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练】安徽合肥市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高铁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增加到5m/s时位移为25m,则当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时,它的位移是()A.25m B.75m C.125m D.175m2.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两车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a、b两车相遇两次C.t1到t2时间内,a车的路程小于b车的路程D.t1到t2时间内,a车和b车的位移都在均匀增大3.(2022·上海浦东新·高一期末)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

无人驾驶汽车以v≤15m/s的速度前进,若雷达发现前方有静止障碍物,就会启动“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已知5m s8m s之间的某一值,则此系统自动刹车的最此安全系统在不同路况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2长时间约为 ( )A .1.87sB .3sC .10sD .16s4.我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时,有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

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且始终沿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66 s 末开始掉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5.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m/s ,加速度是1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2m/s ,加速度是6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4m/s -,加速度是2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A 点,物体甲最快,丙最慢B .通过A 点前1s 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C .通过A 点后1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 .2s 后,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均相同6.(2021·甘肃白银·高一阶段练习)雨后,某人用高速相机拍下一幅水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若滴水的时间间隔相同,第1滴与第2滴水的实际间距为1m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 =g ,不计空气阻力,则拍下照片的瞬间,图中第2滴水的速度大小为( )A.2m/s B.3m/s C.4m/s D.5m/s7.(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 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 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 s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 2.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自由落体第5个0.5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A.5B.9C.10D.254.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A.1∶1C.1∶3D.1∶4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 sB.1.5 sC.2 sD.(2-1)s6.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A.a2202 B.a 2202 C.a v n 2)1(20-D.a v n 2)1(20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A.5 m/sB.5.5 m/sC.4 m/sD.3.5 m/s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比甲运动的快B.2 s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9.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B.7sD.3s10..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v增加到3v时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1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 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13.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14.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点需要______s.(g取10 m/s2)15.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______.三、实验题(10分)16.(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17.(6分)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0分)18.(8分)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18.(12分)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 ,s BC =20 cm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3)拍摄时s CD =?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参考答案 1.B 2.A 3.B4. C 由v t 2-v 02=2a s ,知:v 2=2as 1,4v 2-v 2=2as 2,s 1∶s 2=1∶35.D6.A7.A8.D9.A 10.B11.38s 12. 5 m/s -2.5 m/s 213.违章解析:由于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20t v v v +=,又因为s=v t 所以9=200+v ×1.5解得v 0=12 m/s=43.2 km/h >40 km/h ,此车违章.14.115.4H 实验数据画出的v -t 图象,才能充分利用各次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故C 方法正确.B 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的分度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做出倾角不同的图象.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只有在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比较倾斜程度的方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但不能用tan α计算加速度.17.解析: 1.0103031-?==T s v m/s=0.3 m/s 因为s 4-s 1=3aT 2,所以a =32214101.0330483-??-=-T s s m/s 2=0.6 m/s 2 18.解析:(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 1=v A T +21aT 2 s 2=[v A ·2T +21a (2T )2]-(v A T +21aT 2)将s 1=24 m,s 2=64 m,T =4 s 代入两式求得21所以a =2.5 m/s 2,再代入s 1=v A T +21aT 2可求得v A =1 m/s. 点评:运动学中的不少题目可有多种解法,但首先应熟练掌握基本的、常规的解法,熟能生巧,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公式求解.19解析:(1)由a =2ts ?知小球的加速度 a =221.01520-=-t s s AB BC cm/s 2=500 cm/s 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1.0220152?+=t s AC cm/s=1.75 m/s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 CD - s BC = s BC - s AB 所以s CD =2s BC -s AB =(40-15)cm=25 cm=0.25 m(4)设A 点小球的速率为v A因为v B =v A +at v A =v B -at =1.75-5×0.1=1.25 m/s 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t A =525.1=a v A s=0.25 s ,故A 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答案】(1)5 m/s 2;(2)1.75 m/s;(3)0.25 m;(4)2个。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9小题,每题7分,共63分.有的小题只要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错选得0分)1.植物腾跃时将腿部弯曲然后伸直减速跳起.下表是袋鼠与跳蚤腾跃时的竖直高度.假定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袋鼠跃起离地的瞬时速率约是跳蚤的倍数为().腾跃的竖直高度(米)袋鼠 2.5跳蚤0.1A.1 000C.5 D.12.一小球从空中自在下落一段距离后,落入淤泥,落到淤泥底时速度恰恰为零,设小球在淤泥中减速度恒定,那么以下v-t图象中正确反映小球的运动(以向下方向为正方向)的是().3.为了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上启动阶段的减速度(轿车启动时运动可近似看做匀减速运动),某人拍摄一张在同一底片上屡次曝光的照片,如图1所示,假设拍摄时每隔2 s曝光一次,轿车车身总长为4.5 m,那么这辆轿车的减速度为().A.1 m/s2B.2 m/s2C.3 m/s2D.4 m/s2图1 4.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路途下行进,图2中的实线记载了自行车末尾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窗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置,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图2A .在t 1时辰,虚线反映的减速度比实践的大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践的大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践的大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5.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动身,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假定初速度不同,减速度相反,那么在运动进程中( ).①a 、b 的速度之差坚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以下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快慢相反的运动B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相反的运动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D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7.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反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末尾,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减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减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反,那么( ).A .甲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B .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C .丙车先经过下一个路标D .三辆车同时经过下一个路标8.图3所示为初速度为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t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 和减速度a 是( ).A.v >v 0+t t 2,a 随时间减小B.v =v 0+v t 2,a 恒定C.v <v 0+v t 2,a 随时间减小D .无法确定9.甲、乙两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象如图4所示,那么( ).A .乙一直比甲运动得快B .乙在2 s 末追上甲C .前4 s 内乙的平均速度等于甲的速度D .乙在追上甲时距动身点40 m 远二、实验题(本小题共10分)10.某同窗用图5甲所示的装置研讨重物的自在落体运动.在契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失掉图5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假定他测得AB 之间的距离为s 1,BC 之间的距离为s 2,打点周期为T .那么应用上述条件失掉重物下落的减速度计算式为a =____________;打B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计算式为v B =____________.应用该装置测出的减速度总比外地重力减速度值略小,其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此题共2小题,共27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 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11.(13分)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高度自动调理,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实验者从某砖墙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在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6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为0.02 s ,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 cm ,图4 图5图6试预算拍摄到的石子是从距位置A 多高处末尾下落的?12.(14分)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 0=8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议前去追逐.经2.5 s ,警车发起起来,以减速度a =2 m/s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试问:(1)警车要多长时间才干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大?1.C2.D3.B4.BD5.A6.D7.B8.A9.CD10.解析 物体下落进程中,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那么有:Δs =aT 2,所以a =Δs T 2=s 2-s 1T 2.由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辰的瞬时速度,而B 为A 、C 的中间时辰,所以AC 段的平均速度即为B 点的瞬时速度.那么有:v B =v AC =s 1+s 22T .测出的减速度比外地重力减速度值略小的缘由是:存在空气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阻力作用.11.1.8 m12.解析 (1)设警车追上货车所用时间为t 1,那么两车的位移区分为x 警1=12at 21,x 货1=v 0(t 1+t 0),追上时两车位移相等,x 警1=x 货1,即12at 21=v 0(t 1+t 0),解 得追上时所用时间t 1=10 s(另一解 不契合题意,舍去).(2)警车和货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设警车从发起起离开与货车同速时的时间为t 2,v 警=at 2,v 货=v 0,由v 警=v 货得at 2=v 0,即相距最远时警车所用时间t 2=v 0a =82 s =4 s ,此时货车的位移x 货2=v 0(t 0+t 2)=8×(2.5+4) m =52 m .警车的位移x 警2=12at 22=12×2×42 m =16 m .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 max =x 货2-x 警2=52 m -16 m =36 m.答案 (1)10 s (2)36 m。

【单元练】2021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答案解析)

【单元练】2021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4m/s 9B .216m/s 9 C .24m/s 3D .25m/s 3D解析:D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2020324a =+⨯ 解得25m/s 3a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2.如图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由图可知,该物体( )A .第1s 内和第3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B .第3s 内和第4s 内的加速度不相同C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0.625m/sD .0~2s 和0~4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C 解析:C 【分析】v —t 图象中v 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A .由题图可知,第1s 内和第3s 内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说明运动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可知,第3内和第4s 内图线的斜率相同,加速度相同,故B 错误;C .在03s ~内物体的路程大小等于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大小,为()11311m 2m 2s =+⨯⨯=在3s 4s ~内物体的路程大小等于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大小,为2111m 0.5m 2s =⨯⨯=前 4s 内的平均速率为1220.5m/s 0.625m/s 4s s v t ++===故C 正确;D .由于—v t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物体在2~4s 内通过的位移为0,则物体在0~2s 内和0~4s 内通过的位移相等,但所用时间不同,则平均速度大小不等,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察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v —t 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3.滑雪场游玩中,小明从雪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个标志点,已知ab =4m ,bc =8m ,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2s ,则他通过b 、c 两个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2m/s ; 3m/s B .3m/s ; 4m/s C .3m/s ; 5m/s D .4m/s ; 6m/s C 解析:C小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得,通过b 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48m/s=3m/s 222b ab bc v T ++==⨯ 由逐差公式2x aT ∆=可得,小明运动的加速度为222284m/s 1m/s 2bc ab a T --=== 则由速度公式可得,通过c 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12m/s=5m/s c b v v aT =+=+⨯故选C 。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 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假想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B. 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在可靠的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抽象思维的一种科学推理方法C.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有利地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D.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可以在实验室直接完成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时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2s时甲和乙一定相遇B. 2s时甲的速度方向开始反向C. 4s时乙的加速度方向反向D. 2-6s内乙的位移为零3.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0.5 sB. 1 sC. 2 sD. 3 s4.滑雪爱好者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他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v,则他在上滑过程中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A. B. C. D.5.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质点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 B质点做曲线运动C. B质点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D. A、B两质点在4s末时刻速度大小相等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3s内的位移为A. 0mB. 2mC. 3mD. -1m7.甲、乙两个金属球,甲的重量是乙的2倍,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球同时落地B. 甲球先落地C. 甲球落地时的速度较大D. 同一时刻在空中的位置不一定相同8.一物体自距地面高度H=2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m/s2.则它在落地前一秒内通过的位移是()A. 5mB. 10mC. 15mD. 20m9.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4 s后停止,若在第1 s内的位移是14 m,则最后1 s的位移是()A. 3.5 mB. 2 mC. 1 mD. 0二、多选题10.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落到地面用了3s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9.8m/s2,则该物体()A. 是从44.1m的高处开始下落的B. 落到地面时的速度大小为14.7m/sC. 最后1s下落了24.5mD. 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为14.7m/s11.一辆汽车4s内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2m/s,末速度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 )A. 汽车的加速度为2m/s2B. 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D. 汽车的加速度为10m/s212.长为L的软项链两端拴着甲乙两球,某同学用手拿着甲球站在三楼阳台上,由静止释放甲球让项链下落,如果站在四楼阳台上重复上述实验,不计空气阻力,则两次甲、乙两球相继落地的()A. 速度平方之差不变B. 速度之差不变C. 位移之差不变D. 时间之差不变13.水平传送带被广泛地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如图所示为车站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紧绷的传送带AB始终保持1 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AB间的距离为2 m,g取10 m/s2.若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1 m/s的恒定速度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去B处取行李,则A. 行李到达B处的速度为2m/sB. 乘客比行李提前到达B处C. 行李到达B处所用时间为2.5sD. 若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可以比乘客提前到达B处三、实验题探究题1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的周期为0.02s,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到A点的距离依次是2.0cm、5.0cm、9.0cm、14.0cm。

【单元练】安徽滁州市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单元练】安徽滁州市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A .12.5 m B .2mC .10 mD .0.5 m D解析:D先求出汽车刹车到停止的时间,因为汽车刹车停止后不再运动。

再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即可求解。

36km/h=10m/s ,汽车刹车到停止所需的时间0010s 2.5s 4v t a === 刹车后第3s 内的位移,等于停止前0.5s 内的位移221140.5m 0.5m 22x at ==⨯⨯= 故选D 。

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4m/s 9B .216m/s 9 C .24m/s 3D .25m/s 3D解析:D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2020324a =+⨯ 解得25m/s 3a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3.控制汽车油耗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手段之一,各国相继出台在不久的将来禁售燃油车的相关政策,而大力研发电动汽车。

一电动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当车速v≤10m/s 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电动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在上述条件下,若某一电动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启动了“全力自动刹车”后其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从开始经过1s 与从开始经过3s 的过程中,汽车的位移之比为( ) A .1∶1 B .3∶4C .1∶2D .1∶3B解析:B 汽车的刹车时间为0010s 2s 5v t a === 汽车的位移之比为2011122000132142v t at x x v t at -==- 故选B 。

4.图示为甲、乙两辆电动汽车的速度图像,它们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已知它们在t =5s 时相遇,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加速时的甲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2B .t =0时刻甲车在乙车后方30m 远处C .分析知t =15s 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D .分析知t =30s 时甲车与乙车再次相遇B 解析:BA .甲加速时加速度为22120=m/s 2.4m/s 5v a t ∆-==∆甲甲甲乙加速时加速度为22120=m/s 1.2m/s 155v a t ∆-==∆-乙乙乙 都加速时的甲乙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错误;B .已知它们在t =5s 时相遇,因此t =0时刻甲车在乙车后方的距离即为甲车0~5s 内的位移,则012=5m=30m 2x x =⨯甲 B 正确;C .0~15s 甲车的位移为10+15=12m=150m 2x ⨯甲 0~15s 乙车的位移为12=(155)m=60m 2x ⨯-乙 t =15s 时甲车与乙车的距离为0--60m x x x x ∆==甲乙故此时甲乙没有再次相遇,C 错误; D .0~30s 甲车的位移为25+30=12m=330m 2x ⨯甲 0~30s 乙车的位移为21= 1.2(305)m=375m 2x ⨯⨯-乙t =30s 时甲车与乙车的距离为0+-75m x x x x ∆==乙甲故此时甲乙没有再次相遇,D 错误; 故选B 。

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练习题1

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练习题1

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B.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3.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速度的增量总是跟时间成正比B.位移总是随时间增加而增加C.位移总是跟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加速度,速度,位移的方向一致。

4.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s=24t-1.5t2(m),当质点的速度为零,则t为多少()A.1.5s B.8s C.16s D.24s5.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ls内的平均速度为()A.5.5 m/s B.5 m/s C.l m/s D.0.5 m/s6.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一分钟内行驶540m,那么它在最初10s行驶的距离是()A. 90mB. 45mC. 30mD. 15m7. 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v,到C点时的速度为2v,则AB与BC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A. 1:4B. 1:3C. 1:2D. 1:18. 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0匀加速直线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

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t=10s,前进了15m,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A. 1.5m/sB.3m/sC.4m/sD.无法确定9.一个物体自静止开始做加速度逐渐变大的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末速度为v t,则这段时间内的位移()A.x < v t t /2 B.x = v t t /2 C.x > v t t /2 D.无法确定10.一物体做匀变速度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后的速度大小变为10m/s,在这1s的时间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二、填空题:11.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的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单元练】2021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单元练】2021年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从刹车开始计时,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分别为( ) A .48m x =,4m/s v = B .50m x =,0v = C .48m x =,0v = D .50m x =,4m/s v = B解析:B 刹车时间为0020s 5s 4v t a === 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2000150m 2x v t at =-=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0v =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如图所示,20块相同的木块并排在一起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子弹以初速度0v 正对木块射入,当子弹穿过第20块木块后速度恰好变为0,子弹从进入第一块到速度为零所用时间为t ,若将子弹视为质点,已知子弹在各木块中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是2t B .子弹穿过前15块木块所用的时间大于2t C .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时速度变为02v D .子弹穿过前15块木块时速度变为02v D 解析:DA .子弹做匀减速运动穿过第20块木板后速度变为0,运用逆向思维法,子弹反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每块木板的厚度为s ,则有212n ns at =当n =20时,有21202s at =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后n =10,则有2101210s at =所以有102t =因此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所用的时间是2t - ,故A 错误;B .穿过前15块木板,即n =5,有5s =12at 52 联立解得t 5=12t 所以子弹穿过前15块木块所用的时间为:t -12t =12t ,故B 错误; C .子弹穿过第20块木板,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02=2a •20s设子弹穿过前10块木块时速度为v 1,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12=2a•10s联立解得v 1=2v 0 故C 错误;D .子弹穿过前15块木块时速度为v 2,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22=2a •(20-15)s联立解得v 2=12v 0 故D 正确。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从离地面高为 1.25m h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s g =。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最后0.1s 内下落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5m/s ,0.45m B .5m/s ,0.25m C .10m/s ,0.45mD .10m/s ,0.25m2.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8m 和14m 。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 A .40mB .48mC .50mD .150m3.关于某质点的x -t 图像(如图甲所示)和另一质点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质点在3s 内速度的方向都没有变化B .两质点在3s 内的位移大小都为3mC .图甲中质点在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质点在3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图甲中质点在前1s 内与后2s 内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图乙中质点在前1s 内与后2s 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4.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阅兵式上,20架直升机停编队后排成“70”字样飞过阅兵区,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编队做的是往复运动B .0~t 1时间内编队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C .0~t 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有可能大于t 2~t 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 .t 2~t 3时间内的位移有可能大于0~t 1时间内的位移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着总长为L 的斜面,一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O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斜面底端的B 点时速度大小为v ,所用时间为t ,若小物块到达斜面上某一点A 时速度大小为12v ,OA 距离为L A ,由O 到A 的时间t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 A =2LB .L A =4LC .4A t t =D .t A =26.以72km /h v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小轿车,遇紧急情况剩车后获得大小为24m/s a =的加速度,刹车后6s 内,汽车行驶的位移大小为( )A .48mB .50mC .360mD .648m7.如图所示,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置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 处,空心管长度为H ,小球与管的轴线重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两秒通过的位移为2.0 m,第五秒通过的位移为3.1 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为()A. 0.4 m/s0.6 m/s2B. 0.6 m/s0.4 m/s2C. 0.1 m/s0.9 m/s2D. 0.9 m/s0.1 m/s2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B.它的初速度为20 m/sC.加速度为10 m/s2D.前20 s内的位移为600 m3.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A.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4.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B.C.D.5.如图所示的v-t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v=v0+at,则a、v0分别为()A.a=-0.75 m/s2,v0=3 m/s B.a=0.75 m/s2,v0=1 m/sC.a=-0.5 m/s2,v0=3 m/s D.a=0.5 m/s2,v0=1 m/s6.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处的速度为()A. B. C. D.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 s内的位移为19 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A. 1.9 m/s2B. 2.0 m/s2C. 9.5 m/s2D. 3.0 m/s28.光滑斜面长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A.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是B.物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C.物体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小于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经历的时间为9.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t=4 s时两车相遇B.当t=12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两车有两次相遇D.两车有三次相遇10.物体从A向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速度为10 m/s,通过B点时速度为4 m/s,C点为AB的中点,AB的距离为14 m,则()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B.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4 m/sC.物体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4 s D.物体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m/s11.小明发现从核桃树上同一高度一颗核桃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核桃先落地是由于核桃受到的重力较大C.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核桃和树叶会同时落地12.下列哪一个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A.树叶的自由下落的运动B.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C.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1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百米赛跑中,高三(1)班的小胡同学以12.5 s的好成绩取得了决赛第一名,他的起跑速度为5 m/s,中途的速度为7 m/s,冲刺时达到了11 m/s,能粗略描述小胡同学运动过程的图象是()A.B.C.D.15.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1.25 s B. 2.5 s C. 3 s D. 6 s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如图所示的点是某中学学生在做“研究小车运动”实验时打下的点,按打点的刻的顺序分别取O、A、B、C、D为计数点,所用的电源频率是50 Hz.下列关于结论中正确的是()A.v A=1.25 m/s,a=8.33 m/s2B.v A=1.50 m/s,a=3.00 m/s2C.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7.(多选)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A.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3 m/s2B.与匀加速运动时相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较快C.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与匀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同D.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11 s18.(多选)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均匀减小19.(多选)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B.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20.(多选)关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在落地之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秒内和前4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1∶4B.第5秒内和第7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5∶7C.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D.下落第1米和下落第2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三、实验题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16.6 mm、x B=126.5 mm、x 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用xA、xB、xD和f表示).2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c是________ m/s;(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__m/s2;(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v A=________ m/s;(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2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错误和遗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2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路灯A时的速度vA=10 m/s,再经t=3 s到达路灯B,求:(1)经过路灯B时的速度;(2)路灯A、B间的距离.25.快速公交车进站时要求定点停车,当车停稳后车门与站台候车区的屏蔽门必须对齐,以便乘客上下车.公交车进站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前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晴天时,司机距停车点20 m处开始刹车,公交车恰好停在停车点.雨天时,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晴天时的,若公交车减速前仍按54 km/h的速度行驶,且进站仍要停在停车点,司机应在距停车点多远处开始停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前2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m/s=1 m/s,第5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4.5==m/s=3.1 m/s,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加速度为:a==m/s2=0.6 m/s2,则物体的初速度为:v0=v1-at1=1 m/s-0.6×1 m/s=0.4 m/s.2.【答案】A【解析】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由题图知,初速度为30 m/s,选项B错误;加速度a==-1 m/s2,选项C错误;图线与两个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则前20 s内的位移x=×20 m=400 m,选项D错误.3.【答案】B【解析】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h1=gt2①v1=gt②h2=g(t-1)2③v2=g(t-1)④由①③得:Δh=gt-g,由②④得:Δv=g,因此,Δh随t增大,Δv不变,B正确.4.【答案】B【解析】由v-t图象可知:A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做初速度为零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反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在公式v=v0+at中,v0是时间间隔t开始的速度,图象知v0=3 m/s;v是时间间隔t结束时的速度,它们均是瞬时速度.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m/s2=-0.5 m/s2.6.【答案】D【解析】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下滑到处的速度为v1,由v=得,v1==.7.【答案】B【解析】由x=at2,第10 s内位移等于前10 s内位移与前9 s内的位移之差,故a×(10 s)2-a×(9 s)2=19 m,得a=2.0 m/s2,选项B正确.8.【答案】B【解析】物体从顶端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v==,故A错,B对;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大,所以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小于在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在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大于,后一半位移的时间短,小于,故v=at′>=v =,即物体在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大于, C、D错.9.【答案】D【解析】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前4 s内,甲车位移为x甲=×(8+16)×4 m=48 m,乙车位移为x乙=×(8+12)×4 m=40 m,x甲-x乙=8 m>6 m,所以t=4 s时甲车已经超过乙车,A错误;当t=12 s时乙车速度减为0,而甲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下去,所以两车间的距离会一直增加,B错误;前4 s内两车发生了第一次相遇,当t=4 s时,两车速度相同,并且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之后两车均减速,但乙车减速较慢,速度较大,两车间距变小,当t=6 s 时,它们的位移分别为x甲=×(4+16)×6 m=60 m,x乙=×(6+12)×6 m=54 m,x甲-x乙=6 m,所以当t=6 s时,它们第二次相遇,之后,乙车在前,甲车在后,在t=6~8 s时间内,乙车速度大于甲车,它们间距逐渐增大;当t>8 s时,甲车速度大于乙车,它们间距逐渐减小,因为最后乙车静止,而甲车以4 m/s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所以甲车肯定会再次追上乙车,它们发生第三次相遇,此后,甲车速度始终大于乙车,它们间距逐渐增大,C错误,D正确.10.【答案】D【解析】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得a=,代入数据计算可得a=-3 m/s2,A错误;A到B运动时间t=s=2 s,C错误;AB段的平均速度==m/s=7 m/s,B错误;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v C==m/s=m/s,D正确.11.【答案】D从树上落下的核桃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很小,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从树上落下的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较大,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A、B、C错误.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核桃和树叶不受空气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同时落地,D正确.12.【答案】C【解析】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树叶下落空气阻力不能忽略,A错误;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具有水平初速度,B错误;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可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C正确;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受到的阻力和浮力不能忽略,D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v-t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x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乙,选项At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选项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1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胡先做初速度为5 m/s的加速运动,中途做7 m/s的匀速运动,最后加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 m/s,A图表示静止,B图和C图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D图表示先匀加速后匀速再匀加速运动,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比较位移公式x=v0t+at2与x=0.5t+t2得v0=0.5 m/s,a=2 m/s2.由于v =v0+at,所以t==s=1.25 s,A正确.16.【答案】AD【解析】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Δx=3 cm,是一恒量,知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因为相等时间内位移增大,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计时点间还有2个点,则T=0.06 s,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 A==m/s=1.25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得:a=m/s2=8.33 m/s2,AD正确.17.【答案】ABD【解析】由表格数据知,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m/s2=3 m/s2,A正确;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m/s2=-6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与匀加速运动时相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较快,B正确;速度变化量为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值,故加速度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为Δv1=v m-3,减速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为Δv2=3-v m,大小相同,方向相反,C错误;由表格数据知,汽车在10.5 s时速度为3 m/s,汽车速度减小至零的时间为t,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a2=因为a2=-6 m/s2,解得:t=11 s,即汽车从开出到停止经历的总时间为11 s,D正确18.【答案】BD【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由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均匀减小,位移一直增大.所以A、C错误,B、D正确.19.【答案】BC【解析】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为1∶ 3∶ 5,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A、D错误,B正确;第1 s 内、第2 s内、第3 s内的最大速度,就是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瞬时速度,即最大速度之比为1∶2∶3,C正确.20.【答案】A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位移之比为1∶3∶5∶……,得前2秒内和前4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1∶4,第5秒内和第7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9∶13,A正确,B错误;小球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等于第1 s内与第2 s内位移之比,等于1∶3,C正确;下落第1米和下落第2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D错误.21.【答案】(1)0.1(2)2.5(3)【解析】(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2)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得:v c=m/s=2.5 m/s.(3)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2均匀增大,即Δx=aT2,所以有:=xAB+aT2,xCD=xBC+aT2=xAB+2aT2,xBD=2xAB+3aT2,xBC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22.【答案】(1)0.16~0.17(2) 0.40~0.45(3) 0.070~0.080(4)大【解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 =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C==0.16 m/s;(2)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根据公式Δx=aT2,有EF-BC=3aT2,DE-AB=3aT2,得DF-AC=6aT2,得a=0.42 m/s2;(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得:v A=v C-a(2T)=0.076 m/s(4)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时,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变大了,但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用了较小的T,所以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23.【答案】①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②D中应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③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BECADGF24.【答案】(1)16 m/s(2)39 m【解析】(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有:v B=v A+at=10 m/s +2×3 m/s =16 m/s;(2)根据位移公式,有:x=v A t+at2=10×3 m+×2×32m=39 m25.【答案】50 m【解析】晴天时,由运动学公式得:0-v=2ax1①雨天时,设司机应在停车点x2处开始刹车,由运动学公式得:0-v=2×(a)x2②由①②解得x2=x1=×20 m=50 m。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无风秋日,晚霞满天,一片梧桐叶从高为5m 的枝头自静止飘落至地面,所用时间可能是(g 取10m/s 2)( )A .0.1sB .0.5sC .1sD .3s2.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 .B .C .D .3.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 .12.5 mB .2mC .10 mD .0.5 m 4.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4m/s 9B .216m/s 9C .24m/s 3D .25m/s 3 5.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重复以上实验,乙同学第二次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 。

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B .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C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D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6.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 .质点甲前2s 内的位移为20mC .第2s 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 .第2s 末质点甲、乙相遇7.如图所示,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置于空心管的正上方h 处,空心管长度为H ,小球与管的轴线重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前两秒通过的位移为2.0 m,第五秒通过的位移为3.1 m,则该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各为()A. 0.4 m/s0.6 m/s2B. 0.6 m/s0.4 m/s2C. 0.1 m/s0.9 m/s2D. 0.9 m/s0.1 m/s2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该物体做匀减速运动B.它的初速度为20 m/sC.加速度为10 m/s2D.前20 s内的位移为600 m3.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再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A.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4.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B.C.D.5.如图所示的v-t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v=v0+at,则a、v0分别为()A.a=-0.75 m/s2,v0=3 m/s B.a=0.75 m/s2,v0=1 m/sC.a=-0.5 m/s2,v0=3 m/s D.a=0.5 m/s2,v0=1 m/s6.光滑斜面的长度为L,一物体由静止从斜面顶端沿斜面滑下,该物体滑到底部时的速度为v,则物体下滑到处的速度为()A. B. C. D.7.一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10 s内的位移为19 m,则其加速度大小为() A. 1.9 m/s2B. 2.0 m/s2C. 9.5 m/s2D. 3.0 m/s28.光滑斜面长为L,一物体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到底端经历的时间为t,则() A.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是B.物体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C.物体到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小于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斜面中点经历的时间为9.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道路上,一前一后相距x=6 m,乙车在前,甲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当t=4 s时两车相遇B.当t=12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C.两车有两次相遇D.两车有三次相遇10.物体从A向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A点时速度为10 m/s,通过B点时速度为4 m/s,C点为AB的中点,AB的距离为14 m,则()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2B.AB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4 m/sC.物体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4 s D.物体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为m/s11.小明发现从核桃树上同一高度一颗核桃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核桃先落地是由于核桃受到的重力较大C.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核桃和树叶会同时落地12.下列哪一个物体的运动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A.树叶的自由下落的运动B.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的运动C.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D.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的运动13.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4.百米赛跑中,高三(1)班的小胡同学以12.5 s的好成绩取得了决赛第一名,他的起跑速度为5 m/s,中途的速度为7 m/s,冲刺时达到了11 m/s,能粗略描述小胡同学运动过程的图象是()A.B.C.D.15.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0.5t+t2(m),则当物体速度为3 m/s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A. 1.25 s B. 2.5 s C. 3 s D. 6 s二、多选题(每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6.(多选)如图所示的点是某中学学生在做“研究小车运动”实验时打下的点,按打点的刻的顺序分别取O、A、B、C、D为计数点,所用的电源频率是50 Hz.下列关于结论中正确的是()A.v A=1.25 m/s,a=8.33 m/s2B.v A=1.50 m/s,a=3.00 m/s2C.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由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7.(多选)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A.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3 m/s2B.与匀加速运动时相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较快C.汽车做匀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与匀减速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相同D.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是11 s18.(多选)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均匀减小19.(多选)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它在开始运动后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B.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C.最大速度之比是1∶2∶3D.平均速度之比是1∶2∶320.(多选)关于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小球,在落地之前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2秒内和前4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1∶4B.第5秒内和第7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5∶7C.第1秒内和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1∶3D.下落第1米和下落第2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三、实验题21.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16.6 mm、x B=126.5 mm、x 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用xA、xB、xD和f表示).2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 V、50 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v c是________ m/s;(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________m/s2;(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v A=________ m/s;(4)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由此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________(填“大”或“小”).2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步骤,试找出其中的错误和遗漏的步骤(遗漏步骤可编上序号G…).A.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后,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一端,并接好电路C.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的钩码D.取下纸带,再断开电源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F.从所打的纸带中选取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错误和遗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的步骤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24.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a=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路灯A时的速度vA=10 m/s,再经t=3 s到达路灯B,求:(1)经过路灯B时的速度;(2)路灯A、B间的距离.25.快速公交车进站时要求定点停车,当车停稳后车门与站台候车区的屏蔽门必须对齐,以便乘客上下车.公交车进站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前以54 km/h的速度行驶.晴天时,司机距停车点20 m处开始刹车,公交车恰好停在停车点.雨天时,公交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晴天时的,若公交车减速前仍按54 km/h的速度行驶,且进站仍要停在停车点,司机应在距停车点多远处开始停车?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前2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1==m/s=1 m/s,第5 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v4.5==m/s=3.1 m/s,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得,加速度为:a==m/s2=0.6 m/s2,则物体的初速度为:v0=v1-at1=1 m/s-0.6×1 m/s=0.4 m/s.2.【答案】A【解析】物体的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选项A正确;t=0时刻的速度即初速度,由题图知,初速度为30 m/s,选项B错误;加速度a==-1 m/s2,选项C错误;图线与两个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则前20 s内的位移x=×20 m=400 m,选项D错误.3.【答案】B【解析】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1).h1=gt2①v1=gt②h2=g(t-1)2③v2=g(t-1)④由①③得:Δh=gt-g,由②④得:Δv=g,因此,Δh随t增大,Δv不变,B正确.4.【答案】B【解析】由v-t图象可知:A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反方向的匀减速直线运动,C图做初速度为零的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图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做反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B选项正确.5.【答案】C【解析】在公式v=v0+at中,v0是时间间隔t开始的速度,图象知v0=3 m/s;v是时间间隔t结束时的速度,它们均是瞬时速度.在v-t图线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a==m/s2=-0.5 m/s2.6.【答案】D【解析】设物体下滑的加速度为a,下滑到处的速度为v1,由v=得,v1==.7.【答案】B【解析】由x=at2,第10 s内位移等于前10 s内位移与前9 s内的位移之差,故a×(10 s)2-a×(9 s)2=19 m,得a=2.0 m/s2,选项B正确.8.【答案】B【解析】物体从顶端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v==,故A错,B对;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大,所以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小于在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即在前一半位移用的时间长,大于,后一半位移的时间短,小于,故v=at′>=v =,即物体在斜面中点时的瞬时速度大于, C、D错.9.【答案】D【解析】v-t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前4 s内,甲车位移为x甲=×(8+16)×4 m=48 m,乙车位移为x乙=×(8+12)×4 m=40 m,x甲-x乙=8 m>6 m,所以t=4 s时甲车已经超过乙车,A错误;当t=12 s时乙车速度减为0,而甲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下去,所以两车间的距离会一直增加,B错误;前4 s内两车发生了第一次相遇,当t=4 s时,两车速度相同,并且甲车在前,乙车在后,之后两车均减速,但乙车减速较慢,速度较大,两车间距变小,当t=6 s 时,它们的位移分别为x甲=×(4+16)×6 m=60 m,x乙=×(6+12)×6 m=54 m,x甲-x乙=6 m,所以当t=6 s时,它们第二次相遇,之后,乙车在前,甲车在后,在t=6~8 s时间内,乙车速度大于甲车,它们间距逐渐增大;当t>8 s时,甲车速度大于乙车,它们间距逐渐减小,因为最后乙车静止,而甲车以4 m/s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所以甲车肯定会再次追上乙车,它们发生第三次相遇,此后,甲车速度始终大于乙车,它们间距逐渐增大,C错误,D正确.10.【答案】D【解析】由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得a=,代入数据计算可得a=-3 m/s2,A错误;A到B运动时间t=s=2 s,C错误;AB段的平均速度==m/s=7 m/s,B错误;通过C点的瞬时速度v C==m/s=m/s,D正确.11.【答案】D从树上落下的核桃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很小,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而从树上落下的树叶所受阻力相对重力来说较大,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A、B、C错误.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核桃和树叶不受空气阻力,都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快慢相同,同时落地,D正确.12.【答案】C【解析】初速度为零且只受重力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树叶下落空气阻力不能忽略,A错误;被运动员推出去的铅球具有水平初速度,B错误;从桌边自由滑落的钢笔的运动,可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C正确;从水面自由落到水底的石子,受到的阻力和浮力不能忽略,D错误.13.【答案】A【解析】根据v-t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可以看出汽车甲的位移x甲大于汽车乙的位移x乙,选项C错误;根据=x得,汽车甲的平均速度甲大于汽车乙的平均速度乙,选项At正确;汽车乙的位移x乙小于初速度为v2、末速度为v1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即汽车乙的平均速度小于,选项B错误;根据v-t图象的斜率反映了加速度的大小,因此汽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14.【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小胡先做初速度为5 m/s的加速运动,中途做7 m/s的匀速运动,最后加速,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1 m/s,A图表示静止,B图和C图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D图表示先匀加速后匀速再匀加速运动,故D正确.15.【答案】A【解析】比较位移公式x=v0t+at2与x=0.5t+t2得v0=0.5 m/s,a=2 m/s2.由于v =v0+at,所以t==s=1.25 s,A正确.16.【答案】AD【解析】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为Δx=3 cm,是一恒量,知小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又因为相等时间内位移增大,所以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计时点间还有2个点,则T=0.06 s,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v A==m/s=1.25 m/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Δx=aT2可得:a=m/s2=8.33 m/s2,AD正确.17.【答案】ABD【解析】由表格数据知,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1==m/s2=3 m/s2,A正确;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a2==m/s2=-6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与匀加速运动时相比,汽车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变化较快,B正确;速度变化量为末速度与初速度的差值,故加速度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为Δv1=v m-3,减速阶段的速度变化量为Δv2=3-v m,大小相同,方向相反,C错误;由表格数据知,汽车在10.5 s时速度为3 m/s,汽车速度减小至零的时间为t,根据速度时间关系有:a2=因为a2=-6 m/s2,解得:t=11 s,即汽车从开出到停止经历的总时间为11 s,D正确18.【答案】BD【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由于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均匀减小,位移一直增大.所以A、C错误,B、D正确.19.【答案】BC【解析】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位移之比为1∶ 3∶ 5,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由于时间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之比为1∶3∶5,故A、D错误,B正确;第1 s 内、第2 s内、第3 s内的最大速度,就是第1 s末、第2 s末、第3 s末的瞬时速度,即最大速度之比为1∶2∶3,C正确.20.【答案】AC【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相同时间位移之比为1∶3∶5∶……,得前2秒内和前4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1∶4,第5秒内和第7秒内下落的高度比为9∶13,A正确,B错误;小球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等于第1 s内与第2 s内位移之比,等于1∶3,C正确;下落第1米和下落第2米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1),D错误.21.【答案】(1)0.1(2)2.5(3)【解析】(1)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 s.(2)根据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得:v c=m/s=2.5 m/s.(3)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2均匀增大,即Δx=aT2,所以有:=xAB+aT2,xCD=xBC+aT2=xAB+2aT2,xBD=2xAB+3aT2,xBC所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22.【答案】(1)0.16~0.17(2) 0.40~0.45(3) 0.070~0.080(4)大【解析】(1)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T =0.1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v C==0.16 m/s;(2)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根据公式Δx=aT2,有EF-BC=3aT2,DE-AB=3aT2,得DF-AC=6aT2,得a=0.42 m/s2;(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式得:v A=v C-a(2T)=0.076 m/s(4)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49 Hz时,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变大了,但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用了较小的T,所以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加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23.【答案】①A中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②D中应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③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BECADGF24.【答案】(1)16 m/s(2)39 m【解析】(1)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有:v B=v A+at=10 m/s +2×3 m/s =16 m/s;(2)根据位移公式,有:x=v A t+at2=10×3 m+×2×32m=39 m25.【答案】50 m【解析】晴天时,由运动学公式得:0-v=2ax1①雨天时,设司机应在停车点x2处开始刹车,由运动学公式得:0-v=2×(a)x2②由①②解得x2=x1=×20 m=50 m。

(必考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答案解析)

(必考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 )A .B .C .D .2.如图所示,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 )A .1∶1B .1∶2C .1∶3D .1∶43.以1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3 s 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 .12.5 mB .2mC .10 mD .0.5 m 4.一质点以某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5s 停止运动。

若质点在这2.5s 内开始运动的第1秒内的位移为x 1,第2秒内的位移为x 2,则x 1 :x 2为( )A .2:1B .3:1C .5:3D .6:55.从离地面高为 1.25m h =的高空自由落下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取210m/s g =。

小球落地的速度大小和最后0.1s 内下落的位移大小分别为( )A .5m/s ,0.45mB .5m/s ,0.25mC .10m/s ,0.45mD .10m/s ,0.25m 6.关于某质点的x -t 图像(如图甲所示)和另一质点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质点在3s 内速度的方向都没有变化B .两质点在3s 内的位移大小都为3mC .图甲中质点在3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质点在3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图甲中质点在前1s 内与后2s 内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图乙中质点在前1s 内与后2s 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2:1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并排固定着三个相同木块,一可视为质点的子弹以速度0v 从左侧水平射入1号木块,且刚好未从3号物块穿出。

若子弹整个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离开2号木块开始进入3号木块时的速度为( )A .013vB .033vC .063vD .012v 8.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运动过程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6s 内甲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0~6s 内乙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C .t =5s 时两物体一定相遇D .0~6s 内存在某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9.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圈(进光孔径)随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估测某架“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

合肥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合肥市实验学校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的是()A.B.C.D.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2B.前3s内的位移是6mC.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3s末的速度是4m/s3.一质点以某初速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2.5s停止运动。

若质点在这2.5s内开始运动的第1秒内的位移为x1,第2秒内的位移为x2,则x1:x2为()A.2:1B.3:1C.5:3D.6:54.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1s内和第2s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8m和14m。

则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40m B.48m C.50m D.150m5.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3米跳板比赛中,我国跳水运动员施廷懋获得金牌。

经过对跳水过程录像的理想化处理,将施廷懋(可视为质点)离开跳板时作为计时起点,其运动过程的v-t图像简化为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运动员()A.0-t1运动员自由下落B.在t2时刻开始进入水面C.在t2时刻在空中最高点D.在t3时刻浮出水面6.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图示是他做了上百次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示意图。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它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B.伽利略认为,若发现斜面上的小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伽利略设想,图中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就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D.伽利略研究发现:斜面倾角一定,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小球的加速度各不相同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7m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一定小于10m/s28.重庆轻轨1号线从站台开出后在某一段平直轨道上单向行驶,前t时间内位移为x,前2t时间内位移为2x,前4t时间内位移为4x。

合肥市育英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答案解析)

合肥市育英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3L ,B 的长度是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1v 射入A ,以速度2v 以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A .124v v -B .22124v v -C 22123v v +D 22123v v +2.滑雪场游玩中,小明从雪坡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下滑,途中依次经过a 、b 、c 三个标志点,已知ab =4m ,bc =8m ,通过ab 和bc 所用时间均为2s ,则他通过b 、c 两个标志点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2m/s ; 3m/s B .3m/s ; 4m/s C .3m/s ; 5m/s D .4m/s ; 6m/s3.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是因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交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

下表中“思考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假设汽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都相同,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速度(m/s)思考距离/m 制动距离/m正常 酒后 正常 酒后15 7.5 15.0 22.5 30.0 20 10.0 20.0 36.7 46.7 2512.525.054.266.7A .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5sB .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C .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后汽车加速度大小为23.75m/sD .若汽车以30m/s 的速度行驶时,发现前方80m 处有险情,酒后驾驶不能安全停车 4.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图示是他做了上百次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示意图。

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它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B .伽利略认为,若发现斜面上的小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C .伽利略设想,图中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就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D .伽利略研究发现:斜面倾角一定,从不同高度开始滚动,小球的加速度各不相同 5.一子弹刚击中木块的速度为800m/s ,经历0.2s 后穿出木块,刚穿出的瞬时速度为500m/s ,则子弹穿过木块的加速度是(设子弹射入木块时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子弹在木块内可认为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A .-1500m/s 2B .-3000m/s 2C .1500m/s 2D .3000m/s 26.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竖直向下,00v =,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 .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3:5D .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m 、9.8m 、14.7m ,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1:2:3 7.一物体自某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地之前瞬间的速度为v ,在运动过程中( )A .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12v ; B .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22v C .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2 D .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8.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 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 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D .3s 末的速度是4m/s C 解析:CAC .第三秒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xυt== 由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可得,2.5s 的瞬时速度为3m/s ,故物体的加速度为211.2m/s υa t == 故A 错误,C 正确; B .前3s 内的位移为231 5.4m 2x at == 故B 错误; D .3s 末的速度为33 3.6m/s υat ==故D 错误。

故选C 。

2.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20m 的位移,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24m/s 9B .216m/s 9 C .24m/s 3D .25m/s 3D解析:D 由平均速度公式得2020324a =+⨯ 解得25m/s 3a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D 。

3.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8m 和14m 。

则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 A .40m B .48mC .50mD .150m C解析:C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等于一个恒量,即2x aT ∆=可得22221418m/s 4m/s 1x a T ∆-===- 设初速度为v 0,由刹车后1s 内的位移为18m ,可得201181(4)12v =⨯+⨯-⨯可得020m/s v =刹车到停下来的时间为020s 5s 4t -==- 故刹车后6s 内的位移等于刹车后5s 内的位移,即为2005m 50m 2x +=⨯=故选C 。

4.某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2 m/s 2 ,加速的最后一秒运动的路程为20米,此后开始匀速运动。

则汽车加速的位移是( ) A .110.25m B .90.25 mC .100 mD .110m A解析:A汽车加速的位移是x ,运动时间为t212x at =()221112022at a t --= 解得110.25m x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5.从某一高度相隔1s 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则在空中任一时刻( )A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甲、乙两球距离也越来越大B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越来越大,但甲、乙两球距离保持不变C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但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D .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甲、乙两球距离也保持不变C 解析:C设乙运动的时间为t ,则甲运动时间为t +1,则两球的距离()221111222x g t gt gt g ∆=+-=+ 可知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增加越来越大 两球速度之差为()1v g t gt g ∆=+-=所以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故ABD 错,C 对。

故选C 。

6.某质点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说法正确的是( )A .0~1s 内与2~3s 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B .0~1s 内与2~3s 内质点的加速度相同C .0~2s 内与0~4s 内质点的位移相同D .0~2s 内与0~4s 内质点的路程相同C 解析:CA .0~1s 内与2~3s 内质点的速度都是正值,都向正方向运动,A 错误;B .0~1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向正方向,2~3s 内质点的加速度向负方向,B 错误;C .0~2s 内与0~4s 内质点的位移相同,都等于3m ,C 正确;D .0~2s 内的路程小,0~4s 内质点的路程大,D 错误。

故选C 。

7.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是( )A .B .C .D . D解析:DAD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它的v -t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错误,D 正确; B .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是212h gt =,其h -t 图像是一条曲线,B 选项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B 错误;C .自由落体运动的a -t 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C 错误。

故选D 。

8.从离地400m 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忽略空气阻力,取g =10m/s 2),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是( )A .100mB .200mC .300mD .400m A解析:A 下落时间280s ht g== 下落一半时间的位移是211100m 22t h g ⎛⎫== ⎪⎝⎭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9.某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 )A .一直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B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C .做往复运动D .不能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C 解析:CABC .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物体速度时正时负,故物体运动方向变化,做往复运动,故AB 错误,C 正确;D .位移—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是正数,时间轴下方位移是负数;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向右上方倾斜,速度为正,向右下方倾斜速度为负;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

故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本题是位移—时间图象的应用,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位移—时间图象中图象与的含义,能根据图象读取有用信息,要注意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10.沿直线运动的汽车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经 3.5s 停止,它在刹车开始后的第 1 秒内、第 2 秒内、第 3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 A .3:5:6 B .3:2:1C .5:3:1D .4:12:9B解析:B设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速度公式0 3.50v a -⋅=得汽车的初速度v 0=3.5a ,则第1s 内的位移210111=32a x v t at =-第2s 内的位移220221=212x a v t at x =--第3s 内的位移22303302211()=22x v t at v t at a =---由此可知123::3:2:1x x x =故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二、填空题11.由图所示,此物体在前2s 内位移是_____m ;第4s 末到5s 末的加速度是____m/s 2解析:203[1] 物体在前2s 的加速度22055m/s m/s 33v a t ∆-===-∆ 则此物体在前2s 内位移2201152052m 2m m 2233x v t at =-=⨯-⨯⨯=[2] 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第4s 末到5s 末的加速度0a =12.如图所示,物体自O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B 、C 、D 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 =2m ,BC =3m 。

且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相等,则O 与D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

125解析:125物体通过AB 、BC 、CD 所用的时间相等,则BC AB CD BC -=-解得CD =4m221BC AB a T T -== B 522AB BC v T T+== 2B 3.125m 2OBv x a== 10.125m OD OB BC CD =++=13.一列火车由静止从车站出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位观察者站在这列火车第一节车厢的前端,经过2s ,第一节车厢全部通过观察者所在位置;全部车厢从他身边通过历时6s .设各节车厢长度相等,且不计车厢间距离,则这列火车共有 节车厢;最后2s 内从他身边通过的车厢有 节;最后一节车厢通过观察者需要的时间是 s .9504 解析:9,5,0.4(1)设每节车厢长度为s ,火车共有n 节车厢.则有:s =2112at ns =212at 解得n =22221692t t ==节 (2)设最后2秒内通过它的车厢有m 节,则 对于第一节车厢有s =2112at 对于全部车厢有(n ﹣m )s =21(2)2a t - 解得:m =5(节)(3)设前8节车厢通过它需要的时间为t 8,则:s =2112at 8s =2812at 解得:t 8s ≈5.6s ,故最后一节通过它的时间△t =t ﹣t 8=0.4s14.从某高处自由下落到地面的物体,在正中间1s 内通过的路程为20m ,则该物体下落时的高度为h =_____m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 =_____m/s 。

40 解析:40[1][2]设自由落体运动的前段时间为t ,则后段时间也为t ,根据212h gt =可知()2211120m 22g t gt +-= 解得1.5s t =所以物体运动的总时间为1.51 1.5s 4s t =++=总所以物体下落的高度为2180m 2h gt ==总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40m/s v gt ==总15.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滑块和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将质量为M 的滑块A 放在倾斜滑板B 上,C 为位移传感器,它能将滑块A 到传感器C 的距离数据实时传送到计算机上,经计算机处理后在屏幕上显示出滑块A 的速率−时间(v −t )图像。

(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1)先给滑块A 一个沿滑板B 向上的初速度,得到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

利用该图像可算出滑块A 上滑时的加速度的大小为___m/s 2;(2)从图线可得滑块下滑的距离是____从0到1.5s 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

2067 解析:2 0.67 (1)[1] .根据va t=得滑块A 上滑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21 4.08m/s 0.5a == (2)[2][3].从图线可得滑块下滑的距离是1(1.50.5) 4.0m=2m 2x =⨯-⨯滑块上滑的距离是'10.5 4.0m=1m 2x =⨯⨯则从0到1.5s 的位移为'1m x x x ∆=-=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0.67m/s 1.5x v t ∆==≈ 16.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0~t 和t ~3 t 两段时间内,加速度的大小之比为____,位移的大小之比为____,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为____,中间时刻速度的大小之比为_____.2:1 1:2 1:1;1:1;【解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和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由图知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解析:2:1, 1:2, 1:1; 1:1; 【解析】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则有在0t ~和3t t ~两段时间内加速度大小之比为:0012::2:12v v a a t t==; 根据“面积”等于位移大小,则有位移之比为120011::21:222x x v t v t =⋅=; 由图知,汽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02v v v +=得知:平均速度之比为001200::1:122v v v v ++==,根据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则平均速度之比为1:1. 点睛:本题关键抓住速度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就能正解作答: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大小.17.某同学利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 )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在打出D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056096(2)20【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 =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解析:(1)0.56 0.96 (2)2.0 【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所以()24.61 6.5910/0.56/20.2AC B xv m s m s T -+⨯=== ()28.6110.6110v /0.96/20.2CE D x m s m s T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 =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得22222(10.618.61 6.59 4.61)10a / 2.0/440.1CE AC x x m s m s T --+--⨯===⨯ 18.火车紧急刹车后经7s 停止,设火车匀减速直线运动,它在最后1s 内的位移是2m ,则火车在刹车过程中通过的位移_____m,开始刹车时的速度是_____m/s .28 解析:28试题分析:运用逆向思维,根据x 1=12at 2得,加速度的大小2122224/1x a m s t ⨯===;则过程刹车时的初速度v 0=at=4×7m/s=28m/s .刹车过程中的位移2202898224v x m 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火车刹车速度减为零,逆过来看做初速度位移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采用逆向思维,将复杂问题简单化.19.老鼠离开洞穴后沿直线运动.若测得它距洞穴口不同距离s 时的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老鼠的运动速度v与它距洞穴口距离s的关系式为.老鼠从距洞穴口1 m 处运动到距洞穴口2 m处所用的时间为.s(m)0.5 1.0 1.5 2.0 2.5 3.0v(m/s)6.0 3.0 2.0 1.5 1.2 1.0【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表格中给出的数据根据数学分析知速度-位移满足以下关系:作出图象图中的曲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数值正是老鼠从距洞穴口处运动到距洞穴口处所用的时间:则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解析:3vs=,0.5s【解析】试题分析:结合表格中给出的数据,根据数学分析知,速度-位移满足以下关系:3vs=作出1sv-图象,图中的曲线与横轴所围“面积”的数值正是老鼠从距洞穴口1m处运动到距洞穴口2m处所用的时间:则112()10.5233t s s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名师点睛】根据给出的数据归纳速度与位移的关系,作出1sv-图象,利用图象的“面积”等于时间进行求解,考查运用图象解决物理问题有能力.20.因测试需要,一辆汽车在某雷达测速区沿平直路面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一段时间后,又接着做匀减速运动直到最后停止,下表中给出了雷达每隔2s记录的汽车速度数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