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dc74b2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55.png)
1502018.03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研究进展葛红漫1 赵继业1 郭增元21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110 2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20【摘 要】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卒中后抑郁(PSD)与卒中后焦虑(PSA)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PSD 及PASD 的治疗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文章对近年来中西医结合在卒中后抑郁焦虑治疗方面的研究加以综述。
【关键词】卒中后抑郁;卒中后焦虑;中医;综述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包括血管腔闭塞、血管破裂、血管壁损伤或血液成分异常所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1]。
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
卒中后抑郁(PSD )与卒中后焦虑(PSA )属于卒中后情感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
卒中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除了会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外,更重要的是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从而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和自杀率[2],因此对于PSD 及PAS 的治疗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现将近年来中西医在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方面的研究进行如下整理。
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卒中后抑郁焦虑属“中风”、“郁证” 范畴,中风病的病因与内伤积损、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体肥痰盛等有关。
其基本病机为风阳上扰、直冲犯脑,致使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3]。
中医典籍上没有“焦虑”这一病症,《内经》记有“五郁”及其治疗法则,“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张仲景所著《金匿要略》中记载了百合病、妇人脏躁证及被后世称为“梅核气”的“咽中如有炙脔证”,初步确立了郁病的雏型。
至元代《丹溪心法》又丰富了该病的内容,且提出了“六郁学说”,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并认为六郁相互为因,以气郁为首,重要病理因素是气、血的郁滞。
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中药
![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661b750e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8.png)
卒中后抑郁中医药治疗进展中医中药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指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后除脑卒中各种躯体症状外,出现以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功能迟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情感障碍,是一种继发性抑郁。
作为脑卒中后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并发症。
至少1/3脑卒中幸存者在卒中后或早或晚地都有抑郁的表现,且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均有不利影响并增加病死率。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PSD药物为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肯定了此类药物的疗效,但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起效缓慢,通常需2周才能充分起效,且有一定副作用,价格昂贵,患者难以承受。
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症用药,效果较佳,而且副作用较小,具有一定的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病因病机中风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多样,使患者短时间内出现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或存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长时间未恢复还可出现肢体挛急紧张,偏身麻木或疼痛,甚至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加之家庭关系紧张、医疗费用巨大,患者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生理和心理功能障碍难以适应,同时对是否能够完全恢复产生害怕和担心的心理。
肢体疼痛及障碍和情绪的剧烈波动,可使患者产生忧愁悲观、烦躁易怒、无所适从的情志变化,进而影响脏腑和气血的正常功能而产生“郁证”。
现代医家大多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中风后气机逆乱,痰瘀内生损及人体阴阳气血,使脑神失养,神失所藏而发病,病变在脑,与肝、心、脾、肾有关,尤以肝失调畅为主,病多虚实兼见。
就病因而言,大部分医家多从情志而论,如金普放滕晶等认为情志内伤是PSD的重要病因,高向丽等认为患者因恼怒、思虑、悲哀、忧愁等情志异常,更易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郁证,认识到郁证是以气郁为先,肝气郁结是其重要的病理因素。
李继安等认为中风后的所欲不遂是PsD诱发和加重的主要因素。
以上学者从郁证角度认识卒中后抑郁,强调了PSD乃“因郁至病”。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概述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8b914d4a1c7aa00b52acbe7.png)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概述摘要:脑卒中后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病,对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神经功能的恢复都有很大影响,因此越来越受到医者的重视。
对该证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治疗的状况进行分析概述。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中西医结合治疗;针灸;综述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多发病,而脑卒中后抑郁症(PSD)又是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还可能有躯体不适,如失眠、头晕、口渴,腹胀、性欲减退、食欲不振等。
PSD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妨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因此,随着对疾病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该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西医为主,但西医往往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
近年来,中医针对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逐步开展,并有学者结合中西医治疗PSD。
本篇从西医、中医及中西医三种治疗方式PSD治疗进展进行阐述。
1 西医治疗临床上,脑血管病变后常常发生心理障碍,尤其是抑郁症,约占38%,PSD的诊断必须是继发性抑郁,以脑卒中病史为前提。
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有研究表明额叶和左侧颞叶的脑血管病变比较容易引起抑郁。
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PSD是由于颅内脑血管病变使神经通道遭受破坏,影响了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传导,而这两种神经递质跟情绪密切相关。
从另一个角度,也有研究认为脑血管病变后遗留的躯体功能障碍,生活质量下降,以及家庭社会地位的改变,使患者心理产生落差,从而形成抑郁。
抑郁不但影响生活,严重的更会影响康复,因此现在提倡早发现、早治疗。
西医临床治疗主要指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用于PSD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这是最传统的抗抑郁药,主要作用是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但副作用较多,如可能引起心率失常等;SSRIs(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帊罗西汀等,可以增加突触间隙的5-HT浓度,但有胃肠道的副作用[1];MAOIs(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吗氯贝胺,效果好,副作用少;NaSSA(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药)作用强,起效快,适合于重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d2a4515a300a6c30c229f4e.png)
【 bt c】 A s at r
Ps— tk er s n(S ) oe f li loUO cm laos f e bavs l s s, nu o soe p so PD , n ic I I o pctn o c er c a d e e i — t r d ei ocn aC I H T i i r l a u ria l f
・
2 5・ 7l
・
中 医 ・中 西 医 结 合 研 究 ・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卒 中后 抑 郁 的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张 哲 ,蒋 国卿 , 吕静静 ,张会 凯 ,王 炯妹 ,范明 月
【 摘要 】 卒 中后抑郁 ( S )是 临床 常见 的脑血 管病 并发症 ,严 重影响患者 的生活质量和神 经功能 的恢复 ,阻 PD
e c s s r u l ain s u l y o f n e o e y o e r l gc l u cin, h n e sp t n s e a i tt n a d p o n ss T i n e e o s p t t i y e q a i l e a d r c v r f u oo ia n t t f i n f o i d r a i t r h b l a i n r g o i. h s e i o a t l e iwse ilg r ce r v e t o y, ci ia n i sain ,d a n si rtra o S a d T M —W M ra me tfri. i o l c ma f t t s n l e o ig o t c e fP D n C c i i t t n o t e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6a5d6842cf84b9d528ea7a4a.png)
2 98 ‘
世界 中西 医结 合杂 志 20 09年 第 4卷第 4期
W。dJunl f nert rd i a adwet Mei n 20 V。.4, . r ora o Itga dTai。 ln i e tn sm e dc e 09 1 N。 4 i
,
・
综 述 ・
,
卒 中后 抑 郁 ( otrk e r s n P D) 指 有 p s t edpe i , S 是 so so
明显 临床症 状 的卒 中 ( 对 于静 息 性 卒 中而 言 ) 相 后
引发 的抑郁症 , 现 为 忧 伤或 郁 闷 , 绪 低 落 , 表 情 是对
丧 失 、 望或 者失 败 所产 生 的一 种 异 常 的负 面 情绪 失 反 应 J S 。P D必 须有 脑 卒 中这 个 前 提 , 时又 必须 同
富 、 素从 事脑 力活 动 为 主 的 主客 观 双 重 因素 影 响 平 有关 。③其 他学 说 S i d hm a等 的研究 显示 , 中后 卒
不 同时期病 灶 与抑 郁 的关 系 有 所 不 同 , 急性 期 的抑
因素 的西 医研 究 多 集 中 于 遗 传 、 物 学 因 素 、 经 生 神
2 P D中医发 病 机 制 : .S 中医认 为卒 中后 抑 郁症
是忧郁 患 者 不 能 接 受 现 实 , 至 于 情 绪 低 落 , 思 以 忧
悲伤 , 气 郁 结 不 得 疏 泄 , 于 中 医 “ 症 ” 畴 。 肝 属 郁 范
对其 病 因病 机 , 代 医 家 论 述 颇 多 。《 经 溯 回集 历 医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症 及 其 临 床 治 疗 概 况
王朝 强 王艳 杰 黄泳 沈琴 邱建 忠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d3f06c503d8ce2f01662378.png)
脑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并发症之一,是指由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引起的抑郁症(相对于静息性脑血管病而言),属于继发性抑郁。
PSD不仅影响患者的恢复、预后,造成卒中病程迁延,增加复发和死亡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存、生活质量,加重疾病负担。
但在临床过程中,因卒中症状明显,且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得到有效控制,而PSD却常常被忽略或轻视,造成不良后果,甚至严重者出现自杀。
本文就PSD 发生率、临床表现形式、诊断要点和发生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
1.PSD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PSD 的临床表现与内源性抑郁或抑郁发作的表现基本相同。
首先,其区别在于PSD 有明确的卒中发病史和临床症状表现,如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知觉运动障碍和/或言语障碍等。
PSD 的抑郁症状可在卒中发生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出现。
其次,临床表现多样,分类显示5%-25%患者表现为忧郁,75%-95%的患者表现为抑郁[11]。
Robinson 等将PSD分为轻、重两型,轻度抑郁:症状类似神经症性抑郁,表现悲哀、沮丧、睡眠障碍、精神活动能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度、兴趣减退、失望和易愤怒。
重度抑郁:症状类似内源性抑郁,除了上述轻度抑郁症状外,常有紧张、早醒、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思维困难、濒死或绝望及自杀意念等。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尚无统一的客观的标准和评定指标,PSD属于继发性抑郁,所以诊断必须具备脑卒中这个前提条件又要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国内外目前诊断PSD,基本依靠患者卒中的诊断,结合原发性抑郁症诊断标准,辅以相关量表。
在上述诊断的基础上,一般辅以量表作为定量诊断,如常用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ND-17/24 项),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由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Sirodff 编制于1977 年,原名为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虽然这些量表不能作为抑郁症的客观诊断标准,但仍可以反映抑郁的严重程度,帮助判断抑郁的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2cf2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6.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06-2020.12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盐酸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加味四七汤进行治疗。
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AMD评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后、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的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医结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帕罗西汀;四七汤;生活质量脑卒中是常见神经内科疾病,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血流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患者局部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功能障碍。
脑梗塞患者一旦发病,其病情比较凶险,且病情进展较快,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疾病不仅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危害,同时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临床研究表明,有超过80%的脑卒中患者均会同时合并存在不同程度上的不良情绪,其中以抑郁情绪最为突出[1]。
而抑郁情绪实质上属于一种不良精神因子,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心理、生理的双重影响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低下。
因此,对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需积极地进行治疗。
为此,选择2019.06-2020.12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275c40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47.png)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研究进展【摘要】现今我国脑卒中的患病风险极高,而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其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病后康复信心及康复疗效。
本文在论述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运用中西医综合手段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为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中西医综合治疗综述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神经精神并发症[1],属继发性抑郁,常常存在情绪低落、动作迟缓、失眠多梦、兴趣缺乏甚至厌世自杀等临床表现。
WHO调查报告指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22%~60%[2]。
有研究显示[3],国外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为30%~70%,国内的发病率为30%~50%。
脑卒中后抑郁不仅会延缓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脑卒中的复发率和病死率,还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痛苦,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PSD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近年来有关治疗PSD的临床研究较多,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综合方法与治疗手段,本文就近几年来中西医综合治疗PSD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1.PSD的发病机制1.1中医角度中医上,脑卒中被称为“中风”,脑卒中后抑郁属于“郁症”范畴。
从中医学领域看,PSD的病变部位在肝,还可涉及心、脾、肾和脑。
气机不畅、肝气郁滞、脾失健运、心失所养、阴阳失调、肾精亏虚,均可引起“郁症”的发生。
PSD具体的治疗应结合虚实及病症表现的不同而改变,不可拘泥于某一脏腑或某一证型,需辨证看待。
1.2西医角度西医对于PSD的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其发病机制不可孤立看待。
1.PSD的临床治疗方法2.1中西医独立用药治疗中医认为实证多以气机郁滞为基本病变,治疗以疏肝解郁为主,可选用柴胡疏肝散等进行治疗;虚证多以脏腑亏虚为病变,常见的证型有肝气郁结、心神失养、心脾两虚、心肾阴虚等,治疗时应根据累及的脏腑和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滋养肝肾,或补益心脾,或养心安神,中药可选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归脾汤、六味地黄丸和天王补心丹等[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82cfcca8114431b80dd860.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摘要: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研究[7]认为,大脑损伤后致炎因子作用、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等因素与抑郁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卒后抑郁疗效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及对部分血清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予越鞠丸合归脾汤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测定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和hs-CPR 水平。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AMD、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BI、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越鞠丸合归脾汤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PSD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焦虑状态,降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IL-8和hs-CPR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的改善。
脑血管疾病是当前病死率位居前三的疾病之一[1],对其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已成为临床研究工作的重点[2]。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20%~80%左右,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失眠、焦虑、情绪不稳定、绝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患者可伴有自杀倾向。
对其预后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导致其社会功能下降,影响其生活质量,是延迟患者康复期治疗的主要问题之一[3]。
常规抗抑郁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停药后抑郁症状容易反复,且药物安全性尚存争议[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8f5a40c850ad02de80413d.png)
(ots k e rs o S 是 脑 血 管 病 ps t e dpes n P D) o i
纳 入 标 准 :9 5年 全 国 脑 血 管 病 学 对 照 组 3 19 0例 采 用 常 规 给 予 氟 西 汀 及 心
治 3例 除 常 规 给 予 氟 西 汀 最 常伴 发 的 精 神 障 碍 之 一 ,其 发 病 率 占 术会 议 制 定 的诊 断 标 准 [ 其 中 出血 性 脑 理 治 疗 : 疗 组 7 2 1 .
4 02 ) 3 0 2
摘 要 目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 中后抑郁症 的临床分析。方法 16例脑卒 中患者 中确诊 为脑卒 中后 抑 8
郁 症 的 患者 l3例 , 分 析 受 损 部 位 、 度 与 其 之 间 的关 系 , 随 机 分 成 两 组 , 照 组 和 治 疗 组 , 照 组 3 O 先 程 再 对 对 O例 , 治
维普资讯
< 海南 医学 )o7年 第 l 卷 第 7期 2o 8
文章 编 号 :0 3 6 5 (07 0 — 1 6 0 10 m 3 0 20 )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 2
临床 研 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 中后抑郁症临床分 析
高晓峰
( 北省 武汉 市 第一 医院 , 北 武 汉 湖 湖
关键词
脑卒 中后抑郁症 ; 受损部位 ; 程度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 临床分析
中 图 分 类 号 : 4 ." 文 献 标 识 码 : R7 913 A
1 对 象 和 方 法
脑 血 管 病 是 目前 人 类 病 死 率 最 高 的 三 大类 疾 病 之 一 ,其 并 发 症 常 常 成 为 I 临
7分 ≥2 究 在 国 内 相 对 较 少 。 此 , 们 对 16例 评 分 ≥ 1 者 确 定 为 抑 郁 症 , 4分 者 为 我 8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中西医治疗效果观察
![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中西医治疗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9d9b249e2bd960590c6779f.png)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1]。
焦虑和抑郁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2]。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及理念的发展提高,临床上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方法也不断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传统医药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脑卒中后发生抑郁、焦虑患者90例,用数字顺序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1岁,平均(56.4±6.1)岁。
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9~68岁,平均(58.2±4.5)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3],且均有CT 或磁共振影像诊断。
②抑郁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
③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抑郁症诊断标准[4]。
④无相关药物禁忌证。
⑤知晓此次研究且愿意全程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有相关药物禁忌或过敏患者。
②不同意参加此次研究的患者。
③合并痴呆、意识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患者。
④有急性脑出血倾向的患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及舍曲林。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口服1片/d,舍曲林口服1片/d,坚持治疗21d。
观察组使用疏肝解郁胶囊口服,2次/d,早晚各1次,疗程为6周。
汤剂采用柴芍六君汤(潞党参,茯苓,白术,白芍,柴胡,楠木香),随症加减,100mL/d,分2~3次服用。
评价标准:①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入院治疗前、治疗后3周评估两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况。
②出院1个月后复诊,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来评估患者改善情况,主要包括大小便情况、进食、穿衣、上楼梯等,分数越高说明康复情况越好,满分100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1847169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7.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而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更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下面我们将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以期能够从中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表现脑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在脑卒中发病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这些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等。
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的倾向,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中医认为,脑卒中后抑郁主要是由于脑卒中后气血不足、气机郁滞、心神不宁所致,因此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缓气机、安定心神来治疗抑郁症状。
而西医则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来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以综合发挥中西医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临床观察对象和方法我们在某医院随机选择了100例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45岁至75岁之间。
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了两组,一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法,另一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持续治疗3个月。
在观察期间,我们将观察对象的抑郁症状、睡眠质量、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我们还将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以便观察并分析治疗的长期效果。
四、临床观察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观察,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抑郁症状的缓解、睡眠质量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的患者。
尤其是在对治疗的满意度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西医治疗组的患者。
我们还发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一些患者的自杀倾向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心和动力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性。
五、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观察,我们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对患者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的改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fce732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9.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脑卒中
后遗症状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康复均有影响,因此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传统中医认为,脑卒中后抑郁症是由于气血不畅,心神失守所致,治疗应当“调久神”为主。
西医则认为,抑郁症是由于脑部神经递质异常所致,需要用药物治疗。
因此,中西
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可以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临床观察选取了2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年龄为40岁以上,诊断时间在6个
月以上。
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每组10例。
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辅以中医中药治疗,单纯西医治疗组只采用药物治疗。
治疗时间为6个月。
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单纯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
中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单纯西医治疗组高20%。
治疗前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中西医治疗组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平均值为11.5分,单纯西医治
疗组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平均值为14.2分。
中西医治疗组治疗后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平均值较单纯西医治疗组低2.7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抑郁症
状得到明显缓解,降低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身体不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值得推广和应用。
最新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治现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脑卒中后抑郁的诊治现状-药学医学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02842fc76a20029bd642dd2.png)
症 状 标 准
诊断标准(CCMD--3)
严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 重 标 苦或不良后果。 准
诊断标准(CCMD--3)
1 、符合症状标准或严重标准至少持 续2周。 2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 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 的症状标准 , 在分裂症状缓解后 , 满足 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临床常用的抗抑郁药
PSD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关系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好
PSD发生的机率少
PSD与卒中性质的关系
出血性卒中和缺 血性卒中后: PSD的发生率没 有明显的差异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总之,PSD并非是单一因素 致病,而是与卒中前患者个性、社 会环境、卒中部位、认知功能、神 经功能缺损、躯体疾病和不良的家 庭、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
临床特征
(1)情绪不稳、变化突然,时而烦躁不安,时而 情绪低沉,甚至不言不语、暗自流泪。(2)焦虑,
睡眠障碍。(3)对治疗缺乏信心,甚至拒绝治疗。
(4)遇到亲人探视时更加情绪激动,对自己的病 情和预后表示心情沉重,缺乏对恢复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的信心和勇气。(5)突然出现对功能训练 的拒绝和不合作,甚至拒绝饮水和饮食,出现自
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以出现幻觉、
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
越很显著。
诊断标准(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述症状中4项: 1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 、性欲明显减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68db81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64.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破裂或者阻塞导致脑部神经功能损伤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
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问题,在脑卒中后恢复期常常会出现情绪不稳、焦虑、郁闷等症状,影响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
因此,如何对脑卒中后抑郁进行有效的治疗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传统中医学认为,脑卒中后抑郁是由于心肝脾肾四个脏器之间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治疗上应该以调整情志为主,通过中药治疗,调节五脏六腑,提高体内气血运行状况。
西医学界则认为脑卒中后抑郁与患者的身体状况、面对疾病的态度等因素有关,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本研究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 50 名,按照病程时间分为前期组( < 1 年)、中期组 (1 ~ 3 年)、晚期组 (> 3 年) 三组。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脑卒中后抑郁症状。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每组各 25 名。
随访时间为 6 个月。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方法:患者首先进行情志疏导,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缓解患者的情绪问题。
接下来进行中药治疗,用《金匮要略》中的益气、养阴、活血药物进行调理。
针对患者不同症状,制定不同的方案。
如气虚血瘀型、脾肾虚弱型、肝郁气滞型等不同类型。
治疗 3 个月,每月复查一次患者心理和身体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再进行药物调整。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AMD 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
但在治疗 3 个月和 6 个月时,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组的 HAMD 评分降低率分别为 58.4% 和 67.2%,对照组的降低率分别为 33.4% 和 43.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亦呈现类似趋势。
随访 6 个月时,中西医结合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82.6 分,对照组为75.4 分。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45794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2.png)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许多人患上了各种各样的疾病。
其中,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脑卒中后抑郁症就是脑卒中的一种并发症,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进展。
一、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定义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脑卒中的患者在恢复期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下降、感觉缓慢等症状。
二、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危害脑卒中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更会给患者的心理健康带来严峻的挑战。
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会使患者的恢复速度变慢,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重医疗负担和社会经济负担。
2.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脑卒中后抑郁症会引起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动力,增加家庭矛盾,甚至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关系。
三、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精神治疗等方式来增强患者的自我控制和抵抗能力,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信心,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抗抑郁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方法来治疗患者的抑郁症状,快速缓解患者的症状,进而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
3.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
通过药物配合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四、脑卒中后抑郁症的预防方法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如何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呢?1. 积极治疗脑卒中及早发现和治疗脑卒中,对预防后期抑郁症非常有帮助。
2. 注意心理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运动,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减少一些慢性病,对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症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五、结语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症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种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02a595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44.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情绪。
在传统中医治疗中,脑卒中后抑郁症状被称为“中风后抑郁症”,并且在临床中采用了许多中医治疗方法。
而在现代医学中,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往往采用药物疗法为主。
那么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是否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呢?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一、研究目的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实际观察,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疗效。
也期望为临床提供更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方法和经验。
二、研究方法本次临床观察共选取了100例脑卒中后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患者的年龄在40岁到70岁之间,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
这100例患者均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周期为3个月。
具体治疗方案为中药治疗结合心理疗法。
中药治疗方面,患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配合使用“活血化瘀”、“舒肝理气”、“安神止痛”等中药制剂,同时饮食上酌情忌口,保持心情舒畅。
心理疗法方面,患者接受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观察指标则主要包括患者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认知功能评估等。
三、研究结果在治疗结束后,对100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和统计分析。
结果发现,在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有84例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占总数的84%。
有64例患者的抑郁症状明显减轻,占总数的64%,有20例患者的抑郁症状完全消失,占总数的20%。
而另外16例患者的抑郁症状变化不明显。
观察还发现,在治疗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改善,认知功能也有所提升。
四、结论综合以上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是显著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
这一治疗方法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的治疗方案,不仅考虑了肉体疾病的治疗,还关注了患者的心理健康。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2030c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8c.png)
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疗效分析
任金生;蒋家东;杨秋霞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8(011)003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及中西医治疗.方法 348例脑卒中患者伴发PSD 169例,对照组口服氟西汀20~4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活血解郁汤,6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PSD患者用活血解郁汤可以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减轻氟西汀的不良反应,促进神经缺损功能的恢复.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任金生;蒋家东;杨秋霞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商丘,476000;河南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商丘,476000;河南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1+3
【相关文献】
1.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分析 [J], 谢华;陈艳黎;吴之平;余立平
2.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J], 黄芸香;刘连杏;姚心女;冯伟媚
3.首次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及治疗 [J], 石德志;王桂芳;陈喜恩
4.脑卒中后抑郁症相关因素探讨 [J], 王雅慧;苏振丽;谢红燕
5.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分析 [J], 付禄新; 刘素芳; 王强和; 马利; 刘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
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现状分析及中西医治疗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脑卒中发生后,随之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滞、活动能力降低为主要表现的复杂的情感性障碍,包括多种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1]。
是卒中后主要并发症之一。
此病不仅使患者精神痛苦,而且由于会进一步加重已缺损的神经功能损伤,并延缓阻碍损伤的神经功能修复。
是导致脑卒中后致残率、死亡率急,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1 卒中后抑郁的现状研究
发病率:
国内报道此病发病率在30%-50%[2]之间。
由于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性生物学指标和客观诊断标准、无针对此病的专用量表,多采用各种抑郁症量表进行衡量、调差样本不全面,临床医师对此病认知及重视程度不同,甚至有报道,此病漏诊率可达50%-80%。
诸多原因,导致发病率统计数值差异较大。
但不可否
认PSD广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泛存在于脑卒中患者当中,危害性极大,需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发病机制:
目前PSD发病机制的尚无定论,没有哪种学说可以完全解释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变化。
在西医的研究中目前主要有两种学说占主导:立论于神经解剖部位和神经递质的改变的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学说;侧重于社会、心理等影响因素的反应性机制学说则。
中医也因几千年的研究传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此病众医家论述颇多,各有见解。
原发性内源性学说:即从生物学角度论证。
该学说认为卒中后,大脑病变损伤部位累及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及其通路,使得NE和5-HT的含量下降,传递功能受损,导致抑郁发生[3]。
反应性机制学说:从心理角度论证。
本学说认为由于卒中为急性发病,患者卒中后立即出现的肢体障碍所导致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处处需要别人照顾、大脑反应迟钝,无法准确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词不达意甚至失语、社会工作无法再完成,家庭生活改变等,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都使患者一时无法接受,由此产生恐惧、绝望、悲观的念头,最终导致PSD的发生。
现也有学者提出PSD的发生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是卒中后病变破坏了负责情绪调节的神经元通路,神经递质的减少,导致情绪变化;同时患者对卒中后造成的功能的缺损及生活改变,产生悲观、绝望反应,以及社会对卒中病人的负性支持,由此引发PSD的发生。
中医发病机制:
卒中后抑郁,先中风后抑郁,属因病致郁。
病变根源为脑。
从脑而论,中风后瘀血阻滞脉络,血不归经,气血逆乱,心神失和,髓海空虚乏源,清窍蒙浊,神明被扰,功能失调。
患者对于这种突发性的疾病,无心理准备,随之产生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津液输布失常,脾失健运,水湿痰聚;总之先是脑络受损,后出现气机的郁滞,痰浊瘀血的互结,共同导致痹阻脑窍,元神失养,七情内伤,郁郁不欢。
目前本病无统一辨证分型,各家看法不一,如闰咏梅将此病辨证分为风痰阻络,肝郁气滞型、肝阳上亢,郁火内蕴型、气虚血瘀,心脾两损型、肝肾不足,忧郁伤神型等。
2 临床表现
西医临床表现:
躯体方面包括睡眠障碍、食欲降低、活动力减弱、精神运动性迟缓或激越。
心理症状包括丧失自尊、有自责或自罪感,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烦躁、淡漠、注意力不能集中、做决定犹豫不决、有自杀念头等。
具体常表现为患者情绪较不稳,时而烦躁不安,激动易怒;时而情绪低沉,不言不语、易流泪;对治疗缺乏信心,对康复训练主动性差,不积极,甚至拒绝。
睡眠差,失眠、入睡困难或早醒。
食欲差。
面对现状,有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等。
中医症候表现: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易烦善哭、失眠善忘、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或细缓。
3 诊断标准及评价标准
目前PSD 没有单独的诊断标准。
对本病的诊断是以脑卒中的病史为前提,应依据抑郁症的标准进行诊断。
西医多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一3)。
中医诊断多是参照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郁证》、《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癫证》及中国中西医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1991制定的《情感性
(心境)障碍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评价标准
常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来评估抑郁程度的变化,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变化,使用治疗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各种中医症候量表评判中医症候变化。
4 治疗
现代医学中本病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加以多种辅助疗法:比如心理治疗、电击治疗、针灸治疗、高压氧治疗等。
中医推崇整体观念,全面调节。
根据疾病特点分型,采用相应的方剂辨证治疗。
5 问题
本病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本病有易复发的特征,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大多为近期疗效分析,缺乏患者随访记录,对远期疗效缺少调研。
西药抗抑郁剂普遍存在的副作用及价格过高等因素,中药缺乏动物实验、药理分析的研究等。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