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合集下载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是改进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一种新算法,其
目的是用于向个别源发射不同信号,并只用一个接收天线接收这些信号,从而确定和估计相应源位置的信号束形成。

不仅能够跟踪源位置,而且可以帮助源识别和定位。

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基于原始Capon波束形成算法,是由同一信号
源发射的两个不同信号波束,采用平滑约束和加权约束的改进后的Capon波束形成算法。

首先,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使用平滑约束来抑制虚假源,从而减少
源定位的误差,同时保证源识别的准确性。

其次,使用加权约束,即在计算波束时,每个源都分配了一个权重,根据权重大小反映相应源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约束相关参数,使其趋近评估准确值,从而提高波束形成法的准确性。

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在源定位和源识别上都有着卓越的效果,抗高
相位噪声的能力更为有效,用于间歇性源的检测在精度和抗噪声性上都有着显著优势,在室内复杂信道下可以搭配传统的技术来提高信号可靠性,为无线网络系统和智能环境监测等多种用例提供服务。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近年来,Capon波束形成算法在微波和毫米波遥感系统中被广泛使用,该算法能够实现信号源的精确定位。

由于信号可以受到外界干扰,Capon波束形成的排序越不稳健,因此引入双约束的Capon波束形成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双约束Capon波束形成算法,以提高该算法的稳健性并更准确地定位信号源。

首先,在Capon波束形成算法中,信号源的位置是唯一的,但是从过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信号源的位置很难被正确的定位,这是信号源定位不准确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进信号源定位的准确性,需要在Capon波束形成算法中加入一种新的约束,使得定位精度更高。

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双约束Capon波束形成算法,其中引入了一种先验信息作为第二约束,以改善定位精度。

其次,Double Constrained模型是双约束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它由三个步骤组成,分别是数据预处理、约束优化和聚类。

数据预处理步骤的作用是确定信号的数量和初始位置。

然后,约束优化步骤用于优化并确定实际位置。

最后,聚类步骤将信号元素聚类到一起,以便将它们定位到信号源所在的位置。

由于有了双约束,算法的排序更加稳健,定位精度也更高。

此外,本文中还提供了实验,以验证改进后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有效性。

与单约束算法相比,双约束算法的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实验数据表明,双约束算法在定位精度、排序稳健性方面优于单约束算法。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约束Capon波束形成算法,以提高该算法的稳健性并更准确地定位信号源。

该算法可以适用于室内外的遥感应用场景,如高精度定位、测高和测量等,有望改善室内外测量的精度和稳健性。

基于改进不确定集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改进不确定集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SOI T hu . s,a r l tvey s a lr a m be s s fii n ort r o e a i l m l e lnu ri u fce tf hee r runc r ant r m ee e t i y pa a t r,w h c a c e e ih c n a hiv
i t r e e c u p e so u d d g a e wh n t e s e rn e t r mima c s s r u , a mp o e o u t n e f r n e s p r s i n wo l e r d e h t e i g v c o s t h i e i s o n i r v d r b s
sg a—n e f r n e s b p c s t en w n ,wh c s e u v l n o d c e sn h t e i g v c o r o ft e i n l t re e c u s a e a h e o e i ih i q ia e tt e r a i g t e s e r e t re r ro h n
中图 分 类 号 : 9 1 TN97 TN 1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22 3 ( 0 9 0—4 卜O 1 7—3 72 0 )60 6 5
A b s a f r n g r t m s d o Ro u tBe m o mi g Al o ih Ba e n
第6 期
20 0 9年 1 2月
雷 达 科 学 与技 术
Ra dar SCi ence an d Techn ogy of
Vo er2 9
基 于 改进 不 确 定 集 的稳 健 波 束 形 成 算 法

稳健的二级嵌套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稳健的二级嵌套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稳健的二级嵌套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杨杰;廖桂生;李军【摘要】For the beamforming problem in the two level nested arra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gnal model mismatch , this paper proposes a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based on efficient interference‐plus‐noise covariance matrix reconstruction and semi‐definite programming ( SDP) . Firstly , by using the diagonal grow th‐curve ( DGC ) model of the received signal and the search‐free ESPRIT method , we reconstruct the interference‐plus‐noise covariance matrix of the virtual array precisely ; then , the interference‐plus‐noise covariance matrix and a little prior information are applied to construct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in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 which can effectively decrease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MVDR filter in nonideal signal circumstances ; finally ,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 can be approximately expressed as an SDP problem by using the SDP relaxation method , and we can resort to the convex optimization software to solve it .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achieves a higher output SINR under different input SNRs or sampling snapshots circumstances a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methods .%针对信号模型失配情形下的二级嵌套阵列波束形成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干扰‐噪声协方差矩阵高效重构和半定规划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一种稳健的盲波束形成方法

一种稳健的盲波束形成方法

一种稳健的盲波束形成方法刘骐玮;马彦恒;李根;董健【摘要】针对现有的盲波束形成方法在采用级联模式时存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和在采用并联模式时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在时频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能量的定向积累作用获得频率轴的截距与信号的一维线性分布关系,然后根据二阶差分运算确定导向矢量的不确定集,最后由二阶锥规划约束精确地估计导向矢量并利用Capon 波束形成方法实现多目标盲波束的并行输出.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之现有方法计算量较小,可精确估计出导向矢量并形成波束,实现对期望信号的接收,干扰信号的抑制.【期刊名称】《电光与控制》【年(卷),期】2019(026)007【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阵列信号处理;盲波束形成算法;时频分析;能量积累;导向矢量估计;二阶锥规划【作者】刘骐玮;马彦恒;李根;董健【作者单位】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3;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3;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3;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石家庄 0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0 引言自适应波束形成是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雷达信号处理、通信、声呐等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3]。

传统的波束形成主要依靠获知期望阵列流型和信号来向等先验信息准确形成期望波束。

但在实际应用中,先验信息的获取往往是困难的,即使获得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算法的效果较之期望值有较大的下降[4],而盲波束形成算法的优点是在无法获得阵列流型和信号来向的情况下估计参数时,仍能形成波束,较大地提高了波束形成算法的稳健性和输出性能,降低了在先验条件不足情况下的算法恶化。

目前为止,较成熟的盲波束形成算法主要有恒模算法[5](Constant Modulus Algorithm,CMA),基于循环平稳性的盲波束形成算法[6](Spectral Self-Coherence Restoral,SCORE),高阶累积量的盲波束形成算法[7](High-Order Cumulant, HOC)和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ndepen 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盲波束形成算法[8]。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改进的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李立欣;白童童;张会生;包涛;申礼斌【摘要】Traditional double constraint robust Capon beamforming algorithm uses Newton iterativ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optimal loading, presenting the problems of low accuracy and large amount of computation. An improved Double Constraint Robust Capon Beamforming (DCRCB)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algorithm reconstructs the signal convariance matrix, and by optimizing the projection of signal steering vector onto the noise subspace, it projects the reconstructed interference-plus-noise convariance matrix onto the noise subspace, obtaining the double constraint algorithm model based on the noise subspace. For the norm constraint is accessorial, the algorithm model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single constraint issue and be solved into an analytical expression of optimal diagonal loading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algorithm can optimize the side lobe by adjusting the beam width of the main lobe, improve effectively the anti-vector error robustness, and reduce the amount of computation.%传统双约束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采用牛顿迭代法求解最优加载量,存在计算精度低且运算量大的问题。

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波束形成变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不同
的应用场景,稳健波束形成算法也应运而生。

稳健波束形成算法主要
是为了解决波束形成中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而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

常见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包括最小二乘稳健波束形成算法和基于鲁棒LMS的波束形成算法。

最小二乘稳健波束形成算法利用了目标信号的空间稀疏性和关键
区别性,通过最小化稀疏误差来提高抗干扰性能。

该算法在传感器阵
列运作频率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估计多路径信号的方向和幅度,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基于鲁棒LMS的波束形成算法是将传统LMS算法中的均方误差准
则改为鲁棒偏差准则,通过对数据分布的容忍,使算法具有更好的抗
干扰能力。

该算法对于信号干扰、离群点和抖动等情况都能够做出良
好的处理,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稳定性。

总之,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研究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为
目的的,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较 小时 算 法 的 稳 健 性 。理论 分析 与仿 真 实验 表 明 , 本 文 算 法 结 构 简单 , 计 算 复 杂 度 较 低 且 具 有 较 好 的 稳
健性 。
关 键 词 :宽 带 波束 形 成 ; 稳健性 ; 相位约束 ; 低计算复杂度 ; 辅 助 方位 角 中 图分 类 号 :TP 9 1 1 . 7 文献标志码 : A
h t t p : / / s j c j . n u a a . e d u . c n E — ma i l : s j c i @n u a a . e d u . c n Te l / Fa x:+ 8 6 - 0 2 5 - 8 4 8 9 2 7 4 2
◎2 0 1 6 b y J o u r n a l o f D a t a Ac q u i s i t i o n a n d P r o c e s s i n g
( Co l l e g e o f Na v i g a t i o n & Ae r o s p a c e En g i n e e r i n g,I n f or ma t i o n En g i ne e r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Zh e n gz h o u,4 5 0 0 02 ,Ch i n a )
Lo w Co mp l e x i t y Ro b u s t Wi d e b a nd Be a mf o mi n g Al g o r i t h m Ba s e d o n Ph a s e Co ns t r a i n t Di n g Yo n g c h a o ,L i u C h e n g c h e n g ,Z h a o Yo n g j u n,C h e n Hu i

不确定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不确定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不确定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Intelligent Constrained Robust Beamforming Algorithm)引言:现代无线通信系统面临日益复杂的无线环境和多用户干扰问题。

波束形成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抑制多路径传播和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波束形成算法需要考虑到不确定性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稳健性和高效性的平衡。

一、波束形成算法的基本原理及问题定义波束形成的目标是通过加权和相位控制来合成一个主波束,从而将接收机或发送机的辐射能量定向到特定的方向或接收特定的方向信号。

传统的波束形成算法采用幅度和相位加权求和的方式,但对于不确定环境下的波束形成问题,传统方法不能有效解决。

不确定环境下的波束形成问题定义如下:给定一个接收机阵列和多个发射信号源,假设信号源的位置、功率和相位均未知。

接收机需要设计一个波束形成权向量,使得接收到的信号能量最大化,同时抑制干扰和噪声。

二、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设计思路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综合考虑约束条件和不确定因素的新型波束形成方法。

其设计思路如下:1.集约性考虑:算法应该具备高效的计算能力,使得能够在实际场景中快速生成波束形成权向量。

这一考虑可以通过使用优化算法来实现,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以及对算法进行有效优化,减少计算复杂度。

2.约束性考虑:由于波束形成算法需要抑制干扰和噪声,使其只接收到目标信号源的能量,因此需要考虑如何约束波束形成权向量。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添加一个约束函数,并利用约束函数进行优化。

约束函数可以包括最小子空间投影法、模糊定位法等。

3.稳健性考虑:在不确定环境下,信号源的位置、功率和相位均未知,因此波束形成算法需要具备较好的稳健性。

为此,可以考虑使用鲁棒统计方法来进行波束形成,如最小方差无偏估计、单纯形算法等,从而降低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度。

三、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的具体实现方法1.确定约束函数:根据实际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当的约束函数,以便约束波束形成权向量,如最小子空间投影法。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刘聪锋)第1-3章章-(1)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刘聪锋)第1-3章章-(1)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图4.1-3 负加载对波束形成算法方向图的影响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正加载对波束形成算法方向图的影响如图4.1-4所示。 当加
载电平在
内变化时, NCCB的方向图指向相应地
进行变化, 当加载电平为正时, 对应于NICCB, 从方向图
的指向可以看出, 正加载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指向性能有一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4.1 基于模约束的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 4.2 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4.1 基于模约束的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 法
假设阵列由M个传感器组成, 则窄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
法的输出通常表示为
参数取最大值的方向图之外, 其它参数时的方向图变化也不 是很明显, 但是性能改善相当显著。 因为当模约束参数取最 大值时, 约束条件基本不起作用, 所以性能改善较差。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图4.1-8 模约束参数变化时的NECCB方向图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SNR相对于模约束参数的变化如图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图4.1-2 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方向图(2)
第4章 模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 2. 负加载对波束形成算法方向图的影响如图4.1-3所示。 当 加载电平在 [ ,0]内变化时, NCCB的方向图指向相应 地进行变化, 当加载电平为负时, 对应于NECCB, 从方向图 的指向可以看出, 负加载对波束形成算法的指向性能有一定 的改善, 但是只有在最优的NECCB时, 方向图的主瓣指向是 最优的。

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丁永超;刘成城;赵拥军;陈辉【摘要】针对传统空时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结构复杂、计算量大和稳健性差的问题,提出低复杂度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首先给出频率变化时阵列响应相位,分析频率变化与角度变化对阵列响应相位的影响。

通过对期望信号不同频点施加阵列响应幅度和相位约束,补偿不同频率间的阵列响应相位差来实现无需延迟线或FIR/IIR滤波器结构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

然后分析频率和角度同时变化对阵列响应相位的影响,在期望信号来向附近引入辅助方位角,进一步提高期望信号来向趋于零度和相对带宽较小时算法的稳健性。

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表明,本文算法结构简单,计算复杂度较低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To solve the computation complexity and robust problems of conventional space‐time wideband beamformer structure ,a low complexity robust algorithm isproposed .Firstly ,the array response phase when the frequency changes is given ,and the influence of frequency change and angle change on the phase of array response are analyzed .Through imposing magnitude and phase constraints to compensate the phas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frequencies for desired signal ,robust wideband beamforming is a‐chieved without delay lines or FIR/IIR filter .Furthermore ,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n array response phase when the frequency and angle change simultaneously ,the auxiliary azimuth in the vicinity of de‐sired signal i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the robustness of the algorithm is improved when the arrival direc‐tion of the desired signal tends to zero and the relative bandwidth is small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algorithm has simpler structure ,lower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and better robustness than traditional algorithm .【期刊名称】《数据采集与处理》【年(卷),期】2016(031)006【总页数】7页(P1185-1191)【关键词】宽带波束形成;稳健性;相位约束;低计算复杂度;辅助方位角【作者】丁永超;刘成城;赵拥军;陈辉【作者单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郑州,450002;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导航与空天目标工程学院,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911.7宽带波束形成作为一种重要的阵列信号处理技术[1],在雷达、声纳、通信和地震学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其能够在增强期望方向入射信号的同时抑制其他来向的干扰和噪声。

一种用于声学成像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一种用于声学成像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

在语音分析 & 声学成像 & 地震勘探 & 声纳等领域都要用到宽带阵列信号处理 + 一般来说 " 波束形成器的主瓣 宽度与入射信号的频率 & 阵元数及阵元间距有关 + 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基阵时 " 所形成的波束宽度一般不同 $ 频 率越高 " 波束越窄 + 因此 " 当宽带信号在波束非主轴方向出现时 " 会产生波束输出的高频能量损失 " 这将导致输 出波形发生畸变 " 给信号检测 & 参量估计和目标识别等带来极大的困难 + 所以 " 设计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以 使主瓣宽度在整个工作频率范围内恒定不变 " 保证接收到的宽带信号不产生畸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 * ’ 1$ + , 0 2 # " 0 ) + ’ 1 # * 30 2 # ", . # % & ’ ) . ) 0 , ) 3 3
!"#$% & ’ (") *#$+ , ( 0 ( 1 2 , ’ 3"4 .5 6 , 1 ’ ( -"!. / ! " 3 7 0 7 09 : = + / >5 ? @ 0 A : ?B 7 0 DE F / A : G G 7 0 8 ;< C C " # , 7 @ 7 D5 @ 7 H 7 / 0I 0 7 @ + / >, J 7 0 3 7 0 7 0 " " " & "" , J 7 0 !& 8 $ ! $ & ’ " , . ’ J :> / A K G : ?= : L > / F L : F7 G0: > > 7 A 7 : 0 H= F / ? = 0 ?= : L > / F L 7 0 : H J / ?= : A K G :/ >H J : !3 CL " ? @ 0 H : G/ > H J := 7 D 7 H // : F H :7 0L K D H 7 H J: 0 @ 7 F / 0 L : 0 H G0 ?A / L K H H 7 / 0 D: > > 7 A 7 : 0 A +M / N : @ : F C ;H . . . ; H J :F / = K G H 0 : G G/ > H J : > / A K G : ?= : L > / F L : F 7 G0 / HC / / ?: 0 / K JN J : 0H J :: F F / F/ >G 7 0 D? 7 F : A H 7 / 0: O 7 G H G + C C " 3 // @ : F A / L :H J :G J / F H A / L 7 0 -0 / @ : DF / = K G H= F / ? = 0 ?= : L > / F L 7 0 L : H J / ?= G : ?/ 0H J :> / A K G 7 0 C C C F / A J7 G. F : G : 0 H : ? 7 0H J 7 G. : F H /A J 7 : @ :-A / 0 G H 0 H= : LN 7 ? H J> / FA / K G H 7 A 7 L 7 0 +3 J :. F / / G : ? . . . C C . L : H J / ?L 7 0 D D 7 : G H J : 7 ? : -/ >1 / = K G H, / 02 : L > / F L 7 0 1 , 2# H /H J : > / A K G 7 0 F / A JH /C : H H J : ;. . . C! C. . L / F :: O A H > / A K G 7 0 F 0 G > / F L H 7 / 0L H F 7 O0 ?H J : 0F : ? K A :H J :> / A K G : ?? H -: F F / F +3 J K G7 HA 0C F : H D CH ; 7 L F / @ : H J :F / = K G H 0 : G G. : F > / F L 0 A :/ > H J : > / A K G : ?= : L > / F L : F + . $ % % % 4 + 6 # " * & A / 0 G H 0 H $ = : LN 7 ? H J A / K G H 7 A 7 L 7 0 > / A K G 7 0 : L > / F L 7 0 1 , 2% 1 B B ! C C C= C 5

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刘聪锋;廖桂生【摘要】针对当前已经提出的二次不等式约束(QIC)条件下的线性约束最小功率(LCMP)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进行有效的求解,解决了该波束形成问题的最优加权矢量求解问题,而且对约束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选取的依据和范围.但是,由于二次等式约束(QEC)远远强于二次不等式约束(QIC),因此,相对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二次等式约束(QE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所以又提出了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并进行了有效的求解.最后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且表明在等式模约束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来克服信号方向失配,即最优的负加载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期刊名称】《电子学报》【年(卷),期】2010(038)009【总页数】7页(P1990-1996)【关键词】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线性约束最小功率波束形成器;二次模约束;对角加载;负加载【作者】刘聪锋;廖桂生【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对抗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7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1 引言波束形成是阵列信号处理中广泛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如雷达、声纳、声学、天文、地震、通信以及医学成像等领域.基于数据的Capon波束形成算法通过自适应地选择加权矢量使得在有用信号(SOI)无失真的条件下阵列的输出功率最小[1,2].当有用信号的阵列导向矢量准确获得时,相对于基于数据的波束形成算法,Capon波束形成算法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和较好的干扰抑制能力.然而,当有用信号的导向矢量不能精确地获得时,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将急剧下降[3,4].为了克服阵列导向矢量误差的影响,可以通过额外增加线性约束来提高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稳健性,其中包括点约束和导数约束[5~9].在阵列信号处理中,典型的线性约束包括主瓣约束,用以展宽主波束和使主波束更加平坦,即可提供针对阵列响应矢量失配的稳健性;而置零约束是用来在一定的方向设置明确的零点,用来消除和降低干扰的影响.从LCMP波束形成算法和标准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形式可以看出,LCMP波束形成算法是标准Capon波束形成算法的推广,而标准Capon波束形成算法是LCMP波束形成算法一个特例.对自适应线性约束最小功率(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加权矢量进行二次不等式约束(QIC)可以有效地改善波束形成算法对于指向误差和传感器参数随机扰动的稳健性[10].在权矢量的线性约束和不等式约束条件下,通过使得输出功率最小的权矢量具有和最优LCMP波束形成算法相同的形式,不同之处是数据的协方差矩阵增加了一个标量化的对角加载矩阵.但是该最优的加载电平不能够直接表示成约束参数的紧凑表达式,而且无法进行准确的求解,因此最优加载电平的求解一直制约着该算法的实际应用.尽管提出了许多数字方法来近似实现二次不等式约束(QI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QICLCMP),例如:最小均方(LMS)算法、递归最小二乘(RLS)算法[11],然而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基于模约束的Capon波束形成(NCCB)算法可以提高针对阵列导向矢量误差和噪声的稳健性[12],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和NCCB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NCCB是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一个特例,而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是NCCB的推广.Sergiy.A等人针对任意未知导向矢量失配,提出了一种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13,14],但是未能给出精确解,而是通过所谓的二阶锥(SOC)规划进行了近似求解.Shahram.S等人针对未知的任意类型高秩信号阵列响应失配,提出了最差性能最优的稳健波束形成算法[15],但是其性能严重依赖于约束参数.对于当前已经提出的二次不等式约束(QI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主要问题是有效的求解和二次约束参数的选择.因此,本文提出了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对其进行准确的求解,解决了该波束形成问题的最优加权矢量求解问题,而且对约束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选取的依据和范围.但是,由于二次等式约束(QEC)远远强于二次不等式约束(QIC),因此,相对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二次等式约束(QE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所以本文又提出了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并进行了有效的求解.最后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且表明在等式模约束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来克服信号方向失配,即最优的负加载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2 LCMP波束形成算法假设传感器阵列是由N个理想均匀线阵组成,令x(k)表示N×1维的阵列接收信号矢量,并且x(k)由下式给出:其中si(k)表示由第i个用户发射的第k个采样,vi为第i 个用户的N×1维复阵列响应矢量,n(k)为环境噪声的复采样矢量.在窄带波束形成中,波束形成器的输出是由复加权矢量与传感器阵列接收信号矢量的复内积给出,即:其中(◦)H表示矩阵的共扼转置运算.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加权矢量是通过使波束形成算法在型如CHw=f的一系列线性约束条件下,输出的功率最小来求解的,其中C为N×m维的约束矩阵,f为m×1维的约束值矢量.因此,LCMP最优化问题可以描述如下:其中为数据协方差矩阵.该最小化问题可以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进行求解.其加权矢量表达式如下所示:对于理想情况,即导向矢量和协方差矩阵不存在任何误差时,上式所示的加权矢量是最优的.然而,当假定导向矢量不同于其实际值时,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将会急剧下降,这种情况在实际应用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波束形成算法的方向图将会产生严重的畸变.因此,稳健性是波束形成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性能.3 二次不等式约束LCMP波束形成算法当信号源或者阵列的假定特性与实际特性不一致时,即存在失配时,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将急剧下降.二次不等式约束(QI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是通过对权矢量w的模强加一个不等式约束,用来改善对于指向误差和传感器参数随机扰动的稳健性,即对权矢量w的二次不等式约束具有如下所示的形式:因此,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可以描述如下:由于该波束形成算法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求解,所以制约着该算法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对该最优化问题进行如下求解.3.1 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求解令S表示上式(6)所示的最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集合,即:定义函数:其中λ为实值Lagrange乘数,并且λ≥0满足Rx+λ I>0,因此可以相对于参数w 最小化,而μ为任意的Lagrange乘数矢量.因此有:其中该式的等号在S的边界上取得.考虑条件:当该条件成立时,LCMP的解(4)满足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模约束条件,因此也是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但是对于这种情况λ=0,即此时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模约束不起作用.另外,考虑条件:该条件约束着参数ε的上限,故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不同于LCMP波束形成算法.为了处理这种情况,可以将f1(w,λ,μ)重写如下:因此,对于给定的λ和μ,f1(w,λ,μ)的无约束最小化解由下式给出:显然有:因此,f2(λ,μ)相对于μ的最大化由下式给出:所以,令上式(15)等于零即可解出μ,即:将^μ带入f2(λ,μ),并令:对于参数λ的任意矩阵函数F,有如下结论:因此,求f3(λ)关于参数λ的最大化,即可得:所以,λ可以利用Newton等方法进行有效的求解.将求解的^μ代入加权矢量^wλ,μ的表达式中,可得:该最优权矢量将满足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约束条件,即满足因此,位于S的边界上.所以,就是所要求解的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该解与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具有相同的形式,不同之处是对Rx增加了一个对角加载项λ I,即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属于对角加载类技术.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果Lagrange乘数λ被精确地计算,则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最优加权矢量也就可以准确地获得.为了获得Lagrange乘数λ,必须利用Newton等方法求解下面的方程.即:因此,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关键问题是利用上面的方程(21)求解最优Lagrange乘数.3.2 最优Lagrange乘数的求解为了求解方程(21),对样本协方差矩阵进行如下所示的特征分解(EVD):其中为对角矩阵,为Hermitian矩阵,λi(i=1,2…N)和ui(i=1,2…N)分别为Rx的特征值和特征矢量,N为接收数据的自由度.为了分析的方便,假设Rx的特征值(或特征矢量)按照如下所述的降序排列,即:因此,可得:所以有:并且令:因此,f(λ)可以被重新表示为:故可得以下结论:利用条件可得:令下面分析Lagrange乘数λ的取值范围和解的存在性.(1)如果a>1,则有:由于λ≥0,而λN-aλ1<0.因此,在a>1条件下,Lagrange乘数λ的取值范围由下式给出:因此,可得:利用条件a<λ1/λN可得,当1<a<λ1/λN时,至少存在一个解满足方程f(λ)=0. (2)如果a<1,则有:由于λ≥0,而aλN-λ1≤0.如果aλ1-λN≥0,则有a≥λN/λ1.所以,当λN/λ1≤a<1时,Lagrange乘数λ的取值范围由下式给出:因此,可得:所以,当λN/λ1≤a<1时,不存在解λ∈满足方程f(λ)=0.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和NCCB的表达式可以得出,NCCB为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一个特例,而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为NCCB的推广.对于NCCB,f(λ)为λ≥0的单调增函数[12],故可以得出,对于QICLCMP波束形成器,f(λ)也为λ≥0的单调增函,即如果Lagrange乘数λ存在,必定唯一.综上所述,当1<a<λ1/λN时,存在唯一的解λ∈满足方程f(λ)=0.4 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的选择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对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ε的选择决定解的存在以及解的取值.如果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ε的选择太大,则约束不起作用;相反,如果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ε的选择太小,则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不存在.前面分析了当1<a<λ1/λN时,存在唯一的解λ∈满足方程f(λ)=0.因此,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ε的选择可以按照下式进行:再考虑可得:如果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ε的选择超出了上面的取值范围,则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不存在.因此,二次不等式约束参数ε应该在上面不等式所定义的区间内取值.5 二次等式约束LCMP波束形成算法5.1 算法的建模分析从上面的分析可知,二次不等式约束可以增强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稳健性,由于不等式约束关系具有较大的范围,因此权矢量的模值也将在相应的较大范围内变化.如果权矢量的模值波动比较大,则波束形成算法的性能改善程度将会被大大地消弱.由于二次等式约束更加强于二次不等式约束,因此相对于QICLCMP,二次等式约束(QE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强的稳健性.所以本文又提出了QELCMP波束形成算法,并进行了有效的求解.二次等式约束(QEC)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是通过对权矢量w的模强加一个二次等式约束.因此,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可以描述如下对比QICLCMP和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可知,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存在于约束条件的边界上,同样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也在约束条件的边界上取得,但是两个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是不同的,如前所述,QICLCMP的Lagrange乘数只能取正的实数值,而QECLCMP的可以取负值.因此,从最优化问题的求解角度分析,QECLCMP存在一个取正值的Lagrange乘数解,和一个取负值的Lagrange乘数解,而取正值的解其实就是QICLCMP的解.为了区别,对于QECLCMP只取负解.为了讨论QECLCMP的求解,必须借助于QICLCMP的讨论结果,因为对于QICLCMP只有在Lagrange乘数为正数时才可以进行有关不等式的缩小和放大. 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分析相似,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也可以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求解,而且QECLCMP的最优权矢量具有和QICLCMP相同的形式.QECLCMP和QICLCMP之间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Lagrange乘数的取值范围不同,对于QICLCMP,λ≥0,而在此,Lagrange乘数为任意的实数值.5.2 最优Lagrange乘数的求解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具有和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相同的形式,但是Lagrange乘数的取值范围不同,为了使得在QICLCMP的分析结果对QECLCMP 成立,对Lagrange乘数加上绝对值符号,这是因为从式(28)到式(30)的推导过程中利用了Lagrange乘数为正数的假设.因此,QECLCMP的Lagrange乘数取值范围可由下式确定:(1)如果a>1,则有:如果λ1-aλN>0,则a<λ1/λN,由于λN-aλ1<0,但是>0.因此,当1<a<λ1/λN时,可得:由于0,以及=-<0.因此,当1<a<λ1/λN时,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在区间内的解和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相同,但是在区间内的解才是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2)如果a<1,则有:如果aλ1-λN>0,则a>λN/λ1,由于aλN-λ1<0,但是>0.因此,当λN/λ1<a<1时,可得:由于以及基于上面对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分析结果,可知当λN/λ1<a<1时,在区间内无解,而在区间内的解才是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综上所述,可得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解的存在性如下:(1)当1<a<λ1/λN时,区间内的解才是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而相应的约束参数取值范围为(2)当λN/λ1<a<1时,区间内的解才是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解,而相应的约束参数取值范围为从上面的讨论结果可知,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最优解为负加载形式,而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最优解为正加载形式.6 仿真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了如下的仿真试验.阵列为理想均匀线阵,阵元数为N=10,阵元间距为半波长.假设存在一个有用信号和两个干扰源,即包含一个方向角为0°的信号,以及分别位于-30°和50°的两个等功率干扰,其中信噪比和干噪比分别为-5dB.然而假定信号方向等于5°(即存在5°的观察方向失配).仿真分析时将理想条件下的LCMP算法作为基准,即应用最大似然估计算法(MLE)估计的协方差矩阵和信号的真实导向矢量,并在仿真中记为Ideal-LCMP.其它算法包括:LCMP,变加载递归最小二乘(VLRLS)-LCMP[11],二次不等式约束(QIC)LCMP,二次等式约束(QEC)LCMP.对于QICLCMP和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仿真中约束参数选择为允许取值范围的中值数.6.1 算法的有效性分析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图1给出了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方向图.由于信号方向失配的存在,LCMP的方向图主瓣偏离了信号方向,但是在干扰方向,具有较深的零点.变加载递归最小二乘(VLRLS)LCMP接近于标准LCMP波束形成算法.QICLCMP优于LCMP,但是性能改善不是很明显,而QECLCMP是所有算法中最优的,信号的方向失配被很好地克服.其中,QICLCMP利用正的最优加载电平,而QECLCMP应用了负的最优加载电平.显然,相对于QICLCMP,QECLCMP具有更好的指向性能.6.2 对角加载电平对波束形成算法的影响由于QICLCMP和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加权矢量形式相同,且是LCMP的对角加载形式.但是它们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求解各自的最优加载电平.为了分析加载电平对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影响,进行了如下仿真.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信噪比(SNR)相对于对角加载电平的变化如图2所示.当加载电平在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时,即在区间内选择时,二次约束(QC)LCMP的SNR也进行相应的变化.当加载电平为正时,QCLCMP为QICLCMP,然而当加载电平为负时,QCLCMP为QECLCMP.从曲线图可以看出,QECLCMP具有比QICLCMP更高的SNR,对于最优加载,即加载电平为-6.12时,由于QECLCMP具有最优的指向性能,因此它的SNR是最高的,这可以利用图1进行解释.因此,加载电平对LCMP算法的SNR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QECLCMP算法具有更好的指向性能,即最优负加载更加优良.6.3 模约束参数对波束形成算法的影响对于二次约束(QC)LCMP波束形成算法,存在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如何求解最优加载电平,而另一个就是如何选择模约束参数.尽管本文已经在理论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是还存在令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选择最优的模约束参数.因此,下面详细地分析模约束参数对QCLCMP的影响.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SNR相对于模约束参数的变化如图3所示.当模约束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时,即在区间(εmin,εmax)内变化时,LCMP的SNR也随之相应地变换.QICLCMP相对于LCMP具有较高的SNR,而QECLCMP具有最高的SNR.随着模约束参数的增加,QECLCMP的SNR也相应地增加,但是QICLCMP的SNR逐渐趋近于LCMP的SNR.当模约束参数等于最大值时,约束不起作用,因此三个SNR 的取值相同.因此,LCMP的SNR取决于模约束参数,尤其对于QECLCMP.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加权矢量模值相对于模约束参数的变化如图4所示.与图4相类似,当模约束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变化时,即在区间(εmin,εmax)内变化时,二次约束(QC)LCMP的加权矢量模值也随之相应地变化,而且近似等于模约束参数的平方根.这和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即最优解是在约束的边界上取得,而图中的差别是由计算上的近似产生的.从上面的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当模约束参数在允许的范围内选取时,模约束参数对QICLCMP的影响较小,但是对QECLCMP的影响较大,而且具有更好的指向性能,即最优负加载更加优良.7 结论对自适应线性约束最小功率(LCMP)波束形成算法的加权矢量进行二次约束可以有效地改善波束形成算法对于指向误差和传感器参数随机扰动的稳健性.但是其最优加载电平不能直接表示成约束参数的紧凑表达式,而且无法进行准确的求解.因此,本文首先针对当前已经提出的二次不等式约束条件下的(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提出了利用Lagrange乘数方法进行有效地求解,其中对Lagrange乘数进行了准确的计算,因而可以获得准确的最优加权矢量,解决了该波束形成问题的最优加权矢量求解问题,而且对约束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选取的依据和范围.但是,由于二次等式约束(QEC)远远强于二次不等式约束(QIC),因此,相对于QICLCMP波束形成算法,二次等式约束条件下的(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所以本文又提出了QECLCMP波束形成算法并进行了有效的求解.最后的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且表明在等式模约束条件下的LCMP波束形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来克服信号方向失配,即最优的负加载具有更加优越的稳健性能.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J Capon.High resolution frequency-wavenumber spectrum analysis[J].ProcIEEE,1969,57(10):1408-1418.[2]R T Lacoss.Data adaptive spectral analysis methods[J].Geophys,1971,36(4):661-675.[3]C D ments on high resolution frequencywavenumber spectrum analysis[J].Proc IEEE,1970,58(6):947-949.[4]H Cox.Resolving power and sensitivity to mismatch of optimum array processors[J].J Acoust Soc Amer,1973,54(3):771-785.[5]O LFrostIII.An algorithm for linearly constrained adaptive array processing[J].Proc IEEE,1972,60(10):926-935.[6]M H Er,A Cantoni.Derivative constraints for broad-band element space antenna array processors[J].IEEE Trans Acoust,Speech,Signal Processing,1983,31(12):1378-1393.[7]K M Buckley,L J Griffiths.An adaptive generalized sidelobe canceller with derivative constraints[J].IEEE Trans Antennas Propagat,1986,34(3):311-319.[8]S Zhang,I L Thng.Robust presteering derivative constraints for broadband antenna arrays[J].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2002,50(1):1-10.[9]刘聪锋,廖桂生.线性干扰参数约束的稳健LSMI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学报,2009,37(6):1386-1392.Liu Cong-feng,Liao Gui-sheng.Robust LSMI beamforming algorithm under linear jammer parameter constraint[J].Tien Tzu Hsueh Pao/Acta ElectronicaSinica,2009,37(6):1386-1392.(in Chinese)[10]H Cox,R Zeskind,M Owen.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J].IEEE TransAcoust,Speech,Signal Processing,1987,35(10):1365-1376.[11]Z Tian,K L Bell,H L Van Trees.A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implementation for LCMP beamforming under quadratic constraint[J].IEEE Trans on SignalProcessing,2001,49(6):1365-1376.[12]J Li,P Stotica,Z S Wang.Doubly Constrained Robust Capon Beamformer[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4,52(9):2407-2423.[13]S A Vorobyov,A B Gershman,Z Q Luo.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Using Worst-Cas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A Solution to the Signal Mismatch Problem[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3,51(2):313-324.[14]刘聪锋,廖桂生.基于最差性能最优的稳健STAP算法[J].电子学报,2008,36(3):581-585.Liu Cong-feng,Liao Gui-sheng.Robust STAP algorithm using worse-cas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J].Tien Tzu Hsueh Pao/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08,36(3):581-585.(in Chinese) [15]S Shahram,A B Gershman,Z Q Luo,et al.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for general-rank signal models[J].IEEE Signal Processing,2003,51(9):2257-2269.。

一种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一种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省气象探测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摘 要: 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可以自动对准期望方向和抑制干扰,但当期望导向矢量产生失配 和干扰发生扰动时,会造成自适应权重的不匹配,导致算法性能急剧下降。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是基于标准 Capon 波束形成器,对干扰区域构造宽零陷和利用 采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重构了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同时对期望信号导向矢量估计,最后对权 重进行二次约束实现了零陷加宽、期望指向不偏移。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干扰移动和导向 矢量失配同时存在时具有更好的稳健性。 关键词: 稳健波束形成; 协方差矩阵重构; 二次约束; 零陷加宽 中图分类号: TN911.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92( 2019) 04-373-08
目前,针对阵列模型失配提出的稳健算法主要 为: 对角加载算法、特征空间算法、不确定集约束算 法以及协方差矩阵重构算法。对角加载波束形成算 法[7]( Diagnoal Loading,DL) 是在协方差矩阵对角元 素上添一个加载因子,从而抑制权向量中的噪声,但 最优加载因子的不易确定[8 - 9]。文献[10]采用投 影波束形成方法是对特征空间算法的进一步改善, 其将失配的导向矢量向信号加干扰子空间进行投 影,将投影分量作为修正后的导向矢量,从而提高了 导向矢量失配的鲁棒性。以上两类算法是对采样协 方差矩阵进行了改进,而采用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 波束形成方法[11 - 12]可看成是对导向矢量的改进,如 最典型 的 稳 健 Capon 波 束 形 成[13] ( Robust Capon Beamformer,RCB) 算法,但由于仍没有将期望信号 剔除,在高信 噪 比 和 导 向 矢 量 失 配 角 度 较 大[14] 时, 算法性能下降。为了解决协方差矩阵中包含期望信 号的问题,文献[15]通过 Capon 空间谱估计,对除 去期望信号的协方差矩阵重构,因此能够降低期望 信号失配对算法的影响,文献[15 - 18]是基于协方 差矩阵重构的一些 不 同 的 波 束 形 成 算 法。 以 上 是 对阵列模型 存 在 失 配 提 出 的 一 些 方 法,而 针 对 干 扰位置扰动 的 问 题 通 常 采 用 零 陷 加 宽 的 方 法,从 而 实 现 对 扰 动 干 扰 的 抑 制。 Mailloux[19] 和 Zatman[20]都对零 陷 加 宽 问 题 进 行 了 研 究,且 各 自 独 立 提 出 了 解 决 方 法 。 Gershman[21]提 出 了 在 干 扰 方 向施加导数 约 束 来 加 宽 干 扰 零 陷 的 方 法,但 是 该 方法运算量大,零陷 加 宽 不 明 显。李 荣 峰[22]从 干 扰位置变化 的 角 度 出 发,实 现 了 干 扰 在 正 态 分 布 特性时的零 陷 展 宽,而 当 干 扰 模 型 为 均 匀 分 布 时 与 Zatman 的方 法 等 同。王 金 博[23]采 用 了 基 于 最 小均方误差准则对权值进行二次约束得到新的权 值,进而实现了零陷加宽。

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

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

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陈明建;罗景青【期刊名称】《高技术通讯》【年(卷),期】2012(022)011【摘要】针对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失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响应偏差(SRV)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在空时二维处理宽带信号模型基础上,通过增加SRV约束改善阵列响应的频率不变性能,同时结合导向矢量误差的不确定集约束和误差矩阵范数约束增强算法的稳健性.该类稳健宽带波束形成器的权值求解问题可以转化为矩阵束的广义特征值分解问题,推导了权矢量的近似闭式解.算法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相比,该方法在改善阵列响应的频率不变特性的同时,提高了阵列输出信干噪比(SINR)性能.%To solve the problem of signals' mismatch between the actual steering vector and the presumed steering vector in broadband adaptive beamforming, a novel robust algorithm for robust broadband beamforing based on the 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 model is proposed by employing the spatial response variation (SRV) constraints.The frequency invariant beampattern design is provided by applying the SRV constraint in the optimization formulations.Moreover, the steering vector uncertainty set constraint and error matrix norm constraint are combined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the broadband adaptive beamformer.The robust broadband beamformer design problem can be converted to the form of the minimum generalized eigenvalue of a matrix pencil, and the approximateclosed-form solution to the weight vector is derived.The extensive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complexit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chieve the frequency invariant beampattern and improve the output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 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robust broadband beamforming algorithms.【总页数】6页(P1124-1129)【作者】陈明建;罗景青【作者单位】合肥电子工程学院308教研室合肥 230037;合肥电子工程学院308教研室合肥 23003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基于幅度响应约束的稳健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 [J], 陈明建;罗景青2.基于双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J], 陈明建;罗景青3.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最小二乘宽带波束形成 [J], 陈明建;罗景青4.基于相位约束的低复杂度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J], 丁永超;刘成城;赵拥军;陈辉5.频率不变约束的角加载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J], 蒋留兵;罗良桂;车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设计与仿真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设计与仿真

n w rb s a a t eb a o me a rp s d n ti t o ,a mo e a c rt s mae o e c v r n e mar a e o u t d pi e mfr rw sp o o e .I h sme h d r c u ae e t t f h o a i c ti w s v i t a x o t ie i sn e s rn a e meh d,i se d o e s mp e c v ra c t x i h tn a d C p n b a o me . b an d va u i g t h k g t o h i n t a ft a l o a n emar t esa d r a o e mfr r h i i n
l , 1 卢 尺l + {I 蠢一 )I} I 一( 一 ) l 卢 E I d ( R I
= O N 一2 1一卢 打( ) L 2 ( ) R
其 中s t 表示 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的复包络 ,() () n t 是信
号背景噪声 , 假设其 为空 间白噪声且与 s t ()不相关 。矩阵
主的计算出对 角加 载值 , 而且 不需要 用 户 自己设 定 相关 参
对角加载算法 ( L ] D ) 是一种广泛 使用 的 自适应 波束形 成方法 . 是传 统对角加 载算法最 大的缺点是难 以确 定对角 但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0 7 12 6 9 25 ) 收稿 日期 :0 1 叭 一 0 修 回日期 :0 1 0 — 1 2 1一 1 2 1— 2 2
Co p rd wih te ta iin la a tv e mfr es,t e n w eh d c n c mp t he DL e e o pe ey a tm ai m a e t h r dto a d p ie b a om r h e m to a o u e t lv lc m ltl u o t-

基于两步最小均方的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两步最小均方的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基于两步最小均方的宽带波束形成算法
宽带波束形成是一种利用阵列天线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信号接收的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其中,最小均方算法(LMS)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阵列天线领域中独具一席之地。

然而,在面对高信噪比或高干扰环境下,传统的LMS算法的性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这时候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更为高级的算法来完成波束形成。

一个较为简单易用且性能相对优秀的宽带波束形成算法是"两步最小均方算法"。

"两步最小均方"算法是指通过两次LMS算法最小化预定损失函数来实现波束形成的算法。

首先,对于每个频率点上的输入信号,在阵列的每个元件寻找最优的权值系数,以便最小化平均均方误差(MSE);接着,在所有频率点上再次求解权值系数,这一次是为了最小化整个频率带宽上的平均均方误差。

最终,通过将这些最优的权值系数应用到每个天线元件上,相应的波束输出可以被得到。

在实际应用中,"两步最小均方"算法具有易于实现,而且在高信噪比和高干扰环境下能够提供良好的性能这些优点。

另一方面,由于该算法涉及对整个频率带宽上的信号进行加权处理,它对计算处理速度要求比较高。

总之,"两步最小均方"算法是一种可靠且实用的宽带波束形成算法,尤其适用于面临高信噪比和高干扰环境的情况。

它的优越性在实际应用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并且也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阵列天线应用场景中。

基于双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技术

基于双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技术

基于双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技术王海涛;王伟;张明;符渭波【摘要】针对常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当训练数据中包含目标信号时,存在目标相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约束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方法不仅约束了目标方向的最小增益,同时也约束了权矢量的最大均方值.仿真分析表明,本文所提的方法不仅能够避免信号相消的现象,同时当存在导向矢量误差和少的训练数据的情况下也仍然有效,非常适合于用作工程领域.【期刊名称】《火控雷达技术》【年(卷),期】2018(047)00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稳健波束形成;凸优化;内点法;信号相消【作者】王海涛;王伟;张明;符渭波【作者单位】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西安7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9.730 引言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在诸如雷达,声呐,通信等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理论界一直研究的热点[1-4],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对阵列天线各个阵元接收的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可以自适应的抑制来自非目标方向的干扰,同时在目标方向形成主瓣增益,提取目标信号。

传统的Capon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在目标方向阵列天线导向矢量准确已知时,具有非常优异干扰抑制性能[2]。

但当波束形成训练数据中包含目标信号时,Capon波束形成技术则存在目标信号相消的现象。

特别地,当目标信号方向不是准确已知或者阵列天线结构存在误差导致期望的目标信号导向矢量与其实际值之间存在误差或者训练数据过少时时,这种目标信号相消现象将会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过程中的目标相消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约束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不同于传统的Capon自适应波束形成只约束了目标方向的增益,本文利用两个不等式限制条件不仅约束了目标方向的最小增益,同时约束了权矢量的最大均方值,最后利用基于内点方法的凸优化技术求解最优波束形成权矢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双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陈明建;罗景青【摘要】Since the robust beamformer based on a single uncertainty set constraints was susceptible to the norm constraint parameter ,a novel robust broadband beamforming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ouble uncertainty set constraints was proposed .In the case that the practical steering vector is constrained to two spherical uncertainty sets with different model parameter ,the proposed method effectively overcomes the SINR degradation problem of the robust beamformer based on a single uncertainty set constraints . Moreover ,a necessary condition under which the D-WCRB algorithm achieves different SINR performance from the S-WCRB algo-rithm was derived .The choices of constraint parameter were also discussed .Finally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针对传统不确定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S-WCRB )的性能依赖于模约束参数的问题,提出了双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宽带波束形成(D-WCRB )算法。

该算法将期望信号导向矢量约束于两个不同参数的球形不确定集中,解决模约束参数选择不当引起SINR性能下降的问题,推导了D-WCRB算法与S-WCRB算法获得不同SINR的必要条件,并讨论了D-WCRB算法中约束参数的选择问题。

最后给出的数值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期刊名称】《电子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587-591)【关键词】稳健波束形成;宽带;导向矢量;双不确定集约束【作者】陈明建;罗景青【作者单位】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37;合肥电子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11.7在理想情况下,自适应波束形成具有良好的性能,但若信号导向矢量存在误差,算法性能会急剧下降.为了克服导向矢量误差对波束性能的影响,对角加载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如何选择对角加载因子仍是一个公开的难题[1].近年来基于导向矢量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算法相继提出[2,3].Yu等人提出了基于子空间投影法,在无任何先验知识情况下,能获得良好的稳健性能[4].刘聪峰等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不确定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5],该类算法仅适合于较大信干比情况,在强干扰条件下,算法性能将下降.Nai等人提出迭代稳健Capon波束形成算法[6],该算法通过迭代求解最优权矢量,提高了阵列输出SINR性能.上述文献主要是针对窄带情况,对于宽带情况,EIKeyi等人提出基于最坏情况性能最优的宽带稳健算法[7],算法模型可转化为凸二阶锥规划问题求解权向量[8].Zhao Yong等人提出了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宽带稳健算法[9],该算法在改善宽带波束的频率不变特性的同时,提高了阵列输出SINR性能.上述讨论算法性能依赖于导向矢量误差的先验知识,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导向矢量误差的大小并非精确已知,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算法性能.针对以上分析的问题,本文研究双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问题,解决传统不确定集约束稳健算法性能对模约束参数的依赖,并讨论双不确定集约束参数选取问题,分析了算法的性能.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假设期望信号导向矢量误差为分别为真实导向矢量和假定的导向矢量,误差 e满足‖e‖≤ε1,实际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属于如下球形不确定集合其中ε1为不确定集约束参数.最坏情况性能优化的稳健算法可描述为如下约束优化问题球形不确定集约束稳健算法的性能取决于模约束参数ε1的正确选择,ε1选择过大或过小,都将引起阵列输出的SINR性能下降.3.1 多个不确定集的稳健算法模型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考虑多个不确定集约束解决传统稳健算法的模约束参数难以选择的问题.这里以双不确定集为例来分析该算法的有效性.若期望信号实际方向向量约束于如下双不确定集中,即满足其中,B0≜{a0|‖a0-ˉa0‖≤ε0},0<c1<c0,0<ε0<ε1,B0⊂B1.因此,一方面,若实际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属于∀a0∈ΔB≜{a0|a0∈B1,a0∉B0},相比单个不确定集B0约束,此时期望信号将不会被当成干扰信号加以抑制;另一方面,若干扰信号的导向矢量落入集合ΔB,同时期望信号的实际导向矢量落入集合B0中,相比单个B1约束,此时期望信号获得的增益将大于干扰信号的获得增益,阵列输出信干比SIR将增大.综上所述,双不确定集约束提高阵列输出的SINR性能,能有效解决由于模约束参数选择不当导致阵列输出SINR性能下降的问题.考虑一般情况,N个球形不确定集约束问题,即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同时满足N个不确定集约束式中,则 N个不同球形不确定集稳健算法可描述为如下约束优化问题命题1 若权向量 w N-1(ε0,…,εN-1;c0,…,cN-1)是式(5)的解,则权向量ηcN-1)与w N-1关系满足如下等式,其中η>0证明略.由命题1可知,权向量和对应的波束形成器具有相同的阵列输出SINR.命题2 若权向量是式(5)的解,则式(5)的不等式约束可以等价转化为证明:假定且αn≠cn.不失一般性,假定αn>cn.定义则因此也是式(5)的解,则可知,式(9)与式(5)的解w N-1相矛盾.当αn<cn时,同理可得该结论,因此可知,命题2得证.由命题2可知,式(5)可等价转化为该优化问题可以利用Lagrange乘子法求解,并运用矩阵求逆引理公式,可得最优权向量的表达式为式中λn>0为Lagrange乘子,μ为归一化因子,从式(11)可知,基于 N个球形不确定集约束的稳健波束形成方法仍然可以归结为对角加载方法,加载量与Lagrange乘子λn、约束参数εn有关.3.2 不确定集约束参数选择为简化分析,这里以双不确定集约束稳健波束形成算法为例,分析其性能以及与传统不确定集约束稳健算法的关系.命题3 假定传统单不确定集约束的WCRB算法的权向量为w1(ε1;c1),双不确定集约束的WCRB算法的权向量为w2(ε0,ε1;c0,c1).若w1满足如下不等式则SINR(w1)=SINR(w2).证明:若w1为单不确定集WCRB算法的解将式(13)代入到不等式(12)可得联立式(13)、(14)可得由式(15)可知,此时,w1(ε1;c1)也是双不确定集约束WCRB优化问题的解,因此两者具有相同的阵列输出SINR,命题得证.式(12)给出了传统单不确定集约束的WCRB算法和双不确定集约束WCRB算法的阵列输出相同SINR的充分条件;反之,两类波束形成器阵列输出不同SINR 的必要条件为命题4 若 c1充分小,则恒成立.证明:假定=βc1(β>0),由命题1可得则可得由式(18)可知,当c1充分小时,式(16)的不等式关系恒成立.虽然命题4给出了传统WCRB算法和双不确定集约束是WCRB算法具有不同SINR性能的必要条件,但无法定量给出参数的范围.下面分析约束参数 c1的具体取值范围.考虑到 w1(ε1;c1)是权向量解,因此 w1(ε1;c1)一定落入所有可行解的范数下确界中,即可以通过如下优化问题求解权向量的下确界假定期望信号导向矢量存在Householder变换矩阵使得其中[1,0…,0]T.考虑到具有酉不变特性,则其中是向量的第一个数值,则式(19)可转化为由于因此可得联立式(16)、(21)可知,若c1满足如下关系则传统的WCRB的权向量 w1(ε1;c1)与双不确定集约束WCRB的权向量w2(ε0,ε1;c0,c1)对应不同阵列输出SINR.上述讨论的是窄带双不确定集约束WCRB稳健算法,对于宽带信号,可以借鉴空间响应偏差约束思想[9],将宽频段内不确定集约束问题简化为某个参考频率的不确定集约束问题.因此基于空间响应偏差约束的双不确定集约束宽带稳健波束形成算法可描述为式中β为平衡参数=(fr,θ).式(23)约束优化问题可转化为SOCP问题,利用SeDuMi或CVX工具箱可以高效求解权向量[10].实验1 窄带情况算法性能假设10元均匀线阵,阵元间距为半波长,空间存在1个目标信号和2个不相关的干扰信号,目标信号的方位角为3°,假定期望方向为0°,即存在3°的指向误差,干扰信号的方位角为-30°和50°,干扰信号功率均为30dB.通道噪声为不相关高斯白噪声.所有实验结果均有100次Monte-Carlo实验平均得到.为方便起见,记传统的单不确定集约束WCRB为S-WCRB,而双不确定集约束WCRB为D-WCRB,其中SWCRB和D-WCRB的参数分别设置为c=1、c0=1,a0= 1c1=0.01,a1=3.图1给出了SNR=10dB时,S-WCRB输出SINR随约束参数ε的变化曲线.图2为不同约束参数时算法SINR随输入SNR的变化曲线.由图1可知,当1.6≤ε≤2.6时,S-WCRB的输出SINR性能相对较好,其中ε=0时,性能最优;当ε取值较小或者较大时,则S-WCRB的SINR性能急剧下降,尤其是在ε取值较小时,SINR下降幅度更明显.由图2可知,当ε=2时S-WCRB与D-WCRB的SINR性能曲线几乎重合;当ε=3时,S-WCRB只有在SNR≤0dB时,其SINR性能略优于D-WCRB,但当SNR>0dB,D-WCRB的SINR性能要明显优于S-WCRB;当ε=1时S-WCRB 只有在SNR≤-10dB时SINR性能较好,在高SNR时,S-WCRB的SINR性能急剧恶化.实验2 宽带情况算法性能仿真参数设置如下:空间存在1个宽带目标信号和2个宽带干扰信号,具有相同的带宽与中心频率,归一化工作频带Ω=[0.8π,π],FIR滤波器阶数J=20,阵元间距为信号最高频率对应的半波长,频率不变方位约束区域为Θ=[-10°,10°],β=10.S-WCRB的参数设置为c=1,D-WCRB的参数设置为 c0=1,a0=2,c1= 0.01,a1=6,其它仿真参数与实验1相同.图3给出了SNR=10dB时,S-WCRB输出SINR随约束参数ε的变化曲线.图4为不同约束参数时SWCRB和D-WCRB随输入SNR的变化曲线.由图3可知,与窄带S-WCRB的SINR性能相类似,当3≤ε≤5时,宽带S-WCRB的输出SINR相对较好,其中ε=4时SINR性能最优;当ε取值较小或者较大时,则宽带S-WCRB的SINR性能急剧下降,尤其在ε较小时,其SINR下降幅度较大.由图4可知,当ε=4,低SNR时S-WCRB的SINR性能略优于D-WCRB,但在高SNR时D-WCRB的SINR性能更优;当ε=2或ε=6时,D-WCRB的SINR性能要优于S-WCRB,其中ε=2时S-WCRB的SINR性能随着SNR的增加急剧下降,当ε=6时,只有在SNR≤-10dB,S-WCRB的SINR才接近D-WCRB的SINR性能.综上所述,可得如下结论:(1)导向矢量误差的模约束参数ε决定着波束形成器稳健性的优劣,当ε选择不当将导致算法SINR性能的下降.(2)D-WCRB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模约束参数选择不当导致 SINR性能下降的问题,其中窄带 DWCRB与最优约束参数时S-WCRB的SINR性能相当,而宽带D-WCRB算法,在高SNR时其SINR性能略优于最优约束参数时宽带S-WCRB.本文提出了双不确定集约束稳健宽带波束形成算法,推导了双不确定集约束D-WCRB算法与传统单不确定集约束S-WCRB算法两者获得不同SINR的必要条件,并详细讨论了D-WCRB算法的参数选择问题.最后利用SOCP对双不确定集约束D-WCRB算法的优化问题进行求解.仿真实验结果表明:D-WCRB算法解决了S-WCRB算法中模约束参数选择不当引起SINR性能下降的问题,不仅简化模约束参数的选择,还提高了SINR性能.陈明建男,1983年生于湖南常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阵列信号处理.E-mail:cdcmj@126.com罗景青男,1957年生于四川南溪,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阵列信号处理.E-mail:luojingqing001@163.com【相关文献】[1]Elnashar A.Further study on robustadaptive beam forming with optimum diagonal load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06,54(12):3647-3658.[2]Beck A,Eldar Y C.Doubly constrained robust Capon beamformerwith ellipsoidal uncertainty sets[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07,55(2):753-758.[3]Vorobyov SA,Gershman A B,Luo Zhi-quan.Robust adaptive beam forming using worst-cas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A solution to the signalmismatch problem [J].IEEE Transactionson Signal Processing,2003,51(2):313-324.[4]Yu Z L,ErM H.A robustminimum variance beam formerw ith new constraint on uncertainty of steering vector[J].Signal Processing,2006,86(9):2243-2254.[5]刘聪锋,廖桂生.最差性能最优通用信号模型稳健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学报,2010,38(6):1249-1255.Liu Cong-feng,Liao Gui-sheng.Robust beam forming algorithm for general signal models using worst-case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10,38(6):1249-1255.(in Chinese)[6]Nai S,SerW,Yu Z L,et al.Iterative robustm inimum variance beam forming [J].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2011(99):1601-1611.[7]El-Keyi A,Kirubarajan T,Gershman A B.Adaptive wideband beam forming with robustness againstpresteering errors[A].The 4th IEEEWorkshop on Sensor Array and Multichannel Processing[C].Waltham,MA:IEEE Press,2006.11-15.[8]Liao B,TsuiK M,Chan SC.Robustbeam formingwithmagnitude responseconstraints using iterative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1,59(9):3477-3482.[9]Zhao Y,LiuW,Langley R J.Adaptive wideband beam forming with frequency invariance constraints[J].IEEE Transactions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1,59(4):1175-1184.[10]Tsui K M,Chan SC.Pattern synthesis of narrowband conformal arrays using iterative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J].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2010,58(6):1959-19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