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制度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制度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有效防止医疗器械交叉感染,保障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工作。

三、术语定义1.医疗器械: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的产品。

2.消毒: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器械、设备和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

3.消毒剂:具有杀菌、灭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

四、消毒流程1.收集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立即进行分类、清洗,保持清洁。

清洁后的器械应立即送达消毒室。

2.消毒前准备:消毒人员应在进行消毒操作前进行手消毒。

在消毒室工作人员应穿戴专业防护服,并佩戴手套和口罩,预防交叉感染。

3.消毒操作:根据医疗器械类型,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操作。

消毒完成后,应进行包装和标识,保证器械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4.消毒后处理:消毒后的器械应及时送回到相应科室,存储在干净、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防止再次被污染。

五、消毒方法1.热力消毒: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器进行高温蒸汽灭菌,温度为121℃,压力为0.11MPa,持续15分钟。

2.化学消毒:采用过氧乙酸、乙烯氧化剂等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3.紫外线消毒:采用紫外线灭菌柜进行紫外线消毒,辐射剂量为3000uw/cm²。

4.气体消毒:采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气体消毒,浓度为600mg/L,湿度为50%-60%,处理时间为6小时。

六、消毒设备管理1.消毒设备的选购:医院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生产的消毒设备,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购。

2.消毒设备的维护:医院应建立消毒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对消毒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测,保证其正常运行。

3.消毒设备的更新:对于老化损坏的消毒设备,医院应及时进行更新,确保消毒设备的运行安全。

七、人员管理1.消毒人员的培训:医院应对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操作规程、消毒方法、防护措施等。

2.消毒人员的考核:医院应定期对从事消毒工作的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掌握了消毒操作的技术和知识。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避开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订立本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内全部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器械、内窥镜、血液透析器、呼吸器械等。

第三条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必需遵守科学、严谨、规范的原则,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和质量。

第二章医疗器械分类与消毒灭菌标准第四条医疗器械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感染风险,医疗器械分为三类:非不安全医疗器械、半不安全医疗器械、不安全医疗器械。

第五条消毒灭菌标准(一)对于非不安全医疗器械,可采用低温消毒等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实现杀灭常见细菌的标准;(二)对于半不安全医疗器械,应采用高温蒸汽灭菌等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实现杀灭耐热菌的标准;(三)对于不安全医疗器械,应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等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实现杀灭厌氧菌的标准。

第三章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操作规程第六条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操作必需由经过专业培训和合格考核的人员进行。

不得由未经培训和考核的人员从事相关工作。

第七条医疗器械的清洗处理(一)医疗器械清洗前必需进行分类和分拣,确保杂物的及时清除;(二)采用专用清洗剂和适当的清洗设备进行清洗,确保医疗器械表面无残留物;(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必需进行干燥处理,避开细菌繁殖。

第八条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操作(一)依据医疗器械的分类进行相应的消毒灭菌操作;(二)严格依照消毒灭菌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三)使用消毒灭菌设备和消毒灭菌剂必需定期检测和验证其有效性。

第九条医疗器械的包装和存储(一)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必需进行包装,包装料子必需符合相关标准;(二)包装后的医疗器械必需标注清楚的标识,包含消毒灭菌方法、时间等信息;(三)包装的医疗器械必需存放在特地的储存区域,保持干燥、通风、无污染。

第四章用户培训和档案管理第十条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用户必需接受相应的培训,包含医疗器械的正确操作方法、消毒灭菌的要求等内容。

消毒灭菌器械的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器械的管理制度

消毒灭菌器械的管理制度一、概述消毒灭菌器械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它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因此,对消毒灭菌器械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系统的消毒灭菌器械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能够做到到位、不留死角。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所有消毒灭菌器械的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消毒柜、灭菌器、高压蒸汽灭菌器、紫外线消毒器等。

三、管理机构和责任人1. 消毒灭菌器械的管理委托给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科或者医疗器械科,由该科的主管负责具体的管理工作。

2. 医疗机构领导应加强对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导,保证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3. 具体工作由科室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负责。

医务人员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规程和技能培训,确保他们具备熟练操作消毒灭菌设备的能力。

四、设备采购1. 以国家标准和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为标准,购买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消毒灭菌设备。

2. 对购买的设备要进行详细的验收,确保设备完整、操作正常、性能稳定。

3. 对新设备的使用要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掌握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五、设备维护和保养1. 消毒灭菌设备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包括清洁、部件更换、性能测试等。

2. 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要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负责,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详细记录每次维修保养的时间、内容、维修人员等信息。

3. 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要定期进行复核,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设备操作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并掌握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

2. 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

3. 对设备的操作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七、消毒灭菌质量监控1. 对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要进行周期性的质量监控,包括设备的杀菌效果、消毒灭菌程序的健康状态等。

2. 对消毒灭菌结果要进行观察记录,确保灭菌的有效性。

3. 对消毒灭菌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性能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医院医疗器械的灭菌消毒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安全性,保障医疗质量,适用于全院全部涉及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的科室和人员。

2.术语和定义2.1 医疗器械:指用于医疗诊疗、防备和治疗的设备、仪器、器具、料子等。

2.2 灭菌: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除去医疗器械上病原微生物的本领。

2.3 消毒: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减少医疗器械上病原微生物数量的本领。

3.灭菌消毒管理责任3.1 医院设立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3.2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工作,落实相应的资源和支持,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3.3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部门要订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工作人员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医疗器械灭菌消毒操作流程4.1 接收: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需经过接收检查,确保完好无损。

4.2 清洗: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进行清洁,去除附着物,可以使用洗涤剂或清洗机械辅佑襄助。

4.3 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材质,进行分类归类,避开不同种类的器械相互污染。

4.4 包装:对灭菌前的医疗器械进行包装,采用符合要求的包装料子,保证其密封和干燥。

4.5 灭菌:依据医疗器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如蒸汽灭菌、干热灭菌、化学灭菌等,确保灭菌效果。

4.6 包内监测:对灭菌后的包装进行监测,确保灭菌指示剂显示正确,确保包装完整无损。

4.7 贮存: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贮存,要避开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的环境。

4.8 配送:对灭菌后的医疗器械进行配送,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

5.医疗器械灭菌消毒设备和环境管理5.1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设备要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和灭菌效果。

5.2 灭菌消毒区域要保持清洁和乾净,避开灰尘和杂物的积聚。

5.3 灭菌消毒区域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采用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确保其无菌状态。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是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医疗器械在使用前达到无菌状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过程进行规范和监督的制度,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与灭菌质量。

以下是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

一、医疗器械清洗消毒与灭菌制度1.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基本要求(1)所有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消毒或灭菌。

(2)清洗、消毒或灭菌应按照医疗器械的特性、材质和污染程度进行,以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度和无菌状态。

(3)清洗、消毒或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清洗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程序(1)清洗:使用适宜的清洗剂和清洗设备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微生物和污垢。

(2)消毒: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和方法对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杀灭或去除表面的病原微生物。

(3)灭菌:使用适宜的灭菌剂和方法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3.清洗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记录(1)对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进行监测,确保操作规程的正确执行。

(2)记录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时间、温度、压力、消毒剂浓度等参数,以证明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有效性。

二、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监测的目的(1)确保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的有效性。

(2)及时发现和纠正清洗、消毒或灭菌过程中的问题。

(3)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

2.监测的方法和程序(1)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抽样监测,检查其清洗、消毒或灭菌效果。

(2)对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定期向医疗机构感染管理部门报告。

3.监测的内容(1)清洗质量:检查医疗器械表面是否有残留物、污垢和锈斑等。

(2)消毒效果:检测医疗器械表面的病原微生物是否被杀灭或去除。

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5.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集中处置,一般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在冲净明显污染直接放入器械回收车;传染患者或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品,套双层黄色袋密闭后放入器械回收箱,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处置。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6.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灭菌。

消毒首选物理方法,不能使用物理方法消毒的物品应选用化学方法。

7.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应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规定定期监测。

8.更换灭菌剂时,必须对用于浸泡灭菌的容器进行灭菌处理。

9.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瓶、呼吸机的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瓶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10.甲醛自然挥发熏蒸法的熏箱不能用于消毒和灭菌,不能用于无菌物品的保存。

甲醛不能用于空气消毒。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院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医院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制度:一、清洗制度1.清洗对象:所有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包括内镜、窥镜、手术器械、各种穿刺针、注射器、体温计等。

2.清洗时间:医疗器械在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污物干燥,增加清洗难度。

3.清洗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清洗,并进行培训,确保清洗质量。

4.清洗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剂。

(1)手工清洗:使用软毛刷、清洁布等手工工具,按照器械的清洗指南进行清洗。

(2)机械清洗:使用专业的清洗设备,如清洗机、超声波清洗机等。

6.清洗质量控制:定期检查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清洗彻底,无污物残留。

二、消毒制度1.消毒对象:所有清洗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消毒时间: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消毒,避免再次污染。

3.消毒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培训,确保消毒质量。

4.消毒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如75%酒精、碘酊、氯化物溶液等。

(2)物理消毒: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消毒。

6.消毒质量控制:定期检测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确保消毒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三、灭菌制度1.灭菌对象:所有消毒后的医疗器械,特别是高度危险物品,如手术器械、内镜等。

2.灭菌时间: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应立即进行灭菌,避免再次污染。

3.灭菌人员:指定专业人员进行灭菌,并进行培训,确保灭菌质量。

4.灭菌剂: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病原体特性选择合适的灭菌剂。

(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如高压锅、灭菌箱等。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

(3)物理灭菌:使用高温蒸汽、紫外线辐射等物理方法进行灭菌。

6.灭菌质量控制:定期检测灭菌后的医疗器械,确保灭菌效果达到规定标准。

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器械和用品的卫生安全,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中所有医疗器械和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

三、管理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相关标准。

2. 实行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3. 保证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质量,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四、管理组织1. 成立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小组,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感染管理部门、护理部门、消毒供应室等部门组成。

2. 医疗机构负责人负责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的总体工作。

3. 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4. 护理部门负责临床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

5. 消毒供应室负责医疗器械的集中消毒与灭菌工作。

五、消毒与灭菌要求1.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应根据其材质、用途、污染程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消毒与灭菌方法。

2.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应遵循先消毒、后清洗、再干燥、最后灭菌的顺序。

3.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和灭菌剂。

4.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设备和方法。

5.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应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消毒与灭菌日期、时间、人员、方法、消毒剂和灭菌剂的批号、失效期等。

六、消毒与灭菌操作规程1. 消毒操作规程:(1)清洁医疗器械:用清洁剂和清水清洗医疗器械,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

(2)消毒: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擦拭或喷雾消毒,根据消毒剂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

(3)清洗:用清洗剂和水清洗消毒后的医疗器械,去除消毒剂和残留的有机物。

(4)干燥:将清洗后的医疗器械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保持干燥。

2. 灭菌操作规程:(1)清洁医疗器械:用清洁剂和清水清洗医疗器械,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有机物。

(2)消毒:用消毒剂对医疗器械进行浸泡、擦拭或喷雾消毒,根据消毒剂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消毒时间。

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器械物品消毒灭菌管理制度1. 管理目的为了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保证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医源性感染,建立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2. 负责人凡是涉及到手术器械和物品消毒、灭菌相关工作的人员,必须执行本制度。

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器械和物品消毒、灭菌。

3. 管理制度3.1 器械和物品消毒管理1.所有医疗用品、手术器械、标本容器等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各种器械、物品处于所需状态。

2.消毒剂应选用合适规格,按专业标准正确配制使用,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应符合相关规定。

3.对于无法采用高温灭菌的医疗器械及物品,必须经过有效的低温消毒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4.医疗机构应对各类器械与物品按照相关标准分级,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

5.消毒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包括洗消、消毒、清洗在内的消毒流程正确、完整。

6.各科室必须做好消毒记录,包括消毒剂的配制记录、器械和物品消毒记录等。

3.2 消毒器具管理1.消毒器具应保持干燥,保证再使用时消毒效果。

2.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各类消毒器具的检验周期及操作规程,确保消毒器具使用安全可靠。

3.消毒器具应定期送检,确保其消毒效力达标。

3.3 医疗器械和物品灭菌管理1.医疗器械和物品应符合相关规定,实现可靠的灭菌效果,例如,管道、容器、器械等灭菌的效果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各种灭菌设备应定期维护,并定期检验灭菌效果,确保灭菌设备能够达到所需标准。

3.全部未经灭菌的医疗器械和物品严格禁止使用。

确认灭菌的器械、物品应有标识、记录等。

3.4 待消毒物品管理1.所有待消毒器械和物品的存放地点均应自洁,严禁任何不符合规定的存放方式。

2.待消毒病人用品和清洁污染的病床、床单被套等应按规定程序及时清洗,并将其送往待消毒物品存放区。

3.5 入库管理1.器械、物品等必须持有发票、材料来路等,保证入库的真实性。

第一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第一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第一医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第一条总则为加强医院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消毒灭菌原则(一)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

(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根据其材质、结构、使用特点和风险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三)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三条组织管理(一)医院成立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二)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全院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工作的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

(三)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并接受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医疗器械分类与消毒灭菌要求(一)医疗器械按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和低度危险物品。

1. 高度危险物品:穿入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等。

2. 中度危险物品:不穿入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如呼吸机、喉镜等。

3. 低度危险物品:不直接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如血压计、体温计等。

(二)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要求:1. 高度危险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2. 中度危险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

3. 低度危险物品可根据使用频率和风险程度选择消毒或清洁处理。

第五条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流程(一)清洗:使用后的高速危险物品应先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

(二)消毒: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和风险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如化学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三)灭菌:对需要达到灭菌水平的医疗器械,应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如压力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等。

(四)干燥: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干燥,确保其性能和安全性。

(五)储存: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避光的条件下,防止再次污染。

第六条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记录(一)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制定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记录表格,内容包括器械名称、型号、数量、使用科室、消毒灭菌日期、方法、操作人员等。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卫生安全,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三、清洗、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再灭菌”的原则。

2. 按照医疗器械的材质、用途、污染程度等因素,科学选择清洗、消毒、灭菌方法。

3.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清洗、消毒、灭菌效果。

四、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清洗(1)手工清洗:使用清洗剂和热水,将器械浸泡在清洁液中进行清洗。

(2)机器清洗:使用洗涤机、消毒器等设备进行清洗。

2. 消毒(1)化学消毒: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如75%酒精、碘酊等。

(2)物理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

3. 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在高温高压下杀死病原体。

(2)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灭菌剂,如过氧化氢、甲醛等。

(3)干热灭菌:使用干热灭菌器,通过高温干燥杀死病原体。

五、清洗、消毒、灭菌注意事项1. 清洗(1)器械清洗前应去除表面的污物和血迹。

(2)清洗过程中应充分浸泡,确保器械表面和缝隙处都能受到清洗。

(3)清洗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潮湿导致锈蚀。

2. 消毒(1)消毒剂应按说明书使用,浓度准确。

(2)消毒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病原体被有效杀灭。

(3)消毒后的器械应进行干燥处理,避免残留消毒剂对皮肤和黏膜造成刺激。

3. 灭菌(1)高压蒸汽灭菌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压力和温度达到规定值。

(2)化学灭菌剂的使用应遵循说明书,注意通风和防护。

(3)干热灭菌器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灭菌效果。

六、医疗器械分类和处理1. 按照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物品、中度危险物品和低度危险物品。

2. 高度危险物品:关键性医疗器械,如心脏导管、外科手术器械等。

3. 中度危险物品: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医疗器械,如喉镜、体温计等。

4. 低度危险物品:不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医疗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等。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根据卫生部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消毒灭菌应遵循的原则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所有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进行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进行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进行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

3.消毒应首选物理方法,如果无法使用物理方法,则可以使用化学方法。

4.禁止使用消毒液保存物品,消毒灭菌后应及时取出,用清洁或灭菌水冲洗干净后,控干保存。

5.用于消毒灭菌处理的和器具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6.在进行消毒清洁处理时,如擦拭门窗、桌椅等时应备两桶,一桶装放清洁抹布,一桶装放使用后的脏抹布,脏污时随时更换,用后终末消毒。

禁止一桶水一抹布的清洁方式。

7.连续使用的消毒灭菌物品必须有明显的消毒灭菌标识。

二、各类物品的消毒灭菌方法1.高压蒸汽灭菌: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压舌板、舌钳、开口器、引流管、引流瓶等(一用一灭菌)、三联瓶(一周灭菌二次)。

2.煮沸消毒法:暖水瓶塞(终末消毒)、奶瓶、塑胶奶头、毛巾、配奶器等(一用一消毒)、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3.干热消毒:油、粉、膏等首选,玻璃、搪瓷等耐高热物品也可选用。

4.清洗:可以由洗衣班完成。

这类物品为低度危险性物品,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致病菌污染时才会造成危害。

这类物品和器材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相接触,一般可用低效消毒方法,或只作一般的清洁处理即可。

仅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特殊的消毒要求。

如:口罩、隔离衣(一用一消毒,浸湿或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如有特殊要求可送供应室灭菌处理)、工作服、床单、被套、枕套、帽子、血压计袖带等(一周一消毒,脏污时随时更换消毒或清洗)、擦手巾(一日一消毒)。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医疗机构内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和健康,我院订立本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工作。

二、责任与管理1.医院设立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的日常消毒与灭菌工作。

2.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管理部门应订立认真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确保医务人员严格执行。

3.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必需了解并遵守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要求。

三、消毒与灭菌分类依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用途,将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分为以下几类: 1. 高温高压灭菌:适用于能够耐受高温高压的器械,如手术器械等。

2. 低温灭菌:适用于不耐受高温高压的器械,如光学仪器等。

3. 化学消毒:适用于不经过高温高压处理的器械,如呼吸面罩等。

4. 特殊处理:适用于特殊器械,如内窥镜等。

四、消毒与灭菌操作要求依据医疗器械的不同分类,订立相应的消毒与灭菌操作要求如下:1. 高温高压灭菌1.在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之前,必需进行设备的检查和验证,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2.使用高温高压灭菌器对器械进行灭菌操作时,必需依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灭菌结束后,必需等待设备冷却后才略打开灭菌器门,取出器械。

4.取出的器械必需进行外观检查,如有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2. 低温灭菌1.在使用低温灭菌器之前,必需进行设备的检查和验证,确保设备能正常工作。

2.使用低温灭菌器对器械进行灭菌操作时,必需依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3.灭菌结束后,必需等待设备冷却后才略打开灭菌器门,取出器械。

4.取出的器械必需进行外观检查,如有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3. 化学消毒1.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浓度,依据器械的要求进行消毒。

2.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必需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操作结束后,必需对消毒后的器械进行清洗和干燥处理,确保没有残余消毒剂。

4. 特殊处理1.对于需要特殊处理的器械,必需依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处理。

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标准版)

医疗器械及用品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制度
1.应根据医疗器械、物品危险程度分类,选择清洗、消毒、灭菌处理方法。

耐高热的器械、器具与物品,应首选物理消毒与灭菌方法。

2.需要消毒灭菌的医疗用品各科室使用清水冲洗后统一集中回收到供应室清洁、消毒、干燥、上油、检查、包装、灭菌、发放。

3.需要消毒的医疗用品各使用科室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使用后统一集中回收到供应室清洁、消毒、干燥、发放。

4.特殊感染病人污染的器械、器具与物品,应先消毒,在清洗、消毒和(或)灭菌。

(1)阮毒体感染病人污染的器械、器具与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
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再按照一般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2)甲类(霍乱、鼠疫)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肺炭疽、SARS、高致
病性禽流感)传染病病人污染的器械、器具与物品,使用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不少于30分钟,再按照一般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的程序进行处理。

5.供应室对清洗后和灭菌后的物品应做质控监测和追溯管理,保证灭菌物品合格率100%,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能发放。

6.科室使用无菌物品前应认真检查是否合格,如有疑问应退回供应室重新灭菌。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制度
一、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卫生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常规》中的有关规定。

二、执行消毒灭菌的医务人员应认真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及器械交接制度,并按要求作好自我防护。

三、执行消毒灭菌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省、市卫生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上岗证,从事压力容器的医务人员必须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证方可上岗。

四、从事压力容器操作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压力容器操作规范,保证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五、根据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性能、数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的程度选择清洗、消毒、灭菌的方法。

六、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严格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器械检查与保养、包装、灭菌、储存的操作流程,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确保质量,使各类器材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

七、坚持每日一次的灭菌设备检查及B-D试验,并做好记录,以备检查。

八、严格按《卫生院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坚持做好每日、每周、每月的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消毒锅使用过程的监测,监测合格方可发放临床使用。

九、严格按规定做好监测资料的档案管理,清洗、消毒监测资料和记录的保存期≥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3年。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无菌,预防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定》和《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规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使用后的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

三、清洗、消毒、灭菌原则1.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再灭菌”的原则。

2. 按照医疗器械的危险程度和污染程度进行分类处理。

3.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确保医疗器械无菌状态。

四、清洗、消毒、灭菌流程1. 收集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按照分类要求进行分类。

2. 对医疗器械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表面的污物、血迹、分泌物等。

3. 采用手工清洗或机器清洗的方法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

清洗液应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

4. 对清洗干净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可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等。

5. 对消毒后的医疗器械进行干燥处理。

干燥温度应符合医疗器械的材质要求。

6. 对干燥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灭菌。

灭菌方法可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

7. 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存放于无菌容器中,标识清晰,防止再次污染。

五、清洗、消毒、灭菌要求1.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

2.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

3. 清洗、消毒、灭菌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

4. 清洗、消毒、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达到无菌标准。

5. 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记录应完整、真实,便于追溯。

六、监督管理1. 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组织,负责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2.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4.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医院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制度

医院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制度1. 前言为确保医院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杜绝交叉感染的发生,订立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及相关人员,包含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

2. 安全法规与标准2.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全部医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管理要求。

2.2 医院将参照《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医院设备管理规范》等行业规范与标准,执行医疗器械的灭菌与消毒操作。

3. 灭菌操作要求3.1 全部医疗器械在首次使用前,应进行灭菌操作。

3.2 医院将使用有效的灭菌剂,并依据器械种类、材质和使用方式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确保灭菌效果。

3.3 灭菌操作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操作人员执行,操作前后应进行记录,并保存一年以上。

3.4 灭菌操作应依照操作流程进行:—将器械进行初步洗刷,去除附着物;—将器械放置在专用容器或包装中,并正确密封;—将容器或包装送入灭菌设备,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操作完毕后,检查灭菌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实现合格的灭菌效果;—将器械放置在指定区域存放,以备使用。

4. 消毒操作要求4.1 对于无法经过高温高压灭菌的医疗器械,应采取合适的消毒方法。

4.2 医院将使用国家批准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操作。

4.3 操作人员应确保在消毒操作过程中必需按要求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备意外接触消毒剂。

4.4 消毒操作应依照操作流程进行:—对器械表面进行初步清洁;—将器械放入消毒液中,按要求浸泡时间,杀灭病原体;—取出器械,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对于可耐受高温的器械,可进行高温蒸汽消毒;—确保器械完全干燥后,储存于指定区域。

5. 灭菌与消毒设备管理5.1 医院将配备适当数量的灭菌与消毒设备,并确保其正常运行、有效可靠。

5.2 灭菌与消毒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5.3 灭菌与消毒设备的使用操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进行记录与管理。

5.4 灭菌与消毒设备应定期受到监测与验证,确保其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制度1. 背景和目的医疗器械灭菌消毒是医院感染掌控的关键环节,对于防止交叉感染、保障医疗安全至关紧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灭菌消毒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订立本制度。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全部医务人员,以及与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相关的设备、料子和工作流程。

3. 灭菌消毒管理机构和责任(1)设立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管理机构,负责订立、执行和监督本制度。

(2)医疗器械科为医院职能部门,负责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的引导和监督工作。

(3)各科室负责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工作的执行和监督。

(4)医务人员应接受医疗器械灭菌消毒相关的培训,遵守本制度的要求,并承当相应责任。

4. 灭菌消毒质量要求(1)医疗器械灭菌消毒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医院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2)灭菌消毒工作应确保医疗器械的完全杀灭致病菌和病毒的本领。

(3)灭菌消毒工作应确保灭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长期性。

(4)使用的灭菌消毒设备和药剂应具有合法注册证书,并依照规定进行验收和保养。

5. 灭菌消毒工作流程(1)医院应建立灭菌消毒工作流程图,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

(2)医务人员在使用器械前,应先检查器械的清洁度和完整性。

(3)医务人员应在明确的洗消区域进行器械清洗,确保清洗彻底、无残留。

(4)经清洗的器械应置于干燥区域,进行干燥处理。

(5)干燥后的器械应进行包装和标记,确保包装的完整性和标签的清楚可见。

(6)包装好的器械应送往灭菌消毒区,进行灭菌和消毒处理。

(7)灭菌消毒区内应有专业人员负责设备操作和监测灭菌消毒效果。

(8)灭菌消毒完成后,应将器械送往清洁区,等待使用。

6. 灭菌消毒工作记录(1)医院应建立和保持完整的灭菌消毒工作记录,包含器械清洗记录、灭菌消毒记录、设备运行记录等。

(2)医务人员应依照规定填写相关工作记录,并保存至少两年。

(3)灭菌消毒工作记录应进行定期审核和评估,确保工作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7. 灭菌消毒设备和药剂管理(1)医院应对灭菌消毒设备和药剂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

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规范制度一、前言为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和病人的健康,我院订立了本规章制度,旨在规范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加强医疗器械管理,并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灭菌和消毒。

二、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的全部环节和部门,包含但不限于医院各科室、手术室、供应室、感染掌控科等。

三、灭菌与消毒操作流程1.医疗器械分类:依据不同的医疗器械类型,进行分类并订立相应的灭菌与消毒操作流程。

2.灭菌与消毒操作人员: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由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合格证书的专职操作人员进行。

3.灭菌与消毒操作现场准备:操作前,操作人员应检查所需的灭菌器械、消毒液、工作台、工作服等是否准备齐全。

4.医疗器械清洗:对使用过的医疗器械,应先进行清洗。

清洗时,操作人员应佩戴手套,使用专用清洗剂进行清洗,确保医疗器械表面清洁。

5.医疗器械灭菌:清洗后的医疗器械应依据不同类型进行相应的灭菌处理,如高温高压灭菌、化学灭菌、紫外线灭菌等。

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要严格依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并记录灭菌参数。

6.医疗器械包装与密封:灭菌后的医疗器械应进行包装和密封,包装料子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包装时应确保医疗器械的完整性,避开包装被撕裂等情况。

7.医疗器械储存与保管:包装好的医疗器械应储存在特地的仓库或储存柜中,防止受潮、污染和交叉感染。

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和湿度要掌控在规定的范围内。

8.医疗器械消毒:对于不能进行灭菌的医疗器械,应进行消毒处理。

操作人员应依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材质,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液。

消毒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液浓度、接触时间等要求。

9.灭菌效果检测:对已灭菌或消毒的医疗器械,应进行灭菌效果检测。

检测方法可以包含生物指示物检测、物理指示物检测、化学指示物检测等。

检测结果应进行记录,并依照相关要求进行存档。

10.灭菌与消毒记录管理:对医疗器械灭菌与消毒操作过程的参数、结果等进行认真的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曼陀罗美容医院
医疗器械消毒灭菌管理制度
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

2、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3、根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4、采用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医院,消毒供应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对提供服务的医院或消毒服务机构的资质(包括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工商营业执照,并符合环保等有关部门管理规定)进行审核;
(2)应对其CSSD分区、布局、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含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诊疗器械回收、运输、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流程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
(3)应建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交接与质量检查及验收制度,并设专人负责;
(4)应定期对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进行质量评价;
(5)应及时向消毒服务机构反馈质量验收、评价及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并要求落实改进措施。

7、采用院外服务的医院,应分别设污染器械收集暂存间及灭菌物品交接发放间。

两房间应互不交叉、相对独立。

2019.08.06制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