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嘉兴市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嘉兴市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6b98d1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14.png)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嘉兴市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11•【字号】嘉政办发〔2022〕17号•【施行日期】2022.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嘉兴市全域未来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嘉政办发〔2022〕1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22〕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域未来乡村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以高品质生活为核心,突出数字化改革,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生产、生活、生态共同体,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复兴升级版农耕文明,打造世界级诗画江南,建设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
(二)基本原则。
集成“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坚持农民主体,注重人本化,实现美丽乡村共建至美;坚持改革赋能,注重数字化,实现数智乡村共计智美;坚持因村制宜,注重生态化,实现共富乡村共管秀美;坚持全域推进,注重融合化,实现人文乡村共商淳美;坚持服务均等,注重共享化,实现善治乡村共生谐美,打造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
(三)总体目标。
以党建统领为根本,以市域统筹为手段,以按需建设为指引,通过在未来乡村生活圈内建设5-9个未来场景,实现全域未来乡村建设全覆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宜学的未来乡村共同体,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58,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底前,高质量建成50个以上引领品质生活、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省级未来乡村试点,50%的行政村根据市级未来乡村建设要求按需实现5个以上场景覆盖;2025年底前,100个省级未来乡村试点全面建设完成,100%的行政村根据市级未来乡村建设要求按需实现5个以上场景覆盖,未来乡村生活圈全面构建,全域未来乡村愿景基本实现。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bf88e96b16fc700aba68fc19.png)
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成果)一、编制目的为适应嘉兴市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合理确定城市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促进区域一体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以及嘉兴市的实际情况而制定本规划。
二、规划期限本次总体规划期限:近期:2003年——2005年;中期:2006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
三、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分三个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总面积3915平方公里,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调未来滨海新城的发展;嘉兴市区——指秀城、秀洲两区所辖区域,总面积968平方公里,作为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编制空间发展规划,重点研究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心城区——主要指北郊河、南郊河、东外环河以内的区域,其中西侧以乍嘉苏高速公路为界,确定为本次总体规划的用地范围。
四、城市性质嘉兴城市性质为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
五、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总人口及城市化水平•市域总人口:2005年为370-390万人,2010年为380-420万,2020年为410-510万。
•城市化水平:2005年为45-46%,城镇人口为170-180万人;2010年为55-60%,城镇人口为210-250万人;2020年为65-70%,城镇人口为270-350万人。
2、城镇体系总体框架通过市域交通网络组织引导各级城镇向网络化演变,城镇群体空间形态体现为中心集聚与轴线扩张并存发展,市域城镇将发展形成“一心五轴”网络状的空间结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https://img.taocdn.com/s3/m/1702be1ec281e53a5802ff52.png)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更加深入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中国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新的发展。
在我省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各项工作。
嘉兴是我省开展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市,嘉兴市在进行大量调研和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对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的基础条件和存在的障碍作了分析,提出了建设任务和目标。
“城乡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六大内容之一,并编制了专项规划,提出了围绕全面开展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水污染治理为核心,进一步强化对城乡环境的综合整治,着力开展水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林业生态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业生态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
1嘉兴市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1有利条件嘉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嘉兴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城乡联系日趋紧密,城市化水平达到42.8%,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很快,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初步形成,城乡公交一体化全面实施,邮电、通讯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用电同网同价等等;实施接轨上海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区位优势已渐成经济地理优势;统筹城乡就业、社会保障改革、户籍改革政策出台、农民进城“门槛”已基本削平;城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升高中比例、初中和小学校均规模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bc4d1c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8.png)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3.22•【字号】嘉政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3.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3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嘉政发〔2023〕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2023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专业计划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和嘉兴撤地建市4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为确保顺利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对标“两个先行”、奋进“两个率先”,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兴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2023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聚焦扩大内需,展现投资消费新气象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大力实施市“551”工程,新开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00个,新建项目开工率三季度达到100%,力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加强项目储备,聚焦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社会民生等领域,谋划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储备投资超10亿元重大项目1000个以上,确保重大项目接续有力。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ca5272edd15abe23492f4d02.png)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3%,五年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浙江省嘉兴市卷.doc
![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浙江省嘉兴市卷.doc](https://img.taocdn.com/s3/m/397a98d7b9f3f90f76c61b79.png)
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嘉兴市卷)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二部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全卷共6页,有4大题,23小题,满分为150分。
3.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8分)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泛舟南湖,自有诗情画意,漫步西塘,便觉(qíe)▲意舒适;登山临水,顿感心旷神(yí)▲;观海听潮,体验雄(hún)▲壮观。
走过曲径通(yūu)▲的小巷,亲近瓜甜果香的乡村,回味吴侬软语的民风……能不醉江南?2.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的备选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3分)我们期待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充分▲城市文明成果,▲城市建设经验,▲城市发展理念,探讨城乡互动发展,探索新的更好的人类居住、生活、工作模式。
(传播交流展示)3.下列句子有语病,请在原句上改正。
(4分)(1)在第14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候选作品。
(2)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大阳能产业。
4.古诗文名句填空。
(共4题,任选3题作答)(6分)(1)温庭筠在《望江南》中倾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绵绵情意;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表达了“▲,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报国豪情。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
(3)《汉乐府·长歌行》告诫我们“少壮不努力,▲”;赵翼在《论诗》中鼓励我们“▲,各领风骚数百年”。
(4)我国把端午节定为法定节假日,说明了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请写出与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写出连续的两句)5.阅读相关材料,按要求答题。
(11分)九O一班的张华平(男);李珊珊(女)和罗智勇(男)三位同学一起组成综合性学习小组,开展社会调查.做了下列工作。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132c414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d.png)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04•【字号】嘉政发[2006]101号•【施行日期】2006.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嘉政发〔2006〕10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嘉兴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已经五届市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二○○六年十二月四日嘉兴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为加大我市改革攻坚力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机制,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根据《浙江省经济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和《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2006-2010年我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改革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挑战(一)“十五”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进展情况。
“十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时期。
全市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和推进改革,为嘉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
1.以培育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为目标,企业和要素市场改革取得新突破。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积极实施以产权多元化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全市传统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在全国地级市中较早成立独立的国资监管机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进一步到位。
大力消除非公有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障碍,推动非公有经济新飞跃。
人才、技术、土地等各类要素市场进一步健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得到重视。
2.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着力点,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
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a9ad608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b.png)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31•【字号】浙政函〔2024〕42号•【施行日期】2024.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浙政函〔2024〕42号嘉兴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准《嘉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请示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规划》。
《规划》是嘉兴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加快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二、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嘉兴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0.78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90.76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25.0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61.9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003倍以内。
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发挥“全省接轨上海的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功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先行示范。
深度参与杭州都市圈建设,联动湖州市共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夯实“浙北粮仓”农业生产基础。
守护水乡特色生态空间,保护市域南部沿湾生态带和北部湿地生态带。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a78ae662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e7.png)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5.01.10•【字号】浙委发[2004]93号•【施行日期】2005.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的通知(浙委发[2004]93号)各市、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属各单位:《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学习贯彻,并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和实施意见,确保该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2005年1月10日浙江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制定本《纲要》。
一、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意义。
目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解决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的问题,扭转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乡经济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整合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举措,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支持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https://img.taocdn.com/s3/m/bb4aa1c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f.png)
嘉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Jiaxing—The birthplac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的浙江省嘉兴市,是一方美丽富饶而又充满了活力的热土。
Jiaxing is a city located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and also in the center of Y angtze Delta area. It’s a beautiful and prosperous place full of vigor and vitality.83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诞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因遭巡捕骚扰,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续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现在停泊在南湖烟雨楼长堤前的这艘红船,是1959年按原样仿造的。
这艘红船,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页,无愧为“中国第一船”。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was born in Jiaxing eighty-three years ago, which started a brand new epoch of the revolutionary in China. The First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was hold in Shanghai in July 1921. Harassed by police, the meeting place was moved to a boat on South Lake in Jiaxing. The first party program and the first resolution were made in the meeting,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 was erected by vote, delegates solemnly declar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present Red Boat berthed on South Lake, in front of the Mist and Rain Tower, is a reproduction built in 1959. The boat, symbolized the beginning of the history in China, is dubbed ―No.1 boat in China‖.南湖红船内景Inner view of the Red Boat on South Lake1957年,毛泽东同志再次来到嘉兴,在七里庙观海宁潮In 1957, Chairman Mao visited Jiaxing again, he also viewed the Haining bore at the Seven Mile Temple.嘉兴狮子汇渡口。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933fd11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3.png)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6.06.01
•【字号】嘉政发〔2016〕26号
•【施行日期】2016.06.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
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嘉政发〔2016〕2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略)
嘉兴市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日。
关于对“两分两换”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嘉善姚庄为例
![关于对“两分两换”推动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以嘉善姚庄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66e399f6bec0975f465e232.png)
、
房或积极引导农 民到规划 的中心村集中建房。 ( )姚庄 “ 二 两分两换 ”的现状 姚庄 镇在 充分 调研 、广 泛听取 意见 的情 况下 ,将其 3 . 08 平 方公里划分为 商贸居住区、工业功 能区、农业产业区三大 区 块 。在 商贸居住区 中规划建设1 2 . 平方公里的农村新社区,将其 中的0 9 平方 公里规 划为集 中居住 区、0 2 平方公里规划为工 .8 .2 业功能 区的综合服务配套区。姚庄镇 计划用5 8 - 年时间,投入 1 4 亿元 ,按照 “ 一次整体规 划、分期推进建设 、逐 步完善功能 ” 的总体 建设思路 ,引导全镇3 0 户农户集聚居住 到集 镇0 9 平 85 .8 方公里 的姚 庄镇农村新社 区,预计可节约用地3 0 多亩。其 中 80 6% 0 的土地将作 为建设用地 ,其余土地用于复垦 。该镇还注册成 立 了嘉善县姚庄 新市镇投 资开 发有 限公司 ,作为 “ 分两换” 两 试点工作投融资主体,注册 资本金 1 元,负责农村型社区的建 亿 设 开 发 、 征地 、规 划 、融 资 、土 地 复 垦 整 理等 工 作 。 二、 “ 两分两换”如何推动城 乡一体化 2 0 年 ,嘉兴市按照 《 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纲 要》的要 04 嘉 求,制定 了六大专题 规划 ,扎实推进城 乡空间布局 、城乡基础 设施建设 、城乡产业 发展、城乡劳动就业 与社会保障 、城乡社 会 发 展 和 生态 环 境 建 设 与 保 护六 个 “ 一体 化 ” 。 ( )节 约大 量 的宅 基 地 ,弥 补 非 农业 用 地 的不 足 一 目前 ,姚 庄镇 农村 在宅 基地 这一 方面 集 约利用 度不 高 , 宅基 地的 占地 比较大 。姚庄 原分散而居 的农 民户 均宅基地 占地 1 13 .6 亩,而全 省户均宅基地是0 3 亩 ,可见姚庄镇远远高 出全 .8 省 的 平 均 水 平 。按 照 政 策 置换 城 镇 住 房 后 ,联 排 安 置 户 平 均 占 地0 3 4 ,公寓式安置户 占地0 2 5 ,公寓和 联排结合式安 .5亩 .4亩 置户 占地0 3 。置换后每户平均 占地0 3 亩,略低于全省 的平 .亩 .3 均水 平 。如此 一来 ,置换到农 村新社 区后 可 以户均 节约0 8 3 .3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3b208087f61fb7360a4c655f.png)
域资源要素优化配臵,城乡资源、陆海资源的高效流动,各 主体利益和谐统一,形成市县联动、以城带乡、陆海互济的 良好格局。
美丽新江南战略:按照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建设要 求,合理布局城镇、生态、农业空间,重点推进水、大气、 土壤环境治理和绿化美化建设,积极构建结构合理的生态经 济体系、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文明健康的生态文化体 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和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体 系。
5
路、沪杭城际铁路、杭州-海宁城际铁路、杭州-桐乡-嘉兴 城际铁路。
文化旅游协调:在嘉兴临杭地区与杭州东部地区组织 “乌镇-盐官(海宁潮)-超山-丁山湖-塘栖古镇-京杭大运 河”旅游环线,打造区域旅游品牌。
3、嘉兴-苏州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协调:加强嘉兴北部湿地的生态保护,促进与 苏州的区域协调,控制湿地区周边城镇用地规模,提高产业 准入门槛。保护嘉善太浦河-长白荡饮用水源地水质。 基础设施协调:强化 524 国道嘉兴段与 227 省道苏州段 衔接。规划通苏嘉城际铁路,线形利用通嘉甬高速廊道向南, 并入沪杭高铁廊道进入嘉兴南站。 文化旅游协调:结合江南水乡特色的古镇资源,打造区 域古镇旅游品牌。
第二章 城市发展展目标与各类 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 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 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 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 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 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 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 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 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 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 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 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 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 外开放水平。 区域统筹发展战略:以市县域统筹、城乡统筹和陆海统 筹为导向,按照县域经济转向都市区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市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4156450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6.png)
嘉兴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嘉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2017年修订)公布文件第一章总则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田园水乡的生态优势和城乡统筹特色,协调城乡空间布局。
重视嘉兴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强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彰显嘉兴在长三角地区人文、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特色,实现嘉兴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嘉兴市域:指嘉兴市所辖五县(市)两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嘉善县、平湖市、海盐县、海宁市、桐乡市、南湖区、秀洲区,面积为4223.46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包括南湖区、秀洲区两区全部所辖行政区域,面积为986.7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包括南湖区的建设街道、南湖街道、新兴街道、新嘉街道、解放街道、东栅街道、长水街道、城南街道(部分)、七星街道、余新镇(部分)、大桥镇(部分)。
秀洲区的嘉北街道、塘汇街道、新城街道、高照街道、王店镇(部分)、王江泾镇(部分),面积为257.29平方公里。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发展目标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统一全市城市发展目标与各类规划指标。
以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为总目标,紧紧抓住国家推进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上海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城市分工体系,加快建设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长三角高科技成果转化重要基地和江南水乡典范城市。
2、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战略,以众多中小企业为创新创业主体,全面构建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以产业的制高点来培育和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与沪杭同城战略:抓住上海大都市区及杭州都市区建设等机遇,以基础设施对接互联、产业融合互动发展、区域要素自由流通、基本公共服务互通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为导向,主动融入沪杭,争取规划共编、机制共建、改革共推,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关联发展,切实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浅析嘉兴市户籍改造政策
![浅析嘉兴市户籍改造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ba39ef1f482fb4daa58d4b9a.png)
浅析嘉兴市户籍改革政策一、政策概要浙江省嘉兴市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并鼓励有地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从10月1日起,浙江省嘉兴市将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迁移制度,以及按居住地划分的人口统计制度。
同时,嘉兴市鼓励有地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
在新政实行之后,将按照居民是否承包土地来确定社保、医保等政策,从而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嘉兴户籍改革将对既有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实行“一刀切”。
10月份,嘉兴公安机关将不再受理户口“农转非”、“非转农”的申请,在换发居民户口簿、制作常住人口登记表、开具准迁证或迁移证等时,不再标“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户别栏统一填写为“家庭户”或“集体户”。
同时,户口迁移实行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条件的准入制,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公安部门还将简化户籍办理程序,凡在一个县(区、市)内迁户口,直接到迁入地派出所办理。
嘉兴市还提出鼓励有地居民实施“两分两换”工程:把宅基地和承包地分开,搬迁和土地流转分开,以宅基地置换城镇房产,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会保障,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成片流转和农户向城镇集聚。
二、政策本质(一)实现制度上的平等,是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的产物。
1958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定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中国按照户口神范围内来执行科教、文卫、医疗、就业等系列政策。
长期以来,由于户籍限制以及和户籍制度捆绑在一起的养老、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与福利,农民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制度保障。
拥有一个城镇户口(非农业户口)一直是中国广大农业人口所想往的。
如今,这样的“城里人”的梦想正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开始变成现实的户籍制度改革。
嘉兴市总人口330余万,农民和城镇人口大约各和占一半,在社会保障和子女入学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
嘉兴:红船旁人大的担当作为
![嘉兴:红船旁人大的担当作为](https://img.taocdn.com/s3/m/1b794dba804d2b160a4ec032.png)
嘉兴:红船旁人大的担当作为作者:陈勇杰来源:《浙江人大》 2019年第12期陈勇杰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1983 年,嘉兴撤地建市,同年12 月16 日至20 日,嘉兴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产生了嘉兴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这标志着嘉兴市人大工作进入崭新阶段。
弹指一挥间,地方人大常委会已走过了40 年的光辉历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嘉兴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民主法治建设蓬勃发展、开拓新局,人大制度建设不断巩固、日臻完善。
围绕中心大局,迈开依法行权履职坚实步伐嘉兴,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党的诞生地,更切身地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1983 年,嘉兴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主动服从和服务中心、融入改革发展大局,在依法行使职权的征途上迈开了坚实的步伐。
2013 年3 月,备受关注的黄浦江死猪事件爆发。
“改善生态环境”成为当年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养猪触犯了哪条法律法规?有什么法律依据让我拆猪棚?”推进这项工作,许多群众不理解。
2013 年5 月29 日,嘉兴市人大常委会的全力助推下,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了《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为推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和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
人大,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生猪养殖产业转型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翻开历史长卷可以发现,无论是80 年代的经济复苏和改革探索,还是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嘉兴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4 年,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决定》;2009年,围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的决议》;2014 年,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常委会作出了《关于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
中共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
![中共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08bd72283169a4517723a3e0.png)
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中共嘉兴市委文件嘉委[2008]21号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意见(试行)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机关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行动纲领>的通知》(嘉委[2008]1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指导思想和原则1、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城乡一体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打破城乡户籍制度壁垒,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转型。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确保改革平稳有序。
2、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地为总体目标,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和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加强政策配套衔接,加快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新机制和发展新格局。
3、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
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群众意愿,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完善配套。
加快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土地承包、计划生育等相关政策的配套衔接,将目前对城乡实行各种不同政策的划分依据,由原来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划分,统一到以居民有、无承包土地来划分(以下简称有地居民、无地居民),建立起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4b4b0a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8.png)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兴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4•【字号】嘉政发〔2022〕9号•【施行日期】2022.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嘉政发〔2022〕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2022年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有关专业计划由市发展改革委另行下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
为顺利实现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指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入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持续擦亮“七张金名片”,积极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优化年、民生提升年“三年”活动,全力推动嘉兴蝶变跃升、跨越发展,奋力实现“两个率先”,加快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努力成为“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各地、各部门在2022年计划安排和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扎实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一、着力稳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狠抓扩大有效投资。
全面实施“扩大有效投资、抓好重大项目”十大专项攻坚行动,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确保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生态环保和城市更新及水利设施投资、社会事业项目投资增长快于面上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结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要建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推进机制,其实质是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不仅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主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建设大城市,增创新优势,推进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条件1、综合实力较强,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嘉兴作为沿海开放地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55.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7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00元,标志居民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显著下降。
所辖县(市、区)均进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前50位和成为浙江省小康县,各县(市)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较为接近。
2、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乡联系日趋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1978年城市化水平不足20%,到1990年达到30.6%,十二年年均提高0。
88个百分点。
199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5。
3%,五年年均提高0。
94个百分点;到2002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2.8%,七年年均提高1.07个百分点。
初步形成了以嘉兴市区为中心、以县(市)域中心城市(镇)为骨干、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的市域城镇网络体系,各级城市(镇)规模迅速扩大,空间布局日趋合理,对人口的吸纳力和承载力不断提高。
预计到2006年城市化将超过50%的标志性水平.同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发展领域的放开、投资者身份限制的打破,外商资本、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纷纷投资效益农业,农村居民进城兴家立业,工农互补、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在我市已表现十分明显。
3、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区位优势渐成现实经济优势。
一是实施接轨上海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区位优势已渐成经济地理优势。
二是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经济圈,农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等级率快速提高。
市区和县(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进入规划实施阶段,部分线路已开通运行.三是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
邮电、通讯资源已实现城乡共享,城乡用电实行同网同价,自来水受益人口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9%,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
4、统筹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保障改革实现新的突破。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户籍改革政策的出台,开始逐步建立居住地登记管理制度,农民进城“门槛”已基本削平。
统筹城乡就业取得突破,取消了使用农村劳动力的计划审批制度,城乡实行统筹就业制度,全市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市场初步形成.城乡居民低保实现一体化管理,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到2002年底,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达56.87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达49。
96万人.医保和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到2002年,全市医保覆盖面达38。
23万人,到2003年,全市乡镇、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8。
76%,乡镇初保达标率达100%,全市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212 万人,占全市应参加人数的84。
6%.5、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落实,城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各县(市、区)相继创建为省级教育强县,51个镇(乡)成为省级教育强镇(乡)。
基本普及15年教育,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92.5%,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达99.97%,巩固率达99。
94%,初中升高中比例达90.18%,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初中升高中比例、初中和小学校均规模等主要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了3所普通高校和2所成人高校,高校在校生达2。
15万人.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和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纳入县级财政统一发放。
6、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建设开始起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市的奋斗目标,各县(市)相继开展了创建生态县(市)、生态乡镇活动。
二是全市污水逐步实现集中处理。
覆盖全市的污水处理厂、收集输送管网布局已显雏形,形成了50万吨/日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管网不能到达的乡镇其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也已开始列入议事日程,其中桐乡、嘉善、平湖的5个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已动工或进入前期。
三是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以资源化、循环再生利用为主要模式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步入轨道.四是清洁生产和绿色企业正在成为企业谋求发展的动力,一批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和清洁生产型企业已经获得或正在进行审批、或进行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五是万里河道整治、万顷绿化造林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城乡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控制和改善。
六是垃圾焚烧实行区域化运作.市区、嘉善、平湖、海盐的垃圾初步实现集中焚烧处理。
对照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还存在障碍因素,主要表现:一是思想认识问题。
如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时机、基础条件的认识等等,还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
二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长期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以及由户籍制度派生的其它城乡差别政策,造成了十分明显的城乡差距。
目前农村与城镇相比,城乡居民在收入、生活、教育、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差距仍很明显.三是市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镇)和建制镇规模普遍偏小,集聚和辐射功能弱,城市(镇)劳动就业容量有限。
四是建设资金与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城乡差距问题.以我市目前的财力,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进一步创新筹资思路,走多元化、多层次筹措建设资金之路。
五是行政体制问题给长远规划、空间布局、政策统一、同步推进等带来部署上的困难。
六是城乡“慢变量”的差距,目前农村居民在思维方式、思想意识、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城市(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建设网络型大城市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配套改革,大力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市人民共享现代文明。
(二)基本原则1、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原则。
树立系统观念,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和“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思路,从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统一规划全市的发展,全面提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作程度。
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财政承受能力,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利用优势领域的扩散效应带动整个一体化工作的发展。
2、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作用,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前提下强化政府的宏观规划与组织协调职能,使市场牵引力与政府支持力有机结合起来。
各级政府要立足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力度,减少体制障碍,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建立起一整套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支持系统。
3、城乡双向发展推进原则.既要按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镇)集聚、辐射作用;又要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和农民知识化”,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城市(镇)与乡村之间的双向联动发展。
4、市、县(市、区)联动发展推进原则。
强化市的宏观调控作用与充分发挥县(市、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相结合,积极实施市、县(市、区)联动发展推进战略,努力构筑新型市、县(市、区)关系,形成市、县(市、区)整体推进发展格局。
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形成经验后向全市推广。
(三)总体目标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05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步入轨道,一些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机制和推进体系.到2010年,初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大部分指标实现接轨,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奋斗目标.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从现在起,到2010年,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六个一体化。
1、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进一步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加强对各类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各类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有用性和权威性,逐步建立相互配套、衔接、管理有序的规划体系。
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思路,科学编制完善市域生产力布局规划、城镇体系、镇村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规划等,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步伐,努力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克服长期条块分割的影响,逐步改变地区之间生产力重复布局、产业结构与城镇职能雷同等不合理现象,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规划。
在全市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大公共事业项目、重大社会发展项目,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
着眼全市3915平方公里,编制和实施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充分发挥各级城镇在人口、物质、资金、观念、信息等各种要素汇聚的枢纽与孵化器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壮大中小城市,扶持发展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和农村居民点的建设,构筑以市区为中心、一主多副、功能互补的网络型大城市框架。
中心城市要努力形成以建成区为核心,周边多个卫星镇为组团的大市区。
县(市)城要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小城市。
继续推进乡镇、村合并工作,强化乡村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心镇,农村村庄要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到2005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8%,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65万以上,县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15万以上,县(市)域中心镇人口规模达到3?5万。
到2010年建成网络型大城市,市域中心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以上,县(市)域中心城市人口总规模达到100万以上,其中海宁长安、桐乡濮院等省级中心镇人口规模达到3?5万以上,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