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1)
4.水凌心肺
【症状】咳喘气逆,倚息难以平卧,咯痰 稀白,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小, 畏寒肢冷,面青唇紫。舌胖质暗,苔白滑, 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泄壅平喘。
【方药】真武汤(炮附子、白术、茯苓、 芍药、生姜)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 大枣)加减。
7.肾虚作喘
【症状】喘促日久,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 喘甚,小便常因咳甚而失禁,或尿后余沥,形瘦 神疲,汗出肢冷,面唇青紫,或有跗肿,舌淡苔 薄,脉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 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附子、熟地、山萸 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合参蛤散(蛤蚧、 人参)加减。
7.胃阴亏虚
【症状】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沙参、麦冬、当归、生 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合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加减。
六、呕吐
1.外邪犯胃
【症状】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 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藿香、厚朴、苏叶、 陈皮、大腹皮、白芷、茯苓、白术、半夏 曲、桔梗、甘草、生姜、大枣)加减。
【方药】杏仁止咳糖浆;或二陈汤(半夏、 茯苓、陈皮、炙甘草)合平胃散(苍术、 橘皮、炙甘草、厚朴、生姜、大枣)加减。
5.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粗,痰多黄稠,烦热口干。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 【方药】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 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 红、茯苓、甘草)加减。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
中医内科各科常见病证感冒:恶寒(风)、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辨证论治】普通感冒,一般邪在肺卫,多属表证,故治疗采取解表散邪的原则,并结合证情进行具体的论治。
但是,在对感冒的治疗中,注意一般不宜表散太过,亦不宜补益太早。
1、风寒证☆主症:鼻塞、喷嚏,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霍香正气水)气虚之人,可用益气解表的参苏饮2、风热证☆主症:发热微恶风,或有汗,头痛,咳嗽痰黄稠,咽喉红肿疼痛,口干微渴,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辛凉解表,清热宣肺方药:银翘散3、兼证⑴挟湿:症见恶寒,身热不扬,头重如裹,骨节酸痛,苔白腻,脉濡。
治宜疏风祛湿,方用羌活胜湿汤⑵挟暑:治宜清暑解表,芳香化湿,方用新加香蕾饮咳嗽△根据其发生原因,临床上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P63)1、外感咳嗽⑴风寒咳嗽证☆主症:咳嗽声重,痰稀色白,可伴有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无汗、骨节酸楚、头胀头痛等,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方药:杏苏散⑵风热咳嗽证☆主症:咳痰黄稠、咳而不爽、口渴咽痛、身热、或见头痛、恶风、有汗等,舌苔薄黄,脉浮数☆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药:桑菊饮⑶燥热咳嗽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粘稠粉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甚则咳引胸痛,或兼有身热、形寒等,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咯数☆治方:清肺润燥止咳方药:桑杏汤以上外感咳嗽诸证,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咯痰不爽,而表证、燥证不明显者,均可=可选止嗽散加减2、内伤咳嗽⑴痰湿咳嗽证☆主症:咳嗽痰白而稀,胸月完作闷,或食纳不佳,舌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方药:二陈汤(背)⑵肝火犯肺证☆主症:气逆作咳,咳引胁痛,面红喉干,烦热口苦,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法法:清肝泻火,润肺化痰方药:黛蛤散合清金化痰汤⑶肺虚咳嗽证①肺气虚证因肺气不足,多以喘息为主症,其论治见“喘证”(生脉散或黄芷汤)②肺阴虚证☆主症: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午后潮热,两额红赤,手足心热,失眠盗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质红少津,脉细数☆治法:养阴清肺,化痰止咳方药:沙参麦冬汤喘证喘是以呼吸困难,喘急气促,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生脉散合补肺汤
虚
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
肺胀
痰浊壅肺
化痰降气,健脾益肺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
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越婢加半夏汤
痰蒙神窍
涤痰,开窍,熄风
涤痰汤
阳虚水泛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真武汤合五苓散
肺肾气虚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平喘固本汤
干疳
补益气血
八珍汤
眼疳
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石斛夜光丸
兼证
口疳
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泻心导赤散
疳肿胀
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防已黄芪汤合五苓散
崩漏
脾虚
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止血
苁蓉菟丝子丸
肾阴虚
滋水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
肾阳虚
温肾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
血瘀
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逐血汤
血热
实热
苓桂术甘汤
心血瘀阻
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桃仁红花煎
痰火扰心
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黄连温胆汤
胃痛
寒邪客胃
温胃散寒,行气上痛
香苏散合良附丸
饮食伤胃
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保和丸
肝气犯胃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柴胡疏肝散
湿热中阻
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清中汤
瘀血停胃
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失笑散合丹参饮
胃阴亏耗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肺痨
中医中的病证辨析
中医中的病证辨析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其中,病证辨析是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中医中病证的定义、辨析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病证的辨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病证的定义在中医理论中,病证通常指的是患者所表现出的疾病症状和体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
中医病证的定义有其独特之处,它不仅包括了现代医学所确定的疾病范畴,还强调了病因、病机等因素的综合分析。
病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单位,也是中医临床实践的核心内容。
二、辨析的重要性病证辨析是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对病证的准确辨析,中医医师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病情,确定治疗方案,并提供精准的治疗效果评估。
同时,辨析还可以帮助中医医师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为预防疾病及早干预提供依据。
三、常见病证的辨析1. 外感病辨析外感病是指由外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
常见的外感病有风寒、风热、暑湿、湿热等。
在辨证过程中,中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头痛、咳嗽等,结合舌诊、脉诊等方法,准确判断外感病的病因和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脏腑病辨析脏腑病是指由于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各种疾病。
例如,肝火旺盛可以导致头晕、眩晕等症状,脾胃虚弱则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辨析脏腑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症状、脉象等因素,以确定主病位、病因及病机,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3. 血瘀病辨析血瘀病是指机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痛经、冠心病等。
辨析血瘀病需要关注疼痛的性质、部位、辅助检查结果等,以确定血瘀的程度和范围,采取疏通血脉、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病证辨析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准确辨析病证,中医医师可以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病证辨析也能够帮助中医医师深入理解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因此,对于中医医师来说,熟练掌握病证辨析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执业中药师 中医综合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下,治病求本;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1)急则治其标:用于标急而影响到本病或生命时。
如水臌病人,大出血的病人。
2)缓则治其本:标缓。
如肺痨咳嗽,急性热病后期伤阴。
3)标本兼治:指标病本病并重。
如虚入感冒,表证未解,里证又现。
2.正治与反治1)正治:逆着疾病现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同,逆者正治。
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
2)反治: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现象与本质相反,从者反治。
如下:热因热用:以热治热,用热法治疗有假热病证。
用于阴寒内盛,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证。
寒因寒用:以寒治寒,用寒法治疗有假寒病证。
用于里热盛极,阳盛格阴之真热假寒证。
塞因塞用:以补开塞,用补法治疗虚性闭塞不通病证。
用于因虚而闭阻之真虚假实证。
通因通用:以通治通,用通法治疗实性通泄病证。
用于实性通利之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腹泻,瘀血崩漏,膀胱湿热,热结旁流。
◆扶正与祛邪1.扶正:用于只有正气虚病证。
2.祛邪:用于邪实为主,正气未衰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用于正虚邪实病证,则扶正不留邪,祛邪又不会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兼顾扶正会助邪病证。
如瘀血崩漏证。
5.先扶正后祛邪: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的病人。
如正气太虚的虫积病人。
◆三因制宜“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常见病的辩证诊治举例(中成药选用,大纲未做要求略)。
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辩证论治
26
气阴两虚证
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
益甚,伴倦怠懒言,易汗出,头晕,失
眠多梦。舌红或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
痕,苔薄白或少,脉细缓或结代
益气养阴
活血通脉
【方剂】生脉散(人参9g,麦门冬9g,五味子6g)合人参养荣汤(黄芪(30克)当归(30克)桂心(30克)甘草炙(30克)橘皮(30克)白术(30克)人参(30克)白芍药(90克)熟地黄(9克)五味子(4克)茯苓(4克)远志(15克))
【中成药】苏子降气丸、理气定喘丸
16
痰热郁肺证
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目胀睛突,痰
黄或白,黏稠难咳,烦躁,口渴欲饮,
尿赤,大便干。舌边尖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
清肺化痰
降逆平喘
【方剂】越婢加半夏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或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栀、黄芩、黄连各八分(2.4g)。)
【中成药】补金片
15
肺胀
痰浊阻肺证
胸膺满闷,短气喘息,稍劳即著,咳嗽
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畏风易汗,
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暗,苔薄腻或
浊腻,脉小滑
化痰降气
健脾益肺
【方剂】苏子降气汤(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各75g),川当归(去芦)两半(4g),甘草(爁)二两(60g),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各30g),肉桂(去皮)一两半(45g)。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45g))和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9g))
【中成药】蜜炼川贝枇杷露、二母宁嗽丸、雪梨止咳糖浆
8
执业中药师中医常见病辨证论治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跌打损伤
分型
方剂
中成药
气滞血瘀
初期:顺气活血汤、后期:疏风养血汤或疏筋活血汤
活血止痛散,舒筋活血丸,跌打丸,外用:麝香壮骨膏、狗皮膏、云南白药膏、红药气雾剂
风寒湿痹
独活寄生汤或补肾壮筋汤
独活寄生丸,益肾蠲痹丸,养血荣筋丸。外用:麝香壮骨膏,狗皮膏,温灸膏或正骨水
石淋
石韦散
排石颗粒、石淋通片、复方金钱草颗粒
劳淋
无比山药丸
金匮肾气丸、济生肾气丸、五子衍宗丸
癃闭
分型
方剂
中成药
膀胱湿热
八正散
三金片、热淋清颗粒、复方金钱草颗粒
湿热瘀阻
代抵当丸
癃闭舒、萆薢分清丸
肾阳衰惫
济生肾气丸
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五子衍宗丸
阳痿
分型
方剂
中成药
惊恐伤肾
大补元煎
六味地黄丸、龙牡固精丸
川芎茶调颗粒、都梁丸
风热头痛
桑菊饮
芎菊上清丸、清眩丸
肝阳上亢
羚角钩藤汤
天麻钩藤颗粒、全天麻胶囊、羚羊角粉、牛黄降压片、脑立清丸
瘀血阻络
通窍活血汤
通天口服液、正天丸
眩晕
分型
方剂
中成药
肝火上亢
龙胆泻肝汤
黄连上清丸、当归龙荟丸
气血亏虚
八珍汤
归脾丸、八珍颗粒、当归补血口服液、十全大补丸
痰浊上扰
涤痰汤
二陈丸、眩晕宁片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健脾丸、香砂六君丸
脾肾阳虚
四神丸
四神丸、涩肠止泻散、固本益肠丸、固肠止泻丸
便秘
分型
方剂
中成药
执业医师考试辨证论治中医病证总结
1、感冒: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疼,鼻塞重,咽痒,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而润,脉浮或紧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荆芥、防风、叶、豆豉、葱白、生、杏仁、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黄,咽燥或红肿疼痛,鼻塞,口干欲饮,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牛蒡子荆芥桔梗甘草3)暑湿伤表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小便短赤,脉如数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参饮党参、甘草、茯苓、叶、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5)阴虚感冒:身热,少汗,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玉竹、甘草、大枣、葱白2、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2)风热犯肺证:常伴鼻流黄涕,口渴,肢体酸楚,恶风,身热,苔薄黄,脉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桔梗、薄荷、前胡、贝母、枇杷叶、杏仁、连翘。
3)风燥伤肺证:喉痒咽干,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或小数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梨皮、天花粉、牛蒡子、南沙参、贝母、芦根。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法半夏、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紫苑、款冬花。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子、竹茹、枇杷叶。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桑白皮、地骨皮。
3、哮病:1.发作期1)冷哮证:胸膈满闷,受寒后易发,形体怕冷,咳白痰而多泡沫,舌苔白滑,脉弦紧。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常见病辨证论治本章预计分值:20~30分第一节治则与治法考点精讲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疗方法。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指的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
(一)治标与治本根据病证的标本主次不同,在治疗时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分为: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临床治疗时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多为肺肾阴虚导致,治疗时不应使用一般的治咳方法治其标,而应该采用滋养肺肾之法来治其本。
3.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该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时,标本俱急,治疗时应标本兼顾。
另外比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应该采用益气解表的治法,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独家记忆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口诀为:整你。
注解:整=正=正治,你=逆=逆治。
2.反治,又称“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口诀为:饭桶。
注解:饭=反=反治,桶=从=从治。
3.正治与反治的理解正治和反治是本节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1)正治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
如针对具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临床表现的实热证患者,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即为“逆治”。
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2)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
如疾病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表现出寒的假象(实质是热),反用寒药治疗。
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疗的方法。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
第三章常见病辨证论治第一节治则与治法治则是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包括治病求本、扶正与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等治疗方法。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指的是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
包括治标与治本、正治与反治。
(一)治标与治本根据病证的标本主次不同,在治疗时就应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分为:1.急则治其标:水臌病人、大出血病人,临床治疗时应该先治其标,后治其本。
2.缓则治其本:肺痨咳嗽,多为肺肾阴虚导致,治疗时不应使用一般的治咳方法治其标,而应该采用滋养肺肾之法来治其本。
3.标本兼治: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该标本兼治。
临床表现有身热、腹硬满痛、大便燥结、口干渴、舌燥苔焦黄时,标本俱急,治疗时应标本兼顾。
另外比如,虚人感冒,素体气虚,反复外感,应该采用益气解表的治法,益气为治本,解表为治标,标本兼治。
(二)正治与反治正治与反治的治则与治法见表3-1。
表3-1 正治与反治的治则与治法独家记忆正治与反治1.正治,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口诀为:整你。
注解:整=正=正治,你=逆=逆治。
2.反治,又称“从治”,包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
口诀为:饭桶。
注解:饭=反=反治,桶=从=从治。
3.正治与反治的理解正治和反治是本节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
正治适用于疾病的临床表现(现象)和证候性质(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1)正治是逆着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故又称“逆治”。
如针对具有“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等临床表现的实热证患者,应用寒凉性的药物来治疗,即为“逆治”。
正治是临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原则。
(2)反治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病证,是指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又称“从治”。
即采用方药或措施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
如疾病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表现出寒的假象(实质是热),反用寒药治疗。
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的本质而治疗的方法。
中药综合常见病辩证论治表
清瘟解毒丸大青叶、连翘、玄参、天花粉、桔梗、炒牛蒡子、羌活、防风、葛根、柴胡、黄芩、白芷、川芎、赤芍、甘草、淡竹叶
清开灵颗粒
羚羊感冒片
连花清瘟胶囊
体虚感冒
发热、恶寒较甚,无汗,头痛鼻塞,身楚倦怠,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参苏饮人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陈皮、木香
清热化痰肃肺
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桔梗、麦冬、桑白皮、贝母、知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
清气化痰丸
蛇胆川贝液
复方鲜竹沥液
肺肾阴虚
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咳甚,或伴五心烦热,颧红,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润肺
止咳化痰
百合固金汤百合、生地、玄参、熟地、麦冬、白芍、贝母、百部、桂皮、当归、生甘草、桔梗
天麻钩藤颗粒
牛黄降压片
脑立清丸
全天麻胶囊
羚羊角粉
瘀血阻络
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剌,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袪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生姜、红枣、麝香、黄酒
通天口服液
正天丸
十一、眩晕★★
分型
辨证要点
治法
方药
中成药
肝火上扰
眩晕耳鸣,头胀且痛,每因恼怒或疲劳而头晕,头痛加剧,急躁易怒,少寐多梦,时颜面潮红,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脉弦;
导滞和胃
保和丸神曲、山楂、茯苓、半夏、莱菔子、陈皮、连翘
保和丸
枳实导滞丸
六味安消散
沉香化滞丸
开胃山楂丸
肝胃不和
胃脘胀痛,连及胁肋,嗳气后疼痛减轻,生气时胃痛加重,食欲不振,或见嘈杂吞酸;舌红,苔薄白,脉弦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
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涉及诊断、治疗和预防内科常见病的疾病。
在中医内科中,辨证施治是核心方法之一。
以下是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的讨论。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疾病。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脉搏、舌苔、气色等综合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中医理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气滞血瘀等。
中医辨证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通过望、闻、问、切,观察病人的面色是否苍白、面浮红赤,眼睛有无充血,脉搏是否有力、有节律,以及病人是否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可以初步辨别病情。
例如,高血压患者常表现为面色偏红、心悸、头晕等症状。
中医辨证可根据脉搏是否有力、舌质是否偏红、舌苔是否黄厚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及辨证类型。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肝阳上扰、脾虚湿浊、肾精亏虚等。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开窍利水、补益心气、平肝舒筋等来调理。
二、呼吸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感冒、支气管炎、哮喘等。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机是外感风邪、内生痰热等。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风寒、风热、痰湿等。
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以及舌苔颜色、脉搏等进行初步辨识。
例如,在感冒患者中,若呈现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舌苔薄白,脉搏浮紧,说明患者体内有风寒之邪。
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解表散寒、祛风散痹、清热燥湿等来调理。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中医内科辨证思路的关键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观察病人的症状及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病机是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
常见辨证类型包括寒湿蕴结、热毒蕴结、脾胃虚弱等。
中医辨证可以通过观察病人是否有消化不良、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舌苔颜色、脉搏等进行初步辨识。
例如,在胃炎患者中,若呈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舌苔厚重,脉搏滑数,说明患者体内有胃热之邪。
《中医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课件PPT)》
本课件介绍中医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概述、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各种疾 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常见病概述
1 多元治疗
中医常见病的治疗注 重整体调理与平衡, 结合草药、针灸和推 拿等多种疗法。
2 个体化
中医根据个体体质, 量身定制治疗计划, 注重治疗手段的个性 化与多样化。
3 综合考量
中医通过益气、养阴草药,如黄精、枸杞等,治疗腰痛。
2
热敷
用热水袋等热敷方式可以缓解腰痛,促进血液循环。
3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特定穴位,如涌泉、风池等穴位,减轻腰痛。
失眠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舒缓情绪
中医推荐通过冥想、太 极等舒缓活动来减轻焦 虑和情绪压力,改善失 眠。
中草药治疗
使用安神镇静草药,如 何首乌、白芍等,改善 睡眠质量。
中医常见病的治疗不 仅考虑症状,还综合 考虑患者的体质、环 境因素等多个方面。
中医辨证论治基本方法
1
闻诊
2
通过闻患者的体味、气味等来获取 疾病信息,如尿味、汗味、口臭等。
3
切诊
4
通过触摸、按压等方式来感知患者 的脉搏、皮肤状况以及局部组织的
变化等。
望诊
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肢体 形态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3 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来 调理消化系统的功能, 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
胃痛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中草药
中草药如枳壳、白芍等可舒 缓胃痛,并对胃部组织有保 护作用。
指压疗法
通过按压特定穴位来缓解胃 痛,如海底、天突等穴位。
热敷
用热水袋等热敷方式可以缓 解胃痛,促进血液循环。
腰痛的中医诊断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
在中医中,常见的病症有很多种,需要进行辨证论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症及其治疗方法。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风热犯表辛凉解表,感冒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气虚感冒益气解表,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这些病症都是表现为感冒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不同的治疗。
其中包括风寒、风热、暑湿等不同的表现,需要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薷饮,参苏饮,加减葳蕤汤,三拗汤合止嗽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袭肺和咳嗽等症状。
其中包括荆防败毒散、银翘散、新加香薷饮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外感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风燥伤肺疏风散寒,润燥止咳杏苏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和风燥伤肺等症状。
其中包括桑菊饮、桑杏汤、杏苏散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清肝泻肺,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痰湿和痰热等症状。
其中包括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清金化痰汤、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肺阴亏虚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平喘定喘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阴亏虚和哮喘等症状。
其中包括沙参麦冬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汤加石膏汤,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寒包热哮和风痰哮等症状。
其中包括小青龙汤加石膏汤、三子养亲汤、固本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肺阴亏损滋阴润肺,虚火灼肺滋阴降火,气虚耗伤益气养阴,阴阳虚损滋阴补阳。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肺肾气虚和肺阴亏损等症状。
其中包括平喘固本汤、肺阴润肺汤、阴阳平补丸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血府逐瘀汤,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瘀阻和气滞心胸等症状。
其中包括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心悸,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XXX。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悸和心阳不振等症状。
其中包括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饮凌心等多种药物,需要根据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总之,中医辨证论治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不同的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振奋心阳、化气利水,XXX安神,可以采用苓桂术甘汤。
对于心血瘀阻、活血化瘀、理气通络的情况,可以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桃仁红花煎等方剂。
治疗痰火扰心、清热化痰、
宁心安神的方剂为黄连温胆汤。
对于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上痛等情况,可以使用香苏散合良附丸等方剂。
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的方剂为保和丸。
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的方剂为柴胡疏肝散。
胃痛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的方剂为清中汤等。
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的方剂为失笑散合丹参饮等。
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的方剂为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等。
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上痛的方剂为黄芪建中汤等。
治疗寒湿泄泻、湿热伤中、泄泻、食滞胃肠消食导滞的方剂分别为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保和丸等。
对于暴泻、肾阳虚衰、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等情况,可以使用参苓白术散、四神丸、要方等方剂。
治疗久泻、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阴虚痢的方剂分别为调和气血芍药汤、白头翁汤合芍药汤、金正气散、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等。
治疗休息痢的方剂为调气化滞连理汤等。
对于寒邪内阻、湿热壅滞、腹痛、饮食积滞、瘀血内停等情况,可以使用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大承气汤、枳实导滞丸、血府逐瘀汤、小建中汤等方剂。
治疗肝郁气滞、肋痛、肝胆湿热、肝络失养等情况,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龙胆泻肝汤、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等方剂。
针对阳虚、黄疸、寒湿阻遏、脾虚湿滞、气滞血瘀等情况,可以使用大柴胡汤、犀角散、茵陈术
附汤、黄芪建中汤、逍遥散合鳖甲煎丸、茵陈四苓散等方剂。
对于阴虚、水湿困脾、水热蕴结、水留、阳虚水盛等情况,可以使用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济生肾气丸、实脾饮、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附子理苓汤等方剂。
针对消聚、食滞痰阻等情况,可以使用六磨汤等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