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应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事化叙事手法在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应用

作者:司熠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15期

摘要:电视新闻人物报道中的故事化技巧不在于故事本身,而在于更好地反映人物事迹,展现人物的价值观念和人格魅力。在人物报道的策划和编排中,要把握好故事化叙事的度,注重故事化框架的建构、跌宕情节的布置以及捕捉传神的人物细节,创造出真实的、典型的、贴近老百姓的典型。

关键词:人物报道;故事化;细节

人物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报道样式,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策略。通过典型宣传、榜样树立、示范带动,塑造出真实可信、贴近生活的现实人物,传递正能量。一般人物报道局限于对人物事迹的照本宣读,而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报道人物,强调挖掘素材中的故事情节、细节,塑造立体的、有血有肉的、具有独特个性和内心情感的人,故事化的人物报道不在于故事有多花哨,而在于叙事的戏剧效果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强化。故事化人物报道要拿捏好“故事化”的度,所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悬念和细节都应源自真实材料,避免过度摆拍和重演,以大众视角去写作新闻故事,在故事化报道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故事化框架

故事化报道源自文学故事中的故事化写作,但两者是大相径庭的。新闻人物的故事化报道的所有信息源自真实材料,指向现实真实;文学创作指向虚拟真实。央视新闻作为重要的新闻舆论平台和大众文化集散地,在典型人物报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方面有专业的制作团队和最前卫的创作理念。在故事化人物报道中,央视新闻的报道可以窥见国内新闻人物报道的高质发展。

故事化框架就是建立在人物之外的故事外壳,有宏观的故事化框架,也有微观的框架。宏观的故事框架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物故事内核的、系列化、归类化的外在故事包装,具有普适性,能够指引观众快速直达人物故事的关键所在。比如央视新闻在宣传核心价值观方面,策划了“最美”系列人物报道专题,有《寻找最美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孝心少年》等,关键词“最美”直指人物故事内在的“真善美”,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最美”的故事框架和标签指引下,观众能够静下心来聆听每一个个体的动人故事。“最美”系列新闻专题为其他主流媒体提供了人物报道的范式与框架。

微观的故事框架就是寻找足够吸引人的故事。在讲故事中说新闻,实际上已经把新闻媒体自身作为了民间话语体系的一部分,新闻中的榜样模范人物不再是符号化的空洞人物,而是贴近群众生活、能够口口相传的“有故事”的人物。

二、捕捉戏剧性情节

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来报道人物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捏造故事情节、制作悬念,要从人物的真实事件中去挖掘跌宕起伏的情节,通过戏剧化编排来突出戏剧化效果。在央视《寻找最美医生》系列专题中,来自新疆伊犁州中医医院骨科主任江阿古丽·艾山荣膺荣誉。在短短几分钟的介绍中,有江阿古丽·艾山的成长求学资料和她牵着马行走在大雪封山的牧区中的出诊画面,马在没过膝盖的雪地里都走不动了,江阿古丽流着泪硬拉着马去往患者家中。此时她正承受着腰疾和骨质疏松的病痛。央视记者雷飚采访制作的7集连续报道《蹲点日记:杨立学讨薪记》不算是典型的人物报道,却形象生动塑造了杨立学这一讨薪困境中的农民工形象。在《蹲点日记》中,记者跟随杨立学报道的讨薪过程一波三折,硬汉形象的杨立学在面对讨薪中的无助也流下无奈的泪水。

三、平民化视角挖掘“草根英雄”

公众人物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榜样,小人物中的“草根英雄”同样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载体。来自各个行业的标兵和泰斗,很容易在报道上陷入“高大全”的怪圈。而记者通过基层走访和调查,在平常老百姓中找到的“草根”榜样更符合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原则,将草根人物洗尽铅华还原本真,传达精彩的事实,传播效果会大大提升。央视“最美”系列专题,从少年团体出发去建构“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从村官群体出发去建构“实干致富”的时代精神,从医生群体出发去建构“爱岗敬业”的价值观念,都是从扎根基层的群众中寻找真实的、平凡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带着小人物的市井气息,有这样或那样的小毛病,但正是这种缺点的外露才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真实,“最美”不仅要“美”,更要“真”。

四、运用细节突显人物报道的表现力

人物报道中的细节可以是镜头画面中的一个特写,也可以是通讯稿中关于人物性格、环境的细节描写。有力的细节描写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是人物报道生动传神的重要支撑。美国记者麦尔文·曼彻尔曾说,“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陷入到消极的地位,表现就是会使之身临其境。”细节的使用要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场景的描述要生动传神,包括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官。

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的运用和处理不单是技巧手法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为主题服务,提升新闻价值的问题。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坚持“三贴近”,探索创新人物报道方法,以真感人、以情动人、以事服人,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杨汉云,邓少军.故事化写法在人物报道中的运用[J].传媒观察,2010(11).

[2]李治学.人物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电视新闻人物报道手法初探[J].科技传播,2015(07).

[3]朱天,张诚,唐婵.国内电视媒体“典型人物报道”变革的三种取径——基于央视《新闻联播》2015年相关报道的框架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10).

[4]朱天,唐婵.典型人物形象的媒介呈现与意义建构——对央视《新闻联播》2015年度“典型人物报道”框架的观察分析[J].电视研究,2016(12).

[5]邬光照.网络时代电视典型人物报道价值链优化策略[J].新闻知识,2017(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