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

合集下载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案例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不再只是追求繁荣和经济发展,而是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实践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践案例,介绍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具体应用。

案例一:绿色交通系统位于荷兰的乌特勒支市(Utrecht)是一个成功的可持续城市设计案例。

该市以发展绿色交通系统为主要目标,推行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建设和公共交通优先政策。

如今,乌特勒支市的自行车道网络已非常完善,并且城市内有许多自行车租赁站点,方便市民和游客随时使用。

这些举措有效地降低了机动车的使用率,提高了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的便利性,减少了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

案例二:可再生能源利用在德国的弗赖堡(Freiburg)市,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城市设计的核心原则之一。

该市推广并广泛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通过建造太阳能光伏板和风力发电机等设施,大量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弗赖堡市还通过建筑节能、垃圾焚烧发电等手段,使得该市的可再生能源占比高达65%以上。

这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不仅改善了环境质量,还为居民提供了稳定且廉价的能源供应。

案例三:生态景观规划新加坡是一个拥有丰富绿色生态系统的城市国家,他们的城市设计致力于保护和增强生态环境。

新加坡的植物园、公园和绿地面积较大,并且广泛利用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等手段增加城市绿色景观。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水资源管理,大规模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处理设施,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这种生态景观规划不仅提升了市民的生活质量,也保护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案例四:循环经济应用丹麦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市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实践了可持续城市设计。

该市通过大力发展再制造和回收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和环境污染。

此外,哥本哈根市还推广了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自行车和共享汽车等,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消耗。

这些做法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引言:慢行交通是指速度较慢的出行方式,用于城市短距离出行。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加完善,国民经济水平逐渐增加,慢行交通理念在城市交通中逐渐淡化,对于快行交通理念越加重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但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健康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低碳慢行交通逐渐受到了国民的重视,国家也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重新融入慢行交通理念,加强做好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全面发展。

1.慢行交通理念内涵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1.1 慢行交通理念的内涵慢行交通主要是以步行交通或者以自行车等低速慢行交通为主,属于非机动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理念主要是鼓舞居民在出行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等,减少汽车驾驶次数,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城市居民建设安全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想得到合理化,应当为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提供无障碍基础条件,为城市居民打造安装与适宜的出行环境[1]。

1.2 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结合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做好慢行密度分析工作,控制好行人空间,单个行人道路宽度应当控制在60cm-80cm 之间,双人行人道路宽度则需要达到100cm-150cm 之间,对于盲人出行需求或者弱势人群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宽度会进一步增加,确保慢行道路空间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在慢行交通理念的基础上,应当加强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需求,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情况,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慢行道路交通空间积极做好基础器材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不同的优化角度做好设计管理,保障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质量得到提升。

2.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2.1 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目前城市在发展中人口流动量与车流量逐渐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出现拥挤与堵塞的情况,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与人民出行的耗费时间。

美国最宜跑城市阿灵顿城的线路解析

美国最宜跑城市阿灵顿城的线路解析

美国最宜跑城市阿灵顿城的线路解析A Study on the Running Routes in Arlington张佳奇 朱文一ZHANG Jiaqi, ZHU Wenyi摘 要本文梳理了测评机构SmartAsset 发布的《美国最宜跑城市》排名所采用的评价标准,重点研究连续两年排名第一的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城,对阿灵顿城最热跑步线路进行分析研究,将其分为绿道线路、公园线路与街道线路三种类型,初步探究城市宜跑线路的类型与基本特征,为打造城市宜跑线路提供理论基础。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anking method of The Best cities in the U.S. for runners released by SmartAsset, focusing on Arlington, Virginia ,which has ranked first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and analyzing the running routes in Arlington.The paper divided the running routes into Trail Route , Park Route, and Street Route, preliminary explore the basic charac -teristics, which coul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cities which are best for runners.关键词宜跑城市; 宜跑线路; 阿灵顿城; 城市绿道KeywordsCities for Runners; Running Routes; Arlington,V A; Green Trails1 美国最宜跑城市阿灵顿城自2017年起,SmartAsset 连续3年发布了《美国最宜跑城市》(The Best cities in the U.S.for runners )评估报告1,报告针对美国综合排名前100的大城市进行宜跑程度的评估(图1),其权威性得到了美国多家主流媒体的认可。

慢行交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

慢行交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

第17卷第2期2017年4月交通工程Vol.17 No.2Apr. 2017D O I:10.13986/ki.jote.2017. 02.005慢行交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段婷,运迎霞(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摘要: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 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 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关键词: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案例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432(2017)02-27-07An Overview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DUAN Ting,YUN Ying-xia(School of Architecture of 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300072, China)Abstract:The experienc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in foreign countrie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in our coun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icycle system in Copenhagen、the Netherlands、Japan、Paris、New York,,combined with the site of the bicycle parking facilities,public bicycles and pedestrian street design guidelines respectively;this paper also review the public bike drive,design guidelines and system planning guidelines,the new public bicycle model,green road mode and the site developed walking system in Hangzhou,Beijing,Shanghai,Guangzhou and Hong Kong.These analyses produc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1 )it should be based on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2) a non-motorized traffic policy assess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3)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should serve as a means to connect public transport;and 4) the non-motorized traffic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urban design.Key words:public transportation;non-motorized traffic;case study以机动车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式带来了 尾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国际上很 多城市都开始倡导公交优先、鼓励慢行的策略.慢 行交通方式是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的提 升着城市的整体魅力.此外,慢行交通方式是城市 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部分,其重要 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目前慢行交通已经进入再发展的新时期,对国内外的代表性案例进行筛 选总结,为我国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借鉴 指引以及思考启示.1国外代表性案例1.1丹麦哥本哈根——完善的自行车支持体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国际公认的自行车之城.收稿日期:2017-03-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508378)“轨道交通网络生长下的城市功能动态组织机制与规划响应研 究——以天津为例”.作者简介:段婷(1990—),女,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E-mail:duanting@ .28交通工程2017 年2009年,哥本哈根在气候大会上宣布要在2025年 成为世界上第1个零排放的城市,开始大力施行自 行车推广计划[1].其基础设施建设多以配合自行车 使用为前提,采取了很多措施引导和推动自行车的 使用.近一半的哥本哈根人习惯性选择自行车+地 铁方式上下班[2],距离地铁站点1.5 k m以内以自行 车接驳为主,2.5 k m以内自行车的接驳也大于小汽 车接驳比例,市民普遍认为自行车结合地铁的方式 非常便捷[3],这得益于哥本哈根完善的自行车道路 系统和配套设施规划,以及政策管理的保障.图1哥本哈根自行车路网密度(图片来源:现有资料改绘)1.1.1道路系统一一充分尊重自行车路权自行车道路网覆盖整个市区,线网密度达到 10.8km/km2(图1),就像血管一■样贯穿在城市的每 一个角落.自行车绿色通道被红色喷涂和不同材质 或特殊标识来区别,自行车道路宽度为2.5〜2.8m,可 供3辆自行车并行,往往还附有步行道,车道的宽度 会依据该路段车流量的大小而调整.道路资源分配 过程中处处体现自行车优先:专门为自行车设置直 行道和左右转弯道;在十字路口自行车停止线比机 动车提前5 m;拆除自行车路障,无障碍坡面铺有减 速金属条保证自行车行驶安全;结合自行车的速度 为自行车特别设计交通信号灯,保障骑行者一路绿 灯畅通无阻,形成速度在20km/h以上的自行车绿 波交通.1.1.2配套设施——引导和保障自行车+地铁的出行方式哥本哈根在地铁站点、工作和居住地点都设有 完善和免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在大需求的郊区车 站配置多种停车设施;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多样化 自行车;在地铁站有专门为骑车人提供的指引标识; 一些工作单位专门配有为骑车来上班的员工服务的 淋浴间;此外道路沿线遍布大大小小的自行车商店,对自行车的维修工具及配件一应俱全.1. 1.3 政策管理—政府支持和公众参与双管齐下政府专门编写自行车交通政策,量化控制自行 车骑行环境的相关指标,对自行车道路系统改善的 投资强度达到道路建设的1/3.公众参与方面,人们 认为骑行是简便、健康、安全的,甚至热爱骑行,形成 了自行车文化,市民以骑车为荣,骑车族遍布从皇室 政要到平民百姓的各个阶层.自行车爱好者们通过 自行车地图网站及便捷的手机APP,为市民提供自 行车使用的最佳路线等相关信息.1.2荷兰、日本——站点人性化的自行车停放策略目前荷兰已有总长3.5万k m的自行车专用道 路,占荷兰全国道路总长度的30. 6%,人均自行车 道路长度居世界第1位.在代尔夫特,自行车的停 车系统与火车站、地铁站的衔接十分人性化,自行车 换乘模式非常简单、安全、便利.火车站域有5000辆自 行车的停放空间,可以免费停放14 d[4];在自行车停 车系统里配置实时显示空闲停车空间的电子标志 牌,列车售票机,还有播送列车出发时间的显示屏;同时旋转门、升降梯可以将乘客径直带到车站站台 直接乘车;同时还配有自行车维修铺以及自行车共 享站.为解决快速停车便利换乘的问题,在日本设置 了地下自行车停放的新系统.使用者需要在Eco Cycle开通账户获得芯片,芯片将被植入自行车 车架.停车时只需将自行车推入大门,停车系统会 自动识别自行车,将其停放到地下空位上;同样也只 需在门外刷一刷用户卡,自行车就会被送到地面 上来.图2代尔夫特火车站自行车停车(图片来源:http:椅c58. yunpan. 360. cn)1.3法国巴黎——公共自行车的创新和开放性法国巴黎的“自行车城市”计划在2007年开始 实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实施效果最好的公共自 行车系统V6lib,平均每天约有8.6万次的出行,最 高使用记录是2013年9月平均每辆车每天被使用第2期段婷,等:慢行交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29图5美国的体验性步行道设计标准关注4个界面的舒适性塑造指引(图片来源:http :椅c 58. yunpan . 360. cn )图3日本的地下自行车停车塔(图片来源:http ://c 58. yunpan . )8次[5]. V6lib 是一个极富创造力的提供公共自行车使用的项目,近乎免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使用人群设置了 4种不同模式的自行车,营造了一种更为包 容的、自行车文化氛围.图4覆盖整个巴黎的V6lib 站点(图片来源:http ://c 58. yunpan . )精确和开放的数据是公共自行车成功的关键 因素,运用数字化地图和数据可视化绘制自行车 共享地图,方便用户最快捷地获得当地自行车的 信息,同时帮助决策者了解公共自行车的出行特征,最终确保高品质高效率和可持续的公共自行 车系统规划.1.4美国纽约——塑造舒适性体验的步行道的设计标准美国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发现,超过3/4的人将 舒适的步行环境作为居住地选择的首要因素,因此 近年来美国十分重视步行道的设计.以纽约为例,从邻里单元、街道类型和步行道空间3个层面考虑 步行道的设计[6].以邻里单元的服务范围建立步行 的网络和层次结构,提供可达、安全、连续和有趣的 步行道,吸引人们选择步行成为日常的出行模式. 在具体设计时关注步行道的公共通行权,以及周围 环境对步行的影响,并从顶棚、道路界面、地面、建筑 界面4个平面进行步行道的舒适性体验的塑造,规 定和控制人行道宽度、隔离带、行道树、路边停车、自 行车线、遮阳装置、建筑高度、建筑退线、地标、斜坡、 地铁站、路灯、路面材料和图案、街道家具、垃圾桶、 报刊亭、消防设施、引导标识等,最后明确由交通、规 划、建筑、环境保护等管理部门共同执行和保障步行 道设计的实施.2国内代表性案例2.1杭州——公共自行车带动杭州市的公共自行车发展领全国之先潮,以政 府为主导的公共自行车模式很好地带动了慢行交通 的发展.2007年9月22日,杭州市举办了首个“无 车日”活动,引导市民尽量不使用小汽车,而以步 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由此杭州市政府意识到小汽车的负面影响和营造高品质慢行交30交通工程2017 年通出行环境的重要性,并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 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提出了 兴建公共自行车系统的会议并进行实施.2008年4月, 杭州市投资500万元组建了国有独资的杭州公共自 行车交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引进车辆、系 统布点、配套设施及人员管理等工作,成功研发了国 内第一套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具有完善的信息管 理和自行车锁止装置.经过一年的发展,杭州公共 自行车从2 800辆发展到了 2万辆,共有服务点 1 025个,构建了“随用随骑,骑后速还”的有限时间内的免费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目前已经不断发展 和完善成为市民日常出行的交通方式,最高一天租车量达到12.6万人次.此外,在使用方面,公共自 行车的使用方式极其简便、使用费用优惠力度极大. 凡是拥有公交卡或市民卡的市民,均可以直接进行 租车活动;在收费方面系统设定了以30、90 m in 为 间隔点的3个收费段(不收、1元和2元),为促进公 共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换乘,对使用公共自行车换 乘公交车的市民实行延长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免费时 间的优惠服务.图6杭州公共自行车推广(图片来源:http://c58 .yunpan. 360. cn)2.2北京——编制设计导则指引自行车道路系统改造2004年,在《北京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提出,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步行交通和自行车 交通是很重要的,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要营造便利舒 适的步行和骑行环境.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于2010 年编制了《北京城区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设计 导则》[7],其中在行人交通系统方面,涵盖人行道设 计、行人过街设施、公交车站、行人引导设施、行人照 明设施、人行道无障碍环境设施内容;在非机动车交 通系统方面,包括车辆设计尺寸、非机动车道设计、 过街设施、停车设施、标识标线系统以及照明设施的 内容.导则中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分别提出了 要求,并提出了驻车换乘(B +R:Biking & Riding ) 概念,结合公共交通站点和枢纽设置非机动车停 车设施.目前依据该导则,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自行车道改造建设,2015年改造步行自 行车道达248 km ,改造的自行车道路采用红色材料 喷涂路面,同时标示了自行车的专用道标志,采用路 粧隔离非机道路,同时在中心城区重点地段的一些 过街设施也考虑到了无障碍通过的条件,用适宜坡 度的坡面代替了以往的阶梯踏步形式,骑车人可以 直接骑自行车上下天桥.此外,设置了首批自行车 服务场站27个,在各市中心及外围区的地铁站点、 公共巴士站点都配置了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及自行车 停车场,同时设置自行车租借、停放、修理、管理收费 等功能的服务点.此举为人行和自行车的出行保证 了路权、可达性和优先性.2.3上海——配套设计导则,打造自由灵活的公共自行车租赁品牌上海是中国最早在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中提出图7北京站点公共自行车及自行车道改造(图片来源:http :/c 58. yunpan . 360. cn)第2期段婷,等:慢行交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31需要重视慢行交通的道路系统的城市,在2001年 发布的《上海市城市交通发展白皮书》中要求要保 障慢行交通网络的连续、完整和安全,充分发挥慢 行系统的短途接驳公交的功能.直至2005年,上 海市展开了《上海市慢行交通系统研究》的研究课 题,2006年在该课题的研究基础上编制了《上海市 中心城行人交通系统规划》、《上海市中心城非机 动车交通系统规划》,实现了“机非分流2007年 将二者整合为《上海市中心城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从空间上对慢行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同时 发布了《上海市城市干道行人过街设施规划设计导则》作为配套[8].规划内容主要包括,确立慢行 交通服务的核心目标一一慢行核,包括以风景名 胜中心、中心商业商务区组成的吸引核,以高等院 校及非住宿中学组成的活力核,以及以大型居住 区和社区活动中心组成的和谐核;打造慢行安全 岛,为使用者提供独立、专用的慢行空间;规划慢行廊道;设计慢行道路断面、实行交通管制等措施 保障慢行道路优先权.上海的公共自行车采取了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模 式,2016年,一种自行车的公共租赁品牌“mobike摩 拜单车”在上海市徐汇区发布并风靡全市,极大地 吸引促进了自行车交通的发展.这是一种“自由移 动着的单车”,市民只需要在手机应用商店里下载 免费的摩拜单车App,就可以租借到一辆样式潮流 的自行车.这种新的自行车租借模式由膜拜科技公 司推出,使用过程像滴滴打车一样十分便利,扫码即 可借车,骑行结束的时候可以在任意地点停放自行 车,并不像以往的公共自行车那样需要还回租赁点,同时通过手机的手动关锁键即可自动结费,还充分 考虑了社交互动的需求,该软件平台可以帮助使用 者自动计算骑行公里数、减碳量等指数,这些指标还 可以被分享到其他社父平台和朋友们互动,一■起绿色出行,打造健康生活圈.图8上海膜拜公共租赁单车的使用及膜拜单车(http:椅)2.4广州——承载慢行交通的绿道模式广州市全年高温多雨,地处东南丘陵,道路起坡 度较大,天气条件和地形条件以及交通条件都不是 自行车行驶的最佳环境,所以在道路系统中几乎没 有设置单独的自行车道.但是广州市的绿道建设走 在全国的前沿,近年来广州市逐渐加强了对包括自 行车在内的慢行交通建设的重视,并将慢行交通系 统的建设融入了绿道的建设,取得了较为有效的成 果.绿道是一种可以供行人和骑车人进入的绿色带 状系统,根据功能不同主要分为生态型绿道、经济休 闲型绿道、交通型绿道.重视并发挥绿道的交通功 能这一理念在广州得到了初步实践.2010年,广州 市编制了《广州市绿道系统规划》,根据规划在全市 范围内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绿道网络,目前广州市区 的绿道路网密度达到0.6 km/km2.并且这些绿道网 络的规划选线也考虑到了与地铁站点的布局相结合,使得绿道网络覆盖50多个地铁站点,达到现有 站点数的1/3,在地铁站周边配套了绿道驿站、公共 自行车租赁点、指引信息服务栏等设施,促使绿道较 好的融入了地铁短途接驳系统中.虽然最初旨在为 游客的观光旅游提供便利,但实践中也为市民通过 绿道接驳地铁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条件.以广州近郊的郊区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华南 居住板块为例,华南居住板块有大量回流向市中心 的通勤行为,恰逢地铁三号线汉溪长隆地铁站点位 于该板块内,设计中将该站点被覆盖在广东三号绿 道网络系统中,并考虑与绿道相衔接,为轨道交通最 后1k m营造了较为优质的出行环境,承担了地铁换 乘方式12%的客流量,在原本自行车并不普及的广 州已经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5香港——站点地区发达的步行系统香港是典型的“公交都市”,因为城市用地极其32交通工程2017 年图9广州绿道可承载慢行交通方式绿道驿站及绿道网络系统规划车(http:椅)紧张,香港的土地开发以轨道交通为依托高效展开,形成紧凑的“珠链式”开发模式,尤其是香港地铁周 边的慢行交通环境,因其地铁站步行区的设计实施 是在国际范围内享誉盛名的,因此以香港为例分析 其地铁站域周边的步行系统建设情况.香港在地铁站点500 m半径的服务圈内分布着 全港50%以上的居住区,在距离地铁站点400 m内建立了步行带,结合地铁站体上盖发展模式,使得在 香港私人机动车方式仅占出行总量的十分之一,“步行+轨道交通”出行方式占总出行量的50%以上[9],这得益于在地铁站点1k m以内建成有发达的 步行系统,有顶的步行廊道直接联通了地铁站点的 出入口和住宅建筑、办公建筑的出入口,慢行环境空 间品质十分优质便利,大大扩大了轨道交通的辐射 范围,也吸引了大量客流.这是“步行+轨道交通”出行模式的优秀实践案例,更证明了便利、舒适的慢 行空间品质以及地铁站域的合理高密度开发,可以 保持市民出行的高效率,推进绿色交通体系的发展.3对我国慢行交通发展的启示慢行交通在我国其实占据着最大的出行比例 (占总出行比例的1/3以上),但对其系统规划和管 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国外和国内的这些城市都 为慢行交通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策略,可归纳为体现 特色的地域性、评估和推广慢行交通政策中体现的 公众参与性、发挥中短途接驳功能中的优势性以及 与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强制性等4点启示.3.1立足自身特色,体现地域性各个城市需考虑其地形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 社会环境特色等,提出更适合本城市发展的慢行交 通模式.比如在学习国外城市将自行车道路刷涂成 红色的方式时,不应只停留在表面,类似北京等有悠 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跟风式的大面积红色材质可能 是对古城风貌的另一种破坏,此时应理解国外这一 做法的深层原因,是为引起机动车驾驶员的注意,充分给予骑行者的路权,保证其安全.完全可以通过 隔离路粧、十字路口处的特殊颜色、路面标示等形式 达到同样的目的.对于广州等南方城市,因气候和 地形条件未形成骑行传统,步行的户外体验也不适 宜,则可利用其丰富的自然环境营造适合步行和自 行车的环境一一绿道模式.对于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可借鉴香港模式,聚集大量居住区、商务商业区 等地点设立公共交通站点,并将慢行交通系统立体 化,建立室内的步行通道.3.2政策评估及推广,体现公众参与性政府专门编写慢行交通政策,建立慢行交通系 统的评价体系,对其指标进行量化,包括慢行交通的 通行速度、路面质量、等候系数、非直线系数、舒适 度、满意度等.定期以多种方式(比如手机APP)对 慢行交通使用者进行调研回访,对使用慢行系统评 价得分高的慢行交通政策予以持续性推广.此外将 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写入推广政策里,逐渐形成城市 的慢行交通文化,只有全民意识提高了,才能有效促 进慢行交通的优先发展.3.3承担公共交通“最后1km”接驳功能,体现中短途优势性伴随大城市的郊区化,近郊居民的公共交通“最后1km”问题的实际上常常是“3 km”问题,相关 研究都证明,在中短途出行距离中慢行交通是极具 优势的,包括更省时、更经济、更自由、更低碳、更有 助于身体健康等方面,需要各城市重视慢行交通在 公共交通“最后1km”的接驳功能,结合公共交通站 点设置更便利的自行车停车、公共自行车租赁、步行 连廊等设施,保证慢行交通的路权、严格管理站点周 边道路的机动车路边停车现象,改为结合机动车道 隔离带的机动车路边停车模式;在小区内部建立慢 行交通单元、为慢行交通打开门禁,实现慢行交通的 “抄近道”等等.3.4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体现强制性目前已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针对慢行交通编第2期段婷,等:慢行交通发展的国内外经验33制了专门的城市设计导则,实施已初见成效,慢行交 通的发展需要从平面系统到立体空间层面进行规划 和管控,在未来城市设计法定化的发展趋势中,应紧 随时代要求,将慢行交通从系统、设施的设计导则都 强制化,并将其实施过程列入城市交通管理体系中. 比如可以结合2016年风行的新型无桩式公共自行 车模式(膜拜单车等),在城市设计导则中划定这类 公共自行车的免费/免责停车线,未按要求对停车、 乱停、占用现象由相关人员承担相应责任,一方面引 导市民更好地使用,另一方面也是对慢行交通方式 使用的宣传推广和积极保障.参考文献:[1] 冯浚,徐康明.哥本哈根TOD 模式研究[J ].城市交通,2006 , 2 : 41 鄄46.[2] 邓璟.哥本哈根:自行车之城[J ].道路交通管理,2010, 4: 58-59.(上接第17页)[5 ] William Haddon. A logical framework for categorizing highway safety phenomena and activity [ J ]. Journal of Trauma-Injury Infection and Critical Care, 1972(3) : 193鄄 207.[6] Margie Peden, et al. World report on road traffic injuryprevention [ R ]. Geneva, Switzerl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4: 12-13.[ 7 ] Swedish Road Administration. Safe traffic-vision zero on the move [M]. Borlange: Swedish Road Administration, 2006: 5-7.[8] 龚文.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相关问题的研究[J ].综合运 输,2000(11) : 12-13.[9] 沈斐敏.道路交通安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73-275.[10] 张殿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指南[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93-94.[11] 云慧.我国政府主导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研究[3] 约翰•普切尔,拉尔夫•比勒,孙苑鑫.难以抵挡的骑行 诱惑:荷兰、丹麦和德国的自行车交通推广经验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12, 5: 26鄄42.[4] SARAH GOODYEAR , CityM etric staff ,自行车导向的 P +R 停车场[EB /OL ]. —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交通, 2015-10-12. http :椅m p . weixin . qq . com .[5] 朱玮,何京洋,王德.法国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方法与实证研究——以巴黎和里昂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2015 , S 1 : 64-70.[6] Jay Walljasper .为打造步行城市,美国也是蛮拼的[EB /OL ]. —览众山小-可持续城市交通,201541-16. http :椅m p . weixin . qq . com .[7] 潘昭宇,李先,陈燕凌,等.北京市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善对策[J ].城市交通,2010, 1: 53-59.[8] 周祖根.上海慢行交通刍议[J ].上海经济,2001, 5:47-48.[9] 阮升,叶智全.以人为本的香港轨道交通及人行接驳规划[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 14-18.[J ].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5) : 9.[12] 陈颖.我国髙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7 : 25-26.[13] 李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适 用指南[M ].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 42鄄43.[14] 李刚.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研究[D ].西 安:长安大学,2001.[15] 于志刚,邵明毅.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新体制的探讨[J ].交通标准化,2006(10): 127.[16] 丁芝华.基于系统安全观的道路交通安全立法体系重 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8) : 20-21.[17] 钱毅,顾月娥.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 ]. 交通企业管理,2014(5) : 64.[18] 汪俞佳.就“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全国政协社法委调研组赴山东调研[N ].人民政协报,2015-09-08 (2).。

浅析慢行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其空间设计方向

浅析慢行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其空间设计方向

浅析慢行景观设计的理论及其空间设计方向发布时间:2022-06-30T07:58:35.607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2年13期作者:丁克歧[导读] 慢行景观设计要尽力保证路线的完整性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518000摘要:慢行景观设计要尽力保证路线的完整性和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通过打造差异性的路线主题,营造具有特色的慢行景观气氛,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延续地方文脉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是景观空间设计的四点主要原则。

关键词:慢行景观设计、理论分析、空间设计方向1. 慢行景观设计中“绿色"、“健康"的理念慢行景观的空间具有低碳和环保的特征,同时承担慢行交通和休闲游览的功能。

区域慢行空间的景观建设,可以展现地方特色,同时能够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本能的去选择慢行交通[1]。

目前,在城市旅游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慢行景观。

例如,上海,杭州等城市目前积极建设相对完善的城市旅游慢行景观,与景点、公园景观融为一体。

景区的建立强调“生态”“环保”“低碳”“回归自然”,与慢行景观“绿色”、“健康”的理念相吻合。

在空间范畴中,慢行景观空间为人们提供了既生态又健康的慢行景观场所,同时涵盖了饭后散步、交通出行、骑行锻炼、跑步健身、游玩休憩、观赏景色、了解文化等多项功能,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地区文化和历史文化,在发展绿色经济,节约资源、对自然环境进行可持续性优化,提升居民活力、发展当地文化的特色、发扬并传承历史,优化结构、增强景区观赏品质等方面,具有不容小觑的作用。

1.1慢行景观设计国内研究综述学者朱梓娟在文章中提到:慢行道路是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附属的绿地景观更是慢行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

绿地景观对于推进慢行系统建设的推动作用,可以达到改善城市环境,恢复城市慢行空间的生机的作用[3]。

学者闫俊霞提出:对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人口的密度剧烈增加、交通问题日益加剧、资源等供应短缺、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等问题,城市的建设和改造是必然的趋势,而慢行系统则是发展绿色交通、促进人们之间互动与沟通的重要途径[4]。

优秀道路设计范例

优秀道路设计范例

优秀道路设计范例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道路设计范例:
1. 曼哈顿格里德系统(Manhattan Grid System):曼哈顿市区的道路设计采用了一种规整的格子状网格系统,使得交通流量分布均匀,方便导航和交通管理。

2. 柯布西耶城市设计理念:法国建筑师柯布西耶提出的城市设计理念中,道路和建筑物的布局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统一的城市景观。

3. 阿姆斯特丹自行车道网络: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自行车使用最广泛的城市之一,其自行车道网络完善,使得骑自行车成为市民主要的交通方式。

4. 东京高速公路系统:东京市的高速公路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复杂和高效的交通网络之一,通过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管理,实现了高速公路的拥堵缓解和交通流畅。

5. 新加坡电子道路收费系统:新加坡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收费系统,实现了无人工收费站,减少了交通堵塞和排放污染。

这些优秀的道路设计范例都体现了对交通流量、交通管理、城市美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舒适。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慢行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慢行系统是指为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种交通模式。

与传统的高速交通相比,慢行系统注重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的交通方式,鼓励人们步行、骑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电动车等低速交通工具。

本文将对慢行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慢行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许多城市通过改造道路、新建自行车道、提供便利的公共交通等方式,积极推动慢行系统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改善交通流量,减轻城市交通拥堵,还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例如,丹麦的哥本哈根是慢行系统的杰出代表,其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方式,鼓励人们步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城市交通效率高,空气质量好。

慢行系统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

智能交通、物联网、无人驾驶技术等的迅猛发展为慢行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车共享系统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提高了城市的交通效率。

此外,通过使用智能手机APP应用程序,人们可以轻松规划行程、查询交通信息,提供了更好的出行体验。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方便的出行方式,同时也为慢行系统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提供了更科学的工具。

未来,慢行系统将继续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慢行系统将更加安全和舒适。

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的引入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提供更高效、低碳的交通选择。

其次,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慢行系统将更加高效和便捷。

智能公共自行车和电动车共享系统的推广将减少私家车使用,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智能交通信号灯的应用将提高交通流量管控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另外,慢行系统的发展还将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慢行系统的需求,新建或改造街道、步道和自行车道,提供更好的行人和非机动车道路网络。

此外,慢行系统的发展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废气排放。

在追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背景下,慢行系统将成为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重要考虑因素。

国外城市道路概况

国外城市道路概况

国外城市道路概况国外城市道路概况城市道路,是连接城市各个地方的通道,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也存在着许多差异和特点。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外城市道路的概况。

1. 美国城市道路概况在美国,城市道路设计非常注重交通流量,因此建路时会采取便于交通的直线设计方式。

美国城市道路采用分级制度,主要分为高速公路、州级公路、地方性公路和街道四种,其中街道是按照城市级别、道路长度和沿途环境划分的。

美国的城市道路设计中,通常不配置圆形交叉口,转弯处缓冲区一般为迎面车道相隔3-4米的环岛进口处,这是美国城市交通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

2. 日本城市道路概况日本城市道路的设计注重美观与实用,交通和环境并重。

日本城市道路铺设的基本材料一般采用沥青和混凝土,同时还注重在公路两侧植树、种草、布置花坛等绿化美化工作。

日本的城市道路采用分布式规划,主要采用分流式设计和平面立交设计,尽可能地减少红绿灯数量,增加交通流动性。

此外,日本城市道路还配备了大量的自行车道,方便市民出行。

3. 欧洲城市道路概况欧洲城市道路建设在保证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更加强调环保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建设。

欧洲城市道路的设计一般选用花岗石、石材和红砖等并与道路侧边的绿化搭配使用,从而提高城市的整体美观度。

欧洲城市道路采用多行驶道的设计方式,同时,为减少信号灯的数量,欧洲城市道路还会采取环岛、单行道等措施。

4. 澳大利亚城市道路概况澳大利亚城市道路的设计注重自然环境和交通的互动,特别在绿化方面的建设。

在澳大利亚,城市道路一般铺设的是沥青路面,公路两侧会植树,种草,使用人工湖等绿化措施来净化城市环境,呈现一种自然的景观效果。

同时,为了使车辆和行人之间的冲突最小化,澳大利亚的城市道路采用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隔离设计,保护行人和自行车行驶的安全。

以上是国外城市道路的概况,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道路存在着不同特点,但共同点都是注重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同时采用不同的设计方式优化城市交通。

慢行步道设计理念和意图

慢行步道设计理念和意图

慢行步道设计理念和意图慢行步道是一种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和愉悦步行体验的设计理念和意图。

它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慢下脚步、放松身心的环境,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

慢行步道的设计理念是考虑到人们在步行时所需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设计师在规划步道时,通常会在环境中保留自然的元素,如树木、花草、湖泊等,以提供一个宜人的步行环境。

步道的表面通常是平平整整的,没有凹凸不平的地面,以确保步行者的安全和舒适。

慢行步道的意图是为人们创造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空间。

步道上通常会设置休息区、观景台和户外座椅等设施,供步行者休息和欣赏周围的自然风景。

设计者还可能在步道的路径上设置一些互动式的景点,以吸引步行者的注意力,并增加他们在步行过程中的乐趣和兴趣。

慢行步道的设计还注重步行者的安全。

设计师通常会为步行者规划一个独立的路径,远离机动车辆和其他交通工具,以确保步行者的安全。

此外,步道的路面通常会使用防滑和耐磨材料,以防止步行者滑倒或跌倒。

慢行步道的意图还包括鼓励人们走路而不是开车。

步道通常会连接居民区、商业区和公共交通站点,为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步行选择。

通过鼓励人们步行,慢行步道有助于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并改善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最后,慢行步道还有助于促进社区的互动和沟通。

步行者在步道上可以相互交流、交流和分享,增加社区内的凝聚力和友善性。

步行者还可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互动,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总之,慢行步道的设计理念和意图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和愉悦步行体验的环境。

它旨在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自然,同时也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和改善社区互动。

慢行步道的设计不仅关注人的需求,还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

浅谈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及趋势

浅谈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及趋势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管理科学与工程, 2023, 12(4), 467-470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mse https:///10.12677/mse.2023.124054浅谈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及趋势张 雷中咨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北京收稿日期:2023年6月4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4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7日摘要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快速和高速交通而言的,有时亦可称为非机动化交通,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是出行速度不大于15 km/h 的交通方式。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许多大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

城市慢行系统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 + 公交、自行车 + 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系统是绿色出行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被广泛认作可持续交通发展的象征和核心,对落实“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推动慢行交通系统发展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促进交通减碳、增强交通韧性,是美化社区环境、改善民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慢行交通系统,绿色出行,可持续交通,“双碳”目标,交通减碳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low Moving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t Home and AbroadLei ZhangCIECC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Co., Ltd., BeijingReceived: Jun. 4th , 2023; accepted: Jun. 24th , 2023; published: Jul. 7th , 2023AbstractSlow traffic refers to a mode of transportation that contrasts with fast and high-speed traffic,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 Generally, slow traffic includes modes of transportation with speeds not exceeding 15 km/h. This includes walking and non-motorized ve-hicles, with bicycles being the primary non-motorized mode of transportation in many major ci-张雷ties. The urban slow traffic system focuses on prioritizing walking, cycling,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 the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city to effectively address conflicts between fast and slow traffic,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slow traffic and guide residents to use walking pl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or cycling plus public transportation for their commutes.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isa crucial component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is widely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as asymbol and core element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t plays a significant sup-porting role in achieving the “dual carbon” goals. Extensiv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ractices have shown that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low traffic system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raffic congestion, promote carbon reduction in transportation, enhance transportation resilience, and serve as an important tool for beautifying community environments, improving public health, and promoting economic prosperity.KeywordsSlow Traffic System, Green Travel, Sustainable Transport, The “Dual Carbon” Goal, Traffic Carbon Reduction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国内城市致力于打造宜居空间,积极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日渐兴起,公共自行车、绿色休闲廊道等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成为热点。

哥本哈根城市慢行交通空间设计及启示

哥本哈根城市慢行交通空间设计及启示
生活的现象,“建设 更 多 的 机 动 车 道 就 意 味 着 更 多 的 人
选择小汽车”,因此,“要 鼓 励 人 们 选 择 步 行 和 自 行 车 交
通,就要为人们创造 良 好 的 步 行 和 自 行 车 环 境”[1]. 美
国国家 艺 术 基 金 会 (Na
t
i
ona
lEndowmen
tf
o
rt
2007 年,哥 本 哈 根 在 “生 态 城 市———展 望 2015 的 哥 本
哈根”(
Ec
o- Me
t
r
opo
l
i
s – Ou
rVi
s
i
onf
o
rCopenhagen
2015)中宣布旨在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自行车城 市”. 具
体目标包括,到 2015 年:① 至 少 50% 的 哥 本 哈 根 市 民
空间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改善.通 过 对 “自 行 车 之 城”哥 本 哈 根 的 自 行 车 道 相 关 设 计 策 略 的 研 究,总 结 了
其慢行交通空间设计的策略和启示,为我国的城市慢行交通空间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慢行空间;自行车道设计;步行城市
文章编号:
1674

9944(
2019)
10
略(
Cyc
l
ePo
l
i
c
y2002 – 2012),为城 市 自 行 车 交 通 的 发
展提供了第一个 全 面 的 视 野. 随 之 而 来 的 是 各 种 设 计
策 略,比如“自行车道优先计划(
2006 - 2016)”,和一年
两期的自 行 车 统 计 年 报 对 关 键 性 能 指 标 评 估 的 监 测.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慢行城市

慢行城市

概念慢行城市理念的目标是促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城镇的内在发展,而这些小城镇一般说来,其地方行政管理体系都不够专业化和完善,不足以应对一个现代化的本土社区所面临的所有挑战。

这一运动的宗旨是,在人口少于5万居民的小城镇里改善地方发展,使之趋向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扩大城市影响,并使用慢行城市品牌进行城市营销。

慢行城市可以被视作这样一种城市:人们享受着舒适、愉快而安全的生活。

一座慢行城市是一座适宜步行的城市,是一座尊重场所历史的城市,是一座挖掘经济发展潜力、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的城市。

简言之,慢行城市旨在成为令人满意的居住、工作和访问的场所,目标是支持当地的商业发展,培育本地的传统,保护环境,欢迎宾客,并且鼓励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

每一座慢行城市都致力于实现一套超过50个分项的目标和原则,这些目标和原则旨在改善该城镇的生活品质,并且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基准,借以衡量城镇发展的进程此外,还作为一种机制,促使当地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并进,为改善他们的城镇而努力。

综述全球化的时代中,新技术的使用加快了生活节奏和信息传播的速度。

在这样一个时刻,一种明确地将慢速作为其宗旨的运动却成为广受欢迎的生活理念,听上去似乎有些奇怪。

起源于意大利的慢行城市(Slow City)理念正是这样一种运动,它是由卡洛• 彼得里尼(Carlo Petrini)发起的慢食(Slow Food)运动的延伸。

慢食运动旨在弘扬优良的(意大利)饮食,它成为抵制快餐和连锁超市带来的千篇一律以及牺牲食品质量的软兵器,尤其是抵制了美国式快餐食品对欧洲和意大利的渗透。

自从慢食运动于1986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广受赞誉的理念。

这一运动大力倡导优良的地域性的烹饪方法,即利用地域性的材料,如当地蔬菜、肉类和其他农产品,按照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物制作方法和配方制作的菜肴(Petrini /Padovani, 2006)。

慢食组织是一个由意大利及其他国家的个人组成的强大团体,极力推崇具有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

慢行步道设计理念

慢行步道设计理念

慢行步道设计理念
慢行步道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休闲步行道路,其设计理念是将人与大自然紧密联系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空间。

首先,慢行步道的设计要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选择步道的位置时,应尽量选择自然环境良好、景观优美的地区。

在设计步道路径时,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尽量不破坏原有景观。

同时,可以在步道沿线设置石桌、石凳、游园设施等,使游客可以随时停下脚步,休息、观赏风景。

其次,慢行步道的设计要追求自然与人的和谐。

在设计步道宽度、坡度时,要充分考虑行人的需要,确保行人能够自由通行,不会感到狭窄或困难。

设计步道的材料时,可以选择环保、自然的材料,如木头、竹子等,使步行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

另外,慢行步道的设计要注重环境保护。

在建设步道前,要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估,确保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在步行道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水源、植被、野生动物等自然要素,尽量减少对其影响。

在步道沿线可以设置种植带、花坛等,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供给野生动物栖息和觅食的空间。

最后,慢行步道设计可以注重与周边景点的结合。

可以在步行道周边设置旅游设施,如展示区、观景亭、园艺景观等,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和特色。

总之,慢行步道的设计理念是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人们提
供休闲放松的空间。

它不仅是一条供人们散步的道路,更是一条赏心悦目、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路径。

在慢行步道的设计中,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保护,以及与周边景点的结合,为人们创造一个可以欣赏自然美景、放松身心的场所。

从伯克利到戴维斯_通过慢行交通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_甘霖 (1)

从伯克利到戴维斯_通过慢行交通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_甘霖 (1)

From Berkeley to Davis: Towards Ecocity via Non-motorized Transportation从伯克利到戴维斯:通过慢行交通促进生态城市的发展甘霖Gan Lin高速是使交通具有社会破坏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只有在速度受到限制的地方,政治制度和理想的社会关系才比较稳定。

参与性的民主要求低能耗技术,空闲的人必须以骑自行车的速度行驶在具有生产力的社会关系的大道上。

——伊万·伊利奇,《能源与公平》(Ivan Illich, Energy and Equity )[1]引言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社会革命的相继爆发引发了人们对高速工业化时代发展模式的反思,生态城市的理念和实践逐步在全球兴起。

与生态城市理念的“热炒”相对应的,却是“其实难副”的生态城市实践。

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慢行交通方式以其环保、健康的优势,成为近年来国外许多小城市推崇的交通模式,与此同时,交通模式的改变也促进了生态城市的发展。

本文选取美国加州小城伯克利和戴维斯发展慢行交通的案例,试图通过引介它们将慢行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结合考虑的经验,为国内生态城市的探索提供一点借鉴。

1 认识生态城市1.1 生态城市兴起的背景20世纪以来,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和全球化在成就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同时,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和贫富差距。

1962年美国学者卡逊的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都引起了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普遍关注。

它们对已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质疑,并倡导合理与持久的均衡发展,为孕育“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提供了土壤。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了“生态城市”(ecocity ,英文中还有ecological city ,ecopolis ,ecoville 等提法)的概念[2],之后这一概念迅速席卷全球。

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借鉴

学海泛舟Academic Research摘 要:慢行交通作为绿色出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交体系的延伸,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较快发展。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慢行交通的发展趋势,从政策、法规、设施、技术、公众教育5个角度总结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的慢行交通发展从发展思路、规则建设、规划重点、运行管理和技术革新5个方面提出借鉴经验。

关键词:慢行交通;发展趋势;发展经验;经验借鉴中图分类号:U491.1+22 文献标志码:ADevelopment and Experience Referenc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He Yang WangLeyi Wang Xiang Wen Yongqi (Beijing E-Hualu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43)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reen travel concept, non-motorized traffic is an extension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recently. By comb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non-moto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olicies, regulations, facilities, technologies and public educa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of non-motorized traffic from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though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focal points, oper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Key words: non-motorized Traffic; development tre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experience reference国内外慢行交通发展经验借鉴和 扬 王乐怡 王 祥 温永祺(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引言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是机动化出行的衔接组成,也是公共交通的有益补充。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近年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交通规划逐渐以汽车通行作为优先考虑点,却没有提供到足够的的空间给非机动化交通,忽略了城市慢行交通的设计。

本文探讨了国外的实践案例,分析了慢行交通规划设计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为目标,与大家一起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设计策略。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理念;设计策略1.引言随着我国近年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道路不断加宽、立交桥、高架桥越来越多;大多以这种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图缓解拥堵的城市交通。

但是,这种以汽车通行作为优先考虑的车本主义,不仅没有收到预期的缓解效果,还导致城市交通堵塞现象更加严峻,慢行交通环境恶化。

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出行质量的追求越发难以满足。

因此,为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绿色出行理念和未来生活品质的要求,普及城市出行方式的改善,研究以人为本,体现人文为主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显得更为重要。

本人从以人为本,人性化,便捷化,舒适化,安全化为重点思路设计出发,并列举实例分析说明,对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进行研究和规划。

2.关于慢行交通概述2.1慢行交通的概念以非机动车或是步行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而采取的动力方式出行的交通方式,一般指定为慢行交通。

同时,慢行交通还具有出行速度不得超过15 km/h的特点。

由于现时,许多居民主要使用步行及非机动车交通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因而也让慢行交通在城市发展与生活中的位置越发显得重要。

而目前,由于汽车产品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城市的交通规划发展只以汽车通行作为规划重点,而忽略了合理规划慢行交通,而使非机动车和步行等慢行交通实施实间越来越少,交通越来越堵。

2.2关于慢行交通的特点慢行交通,不仅是其他交通方式的最佳补充方式和重要辅助形式,还是一种环保无污染的绿色交通系统中的基本交通方式。

(例如:慢行交通可以成为快速公交、城市轨道交通等方式不能解决的末端交通问题的有力补充。

德国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的布局和使用

德国巴特沃里斯霍芬慢行系统的布局和使用
资 料 来 源 :作 者 根 据 实 地 调 研 和 open-map PO丨统计绘制
图 3 小镇机动车与慢行道结合的实景和断面示意
资 枓 来 源 :作者拍摄绘制
154 2021 V〇1.36, N〇.3 | UPI

Bh车相 小务中心
蝝化帶 I 慢行道
机动车道
b 注 :a 为自然景观;b 为 设 施 节 点 ;c 为趣味小品。 图 4 慢行系统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交 通 设 施 整 合 协 调 ,是小镇综合交通 系 统 的 有 机 组 成 。步 行 、骑 行 与 火 车 、 机动车衔接顺畅,火车站、起 始 点 .换 乘 点 、旅游 观 光 飞 机场 、停 车 场 、 自行 车租赁点和充电点等体系完备且连续, 人们使用便捷、可选择性较强。外部人
位于德国东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巴 特 沃 里 斯 霍 芬 ( Bad W6rishofen) 小镇 海拔 603 ~ 670 m , 面积 57.8 km2, 人
188.2 m , 最 小 高 差 15 m , 最 大 高 差 骑 行 乐 趣 、水疗设施浴池的同时欣赏
564 m;平均坡度1.2%,最小坡度0.19%. 广大南阿尔高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
最 大 坡 度 2.61 % , 超 长 骑 行线 坡 度2.3%,
步道材质等密切相关。竖向变化上. 小镇级别步道平均高差57.2 m , 最小高 差 6 m , 最 大 高 差 154 m。步道平均坡 度 1.24%,最小坡度0.26%,最大坡度 2.44%,均小于3 % , 可视为平地。不 过 为 了 促 进 身 体 锻 炼 ,某些步道会制 造 局 部 高 差 变 化 ,如远足到橡树林步 道 ( Wanderung zum Eichwald) 的室外 坑 式 障 碍 池 (Pit-Put-Hindernisbillard im Freien) 部分能够达到坡度约1 5 % 的中 坡级别。过境级别步道的平均高差为 638 m ,平均坡度2.2%,最大坡度341%, 为缓坡水平。有些内容极其丰富的平 缓 短 步 道 ,如 仅 1.6 1 1 的 赤 脚 路 ,推

英国道路设计标准

英国道路设计标准

英国道路设计标准英国道路设计标准(英国道路几何设计指南)是为了确保英国道路的安全、便利和高效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准则。

本文将介绍英国道路设计标准的背景、重要性以及其中的一些主要准则。

背景英国道路设计标准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那个时期,由于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为了解决道路交通的问题,英国政府成立了国家公路局(Highways England)并制定了相应的道路设计标准。

重要性英国道路设计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遵守这些准则,道路工程师能够设计出更加安全、顺畅和效率的道路系统。

这不仅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能提高交通流量和减少交通堵塞,为司机和行人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主要准则1.设计速度根据英国道路设计标准,道路的设计速度应该是基于预计交通流量和路段类型的综合考虑。

设计速度的确定需要考虑道路的曲线半径、坡度和横向加速度等因素。

2.车道宽度英国道路设计标准要求车道的宽度至少应能容纳交通流量。

不同类型的道路车道宽度有所不同,包括城市道路、乡村道路和高速公路等。

3.人行道规划英国道路设计标准强调人行道在道路设计中的重要性。

根据道路交通的特点和需求,人行道应具备足够的宽度、可达性和安全设施。

4.交通标志和标线英国道路设计标准规定了道路上的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和使用要求。

这些标志和标线的设计应该能够清晰明了地传达交通信息,并提醒司机和行人注意安全。

5.路口设计英国道路设计标准提供了详细的路口设计准则,包括交通信号设计、人行道横穿设计、转弯半径和视线等要素的规定。

这些准则旨在确保路口的安全和顺畅。

总结英国道路设计标准是确保英国道路安全、便利和高效的重要规定和准则。

遵守这些准则可以提高道路的交通流量,减少交通拥堵并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这些准则涵盖了道路的各个方面,包括设计速度、车道宽度、人行道规划、交通标志和标线以及路口设计等。

通过合理的道路设计,英国道路系统能够为司机和行人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
城市慢行交通指的是为了提倡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机动车辆的数量和速度,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交通安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一种交通设计理念。

在国外,许多城市已经积极推行慢行交通设计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强调提供舒适和安全的步行环境。

为此,城市规划者通常会设置宽敞的人行道,提供便捷的行人通道,修建美丽的公园和步行街等公共空间。

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行人的步行体验,还为步行者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

其次,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强调减少机动车辆的数量和速度。

它们通过限制机动车辆的通行,提高停车难度和费用等方式来限制车辆的数量。

同时,国外城市还采取减速设施、交通限制措施等手段来减慢机动车辆的速度,以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安全性。

此外,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也注重非机动交通工具的发展和鼓励。

城市规划者会建立完善的自行车道网和步行系统,方便市民使用自行车和步行出行。

此外,一些城市还实施自行车分享计划,让市民可以更方便地租赁自行车进行出行,进一步鼓励非机动交通的使用。

最后,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强调交通系统的综合性和联动性。

在这些城市中,不仅有良好的步行和非机动交通系统,还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

这样可以保证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
和转换,提供便捷的交通选择,减少机动车辆的使用。

总之,国外城市慢行交通设计理念在提倡步行、非机动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机动车辆数量和速度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城市居民更加安全和舒适地出行,同时改善了城市的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重视,相信这种慢行交通设计理念在未来会在更多国家和城市得到推广和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