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知识点复习(徐英富 焦艳芳主编)
《金融学》重难点综合串讲大全1
《金融学》重难点综合串讲大全1感谢凯程郑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第二章货币、信用及利息复习思考题一、关键概念货币制度、信用、银行信用、利息、基准利率、无限法偿、劣币驱逐良币二、问答题1.货币制度构成要素是什么?2.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3.人民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4.如何理解利率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金融考研教材《金融学》复习题三、计算题1.某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100万元,利率为6%,贷款期为3年,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将利率上浮30%执行,按单利计算3年该企业应付多少利息?2.某债券面值100元,5年偿还期,年息4元。
在债券发行后第4年初(即剩余偿还期为2年)时买入,价格为96元。
试计算该债券的名义收益率、即期收益率和平均收益率。
四、思考分析题1.某人持有面值为10 000元的债券,年债息额为500元,期限10年。
在持有了2年之后,需要变现,但在证券市场上只卖了9 800元。
试用所学的信用工具特征的知识对此进行分析。
2.我国利率市场化包括哪些内容?你认为应如何推进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五、材料分析题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1.98%提高到2.2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8%;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允许金融机构下浮存款利率?2.本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作用主要有哪些?金融考研教材《金融学》复习题六、案例分析题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一)案例资料在我国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例,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2003年中期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在负债总额中的比重分别为74.42%和25.44%;2004年中期,这一比重分别为75.72%和24.18%。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人们进行产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若要使交换顺利完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需求的双重巧合以及时间的双重巧合。
2、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货币形式的发展,其动因来自于人们对交换效率的要求。
为了提高交换效率,作为货币的材料被人们普遍接受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价值稳定性、稀缺性、易于分割、易于辨认、易于携带和保存、弹性的供应。
4、货币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实物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阶段。
5、货币制度:简称“币制”,主要包括确定本位货币;货币单位;主币和辅币的制造及流通程序;货币发行过程及金准备制度等内容。
从历史看货币制度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6、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①确定本位货币金属②确定货币单位③确定主币和辅币的制造及流通程序④确定纸币发行和流通程序⑤规定金本位制度。
7、货币制度类型:⒈银本位制;⒉金银复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当金银铸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同时流通时②双本位制:国家用法律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③跛行本位制);⒊金本位制(基本特点是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毁②金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黄金价值保持一致③辅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④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⑤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⒋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8、金块本位制特点:①以价值符号的流通代替了金铸币流通,并规定价值符号的含金量②以有限制的金块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③以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
9、金汇兑本位制特点:①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只流通价值符号②价值符号只能购买外汇,即可兑换金块的外汇③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通货同一个金块本位制国家的金币保持固定比价。
《金融学》考试重点复习..
金融学第二章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
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商业本票(期票)和商业汇票。
第一节信用的概述一、信用的基本特征:1、价值作单方面的让渡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二、信用的发展★信用与货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最初彼此独立发展的阶段.2、彼此联系,相互促进阶段:、3、相互融合阶段:、三、信用形态:1)高利贷信用2)现代信用现代信用的两个渠道:☆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没有金融中介机构介入的融资方式. 主要工具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间接融资:通过中介融通方式.典型的间接融资是银行的存贷款业务.间接融资的优势:☆解决资金供求双方相互不了解的问题;☆突破资金融通在数量、期限等方面的限制;☆融资风险有金融机构缓冲,安全性较高。
直接融资的优势:☆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加强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的资金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等特点。
第二节信用形式与信用工具信用形式是信用关系的具体表现,按照借贷主体的不同,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基本信用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
其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两种最基本的信用形式。
一、商业信用(三)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包含:商业票据、商业本票、商业汇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的:有利于润滑生产和流通,加速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有利于企业间的资金融通,加速资本周转;有利于银行信用发展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
▲消极的: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影响货币供给的调控和信用总量的控制.二、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二、银行信用银行信用工具:银行票据,包括:银行票据、银行本票三、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作用:▲调节国库年度收支的临时失衡; ▲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 ▲配合其他经济政策的实施.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的关系1、联系(1)银行是国家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和承销者;(2)中央银行把买卖国债作为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手段。
《金融学概论》经典期末复习笔记
金融学概论概论宏观金融学:货币现代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也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一个空间”:金融市场●“上有调控”:宏观调控●“外有扩展”:国际金融体系第一章货币基本知识第一节货币起源、货币功能与货币作用一、货币起源(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货币的产生最终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交换的发展和交换制度由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演变。
货币产生的意义在于它解决了阻碍商品交换发展的内在矛盾。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起源论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在于物物交换的缺陷,即物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易费用是高昂的,这种费用的高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缺乏衡量及表示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统一尺度。
2、难以找到交换双方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
3、缺乏用来证明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4、缺乏对购买力的储蓄。
二、货币功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功能。
(一)交易媒介交易媒介——货币的首要功能。
特点:1、突破了物物交换条件下“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的约束,使交易变得非常便利,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2、促进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二)价值标准价值标准也被称为计量单位。
用货币单位所衡量和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便是价格。
特点:1、无形中减少了在商品交换中需要考虑的交换比率的数目,便于计算。
2、简化了簿记。
(三)价值贮藏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是指货币是人们进行价值贮藏的一种工具或选择。
特点:1、价值贮藏并非货币所独有的功能。
但人们选择货币进行价值贮藏主要原因是:(1)货币具有一般购买力;(2)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价值贮藏并非货币能够严格执行的功能。
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依赖于物价水平的稳定进而是币值的稳定。
(四)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功能是给予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功能产生的。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金融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1. 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GDP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
-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后果
-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2. 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
- 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及其特点
- 金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
- 金融市场中的交易制度和交易方式
3. 风险管理和投资组合理论
- 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 风险度量和风险评估方法
- 投资组合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概念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有效市场假说(EMH)
4. 公司金融和资本结构决策
- 公司金融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 资本结构的定义和影响因素
- 负债和股权融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 公司价值评估和股权定价模型
5. 国际金融和外汇市场
- 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和功能
- 外汇市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式
- 汇率制度和汇率波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汇率风险管理和国际投资决策
以上是金融学期末复习的重点知识总结。
请按照这些知识点进
行复习,确保对每个知识点都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祝你考试顺利!。
金融学概论考前复习重点 论述题
1、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战略伙伴”:银行“承兑”、“贴现”商业汇票①商业信用便利,企业能利用商业信用,一般不使用银行信用;②商业信用依赖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使用要以该票据能贴现为基础;③银行信用以商业信用为基础。
以商业票据为基础的放贷,反映了客观的货币流通的需要,因为商业票据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但融通票据除外。
2、金融市场的定义、功能、运作流程金融市场属要素类市场,专门提供资本,在这个市场上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的配置,最终帮助实现实物资源的配置。
功能:①资源配置,帮助实现资金在盈余部门和短缺部门之间的调剂②分散风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③确定价格金融市场运作流程:金融市场的交易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的。
参与者可分为最终投资者、最终筹资者和中介机构。
最终投资者和最终筹资者可以是个人、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中介机构则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3、商业银行的类型、负债业务、经营原则与管理商业银行可分为职能分工型银行和全能型银行职能分工型: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有专营长期金融,短期金融,有价证券买卖,信托业务。
全能型银行(综合型商业银行):经营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的一切银行业务,同时甚至可以经营全面的证券业务等。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资金的来源包括商业银行的自有资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
负债业务的类型及含义①吸收存款(活期、定期、储蓄):银行接受客户存入的货币款项,存款人可随时或按约定时间支取款项的一种信用业务②向中央银行借款:商业银行资金不足,可向中央银行借款③银行同业拆借: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一般均为短期的,利率水平低④发行中长期金融债券:商业银行按国家有关规定,经央行批准,面向社会发行金融债券,为指定用途筹集资金⑤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在为客户办理转账结算业务过程中,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①盈利性:追求盈利并追求最大化的利润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②流动性:银行能随时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等要求的能力③安全性:管理经营风险、保证资金安全的要求三原则即统一又矛盾,安全性和流动性是正相关的,流动性强的资产,风险小、安全有保障。
《金融学概论》 期末复习笔记
金融学概论概论宏观金融学:货币现代金融学微观金融学:公司金融、投资学金融学: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也是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学科。
●“三根支柱”: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一个空间”:金融市场●“上有调控”:宏观调控●“外有扩展”:国际金融体系第一章货币基本知识第一节货币起源、货币功能与货币作用一、货币起源(一)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论货币的产生最终解决了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推动了交换的发展和交换制度由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演变。
货币产生的意义在于它解决了阻碍商品交换发展的内在矛盾。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起源论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在于物物交换的缺陷,即物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易费用是高昂的,这种费用的高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缺乏衡量及表示一切商品和劳务价值的统一尺度。
2、难以找到交换双方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
3、缺乏用来证明债务关系的理想凭证。
4、缺乏对购买力的储蓄。
二、货币功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功能。
(一)交易媒介交易媒介——货币的首要功能。
特点:1、突破了物物交换条件下“需求欲望和时间上的巧合”的约束,使交易变得非常便利,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
2、促进了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二)价值标准价值标准也被称为计量单位。
用货币单位所衡量和表示的商品和劳务的价值便是价格。
特点:1、无形中减少了在商品交换中需要考虑的交换比率的数目,便于计算。
2、简化了簿记。
(三)价值贮藏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是指货币是人们进行价值贮藏的一种工具或选择。
特点:1、价值贮藏并非货币所独有的功能。
但人们选择货币进行价值贮藏主要原因是:(1)货币具有一般购买力;(2)货币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价值贮藏并非货币能够严格执行的功能。
货币发挥价值贮藏功能依赖于物价水平的稳定进而是币值的稳定。
(四)延期支付的标准货币的延期支付的标准功能是给予货币的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功能产生的。
金融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汇总
金融学概论大一知识点汇总金融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丰富广泛的知识点。
作为大一金融学概论课程的学生,掌握概论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今后深入学习金融学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本文将汇总大一金融学概论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参考。
一、金融学的定义与作用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证券市场等与金融活动相关的一门学科。
其作用是研究和探讨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1.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衍生品市场。
2.金融机构的分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三、货币与银行1.货币的基本属性: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和价值保持工具。
2.货币供求关系:货币的发行与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关系。
3.银行的基本功能: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
四、利率与货币政策1.利率的定义和分类:市场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2.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通胀目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
五、证券市场与股票投资1.证券市场的基本概念: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
2.股票投资的基本知识:股票的分类、交易和风险等。
六、保险与风险管理1.保险的基本原理:共济、互助和分散风险。
2.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方法: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转移等。
七、国际金融1.国际金融的基本特征:跨国性和全球性。
2.汇率与国际支付:汇率制度和国际支付方式等。
八、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1.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影响:系统性风险、信用泡沫和流动性危机等。
2.金融风险管理与监管:金融监管机构和金融风险防控等。
通过对金融学概论大一知识点的汇总,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学的基本定义与作用、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货币与银行、利率与货币政策、证券市场与股票投资、保险与风险管理、国际金融以及金融危机与风险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金融学概论的基本框架,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金融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本文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了汇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学概论的重要知识点。
金融学概论考试重点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其业务活动中确保其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生存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2)流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的需求,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
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
(3)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要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商业银行的一切活动,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开发新的金融产品、提供何种金融服务、建立什么样的资产组合等均要服从这个目标。
2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广义的中间业务指不形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表内负债形成银行带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报苦熬金融服务类业务(狭义的中间业务无风险)和表外业务(有风险)还有其他业务(租赁业务);狭义的指银行不占用自己的资金,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代客户办理收付、咨询、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3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同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银行资产负债、不涉及资产负债表内金额的变动,但构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交易活动。
4<名词解释>商业信用:指企业之间互相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具体形式包括企业之间的商品赊销、分期付款、委托代销等。
由于这种信用与商品流通密切相关,故称为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最具典型的形式是赊销。
5银行信用:指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存款、贷款等业务形式向社会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信用的形式。
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名词解释>名义利率: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报刊、银行公布的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例如我们说存款利率为5%,这个利率就是名义利率。
6<名词解释>实际利率:则是指剔除了通货膨胀率因素以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不易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公式计算出来,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即借贷期物价上涨率)。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04762)
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 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 期存款 ;M3=M2+其他所有存 款 ;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 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 流动性。 货币制度:国家对货币的有关 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 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 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 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 常发挥各项职能。 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 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 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 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 必然结果。 信用货币: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 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 币。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 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价值尺度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 一。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 品价值大小的作用。它是货币 本质的体现。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 的媒介,即购买手段的职能。 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 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 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 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 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 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 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 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 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 货币量。 本位币 也称主币,是一个国 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 算货币。在金属货币制度下, 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 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 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 辅币 即辅助货币,是本位币 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 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流通,供 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 币一般多为金属铸造的硬币, 也有些纸制的纸币。其所包含 的实际价值低于其名义价值, 但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 限额内,辅币可与主币自由兑 换,这就是辅币的有限法偿性。 无限法偿 无限法偿也就是 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不论 支付的数额大小,收款人都不 得拒绝接受。一般来说,本位 币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而辅 币则可能是有限法偿的。 金币本位制 这是金本位货币 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 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 1880 一 1914 年间。自由铸造、 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 该货币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 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 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 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 础的铸币平价。 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 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 律? 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 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 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 展。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 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 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 海水平。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 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 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 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 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 形式。 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 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而信用货币不能?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 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 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 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 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 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 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 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
封面作者:Pan Hongliang仅供个人学习《金融学》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一、货币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二、货币形态的演变(一)货币形态演变的原因货币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形态也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
(二)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电子货币三、货币的本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1、货币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 2、货币具有和一切商品交换的能力)货币体现社会经济关系四、货币的职能(一) 价值尺度(二) 流通手段(三) 储藏手段(四) 支付手段(五) 世界货币五、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它主要包括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的程序及建立金准备制度等。
六、货币制度的内容规定币材规定货币单位(一是规定货币名称二是规定单位货币价值)规定货币的种类及支付清偿能力(主币:即本位币,一国计价结算的合法的标准货币.辅币:解决商品流通中不足1个货币单位的小额货币支付问题.无限法偿:不论支付数额有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
)规定货币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的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七、货币制度的演变及种类银本位制1、概念: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货币币材的货币制度。
2、内容: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的名义价值和所含银的价值相等,属于足值货币;银币可以自由铸造;银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银币可以自由输出输入。
3、缺点:银本位最大的缺陷是银价不稳定。
随着白银开采技术的提高、产量增加,导致白银价值波动、下降,越来越体重值小。
至20世纪处,除中、印、墨等少数国家仍实行银本位,资本主义国家都已放弃。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
金融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人们进行产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若要使交换顺利完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需求的双重巧合以及时间的双重巧合。
2、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3、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职能的内在历史及逻辑联系4、货币层次:1)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2)M1,狭义货币,现金和活期存款之和3)M2,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和准货币构成5、货币形式的发展,其动因来自于人们对交换效率的要求。
为了提高交换效率,作为货币的材料被人们普遍接受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价值稳定性、稀缺性、易于分割、易于辨认、易于携带和保存、弹性的供应。
6、货币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实物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阶段、电子货币阶段。
7、货币制度:简称“币制”,它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主要包括确定货币金属;货币单位;本位货币和货币的铸造、发行及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等内容。
从历史看货币制度大致经历了银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8、货币制度类型:⒈银本位制;⒉金银复本位制(①平行本位制:当金银铸币各按其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同时流通时②双本位制:国家用法律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比价③跛行本位制);⒊金本位制(基本特点是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毁②金币的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黄金价值保持一致③辅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④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⑤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⒋纸币本位制。
9、金块本位制特点:①以价值符号的流通代替了金铸币流通,并规定价值符号的含金量②以有限制的金块代替了自由的金币兑换③以买入金块制代替了自由铸造。
10、金汇兑本位制特点:①国内不铸造,也不使用金币,只流通价值符号②价值符号只能购买外汇,即可兑换金块的外汇③金汇兑本位制国家的通货同一个金块本位制国家的金币保持固定比价。
11、我国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我国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②人民币是一种纸币,是代表一定价值的货币符号,没有含金量的规定,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③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通货④人民币的发行坚持集中统一和经济发行的原则,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政府⑤我国实行有管理的货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授权国有银行按国家规定,执行管理⑥人民币是独立自主的货币。
(完整版)金融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形式的发展:实物货币→金属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电子货币货币的职:1、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规定货币材料(二)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名称和值)(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货币制度的演变: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信用本位制)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一)人民币货币制度(二)港澳台地区的货币制度(特别注意香港)国际货币制度:①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②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币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知识)1、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1973年崩溃(特点)a.美元与黄金挂钩;b. IMF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③1978牙买加体系;承认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为主要的储备资产,美元地位明显削弱,日元、德国马克成为重要的国际货币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即都以流动性的大小,也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作为标准。
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也越强。
我国货币货币层次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1=M0+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铸币:铸成一定形状并由国家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其实质的性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因此这些形式的货币被称为信用货币。
主要包括: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存款货币: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买东西、还账、缴税等),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本位币具有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收,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收,只有超过规定才能拒收。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金融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二)引言金融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涉及到广泛的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
从个人到政府,从企业到国际组织,金融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金融学概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概述本文将着重介绍五个重要的金融学概念,分别是货币供应与需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机构。
一、货币供应与需求1.货币供应a.中央银行的角色和职责b.货币政策的工具和目标c.货币供应的影响因素2.货币需求a.货币需求理论b.利率的影响因素c.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3.货币供应与需求的影响a.通胀和价格水平b.利率和经济增长c.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二、股票市场1.股票的定义和特征a.股票的基本概念b.股票的种类和分类c.股票市场的功能和作用2.股票市场的交易与定价a.股票市场的交易机制b.股票市场的定价原理c.股票的估值方法3.股票市场的风险与回报a.股票市场的风险因素b.投资组合理论c.股票市场的投资策略三、债券市场1.债券的定义和特征a.债券的基本概念b.债券的种类和分类c.债券市场的功能和作用2.债券市场的发行与交易a.债券的发行方式b.债券市场的交易机制c.债券的定价方法3.债券市场的风险与回报a.债券市场的风险因素b.评级和信用风险c.债券市场的投资策略四、金融风险管理1.金融风险的分类和概念a.市场风险b.信用风险c.操作风险2.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a.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b.风险衡量和评估方法c.风险控制和转移策略3.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践和应用a.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b.企业和个人的风险管理c.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五、金融机构1.金融机构的分类和功能a.商业银行b.保险公司c.投资银行2.金融机构的运作和监管a.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管理b.金融机构的利润来源c.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察机制3.金融机构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a.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b.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c.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稳健性总结金融学概论中的这些重要知识点涵盖了货币供应与需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机构等多个方面。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
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金融学概论是金融学领域的入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复习资料对于备考和复习金融学概论课程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回顾和强化所学知识,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文将提供一些金融学概论复习资料,帮助学生有效准备考试。
第一部分:金融学概论基础知识金融学是研究如何管理和利用资源的学科,它涉及资金流动、投资决策、风险管理和资本市场等方面。
在复习金融学概论时,首先需要掌握以下几个基础知识点:1.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流动的场所,包括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等。
学生需要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特点和参与主体。
2.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
学生需要了解金融机构的种类、业务和监管。
3. 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是金融市场的产品,包括股票、债券和期货等。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金融产品的特点和投资策略。
第二部分:金融学概论理论框架金融学概论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金融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和投资组合理论等。
复习金融学概论时,学生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理论框架:1. 金融市场理论:金融市场理论研究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流动和定价机制。
学生需要了解资金流动的原因、资金供求关系和资产定价模型等。
2. 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公司如何筹集资金和管理债务与股权比例。
学生需要了解融资成本、财务杠杆和股权结构等概念。
3. 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如何配置资金以最大化投资回报和控制风险。
学生需要了解资产组合的构建、资产定价模型和风险管理策略等。
第三部分:金融学概论实践应用金融学概论不仅涉及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应用。
学生需要掌握金融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
以下是与实践应用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公司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和制定资金策略的学科。
学生需要了解财务报表分析、资金预测和投资决策等。
2. 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过程。
金融学概论 复习要点
金融学概论第一章导论1.金融定义:金融学是管理货币的科学,是不同的经济主体通过金融市场参与资产定价、进行资金融通、金融产品交易、资产配置,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监管、保险和国际金融活动。
2.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①以货币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活动;②以资本市场为核心的直接融资活动和资产定价活动;③货币的供求、国际资本流动问题;④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制度安排等宏观调控问题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2.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即表现为一定的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就是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行交换。
商品—货币—商品4.世界货币:在世界市场具有普遍接受性的能够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
5.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与商品的价值总额成正比,与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6.纸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即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纸币流通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即物价出现负增长。
7.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8.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发行保障制度9.货币制度的演变:①银本位制②金银复本位制③金本位制④纸币本位制10.劣币驱逐良币or格雷欣法则: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且官方规定两种货币的比价,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概论》复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货币到电子货币的演变过程。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地特殊商品、货币是自发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货币体现生产关系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特殊性:第一,货币是衡量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第二,货币具有双重使用价值。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共五种功能。
3.货币的作用价值尺度:是货币最早产生的、最基本的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都是以这个职能为基础的。
流通手段: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为商品世界充当交易媒介,使所有的商品通过它进行交换。
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蓄水池”功能。
即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是,多余的货币会退出流通而成为贮藏货币。
支付手段:(1)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2)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的限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可能使买卖关系进一步脱节,使商品流通增加了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世界货币:在国与国之间作为商品和劳务流通的媒介,执行货币的各种职能。
4.货币材料具有单一性、稳定性、标准性和交换的广域性第三节货币流通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R与商品的价格总额Q成正比,与同一货币单位货币速度E成反比.即R=Q/E.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情况下,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即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性代表的金(或银)的实际流通数量。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当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反之,也会引起通货紧缩。
第四节货币制度1.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与其组织形式,构成要素:货币材料、货币单位、货币种类以与发行保障制度共4个要素。
2.货币制度的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以与纸币本位制、3.金本位制先后经历了金铸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又称虚金本位制)三种形态4.金汇兑本位制特点:货币单位规定有含金量、但不铸造、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而这种外汇在国外能兑换黄金。
5.金本位特点:1.各国为货币确定一含金量2.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3.辅币与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4.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国境6.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1)黄金退出流通,银行券与黄金没有联系(2)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它由银行券和银行存款构成(3)银行券由国家法律规定强制流通后,是法定的支付手段(4)信用货币是通过银行信用渠道进入流通的(5)国家对货币流通的调节日益加强7.人民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发偿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人民币发行权垄断于中国人民银行;(3)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4)人民币正在加快区域化、国际化步伐。
第三章信用与融资第一节信用1.信用: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基本特征的借贷行为,体现的是债权债务关系。
2.高利贷信用的特点:1.利率高2.剥削重3.非生产性3.高利贷信用的作用:1.高利贷信用促进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2.对生产有破坏作用3.在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过渡有着双重的作用4.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进行商品交易时,以延期付款形式或预付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是信用制度的基础,是最基本的信用形式)特点:(1)商业性用的主体即借贷双方都是企业;(2)商业信用借贷的客体是商品;(3)商业信用的借贷行为与商品的买卖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用:(1)商业信用能够克服流通当中货币量不足的困难以与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和周转;(2)商业信用能够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3)商业信用能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限制(2)商业信用的使用方向受到限制3.银行信用: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特点:(1)银行信用的债权人是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2)银行信用借贷的客体是货币;优点:(1)银行信用在信用规模上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2)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商业信用是银行信用(乃至整个信用制度)的基础、银行信用是主导5.国家信用:是指以政府为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信用形式。
基本方式:(1)公债:期限在一年以上(2)国库券:期限在一年以内作用:(1)有利于解决国家财政困难;(2)有利于集中资金保证重点建设;(3)能带动其他投资主体的投资;(4)宏观调控作用6.消费信用:指工商企业、银行以与其它非银行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
主要有赊销、分期付款购买、消费贷款作用:(1)消费信用对消费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具有促进作用;(2)消费信用能够起到调节消费的作用不利影响:(1)加强供求紧X;(2)导致物价上涨的虚假繁荣;(3)造成过度消费和经济更萧条。
第五节融资渠道1.直接融资:是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方式。
有:上市融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融资、天使融资。
作用:优点: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快速合理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筹资的成本较低而投资的受益较大。
缺点:直接融资双方在资金数量、期限、利率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其使用的金融工具的流通性比间接融资弱,兑现能力较低,它的风险较大。
2.间接融资:资金需求者通过金融中介从资金供求者那得到资金融通的过程。
有:银行贷款、典当融资、融资租赁等形式。
作用:优点:银行等金融机构网点多,吸收存款的起点低,能够广泛筹集社会各方面的闲散资金,风险较低,降低融资成本。
第四章利息与利率第一节利息的本质与利率1.利息:是指在信用挂席中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是贷款人让渡货币使用权的代价。
2.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利润的分割。
3.利息公式:单利:利息(I)=本金(P)x利率(r)x期限(n)本利和S=P(1+rxn)复利:I=P(1+r)^n-P.4.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
r=I/P X100%基准利率:由中央银行制定或调整,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市场利率:在市场中供求双方自由竞争所形成的利率,是借贷供求资金的指示器。
浮动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相反名义利率:包括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r=(1+i)(1+∆p)−1=i+∆p+i∆p(i为实际利率,∆p为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第三节利率的作用与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1.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1)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2)调教投资;(3)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2.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1)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3)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作用。
3.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平均利润率,借贷资本的供求,通货膨胀预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经济周期和国际利率水平等。
4.利率的功能:1.动力功能、2.压力功能、3.分配功能、4.调节功能5.限制利率作用的因素:1.利率管制、2.授信限量3.市场开放程度4.利率弹性第四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1.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与其调节、汇率决定与其变动、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数量和形式、国际金融市场与资本流动、国际货币合作的形式与机构2.国际货币体系的三大作用:1.确定国际清算和支付手段来源、形式和数量,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充分的国际货币,并规定国际货币与其同各国货币的相应关系的准则。
2.确定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3.确立有关国际货币金融事务的协商机制或建立有关的协调和监督机构,以监督各国的行为,提供磋商的场所,制定各国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并在必要时提供资金帮助。
第三节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1.经济周期的影响2.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3.货币币值变化的影响4.重大事件的影响第五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1.外汇的定义:可以有动态和静态双重定义动态:是指它是一种国际汇兑行为,即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券、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
静态:是指一种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它强调的是在国外具有清偿债务效力的支付手段2.外汇的种类: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外币支付凭证、其他外汇资金3.外汇的特点:外币性、可兑换性、普遍性4.外汇的作用:1.节约流通费用,便利国际结算,扩大商品流通的X围,加快其流通速度。
2.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3.调节国际间资金供求的不平衡4.作为国际储备平衡各国的国际收支5.外汇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活动的有力工具5.汇率的定义:汇率是指两个国家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或交换比率6.汇率的种类:1.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2.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3.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第三节汇率制度1.汇率浮动的方式:1、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2.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和联合浮动2.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利:1.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2.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3.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弊: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3.可能引发竞相贬值4.诱发通货膨胀第六章金融市场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1.金融市场:是指资金借贷和金融产品买卖的场所。
2.构成要素: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客体、金融市场媒体、金融市场监3.金融市场的功能:(1)筹集资金;(2)提供投资途径;(3)实现资金有效分配;(4)调节国民经济:(5)调节经济功能:实现宏观调控。
4.货币头寸:又称现金头寸,是指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或不足的数量,这是同行拆借市场的重要交易工具5.金融市场的监管内容:1.对金融市场主体即交易者的监管2.对金融市场客体即交易工具的监管3.是对金融市场媒体的监督管理6.资本市场效率的类型:1.弱势有效2.半强势有效3.强势有效7.有效市场的含义:是指市场上各种证券的价格能够充分、与时的反映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第二节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他与长期资金市场即资本市场统称为货币资金市场2.货币市场的交易对象:货币头寸、短期证券、商业票据3.货币市场的参加者: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贴现公司、证券商、其他金融组织、大公司和个人4.货币市场的特点:1.资金周转了比较大2.交易额比较稳定3.与收入密切相关4.投资者比较有保障5.货币市场的主要类型:1.贴现市场2.同业拆借市场3.银行大额定期存单市场4.短期国债市场(短期国债市场具有高流动性、高安全性、低盈利性)第三节证券市场1.债券市场的参与者:1.筹资者(主要是政府和企业)2.投资者3.证券商2.利用债券融资的好处:期限较长,成本较低,偿还方式较为灵活且不会导致股权稀释3.证券发行市场(一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二级市场)二级市场有证券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又称为店头交易市场第四节期货市场1.现货交易:最原始最常见的交易,即交易协议达成以后立即交割2.远期交易合约的不足:1.履行没有保障、2.合约不统一,转让困难、3.合约的价格不尽合理3.期货交易:是指集中在期货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的期货合约的买卖,并以获得合约差价为目的的交易活动4.期货交易的特点:1.集中交易公开竞价2.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的期货合约3.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过得合约的差价4.比例保证金制度5.每日清算调整并补充保证金制度5.期货交易的功能:1.套期保值以规避风险2.价格发现功能3.投机功能6.期货交易的种类:1.商品期货:农产品期货、有色金属期货、能源期货、2.金融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7.投机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积极1.提供了规避风险的渠道,正是投机的存在才使规避风险成为可能;2.发现资产未来价格,指挥生产要素的分配和生产结构的调整;3.活跃交易市场消极:1.过度的投机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泡沫盒生产结构的失调2.投机失败会造成巨大亏损,如果金融机构参与投机造成巨大损失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动荡第五节期权市场1.期权的概念:远期选择权2.期权的种类:1.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根据期权可使用时间,前者在到期日之前任意一天都可以行使,后者只能在到期日当天行使)2.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根据合约的性质,前者又称买入期权,后者又称卖出期权)第七章金融机构体系1. 金融机构的定义: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业务、协调金融关系、维护金融体系正常运行的机构,是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机构2. 金融机构体系:货币体系、信用体系、利率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体系3.金融机构体系的功能:1.金融机构体系的清算和支付功能2.融资与投资功能3.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功能4.降低融资成本第四节我国的金融体系1.新中国金融体系建立:1.合并解放区银行,建立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银行2.没收官僚资本银行3.取消外国在华银行特权4.对民族资本金融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建立和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社2.改革开放以前金融机构的特:1.机构单一、中央银行身兼二任(既从事金融业务,又是全国的金融行政管理机构)2.信贷配额,统存统贷3.利润分配统收统支3.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格局1.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处在全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核心地位2.商业银行:中农工建是主体3.政策性银行:1.国家开发银行2.中国进出口银行3.中国农业发展银行4.在华外资金融机构:1.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的营业性分支机构2.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代表处5.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6.金融租赁公司:中国租赁XX、联合租赁XX第八章商业银行1.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主要经营工商业放款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