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内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西医内科学是医学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
本文将对西医内科学的重要内容进行整理与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一学科。
一、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血管及与其相连的组织和结构发生的各种病变,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
其中,冠心病是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胸痛、气短、心悸等症状。
治疗方面既包括药物治疗,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也包括心脏介入手术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点是间歇性发作的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避免过敏原、吸入式药物治疗和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疾病。
其中,胃溃疡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和胃灼热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除幽门螺杆菌、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酸药物等。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指由于内分泌器官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糖尿病是内分泌系统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主要特点是血糖升高、多尿和多食等症状。
治疗方面既包括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等,也包括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改变等。
五、肾脏疾病肾脏疾病包括肾炎、肾病综合征和尿毒症等。
其中,肾炎是最为常见的肾脏疾病,常表现为尿液异常、蛋白尿和水肿等症状。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对症治疗和适当的生活调整等。
六、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脑血管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表现为突发性头痛、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症状。
治疗方面既包括药物治疗,如抗凝治疗和抗高血压药物等,也包括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等。
七、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乏力、心慌、出汗和皮肤苍白等症状。
西医内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西医内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西医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可以归纳如下:
1. 解剖学知识:包括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生理学知识:包括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调节机制,如呼吸、循环、消化、代谢等。
3. 病理学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理变化,以及与病变相关的生理、生化和细胞变化。
4. 临床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用于确定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和病因。
5. 临床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放射治疗等,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6. 常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7. 临床指南和治疗准则:包括各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治疗原则、用药指南等,用于指导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
8. 护理和康复知识:包括病情观察、病情评估、病人护理、康复训练等,用于提供综合性的护理和康复支持。
以上是西医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归纳,但具体知识点还需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医院专科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补充。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

内科学复习要点1、CAP与HAP的定义及区别社区获得性CAP: 肺炎球菌占40-50%,指在院外感染,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内获得性HAP: G-杆菌占50% ,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2、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及胸痛3、肺炎球菌肺炎的诊断依据:金标准:病原学诊断症状:高热、胸痛和咳铁锈色痰等体征:口唇疱疹、肺实变等典型肺部X线表现4、各型肺炎的鉴别要点及首选抗生素⑴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见,占肺炎的10%,非G性肺炎的1/3以上。
秋冬好发、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
临床表现:起病较缓,类似上感症状。
低热、干嗽为突出症状。
肺部体征不明显。
LAB: X线缺乏特异性;WB C多正常;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检测)诊断:症状、体征和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刺激性咳嗽经普通抗菌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考虑本病。
血清学检查是本病的主要诊断手段:冷凝集试验、支原体抗体检测治疗:首选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
⑵葡萄球菌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原有慢性疾病的人。
中毒症状严重(起病急、高热、寒占、胸痛),咳粉红色乳状痰。
X线:片状阴影+空洞液平;易变性治疗:首选耐青霉素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多肽类。
5、慢支炎的诊断标准慢支炎: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标准: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三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6、COPD的临床表现①慢性咳嗽:常为首发,咳嗽后常咳少量黏液性痰,清晨较多;合并感染痰量增多,脓性②气短或呼吸困难: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③喘息:不是COPD的特异性症状④肺外(全身)效应: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焦虑7、COPD长期氧疗的指征①PaO2≤55mmHg 或SaO2≤88%②PaO2 50~70mmHg 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
(完整版)西医内科考试重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一、名词解释: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一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成进行性发展,主要累计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2.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3.肺性脑病:指慢性肺、胸疾病伴有呼吸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为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4.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常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征,,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
5.肺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和渗出性炎症,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6.失代偿性呼吸衰竭:若在呼吸衰竭发病过程中并发呼吸道急性感染或由于其他原因,加重呼吸功能损害,代偿丧失,则称失代偿性呼吸衰竭。
7.心力衰竭:多种原因引发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8.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
9.高血压危象: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某些诱因作用下,以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伴有症状或心脑肾等靶器官急性损害为特点的高血压。
10.心绞痛:指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短暂的缺血缺氧所致,出现以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1.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性坏死。
12.消化性溃疡:形成与胃酸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损伤超过肌层,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
13.复合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的溃疡。
14.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远端的溃疡称为球后溃疡。
15.肝硬化: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西医内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
下面将简要总结一些西医内科学的知识点。
一、心血管疾病1. 心脏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常见症状有胸痛、气短、心悸等。
2. 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多因饮食、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引起,患者可有头痛、头晕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常见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症状是咳嗽、痰多和呼吸困难。
2. 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胃黏膜发炎,常见症状有上腹痛、打嗝、恶心、呕吐等。
2. 肝炎:肝脏发炎,常见症状是黄疸、乏力、食欲不振等。
四、泌尿系统疾病1. 肾炎:肾脏发炎,可能导致肾功能损伤,常见症状有尿液异常(血尿、蛋白尿)、水肿等。
2. 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和尿路感染,常见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等。
五、内分泌系统疾病1. 糖尿病:由胰岛功能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起,患者常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过度活跃,可导致体重减轻、心悸、出汗增多等。
六、血液系统疾病1. 贫血:指血红蛋白或红细胞数量不足,常见症状有乏力、容易疲劳和气促等。
2. 血栓形成:血管内血栓形成,可能引起心梗、脑梗等,常见症状是胸痛、短暂性偏瘫等。
七、免疫系统疾病1. 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2. 过敏反应:对特定物质过敏,可导致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常见症状有打喷嚏、流涕、发痒等。
八、神经系统疾病1. 脑卒中:脑血管疾病导致脑血供不足,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常见症状是偏瘫、言语困难等。
2. 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抽搐、意识丧失等。
综上所述,西医内科学涵盖了多个器官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对于医生及患者而言,了解这些基本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能更好地理解、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一. 重要知识点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处理原则 1) 控制呼吸道感染2) 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3) 控制心力衰竭4) 控制心律失常5)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6) 降低血粘度7) 处理并发症(肺源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肾衰,DIC)2. 危重哮喘的处理原则1) 氧疗与辅助通气2) 解痉平喘(B受体激动剂;氨茶碱;抗胆碱药) 3)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 酌情使用抗生素5)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6) 其他(相应并发症相应处理)3. 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原则1) 一般处理(平卧,体温降低时保暖,高热时物理降温,吸氧,保持气道通畅,监测BP,P,呼吸,尿量)2) 补充血容量3)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4) 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针对危重病情) 5)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6) 控制感染7) 防止心肾功能不全4. 急性左心衰的处理原则(考的概率很大) 1) 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 立即给予吸氧3) 运用吗啡类药物4) 快速利尿(速尿呋噻米)5) 运用血管扩张剂降低心脏负荷(硝酸酯类药物)6) 运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7) 运用氨茶碱(扩张气管,提高正性肌力)5. 风湿热诊断的Jones标准(1)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2)次要表现:关节痛,发热,急性期反应物(ESR、CRP)增高,P-R间期延长。
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3)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证据:即咽拭子培养或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链球菌抗体效价升高。
如有前驱的链球菌感染证据,并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者,高度提示可能为急性风湿热。
6. 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鉴别相同点:三者都有血压升高不同点:特征实验室检查血压伴随症状高血压嗜铬细胞瘤肿瘤位于肾上尿儿茶酚胺及阵发性或持续伴心动过速、腺髓质。
西医内科重点知识汇总(完整)

西医内科重点知识汇总一、选择填空1、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p9)症状:咳嗽、咯痰、喘息。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
体征:(1)早期多无体征。
(2)急性发作期肺底部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为散在性,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3)喘息型慢支咳嗽或深吸气后可闻及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哮鸣音持续时间较长,不易完全消失。
(4)并发肺气肿肺气肿相应体征。
2、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表现(p14)症状:(1)在原有咳嗽、咯痰症状基础上,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2)初时仅劳动、上楼或登山时气促,随着病情加重,平地活动甚至静息时也出现气促。
(3)慢支急性发作时胸闷、气促加重,并可出现头痛、嗜睡。
神志恍惚等呼吸衰竭症状。
体征:(1)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膈肌运动受限(2)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扣出(3)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
(4)并发肺部感染,两肺可闻及干湿啰音。
(5)晚期可出现口唇紫绀、张口抬肩、劲静脉努张、下肢浮肿等3、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p18)肺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其他。
4、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表现(p18)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诱发。
并相继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一)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
1.低氧血症除胸闷、心悸、心率增快和紫绀外,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二氧化碳潴留头痛,多汗,失眠,夜间不眠,日间嗜睡。
重症出现幻觉、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以致死亡。
(二)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
心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少尿。
主要体征为颈静脉明显怒张,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明显,并可出现腹水。
因右心室肥大使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在三尖瓣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与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1、症状:主要有咳嗽、咯痰、喘息。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
起初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晨起尤著,夏天自然缓解,以后可终年发病。
①咳嗽:主要原因是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以与分泌物在支气管腔内的积聚。
早期咳声有力,白天多于夜间,病情发展,咳声重浊,并痰量增多。
继发肺气肿时,常伴气喘,咳嗽夜间多于白天,尤以临睡或晨起更甚。
②咯痰:夜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在支气管腔内蓄积,晨起改变体位,痰液刺激气管引起排痰。
呈白色黏液痰,黏稠不易咳出,量不多,偶可带血。
病情加重或并发感染时增多变稠或变黄。
③喘息:见于喘息型患者,由支气管痉挛引起,感染与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后喘息加剧。
2、体征:慢支炎早期无明显体征,有时可在肺底部闻与干湿罗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的湿罗音和哮鸣音,长期反复发作可见肺气肿体征。
3、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支扩(咳嗽痰多、咯血、湿罗音、杵状指)、支气管肺炎(慢支炎蔓延致感染,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多、呈脓性)。
【分型】1.单纯型(咳嗽、咳痰,不伴有喘息)2.喘息型(咳嗽、咳痰、伴有喘息、哮鸣音)【分期】1.急性发作期:一周内脓性或黏液脓性痰,量明显增加,伴发热等炎症,或“咳、“痰”“喘”任一项加剧。
2.慢性迁延期: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咳痰,保持2个月以上者。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
2、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阴影。
【诊断】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扩、肺癌、心脏病等)后,诊断即可成立。
西医内科重点归纳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类型:普通感冒,急性病毒性咽炎和喉炎,急性疱疹性咽峡炎,急性咽结膜炎,急性咽扁桃体炎。
2.肺炎链球菌肺炎概念:是由肺炎链球菌〔格兰染色阳性球菌〕所引起的肺炎,约占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半数。
通常急骤起病,五联征: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
病理四期: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消散期。
病症:发病前常有受凉,淋雨,疲劳,醉酒,病毒感染史,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病症。
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通常在数小时升至39~40°C,顶峰在下午或黄昏,或呈稽留热,脉率随之增速。
可有患侧胸部疼痛,放射到肩部和腹部,咳嗽或深呼吸时加剧。
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胃纳锐减,偶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
体征:患者呈急性热病容,面颊绯红,鼻翼扇动,皮肤灼热,枯燥,口角及鼻周有单纯疱疹,病变广泛时可出现发绀,肺实变时叩诊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消散期可闻及湿罗音,重症感染时可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神经精神病症。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10~20〕×10的九次方/L,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细胞可见中毒颗粒。
治疗:首选青霉素G,对于成年轻症患者,可用240万U/d,分三次肌注射;病情稍重者,宜用青霉素G240~480万U/d,分次静脉滴注,每6~8小时一次;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000~3000万U/d,分4次静脉滴注。
3.肺源性心脏病概念: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
病因:a支气管,肺疾病;b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c肺血管疾病;d其他。
发病机制合病理:肺功能和构造的不可逆性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些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的构造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
诊断:根据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并已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如P2>A2,颈静脉怒,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及体静脉压升高等,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电图有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可以作出诊断。
西医内科学重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重点总结西医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疾病的学科,包括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
本文将对西医内科学的重点进行总结。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正常功能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其中,心肌梗死是最常见且危险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
其临床表现包括剧烈胸痛、呼吸困难和出冷汗等。
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及时复流,通过溶栓或介入手术等方法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二、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
其中,胃溃疡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
胃溃疡患者常常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和嗳气等症状。
治疗胃溃疡的关键是抑制胃酸分泌和杀灭幽门螺杆菌。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
三、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哮喘、肺炎等。
其中,肺炎是最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肺炎患者常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和胸痛等症状。
治疗肺炎的关键是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根据病原体的类型进行选择,并配合支持性治疗,如高温退热,保持水分平衡等。
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肾炎、尿毒症等。
其中,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
尿路感染常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治疗尿路感染的关键是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并通过饮水增加尿液排出来清洁尿路。
五、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其中,贫血是最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
贫血患者常常表现为乏力、心悸和头晕等症状。
治疗贫血的关键是补充足够的铁和维生素B12,同时治疗贫血的原因。
六、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瘤等。
其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
糖尿病患者常常表现为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通过饮食和药物治疗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综上所述,西医内科学涵盖了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多个重要学科。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西医内科学是指研究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学科。
下面,我们将对西医内科学的一些重要内容进行整理,以便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一、病史及体格检查在对内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之前,医生通常会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病史的内容包括疾病的起因、症状以及病程等。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触诊、听诊、叩诊和视诊等。
二、常见内科疾病1.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可以通过血压测量来诊断。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疾病的监测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病。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等。
4. 肺炎: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疾病。
治疗方案包括抗生素治疗、休息和补充液体等。
5. 肝炎: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
治疗方案包括抗病毒治疗、休息和饮食调整等。
三、辅助检查技术1. 血液检查:可以通过血液检查获取有关患者健康状况的信息,如血常规、血生化等。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光、CT、MRI等技术,可用于观察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3.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可以检测心脏功能。
4. 胃镜检查:通过将胃镜插入患者胃部,可以观察胃黏膜的病变情况。
四、常用药物治疗西医内科学中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等。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用合适的药物。
五、预防与保健预防是西医内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也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六、新进展与研究方向西医内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学科。
近年来,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被引入内科学领域,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西医内科主治知识点总结

西医内科主治知识点总结一、心血管疾病1.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完全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所致的一组心脏疾病。
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胸闷、胸痛、心绞痛等症状。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
临床上,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头痛、眩晕、心悸、耳鸣等症状。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坏死,常表现为剧烈胸痛、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4.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脏因各种疾病而导致的心排血量下降和代偿功能减退的临床综合征。
常表现为气短、乏力、下肢水肿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1.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常见症状包括喘息、气喘、胸闷等。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炎症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3. 肺炎:肺炎是指肺组织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等不同类型。
4. 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
三、消化系统疾病1. 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发生溃疡形成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饥饿感、恶心、呕吐等。
2.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腹水、肝性脑病等症状。
3. 胰腺炎:胰腺炎是由于胰腺发生炎症引起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4. 胆囊炎:胆囊炎是指胆囊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
四、内分泌代谢疾病1.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的一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为血糖升高,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等。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神经兴奋、代谢亢进、消瘦等。
3.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少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疾病,临床表现为代谢降低、体重增加、皮肤干燥等。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

西医内科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西医内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各系统器官的结构、功能、病理生理及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西医内科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二、心血管系统1. 心脏解剖与生理:介绍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心电图等基础知识。
2.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常见病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3. 血管疾病:介绍动脉硬化、中风、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三、呼吸系统1. 呼吸道解剖与生理:解释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包括肺泡的气体交换等。
2. 呼吸系统疾病:详细描述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3. 肺部检查与诊断:介绍肺部X光片、支气管镜等诊断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四、消化系统1. 消化道解剖与生理: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系统、胰腺和小肠、大肠等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2. 消化系统疾病:详细描述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3. 消化系统检查与诊断:介绍胃镜、肠镜、超声检查等常用的消化系统诊断方法。
五、泌尿系统1. 肾脏解剖与生理:介绍肾脏的结构、肾单位的功能、尿液生成过程等知识点。
2. 肾脏与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泌尿系统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肾功能检查与诊断:涵盖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的评估等常用检查方法。
六、内分泌系统1. 内分泌腺与激素:介绍常见的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等,以及它们分泌的重要激素。
2. 内分泌系统疾病:详细描述糖尿病、甲亢、低钙血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3. 内分泌功能检查与诊断:包括血液激素检测、甲状腺超声、胰岛素耐量试验等常用诊断方法。
七、血液系统与免疫系统1. 血液成分与功能:介绍血液的组成、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等的功能和相关疾病。
西医内科学重点总结

填空题:1、肾病综合征并发症:感染、血栓栓塞并发症、急性肾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2、贫血的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性、溶血性及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3、降压药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4、高血压常见急症:脑出血、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5、消化性溃疡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6、门静脉高压症状的三大主症表现: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7、主要侧支循环: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扩张;8、、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尿蛋白大于3.5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血脂升高;其中前两项为诊断所必须;9、我国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病毒性肝炎,欧美是酒精中毒;10、胰岛素发病机制的两个要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11、肺炎的病理分期有充血期、红肝变期、灰肝变期及消散期;12、哮喘的发病机制:免疫—炎症反应、神经机制、气道高反应性及其相互作用;13、糖尿病合并肾病时选择的降压目标:控制在尿蛋白>=1g/d,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1g/d,血压可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尿蛋白的治疗目标则为争取减少至<1g/d;选择题:1、最能反应门静脉高压特征的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含有氰化物的是:硝普钠;2、有传导阻滞及缓慢心律失常者可用阿托品0.5~1.0mg皮下或静脉注射,一般不需心脏起搏器;3、在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病因为:肾小球肾炎;4、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上消化大出血;5、与慢性胃炎发作最密切的是幽门螺旋杆菌;6、晨僵坐位重要的临床表现和活动性指征之一的疾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7、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病毒;9、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几乎100%累及肾脏的疾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11、柳氮磺嘧啶(治溃疡性结肠炎)有效成分:5-氨基水杨酸;12、左心衰(心源性哮喘)的临床特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13、克罗恩病的特点:裂隙溃疡,呈缝隙状;14、肺炎抗菌药物治疗应首选青霉素;15、社区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医院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为主16、DU多发生在球部,前壁比较常见;GU多发生在胃角和胃窦小弯;17、胰腺炎中胃肠减压适用于腹痛、腹胀、呕吐严重者;18、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最主要是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19、急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菌;20、血清TSH(促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指标;血清总甲状腺(TT4)是诊断甲亢的主要指标;TS测定诊断甲亢复发最有临床意义;21、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2hPG>=11.1mmol/L22、肺炎衣原体首选红霉素14~21天;肺炎支原体大环内脂类抗菌药首选2~3周肺炎链球菌青霉素G 3~4周;葡萄球菌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2~4周2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以往主张病初注射青霉素10-14天(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4、支气管缓解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为首选;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的最有效药;25、关节痛为最早期症状,最长出现部位在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其次为足趾、膝踝肘肩等关节。
(完整版)西医内科学重点整理

西内整理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支气管炎一。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感染 2.物理化学因素3.变态反应(二)临床表现:急起,咳、痰(三)诊断和鉴别诊断:两肺散在干、湿啰音,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高,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或无异常发现等。
(四)治疗:抗菌药物:如磺胺类、红霉素、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
二、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长期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严重时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
本病为多发病、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寒冷地区患病率较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发病因素。
2。
空气污染3.感染呼吸道4.其他(二)临床表现:“咳”、“痰"、“喘”,但以长期反复咳嗽为最突出(1)分型:①单纯型:咳、痰.②喘息型:除咳、痰外,尚有喘息,并伴有哮鸣音.(2)分期:①急性发作期:指在 1周内“脓”·····②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等症状,迁延到 1个月以上者。
③临床缓解期:经治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 2个月以上者。
(三)并发症1. 阻塞性肺气肿为慢支最常见的并发症。
2。
支气管肺炎3.支扩(四)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病(五)治疗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1)控制感染:青霉素链霉素合用(常)(2)祛痰、镇咳(3)解痉、平喘(4)气雾疗法细目二: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阻塞性肺气肿(简称慢阻肺,COPD)发病机制(1)支气管慢性炎症(2)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3)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软骨,使气道失去支气管正常的支架作用(4)支气管慢性炎症使白细胞和巨噬细胞释放的蛋白分解酶增加(二)临床表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1.慢支的临床表现及分期、诊断标准?答:1)临床表现:症状:a.咳嗽:晨间较重,白天较轻,睡前有阵咳或排痰。
b.咳痰:清晨排痰较多,白色粘液或奖掖泡沫性。
c.喘息或气促。
体征:急性发作期可有散在的干湿啰音,在背部及肺底部;喘息型者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
2)分期:a.急性发作期:一周内出现脓性或黏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任何一项加剧。
b.慢性迁延期:迁延一个月以上。
c.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保持两个月以上者。
3)诊断:a. 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排除其它心、肺疾患时,可作出诊断。
b.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2.慢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答:a.控制感染(选择敏感抗生素)b.祛痰镇咳(不宜单用止咳药)c.解痉平喘。
d.气雾疗法。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何谓COPD,阻塞性肺气肿?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阻塞性肺气肿是指呼吸细支气管以远的末梢肺组织因残气量增多而持久性扩张,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2、阻塞性肺气肿肺功能检查特点。
答:典型体征出现前,肺功能检查已经改变。
3、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表现。
答:症状:(1)痰、咳、喘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2)喘息、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3)疲乏、纳差、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
体征: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患者(感染)可闻及湿啰音和(或)干啰音。
第四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慢性肺心病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答:(1)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症状(2)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
心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少尿。
主要体征为颈静脉明显怒张,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明显,并可出现腹水。
2.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原则?答:(1)积极抗炎: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治疗肺心病的关键。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缓解支气管痉挛、清楚痰液、通常呼吸道、持续低浓度给氧、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
必要时机械通气。
(3)纠正心力衰竭:适当选用利尿剂和强心剂,减轻心脏负荷。
(4)控制心律失常(5)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减轻右心负担。
(6)抗凝(7)防治并发症:防治肺性脑病,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肾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慢性肺心病在使用利尿剂,强心药时应注意什么?答:利尿剂宜短疗程,小剂量。
强心剂的剂量宜小,为常规剂量的1/2~2/3,同时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
4.何为肺性脑病?答: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CO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第五章支气管哮喘1.何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细胞组分和多种细胞(肥大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T 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2.试述典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答:典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咳嗽。
具体表现为:(1)大多为季节性,凌晨或夜间突然发作或加重;(2)多数哮喘患者在发作前有先兆,如喉咽部发痒,流鼻涕,打喷嚏等;(3)严重者会有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泡沫痰,甚者会出现紫绀的症状;(4)肺部有过清音,呼气延长,两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但是危重哮喘患者哮鸣音反而会减弱甚至消失;(5)症状可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
3.试述支气管哮喘的药物分类在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药物治疗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类,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时,要缓解哮喘发作,主要用支气管舒张药和抗炎药;对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进行治疗时,要控制或预防发作,主要用抗炎药。
支气管扩张剂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β2 受体激动剂。
主要分为短效-速效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气雾剂,适用于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短效-迟效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片剂,适用于治疗日间哮喘;长效-迟效激动剂:如沙美特罗气雾剂,适用于防治夜间哮喘;长效-速效激动剂:如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适用于防治夜间哮喘和控制哮喘急性发作。
(2)茶碱(黄嘌呤)类药物:临床常用茶碱缓释片或控释片,适合夜间哮喘的治疗;(3)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此类药物只能吸入。
抗炎药主要分为以下两类:(1)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最有效的药物,推荐使用吸入法,但是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会有咽部不适,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应,所以在吸入后要漱口;(2)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和扎鲁司特,此类药物只能口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药物,如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只适用于运动型哮喘),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二钠(用于治疗季节性哮喘)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总体原则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
伴发喘息时,应予解痉平喘的治疗。
(一)祛痰、镇咳: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
可用盐酸溴30mg,每天3次口服等方法。
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
应避免应用强的镇咳剂,如可待因等。
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
不宜单纯采用镇咳的药物,以免影响痰液排出,抑制呼吸中枢,加重呼吸道感染,使病情加重。
(二)控制感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选用抗生素。
轻者可口服,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
能单独应用窄谱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产生耐药菌株。
(三)解痉、平喘: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等吸入剂。
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必要时受用糖皮质激素(四)气雾疗法:生理盐水或祛痰药进行雾化吸入或用超声雾化吸入,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于排痰。
常用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有特布他林,沙丁胺醇或异丙托溴胺第六章肺炎1.肺炎按其获得环境分为哪两类?答:(1)社区获得性肺炎: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革兰阳性菌)(2)医院内获得肺炎:多继发于各种原发疾病危重患者,革兰阴性菌高达50%,常为混合感染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答:㈠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1)症状:(1)寒战,高热:体温为稽留热(2)咳嗽,吐痰:初期干咳——白色黏液痰或带血丝痰——黏液血性痰或铁锈色痰(脓性痰)——消散期:痰液增多,痰黄而稀薄(3)胸痛:随着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4)呼吸困难(5)其他症状:胃肠道症状;严重感染者出现神志模糊,烦躁,嗜睡,谵妄,昏迷等2)体征:呈急性热病容,部分有鼻翼煽动,口唇单纯疱疹典型肺实变体征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可出现支气管呼吸音如累及脑膜时,可有颈抵抗及出现病理性反射㈡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低温时注意保暖等2)对症治疗高热者可采用物理降温,不可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解热药;咳嗽,咳痰不易者可予溴己新;剧烈胸痛者,可热敷或酌用小量镇痛药3)病因治疗一经诊断即应给予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静脉注射4)并发症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处理)一般处理:平卧,低温时注意保暖,高热者注意物理降温,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运用糖皮质激素;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积极抗炎;防治心肾功能不全。
3.中毒性肺炎的治疗原则(扩容升压抗感染,纠酸激素心肾全)①一般处理:平卧且下肢抬高15°以增加回心血流量。
体温低者注意保暖,高热者物理降温,必要时吸氧。
注意观察各项身体指标。
②补充血容量: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一般先给右旋糖酐40、复方氯化钠溶液,防止DIC。
③升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人体正常ph是7.35-7.45,宁酸不碱,若ph< 7.25,氧不易从血红蛋白解离,导致呼吸困难引起酸中毒,体内代谢物排不出导致血压升高,应立即纠酸。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中血管收缩药使血压上升。
④抗感染:首选青霉素G,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等。
⑤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和高浓度应用有抗炎,抗休克,抗毒退热作用。
⑥防治心肾功能不全:心肾功能不全者减缓输液速度。
血容量已足而尿量<400ml、比重<1.018时,考虑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第八章肺结核1.肺结核的常见临床类型有哪些?原发性肺结核,血腥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
2.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哪些?各自主要副作用?异烟肼,偶见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及肝脏损害。
利福平,不良反应轻微,可有过敏反应,转氨酶升高。
吡嗪酰胺,不良反应有高尿血症,关节痛,胃肠道反应和肝功能损害。
链霉素,对第8对颅神经损害,过敏反应少见。
乙胺丁醇,计量过大时,引起球后视神经炎,视力减退,停药后恢复。
3.合理抗结核化疗的原则是什么?试写出适用于初治涂阳病例的2种化疗方案。
答:(1)早期缩短传染期(2)规律坚持规律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3)全程充分灭菌,减少复发(4)适量保证药物浓度达到试管内最小抑菌浓度的10倍以上(5)联合方案中含细胞内、细胞外药物方案:(1)2HRZE(S)/4HR,强化期H、R、Z、E或S,每天1次,共2个月。
巩固期H、R,每天1次,共服4个月。
(2)2HRZE(S)/4H3R3,强化期H、R、Z、E(S),每天1次,共2个月。
巩固期H、R 每周3次,共服4个月。
第二篇第十三章心力衰竭1.心力衰竭的定义心力衰竭是由于任何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活动耐量受限),以及液体潴留(肺淤血和外周血肿)。
2.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均可诱发心力衰竭。
常见的诱因如下。
心力衰竭的诱因包括:感染,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运动、妊娠等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心律失常,主要为房颤;药物治疗不当如洋地黄使用不当、心肌抑制药;血容量增加如输液过多过快等;原有心脏疾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风湿病心脏病出现风湿活动。
3.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及全心衰的临床表现有哪些?临床上以左心衰竭较常见,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