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成藏分析

合集下载

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

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

收稿日期:2004205220作者简介:陈树民(1962-),男,内蒙古赤峰人,高级工程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工程师,从事地震资料解释与方法研究。

① 韦学锐:头台地区储层预测,石油地质研究报告集1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19921 文章编号:100023754(2004)0520103204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陈树民,于 晶(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从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岩性油藏地质条件、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历程出发,系统分析总结了近十年来薄互层储层预测理论、方法和应用效果,提出了基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技术的“高精度三维地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高精度沉积相研究、高精度的储层预测、高精度的油藏描述”等“五位一体”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方法,指出高精度的三维地震采集技术、高保真的三维地震处理技术、高分辨率的频谱分解技术与高效、灵活的三维可视化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技术结合将迎来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地震勘探的新时代。

关键词:岩性油藏;储层预测;沉积微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地震反演;频谱分解中图分类号:TE13211 文献标识码:B1 引 言松辽盆地北部的勘探历程大体可分为构造油藏勘探阶段、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岩性油藏勘探阶段、齐家2古龙凹陷萨、葡、高多层位岩性油藏勘探阶段以及葡萄花、扶杨油层岩性油藏效益勘探阶段。

以大庆长垣为代表的构造油藏埋藏浅、储层厚度大、物性好,但大庆长垣外围的各类岩性油藏主要分布于河流相及三角洲前缘砂体中,单层厚度小,一般为2~4m ,孔隙度为8%~15%,渗透率为011×10-3~20×10-3μm 2,属于低渗透薄互层岩性油藏,岩性油藏勘探的关键是地震储层预测技术。

1959—1980年,大庆油田勘探的主要对象为构造油藏,但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一批(如葡1井、杜1井、朝1井等)扶扬油层工业油气流井点,岩性油藏处于初步勘探阶段[1]。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

一、引言
松辽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的沉积盆地之一,其中中央坳陷区是该盆地中 最大的坳陷区。泉头组四段是该地区重要的地层单元,具有丰富的地质信息。近 年来,随着层序地层学和精细沉积相等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 油层勘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三肇凹陷找到了大面积分布的岩性油气藏。为了 在更多地方取得突破,本次演示对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 及沉积演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二、地质背景与区域特色
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大型的晚古生代断坳盆地。中央坳陷区 是盆地中最大的坳陷区,其内部构造复杂,具有多个次级坳陷和隆起。泉头组四 段是该地区的重要地层单元,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岩和灰岩等,厚度较大且变 化规律复杂。该地层单元在区域上具有较好的对比性,是研究松辽盆地北部中央 坳陷区沉积演化的重要载体。
四、结论
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地区沉积演化的规律 和特征。早白垩世时期,松辽盆地处于坳陷阶段,湖泊和水道发育,形成了以泥 岩为主的烃源岩;晚白垩世时期,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湖泊和水道再次出现, 形成了新的烃源岩层。这一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这些 研究成果对于深入了解松辽盆地的沉积演化历史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沉积演 化过程
通过对松辽盆地上白垩统旋回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实验分析和数值模 拟等方法的研究,可以得出该地区沉积演化的规律和特征。在早白垩世,松辽盆 地处于坳陷阶段,湖泊和水道发育,形成了以泥岩为主的烃源岩。随着时间的推 移,湖泊和水道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砂岩和砾岩为主的储层和盖层。在晚 白垩世,松辽盆地进入坳陷晚期,湖泊和水道再次出现,形成了新的烃源岩层。 这一演化过程与区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

Experience经验交流EXCHANGE【摘 要】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三个三级层序,和六个四级层序;同时也分析了上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主要发育河流和泛滥平原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三角洲相沉积。

【关键词】层序;沉积特征;上白垩统;松辽盆地【Abst ra ct 】 Sequence stratigraphy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of upper Crataceous, north Songliao basin,is confirmed, it is divided into1 second-order sequence, 3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6 fourth-order sequences.Also,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cretaceous are analyzed. Fluvial facies and flood plain facies are mainly developed, shallow lake and delta facies only occurred in local area.【Key words 】 sequenc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upper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 周兴海 陈广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 大连九成测绘信息有限公司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SEQUENCE STRA TIGRAPHY CLASSIFICA TION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CRETACEOUS, NORTH SONGLIAO BASIN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横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试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分布与形成

试论松辽盆地深层油气藏分布与形成

板 886
板深 5 - 1
板桥凹陷
板 8 - 16 - 20
渤 海 湾 盆 地
岐口凹陷 沾化凹陷
板深 7 板深 35 港深 11 义 132 桩古 25 桩古 23
义 121
东营凹陷
河 120
潍北凹陷
央5
E2S2 E2S3 E2S2
0 E2S3 E2S1
J _ 、O
O E2S4 E2S3 E2S2
3084. 6 3815. 2 3952. 9 4266. 0 4544. 3 3863. 9 3380. 5 3793. 5 3942. 7 4432. 2 3133. 6 3841. 2
的形成条件及天然气藏的成因机制 。
关键词 :油气藏 ;分布规律 ;烃源岩 ;成因机制 ;含油气盆地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9603 (2004) 03 - 0031 - 03
引言
我国东部含油气盆地 ,根据勘探程度和地质条 件的不同 ,同时为了保持研究上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将位于盆地中浅层主力含油层系之下的层位称为深 层 。对于松辽盆地 ,白垩统一段 、泉二段及其以下的 登娄库组 、营城组 、沙河子组 、上侏罗统火石岭组和 古生界基岩内的油气藏称为深层油气藏 。
断陷带最南部梨树断陷的梨参 2 井沙河子组暗 色泥岩镜质体反射率值为 2. 87 % , 为过成熟烃源 岩 。德惠断陷为 1. 3 %~2 % ,为高成熟烃源岩 。由 于烃源岩呈高成熟或过成熟成烃阶段 ,故生成的烃 类天然气多为高成熟或过成熟天然气[3] 。
3 天然气藏成因机制
3. 1 汪家屯气藏地质简况 汪家屯气藏位于盆地中偏背部徐家围子断陷 ,
3. 3 天然气是高成熟或过成熟的裂解气 3. 3. 1 高成熟或过成熟的依据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收稿日期:2004⁃05⁃20作者简介:黄 薇(1964-),女,浙江兰溪人,高级工程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㊂ 文章编号:1000⁃3754(2004)05⁃0030⁃03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黄 薇,王雅峰,王 革,国成石,张立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摘要: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㊁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㊂通过对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㊁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㊁沉积相展布㊁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㊂卫星油田构造㊁断层㊁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㊂关键词:圈闭;油气聚集;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松辽盆地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1 油田地质特征卫星油田位于三肇凹陷西北部,东临大庆长垣,目的层是下白垩统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油层顶面埋藏深度为1350~1490m㊂葡萄花油层岩性以一套粉砂岩夹灰㊁灰绿色泥岩及过渡岩性为主,地层厚度为40~60m㊂依据旋回稳定性㊁砂岩发育状况和隔层条件将葡萄花油层细划分为9个小层㊂该区沉积受控于北部沉积体系,由3条水系形成4个三角洲体,影响卫星地区的主要是从大庆长垣延伸过来的第Ⅲ个和从安达方向延伸过来第Ⅳ个三角洲体复合体[1],在工区内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其次是三角洲内前缘相㊂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单井平均钻遇砂岩厚度10.9m,平均单井钻遇砂层数7.1层,平均单砂层厚度1.5m㊂该区葡萄花油层孔隙度一般分布为20%~26%,平均孔隙度约22%;渗透率一般分布为100×10-3~400×10-3μm 2,平均渗透率为141×10-3μm 2;属于中孔㊁中渗储层[2]㊂2 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2.1 油水分布特征葡萄花油层纵向油水分布有4种形式:①全段纯油(芳33井);②上油㊁下水(卫19井);③油水同层(芳241井);④全段水层(太23㊁卫4井)㊂除个别井油水层倒置外,大多数井纵向油水分布遵循重力分异原则㊂油层多出现在4号层以上,个别全段纯油井区油层可达9号层㊂平面上无论高断块㊁低断块均有含油显示,纵向上整个葡萄花油层属一套油水系统,各井无统一油水界面㊂油水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㊂由于众多断层切割,形成地堑㊁地垒及小幅度构造,促使油藏中油水再分配,横向上形成了纯油区㊁油水同产区和水区相间分布的格局㊂2.2 油藏类型研究(1)断块⁃构造油藏断层和构造线共同形成的圈闭,一般在上倾方向为断层遮挡,下倾方向为构造线圈闭㊂如太东构造形成的太121井区油藏㊁中⁃12构造形成的卫21井区油藏等㊁中⁃2构造形成的卫26井区油藏㊁永⁃1构造形成的芳24井区油藏㊁永⁃2构造形成的卫25井区油藏㊁永⁃6构造形成的芳51井区油藏㊂断块⁃构造油藏是卫星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㊂断块构造圈闭是有利的聚油构造,总体看构造高部位油柱高度大,构造低部位油柱高度较小㊂圈闭之外的井以产水为主㊂但由于分流河道砂体平面连通性差,砂体在平面的发育程度不一,因此圈闭内无统一油水界面㊂油水纵㊁横向分布还受控于砂体发育程度,因此局部受岩性影响[3]㊂(2)断块油藏由断块封闭形成断块圈闭,油气聚集形成断块油藏㊂如杏东⁃8断块中的卫18井区油藏㊁太东⁃36断块中的卫19井区油藏均是断块油藏㊂03第23卷 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O.D.D. 2004年10月(3)断层⁃岩性油藏虽然没有构造圈闭,但由于断层的封堵和岩性的横向变化配合有时可形成圈闭,从而聚油成藏㊂主要发育于构造较缓处,一般上倾方向为断层遮挡,其它方向则为岩性尖灭圈闭㊂如卫28井区㊁卫11井区等㊂(4)岩性油藏由于砂体平面连通性差,单砂体可自成岩性圈闭㊂这种油藏虽然现今没有构造圈闭,但曾有古构造存在,如卫1㊁太14井区等㊂3 油藏形成控制因素3.1 位于大型生油坳陷中,具有充足的油源众所周知,三肇凹陷是松辽盆地北部的较大生油中心之一,青一段的暗色泥岩厚度大于70m,其生油量达332×108t㊂据盆地模拟结果得知[4],在嫩江组沉积末期,青一段埋深达1500m,进入生油门限;明水组沉积末期埋深达1800m,进入生油高峰期,因此从嫩江组末期开始陆续有原油生成并排出,该区有充足的原油供给㊂3.2 大型复合三角洲沉积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1)沉积物源和古地理宏观上控制砂岩平面分布该区沉积受控于两支水系,东支水系来源于安达方向,由北向南流入工区的中部,卫21井以西的大断层的下降盘控制了该水系的走向,形成了卫21⁃卫29井区的砂岩发育带,而在工区东部(卫21井以东)为古地形较高区,却又无沉积物源供给,东支水系不易扩张,因此砂岩不发育㊂西支水系来源于大庆长垣的太平屯地区,在太东地区形成众多的分支河道,在太东地区砂岩具有西厚东薄㊁北厚南薄的展布特征,与古地貌特征相似㊂(2)砂岩厚度在10~14m的区域(砂地比18% ~25%)是形成复合油藏的有利地区由于该区没有大的背斜构造,仅在断层作用下形成一些断块圈闭,构造幅度较小㊂而该区以分流河道砂为主,多沿断层走向展布,呈短条带状或透镜状,单砂体平面连通性较差,为形成岩性圈闭油藏创造了条件,从目前钻探情况看,砂岩厚度在10~14m的地区为含油区,而砂岩发育的太13⁃太107井区及砂岩不发育的工区东部的卫23⁃24井区均无油藏㊂虽然河道砂单砂体平面连通性差,由于纵向发育层数较多,且河道频繁改道,砂体错叠连片,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砂岩,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㊂3.3 继承发育的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部位,消失的古构造也可能是油气聚集的较有利地区根据区内48口探井资料编制了葡萄花油层顶面构造发育史平面图(图1~图4),据此分析构造演化过程㊂在嫩江组沉积前,卫星地区发育一完整的背斜构造,构造高点位于卫19㊁卫172㊁芳241井一线㊂在嫩四段沉积前完整的背斜构造分化成南北两部分,北部高点位于太17㊁卫20㊁卫26井区,南部在卫23㊁卫25等井区形成数个局部高点㊂四方台组沉积前,由于嫩末的较大规模构造运动,大庆长垣开始隆起,工区西侧在太17至卫20井区㊁太107井区形成2个鼻状构造,中部仍然发育许多局部小高点,东部呈西高㊁东低的单斜㊂值得一提的是,四方台组沉积前三肇凹陷青一段已开始生油,因此西高㊁东低的古构造格局使该区成为油气运移的指向区,而其中的小局部构造高点更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㊂至明水组沉积前与四方台组沉积前的古构造格局相似,大庆长垣进一步发育,油气继续向构造高部位运移聚集㊂明水组沉积末期全盆地又发生一次较大的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的构造格局,在总体西高㊁东低背景下发育许多局部断块圈闭,工区中部构造较陡,东部13 2004年10月 黄 薇等: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较平缓㊂明末的构造运动破环一些早期的局部构造,使早期聚集的油气重新运移㊁聚集(卫213㊁太23井含油产状可达油浸级,却以产水为主,含油产状主要是残余油造成的,表明曾进行过油气运移或聚集),而此时又是油气大量生成时期,因此现今的构造格局决定了油气富集部位,即现今的构造圈闭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太121㊁卫21)㊂某些早期构造虽然已经消失,但由于其储层连通性较差,油气并未散失(卫1㊁卫10㊁太14㊁太17井)㊂工区东部在油气生成期一直处于升平和卫星两个构造的鞍部,构造不发育,因此多数井未见含油显示㊂综上所述,现今的构造以继承性发育为主,是油气富集的有利部位,但某些消失的古构造也有可能聚集油气,是较有利部位㊂3.4 断裂带控制了油气的聚集(1)断裂带是各种圈闭的发育带工区内没有完整的构造圈闭,所有圈闭都是与断层有关的,主要以断块为主,其次是断鼻或断背斜㊂该区构造走向近南北向,与北东向和北西向发育的断层配合可形成各种圈闭,而这些圈闭是储集油气的良好场所㊂(2)近南北向发育的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由于西高㊁东低的古构造格局使该区的油气由西向东运移,由于近南北向发育的断层的封堵作用阻止油气向上运移,从而在卫星地区聚集成藏㊂如工区西部太108井㊁太121井㊁太11井以及工区东部的卫212㊁卫21㊁卫16井以西均有断层遮挡,从而形成东㊁西两个较大的含油区㊂(3)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疏导层在油气大量生成时期,由于伴随全盆地的构造运动,断层活动,从而使断层成为下伏青一段生成的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油气进入葡萄花油层后再进行二次运移,由于单砂层平面连通性差,而断层的发育可使不同层位的砂层在断层面两侧对置,从而提高砂体平面连通性㊂因此,断层为油气垂向和侧向运移创造了条件㊂4 结 论(1)临近大型生油坳陷,具有充足油源是形成油气藏的首要条件㊂(2)沉积物源和古地理宏观上控制砂岩平面分布,继承性发育的断层下降盘是砂岩发育区㊂(3)砂岩厚度在10~14m的区域(砂地比18% ~25%)是形成复合油藏的有利地区㊂(4)继承发育的构造是油气富集的最有利部位,消失的古构造也可能是油气聚集的较有利地区㊂(5)断裂带是各种圈闭的发育带,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疏导层㊂近南北向发育的断裂控制油气平面分布㊂(6)卫星地区南部的太东地区处于相同的构造带,且沉积相带和砂体展布特征相似,是下一步勘探研究和部署的有利地区㊂参考文献:[1]杨万里,高瑞祺.松辽盆地陆相油藏生成运移和聚集[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王元庆,杜庆龙,刘志胜,等.三角洲前缘相储层沉积特征及剩余油分布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21(5):27⁃29.[3]朱学谦,周 琦,宋冬梅,等.提高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效益[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2):21⁃23. [4]高瑞祺.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编辑:徐衍彬23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O.D.D. 第23卷 第5期。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地震沉积学上的响应。

松辽盆地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特征对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齐家地区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区块,其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的发育和演化过程,为我们理解盆地内沉积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窗口。

本文首先将对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环境进行详细描述,包括沉积相的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过程。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构造、沉积序列和沉积物特征,探讨其形成机制和沉积模式。

我们还将利用地震资料,对浅水三角洲在地震沉积学上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地震反射特征、地震相分析和地震属性提取等,以揭示浅水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的表现形式和识别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松辽盆地齐家地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为准确的地质依据和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沉积学研究和地震沉积学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区域地质背景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典型的中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盆地内部构造复杂,沉积相带变化多样,发育有多套烃源岩和储盖组合。

齐家地区位于松辽盆地的中部,是盆地内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

青山口组是该地区的一套重要地层,主要由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构成。

青山口组沉积时期,齐家地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气候适宜,有利于河流和三角洲的发育。

三角洲沉积体系是青山口组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具有浅水、多期次、分布广泛的特点。

这些浅水三角洲主要由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和沼泽等微相构成,形成了丰富的储油层。

在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齐家地区的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该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沉积模式和演化规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松辽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与聚集规律

松辽盆地油气成藏条件与聚集规律

张 广 才 岭
3. 勘探历程 (1)1955-1964 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 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喷出工业油流。 发现了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1975 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获得工业 油流。发现了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3)1976-1990 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对深部层系和外围盆地进行“二次勘探”。发现 了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原油产量达5600万 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3. 变形强度:三次褶皱运动(K2嫩江期/四方台期,K/E,E/N), 构造变动不很强烈。中浅层变形不强烈。地层倾角较缓,褶 皱两翼倾角约1°-3°,通常不超过10 ° 。 4. 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除早期外,在中浅层构造中 处于从属地位。
5. 动力学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和深部热动力作用有关系。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松辽盆地
刘阳 金玉 王涛
目录
一、盆地概况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四、构造分区及特征 五、主要油气田
六、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一、盆地概况
1.
地理位置

兴 安 岭 小 兴 安 岭
跨越黑龙江、辽宁、 吉林和内蒙四省。西北、 北、东及东南分别被大 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 广才岭及长白山所围。 南面与辽西山地和辽北 丘陵连接。 北北东向展布。 2. 规模:长750km, 宽330-370km,面积约 26万km2。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的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泉头组四段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的研究
The sediment source of the study area come from the northern, eastern, western and southern. There are three main types of stone, such as Fine sandstone, siltstone and mudstone . Shallow-water delta was the main sedimentary facies. In the vertical, the sedimentary of the member 4 of the Quantou shown an obviously retrogradational sequence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The range of shallow-water
研究区物源来自北部、东部、西部及南部,主要发育细砂岩、粉砂岩和泥 岩三种岩石类型。区内沉积物粒度偏细,沉积相以浅水三角洲相为主。纵向上 泉四段沉积相由下向上显示出一次基准面上升的过程,三角洲相和湖相范围逐 渐扩大,曲流河相逐渐收缩至研究区边缘;平面上从研究区边缘到中心依次环 状分布曲流河、浅水三角洲和浅水湖泊沉积。浅水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 区。浅水湖泊主要发育在齐家-古龙凹陷内。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geological studies such as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fine sedimentary facies, Fuyu oil layer explorat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s in the north of Songliao Basin. Large lithology reservoir was found in Sanzhao sag. In order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more places,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petroleum ge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er 4 of the Quantou Formation in the central Depression of the northern Songliao Basin. The article study on the sequence and sedimentary facies, which is based on the petroleum geology theory, analysis technology of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core, well drilling , well logging and seismic data.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收 稿 日期 :2 0 .21 0 51-9
作者简介 : 】 : (9 1 ,男 ,吉林松原人 ,往读博 I 树 1 一) 7 1 I从事含油气盆地层 序地层学 与沉积学研究 。
维普资讯
20 06年 6月
王树恒等 :松辽盆地北部 西部斜坡 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期 ,受 齐齐哈 尔物 源 、北部物 源 、西部 物 源和 西 南物 源供 应的影 响 ,形 成 了 5个三 角洲朵体 。其 中齐
齐哈 尔物 源 、北部 物 源和西 南物 源形 成 的三 角洲规模 较 大 ,而西部 物 源形成 的三 角洲规 模较 小 。三 角 洲 以前缘 亚相 为主 ,主要发 育 河 口坝和远 砂 坝沉 积微 相 。在 富 6 2井~ 富 l 3井一 带 、杜 4 8 杜 4 O一 5井
王树恒 ,吴河 勇 ,辛仁 臣 ,祝彦 贺
(.大庆 { 学院 地球科学学 院,黑龙江 大庆 1 由
海 洋 学 院 .北 京 10 8 ) 0 0 3
13 1 ; . 6 3 8 2 大庆汕1 有限 责任公司 勘探 开发研 究院 ,黑坨江 大 庆 1 7 2 .中国地质 大学 . t l 6 1 ;3 3
摘要:大量岩心 、录井及测井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 西部高台子油层三砂组发育的沉积相 类型 有湖 泊相 和三 角洲相 。湖 泊相 中发 育滨 浅湖 亚相 ,滨 浅湖 亚相 又 可 区分 为砂质 滩 坝 、混合 滩和 泥 滩 3种沉积微相。三角洲相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 亚相的 河 口坝和远砂 坝微相。高 台子 油层三砂组时
维普资讯

l O・
第 2 卷 5
第 3期
大庆 石 油地质 与开发 P G 0 D D ... ..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

松辽盆地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坳陷层油气成藏耦合与成藏模式解析宫雪;沈武显【摘要】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ectonic settings, sedimentary sequence evolution backgrounds and geologic conditions fo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Yaoyingtai area in the Changling Sag was qualifi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tectonic-lithologic composite reservoirs. Region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were well coupled and composite traps were formed earlier than or at the same time as large scale hydrocarbon source maturation. Oil and gas generated and migrated into the nearest traps. Faults and sand bodies worked as migration channels and matched well with composite traps. By analyzing the colloc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 series of north-south oriented normal faults and various types of sand traps, tectonic-lithologic reservoirs were mainly divided into six formation patterns. According to favorable reservoir area assessments, the area to the east of the western ramp in Yaoyingtai area was predicted as favorable reservoir zone. Yaoyingtai area, which was controlled by tectonic evolution pattern and sedimentary facies superposition, has a good prospect for billions of tons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tectonic-lithologic composite reservoirs.%从构造格局背景、沉积层序演化背景和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长岭凹陷腰英台地区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资源条件.其区域油气成藏耦合关系良好,复合圈闭的定型期稍早于或同步于大规模烃源成熟期,油气生排烃后就近运移至复合圈闭中而聚集成藏,断层和砂体作为输导通道与复合圈闭相互优势匹配.在一系列走向近南北的正断层与各种类型砂体圈闭的相互配置下,详细解析认为其形成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主要有6种成藏模式.有利成藏区带评价预测出腰英台地区西部断坡带以东区域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带.受构造演化格局与沉积相带叠置关系的双重控制,腰英台地区具有亿吨级大中型整装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的良好前景.【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2(034)006【总页数】7页(P575-581)【关键词】成藏耦合;成藏模式;复合油气藏;区带评价;腰英台地区;长岭凹陷;松辽盆地【作者】宫雪;沈武显【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1长岭凹陷是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南部的次级构造单元,形成了东南西三面隆起,北部平缓的“U”形凹陷,而大情字—腰英台低幅度隆起带又将长岭凹陷分割为乾安次凹、黑帝庙次凹,长岭凹陷东北部腰英台区块地处低幅隆起带与东部斜坡带的结合部,整体构造呈近南北向,倾向近西的单斜形态,因处于两次凹之间相对隆起部位而有利于油气运聚,油气源相对较为丰富。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深层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深层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深层气成藏与分布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

付广;付晓飞;刘安英
【期刊名称】《天然气地球科学》
【年(卷),期】2001(12)3
【摘要】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深层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出盖源匹配关系和长期活动晚期反转断裂是其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前者控制扶杨油层深层气分布及聚集数量,后者为深层气向扶杨油层运聚提供了通道。

在总结扶杨油层深层气成藏模式的基础上,预测了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深层气成藏与分布的有利区为徐家围子凹陷南部、古龙凹陷南部、齐家凹陷局部地区和林甸凹陷南部。

【总页数】5页(P34-38)
【关键词】松辽盆地;扶杨油层;成藏模式;深层气;气藏;分布
【作者】付广;付晓飞;刘安英
【作者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大庆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有利区预测 [J], 付广;闫玉民
2.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 [J], 张云峰;鲁鹤;李鑫;安
旭;
3.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J], 杨喜贵;付广
4.松辽盆地尚2区块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与主控因素 [J], 张云峰;鲁鹤;李鑫;安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齐家油田高台子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齐家油田高台子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混层粘土矿物和绿泥石。其中伊利石的平均体积分
数约为77.18%;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绿泥石和蒙脱 石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8.26%、4.47%和
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且粘土含量越高,孔隙度和
渗透率越低(图5c、d)。
140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年第11、12期
a.绿泥石胶结(齐平1,1952.03m)
138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6年第11、12期
齐家油田高台子油层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研究
王子一,杨 勉,张云峰
163318)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黑龙江大庆

要:齐家油田高台子油层是区内后续增储上产的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之一,但因储层埋深大,
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给油气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困难。本文从高台子油层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入手,分析 了储层内部碎屑颗粒的成岩演化特征,揭示了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并确定出储层的成岩演化阶段。结 果表明,齐家油田高台子油层主要属于致密和超低渗储层;经历了压实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 用等成岩作用演化过程,储层孔隙类型以溶蚀扩大孔为主;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属于中成岩阶段A—B
段。
关键词:高台子油层;储层;成岩作用;齐家油田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6)11、12一0138一04
齐家油田位于松辽盆地齐家一古龙凹陷北部 (图1),具有多套储集层系,包括萨尔图油层、扶余油 层及高台子油层等E卜引。其中高台子油层是主要油 气勘探目的层之一,储层为滨浅湖和三角洲前缘沉 积砂体,砂体分布广,厚度大,岩性以砂岩、泥质粉砂 岩和粉砂质泥岩为主。而齐家油田构造上主体处于 齐家一古龙凹陷的内部,储层埋深大,属低渗一致密 砂岩,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给油气的勘探开发带来 了困难。本文从高台子油层储层的微观结构特征入 手,通过分析储层内部碎屑颗粒的成岩演化特征,揭 示储层物性变化的原因,并根据成岩作用标志确定 储层的成岩演化阶段,为后续的油气田开发提供参 考。

松辽盆地北部平洋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平洋地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关 键词 : 松 辽 盆地 ; 平洋; 成 藏模 式 ; 主控 因素
中图分 类号 : T E l 2 2 . 3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4 — 5 7 1 6 ( 2 0 1 4 ) 0 4 — 0 0 3 1 — 0 3
平 洋 油气 田构 造 上 隶 属 于 松 辽 盆 地 北 部 西 部 斜 坡区, 勘探面积约 7 0 0 k m 。横 跨 泰康 隆起 带 和 西 部 超 覆带2 个二级构造单元 , 其 主要 含 油层 位 为 嫩 一 段 萨 零、 萨 一 油 层 组 及 姚 家 组 二 i段 萨 二 、 三 油 层 组 。 油 源 对 比分 析 表 明 , 西 部 斜坡 区油 源 主要 来 自齐 家一 古
分 布 零散 。
图1 ¥ 2 3 油层组沉积 相图 1 . 分 流方 向; 2 . 河 口坝; 3 . 席状砂; 4 . 分流河道; 5 . 浅湖
规 律 一 般 为气 上 油 下 的特 点 , 仅 A6 1 井为油上气 下 。 萨零油层组 主要为油层 , 仅 A3 6 井 为气 层 ; 萨 一 油 层 组 主要 为气 层 , 仅 A7 0 井 为 油 水 同层 ; 萨二 、 三油层 组 以含 油 为 主 。 大 部 分 构 造 一 岩 性 油 气 藏 在 其 东 部 具
2 0 1 4 年第 4 期
西部 探 矿工 程
3 1
松 辽盆 地北部平洋地 区油气成藏 主控 因素研 究
陈其 河
( 大庆 油 田勘探 开发 研 究院 , 黑龙 江 大庆 1 6 3 7 1 2 ) 摘 要: 松 辽盆 地 北部 西斜坡 平 洋地 区油源主要 来 自齐 家一 古龙 凹陷 的青 山 口组 和嫩 江 组成 熟烃 源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场分析及储层质量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场分析及储层质量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场分析及储层质量预测综合考虑时间、温度、流体、压力对成岩作用的影响,本文在原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系统的基础上,对其模型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重新编译了成岩作用数值模
拟系统。

应用新的模拟系统对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进行了成岩场分析和储层质量预测。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成岩作用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青一段有机质成熟区域集中在中央坳陷区,从嫩江组沉积时期开始,青一段有机质开始进入大量生烃时期,并且泥岩发生超压释放,下伏泉四段、泉三段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A1亚期和中成岩阶段A2亚期,以溶蚀相和溶蚀及部分再胶结相为主,次生孔隙发育,这一
时期构造运动强烈,断层发育,是扶杨油层大规模成藏时期;明水组沉积时期泥岩超压再次达到最大值,生、储、盖层发育俱佳,扶杨油层再次大规模聚集成藏。

现今成岩强度基本维持明末的状态,泉四段储层处于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A2
亚期,储层质量较好;泉三段成岩作用较强,在埋藏较深的坳陷区已经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储层物性较差。

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决定储层现在的质量,在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孔隙度、渗透率预测模型,对扶杨油层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进行了预测。

在平均填隙物含量约16%的条件下,孔隙度预测平均误差2.78%。

在对扶杨油层油层物性重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扶杨油层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预测了有效油气储层的分布范围。

预测结果表明,泉四段、泉三段上部储层大部分处于有效油气储层范围内,只有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的部分地区,储层物性太差,失去了工业价值。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一、松辽盆地区域构造背景松辽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

它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及其支流勾勒出的“鸡首”的中部,主要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该盆地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松花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这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宝库——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

作为一个侏罗——白垩纪沉积盆地,松辽盆地曾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动植物,其北部与现代的松嫩平原范围大体重合,唯独南部边界与当今地貌大相径庭。

原因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时,古辽河与古松花江、古嫩江同入古松辽湖,来自东方的挤压力使盆地渐渐整体上升和萎缩,辽河无力逾越重重丘陵,只得回首南流,最终使得松辽盆地超出松嫩平原。

松辽盆地从古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及新生代二次板块运动。

中生代的板块运动产生了安第斯山型的锡霍特——阿林弧及弧后松辽—三江盆地。

新生代板块运动塑造了现今亚洲东北部大陆边缘岛弧—海沟系。

松辽盆地形成时与三江盆地连在一起,均属弧后盆地。

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郯—庐断裂的北部分支伊兰—伊通断裂的平移运动,使松辽盆地与三江盆地在发展过程中,彼此逐渐错开并在扭动断裂牵引作用下,松辽盆地东侧及三江盆地西侧逐渐隆起,使其成为各自独立的盆地。

因此,松辽盆地是一个与扭动断裂有关的弧后盆地,具有边形成、边扭动、边发展的特点。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日本的地质工作者都曾在这一带进行过石油调查和勘探,但没有发现石油。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是打出了第一口喷油井。

这口井的喷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原型盆地类型松辽盆地的形成与发展与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地质发展有密切关系。

通过对亚洲东北部地区古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演化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松辽盆地属于在晚古生代冒地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一个中生代弧后盆地。

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晚古生代时期此时期松辽盆地处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与太平洋大洋板块的交界附近。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朝长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来源及成藏特征黄薇;吴海波;施立志;王始波;王卓卓【摘要】分析朝长地区扶余油层的油气来源,并对成藏特征进行系统总结,预测油气有利勘探区,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支持.应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技术分析了油气来源;应用流体势恢复、疏导体分析、油水关系、油藏类型分析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多种方法对扶余油层的成藏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朝长地区扶余油层中的原油主要来自三肇凹陷与宾县—王府凹陷2个高势区的成熟源岩,在流体势的作用下,油气通过南西—北东向展布的砂体与近南北向分布的断裂带侧向运移到低势的朝长地区,该区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特征,源储压差决定油柱高度,正向构造背景控制油气富集.扶余油层河道砂体是有效储层,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该区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构造、岩性、断层-岩性、构造-岩性共5种油气藏类型,存在自源超压上生下储短距离垂向运聚、近源常压-负压中距离侧向运聚2种成藏模式.%Oil and gas origin of Fuyu oil layer of Chaochang area was analyzed,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were summed up, and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s of Reservoir of Chaochang area were forecasted during synthetical studying, which provided theory support for exploration. Oil and gas origin was analyzed by the research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evaluation and the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The Fuyu layer Reservoir-forming characteristics was studied by resuming the fluid potential and analysis, hydrocarbon transporting system, oil-water relationship, reservoir types and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research displays that the crude oil of Fuyu layer in Chaochang area is mainly coming from Sanzhao and Binxian-Wangfu Depression's mature sourcerock which are high fluid potential Field. Fluid potential indicates that Chaochang area is lower Fluid Potential Field. It is benefit to the oil and gas migration to this area by sand (north-east direction) and default zone (south-north direction). The oil and water analyses display that the oil is in the upper of Reservoir and the water is in the lower of Reservoir,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Source Rocks with Reservoirs decides oil column height, positive tectonic controls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fluvial channel sand is efficacy reservoir, and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The Fuyang reservoir type has tectonic, lithologic-tectonic, lithologic, default-lithologic and tectonic-lithologic oil pool. There are two types of Patterns of Hydrocarbon, one is the near source over pressure, the source over the reservoir, short distance, vertical-migration; the other is near source constant pressure-negative pressure middle distance across the range migration.【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3)001【总页数】11页(P238-248)【关键词】油气分布;扶余油层;朝长地区;松辽盆地【作者】黄薇;吴海波;施立志;王始波;王卓卓【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l32.1朝长地区,即朝阳沟—长春岭地区,位于朝阳沟阶地和长春岭背斜带,勘探面积约6 660 km2,勘探主要目的层为扶余油层。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

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

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

松辽盆地北部安达区块扶余油层沉积微相特征及展布规律研究
后 注 聚效 果逐 步 下 降 。通 过 数 值 模 拟 法 模 拟 计算 聚驱 相 对 水 驱 年 增 油最 大 值 为 8 . 7 2 . ×1 0 t ,聚驱 ( 6 0 %粘 度 保 留率 )相对 水 驱
年增油最 大值为5 . 2 3 ×1 0 t ,预测增油量最高峰出现在2 0 1 8 年, 数值模拟预测增油量较 油藏工程方案预测增油量变化平缓 ,但
【 参考文献 】
【 1 】胡 文 瑞 . 论 老 油 田 实施 二 次 开 发 工 程 的 必 要 性 与 可 行 性
啊. 石 油勘 探 与 开发, 2 0 0 8 , 3 5 ( 1 ) : 1 — 5
南一 3 区块断块在进行二 次开发调整后 ,水驱开发调整 日趋 完善 ,再想通过常规水驱进 一步挖潜剩余油难度很大 ,应该尽 早转入三 次采油 。通过对 南一 3 断块 进行地 层 、流体 等情况 分
析 , 认为 该 区块 适 合通 过 聚合物 驱 进 一步 挖潜 剩 余油 。
2 . 2 聚 合 物 驱 数 值 模 拟 研 究
【 2 】 陈一 鹤 , 叶继 根 , 周 莹, 等. 大港 油 田 高含 水 油藏 聚合 物 驱 开 发技 术Ⅱ 】 l 石 油钻 采 工 艺, 2 0 1 5 , 3 7 ( 3 ) : 9 8 — 1 0 2
油潜力 ,通过 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二次开发中挖潜剩余油的主
要 区位 是 主力 水 淹砂 体 、断层 边 部和 废弃 河道 边 部 。
( 2) 结合天然能量 、采出动用状况等指标对南一 3 区块重新 进行了开发层系划分和 井网重组 ,使该区块在 二次开发后转入 三次采油前综合评价已达到一类油藏标准。 ( 3 )通过在二次开发的基础上开展三次采油 ,能够进一步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研究作者:申献星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5期摘要:随着国家各行业领域的发展速度与建设速度加快,石油的使用量也随之增加。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提高了对石油资源开采与合理分配的重视,并将一些石油开采和保护石油资源的技术应用其中,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而且一些行业领域还会由于石油资源短缺的情况而出现危机,不仅影响着行业领域的发展,更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造成阻碍。

松辽地区的石油资源比较丰富,很多优质的岩性油藏存在其中。

要想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相关部门不仅需要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有所了解和掌握,同时还要对其的分布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岩性油藏的使用价值。

本篇文章就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松辽盆地;岩性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岩性油藏的研究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石油资源的使用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对国家石油资源的合理分配带来了不小挑战。

但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投入到岩性油藏的研究中,并对其加大了技术支持,以此来为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近几年,国家逐渐提高对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研究的重视程度,重要研究内容以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主。

虽然松辽地区的岩性油藏研究工作还在进行中,但是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为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也间接的提高了松辽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下面文章将对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简要论述。

1 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1.1 下部成藏系统分析对下部成藏系统进行全方位了解,不仅能够对松辽盆地岩性油藏的形成条件研究有所帮助,还对石油资源的开采起着参考性作用。

下部成藏系统的运作方式主要以上生下储为主,通过这种生储方式上部的石油资源就能够借助引力的引导而存储在下部成藏系统中,经过时间的推移,就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岩性油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沉积体系展布及其成藏分析付秀丽【摘要】为了研究齐家地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沉积体系展布规律,进一步探索高台子油层的油气勘探潜力,在研究区内各层序界面的精细解释基础上,利用地层切片、瞬时振幅研究等技术方法,选用了4 ms 时窗间隔的瞬时振幅地层切片,连续的地层切片展现了青山口组沉积体系连续的地震图像,清晰刻画了三角洲沉积体系向盆地方向进积到退积,高台子油层沉积基准面不断变化的过程。

研究发现高台子油层储层砂体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等沉积相中。

大面积分布的砂体为形成砂岩透镜体、砂体尖灭、断层遮挡等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创造了良好的储集条件。

因此,研究区的高台子油层是寻找岩性、断层-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

%This paper makes certain of the distribution of depositional systems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the Qijia area to explore the petroleum potence of the Gaotaizi oil layers.On the basis of the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sequence interfaces and using stratal slices and the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attributes analyses technique, instantaneous amplitude stratal slices with 4 ms time windows are selected.These continuous slices provide the continuous seismic images of the 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 and portray the process from progradation to retrograd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process that the base level is continuously changing.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reservoir sandbodies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underwater distributary channels and sheet sand reservoirs.The widely spread sandbodies create favourable reservoir conditions for forming lithological reservoirs and fault-lithological reservoirs with sand lens,sandstone pinch-out and fault barriers.So the Gaotaizi oil layers are the favorable exploration area to form lithological and fault-lithological reservoirs.【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422-427)【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高台子油层;地层切片;瞬时振幅;沉积体系【作者】付秀丽【作者单位】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在前期勘探中已发现大量油气,表明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目前,该区仍为油气储量提交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十分丰富,为详细开展高台子油层沉积体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充分利用已有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并根据地震沉积学常用的研究技术方法,如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等[1-5],以现代沉积学和地球物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地震沉积学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数据的横向分辨力,在真正意义的沉积界面上(或较小的时窗内)解释沉积相,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地震解释上的不确性。

结合钻测井资料和岩心资料,将层序地层学与地震沉积学相结合[6-16],揭示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沉积体系的分布特征及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规律。

在沉积特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台子油层的成藏特征,预测高台子油层第三、第四油层组的油气藏分布,对于加快勘探步伐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1 地质概况图1 齐家工区分布图Fig.1 Distribution of the Qijia project1.Ⅱ级构造线;2.Ⅰ级构造线;3.研究地震工区齐家地区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拗陷区的2个Ⅱ级构造带上,即龙虎泡大安阶地的东北部与齐家-古龙凹陷的西北部区域。

齐家三维地震测线就分布在该区域内,工区范围内目前已经有18口探井分布,地层发育较为齐全。

齐家三维地震工区于2008年采集处理,面元为20 m×20 m,工区面积200 km2(图1)。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的底界面T2是一个最大湖泛面,之后盆地范围内沉积了一套分布较广的油页岩。

从青山口组第一段开始,整个湖平面整体在不断下降,三角洲沉积体系呈现出不断向湖盆进积;但在局部的地质历史时期,也存在湖平面的小幅度上升(图2)。

总体上看,青山口组属于高位体系域沉积地层,层位上属于下白垩统青山口组第二、第三段地层,青山口组沉积体系以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为主,发育高零(G0),高一(G1)、高二(G2)、高三(G3)、和高四(G4)油层组(图2)。

其中高三、高四油层组是高台子油层的主力生油层。

因此,研究高台子油层沉积特征,对于预测高三、高四油层组的油气藏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高三和高四油层组地层厚度变化大,在125~230 m之间,其中高四组地层厚度80~135 m,高三组地层厚度45~95 m,总体厚度表现为西薄东厚、北薄南厚,厚薄之差最大达60 m,与西高东、北高南低的古构造背景相一致。

高三、高四油层组沉积时期沉积了一套由灰色、深灰色泥岩和灰色、含泥含钙粉砂岩、深灰色粉砂岩组成的砂泥岩薄互层地层,其中夹有介形虫钙质层和介形虫化石层(图2)。

2 研究方法在青山口组等时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进行沉积地质体属性分析方法,阐明宏观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及其相互成因关系,恢复各地质历史时期界面的古沉积环境,进一步研究沉积微相及储集层的类型和分布特征。

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地震沉积学的关键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如瞬时振幅技术、相似体分析等技术。

图2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地层综合柱状图Fig.2 Synthetical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Qingshankou Formation in the north of Songliao Basin1.泥岩; 2.泥质粉砂岩; 3.粉砂岩; 4.介形虫泥岩; 5.介形虫层; 6.钙质介形虫层; 7.油页岩; 8.沉积旋回图3 齐家工区过井地震剖面及其联井剖面Fig.3 Seismic profiles of the Qijia project and its logging curves地层切片技术是以追踪的2个地震反射界面(沉积地质上对应于2个等时沉积界面)为顶、底面,在顶、底面之间等比例地内插出一系列的层位界面,再沿这些内插出的层位界面逐一生成地层切片。

该技术考虑了沉积速率随平面位置的变化,比时间切片和沿层切片更加合理而且更接近于等时沉积界面。

瞬时振幅是在任意给定时间对道能量的测量,用彩色显示相道突出显示亮点。

这些亮点都是薄地层调谐、主要岩性变化和反射率变化的直接反映。

3 高台子油层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基于以上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的应用,选取了高台子油层的顶底为2个等时沉积界面,在顶、底间等比例地内插出一系列层位,顶底2个红色的地震反射轴分别为高三油层组的顶和青山口组的底界,内部绿色解释层位对应于高四油层组的中间界面(图3)。

顶底间地层部分呈断续分布,解释跟踪比较困难,故而选用了4 ms时窗间隔的瞬时振幅地层切片开展了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沉积相的研究。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展示了其中的4个沉积时期地层瞬时振幅切片图,经岩心测井资料标定后(图4)认识到,泥岩颜色以灰色-黑灰色为主,没有红色、棕红色或紫色,说明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而且岩性组合上发育正旋回或复合旋回,说明存在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

总体上代表了一种三角洲前缘沉积,由过井剖面J65-J51-J54-D205(图3)可以看出,J65处为水下分支河道沉积,测井上电阻率曲线R25表现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地震振幅属性平面图上呈现红色条带状(图4-A,D)。

J51处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间湾沉积,测井曲线RD比较平直,呈小型锯齿状(图3),地震振幅属性平面图上表现为红色条带状水下分支河道之间的蓝色反射区域(图4-A,D)。

J54处沉积微相为河口坝沉积,自然电位曲线SP和电阻率曲线LLD表现为下细上粗的反旋回特征(图3),地震振幅属性平面图上表现为红色豆状、点状区域(图4-A,D)。

D205处沉积微相为席状砂沉积,自然电位曲线SP和电阻率曲线R25表现为指状的复合旋回(图3),地震振幅属性平面图上表现为红色片状的大面积分布的区域(图4-A,D)。

因此蓝色代表了泥岩沉积区,红色代表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体沉积区。

齐家地区的沉积主要受北部物源影响,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水下分支河道、支流间湾、分支河口砂坝和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

从D到A,地层由老变新。

D中三角洲开始向盆地沉积中心进积,三角洲前缘相带中水下分流河道呈带状分布,砂体主要呈大面积片状分布的席状和板状,已开始发育河口坝。

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在三维地震属性图上表现为条带状红色强振幅特征,河口坝和席状砂表现为片状、板状分布;在地震剖面上,水下分支河道呈豆状分布,表现为低频亮点的特征(图3),河口坝呈低频亮点的条带状分布。

C中沉积基准面大幅度下降,物源向湖继续推进,三角洲沉积体远远超出齐家工区边界,向沉积盆地方向大幅度进积,水下分支河道呈条带状、鸟足状分布;水下支流间湾呈蓝色弱振幅分布,此时席状砂已经在三维工区以外的区域沉积(图4-C)。

B中随着沉积基准面有了短暂的上升,物源向陆方向后退,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体大部分在工区以外区域沉积,但已经有一小部分席状砂开始在工区范围内沉积;水下分支河道呈条带状分布,砂体呈点状、豆状、弯月形和席状分布,河口坝较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