数ꎬ油膜压力会随系统参数的增加而急剧增长ꎬ使系统出现锁死㊁双稳态响应㊁非协调进动ꎬ甚至混沌运动等一系列非线性振动问题ꎮ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如图1所示ꎮ图1㊀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简图1-供油孔ꎻ2-密封圈ꎻ3-滚动轴承ꎻ4-轴ꎻ5-挤压油膜间隙ꎻ6-定心弹性支承1.1㊀锁死GUNTER[7]在计算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在不平衡激励下的振动响应时发现ꎬ当支承提供的阻尼值过大时ꎬ系统会出现 锁死 现象:随着转速的上升ꎬ转子的振幅不断增大ꎬ不能通过临界转速ꎬ转子的不平衡力和振动响应之间的相位角始终小于90度ꎬ系统传递到支承结构的力反而被加大ꎻ李其汉[8]在实验中对比不同挤压油膜阻尼器油膜间隙下转子突加不平衡量的响应时ꎬ也在油膜间隙较小时发现了系统的 锁死 现象ꎻ刘方杰㊁陈照波等[9 ̄10]在计算和实验中均发现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的 锁死 现象ꎬ并将其定义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失效ꎻ王屏等[11]还通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ꎬ探索出了避免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失效的边界曲线ꎬ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ꎬ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ꎮ当系统振动加剧ꎬ超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工作范围时ꎬ油膜刚度会非线性地急剧增大ꎬ导致系统的临界转速相应提高ꎬ始终高于运转转速ꎬ使转子不能顺利通过临界转速区[12]ꎮ随着转速的提高ꎬ振幅不断增大ꎬ从而形成恶性循环ꎬ出现 锁死 现象ꎬ导致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失效ꎮ1.2㊀双稳态响应在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中ꎬ由于油膜刚度的高度非线性ꎬ系统有时会出现多个平衡位置ꎬ一般为3个ꎬ即轴颈存在3种可能的运动轨道ꎮ其中ꎬ两个轨道是稳定的ꎬ这就会出现振幅大小跳跃突变的现象ꎬ称为 双稳态响应 ꎮ通常在增速过程中ꎬ转子到达某一转速时ꎬ轴颈会由大轨道跳跃到小轨道ꎬ在降速过程中轴颈则会突然从小轨道跃迁至大轨道[13]ꎮ双稳态现象的出现ꎬ会扩大共振区域ꎬ而且还会使转子的运动轨道跳跃ꎬ使系统的运行存在不稳定的因素ꎬ在设计挤压油膜阻尼器时ꎬ应尽量避免双稳态现象的出现ꎮ在早期的研究中ꎬCOOPER㊁MOHAN㊁HAHN等人[14 ̄15]就在实验中发现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中存在两个稳定的周期响应ꎻGUNTER[16]在其实验中复现了这一现象ꎬ认为在过大的不平衡量下ꎬ由于油膜刚度的非线性增大ꎬ转子系统产生硬弹簧效应所导致的ꎬ并且认为是转速的变化对系统施加了外界扰动ꎬ使其发生跳跃现象ꎬ与转子系统因自身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自激振动失稳不完全相同ꎮ随着非线性动力学的发展ꎬ人们对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发生双稳态响应的原因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ꎮ孟光等人[17]结合Duffing方程的响应特性ꎬ分 443 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第36卷析了柔性转子 ̄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ꎬ讨论了轴承参数B㊁不平衡参数U等参数对系统产生双稳态现象可能性的影响ꎬ计算也表明:系统的双稳态跳跃是由于油膜刚度的高度非线性ꎬ导致系统出现了类似Duffing系统的硬弹簧特性ꎬ另外还在计算发现了一种附加分歧型的非线性响应现象ꎻVANCE等人[18]则认为ꎬ跳跃现象的出现ꎬ是因为随着振动的加剧ꎬ油膜的环向流动加快ꎬ系统交叉刚度非线性增大的结果ꎮ从非线性动力学角度看ꎬ双稳态响应是由于系统参数的变化ꎬ造成系统发生局部分叉而失稳的结果[19]ꎮ焦映厚[20]等人在通过计算分析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的跳跃行为后ꎬ均认为双稳态跳跃现象是转子系统发生鞍 ̄结分叉的结果ꎬ并且在计算结果中还发现了非协调进动甚至混沌运动ꎬ这些非线性现象将在后文中讨论ꎮ1.3㊀非协调进动在不平衡力的作用下ꎬ转子系统自然会存在与不平衡力相对应的工频振动ꎬ然而在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中ꎬ由于油膜力的非线性ꎬ振动频谱中还可能出现高频㊁低频分量ꎬ甚至会出现概周期运动和混沌运动ꎮ系统的非协调响应会使转子内出现交变应力ꎬ加速其疲劳失效ꎬ还有可能引起转子或者支承结构的共振ꎬ因而在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非协调进动的发生ꎮBOTMAN[21]在转速超过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两倍时ꎬ观察到了次谐波运动ꎻTAYLOR在计算分析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的运动时ꎬ发现系统在高速运行时会出现非同步运动ꎬ并且认为此种非同步运动与转子系统的自激振动性质不完全相同ꎬ而是在外界干扰下才出现的ꎬ这与后来VANCE等人的观点一致ꎻZEI ̄DAN等人却认为ꎬ系统次谐波㊁超谐波运动的出现ꎬ是在不平衡量较大时ꎬ阻尼器轴颈与轴承座碰摩导致其接触刚度非线性变化的结果ꎻZHAO等[22]采用了四阶Runge ̄Kutta积分计算了非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承的刚性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ꎬ发现在较大的不平衡量和偏心比下ꎬ系统会出现次谐波ꎬ准周期甚至混沌运动ꎬ限制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使用ꎻ陈照波等[23]采用油膜力数据库的方法获取非线性油膜力ꎬ分析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的运动ꎬ发现了系统中存在次谐波㊁概周期和混沌运动等非协调运动ꎬ并介绍了如何通过Poincaré映射来判断系统运动状态ꎬ还对升速过程中转子系统的分叉现象进行了分析ꎻINAYAT ̄HUSSAIN等人采用数值延拓方法ꎬ分析了带定心弹支和不带定心弹支的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ꎬ并揭示了其通向混沌运动的路径ꎮ挤压油膜阻尼器 ̄转子系统中的非协调进动现象与滑动轴承 ̄转子系统中非线性振动现象的出现原因类似ꎬ都是系统内流固耦合作用的结果ꎬ但在销钉或鼠笼式弹性支承的限制下ꎬ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轴颈不能自转ꎬ所以该系统的非线性振动问题是在外界干扰(如轴颈的振动)作用下才出现的ꎬ与转子系统自身的不稳定因素所引起的自激振动不同ꎮ2㊀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参数的优化在带有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中ꎬ非线性现象是否出现ꎬ取决于系统参数是否合理ꎬ如油膜间隙㊁油膜长度㊁偏心比㊁供油条件ꎮ通过研究系统参数变化对其振动响应的影响ꎬ将参数合理配置在一定区域内ꎬ可以尽量避免非线性振动问题出现ꎬ使系统保持理想的工作状态ꎮ但是目前对于具体参数的调整ꎬ还依赖于经验㊁理论和试验结合的试凑法[24]ꎮ2.1㊀轴承参数早期很多研究通过实验或计算ꎬ分析了轴承的无量纲参数B对系统非线性响应的影响ꎮ轴承参数B为:B=μRmωnLcæèçöø÷3(1)式中:μ 润滑油的粘度ꎻR 轴颈半径ꎻm 分配于每个支承处的转子质量ꎻωn 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ꎻL 轴承的轴向长度ꎻc 油膜间隙ꎮ1972年ꎬHOLMES[25]在探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效果时指出ꎬ如果轴承参数过小ꎬ转子将无法达到稳态轨道ꎻ徐建康等[26]计算了刚性转子 ̄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不平衡响应ꎬ发现适当增大轴承参数Bꎬ既可消除亚谐振动ꎬ又能避免双稳态响应ꎻ金涛等[27 ̄28]通过理论推导ꎬ发现当轴承参数B增大到一定值时ꎬ只要不平衡参数U小于0.4ꎬ就不会出现双稳态现象ꎬ但B过大时ꎬ系统又会在很宽的转速范围内保持较高的振幅和传递率ꎻ刘方杰等人经过大量的计算和分析ꎬ创建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双稳态响应和减振失效的系统参数边界曲线ꎬ提出了通过调整B㊁U两个综合参数以避免非线性振动的出现ꎬ并进行了实验验证ꎬ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了参照ꎮ因为轴承参数B和不平衡参数U是润滑油粘度μ㊁油膜长度L和油膜间隙c的函数ꎬ可以通过改变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润滑油粘度㊁油膜间隙或油膜长度ꎬ来改善其工作性能ꎮ2.2㊀油膜间隙合适的油膜间隙是挤压油膜阻尼器设计的关键ꎮ543第4期陈㊀钊ꎬ等: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线性振动机理及结构创新综述李其汉在实验中观察了不同油膜间隙情况下转子叶片掉落的瞬态响应ꎬ发现了油膜间隙越大ꎬ系统所允许的突加不平衡量越大ꎬ但随着油膜间隙增大ꎬ其提供的阻尼值会变小ꎬ甚至失去阻尼作用ꎬ因此油膜间隙并不是越大越好ꎻ王俊[29]在分析挤压油膜阻尼器作用下故障转子系统的响应时发现ꎬ在一定范围内ꎬ油膜间隙越小ꎬ减振效果越好ꎬ但当间隙过小时ꎬ会产生很多非协调频率成分的油膜力ꎬ使系统的拓扑结构发生改变ꎬ向不稳定的状态发展ꎬ最终会引发混沌运动ꎻ周海仑等人基于机械阻抗原理ꎬ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不同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参数对油膜阻尼的影响规律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膜间隙的增大ꎬ油膜阻尼呈现非线性减小的趋势ꎬ减振性能下降ꎮ在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中ꎬ油膜间隙的大小非常关键ꎬ合适的油膜间隙可以最大程度避免挤压油膜阻尼器出现减振失效问题ꎮ2.3㊀偏心比早在1977年ꎬGUNTER在分析挤压油膜阻尼器对发动机转子振动响应的影响时ꎬ就在结论中提到:当轴颈的振动偏心比大于0.4时ꎬ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会随偏心比增大而非线性增长ꎬ过大的刚度系数会导致阻尼器减振效果的降低ꎻ晏砺堂等人[30]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刚性转子的振动响应ꎬ也发现偏心比过大时容易出现双稳态现象ꎬ同时偏心比越高ꎬ出现跳跃现象时的转速也越高ꎬ共振区域频带越宽ꎮ偏心比ε为:ε=ec(2)式中:e 轴颈轨道半径ꎻc 油膜间隙ꎮ在航空发动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ꎬ还有较多因素ꎬ如转子自重ꎬ阻尼器设计㊁制造与安装时的误差ꎬ机动飞行时的惯性力等ꎬ还会引起阻尼器的静偏心ꎬ进而影响其减振效果ꎮ尤其在机动飞行时的附加惯性载荷作用下ꎬ阻尼器的轴颈将发生偏移ꎮ如果与阻尼器并联的定心弹支刚度过小ꎬ则偏心量仍会很大ꎻ如果鼠笼弹支的刚度过大ꎬ轴颈的运动将受到限制ꎬ不能起到良好的挤压油膜效果ꎬ其减振性能将得不到充分发挥ꎮ由此可知ꎬ定心弹性支承对轴颈偏移的限制效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ꎮ赵项伟等人[31]通过数值分析仿真计算了不同静偏心比下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ꎬ发现静偏心显著影响了轴心轨迹ꎬ且存在静偏心时ꎬ系统的突加不平衡响应要远高于无静偏心时ꎻ刘展翅等人[32]通过实验研究了静偏心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特性的影响ꎬ提出了通过设计预置偏心消除转子自重的影响ꎬ采用较小的设计偏心比来降低机动飞行时惯性力影响的方法ꎬ但较小的设计偏心比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大的油膜间隙与油膜长度ꎬ会带来其他的问题ꎬ而且并不能完全消除机动飞行时惯性力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性能的影响ꎮ2.4㊀供油条件GUNTER通过分析指出:如果提高供油压力ꎬ使其形成全油膜ꎬ就可以避免双稳态现象的出现ꎻ刘方杰分别按全油膜条件和半油膜(π油膜)条件对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的振动进行了计算ꎬ也发现全油膜情况下则不会出现双稳态ꎬ这是因为全油膜的油膜总刚度为0ꎬ不存在刚度非线性问题ꎮ另外ꎬ随着转子转速的提高㊁振动的加剧ꎬ油膜会发生汽蚀ꎬ从而对转子的运动形成激励ꎬ而通过提高供油压力可以避免汽蚀现象的发生ꎮSIMANDIRI等[33]研究了增加供油压力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性能的影响ꎬ发现较大的供油压力可以降低共振时的振动峰值ꎬ并且还能降低双稳态响应出现的可能性ꎬ但是随着压力的升高ꎬ系统在全油膜条件下运行ꎬ会使传递到机匣的力被放大ꎬ转子系统的振动可以通过改变挤压油膜阻尼器的供油压力来得到有效控制ꎻ周海仑等人[34]研究了供油条件对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特性的影响ꎬ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ꎬ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油膜阻尼系数ꎬ研究了挤压油膜阻尼器供油孔的数量㊁尺寸㊁横截面积以及供油流量对其阻尼特性的影响ꎬ结论表明:受到供油孔处的供油压力影响ꎬ单孔供油的挤压油膜阻尼器提供的阻尼随周向位置呈现近似简谐函数曲线的变化规律ꎬ而多个对称分布的供油孔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影响ꎬ这为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ꎮ随着控制技术的发展ꎬ出现了很多种根据工作状态实时调整润滑油粘度㊁油膜间隙㊁供油压力或油膜长度的挤压油膜阻尼器[35 ̄42]ꎬ其动力特性能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满足系统的要求ꎬ为转子系统振动的主动控制提出了思路ꎬ但其原理㊁结构均比较复杂ꎬ目前大多尚处于实验或试用阶段ꎮ而通过优化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设计参数来调整其工作特性ꎬ并不能保证在所有工况下均保持理想的工作状态ꎬ在大负载㊁高转速㊁突加不平衡等极端工况下ꎬ油膜流体的环向流动加快ꎬ导致油膜刚度急剧增加ꎬ仍会出现上文中提到的一系列非线性振动问题ꎬ从而发生减振失效ꎮ643 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第36卷3㊀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出现背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非线性振动与失效现象成为了困扰工程人员已久的问题ꎬ一些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ꎬ对其传统结构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ꎬ以改善油膜力的非线性ꎬ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43]ꎮ1982年TAYLOR和FEHR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段式阻尼器ꎬ并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探究ꎮ分段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如图2所示ꎮ图2㊀分段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与传统挤压油膜阻尼器中360ʎ连续流动的油膜不同ꎬ分段式阻尼器通过弹性环的内外凸台和密封将油膜区域分隔ꎬ阻止了油膜的环向流动ꎮ分段式阻尼器的能量耗散主要是通过油膜流体的粘性流动和润滑油进出口的孔口限流效应[44]ꎮTAYLOR在实验中发现ꎬ一旦油膜发生汽蚀现象ꎬ其阻尼系数将会大大降低ꎬ而如果提高供油压力ꎬ为避免汽蚀而需要产生的油膜压力则可以减小ꎬ油膜间隙可以适当增大ꎬ油膜压力这唯一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ꎬ同时还降低了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累积误差的影响ꎮ在保证不发生汽蚀的前提下ꎬ分段式阻尼器提供的阻尼系数在很大范围内的转速和不平衡量下都是随系统参数线性变化的ꎮ因为油膜的环向流动被限制ꎬ其交叉刚度不会随振幅和频率非线性增大ꎬ支承的刚度基本由弹性环决定ꎬ避免了恶劣工况下的刚度非线性问题ꎮ分隔油膜腔室ꎬ限制油膜流体周向流动的思路为油膜力非线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向ꎮ现代航空发动机大都采用柔性转子设计ꎬ降低转子系统刚度可有效减小转子通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幅ꎬ但通过减小转子刚度或者加大支点距离来降低系统刚度会给转子系统本身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ꎬ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弹性支承来降低系统的刚度[45]ꎮ综合以上思路ꎬ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新型结构的㊁振动控制性能优良且能有效避免油膜非线性问题的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integralsqueezefilmdamperꎬISFD)ꎮ在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中ꎬ相较于传统的鼠笼式挤压油膜阻尼器ꎬ该新型弹性阻尼支承结构在抑制转子振动响应和提高转子系统稳定性方面均显示出了更优越的特性ꎮ4㊀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原理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技术整体式加工而成ꎬ与传统的鼠笼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相比ꎬ大大减小了制造㊁安装过程中的加工误差[46]ꎬ可以提供特定设计的刚度值ꎮ采用分段式的挤压油膜区域设计ꎬ避免了油膜流体的周向流动ꎬ解决了油膜力的高度非线性问题ꎬ既能发挥弹性支承的作用ꎬ又能为转子系统提供阻尼ꎬ结构紧凑㊁重量小㊁需要的安装空间小ꎬ适用于航空发动机内空间条件限制严苛的情况ꎮ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如图3所示ꎮ图3㊀带有可倾瓦轴承的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通过周向分布的一定数量的S形弹簧将内环与外环连接成整体ꎬ并把内外环之间的挤压油膜区域分隔成多个局部腔室ꎬ阻止了油膜流体的环向流动ꎮ因为周向并联的弹性结构的刚度一般比与其串联的轴承刚度要低一个量级ꎬ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支承刚度主要由弹性结构的刚度决定ꎬ振动和变形将主要分布在弹性支承上ꎬ大大提高了转子和轴承的疲劳寿命ꎮ各分隔油膜区域内的挤压油膜效应和进出口的活塞效应为系统提供阻尼ꎬ端部密封则避免了油膜流体的泄露ꎬ使得可以通过改变供油压力来获得系统所需的最优阻尼ꎮ5㊀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结构的发展和演变㊀㊀随着挤压油膜阻尼器技术由航空航天领域向其他工程领域的发展ꎬ以及实践中经验的积累ꎬ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结构也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进行了改进ꎮ早期的C形弹性结构ISFD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技术整体式切割而成ꎬ内环和外环通过C形弹性结构连接成743 第4期陈㊀钊ꎬ等:挤压油膜阻尼器非线性振动机理及结构创新综述整体ꎬ整体式C形弹性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径向刚度ꎮ但其内外环之间的挤压油膜间隙较大ꎬ提供给系统的阻尼和支承刚度不太高ꎬ适用于轻载㊁中载的场合ꎮ早期的C形弹性结构ISFD如图4所示ꎮ图4㊀C形弹性结构ISFD中期设计的采用L形弹性结构ISFD内环和外环通过L形弹性结构连接成为一个整体ꎮ整体式L形弹簧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径向刚度ꎬ内㊁外环之间分隔的环向间隙组成了挤压油膜区域ꎮL形弹簧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负载和系统所需的阻尼比进行调整ꎬ支承转子的内环可以通过设计预偏心来抵消转子自重造成的静变形的影响ꎬ保证其良好的对中性[47]ꎮ中期设计的采用L形弹性结构ISFD如图5所示ꎮ图5㊀L形弹性结构ISFD近代设计的材料去除S形ISFD结构采用的是去除材料的S形弹性结构ꎬ整体式加工的工艺保证了同心度㊁支承刚度和转子定位所需的高精度ꎮ与ISFD内部配合的轴承可以根据工作条件选用可倾瓦轴承或是滚动轴承[48 ̄49]ꎮ近代设计的材料去除S形ISFD结构如图6所示ꎮ图6㊀材料去除S形ISFD结构现代设计的ISFD结构大都采用了保留材料的S形弹性结构ꎬ其切除材料体积小ꎬ支承刚度较大ꎮ在受力时ꎬS形弹簧可将应力均匀分布在弹性结构上ꎬ能有效吸收冲击载荷㊁转子过临界以及叶片折断引起的不平衡量激增时的振动能量ꎮ材料保留S形ISFD结构如图7所示ꎮ图7㊀材料保留S形ISFD结构在设计ISFD结构时ꎬ其刚度和阻尼等动力学参数需根据具体工况具体设计ꎬ不同工况下的转子系统对应不同的最优刚度和阻尼ꎮ因此ISFD结构中S形弹簧的高度㊁位置㊁分布角度㊁数量㊁油膜间隙的大小等结构参数均需要根据具体工况进行设计和计算ꎮ6 整体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提高稳定性的机理㊀㊀传统SFD和新型ISFD耗散振动能量的机理不同ꎮ传统的SFD在挤压油膜的过程中ꎬ润滑油会在间隙内环向流动ꎬ通过挤压油膜运动和流体环向流动时的粘性阻尼来耗散能量ꎮ由于流体的环向流动和转子不平衡导致的振动偏心ꎬ流体在进入楔形间隙时会产生流体动压效应ꎬ油膜刚度急剧上升ꎬ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非线性振动问题ꎮ而在ISFD中ꎬ是通过各分隔油膜区域内的挤压油膜效应和进出口的活塞效应为系统提供阻尼ꎬ不再依靠于流体环向流动时的粘性阻尼ꎬ因此ISFD的油膜间隙可以适当加大ꎬ降低了油膜压力这唯一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ꎮ同时ꎬ因为采用了分隔的挤压油膜区域ꎬ阻843 机㊀㊀电㊀㊀工㊀㊀程第36卷。
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
第22卷第1期2024年1月动力学与控制学报J O U R N A L O FD Y N AM I C SA N DC O N T R O LV o l .22N o .1J a n .2024文章编号:1672G6553G2024G22(1)G043G009D O I :10.6052/1672G6553G2023G022㊀2023G02G06收到第1稿,2023G03G06收到修改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172307,12102444),N a t i o n a l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F o 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a (12172307,12102444).†通信作者E Gm a i l :181042y y@163.c o m 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赵先锋1㊀杨洋1†㊀王子尧2㊀路宽3㊀曾劲1㊀杨翊仁1(1.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成都㊀610031)(2.中国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北京㊀101304)(3.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西安㊀710072)摘要㊀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E l a s t i c r i n g s q u e e z e f i l m d a m p e r ,E R S F D )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和减振效果,但由于其结构和流场耦合行为极为复杂,使得已有的物理模型难以完整表现出E R S F D 的力学特性.为了进一步探究E R S F D 的力学机理,本文借助有限元仿真平台,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计算方法,剖析弹性环与油膜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取E R S F D 中油膜压力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进一步拟合出E R S F D 等效刚度㊁等效阻尼与转子轴颈扰动位移的映射关系,并将其分别引入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E R S F D 支撑下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响应,分别给出了不同转速下转子系统的响应分岔图㊁轴心轨迹等.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了E R S F D 所诱发出的转子系统丰富的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有助于对E R S F D 轴承支撑特性的理解.关键词㊀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㊀转子系统,㊀双向流固耦合,㊀动力学特性中图分类号:O 313文献标志码:A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F l e x i b l eR o t o r S y s t e mS u p p o r t e db y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F i l m D a m pe r ∗Z h a oX i a n f e n g 1㊀Y a n g Y a n g 1†㊀W a n g Z i y a o 2㊀L uk u a n 3㊀Z e n g J i n 1㊀Y a n g Yi r e n 1(1.S c h o o l o fM e c h a n i c s a n dA e r o s p a c e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w e s t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C h e n g d u ㊀610031,C h i n a )(2.C h i n a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A e r o GE n g i n e ,B e i j i n g㊀101304,C h i n a )(3.N o r t h w e s t e r nP o l y t e c h n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c h o o l o fM e c h a n i c s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n dA r c h i t e c t u r e ,X i a n ㊀71007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㊀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f i l m d a m p e r (E R S F D )h a sa g o o ds u p p o r t i n g an dv i b r a t i o nr e d u c t i o n e f f e c t .H o w e v e r ,d u e t o i t s c o m p l e x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f l o wf i e l d c o u p l i n g b e h a v i o r ,e x i s t i n gp h y s i c a lm o d e l s a r ed i f f i c u l t t o f u l l y d e m o n s t r a t e t h em e c h a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R S F D.T of u r t h e re x pl o r e t h e m e Gc h a n i c a lm e c h a n i s mo fE R S F D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 e l a s t i c r i n g an do i l f i l m w i t h t h e a i do f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s i m u l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a n d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f l u i d Gs t r u c t u r e c o u p l i n g ca l c u l a t i o n m e t h Go d ,a n dob t a i n s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l a wo f o i l f i l m p r e s s u r e i n t h eE R S F D.O n t h i s b a s i s ,t h em a p p i n g r e l a G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t h e e q u i v a l e n t s t i f f n e s s a n d e q u i v a l e n t d a m p i n g o f E R S F Da n d t h e d i s t u r b a nc ed i s p l a ce Gm e n t of t h e r o t o r j o u r n a l i s f u r t h e r f i t t e db y u s i ng th e l e a s t s q u a r em e t h o d .T h e n t h e e q ui v a l e n tm o d e l i s f u r t h e r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t o t h e d y n a m i cm o d e l o f t h e f l e x i b l e r o t o r s y s t e m.T h e v i b r a t i o n r e s po n s e o f f l e x i b l e r o t o r s y s t e ms u p p o r t e db y E R S F D i s s t u d i e db y n u m e r i c a l c a l c u l a t i o n ,a n d t h e r e s po n s e b i f u r c a t i o nd i a Gg r a ma n dw h i r l i n g o r b i to f t h er o t o rs y s t e m u n d e rd i f f e r e n ts pe e d sa r ec o n d u c t e d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4年第22卷t h r o u g hc o m p a r a t i v e a n a l y s i s,t h e r i c hn o n l i n e a rd y n a m i cb e h a v i o r so f r o t o r s y s t e mi n d u c e db y E R S F D a r e f u r t h e r r e v e a l e d,w h i c h i s h e l p f u l t o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s u p p o r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E R S F D.K e y w o r d s㊀e l a s t i c r i n g s q u e e z e f i l md a m p e r,㊀r o t o r s y s t e m,㊀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f l u i dGs t r u c t u r e c o u p l i n g,㊀d y n a m i c c h a r a c te r i s t i c s引言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E R S F D)充分结合挤压油膜阻尼器(S F D)减振特性和支承弹性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中[1].对于传统的挤压油膜阻尼器而言,当转子涡动较为严重时,极易诱发油膜振荡㊁振动突跳等不利现象,对转子系统的平稳运行产生不良影响[2].相较于此,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在油膜间隙中引入了附加的弹性环结构,并且弹性环内外侧均具有交错分布的弧形凸台,能够将轴承外环与轴承座之间的间隙分割成多个独立的油膜区域,有效避免油膜振荡的发生.其中,靠近轴承座的部分称其为外油膜,而与之相反的称其为内油膜.当润滑油受到挤压产生油膜力时,该作用力会传递到弹性环上,继而引起结构变形.同时弹性环变形亦会引起油膜间隙发生变化,导致油膜力发生改变.由此可以发现,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中存在典型的双向流固耦合现象.国内外学者对E R S F D进行了广泛研究.周明等[3]基于流体动压理论,提出了弹性环挤压油膜的减振机理.X u等[4]利用有限元法研究了E R S F D渗油孔的分布对油膜阻尼特性的影响,探讨了油膜力与孔口位置在轴向和圆周方向的关系,结果表明:孔口分布可以调节阻尼系数.周海仑等[5]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原理及动网格技术,计算了内外层油膜的压力,开展了凸凹台数量㊁几何尺寸和油膜间隙对油膜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李岩等[6]研究了配合关系对油膜阻尼器减振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弹性环内凸台为过盈配合时可能会导致阻尼器减振失效.王震林等[7]基于厚板理论建立了弹性环的运动方程,采用分时迭代方法将弹性环-油膜的控制方程进行耦合求解,结果显示:刚度主要与弹性环厚度有关,阻尼主要取决于凸台高度.江志敏等[8]采用流固耦合技术模拟二维E R S F D,发现在导流孔处流速较大,并探讨了E R S F D的减振机理以及与传统S F D在减振机理上的行为差异.该结果表明:E R S F D油膜压力呈现出与油腔间隔相关的阶梯状分布.C h e n等[9]研究一种带E R S F D的螺旋锥齿轮传动动力学模型,发现了E R S F D支承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此外,围绕E R S F D支撑下的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针对组合支撑的转子结构,罗忠等[10]进行系统性评述,阐明了不同支承的力学特征.P a n g等[11]利用平均法分析了E R S F D轴承参数与转子系统分岔行为的潜在关联.何洪等[12]对E R S F D支承的增压转子动力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弹性环阻尼器交叉刚度的影响甚小.H a n等[13]基于半解析法求解E R S F D支承下转子系统动态特征,揭示了油膜特性和突加激励对其影响规律.杨洋等[14]建立了双盘转子模型,研究不平衡故障下碰摩非线性行为.曹磊等[15]研究了E R S F D支承下转子的临界转速,证实影响临界转速的最大因素体现在凸台处的接触状态.李兵等[16]实验探究了弹性环凸台高度㊁供油条件㊁滑油温度和不平衡量等条件下E R S F D的动力学特性,结合转子振动响应,发现弹性环凸台高度较小时,系统的减振特性更为理想.张蕊华等[17]提出了一种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刚度分析方法,采用将油膜刚度和外环进行串联得到其等效刚度.熊万里等[18]基于N a v i e rGS t o k e s方程动网格技术,发展了一种计算E R S F D轴承刚度和阻尼的新方法.综上所述,关于E R S F D支撑下柔性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尚不充分.针对这一情况,本文首先借助A N S Y S WO R K B E N C H仿真平台对E R S F D进行双向流固耦合分析,辨识出不同轴颈涡动下E R S F D所提供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至柔性转子中,进行系统级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给出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通过对比线性支承和非线性支承,对比分析E R S F D引发的非线性动态特征.研究结果以期为转子系统的结构设计和故障诊断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44第1期赵先锋等: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1㊀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1.1㊀E R S F D 结构建模根据表1给出的某转子系统中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E R S F D )结构参数,利用S O L I DWO R K 进行精细化实体建模,如图1所示.其中,弹性环上依次分布了内外交错的凸台,将油膜形成错落有致的内外两层,且内外层油膜之间通过导流孔连接.表1㊀E R S F D 结构参数表T a b l e 1㊀S t r u c t u r e p a r a m e t e r s o fE R S F D结构参数数值内外凸台数8导流孔数8轴颈半径/mm21.5弹性环厚度/mm 1.5渗油孔直径/mm1阻尼器外圈半径/mm 23.4阻尼器轴向长度/mm 15弹性环凸台高度/mm 0.2弹性环弹性模量/G P a 210弹性环材料密度/k g /m 37850润滑油材料密度/k g /m 31100润滑油动力黏度/P a .S0.027图1㊀E R S F D 结构示意图F i g .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r a mo fE R S F Ds t r u c t u r e 为获取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支承力学特性,采用双向流固耦合方式进行数值分析,其计算流程图如图2所示.首先将E R S F D 实体模型导入至WO R K B E N C H 中进行切块化网格划分,并结合弹性环结构区域和油膜分布区域进行相关界定,依次定义为S O L I D 和F L U I D 区域.为反映结构和流体之间实时的相互作用,利用T R A N S I E N TS T R U C T U R E 和C F X 进行耦合计算.在当前时间步下,分别对弹性环变形和油膜压力收敛性进行判断,将收敛后结果在耦合系统中进行数据实时交换,并进行总体收敛性判断.倘若结果收敛,则进入下一个时间步计算,否则重复上述计算直至收敛.图2㊀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流程图F i g .2㊀C h a r t o f b i d i r e c t i o n a l f l u i d Gs t r u c t u r e c o u p l i n g ca l c u l a t i o n (a)弹性环边界条件(b)油膜边界条件图3㊀E R S F D 流固耦合边界条件F i g .3㊀E R S F Df l u i d G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r a c t i o nb o u n d a r y co n d i t i o n s 在E R S F D 运行过程中,将弹性环内凸台与转子轴颈进行紧密接触处理,两者接触面上具有相同的运动形式,并且忽略轴颈与内凸台的摩擦效应.54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4年第22卷同时,外凸台与阻尼器外壳之间的摩擦亦不予考虑.弹性环边界条件设置如下:(1)弹性环轴向方向施加远程位移约束,限制其轴向和绕三个轴的转动;(2)流体和固体接触面建立流固耦合面,在该面上进行数据传递;(3)弹性环外凸台处施加固定约束;(4)由于转轴受到不平衡激励的作用,轴颈的运动形式以涡动形式为主,不考虑转轴本身的自转,所以施加周期位移激励,以模拟轴颈涡动,其具体表示形式如下:x i n=e i n s i n(ωt)y i n=e i n c o s(ωt)(1)其中,x i n㊁y i n分别为x,y方向位移,e i n表示轴径激励幅度,ω表示转子运行转速.此外,在流体域中边界条件相关设置如下:(1)外层油膜壁面固定;(2)油膜两端进行密封处理; (3)设立相对应的流固耦合面,用于进行流体与固体的数据交换;(4)在内层油膜与轴颈接触处施加相同的位移激励,如图3所示.1.2㊀网格无关性验证本节通过网格无关性来验证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网格无关性保证网格对结果影响较小.由于润滑油黏度较大,流体模型采用层流模型,残差小于10-4认为收敛,边界条件如上节所述.轴颈激励幅值为0.02mm,时间步长为0.0001s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图4.发现网格数超过20万时对结果影响较小,因此下面的计算采用此套网格.图4㊀最大内,外层油膜压力随网格数量变化规律F i g.4㊀V a r i a t i o n l a wo fm a x i m u mi n n e r o i l f i l m p r e s s u r ew i t h t h em e s hn u m b e r s1.3㊀E R S F D流场及压力分析基于上述双向流固耦合处理,本节着重关注E R S F D流场及压力分布情况.如图5所示的油膜流动矢量图,其中油膜从挤压处流向非挤压处,且在导流孔处出现了较大流速.(a)油膜流场速度云图(b)油膜流场剖面图图5㊀E R S F D中油膜流场分布图F i g.5㊀O i l f i l mf l o wf i e l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E R S FD图6㊀不同偏心量下内层油膜力随时间变化规律F i g.6㊀T i m e v a r y i n g l a wo f i n n e r o i l f i l mf o r c e u n d e rd i f fe r e n t e c c e n t r i c i t i es图7㊀不同偏心量下外层油膜力随时间变化规律F i g.7㊀T i m e v a r y i n g l a wo f o u t e r o i l f i l mf o r c e u n d e rd i f fe r e n t e c c e n t r i c i t i e s根据双向流固耦合系统的稳态响应,进一步分析E R S F D中内外层油膜压力分布和弹性环变形64第1期赵先锋等: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情况.对周期内每时刻内外层油膜压力分布进行面上积分,得到油膜力随时间变化.由图6和图7可知,随着轴颈激励幅度的增加,油膜力波动愈发明显,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出现油膜失稳现象.对一个周期内的油膜压力取平均,可以得到不同激励幅度下的油膜力.如图8所示,当偏心量较小时,E R S F D 油膜力与偏心量呈线性关系,而随着偏心量的增加,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逐渐显著,这也意味着当转子系统转速提升到一定程度时,转子支承边界不是理想的线性边界而是更为复杂的非线性边界.对比内外层油膜压力,可以发现在小偏心量情况下,内外层油膜压力较接近,而随着偏心量的增加,内外层油膜压力的差别也将凸显.由于在大偏心量下,外层油膜受挤压的面积更大,且弹性环的位移对外层油膜影响更大.图8㊀内外层油膜力在不同偏心量下的变化规律F i g.8㊀V a r i a t i o no f i n n e r a n do u t e r o i l f i l mf o r c e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e c c e n t r i c i t i es图9㊀不同偏心量下油膜压力分布及弹性环变形程度F i g .9㊀O i l f i l m p r e s s u r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 e l a s t i c r i n g de f o r m a t i o n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e c c e n t r i c i t i e s ㊀㊀为了进一步分析内外层油膜压力分布和弹性环变形随轴颈激励幅度的变化规律,依次令激励幅度分别为:e i n =0.01mm ㊁e i n =0.03mm 和e i n =0.06mm.由图9可知,随着轴颈激励幅度的增加,内外层油膜压力逐渐变大,且最大压力随轴颈位移变化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同时,对比内外层油膜压力可以发现,内层油膜的最大压力始终小于外层油膜的最大压力,说明弹性环对内层油膜挤压较大,其次内外层最大压力之间存在一定角度,这是因为弹性环的内外侧凸台交错分布将内外层油膜分隔开来导致.此外,流场采用端封处理,从而内外层油膜压力分布在轴向的分布基本是不变的,这亦说明端封的边界条件是有效的.由于内凸台与轴颈具有相同的涡动位移激励,因此位于内外凸台之间的环74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4年第22卷位移最大且呈非对称分布.1.4㊀E R S F D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拟合本节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前节获取的双向流固耦合仿真结果进行拟合处理,以此获取E R S F D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随轴颈偏心量变化的表达式.结合E R S F D结构特点,由于外层油膜被弹性环分开,且弹性环与轴颈的接触面积较小,故采用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串联的方式,刚度大小是利用力与位移的比值确定.对于阻尼不考虑弹性环阻尼,只考虑油膜的阻尼,利用如下表达式计算:C=Fe i nω(2)其中C表示油膜阻尼,F表示油膜力.分析不同偏心量下系统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如表2所示.显然,随着偏心量的增加,E R S F D 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均逐渐增大,且呈现非线性变化现象.表2㊀不同偏心量下E R S F D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T a b l e2㊀E q u i v a l e n t s t i f f n e s s a n de q u i v a l e n t d a m p i n g o fE R S F D 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e c c e n t r i c i t i e se i n(mm)K e(MN/m)C e(N s/m)0.013.979139.4210.024.104143.7010.034.219147.7860.044.358152.6650.054.515158.2040.064.737164.514利用最小二乘法,对表2中的离散数据进行拟合处理.可进一步得到E R S F D等效支撑力表达式为:K e=-1.413ˑ1022e4i n+2.584ˑ1013e2i n+㊀3.98ˑ106(3)C e=4.097ˑ1013e3i n-1.45ˑ109e2i n+㊀4.27ˑ105e i n+135.3(4)其中,K e和C e分别表示E R S F D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e i n表示第i个轴颈的径向位移,可表示为:e i n=x2i+y2i(5)其中x i,y i分别是第i个轴承出横向和竖向位移,进一步油膜力可以写为:F x=K e x i c o sα+C e x i c o sαF y=K e y i s i nα+C e y i s i nα{(6)其中c o sα,s i nα计算表达式为:c o sα=x i e i ns i nα=y i e i nìîíïïïï(7)2㊀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2.1㊀转子系统动力学建模图10给出了E R S F D支撑下的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其中左右转盘分别表示压气盘和涡轮盘,且压气盘存在不平衡故障.图10㊀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双盘悬臂转子F i g.10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 d u a lGd i s c c a n t i l e v e r r o t o rs y s t e ms u p p o r t e db y E R S F D将柔性转轴采用欧拉-伯努利梁单元进行有限元离散[14],其中每个梁单元包含2节点,且每个节点包含4个自由度.根据结构特性,将结构分为3个转轴单元和2个转盘单元.考虑到转盘刚度远大于转轴刚度,将压气盘和涡轮盘均视为集中质量块,分别安装在转轴对应节点上.因此,转盘质量矩阵和陀螺矩阵分别表示成: M d=m d00j déëêêùûúú(8) J d=000j péëêêùûúú(9)其中,m d表示转盘质量;j d表示转盘赤道转动惯量;j p表示转盘极转动惯量.根据双盘悬臂转子系统节点划分特点,进行整体结构组装.同时,在对应约束位置处,分别引入线性支撑和E R S F D支撑进行分析.同时,将压气盘不平衡激励纳入广义激励中,继而得到转子系统振动方程,如式(15)所示.M u +C u +K u=Q(10)其中,M表示转子系统质量矩阵;C表示转子系统84第1期赵先锋等: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阻尼矩阵,其中包含陀螺矩阵;K表示转子系统刚度矩阵,M,C,K为16ˑ16的矩阵;Q表示转子系统广义激励,为16ˑ1的矩阵.2.2㊀转子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本节采用数值仿真的方式得到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压气盘横向响应分岔图,如图11所示,其中横轴是转速ω/(r a d/s),纵轴是压气盘的横向振动位移x p(m).所采用的结构参数如表3所示.表3㊀转子结构参数表T a b l e3㊀S t r u c t u r e p a r a m e t e r s o f r o t o r结构参数数值转轴外径/mm21.5转轴内径/mm11.5弹性模量E/G P a200转盘外径/mm106.2转盘厚度/mm24轴段单元长度L1/mm140轴段单元长度L2/mm501.1轴段单元长度L3/mm101.9转子材料密度/k g/m37850不平衡量/mm0.03在转速满足ωɪ[300r a d/s,1000r a d/s]时,对比分析线性支承和E R S F D支承下转子系统的动态响应差异,其中线性支承下,轴承刚度为3.83ˑ106N/m.由图11(a)可知,在线性支撑条件下,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下始终呈现规则的周期1运动.同时,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在ω=460r a d/s时发生一阶共振.采用相同的结构参数,在相同支撑位置处,将线性支撑替换为E R S F D.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到转子系统横向响应分岔图,如图11(b)所示.由于E R S F D使用引入了非线性支撑边界,使得转子系统动态响应中出现明显的非线性现象.当转速较低时,转子系统做规则的周期运动.当转速升至ω=590r a d/s时,转子系统进入拟周期运动.随着转速的进一步提高,由于边界非线性的引入,转子系统响应中发生了明显的滞后跳跃现象.当转速进一步增加时,转子系统由复杂的拟周期运动再次回归到规则的周期运动.此外,由于支撑非线性的引入,转子系统一阶临界转速改为ω=632r a d/s.对比图11(a)和图11(b),从响应幅值上来说,E R SGF D能够极大减小转子的振幅,因此E R S F D的使用,可能减轻碰摩的发生.(a)线性支撑边界(b)E R S F D支撑边界图11㊀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响应分岔图F i g.11㊀B i f u r c a t i o nd i a g r a mo f d u a lGd i s c c a n t i l e v e r r o t o r s y s t e m(a)转子轴心轨迹(b)转子频谱图图12㊀线性支撑下转子系统在ω=600r a d/s时振动响应F i g.12㊀V i b r a t i o nb e h a v i o r o f r o t o r s y s t e m w i t h l i n e a rs u p p o r t a tω=600r a d/s94动㊀力㊀学㊀与㊀控㊀制㊀学㊀报2024年第22卷(a)ω=600r a d/s(b)ω=720r a d/s图13㊀E R S F D支撑下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下轴心轨迹F i g.13㊀W h i r l i n g o r b i t o f r o t o r s y s t e m w i t hE R S F Ds u p p o r ta t d i f f e r e n t r o t a t i o n a l s p e e d s为了进一步对比分析线性支撑和E R S F D支撑下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在不同转速下的振动响应差异,选取ω=600r a d/s和ω=720r a d/s绘制压气盘轴心轨迹和频谱图,如图12,13所示.在线性支撑下,转子系统轴心轨迹呈现出规则的圆形,且频谱图中仅有单一的激励频率.而在E R S F D支撑下,转子系统的轴心轨迹由复杂的花瓣形构成,呈现典型的拟周期特征.此外,在ω=720r a d/s时,转子系统轴心轨迹呈现出非规则的椭圆形状.3㊀结论本文以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E R S F D)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流固耦合的方式数值分析了不同轴颈激励幅度下内外层油膜压力分布情况和弹性环变化规律.随后,通过最小二乘法进一步拟合出E R S F D的等效约束刚度和等效约束阻尼.在此基础上,将其引入至双盘悬臂转子系统中,对比分析线性支撑和E R S F D支撑下系统动力学响应差异.相应地,主要结论可概述如下:(1)通过对E R S F D油膜流场分布分析,发现导流孔处存在明显的高流速集中现象,且从油膜挤压处沿着油膜表面进行内外层流体交换.(2)随着扰动激励幅度的增加,内外层油膜压力均明显提高且存在明显的油膜振荡现象,同时外层油膜刚度始终大于内层油膜刚度.(3)相比于线性支撑条件,E R S F D支撑下双盘悬臂转子系统出现明显的非线性振动现象,如共振滞后和跳跃现象等.同时,对比相同转速下系统的振动幅值,E R S F D起到了明显的振动抑制效果.参考文献[1]Z HA N G W,D I N G Q.E l a s t i c r i n g 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d p e d e s t a l c o n t a c t s t a t u s a n a l y s i s o f e l a s t i c r i n gs q u e e z e f i l m d a m p e r[J].J o u r n a l o fS o u n da n d V iGb r a t i o n,2015,346:314-327.[2]崔颖,罗乔丹,邱凯,等.涨圈密封挤压油膜阻尼器流场与阻尼特性[J].航空动力学报,2021,36(12):2474-2481.C U IY,L U O Q D,Q I U K,e ta l.F l o wf i e l da n dd a m p i n g c h a r a c te r i s t i c s of p i s t o n r i ng s e a l e d s q u e e z ef i l m d a m p e r[J].J o u r n a l o f A e r o s p a c e P o w e r,2021,36(12):2474-2481.(i nC h i n e s e) [3]周明,李其汉,晏砺堂.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机理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1998,13(4):403-407+459.Z HO U M,L i Q H,Y a nLT.S t u d y o n v i b r a t i o n r eGd u c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o i lf i l md a m pe r[J].J o u r n a l o fA e r o s p a c eP o w e r,1998,13(4):403-407+459.(i nC h i n e s e)[4]X U Y X,C H E N X,Z O UJB,e ta l.I n f l u e n c eo f o r i f i c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e l a s t i cr i n gGs q u e e z e f i l m d a m p e r s f o r f l y w h e e l e n e r g yGs t o rGa g e s y s t e m[J].I E E E T r a n s a c t i o n so nP l a s m aS c iGe n c e,2013,41(5):1272-1279.[5]周海仑,张晨帅,艾延廷,等.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流固耦合建模及动力特性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20,56(20):195-205.Z HO U H L,Z HA N GCS,A IYT,e t a l.S t u d y o n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e r i s t i c sa n d m o d e l i n g of e l a s t i cr i n gs q u e e z e f i l md a m p e r b a s e d o n f l u i dGs t r u c t u r e i n t e r a cG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2020,56(20):195-205.(i nC h i n e s e)[6]李岩,廖眀夫,王四季.配合关系对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减振特性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05第1期赵先锋等: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撑下的柔性转子系统动力学分析2020,39(11):232-238.L IY,L I A O M F,WA N GSJ.E f f e c t o nv i b r a t i n ga t t e n u a t i o nb y t h ef i to f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f i l md a m pe r[J].J o u r n a l o fV i b r a t i o na n dS h o c k,2020,39(11):232-238.(i nC h i n e s e)[7]王震林,刘占生,张广辉,等.基于厚板的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建模及动力学特性系数识别[J].航空动力学报,2019,34(3):635-642.WA N GZL,L I U ZS,Z HA N G G H,e ta l.N uGm e r i c a lm o d e l l i n g o f e l a s t i c r i n g s q u e e z e f i l md a m p e rb a s e do nt h ic k p l a t ea n df o r c ec o e f f i c i e n t ide n t if i c aGt i o n[J].J o u r n a l o fA e r o s p a c eP o w e r,2019,34(3):635-642.(i nC h i n e s e)[8]江志敏,高雄兵,张鹏.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流固耦合计算[J].航空发动机,2019,45(5):26-30.J I A N GZ M,G A OXB,Z HA N GP.F l u i dGs t r u c t u r ei n t e r a c t i o n c a l c u l a t i o n o f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f i l md a m pe r[J].A e r o e n g i n e,2019,45(5):26-30.(i nC h i n e s e)[9]C H E N W T,C H E NSY,HU Z H,e t a l.An o v e ld y n a m i cm o de lf o r t h e s p i r a l b e v e lg e a r d r i v ew i th eGl a s t i c r i n g s q u e e z e f i l m d a m p e r s[J].N o n l i n e a rD yGn a m i c s,2019,98(2):1081-1105.[10]罗忠,王晋雯,韩清凯,等.组合支承转子系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J].机械工程学报,2021,57(7):44-60.L U OZ,WA N GJW,HA N Q K,e t a l.R e v i e wo nd y n a m i c s o f t he c o m b i n e d s u p p o r tGr o t o r s y s t e m[J].J o u r n a l o fM 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57(7):44-60.(i nC h i n e s e)[11]P A N G GY,C A OSQ,C H E N YS,e t a l.S t u d y o n v i b r a t i o na n db i f u r c a t i o no f a na e r o e n g i n e r o t o r s y sGt e m w i t h e l a s t i c r i n g s q u e e z e f i l md a m p e r[J].S h o c ka n dV ib r a t i o n,2021,2021:4651339.[12]何洪,王世琥,王连群,等.弹性环阻尼器对涡轮增压器转子动力性能影响研究[J].车用发动机,2016(4):70-74+81.H E H,WA N GS H,WA N G L Q,e t a l.I n f l u e n c eo f e l a s t i c r i n g d a m p e r o n p o w e r 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t u rGb oc h a r g e r r o t o r[J].V e h i c l eE n g i n e,2016(4):70-74+81.(i nC h i n e s e)[13]HA NZF,MAZS,Z HA N G W,e t a l.D y n a m i c aGn a l y s i so fa n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f i l m d a m p e rs u pGp o r t e d r o t o r u s i n g a s e m iGa n a l y t i cm e t h o d[J].E n g iGn e e r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C o m p u t a t i o n a l F l u i d M eGc h a n i c s,2020,14(1):1263-1278.[14]杨洋,曹登庆,王德友,等.双盘悬臂转子的不平衡-定点碰摩耦合故障研究[J].航空动力学报,2016,31(2):307-316.Y A N G Y,C A O D Q,WA N GD Y,e t a l.S t u d y o ni m b a l a n c eGf i x e d p o i n t r u b b i n g c o u p l i n g f a u l t so f d uGa lGd i s cc a n t i l e v e rr o t o r[J].J o u r n a lo f A e r o s p a c eP o w e r,2016,31(2):307-316.(i nC h i n e s e) [15]曹磊,高德平,江和甫.弹性环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临界转速特性[J].推进技术,2008,29(2):235-239.C A O L,G A OD P,J I A N G H F.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nc r i t i c a l s p e ed c h a r a c te r i s t i c s of e l a s t i c r i ng S F DGr o t o rs y s t e m[J].J o u r n a l o f P r o p u l s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2008,29(2):235-239.(i nC h i n e s e)[16]李兵,程定春,江志敏.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J].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15,28(4):19-22.L I B,C H E N GDC,J I A N GZ M.E x p e r i m e n t s t u d yo n d y n a m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e l a s t i cr i n g s q u e e z ef i l md a m p e r r o t o r s y s t e m[J].G a sT u r b i n eE x p e r iGm e n t a n dR e s e a r c h,2015,28(4):19-22.(i nC h iGn e s e)[17]张蕊华,姜洪源,夏宇宏,等.金属橡胶挤压油膜阻尼器刚度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1):28-31.Z HA N G R H,J I A N G H Y,X I A Y H,e t a l.R eGs e a r c ho n s t i f f n e s s o f s q u e e z e f i l md a m p e rw i t hm e tGa l r ub b e r[J].J o u r n a lo f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Sc iG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2009,24(1):28-31.(i nC h i n e s e)[18]熊万里,侯志泉,吕浪,等.基于动网格模型的液体动静压轴承刚度阻尼计算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2,48(23):118-126.X I O N G W L,HO UZQ,L V L,e t a l.M e t h o d f o rc a l c u l a t i n g s t i f f n e s sa n dd a m p i n g c oef f i c i e n t so fh yGb r i db e a r i n g sb a s e do n d y n a m ic m e s h m ode l[J].J o u r n a l o f M e c h a n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2012,48(23):118-126.(i nC h i n e s e)15。
Muszynska模型第一类参数对转子系统双稳态响应的影响
Muszynska模型第一类参数对转子系统双稳态响应的影响杨坤;李宇;潘豹;何文博【摘要】为了抑制转子系统双稳态响应,提高转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利用含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实验台,以Muszynska密封模型为基础,在忽略转子系统陀螺效应的情况下,推导建立了密封流体激振力作用下含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单盘偏置转子-密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重点研究了Muszynska第一类参数对双稳态响应的影响,得到了其对双稳态响应的影响规律.仿真计算得到:密封半径间隙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时,转子系统双稳态响应区间变化最大不超过0.5%;密封长度、密封半径及密封压降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转子系统双稳态响应区间变化均超过了5%.该分析结果为实验结果做出了预估,也为转子系统减振及优化改善转子密封系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24【总页数】8页(P86-93)【关键词】Muszynska模型;密封流体激振力;转子-密封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第一类参数;双稳态【作者】杨坤;李宇;潘豹;何文博【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3Pinkus在1961年首次提出了挤压油膜阻尼器(squeeze film damper,SFD)的概念[1];随后,英国罗·罗公司将挤压油膜阻尼器应用到航空发动机上并取得了良好的减振效果[2]。
挤压油膜阻尼器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减振装置,其被广泛地应用到航空发动机及地面高速旋转的机械中[3]。
但是,由于油膜力具有高度的非线性特性,转子系统往往会发生双稳态响应、概周期运动以及混沌运动等复杂的动力学运动[4,5]。
含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响应分析pdf
1 含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 转子系统模型
本文 为研究浮环 式 挤 压 油 膜 阻 尼 器 的 特 性 , 以简单 J 转子 e f f c o t t转 子 系 统 模 型 为 研 究 对 象 , 支承在两个相同 的 浮 环 式 挤 压 油 膜 阻 尼 器 上 , 如 图 1 所示 . 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是在传统挤压油膜阻 增加一浮动环于挤压油膜中 , 使油 尼器的基础上 , 结构如图 2 所示 . 膜分为内外两层 , 为了简化分析 , 对阻尼器作如下假设 : ① 不可 压缩流 、 短轴承及半 S o mm e r f e l d边 界 条 件; ②不
D n a m i c r e s o n s e a n a l s i s o f a r o t o r s u o r t e d y p y p p o n f l o a t i n r i n s u e e z e f i l m d a m e r s - g g q p
4] 好的减振效果 ; 曹 磊 和 高 德 平 等[ 对弹性环式挤
图 1 含浮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模型 F i . 1 M o d e l o f a r o t o r s u o r t e d o n t h e F S F D g p p
压油膜阻尼器油膜力特性和含弹性环式挤压油膜 阻尼器的转子系 统 进 行 了 大 量 的 研 究 , 研究表明 该种挤压油膜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油膜 刚度非线性的 不 足 . 国外 Z h a o J Y和 H a h n E J ] 5 8 - 等人 [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挤压油膜阻尼器 , 这 种改进型挤压油膜阻尼器拥有一个内环和一个外 轴 承 装 于 内 环 中, 油 膜 处 于 内 外 环 之 间, 弹性 环, 外环限制了其自转 , 研究表明 : 这种新型结构有效 在2倍 地改善了挤压油 膜 阻 尼 器 的 双 稳 态 现 象 , 临界转速以上 , 转子系统有明显的分叉和拟周期
对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和旋转机械转子_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
对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和旋转机械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系统动力特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ΞRETROSPECT AN D PROSPECT TO THE RESEARCH ON SQUEEZE FI LM DAMPER BEARING (SFDB)AN D ON DY NAMIC CHARACTERISTICSOF ROTATING MACHINER Y ROTOR —SFDB SYSTEM夏 南ΞΞ1 孟 光1,2(1.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30) (2.佛山大学思源研究所,佛山528000)XI A Nan 1 MEN G Guang 1,2(1.State K ey Laboratory o f Vibration ,Shock and Nois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 sity ,Shanghai 200030,China )(2.Siyuan Institute ,Foshan Univer sity ,Foshan 528000,China )摘要 简要介绍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及其基本分类,介绍各种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和建立阻尼器流体动力模型与挤压油膜力的进展情况,总结了支承在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上的旋转机械转子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及对这类强非线性的转子—阻尼器支承系统的非线性响应特性研究的进展情况,并对该类减振结构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挤压油膜阻尼器轴承 油膜惯性力 回顾与展望中图分类号 TH113 T B535.1 O328Abstract Squeeze film dam per bearing (SFDB )is now widely used in aeroengine and other rotating machineries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obvious is olating effect ,sim ple structure ,small space and easy manu facturing.In this paper ,different kinds of SFDB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SFDB and on the m odels of fluid dynamic and squeeze film force were introduced.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e dynamic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bility of the rotating machinery rotor supported on SFDB were reviewed.Als o the progressing on the nonlinear responses analysis of such strong nonlinear rotor —dam per support system was introduced.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and research on the SFDB was prospected.K ey w ords R otordynamics;Squeeze film d amper bearing;F luid inertia force ;R etrospect and prospect Correspondent :MENG Guang ,E 2mail :gmeng @mail ,Fax :+862212629322212804Th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Defense Pre 2Research Project and the University K ey T eacher Support Program of China.Manuscript received 20010128,in revised form 20010412.1 引言自从第一篇有关转子动力学的论文由Rankine [1]发表以来,转子动力学作为动力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挤压油膜阻尼器对滑动轴承-转子系统的影响
Xu Hu Su e h n Ch n Ga g a n Tis e g e n
( c o l f e h nc l n i eig X ’n J o n nv r t , i a h a x 7 0 4 , hn ) Sh o o M c a ia E g e r , i a i t gU i s y X ’ nS an i 10 9 C ia n n ao ei
rtrd mp rsi ig b ai g s se d n misp roma c a d te i r v d c n o tn ti t o su e o s le oo - a e-ldn e rn y tm y a c efr n e, n h mpo e o c mi tmarxmeh d wa s d t ov a te eg n a u rbe o ytm y a c q ain . h e p n e o h oo — a e —ldn e rn ytm n e n— h ie v e p o lm fs se d n mise u to s T e rs o s ft e rtrd mp rsii g b ai g s se u d r u l b l n ee ct g a d sa i t fte s se we e c e k d T e s u e efl d mp rsi n s n a igwe ec a g d t aa c x ii n t l y o h y tm r h c e . h q e z m a e tf e sa d d mpn r h n e o n b i i f c e k t er ifu n e o h y a c e o a c o oo l ig e rn s se h c h i nl e c n t e d n mi p r r n e fr tr si n b aig y tm.Th a ay i e ut s o t a h fm d e n ss r s l l s h w h t te s u e e f m a e a mp ra tefcso oo -ldn - e rn y tm eh ri revb ain o n u b a c x i n q e z l d mp rh si o tn fe t n rtrsi ig- ai gs se wh t e n fe irto ri n a n e e ct g i - b l i vb a in,fte d mpn ft es u e efl d mp ri p o e h s i wil k h oo — a e ・ldn e rn y tm irto i a igo q e z i h h m a e s rp dy c oe,t l ma e te rtrd mp rsii gb ai gs se fo u sa l n osa l tt. rm n t ei t t e sae b b Ke wo d :q e z l d mp r rtrd p rsii gb ai g s se ;tb l y y rs s u e ef m a e ;oo —a e —l n e rn y tm sa i t i m d i
挤压油膜阻尼器同心度及碰摩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
1
李岩等:挤压油膜阻尼器同心度及碰摩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
151
1带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
国内外学者针对SFD的动力学特性等问题开展了 大量研究工作口变]% Gun/r等*5变]研究了挤压油膜阻尼 器的设计,建立了可用于简单对称转子的SFD设计方 法%林富生等研究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在碰摩 故障下的非线性振动特性%张俊红等* 8行+研究了带挤 压油膜阻尼器转子发生机匣碰摩故障时的动力学特 性,并考虑了机动飞行的工作状态% ZSda等[10]基于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DAD001D038) 收稿日期:2019 -05 -27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9 -06 -28 第一作者李岩男,博士生,1991年生 通信作者廖明夫男,博士,教授,1960年生
气穴的基本形态,将油膜中气穴的形态分为五种,并提 出半油膜模型具有局限性% Shian等[11-12+研究了油膜 破裂引起转子发生碰摩故障时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并重点分析了阻尼器碰摩时转子的混沌现象%
39 1
振动与冲击 JOURNAL OF VIERATIAN AND SHOCK
Vol. 39 Ne. 1 0000
挤压油膜阻尼器同心度及碰摩对转子振动特性的影响
李岩,廖明夫,王四季,赵清周,赵璐
(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西安710072)
扌商要:为了探明挤压油膜阻尼器存在不同心度以及碰摩故障时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建立了带挤压油膜阻尼器
Key 可。!^:^: rtor; squeeze film damper (SFD) ; dynamic model; vibration response; xsembly non-concont/cita
电液主动控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理论分析
电液主动控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理论分析
电液主动控制挤压油膜阻尼器的理论分析
针对旋转机械采用传统的动压轴承构成的挤压油膜阻尼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由压电晶体-电液主动控制的动静压混合轴承构成的电液挤压油膜阻尼器(HSFD).对于这种电液挤压油膜阻尼器, 经典的半油膜(π油膜)假设不再成立. 为了求解它的压力分布,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含有动静压混合作用时Reynolds方程的求解方法. 在此基础上, 对采用这种电液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进行了理论分析, 从而为实现主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运华王占林陈介力林清一 Li Yunhua Wang Zhanlin Chieh-Li Chen Chin E.Lin 作者单位:李运华,王占林,Li Yunhua,Wang Zhanlin(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
陈介力,林清一,Chieh-Li Chen,Chin E.Lin(台湾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
刊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ISTIC EI PKU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年,卷(期):1999 25(4) 分类号:V231.96 TH137 关键词:油膜阻尼器液压控制转子动力学主动控制。
挤压油膜阻尼器高速永磁电机转子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Abstract:In order to suppress the vibration of the rotor during high-speed rotation, the effect of the
squeeze oil film damper on the vibration suppression of the rotor is studied. The critical speed, rotor am-
第 27 卷 第 10 期
2023 年 10 月
电 机 与 控 制 学 报
Electri c Machines and Control
Vol. 27 No. 10
Oct. 2023
挤压油膜阻尼器高速永磁电机转子动力学分析及
优化设计
韩雪岩, 李晓健, 高俊
( 沈阳工业大学 国家稀土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 110870)
摘 要:为了抑制转子在高速旋转时的振动,研究了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振动抑制的作用,分析
了阻尼器转子不同参数下的临界转速、转子振幅以及支撑反力,采用多目标优化进行了参数设计。
首先,分析了转子左右支撑等效刚度与阻尼对转子动力学特性的灵敏度。 其次,在选定阻尼器内环
通信作者:韩雪岩
第 10 期
韩雪岩等:挤压油膜阻尼器高速永磁电机转子动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75
creased, and the support reaction and vibration amplitude are reduced.
力和振动幅值都有所减小。
关键词:挤压油膜阻尼器;响应面模型;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不平衡分析;转子动力学;阻尼器设计
带挤压油膜阻尼器双盘转子动力学响应与支承优化
Dy n a mi c Re s p o n s e o f Do u b l e — - d i s k Ro t o r wi t h S q u e e z e d Oi l — - il f m Da mp e r s a n d O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I t s S u p p o r t s
a p p l i e d t o s o l v e t h e s e d i fe r e n t i a l e q u a t i o n s a n d t h e r e s p o n s e s o f t h e r o t o r we r e o b t a i n e d . T o r e d u c e t h e v i b r a t i o n o f t h e r o t o r ,
Ab s t r a c t:T h e d y n a mi c a l r e s p o n s e o f a l o w- p r e s s u r e r o t o r i n a n a e r o — e n g i n e a n d t h e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i t s s u p p o r t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 .
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李兵;程定春;江志敏【摘要】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将减振与调频功能融为一体,既保留了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优点,又改善了SFD的油膜非线性特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以数值分析为辅、试验手段为主,分析了ERSFD-转子系统在弹性环凸台高度、供油条件、滑油温度和不平衡量等因素影响下的动力学特性,并综合各因素的影响结果,得出了试验的三种弹性环凸台高度中,弹性环凸台高度较小的ERSFD支承下,转子的动力特性较为理想.【期刊名称】《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年(卷),期】2015(028)004【总页数】4页(P19-22)【关键词】挤压油膜阻尼器;弹性环;转子;动力特性;支撑刚度;流固耦合【作者】李兵;程定春;江志敏【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100191;四川成发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610503;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96俄罗斯研究人员将弹性环与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相结合,发展出了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ERSFD),并成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
ERSFD中弹性环将油腔分为内外油腔,既充分发挥了SFD减振效果明显、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又改善了其油膜刚度的高度非线性,具有更好的减振性能,并在俄制航空发动机中得到广泛使用[1]。
国内学者对ERSFD减振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
周明等[2-4]通过建立ERSFD油膜压力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初步分析了ERSFD的减振机理。
洪杰等[5]基于有限元挤压油膜理论,对ERSFD的弹性环支承刚度、油膜压力场分布和油膜阻尼等特性进行了研究。
曹磊和高德平等[6-7]从弹性环的刚度特性、ERSFD油膜力特性和ERSFD转子动力特性三个方面,对ERSFD的减振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特性。
吕晓光等[8]建立了挤压油膜阻尼器-滑动轴承-柔性转子非线性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求解,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分叉行为进行研究。
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振动特性实验研究张瑾;王小静;董健;陈超;沈轶钒;沈杰希【摘要】提出一种新型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简称CSFD),并实验研究该CSFD支撑的轴承-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利用数值方法计算得到了转子系统的临界转速和振型图;搭建柔性转子振动试验台,在不同转速和不同的供油压力下,对轴颈处位移信号进行测试和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圆瓦轴承相比,CSFD轴承对转子的振动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无论是在低速还是高速情况下,CSFD轴承的供油压力越大,转子的振幅越小,特别是在临界转速下减振效果显著.通过Hilbert-Huang变换对升速位移信号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供油压力的增加,竖直方向上在临界转速时的能量发散现象严重,出现较多高频成分.【期刊名称】《润滑与密封》【年(卷),期】2018(043)010【总页数】5页(P111-115)【关键词】可控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径向滑动轴承;减振【作者】张瑾;王小静;董健;陈超;沈轶钒;沈杰希【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上海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13.2挤压油膜阻尼器(Squeeze Film Damper,简称SFD) 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减振效果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高速旋转机械中。
但由于SFD油膜力的高度非线性,SFD-转子系统容易出现双稳态响应或非协调进动响应等现象,进而引发转子系统产生较大振动甚至出现碰磨、疲劳等故障,限制了SFD的使用范围[1-3]。
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验研究,部分学者还设计研究了改善型挤压油膜阻尼器。
曹磊等人[3]对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油膜力特性和含弹性环式挤压油膜阻尼器的转子系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表明该种挤压油膜阻尼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油膜刚度非线性的不足。
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系统突加不平衡瞬态响应分析
36
2020 年 2月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Gas Turbin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Vol.33, No.1 Feb., 2020
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 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 严 /^/严 T\/严i\z严i\z严i\z严 i\Z严i\Z严i\z严 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 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 严 /^/严 T\/严i\z严i\z严i\z严 i\Z严i\Z严i\z严 严严严严严严严严严
子减速、风车不平衡状态下的持续运转、丢失叶片对 机匣和其他叶片的影响等过程。风车不平衡状态下 常会导致叶片与机匣发生碰摩故障,而叶片丢失的 瞬时突加不平衡过程较短暂,且引起的转子振动位 移较大,所以对转子系统在叶片丢失瞬态过程的动 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It is possible that rotor blades might fall when engine runs. A rotor test bench with a squeeze film damper (SFD) was built to simulate falling of blades during operation. After simplifying the rotor sys tem, a simulation software and some tests were used to 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odel. The effect of rotor parameters and oil film parameters on unbalance transient respons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oil film clearance, oil film length and supporting stiffness ratio will affect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characteris tics, and oil film clearanc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ibration response amplitude. The oil film length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vibration response amplitud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upporting stiffness and vibration response amplitude is not clear. A reasonable choice of parameters can help to enhance rotor system stability. Key words: aero-engine; cantilever rotor; blade off; squeeze film damper; transient response;
刚性转子——SFD系统双稳态响应的非线性分析
云
南
,
工
学
院
学
报
第8 卷
由
一
式
,
共振 时
,
: 一 刀 要 则
乙
)
l 一 Q 一
Z
4B
护
仃
+
=
o 一
(2 ) l 式
,
一 3
)
即为 系统频 响 曲线 的骨架 曲线 方程 (l 一
。2
.
将 ( 2
) 3
式代 人 ( 2
并且 五
)
’/ 2
f
,
=
(l
一
。2
)
2
得
。 U 一
。 2 (l 一
一
。
。’
)
3 / 2
D
「
号
二二
` “
) ( 会 )〕
、
一
’
+
会 「 (
端 、1
/ J ’ ’
,“
)1 } (器 )
「
L
’
三
(l
一 2)
j F /
L . r
l
/
1+
。 * 粤 卜 (土
“
侍 / \
,
+
2占 :
田。
(土 、 l 田
\ 0 / J
’
tg o =
给定 叔
,
、
衬 与
,
占F / 。
/ 。 。 的关 系 曲线
线 的骨 架 曲线
兀B
(2
一 4
x 笼+ 。 孟
D
u
if f
g n 方程
惯性力对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承转子的响应的影响
惯性力对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承转子的响应的影响
郭银朝;孟光
【期刊名称】《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7(015)002
【摘要】分析了挤压油膜阻尼器的流体惯性力对柔性转子的非线性双稳态响应及
非协调响应的影响。
研究表明,惯性力的影响越大,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刚度力越小,阻尼力越大,从而导致系统稳态响应的峰值转速降低,振幅减小。
流体惯性力对系统在亚临界及超临界的双稳态响应及非协调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惯性力越大,产生双稳态响应或非协调响应的转速范围越小,非协调谐波分量越小,但有时惯性力太大也会引起新的非协调响应。
【总页数】6页(P294-299)
【作者】郭银朝;孟光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703.62
【相关文献】
1.带弹性支承的挤压油膜阻尼器转子响应与分叉 [J], 秦卫阳;张劲夫;王宏;任兴民
2.带挤压油膜阻尼器双盘转子动力学响应与支承优化 [J], 焦旭东;秦卫阳;孙涛;张
娟
3.有挤压油膜阻尼器支承的多故障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响应特性研究 [J], 张韬;孟光
4.油膜惯性力对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非线性响应特性?… [J], 夏南;冯心海
5.考虑油膜惯性力时 Jeffcott 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的突加不平衡响应特性[J], 郭银朝;孟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带挤压油膜阻尼器悬臂转子系统的r突加不平衡响应分析
带挤压油膜阻尼器悬臂转子系统的r突加不平衡响应分析白杰;潘豹;何文博【摘要】以典型涡扇发动机带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低压悬臂转子结构为基础,通过合理简化模型,对转子系统中的轴承、挤压油膜阻尼器和突加不平衡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说明;并用实验得到前两阶临界转速结果验证模型的合理性;然后仿真模拟得到突加不平衡对旋转中的风扇盘在不同工况下的不平衡响应,其中包括在恒定转速下突加不平衡和转子在增速过程通过双稳态区域时施加不平衡时转子响应的特点.通过改变突加不平衡量的大小、相位和油膜间隙等影响因素来分析响应曲线的变化并得出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恒定转速下,系统参数的改变对突加不平衡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加速通过双稳态响应区,突加不平衡发生在不同转速区,不平衡响应走的路径也不同.【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年(卷),期】2018(018)024【总页数】7页(P299-305)【关键词】挤压油膜阻尼器;悬臂转子;双稳态;瞬态过程;突加不平衡【作者】白杰;潘豹;何文博【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民用航空器适航与维修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231.96航空发动机转子作为发动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工作环境复杂,可能会遭受众多恶劣载荷,叶片断裂或脱落等故障便是恶劣载荷工况之一,叶片脱离会对转子系统产生巨大突加不平衡载荷,可能会影响飞机的安全飞行,对此,国际各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机构对叶片丢失恶劣工况下的安全飞行做了明确规定。
转子-SFD系统的突加不平衡响应特性是衡量转子系统抵抗突加不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
许多研究人员都对此做了研究,其中孟光等[1,2]对同心型和非同心型转子都做了详细的突加不平衡特性的分析;后来祝长生等[3]对两结构形式的SFD进行了减振实验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多转子系统双稳态分析
赵明;任平珍;李继庆;杨海燕;刘锦阳
【期刊名称】《推进技术》
【年(卷),期】2004(25)1
【摘要】采用弯扭耦合传递矩阵法计算具有挤压油膜阻尼器(SFD)的多转子系统在弧齿锥齿轮啮合作用下的振动特性。
给出了对多转子系统进行双稳态特性分析的方法和具有SFD时峰值转速计算方法;改进了偏心率及峰值转速的计算方法和软件,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效率。
首次分析在较大的弧齿锥齿轮啮合力与不平衡力综合作用下,复杂转子的双稳态特性。
得出了该转子可能发生双稳态现象的偏心率界限为ε>0 61。
分析了后支承刚度、传动功率、油膜分布对双稳态特性影响,研究了排除和改善双稳态现象的方法。
【总页数】5页(P66-70)
【关键词】油膜;阻尼器;矩阵法;转速
【作者】赵明;任平珍;李继庆;杨海燕;刘锦阳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动力与热力工程系;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31.96
【相关文献】
1.非线性柔性转子——同心型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稳态及双稳态响应的稳定性分析[J], 孟光
2.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中的双稳态跳跃方式 [J], 祝长生
3.非线性挤压油膜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主共振型双稳态特性 [J], 祝长生;冯心海;徐建康
4.带定心弹簧的挤压油膜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主共振型双稳态特性 [J], 祝长生
5.柔性转子-挤压油膜阻尼器系统在加速通过双稳态区时的动力特性 [J], 祝长生;汪希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