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

合集下载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参考答案 (田加胜版)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参考答案 (田加胜版)

微波技巧基本课后习题答案1 第一章1.7 终端反射系数0050505050125050501005025L L L Z Z j j j j Z Z j j j ------Γ=====+-+--,125L j -Γ==终端驻波比1115LL L ρ+Γ===-Γ; 000505050tantan 504()5010(2)8tan 250(5050)tan 4L in L j j Z jZ d Z Z j Z jZ d j j j πβλπβ-++====-+++-. 1.11 终端反射系数00250-50011=-=250+50033j L L L Z Z e Z Z π-Γ==+,终端反射系数模值13L Γ=,相角=L φπ.依据行驻波状况时电压的变更纪律可知:=L φπ时,若1n =,则4234L n φλπλλ+=,电压处于波腹点,是以在输入端电压处于波腹点.max (1)500L L U U V +=+Γ=,所以1500=3754L U V V +=,min (1)250L L U U V +=-Γ=;max500(1)1500L L U IA Z +=+Γ==,min250(1)0.5500L L U IA Z +=-Γ==. 因为0L R Z <,负载处为电压波节点;驻波比11+1+3==211-1-3L L ρΓ=Γ,0min 250Z R ρ==Ω,max 01000R Z ρ==Ω.1.13 (1)负载1z 处的反射系数122821()0.5pp j j z L L L z e e j j λπλβ-⋅⋅-Γ=Γ=Γ=-Γ=,是以0.5L Γ=-.随意率性不雅察点z 处的反射系数22()0.5j z j z L z e e ββ--Γ=Γ=-;等效阻抗2021()10.5()501()10.5j zj zz e Z z Z z e ββ--+Γ-==-Γ+.(2)已知0L L L Z Z Z Z -Γ=+,050Z =Ω;(1)中求得0.5L Γ=-,可解出50/3L Z =Ω.(3)由等效阻抗公式2210.5()5010.5j zj ze Z z e ββ---=+,取z=0,得10.55050/310.5L Z -==Ω+. 1.14 min122()444422LLLl φλπφφλππββππΓΓΓ=+=+=+, 所以min1sin()sin()cos()222LLl φφπβΓΓ=+=,min1cos()cos()sin()222L L l φφπβΓΓ=+=-.或:在min1l 处的输入阻抗为()00min1min100min1tan tan L L Z Z jZ l Z l Z Z jZ l βρβ+==+所以()0min10min1tan tan L L Z jZ l Z jZ l βρβ+=+ 1.15(a )终端短路:0L Z =,2200()j zj zL L Z Z z e e Z Z ββ---Γ==-+,23223()12j e πλλλ-⋅⋅Γ=-=-,033()tan()022Z jZ λβλ=⋅=或031()32()0321()2Z Z λλλ+Γ==-Γ. (b )终端开路:L Z =∞,2200()j zj zL L Z Z z e e Z Z ββ---Γ==+,2142551()5j j e e πλπλλ-⋅⋅-Γ==,0112()cot()cot 555Z jZ j λβλπ=-⋅=-. (c )虚线右半部分:负载为0Z ,长度为5λ传输线的输入阻抗000in 000000tan tan tan tan L L Z jZ d Z jZ dZ Z Z Z Z jZ d Z jZ dββββ++===++;是以,从最左端看去,负载为两个0Z 并联,等效负载阻抗为02Z .传输线输入端阻抗00in 0000tan 242tan 24Z jZ Z Z Z Z Z j λβλβ+==+, 反射系数002204000112()=-=332j j zj L L Z Z Z Z z ee e Z Z Z Z λββπ-----Γ==++. (d )终端短路的/4λ传输线输入阻抗为∞,终端匹配的/2λ传输线输入阻抗为0Z ,所以支节点处等效输入阻抗为00||Z Z ∞=;再经/2λ阻抗变换得输入端输入阻抗为0Z ,反射系数-j200200e =0Z Z Z Z λβ-Γ=+;(e )终端阻抗02Z 经由两个/2λ阻抗变换之后输入阻抗仍为02Z ,另一歧路在支节点处输入阻抗仍为0/2Z ,所以支节点处等效输入阻抗为0002Z ||Z /22Z /5=;再经/4λ阻抗变换得输入端输入阻抗为20005/22/5Z Z Z =,反射系数-j2-j 004002/533e =-e 2/577Z Z Z Z λβπ-Γ==+; (f )主线上第一节点处输入阻抗为0Z ,支线支节点处00in 0000tan 8tan 8Z jZ Z Z Z Z jZ λβλβ+==+,支节点等效输入阻抗000Z ||Z Z /2=,输入端等效阻抗仍为0/2Z ,反射系数-j200200/21e =/23Z Z Z Z λβ-Γ=-+;(g )支节点处输入阻抗0002Z ||2Z Z =,输入端输入阻抗0Z ,反射系数-j200200e =0Z Z Z Z λβ-Γ=+.1.160025-j25-5025251=0.20.425-j25+5075253L L L Z Z j jj Z Z j j-----Γ====--+--,1+2.6171-2ρΓ==≈Γ,距离负载0.375λ处阻抗in003tan252550850350(2525)tan825755050(2)2525LLLLZ jZ Z jZ j jZ Z ZZ jZ j jZ jZjjjλβλβ+---===---+-==--11125255050LY jj==+-,LY的实部等于01=50Y,依据传输线导纳公式:依据单支节在传输线上的匹配前提:()inY z的实部应为01=50Y,是以:()2211tan1zβ=-+,tan0zβ=或2当tan0zβ=时,单支线在主线0d=处(即终端负载处),此处()115050inY z j=+.是以短路支节导纳为11-=50j50tanjdβ,所以tan1dβ=,支节长度/8lλ=.当tan2zβ=时,单支线在主线arctan22dλπ=处,此处()115025inY z j=-.所以短路支节导纳为11=25j50tanjdβ,所以tan0.5dβ=-,支节长度()arctan0.52lλπ=-.1.17 已知1+51-ρΓ==Γ,所以-12+13ρρΓ==;相邻电压波节点之间的距离=452cmλ,所以=90cmλ;第一电流波腹点(电压波节点)设为min1l,则min12-LlβφπΓ=,所以min1=44LlφλλπΓ+,由=90cmλ,min1=20cml得-9LπφΓ=,所以923LjjL Le eπφΓ-Γ=Γ=,进而可求出9921+13=250725.19595.271213j LL jL e Z Z j e ππ--+Γ=≈-Ω-Γ-. 1.21(1)将负载阻抗归一化得30150.60.350L j z j +==+,对应圆图上点A;在等反射系数圆上往电源偏向顺时针扭转/6λ(120度)得到点B;读取B 点的阻抗为91.5493+j13.4512Ω; (2)将输入阻抗归一化得6055111+j 6012L j z +==,对应圆图上点A;从A点做OA 射线,得角度为65.3785;从A 点做等反射系数圆与X 轴右半轴交点,读出=2.4ρ;依据-10.4167+1ρρΓ=≈; (3)在X 轴左半轴读出1==0.42.5ρ的地位,对应圆图点A;在圆图等反射系数圆上,往负载偏向逆时针扭转0.15λ(108度),读出归一化负载阻抗为0.88-j0.91L z =,0(0.88-j0.91)52.854.6L Z Z j ==-Ω.1.22 将负载阻抗归一化0.5+j0.5L z =,对应圆图点A;从点A 沿电源偏向扭转2圈,得到'BB 处输入阻抗'0.50.5BB z j =+,''05050BB BB Z Z z j =⋅=+Ω’;再将'BB z 归一化对应圆图上点B,扭转4圈得到'0.250.25AA z j =+,''0200(0.250.25)5050AA AA Z Z z j j =⋅=⋅+=+Ω.2 第二章2.6 7.214a cm =,3.404b cm =,矩形波导的截止波长c λ=;对于10TE 模,m=1,n=0,214.428c a cm λ===,83310 2.0792914.42810c c cf GHz λ-⨯==≈⨯,故c f f <,不消失10TE 模; 对于01TE 模,m=0,n=1,2 6.808c b cm λ===,83310 4.406586.80810c c cf GHz λ-⨯==≈⨯,c f f <,也不消失01TE 模; 显然11TE 和22TE 模的截止频率大于10TE 和01TE ,也不成能消失11TE 模和22TE 模.2.7 10a mm =,6b mm =,对10TE 模,220c a mm λ===;对于01TE 模,212c b mm λ===;对于11TE 模,210.29c mm λ-===≈.2.9 22.8a mm =,10.15b mm =,工作波长12mm λ=.10TE 模:245.6c a mm λλ==>,可以消失; 01TE 模:220.3c b mm λλ==>,可以消失; 02TE模:10.15c b mm λλ===<,不成以消失;11TE (11TM )模:18.5454c mm λλ===≈>,可以消失;12TE (12TM ):9.9075c mm λλ===≈<,不消失;21TE (21TM )模:15.1641c mm λλ===≈>,可以消失;20TE模:22.8c a mm λλ===>,可以消失; 30TE模:215.23c a mm λλ===>,可以消失; 40TE模:111.42c a mm λλ===<,不成以消失; 31TE (31TM ):12.167c mm λλ===≈>,可以消失.2.15 圆波导的主模为11TE 模,其截止波长3.41 3.41310.23c R cm cm λ==⨯=;截止频率892310 2.931010.2310c f Hz -⨯==⨯⨯;波导波长2247.426w cm λ--====≈;波形阻抗111787TE Z ===Ω. 2.16 11TE 模 3.41 3.413c R cm cm λ==>,01TM 模 2.61 2.613c R cm cm λ==<,所以只能传输11TE 模.2.18 β=因为波在两波导中传输时β和K 都相等,所以截止波束c K 也相等,即两个波导中截止波长相等.矩形波导中10TE 模c K aπ=,22c ca K πλ==,圆波导01TE 模 1.64c R λ=,所以圆波导半径327.11108.671.64m R mm -⨯⨯=≈.2.21 衰减20lg 100c lL edB α-=-=,求出5ln1011.513115.13/0.1c dB m l α--===;已知8.686280)c παλ=⋅--,tan 0.001δ=,8931031010m cm λ⨯==⨯,由以上解得 3.00 3.41c cm R λ≈=,所以圆波导的半径0.88R cm =. 3 第三章3.5 微带线传输的主模是准TEM 模;现实上微带传输线的准TEM 模的场部分在空气中,部分在介质中,一般用等效介电常数eff ε来暗示这种情形对传输特征的影响.eff ε的界说如下:eff CC ε=,0C 为无介质填充时微带传输线单位长度的散布电容,C 为现实上部分填充介质时微带传输线的单位长度上的散布电容.介质填充系数1/2110[1(1)]2h q w-=++.当/1w h 时,1(1)eff r q εε≈+-.3.10 w/h=0.95<1,疏忽导带厚度,00860ln()460ln(8.4210.2375)129.5125h w Z w h=+=+=Ω,1/2110[1(1)]0.64732h q w-=++=,1(1)10.6473(9.51) 6.5eff r q εε≈+-=+⨯-=;050.79Z ===Ω. 4 第四章4.1 微波谐振器和低频谐振器回路重要有3点不合:1)LC 回路为集总参数电路,微波谐振器属于散布参数电路,所以LC 回路能量只散布在LC 上,而微波谐振器的能量散布在全部腔体中;2)LC 回路在L 及C 一准时,只有一个谐振频率,而微波谐振器有无穷多个谐振频率,这称为微波谐振器的多谐性;3)微波谐振腔储能多,损耗小,是以微波谐振器品德因数很高,比LC 回路的Q 值高许多. 4.40.1mλ=,3a 10m-=,21.510b m-=⨯,特征阻抗060ln 366bZ a=≈Ω; 810r 231022/ 1.885100.1r f v πωππλ⨯⨯===≈⨯;10110-9-521l 220.110.1=2 1.88510106621.2810+p 510r r r tg p CZ tg p mλλπωπ---=++⨯⨯⨯≈⨯⨯⨯. 4.9已知r f =f 3r GHz =时,有9310⨯=;f 6r GHz =时,有9610⨯=解得a 6.3cm =≈,l 8.2cm =≈,b<a. 4.12 l 10cm =时,l/R=2<2.1,最低谐振模式为010TM 模,谐振波长2.61 2.61513.05R cm cmλ==⨯=;l15cm=时,l/R=3>2.1,最低谐振模式为111TE模,谐振波长14.8cm λ=≈.。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剖析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剖析
L
V
min
V
1 L
max
1 L
V
max
/ 300 V
负载处电流(最大):
1 L I max I L
I min I 1 L
L
I max V
1 L
min
1 L
I min 1A
输入阻抗(最大) Z0*ρ=600*2=1200Ω 输入阻抗(最小) Z0/ρ=600/2=300Ω
0.483e j 0.496 e
j
6 5
0.483e j 3.27

1 L 1 L

1 0.483 2.868 1 0.483
EG Z 0 e j l j d j d V ( d ) ( e e ) L ② 2 j l Z G Z 0 1 G L e
in1
Z in1 50 53.88 23.76 j 50 3.88 23.76 j 0.085 0.21 j, in1 0.226 Z in1 50 53.88 23.76 j 50 103.88 23.76 j 1 0.226 1.58 1 0.226
r jtg ' t Z 0 jZ 0 ' tg ' t Z0 ' Z0 ' Z 0 ' jZ 0tg ' t 1 j r tg ' t
1 j r tg ' t Z 02 Z0 r Z CC ' r jtg ' t
Z BB'
Z AA'

1 in1 1 in1
3000MHz

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

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

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1、微波是一般指频率从300M至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至0.1mm。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的观点看,微波有似光性、似声性、穿透性、非电离性、信息性等重要特点。

2、导行波的模式,简称导模,是指能够沿导行系统独立存在的场型,其特点是:(1)在导行系统横截面上的电磁波呈驻波分布,且是完全确定的。

这一分布与频率无关,并与横截面在导行系统上的位置无关;(2)导模是离散的,具有离散谱;当工作频率一定时,每个导模具有唯一的传播常数;(3)导模之间相互正交,彼此独立,互不耦合;(4)具有截止特性,截止条件和截止波长因导行系统和因模式而异。

3、广义地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的方向传播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输线。

若按传输线所导引的电磁波波形(或称模、场结构、场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1)TEM波传输线,如平行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他们都是双导线传输系统;(2)TE波和TM波传输线,如矩形、圆形、脊形和椭圆形波导等,他们是由金属管构成的,属于单导体传输系统;(3)表面波传输系统,如介质波导(光波导)、介质镜象线等,电磁波聚集在传输线内部及其表面附近沿轴线方向传播,一般是TE或TM波的叠加。

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是:工作频带宽、功率容量大、工作稳定性好、损耗小、易耦合、尺寸小和成本低。

一般地,在米波或分米波段,可采用双导线或同轴线;在厘米波段可采用空心金属波导管及带状线和微带线等;在毫米波段采用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和微带线;在光频波段采用光波导(光纤)。

以上划分主要是从减少损耗和结构工艺等方面考虑。

传输线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所传输波形的电磁波在传输线横截面内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规律(也称场结构、模、波型),称横向问题;二是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轴向的传播特性和场的分布规律,称为纵向问题。

横向问题要通过求解电磁场的边值问题来解决;各类传输线的纵向问题却有很多共同之处。

微波复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

微波复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

微波复习题参考答案(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答: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频率范围从300MHz到3000GHz,波长从0.1mm到1m。

(通常,微波波段分为⽶波、厘⽶波毫⽶和亚毫⽶波四个波段。

)特点: 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性;散射性;抗低频⼲扰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2. 试解释⼀下长线的物理概念,说明以长线为基础的传输线理论的主要物理现象有哪些?⼀般是采⽤哪些物理量来描述?3. 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三者研究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4. 试解释传输线的⼯作特性参数(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相速和波长)5. 传输线状态参量输⼊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是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6. 阻抗匹配的意义,阻抗匹配有哪三者类型,并说明这三种匹配如何实现?7. 史密斯圆图是求解均匀传输线有关和问题的⼀类曲线坐标图,图上有两组坐标线,即归⼀化阻抗或导纳的的等值线簇与反射系数的等值线簇,所有这些等值线都是圆或圆弧,故也称阻抗圆图或导纳圆图。

阻抗圆图上的等值线分别标有,⽽特征参数和,并没有在圆图上表⽰出来。

导纳圆图可以通过对旋转180°得到。

阻抗圆图的实轴左半部和右半部的刻度分别表⽰或和或。

圆图上的电刻度表⽰,图上0~180 °是表⽰。

8. TEM、TE 和TM 波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波导的截⽌性?分别说明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的主模是什么?9. 描述波导传输特性的主要参数有哪些,如何定义?10.为什么空⼼的⾦属波导内不能传播TEM波?试说明为什么规则⾦属波导内不能传输TEM波?答:如果内部存在TEM波,则要求磁场应完全在波导的横截⾯内,⽽且是闭合曲线。

由麦克斯韦第⼀⽅程知,闭合曲线上磁场的积分应等于与曲线相交链的电流。

由于空⼼⾦属波导中不存在轴向(即传播⽅向)的传导电流,所以必要求有传播⽅向的位移电流。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参考答案 (张靖第三次习题)20170418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参考答案 (张靖第三次习题)20170418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1 第二章2.9 22.8a mm =,10.15b mm =,工作波长12mm λ=。

10TE 模:245.6c a mm λλ==>,可以存在;01TE 模:220.3c b mm λλ==>,可以存在;02TE模:10.15c b mm λλ===<,不可以存在;11TE (11TM )模:18.5454c mm λλ===≈>,可以存在;12TE (12TM ):9.9075c mm λλ===≈<, 不存在;21TE (21TM )模:15.1641c mm λλ===≈>, 可以存在;20TE模:22.8c a mm λλ===>,可以存在;30TE模:215.23c a mm λλ===>,可以存在; 40TE模:111.42c a mm λλ===<,不可以存在; 31TE (31TM ):12.167c mm λλ===≈>,可以存在。

2.11 根据空气填充矩形波导的几何尺寸,22.86a mm =,10.16b mm =。

10TE 模:245.6c a mm λ==;01TE 模:220.3c b mm λ==;20TE模:22.86c a mm λ===;11TE (11TM )模:18.5454c mm λ===≈; 因此在所有工作模式中,工作频率低于20TE 模截止频率且高于10TE 模截止频率的传输频率才能实现单模传输。

其对应的频率范围是1083310 6.5645.7210TE m s f GHz m -⨯==⨯,208331013.1222.8610TE m s f GHz m-⨯==⨯。

因此该矩形波导单模传输的频率范围是6.5613.12GHz f GHz <<。

2.15 圆波导的主模为11TE 模,其截止波长3.41 3.41310.23c R cm cm λ==⨯=; 截止频率892310 2.931010.2310c f Hz -⨯==⨯⨯;波导波长2247.426w cm λ--====≈;波形阻抗111787TE Z ===Ω. 2.20 对于传输01TE 模式的圆波导,磁场只有r H 和z H 分量,并且在波导管壁内表面只有z H 磁场分量。

[2018年最新整理]微波技术习题

[2018年最新整理]微波技术习题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学习资料微波技术习题思考题1.1 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1.2 试举出在日常生活中微波应用的例子。

1.3 微波波段是怎样划分的?1.4 简述微波技术未来的发展状况。

2.1何谓分布参数?何谓均匀无损耗传输线?2.2 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9375M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2.3传输线长度为10cm,当信号频率为150KHz时,此传输线属长线还是短线?2.4传输线特性阻抗的定义是什么?输入阻抗的定义是什么?2.5什么是反射系数、驻波系数和行波系数?2.6传输线有哪几种工作状态?相应的条件是什么?有什么特点?3.1何谓矩形波导?矩形波导传输哪些模式?3.2何谓圆波导?圆波导传输哪些模式??3.3矩形波导单模传输的条件是什么?3.4何谓带状线?带状线传输哪些模式?3.5何谓微带线?微带线传输哪些模式?3.6 何谓截止波长?何谓简并模?工作波长大于或小于截止波长,何谓截止波长?何谓简并模?工作波长大于或小于截止波长,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电磁波的特性有何不同?3.7 矩形波导TE10模的场分布有何特点?3.8何谓同轴线?传输哪些模式?3.9为什么波导具有高通滤波器的特性?3.10 TE波、TM波的特点是什么?3.11何谓波的色散?3.12任何定义波导的波阻抗?分别写出TE波、TM波波阻抗与TEM波波阻抗之间的关系式。

4.1为什么微波网络方法是研究微波电路的重要手段?4.2微波网络与低频网络相比有哪些异同?4.3网络参考面选择的要求有什么?4.4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4.5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4.6微波网络工作特性参量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微波网络工作特性参量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4.7常用的微波网络有哪些?对应的网络特性参量是什么?常用的微波网络有哪些?对应的网络特性参量是什么?4.8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是什么?简要概述信号流图化简法则有哪些?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是什么?简要概述信号流图化简法则有哪些?5.1试述旋转式移相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特点。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A)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A)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习题
杜 英
2011.5.1
第二章 传输线理论
2-6 如图所示为一无耗传输线,已知工作频率
Z L 1 5 0 j 5 0
f 3G H z , Z 0 1 0 0
Z 01

,欲使 A 处无反射,试求 l 和

答案:由输入阻抗定义知
Z in A Z 0 1 Z L jZ 0 1 tan l Z 0 1 jZ 位面沿轴向移动的速
vp
度,公式表示为
p

p
2
相波长 是等相位面在一个周期T内移动的距离,有

欲使电磁波传输信号,必须对波进行调制,调制后的波不再是单一频 率的波,而是一个含有多种频率的波。这些多种频率成分构成一个“波群”
2 又称为波的包络,其传播速度称为群速,用 v g 表示,即 v g v 1 c
c

、 ,随着频率的变化,传播长数 可能为虚数,也可能为实
0
数,还可以等于零。当
时,系统处于传输与截止状态之间的临界状态,此
时对应的波长为截止波长。
当 c 时,导波系统中传输该种波型。
当 c 时,导波系统中不能传输该种波型。
第三章 微波传输线
3-3 什么是相速、相波长和群速?对于TE波、TM波和TEM波,它们的相速 相波长和群速有何不同? 答案: 相速
0.125
0.188
D
A
0 0.5
D
0.25
B
0.15
0.2
C
0.375
0.361
0.338
第三章 微波传输线
3-2 何谓波导截止波长 c ?工作波长 大于 c 或小于 c 时,电磁波的特性有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杨雪霞资料

微波技术基础课后答案杨雪霞资料

2-1 波导为什么不能传输 TEM 波?答: 一个波导系统若能传输 TEM 波型,则在该系统中必须能够存在静电荷静电核或恒定电 流,而在单导体所构成的空心金属波导馆内, 不可能存在静电荷或恒定电流, 因此也不可能 传输 TEM 波型。

2-2 什么叫波型?有哪几种波型?答: 波型是指每一种能够单独地在规则波导中存在的电磁场的一种分布状态。

根据场的横向分量与纵向分量之间的关系式划分波型,主要有三种: TEM 波( E z 0,H z 0),TE 波(E z 0,H z 0),TM 波(E z 0,H z 0)2-3 何谓 TEM 波, TE 波和TM 波?其波阻抗和自由空间波阻抗有什么关系? 答:E z0,H z 0的为 TEM 波; E z 0,H z 0为TE 波;E z 0,H z 0为TM 波。

TM 波阻抗: 其中 为TEM 波在无限答煤质中的波阻抗。

H z H y 1H z 2-4 试将关系式 z yjw E x ,推导为 E x( zj H y ) 。

y zjw y解:由H y 的场分量关系式 H y H 0e j z(H 0与 z 无关)得:H y z2-5 波导的传输特性是指哪些参量?耗和衰减等。

2-6 何为波导的截止波长 c ?当工作波长 大于或小于 c 时,波导内的电磁波的特性有何TE 波阻抗:H利用关系式Hz yHyz jw E x 可推出:E x1( H zHy)jw y zjw 1( H yz j H y ) jw y答: 传输特性是指传输条件、传播常数、传播速度、 波导波长、波形阻抗、传输功率以及损xE ZTMH y不同?2答:当波沿 Z 轴不能传播时呈截止状态, 处于此状态时的波长叫截止波长, 定义为 c 2;kc当工作波长大于截止波长时,波数 k k c ,此时电磁波不能在波导中传播; 当工作波长小于截止波长时,波数 k k c ,此时电磁波能在波导内传播; c 和波导波长 g ,相速度 p 和群速度 g 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与哪些因素有关?截止波长 c 有关。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廖承恩《微波技术基础》习题解答(最全的版本)

2-11 试证明无耗传输线的负载阻抗为
ZL = Z0 K − jtgβ d min 1 1 − jKtgβ d min 1
ww
证明:因为 Z in ( d ) = Z 0
w.
的距离。
对于无耗线 α = 0, 则得到 Z in ( d ) = Z 0
式中, K 为行波系数, dmin1 为第一个电压驻波最小点至负载
由于行波状态下沿线电压和电流振幅不变,因而 V0+=Vin=450V 而 I0+=V0+/Z0=1A 所以 AB 段的电压、电流、阻抗表达式为
kh da
课 后
V0+ − j β z e Z0
(图) 解:首先在 BC 段,由于 Z0=Z01=600Ω,ZL=400Ω 且因为 d=λ/4 所以在 BB’处向右看去,Zin=Z012/ZL=6002/400=900Ω 又由于 BB’处有一处负载 R=900Ω,所以对 AB 段的传输线来说 终端负载为 ZL’=Zin//R=450Ω 所以对 AB 段的等效电路为

Ω;其输入端电压为 600V、试画出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
kh da
Z L − Z0 =-1/3=1/3exp(jπ) ZL + Z0

2-10 长度为 3λ/4,特性阻抗为 600 Ω的双导线,端接负载阻抗 300
答 案
Z in (d ) = Z 0
Z L + jZ 0 tg ( βd ) = 38.24+j3.14 Z 0 + jZ L tg ( βd )
ZL = Z0
2 — 12 画出图 2— 1 所示电路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
所以 ΓL =
Z L '− Z 02 450 − 450 = =0 Z L '+ Z 02 450 + 450

11微波技术复习(答案史密斯圆图版)

11微波技术复习(答案史密斯圆图版)

11微波技术复习(答案史密斯圆图版)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提纲(2011级)一、思考题1. 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答:微波是电磁波谱中介于超短波与红外线之间的波段,频率范围从300MHZ到3000GHZ,波长从0.1mm到1m;微波的特点:似光性、穿透性、宽频带特性、热效应特性、散射特性、抗低频干扰特性、视距传播性、分布参数的不确定性、电磁兼容和电磁环境污染。

2. 试解释一下长线的物理概念,说明以长线为基础的传输线理论的主要物理现象有哪些?一般是采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答: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与工作波长相比拟的的传输线;以长线为基础的物理现象:传输线的反射和衰落;主要描述的物理量有:输入阻抗、反射系数、传输系数和驻波系数。

3. 均匀传输线如何建立等效电路,等效电路中各个等效元件如何定义?4. 均匀传输线方程通解的含义5. 如何求得传输线方程的解?6. 试解释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相速和波长)答: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主要有特征阻抗Z 0,传输常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相速及波长。

1)特征阻抗即传输线上入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流的比值或反射波电压与反射波电流比值的负值,其表达式为0Z =它仅由自身的分布参数决定而与负载及信号源无关;2)传输常数j γαβ=+是描述传输线上导行波的衰减和相移的参数,其中,α和β分别称为衰减常数和相移常数,其一般的表达式为γ3)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入射波(或反射波)的等相位面沿传播方向传播的速度称为相速,即p v ωβ=;4)传输线上电磁波的波长λ与自由空间波长0λ的关系2πλβ==。

7. 传输线状态参量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是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答:输入阻抗:传输线上任一点的阻抗Z i n 定义为该点的电压和电流之比,与导波系统的状态特性无关,10001tan ()tan in Z jZ z Z z Z Z jZ zββ+=+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任意一点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的比值称为传输线在该点的反射系数,对于无耗传输线,它的表达式为2(2)10110()||j z j z Z Z z e Z Z βφβ---Γ==Γ+ 驻波比:传输线上波腹点电压振幅与波节点电压振幅的比值为电压驻波比,也称为驻波系数。

通信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

通信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

通信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微波技术与天线复习提纲(2010级)一、思考题1.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试解释一下长线的物理概念,说明以长线为基础的传输线理论的主要物理现象有哪些?一般是采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3.微波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三者研究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何区别和联系?4.试解释传输线的工作特性参数(特性阻抗、传播常数、相速和波长)5.传输线状态参量输入阻抗、反射系数、驻波比是如何定义的,有何特点,并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6.简述传输线的行波状态,驻波状态和行驻波状态。

7.分析无耗传输线呈纯驻波状态时终端可接那几种负载,各自对应的电压波腹点分布8.阻抗匹配的意义,阻抗匹配有哪三者类型,并说明这三种匹配如何实现?9.负载获得最大输出功率时,负载与源阻抗间关系:史密斯圆图是求解均匀传输线有关和问题的一类曲线坐标图,图上有两组坐标线,即归一化阻抗或导纳的的等值线簇与的等值线簇,所有这些等值线都是圆或圆弧,故也称阻抗圆图或导纳圆图。

导纳圆图可以通过对旋转180°得到。

阻抗圆图的上半部分呈性,下半部分呈性。

Smith圆图与实轴左边的交点为点,与横轴右边的交点为点。

Smith圆图实轴上的点代表点,左半轴上的点为电压波点,右半轴上的点为电压波点。

在传输线上负载向电源方向移动时,对应在圆图上应旋转,反之在传输线上电源向负载方向移动时,对应在圆图上应旋转。

TEM、TE和TM波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波导的截止性?分别说明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的主模是什么?简述述矩形波导传输特性的主要参数定义:相移常数,截至波长,截至波数,波导波长,相速度,TE波和TM波的波阻抗13.导波系统中工作波长与波导波长的区别。

14.为什么空心的金属波导内不能传播TEM波?15.圆波导中的主模为,轴对称模为,低损耗模为16.说明圆波导中TE01模为什么具有低损耗特性。

17.什么叫模式简并现?矩形波的和圆波导的模式简并有何异同?18.圆波导中波型指数m和n的意义是什么?圆波导中单模传输的条件是什么?19.波导激励的方法有:,,。

近代微波测量思考题

近代微波测量思考题

近代微波测量思考题(1)1.微波测量用信号源应具备哪些性能特性?2.降低微波信号源的输出驻波系数主要采取哪几种技术或措施,并比较它们的主要优缺点?3.给出一种微波信号源自动电平控制(ALC)稳幅装置的原理方框图,并简要说明工作原理及采用该装置所带来的好处。

4.给出一种VCO锁相振荡源的原理方框图,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5.Gunn氏管振荡器及雪崩二极管振荡器各有何特点?PIN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不同?6.比较变容管和YIG调谐各有何优点?7.微波扫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8.给出一种双锁相环频率合成器的原理方框图,并描述其工作原理。

9.试述直接频率合成和锁相频率合成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10.与传统的调谐回路式信号发生器相比,频率合成式发生器有何突出的优点?直接合成和锁相合成相比,各有何优缺点?怎样才能将锁相频率提高到微波频段?近代微波测量思考题(2)11.时间“秒(s)”的定义是怎样规定的?12.石英晶体频率标准和铯原子频率标准适合作几级频率标准?还有哪些可以作为频率标准?13.频率测量方法是如何分类的?其意义是什么?14.试述计数式频率计的工作原理。

用计数式频率计测量高频和测量低频信号在结构上有何不同?15.请分别画出通过式、反应式和终端反射式微波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幅频特性)。

16. 画出周期性脉冲串及其频谱简图。

17. 试述谐波混频法扩展频率的基本原理。

18. 描述带通滤波器有哪些参数?它们是如何定义的?19. 请描述微波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性能参数。

20. 频谱分析仪能够测量一些什么参数?21. 若被测信号源相位噪声不很小时,可用频谱仪测试其相位噪声。

请写出相位噪声的测试步骤和计算公式。

22. 给出测试信号源相位噪声鉴相器法的工作原理。

近代微波测量思考题(3)23. 在微波网络幅频特性测试时,通常对微波信号源进行方波调制。

请举例描述其作用和工作原理。

24. 描述微波功率的单位有哪些?它们有何关系?25. 定向耦合器主要由那些参数描述?这些参数是如何定义的?26. 若用平均微波功率计测试幅值较大的脉冲调制的正弦波功率,怎样添加一些必要的元器件和设备进行测试,请画出测试系统方框图,并给出测试步骤。

2微波技术(思考题含答案)

2微波技术(思考题含答案)

微波物理实验单元复习思考题1.微波的波长和频率各在什么数值范围内?波长与频率如何换算?答:微波是频率范围:300GHZ —300MHZ ,波长范围1mm---1m 的电磁波。

波长与频率的换算:/(c f c f λλ=:波长,:光速,:频率)2.电磁波谱按照波长(或频率)的不同可以依次划分为哪些波段?答:电磁波按照波长可分为分米波,厘米波和毫米波三个波段。

3.与普通无线电通信所用的无线电波相比较,微波具有哪些突出的优点? 答:和无线电相比,微波能穿透电离层,实现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

4.什么是“负阻效应”?为什么会产生“负阻效应”?答:负阻效应就是随着电场的增加电流降低的现象。

产生“负阻效应”的机制:在常温低电场下,大部分电子处在迁移频率较高而有效质量较小的低能谷,当外加电场增大时,部分电子被激发到高能谷中去,那里电子迁移频率较小,有效质量较大,因此,低电场时导电率大,高电场时导电率低。

5.什么是“体效应管”微波振荡器?它产生微波振荡的物理机制是什么?如何调节“体效应管”微波振荡器输出微波信号的频率?答:体效应管”微波振荡器就是:利用体效应管产生周期性振荡的微波的装置(我也不知道)体效应管产生微波震荡的物理机制:在N 型砷化镓半导体材料上施加直流电压,刚开始,电流随着电压线性增长,一段时间后,当电压大于0E (0E 为负电阻效应的起始电压),由于负组效应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

但是,电压在体效应管上不是均匀分布,在电压负极端,由于半导体与金属电极接触,加上电子之间的排斥作用,该端的等效电阻较大,首先出现“负电阻效应”。

该端的电子速度减小,而前面的电子的速度较快,所以,这些速度小的电子被抛在后面,结果,在快电子和慢电子之间出现了电荷的不平衡,该区域呈正电性。

正电性和后面赶上来的电子之间形成偶极层,该区域的电场和外加电场的方向一致,导致电子的运动速度更慢,所以偶极层在向正极移动的同时将不断扩大。

2014微波技术复习思考题

2014微波技术复习思考题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思考题一、选择填空1. 微带线是一种___________ 波传输线;矩形波导可以传输_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 波;同轴线的主模是。

2. 均匀无耗传输线电路中,如果电压驻波比;:=2.4,特性阻抗Z o=5O门,则电压波腹点的(等效)阻抗是 ___________ 。

电压波节点与负载相距d min=・/3 (•为工作波长)试问负载阻抗的电抗部分是 ____________ ;【A.电感性B.电容性】3. 在圆波导传输的TM 01, TM ii, TE01, TE n波型中,主模是_______________ ;具有轴对称场结构的TE波型是____________ ;不存在极化简并的波型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4. 微波网络参数中,按端口的输入输出波定义的是_______________ ;网络级联是____________ 参量用的最多。

5. 波导波长与无界空间中波长的关系?6. 一个内半径为R,长为I的圆柱形谐振腔,当l<2.1R和l>2.1R时,腔中最低次模式?7. 分支元件魔T的主要性质?8. 均匀无耗传输线电路中电压波腹点的阻抗和电压波节点的阻抗?9. 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10. 互易网络散射矩阵[S]满足条件;互易无耗网络散射矩阵满足条件;参考面移动对S参量的影响?二•计算题1 •传输线的终端负载为(100-j50 )Q ,用并联单株短路支线进行匹配,主线和支线的特性阻抗均为50 Q,试求支线的位置和长度。

2•写出矩形波导中纵向分量E Z和H Z满足的方程和边界条件。

3. 5-24在一个矩形谐振腔中,当工作波长为10cm时,振荡模式为TE101 ;当工作波长为5cm 时,振荡模式为TE103,试求腔体a, b, l的尺寸(a=2b)。

4.无耗传输线负载阻抗Z。

- 501, Z L(30+ j40 )1,工作入=60cm,试求:若用四分之一波长阻抗变换器匹配,试求其特性阻抗Z;和安放位置D。

微波的技术基础思考题

微波的技术基础思考题

绪论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微波有那些应用第一章1.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

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

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其解为其参量为,,,3.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1) 当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

线上只有入射波存在,电压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沿线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和时,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

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驻波的波腹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没有电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 当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

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电磁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另一部分被负载反射回去。

4. 表征传输线上参量有反射系数,驻波比和输入阻抗间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0000tan '1(')(')tan '1(')l in l Z jZ z z Z z Z Z Z jZ z z ββ++Γ==+-Γ (2 )2 2 00()()()L L j j z j z j z L L L inin z e e e e Z z Z Z z Z ϕβϕββ'''----'Γ=Γ=Γ=Γ'-='+5.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是传输线进行阻抗计算和阻抗匹配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主要是搞清楚圆图的组成原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6.传输线阻抗匹配方法常用阻抗变换器和分支匹配器(单分支、双分支和三分支)第二章 常用微波传输线1. 本章主要讨论了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其中矩形波导、圆波导和同轴线易采用场解法来分析其场分布和传输特性,特别是矩形导波系统TE10模的传输特性,包括截止波数,截止波长,波导波长、波阻抗、相速度等的分析与求解2. 各类传输线内传输的主模及其截止波长和单模传输条件3. 了解波导的激励与耦合方法第三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1. 了解微波集成传输线的特点及分类2. 掌握带状线、微带线中传输的模式及其场分布,了解它们的主要传输特性,了解微带线的色散特性及其衰减3. 掌握耦合微带线中传输的模式及其场分布,了解耦合微带线的分析方法;奇偶模分析方法,了解特性阻抗与耦合松紧的关系第四章微波网络1.微波系统包括均匀传输线和微波元件两大部分。

微波测量思考题

微波测量思考题

1. 请分别画出通过式、反应式和终端反射式微波谐振腔的谐振曲线(幅频特性)。

2. 当耦合系数β《1时,分别写出通过式、反应式和终端反射式微波谐振腔固有品质因数Q 0的测试方案,其中包括(1) 组建由标量网络分析系统组成的Q 0值测试系统方框图;(2) 测试步骤和计算公式;(3) 主要测试误差源。

3. 相位噪声与噪声系数是否是同一概念,为什么?4. 简述测试噪声系数的Y 系数方法。

5. 若用平均微波功率计测试幅值较大的脉冲调制的正弦波功率,怎样添加一些必要的元器件和设备进行测试,请画出测试系统方框图,并给出测试步骤。

6. 当微波信号源和负载均不匹配时,在两者之间将产生来回无穷反射。

证明(1) 负载总的入射波a 1为1(1)g g L a b =-ΓΓ式中b g 为负载匹配时源的输出波,Γg 和ΓL 分别为微波信号源和负载的反射系数;(2) 总的反射波b 1为11L b a =Γ(3) 若负载为功率测试探头,则测试误差为2210lg(1)10lg 1dB L g L P ∆=-Γ--ΓΓ 7. 已知两端口网络的散射参数和该网络输出负载反射系数ΓL ,求该网络输入端口的反射系数Γin 。

8. 请描述标量网络分析仪测试被测件插入损失和反射损失的校准方法。

9. 给出用标量网络分析系统测试微波三端口功分器幅度特性参数的测试系统方框图,并简述测试方案。

10.写出以下常用三种理想标准负载的反射系数值:(a)短路器;(b)开路器;(c)匹配负载。

11.插入损耗与衰减是否为同一概念,为什么?12.被测两端口网络置于完全匹配的测试系统中,耗散损失A D是否等于衰减A,为什么?13.当Γg≠0和ΓL≠0时,测试被测件的衰减是否会产生测试误差?请用文字定性描述。

14.当Γg=ΓL=0时,用标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双端口网络输入端的反射情况,通常用反射损失来表示。

请问,反射损失和反射系数的模值是否是一样的值,若不一样,请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式。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

微波技术基础习题2011版
8 42Fra bibliotek2Zc
/2
/4
Zc
Zc2
Z c1
ZL
Zc
/4
题 14 图 15、如图电路,画出沿线电压、电流和阻抗的振幅分布图,并求出它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A 450Ω Z02=450Ω 900V A´ R=900Ω Z01=600Ω Zl=400Ω B C
0.2λ

λ/4

j L
16、试证明:终端负载 Z L RL jX L 与反射系数 L L e
3
/2
/4
/4
3 / 4
/4
Zc
R1
Zc
R2
Zc
R1
Zc
R2
Zc
Zc
/2
(a)
/4
(b)
题 23 图
24、设有一终端短路的传输线,线长为 1m,传输线的始端有一个频率在不断变化的电压源。 当频率 405MHz 为时, 传输线始端电压达到最大值 10 伏, 逐渐增加频率, 当频率在 410Mhz 时,始端电流达到最大值 0.2 安培,并设传输线中 0 ,试求传输线中介质的 r 为多 少?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多少?当频率为 407MHz 时,始端电压及电流的大小为多少? 1 25、已知单位长电阻 Z1 jL1 ,电导 Y1 jC2 ,试讨论传输线上波的传输条件。 jL2 26、如图所示(在下一页) ,功率入射到三段传输线连接面处,试求:(1)反射回传输线 1 的功 率。(2)传递给传输线 2 的功率。(3)传递给传输线 3 的功率。 (提示:传输线 2 和传输线 3 为无限长传输线,入射波不会到达终端。 ) 27、如图所示(在下一页) ,已知 Z 01 为 250Ω, Z 02 为 200Ω,电源电动势为 100V, Z 01 和 Z 02 线上行波系数分别为 0.8 和 0.5, B 点为 Z 01 线段的电压波节, 试求 R1 和 R2 的值及 R2 吸收 的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什么是微波,微波有什么特点,微波有那些应用第一章1.传输线可用来传输电磁信号能量和构成各种微波元器件。

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和空间位置的二元函数,它们沿线的变化规律可由传输线方程来描述。

传输线方程是传输线理论中的基本方程。

2.均匀无耗传输线方程为其解为其参量为,,,3.终端接的不同性质的负载,均匀无耗传输线有三种工作状态:(1) 当时,传输线工作于行波状态。

线上只有入射波存在,电压电流振幅不变,相位沿传播方向滞后;沿线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电磁能量全部被负载吸收。

(2) 当、和时,传输线工作于驻波状态。

线上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驻波的波腹为入射波的两倍,波节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无限大,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零,沿线其余各点的阻抗均为纯电抗;没有电磁能量的传输,只有电磁能量的交换。

(3) 当 时,传输线工作于行驻波状态。

行驻波的波腹小于两倍入射波,波节不为零;电压波腹点的阻抗为最大的纯电阻,电压波节点的阻抗为最小的纯电阻;电磁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另一部分被负载反射回去。

4. 表征传输线上参量有反射系数,驻波比 和输入阻抗间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0000tan '1(')(')tan '1(')l in l Z jZ z z Z z Z Z Z jZ z z ββ++Γ==+-Γ (2 )2 2 00()()()L L j j z j z j z L L L inin z e e e e Z z Z Z z Z ϕβϕββ'''----'Γ=Γ=Γ=Γ'-='+5. 阻抗圆图和导纳圆图是传输线进行阻抗计算和阻抗匹配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主要是搞清楚圆图的组成原理,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6.传输线阻抗匹配方法常用阻抗变换器和分支匹配器(单分支、双分支和三分支)第二章 常用微波传输线1. 本章主要讨论了矩形波导、圆波导、同轴线、其中矩形波导、圆波导和同轴线易采用场解法来分析其场分布和传输特性,特别是矩形导波系统TE10模的传输特性,包括截止波数,截止波长,波导波长、波阻抗、相速度等的分析与求解2. 各类传输线内传输的主模及其截止波长和单模传输条件3. 了解波导的激励与耦合方法第三章 微波集成传输线1. 了解微波集成传输线的特点及分类2. 掌握带状线、微带线中传输的模式及其场分布,了解它们的主要传输特性,了解微带线的色散特性及其衰减3. 掌握耦合微带线中传输的模式及其场分布,了解耦合微带线的分析方法;奇偶模分析方法,了解特性阻抗与耦合松紧的关系第四章微波网络1.微波系统包括均匀传输线和微波元件两大部分。

均匀传输线可等效为平行双线;微波元件可等效为网络。

然后利用微波网络理论,可对任何一个复杂微波系统进行研究。

2. 根据网络外接传输线的路数,来定义微波网络端口的个数。

微波网络按端口个数一般分为:二端口网络和多端口网络(如三端口网络、四端口网络等)。

本章以二端口网络为重点,介绍了二端口网络的五种网络参量:阻抗参量、导纳参量、转移参量、散射参量和传输参量,以及基本电路单元的网络参量。

3.二端口网络参量的性质有可逆网络:,,,对称网络:,,,,无耗网络:,,4.二端口微波网络的组合方式有:级联方式、串联方式和并联方式,可分别用转移矩阵、阻抗矩阵和导纳矩阵来分析;二端口网络参考面的移动对网络参量的影响,可利用转移矩阵和散射矩阵来分析。

5.微波元件的性能可用网络的工作特性参量来描述,网络的工作特性参量和网络参量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可以相互转换。

其工作特性参量与网络参量的关系为:电压传输系数:插入衰减:插入相移:输入驻波比:6.可逆无耗二端口网络的基本特性有:S参量只有三个独立参量,它们的相互关系为:,,;若网络的一个端口匹配,另一个端口一定自动匹配,即若(或),则(或);若网络完全匹配,则网络一定完全传输,即若,则。

7.利用微波网络的信号流图可以简化网络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从而分析网络的外特性参量。

●一般情况下,微波元、器件通常可用集中参数和分布参数元件组成的等效电路表示,或用它们的网络参数表示(一般讲,一个n端口元件可用一个n端口网络表示)。

这些等效电路元件或网络在按电路拓扑连接组成电路时,其端点的连接点便形成节点。

待定导纳矩阵法就是利用上述元件或网络的待定导纳矩阵建立整个电路导纳矩阵并借以分析电路的方法。

●3.转移矩阵法是目前微波电路机辅分析中应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非常适合二端口电路的分析。

其步骤为:先建立电路中各元件的转移矩阵,然后根据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利用矩阵运算法则,求出整个电路的转移矩阵,最后根据公式求出电路的各种外特性参数。

●散射矩阵法是微波电路机辅分析中特有的一种分析方法。

由于在微波频段,保持恒定的功率输出和匹配终端条件相对比较容易,故微波网络参数的测量一般都测其S参数,因而基于S参数的散射矩阵法,在直接分析微波电路时显得非常便利。

因此,散射矩阵法也是微波电路机辅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微波技术基础思考题1、微波是一般指频率从300M至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至0.1mm。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的观点看,微波有似光性、似声性、穿透性、非电离性、信息性等重要特点。

2、导行波的模式,简称导模,是指能够沿导行系统独立存在的场型,其特点是:(1)在导行系统横截面上的电磁波呈驻波分布,且是完全确定的。

这一分布与频率无关,并与横截面在导行系统上的位置无关;(2)导模是离散的,具有离散谱;当工作频率一定时,每个导模具有唯一的传播常数;(3)导模之间相互正交,彼此独立,互不耦合;(4)具有截止特性,截止条件和截止波长因导行系统和因模式而异。

3、广义地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的方向传播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组成的导波系统,都可以称为传输线。

若按传输线所导引的电磁波波形(或称模、场结构、场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1)TEM波传输线,如平行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和微带线,他们都是双导线传输系统;(2)TE波和TM波传输线,如矩形、圆形、脊形和椭圆形波导等,他们是由金属管构成的,属于单导体传输系统;(3)表面波传输系统,如介质波导(光波导)、介质镜象线等,电磁波聚集在传输线内部及其表面附近沿轴线方向传播,一般是TE或TM波的叠加。

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是:工作频带宽、功率容量大、工作稳定性好、损耗小、易耦合、尺寸小和成本低。

一般地,在米波或分米波段,可采用双导线或同轴线;在厘米波段可采用空心金属波导管及带状线和微带线等;在毫米波段采用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和微带线;在光频波段采用光波导(光纤)。

以上划分主要是从减少损耗和结构工艺等方面考虑。

传输线理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所传输波形的电磁波在传输线横截面内电场和磁场的分布规律(也称场结构、模、波型),称横向问题;二是研究电磁波沿传输线轴向的传播特性和场的分布规律,称为纵向问题。

横向问题要通过求解电磁场的边值问题来解决;各类传输线的纵向问题却有很多共同之处。

在微波技术中,所讨论的传输线都属于长线范围,即以电刻度:05.0≥λl 为分界线。

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解由三种不同的终接条件决定:终端条件、始端条件、信号源和负载条件。

当已知终端条件的解为: V(d)=d e Z L I L V d e Z L I L V γγ--++2020=V(d)++V(d)- I(d)= d e Z Z L I L V d e Z Z L I L V γγ---+020020=I(d)++I(d)- 其中第一项为入射波,第二项为反射波;d 为离终端的距离。

当已知始端条件的解为: V(z)=z e Z I V z e Z I V γγ20002000-+-+=V(z)++V(z)- I(z)= z e Z Z I V z e Z Z I V γγ0200002000---+=I(z)++I(z)- 其中第一项为入射波,第二项为反射波;z 为离起始端的距离。

传输线接不同负载阻抗时,沿传输线纵向看,有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行波、行驻波和纯驻波。

4、几个重要的参数:(1) 波阻抗:导行系统中导模的横向电场和与这个电场有关的横向磁场之比;介质的固有波阻抗为εμη=,对于真空或空气,Ω==7.367000εμη(2)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行波的电压和电流之比,或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的电流之比,Z 0=++IU 其表达式为Z 0=1111C j G L j R ωω++,是一个复数;对于无耗线或低耗线:Z 0=11C L =111L p U C p U =; 其倒数为传输线的特性导纳.(3) 输入阻抗(分布参数阻抗):传输线上任一点的阻抗Z in (d)定义为该点的电压和电流之比,即Z in (d)=)()(d I d U 。

具体表达式:Z in (d)=d th LZ Z d th Z L Z Z γγ++000 对于无耗线:Z in (d)= d tg L jZ Z d tg jZ L Z Z ββ++000, 传输线输入阻抗的特点是:a) 传输线阻抗随位置d 而变,分布于沿线各点,且与负载有关;b) 传输线具有阻抗变换作用,Z L 通过线段d 变换成Z in (d),或相反;c) 无耗线的阻抗呈周期性变化,具有4λ变换性和2λ重复性。

(4) 传播常数:是描述导行波沿导行系统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相位变化的参数,一般为复数:βαγωωj C j G L j R +==++))((1111对于无耗线:0=α,11C L ωβ=对于低耗线:d c Z G Z R ααα+=+=201021,11C L ωβ= (5) 反射系数:传输线上某点处的反射系数定义为该点的反射波电压与该点的入射波电压之比,即:)()()(d V d V d v +-=Γ,其表达式为: d e L d e Z L Z Z L Z d v γγ2200)(-Γ=-+-=Γ,其中:L j e L Z L Z Z L Z L Φ⋅Γ=+-=Γ00 所以对于无耗线:)2()(d L j eL d β-Φ⋅Γ=Γ; 与阻抗的关系:0)(0)()(Z d in Z Z d in Z d +-=Γ; Z in (d)=Z 0)(1)(1d d Γ-Γ+与归一化阻抗的关系:z in (d)==0)(Z d in Z )(1)(1d d Γ-Γ+ (6) 驻波系数:传输线上相邻的波腹点和波节点的电压之比,LL V V Γ-Γ+==11min max ρ。

与阻抗的关系:Z in (d min )=ρ0Z ; Z L =Z 0min min 1d tg j dtg j βρβρ-- (7) 无耗线在行波状态的条件是:Z L =Z 0,此时反射系数为零,驻波系数为1;工作在驻波状态的条件是:Z L =0;Z L =∞;Z L =+jX L 或-jX L ;工作在行驻波状态的条件是:Z L=R L+jX L or Z L=R L-jX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