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可靠性设计-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可靠性设计

6.1概述

可靠性是衡量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可靠性设计是一种很重要的现代设计方法。

目前,这一设计方法已在现代机、电产品设计中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它对提高产品的设计水平和质量,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可信性、安全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一切讲究产品信誉的厂家,为了争取顾客都在追求其产品具有好的可靠性。

因为只有那些可靠性好的产品,才能长期发挥其使用性能而受到用户的欢迎。不仅如此,有些产品如汽车、轮船iiE机,如果其关键零部件不可靠,不仅会给用户带来不便,耽误时间、推迟日程,造成经济损失,甚至还可能直接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等发生的大的可靠性事故所引起的严重后果,都足以说明产品的可靠性差会引起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会危及国家的荣誉和安全。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1969年美国阿波罗Ⅱ号宇宙飞船载人登月等可靠性技术成功的典范,不仅为其国家带来荣耀,而且说明了高科技的发展要以可靠性技术为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要求高的可靠性。

早期,人们对“可靠性”这一概念的理解仅仅从定性方面,而没有数值量度。但为了更好地表达可靠性的准确台义,不能只从定性方面来评价它,而应有定量的尺度来衡量它。

6.1.1可靠性科学的发展

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对可靠性学科的系统研究则始于1952年。二战期间雷达系统已发展很快,而通讯设备、航空设备、水声设备中的电子元件却屡出故障,因此美国开始研究电子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问题。为此,美国国防部研究与发展局于1952年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咨询组”( 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AGREE),其下设9个任务小组,对电子产品的设计、试制、生产、试验、储存、运输、使用等各个方面的可靠性问题,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于1957年提出了“电子设备可靠性报告”,即AGREE报告。该报告正式地将可靠性的定义确定下来,全面地总结了电子产品的失效原因与情况,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评价产品可靠性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从

而为可靠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可靠性问题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可靠性研究机构,对可靠性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美国宇航局( NASA)以1965年起开始进行机械可靠性研究,例如,用超载负荷进行机械产品的可靠性试验验证;在随机动载荷下研究机械结构和零件的可靠性;将预先给定的可靠度目标值直接落实到应力分布和强度分布都随时间变化的机械零件的设计中去,等等。日本科学技术联盟于1958年设立了可靠性研究委员会,1960年成立了可靠性及质量控制专门小组,并于l971年在日本召开了第一届可靠性学术讨论会。日本将可靠性技术推广应用到民用工业部门取得很大成功,大大地提高了其产品的可靠度,使其高可靠性产品,例如汽车、彩电、照相机、收录机、电冰箱等,畅销到全世界,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英国于1962年出版了《可靠性与傲电子学)(Reliahility And Microelectronics)杂志。法国国立通讯研究所也在1962年成立了”可靠性中心”,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并于1963年出版了《可靠性》杂志一国际电子技术委员会( IEC)于1965年设立了可靠性技术委员会,1977年又改名为可靠性与可维修性技术委员会它对可靠性方面的定义、用语、书写方法、可靠性管理、数据收集等,进行了国际间的协调工作。

我国对可靠性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1986年1 1月25日原机械工业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机电产品可靠性工作的通知》加速了我国机电产品可靠性工作的推广和应用,1990年,原机械电子工业部印发的“加强机电产品设计工作的规定”中明确指出:

可靠性、适虚性、经济性三性统筹作为我国机电产品设计的原则。如今,可靠性的观点和方法已成为质量保证、安全性保证、产品责任防预等不可缺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掌握现代设计方法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6.1.2可靠性的概念

人们对于可靠性( Reliability)的一般理解,就是认为可靠性表示零件、部件或系统等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是否长期可靠,性能是否长期稳定的特性,即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它标志着产品不会丧失工作能力的可靠程度:可靠性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四个要素:

(1)研究对象。产品即为可靠性的研究对象,一般包括系统、机器、部件等等,可以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也可以是一个零件。如果对象是一个系统,则不仅包括硬件,而且也包括软件和人的判断、操作等因素在内。

(2)规定的条件。它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气压等)、工作

条件(如振动、冲击、噪声等)、动力、负荷条件(如载荷、供电电压、输出功率等)、储存条件、使用和维护条件等。“规定的条件”不同,产品的可靠性也不同。例如,同一机械使用时载荷不同,其可靠性也不同;同一设备在实验室、翳外(寒带或热带、干燥地区或潮湿地区)、海上、空中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也是各不相同的;同一产品在不同的储存环境下储存,其可靠性也各不相同。

(3)规定的时间。时间是表达产品可靠性的基本因素,也是可靠性的重要特征。一般

情况下,产品“寿命”的重要量值“时间”是常用的可靠性尺度:一般说来,机械零部件经过筛选、整机调试和跑合后,产品的可靠水平经过一个较长的稳定使用和储存阶段后,便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时间愈长,故障(失效)愈多。对于一批产品,若无限制的使用下去,必将全部失效,也就是说它们的失效概率是100%。

(4)规定的功能。它是指表征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如仪器仪表的精度、分辨率、线性度、重复性、量程等。不同的产品其功能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规定功能往往也是不同的。产品的可靠性与规定的功能有密切关系,一个产品往往具有若干个功能。完成规定的功能是指完成这若干项功能的全体,而不是指其中的一部分。

6.1.3可靠性设计的内容和特点

可靠性科学是研究产品失效规律的学科。由于影响失效的因素非常复杂。有时甚至是不可捉摸的,因而产品的寿命(即产品的失效时间)只能是随机的。对此,只有用大量的实验和统计办法来摸索它的统计规律,然后再根据这个规律来研究可靠性工作的各个方面。因此,应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定量计算,是可靠性理论的基础。

利用概率论的方法可把产品发生故障的规律作为随机现象来研究。所以,通常所说的可靠度,一般不是指某一特定具体产品的可靠程度,而是对该种型号产品总体的可靠程度而言。当然,就一些单个的产品而言,如果能在其长期运行的条件下,观测其故障规律,则不仅能够估计出一些产品的可靠性,也能估计出该种产品总体的可靠性。

可靠性理论在科学实验、生产实践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补充和发展,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可靠性学科。可靠性学科就目前所涉及的内容来讲,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可靠性数学:是可靠性研究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与解决各种可靠性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研究可靠性的定量规律。

(2)可靠性物理:又称失效物理,是研究失效的物理凶素与数学物理模型、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