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e27dd9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d.png)
古人十大养生法古人十大养生法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注重养生。
养生方法很多,但十大养生法是由古人总结出来的最常用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介绍。
一、饮食养生法古人认为饮食对养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他们认为,只有合理调配饮食,才能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和脏腑的功能。
古人提倡饮食宜清淡,以素食为主,合理搭配荤素,避免过于油腻,同时也要注意饮食的数量和时刻。
有些食物还有特定的养生功效,比如燕窝具有补肺养颜的功效,枸杞有明目滋阴的作用。
二、运动养生法古人认为“动之则通,不动则滞”。
因此,他们提倡运动养生。
古人把运动分为内运和外运两类。
内运指的是气功,包括吐纳、太极、五禽戏等,外运则是指体育运动,比如跳绳、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
运动的好处在于可以增强体质、调节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还可以消除疲劳和调整情绪。
三、寻常养生法古人认为,养生也要注重日常的生活习惯。
他们提倡“寻常养生”。
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应该及时空窗户换气,晒太阳;中午午休时要充分休息,保持心情愉悦,晚上要按时上床睡觉,保证睡眠质量;同时要注重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和卫生,以预防疾病。
四、水疗养生法水疗是古人很受推崇的养生法之一,更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的方法之一。
古人认为水能够清洁身体,同时也可以舒缓肌肉,消除疲劳。
他们的水疗方法很多,比如盐浴、水晶浴、足浴等。
不同的水疗方法有着不同的功效。
比如盐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水晶浴可以舒缓神经,足浴则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和调节内分泌。
五、针灸养生法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术语,在现代仍被广泛应用。
古人认为,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针灸能够调节人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能力,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身体抵抗力,保持健康。
现代科学也证明针灸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自律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六、草药养生法草药治疗在古代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成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养生概论:古人养生延寿十二法
![中华传统养生概论:古人养生延寿十二法](https://img.taocdn.com/s3/m/d972804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7.png)
中华传统养生概论:古人养生延寿十二法我国古代有许多很好的养生方法,在今日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忘记了是哪位古人,他有一段很好的关于养生的论述,说:“水潮除后患,起火得长安。
梦失封金柜,形衰守玉关。
鼓呵消积滞,兜礼治伤寒。
叩齿牙无病,观升鬓不斑。
运睛除眼害,掩耳去头旋。
托踏应无病,搓涂自驻颜。
闭摩通滞气,凝抱固丹田。
淡食能多补,无心得大还。
”这段话总结了健身延寿的许多有效方法,具体解释如下:1. 水潮除后患法“水潮”,是指口生津液。
自平时睡醒时,即起端坐,凝神息虑,舌舔上腭,闭口调息,津液自生,分作三次,以意送下,此水潮可除许多病患。
2.起火得长安法“起火”,是指肾中生火。
自每日子、午二时,盘腿平坐,微微呼吸,双目垂帘,返观内照,则丹田温暖,肾中之火自生,体内自然百脉融融。
3.梦失封金柜法“梦失”,是指精关不固,梦中自遗。
欲动则神疲,神疲则精易滑而梦失,可于睡前安息定气,以左右手搓脐14次,再用手搓胁区和腹部35次,左右各摇肩3回,然后慢慢将津液咽下,用意注于丹田,两手抱拳握固良久,然后屈足向左侧卧,再向右侧卧,则精关自固。
4.形衰守玉关法“形衰”,形体虚衰者。
形体虚衰者切须凝神守好丹田,行住坐卧,一意固守勿怠,且运用丹田之火生气、生津、生神,则有望变衰颜如童子。
5.鼓呵消积滞法“积滞”,指气滞食积。
气滞食积者拖延日久,则脾胃受损,医药难治。
患此病者,应当盘腿平坐,直身微微闭息,做腹肌伸缩锻炼,缓缓呵气,连续做35次,当时就会积消聚散,轻松舒适。
6.兜礼治伤寒法“兜礼”,两手兜起肾囊,屈腰如礼拜。
体虚感冒的患者,须平坐调息,两手兜起肾囊,屈腰下弯;头如礼拜,弯曲至地,起身时则用丹田真气驱除风寒。
连做42次,则汗出而愈。
此法无病行之,则头目清爽,容颜润泽。
7.叩齿牙无病法牙好胃口好,健康自来。
每日清晨,或不拘时,每次叩齿36下,则牙齿坚固。
如能配合茶水含嗽,则虫蛀不生,风邪不生。
如因牙病,难以叩齿者,可用舌舐于牙龈间,真气透骨,亦有效。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ef1647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e.png)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古代人非常重视长寿,并且有许多方法来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
以下是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1.饮食健康:古代人认为饮食是保持健康和长寿的关键。
他们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他们主要食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和蛋类等天然食物,限制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
此外,古代人还非常注重饮食的烹饪方法,例如清蒸、煮、炖等,以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
2.锻炼身体:古代人认为定期锻炼身体是保持健康和延长寿命的重要途径。
他们通常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以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此外,他们还注重一些力量训练,如举重、曲臂悬垂等,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
3.心理调适:古代人非常注重心理健康,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
他们通过冥想、静坐、读书、写字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他们还非常重视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并参与一些社区和宗教活动。
4.定期养生:古代人相信定期的养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延缓衰老。
他们会定期进行一些养生活动,如洗浴、按摩、针灸、拔火罐等。
这些活动能够刺激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理,从而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5.均衡作息:古代人非常重视规律的作息时间,他们通常会在晚上早早入睡,早上早早起床。
他们相信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复身体的能量和修复身体的细胞,从而延缓衰老和提高免疫力。
此外,他们还注重午休和小睡的时间,以保持精神和身体的平衡。
6.自然疗法:古代人相信大自然中的一些天然物质和植物可以延长寿命和治疗疾病。
他们常常使用一些草药和中药来调理身体,如人参、灵芝、黄精等。
此外,他们还利用一些自然疗法,如汤浴、散步、曬太阳等,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抵抗力。
7.避免恶习:古代人知道一些恶习会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们会努力避免这些恶习。
他们会限制酒精的摄入,尽量戒烟,远离毒品。
他们还会避免过度大声喧哗、生气和压力过大,以免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
![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c16961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48.png)
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古代有哪些养生的方法古代养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食粥陆游有一首著名的养生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
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2、扫地“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
既省课童奴,亦以平血气。
按摩与导引,虽善亦多事。
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诗人的这首诗,为我们维妙维肖地勾画出一幅洒扫庭院的生动图景。
闲来无事,执帚扫地,既美化、清洁了生活环境,又活动了筋骨血脉,这比专门请医生“按摩与导引”,益处不知要胜过几多!3、种花“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
”养花种草,是陆游的一大爱好。
每逢一地,他首先要用花草来美化环境。
七十古稀的诗人童心萌发,移兰种簪,实在难能可贵!4、赏花“洛阳牡丹面径尺,牡丹高丈余。
世间万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这首诗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盛况,并由此抒发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赏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活动,它赏心悦目,爽神清志,陶性增趣。
这种有滋有味的`活动,给人以美感的同时,往往使人心理的愉悦得到升华,而健康的心理又是长寿的第一大要素。
陆游高寿,与他爱养花喜赏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5、闲嬉“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放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读书作诗困乏之时,经常取孙儿的竹子,来当马骑嬉戏取闹。
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经常运动,疾病难碰。
且闲来戏嬉取闹,与曾孙儿玩玩,天伦之乐更添趣。
闲嬉动筋腱,健肌肉,悦心灵,陆放翁这位“老来童”焉有不长寿之理。
其他常见中医养生法1、饮食养生: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饮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无蓄为益,五菜为充”,还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古人长寿良方
![古人长寿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1edf240a0740be1e650e9ae3.png)
【古人长寿良方】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六、夫妻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李嘉诚自述】1.凡事必有充分的准备然后才去做。
2.从不间断读书。
3.扩张中不忘谨慎,谨慎中不忘扩张。
4.好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好,坏的时候不要看得太坏。
5.对事业有兴趣,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6.做事负责,多结善缘。
7.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
8.亲人并不一定就是亲信。
9.人求生意难,生意求你易。
【创业路上的18条成功法则】1.懂得做人。
2.善于决策。
3.相信自己。
4.明确目标。
5.充满热忱。
6.顽强精神。
7.重视人才。
8.充分授权。
9.激励团队。
10.终生学习。
11.持续创新。
12.抓住机会。
13.有效沟通。
14.经营未来。
15.赢得拥戴。
16.勇于自制。
17.注重家庭。
18.经营健康。
【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做到】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调;5.嘴要甜;6.有礼貌;7.言多必失;8.学会感恩;9.遵守时间;10.信守诺言;11.学会忍耐;12.有一颗平常心;13.学会赞扬别人;14.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5.经常检讨自己。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01fac40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ac.png)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位高权重,对于养生也比普通人更加追求,那么古代帝王使用过的养生秘方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古代帝王养生方面的秘方,供大家参考。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清乾隆皇帝老当益壮说起养生,古人是我们应该效仿的对象,我们知道乾隆是年寿最高的皇帝,为什么他能这么长寿呢,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养生秘方。
清代乾隆不但爱诗,精于诗,还是一位诗人。
同时他也是一位尊老、敬老、热爱老人的皇帝乾隆皇帝享年89岁,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高寿者。
其实,乾隆特别注意进补,但适时适当,而不乱补。
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
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
补肾可以滋先天,补脾可以壮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李世民特殊养生法雄风不倒据了解,唐朝李世民养生比较注意日常生活。
他认为人要想活得愉快和幸福,饮食起居、为人处事中,应遵循如下守则: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贵自勤中取,富从俭中来。
温柔终益己,强暴必招灾。
善处真君子,刀咬是祸胎。
暗中休使箭,乖里藏些呆。
养性须修善,欺心莫吃斋。
衙门休出入,乡党要和谐。
安分身无辱,是非口慎开。
世人依此语,灾退福星来。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喝葡萄酒养生。
据野史记载,因为葡萄酒被古人称之为养生酒,而且对身体各部位具有刺激作用。
李世民不仅十分喜爱饮用,而且还亲自督造。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干隆活89岁创奇迹干隆当了60年的皇帝,活到89岁,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这与他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而饮用各种长寿药酒,则是他养生的主要方法之一。
据《干隆医案》记载,干隆帝最爱喝的养生药酒为龟龄酒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补血养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
古代帝王养生秘方:古代帝王御用的壮阳秘方翻开历史,我们知道末代皇帝溥仪一生未有子女。
解放后,中央领导曾就此问题请国内某着名医院为其会诊,病历记载:“患者于三十年前任皇帝时,就有阳痿,一直在求治,疗效欠佳……曾三次结婚,其妻子均未生育。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https://img.taocdn.com/s3/m/1bf5f8b8d0d233d4b14e6994.png)
中医揭秘:老子活到160岁的8大长寿秘方
导读:司马迁在《史记老子列传》中记载,老子活到160多岁(也有传言活到200多岁),老子真可谓是养生长寿的大师。
那么,老子长寿的养生秘方是什么呢?下面由凤凰中医为您揭秘长寿秘方。
老子养生秘诀
其实,老子活到160多岁的养生长寿方法,就是流传至今的道家八式保身操,坚持锻炼,可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第一式振阳法:振奋身体阳气
闭目、擦眼能保养五脏的阳气,托下巴振奋胃经阳气,叩齿养肾,压头拔伸督脉、膀胱经,拔耳、梳头刺激胆经。
这6个动
作连贯起来,就能振奋元气。
每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点以前练习,因为早晨和上午是元气上升的时候。
具体操作方法为:
1.闭上双眼;
2.用掌心及掌根处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左、右、前、后托;
4.睁开双眼;
5.叩齿,也就是上下牙相碰;
6.叩齿的同时,四指并拢,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从左向右、从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将手掌放在头顶上,掌心使劲,轻轻地向下压头,做5~6次;
8.双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手张开,用手指梳头。
古代人九字养生诀
![古代人九字养生诀](https://img.taocdn.com/s3/m/0b315f02bd64783e09122bbb.png)
古代人九字养生诀一德。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二宇。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三戒。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四法。
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日慎动,三日守时,四日却疾。
五知。
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
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六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七食。
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八乐。
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九思。
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古人的8个养生诀窍现在很多人都越来越注重养生,但是往往不得其法,效果不明显。
其实,现代人不妨参考一下古人的养生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保健。
背宜常捶阳气旺。
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增强经络系统的功能,改善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捶背还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
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
不过,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捶背须谨慎。
经常梳头脑神通。
孙思邈说:梳头可以使身体愉泽,面色光辉,耳目精明,令人食美,气力强健,百病皆去。
两手五指分开并屈指伸入头发间,从前额沿头顶至后脑循环往复按搓头部,每次梳头十次至百次。
古代名人养生十字诀
![古代名人养生十字诀](https://img.taocdn.com/s3/m/e4e7e9fa10a6f524ccbf85f5.png)
古代名人养生十字诀“养生”一词出自《管子》,是指人们通过保养身体,防病延年的一类行为。
我国的养生文化以古代哲学和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曹操在《龟虽寿》中说“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寿命的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的,只要恰当地进行养生,就可以益寿延年。
下面就介绍一下我国古代著名养生家、医学家的“养生十字诀”:1.“德”。
明代的养生家吕坤指出:“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2.“食”。
清代养生家、《长生秘诀》的作者石成金认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
食宜缓些,不可粗速。
食宜八分,不可过饱。
食宜淡些,不可厚味。
食宜温暖,不可寒凉。
食宜软烂,不可坚硬。
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
”3.“戒”。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元代的著名医学家王珪在《泰定养生主论·论衰老》中说,所谓“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是指老年人体内的血气已经虚衰了,如果还念念不忘争名夺利,就会损害健康。
因此,老年人应该“戒得”。
4.“法”。
明代的医学家万密斋说:“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
”所谓“寡欲”,是指节制情欲,使性格变得坚毅;所谓“慎动”,是指谨慎行动,保养元气;所谓“守时”,是指顺应四季变化,不触犯邪气,从而使体内阴阳气血得以调和;所谓“却疾”,是指要积极地防病治病,并谨慎地使用药物,以免受到药物的侵害。
5.“知”。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历代名医蒙求》的作者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
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
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
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
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
”6.“节”。
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1418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b.png)
古人十大养生法古人十大养生法养生是古人一直非常重视的一项活动,他们将养生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调养身体和精神,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在古代,人们根据自身的体质和环境,总结出了许多养生的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古人十大养生法。
第一、饮食调养。
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他们强调饮食的清淡,主张以粗粮、蔬菜、水果为主食,少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古人还注重饮食的规律,提倡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
第二、运动保健。
古人非常注重运动对养生的作用,他们认为运动可以调节气血,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古人的运动方式多样,如太极拳、气功、游泳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第三、睡眠养生。
古人认为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他们注重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古人还提倡午睡,认为午睡可以补充体力,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情志调养。
古人认为情志与健康密切相关,他们主张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过度的悲喜之情。
古人通过修身养性、读书写字等方式,调节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
第五、养生保健。
古人注重养生保健的方法多样,如按摩、针灸、拔火罐等,都是他们独特的养生方式。
古人还喜欢喝茶,认为茶可以清热解毒、提神醒脑,对身体有益。
第六、文化修养。
古人认为文化修养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注重修身养性,提倡读书写字,培养良好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古人还注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修养,认为这些活动可以舒缓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七、精神寄托。
古人认为精神寄托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注重信仰和宗教活动,通过参加祭祀、祈福等仪式,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安慰。
第八、环境调节。
古人认为环境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注重居住环境的整洁和舒适,避免噪音和污染。
古人还注重与大自然的联系,喜欢户外活动,享受自然的美景。
第九、适度劳动。
古人认为适度的劳动对于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他们主张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的劳累和懒散。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a379fe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9.png)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古代人普遍寿命较短,但在历史文献和医学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古代长寿的方法和经验。
以下是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1.饮食养生。
古代人注重饮食的平衡和健康,他们注重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少食肉类和高脂食物。
他们还注重食物的烹饪方法,避免过度烹饪和过多使用调味品。
古代人还认为适当的节食和定期的禁食可以促进长寿。
2.运动养生。
古代人注重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
他们喜欢参加各种户外运动,如步行、跑步、跳绳、打太极和做瑜伽等。
他们还认为呼吸练习、按摩和医疗理疗对于身体健康和长寿非常重要。
3.精神养生。
古代人注重心理健康和内心的平衡。
他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倡导道德修养和情感的调和。
他们进行冥想和禅修,追求心灵的成长和提高。
他们相信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和寿命的延长非常重要。
4.养生保健。
古代人注重保持身体的清洁和卫生。
他们每天洗澡、刷牙、剪指甲和修剪发型。
他们还认为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避免接触有害细菌和病原体是延长寿命的关键。
他们还注重睡眠的质量和充足,相信良好的睡眠对于健康和长寿非常重要。
5.社交和人际关系。
古代人重视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力量。
他们喜欢与家人和朋友聚会、交流和交往。
他们相信亲情、友谊和爱情对于身心健康和长寿非常重要。
他们还相信帮助他人和行善积德可以带来心灵的满足和长寿的奖赏。
6.养生调养。
古代人注重调养和养生的方法。
他们喜欢参观自然风景和花园,享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他们认为身心的放松和放松对于健康和长寿非常有益。
他们还喜欢听音乐、读书和写字,相信美好的艺术和文化可以提高心灵的愉悦和幸福感。
7.信仰和宗教。
古代人相信信仰和宗教对于身心健康和长寿具有重要的影响。
他们参加宗教仪式和祭祀,信仰神灵和超自然的力量。
他们相信祈祷和祈福可以带来心灵的宁静和长寿的祝福。
他们还相信命运和缘分,认为接受自己的命运和享受当前的生活可以带来内心的满足和长寿的奖赏。
总结起来,古代长寿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养生保健、社交和人际关系、养生调养和信仰和宗教。
古人的养生智慧
![古人的养生智慧](https://img.taocdn.com/s3/m/2ec11f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6.png)
古人的养生智慧在古代,人们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方法与现代有所不同。
他们通过饮食、运动、养生技巧等方面来维持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古人的养生智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饮食养生1. 粗细搭配:古人认为,饮食中应该搭配粗细食物,如粗粮、细粮、蔬菜、水果等。
粗细搭配可以保证人体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2. 调理五脏:古人注重调理五脏,认为五脏相应五行,如心对应火,肺对应金等。
通过食物的选择和烹饪方法,可以调理五脏,达到养生的目的。
3. 合理烹调:古人强调食物的烹调方法,如煎、炒、煮、蒸等。
不同的烹调方法可以保留食物的营养成分,同时增加口感和营养吸收。
二、运动养生1. 气功养生:古人喜欢通过气功来养生。
气功包括各种呼吸法、身体动作和内功修炼。
通过气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2. 步行养生:古人认为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
步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耐力,同时也可以放松身心。
3. 太极养生:古人推崇太极拳作为一种养生运动。
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为特点,可以调节身心,增强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
三、养生技巧1. 睡眠养生:古人注重良好的睡眠习惯。
他们认为充足的睡眠可以恢复体力,调节身体机能。
建议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 心理调节:古人认为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他们通过冥想、读书、听音乐等方式来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平静和愉悦。
3. 养生保健品:古人也使用一些养生保健品来维持健康,如中草药、食补品等。
这些保健品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
以上是古人的养生智慧,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养生智慧,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计划,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
千年古训!古人传统养生长寿十要诀
![千年古训!古人传统养生长寿十要诀](https://img.taocdn.com/s3/m/43819fb8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d.png)
千年古训!古人传统养生长寿十要诀千年古训!古人传统养生长寿十要诀中国古代民间有不少经过历史检验,行之有效的养生、防病、延年益寿方法。
做为现代人我们也不妨借鉴一下:一、按摩头部: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
”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
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
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
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老人养生十法
![古代老人养生十法](https://img.taocdn.com/s3/m/fffb1af2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7e.png)
40益 寿康寿之道2015.02古代老人我国传统养生保健方法当中,有许多适合老人锻炼保养身体与延年益寿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历代养生长寿实践经验的总结,直到今日仍然值得人们借鉴。
宋代有位叫陈直的养生家,他写了一本养生学名著《养老奉亲书》,书中搜集了宋代以前许多长寿经验和养生方法。
其中一篇叫《述齐斋十乐》的文章,说的就是老人10种养生保健方法: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这说明早在宋代以前,我国对老人保健养生已有很丰富的经验。
现将10种方法介绍如下。
1.读义理书: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读书看报。
老人经常读书看报,不仅增加知识,还可以使思维敏捷,防止和延迟大脑衰退。
俗话说,勤用脑,防衰老就是这个意思。
2.学法帖字:就是练习书法。
书法是一种艺术,练习书法可以提高艺术素养,还是一种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人在写字时全神贯注,身体正直,虽然主要用的是手,但是包括肩膀在内的整个上肢,甚至腰腿都会自动配合协调用力。
这样才能使气与神贯注到手上,力量运用到笔尖上,好像气功导引一样,使身体气血流通顺畅。
如果站着写字,腕部离开纸面,锻炼效果会更好。
3.澄心静坐:就是定下心来,排除各种杂念,静坐养神。
如果每天有一两次澄心静坐,每次半小时左右,对老人健康十分有益。
这是我国传统调息养神方法,脑子里什么都不想,静下心来,轻松自然端坐在那儿,思想、呼吸和血液循环会达到和谐统一。
心静则神安,气调则血液周流,这样不仅使头脑清醒、精神旺盛,还可以使全身气血通畅,得到充分休息。
4.益友清谈:经常找几位知己在一起促膝谈心,海阔天空,谈天说地,可以舒展情怀,增广见识,交流感情,对老人健康有益。
不过要注意谈话时间不可过长,次数不要过多,要适可而止。
5.小酌半醺:就是说适当喝点酒,在中医看来,稍微喝点酒对身体有益。
老人每天喝一两杯酒,分量不超过一两,可舒筋活血、通络防病。
如果在医生指导下,针对身体状况适量喝点药酒,对身体会更有好处。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74d3d1e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d.png)
古代长寿的七个方法
1.合理的饮食:古人注重营养平衡,膳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谷类
及坚果,少食肉类和油炸食品。
2.劳逸结合:古人注重劳逸结合,做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养生保健:古人注重养生保健,善用中药、按摩、针灸等方法,调
节身体状况,预防疾病。
4.保持情绪稳定:古人注重保持情绪稳定,学会控制情绪,遇到困难
时冷静应对,保持心情愉快。
5.参与社交活动:古人注重参与社交活动,与朋友家人多交流,增加
社交互动,有助于保持心理和情感健康。
6.学习和思考:古人注重学习和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同时也能够保持头脑清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7.经常运动:古人注重经常运动,不论是散步、跳舞、太极等都可以
保持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增加自信心。
揭开古人延年益寿十大良方
![揭开古人延年益寿十大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4d644c9f8762caaedc33d403.png)
揭开古人延年益寿十大良方作者:王冰莹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01期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
尽管如此,人类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
现将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
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关键在于您能否付诸实施,并持之以恒。
方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
”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
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方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
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
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可以缓解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方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辞海》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
十大古法养生
![十大古法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c9c8146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fc.png)
十大古法养生古代养生方法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在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下,掌握古法养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本文将介绍十种古法养生方法,以帮助读者改善生活品质。
一、中医调理:中医养生是我国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
通过中医的理论与诊疗方法,人们可以了解自身的体质差异,并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的习惯,以达到滋补调理身体的效果。
二、太极养生: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兼具运动和养生的双重效果。
通过太极的练习,可以促进身体循环系统的血液流动,增强体力和协调性,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平衡。
三、传统饮食:中华传统饮食讲究季节搭配和食物属性的平衡。
如冬季食用温热的食物,夏季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等。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物质,保持人体的生理平衡。
四、茶艺养生:中国传统茶文化,将茶叶与养生结合得淋漓尽致。
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抗氧化、提神醒脑等。
品茶不仅可以享受茶的香气和口感,同时也是一种舒缓心情、陶冶情操的方式。
五、针灸按摩:针灸和按摩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通过刺激身体的穴位和经络,可以调理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各种疾病和不适。
这些古老而有效的疗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
六、气功疗法:气功通过运用正确认识、调控呼吸和锻炼身体姿势等方法,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练习气功可以改善体质、增强自愈能力,预防疾病。
七、草药疗法:中草药是中医养生和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草药,可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常见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芪等,其有效成分可以帮助促进身体的健康。
八、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的空气,参与户外活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
例如登山、徒步旅行、慢跑等运动方式,都有助于舒缓疲劳,养护身心。
九、音乐疗法:音乐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聆听悦耳的音乐,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缓解各种情绪烦躁和不适感。
古人十大养生法
![古人十大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1c0530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9.png)
古人十大养生法养生是古人一直关注的话题,他们认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他们总结了许多养生方法,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古人十大养生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这些方法。
一、饮食养生古人认为饮食是养生的基础,因此他们非常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
他们主张少吃肉类,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人参、枸杞、黄芪等。
此外,他们还强调饮食的规律和节制,不过饱、不过饥,不暴饮暴食,不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二、运动养生古人认为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因此他们非常注重运动养生。
他们主张适度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练气功等,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此外,他们还强调运动的时间和方式,不要过度运动,也不要在太阳暴晒下运动。
三、睡眠养生古人认为睡眠是身体恢复的重要时间,因此他们非常注重睡眠养生。
他们主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如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熬夜等。
此外,他们还强调睡眠的环境和方式,如保持室内的安静和舒适,不要在床上看电视或使用手机等。
四、情志养生古人认为情志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们非常注重情志养生。
他们主张保持良好的情绪,如乐观、开朗、豁达等,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此外,他们还强调情志的调节和处理方式,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过于悲观和消极。
五、气功养生古人认为气功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和精神,因此他们非常注重气功养生。
他们主张练习一些简单的气功功法,如深呼吸、腹式呼吸、闭目养神等,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此外,他们还强调气功的时间和方式,如在室内或室外练习,不要在过于寒冷或过于炎热的环境下练习。
六、按摩养生古人认为按摩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因此他们非常注重按摩养生。
他们主张经常按摩身体的关键部位,如头部、颈部、肩部、背部等,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
此外,他们还强调按摩的方式和力度,不要过于用力或过于轻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古人是如何养生长寿呢,店铺现在就告诉你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快来看看这篇文章了解详情吧。
古人养生长寿十大秘诀
一、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消疾又延年
谷道,俗称肛门。
撮,即收(提)缩也。
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
据研究,日撮谷道一百遍,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淤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裂、脱肛、肛门湿疹、便秘、慢性肠炎等,同时对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肛周炎症、肛周皮肤损伤等慢性疾病有显著效果。
二、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
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
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
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所以,“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并非侈谈。
四、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
民谚“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落”就是这个意思。
具体
做法是:精神放松,口唇微闭;心神合一,默念叩击;先叩臼牙,再叩门牙;轻重交替,节奏有致。
终结时,再辅以“赤龙(舌头)搅海,漱津匀吞”法则会使效果更佳。
五、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全身。
拉耳保健法的操作方法是:以右手从头上引左耳14下(用右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左耳),再用左手从头上引右耳14下(即用左手绕过头顶向上拉右耳)。
此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如再辅以按、摩、搓、揉、点、捏等手法,则更能强身健体,敷养肾元。
现代医学认为:耳朵上的49个穴位和各部位与体内的五脏六腑等器官以及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因此把它形容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
六、夫妻之间互捶背,解疲强身又防癌
捶背是古老而又立竿见影的健身方法.
捶背通常有拍法和击法两种。
拍法,即用虚掌拍打;击法,即用虚拳拍打。
虚,意即轻。
手法要协调均匀,着力富有弹性,每天一次即可,每次捶背50-60下。
为方便起见,捶背最好在夫妻间进行,每晚睡前,互相捶拍,双方收益。
七、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
祖国医学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
揉腹之法,以《延年九转法》介绍为宜: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13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120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 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或者沿腹部四周,从右下开始向上,继之向左,再从左上向下,顺向揉摸。
揉摸次数可因人而异,不必拘泥。
由于腹藏五脏,经络甚多,除饱食或空腹不宜施行外,凡腹部患有炎症、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腹痛、内脏恶性肿瘤等最好不揉腹。
八、消瘦健美助血运,勤伸懒腰效最高
有句带有贬意的民谚叫“懒人伸懒腰”,其实这是一种传统的偏
见。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散脊柱的自我锻炼。
唐朝孙思邈说得好:“血不运则百病生。
”意思是说:如果人体的血液循环状态不好,甚至不能为各部位正常提供所需营养物质,就会出现“精衰、气竭、神乱”病象。
九、合谷内关足三里日按一遍健全身
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
对胃痛、呕吐、便秘、腹泻、肝炎、胆囊炎及高血压、下腹疼痛、瘫痪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面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
主治头痛、面瘫、五官疾病及高热抽搐等。
内关为“足厥阴心包经”要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悸、高血压、癫痫、哮喘、胃痛、恶心、呕吐等。
足三里、合谷、内关为历代医家强身治病之三大要穴。
近年来,我国学者发现,对此三穴进行按摩,对全身的神经、肌肉、组织、器官可起到显著的兴奋作用,有病则治病,无病则强身,其效果为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无法比拟。
具体方法是每天定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分别按压足三里、合谷、内关穴一次,每穴每次按压5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
十、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
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综上所述,各种健身方法都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
关键在于您能否付诸实施,并持之以恒。
愿此十诀能助您青春常驻、身轻体健、延年益寿。
古代诗人陆游长寿养生的秘诀
陆游,享年85岁,是中国文学史上少见的高龄诗人。
他热爱祖国,主张抗金,怨恨南宋统治者腐败无能。
作诗数量极多,强烈地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忱,其中也有不少诗篇是他的养生认识和养生方法。
如:他的《养生》诗,是一篇很好的养生经验之谈,诗中说他本人原来的身体素质是不好的,40岁时,已经急剧衰老了,他运用了养生方法,身体一年比一年强,到了80岁时,竟在霜发中出现了黑丝。
这说明陆游不是靠修仙而长寿的,而是通过劳动锻炼,爱惜身体,气功养生,并加上合理地安排生活而得来的,现从几个方面分别介绍:
一、保养元气为根本:
陆游认为保养元气是养生的根本,耗损精气则元气大伤,即便用“金丹”也枉费心机无济于事。
他是如何培植元气的呢?他提出要“爱气”,保护自己的精气就如同把守关卡一样,不使放过(《修居室赋诗自警》中:“爱气如守关”)。
而且养气要持之恒(《养气》云:“养气安心不计年”),只有这样坚持不断地保养,精气才不致过快衰亡。
二、心胸开阔能养生:
《初寒夜坐》日:“心闲天地本来宽”,又《病小减复什人》日:“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心地本来宽”。
陆游一生颠沛流离,若无宽阔的胸怀,恐怕早就要心情抑郁而亡了。
三、预防为主疾病少:
中医学中有“不治已病治未病”之说,陆游非常赞成此观点,平时重视预防为主,这也使他晚年身体强壮,健康少病。
四、顺应自然能健身:
人的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病中作》云:
“寓形天地间,疾病谁能无”,把生病看成是必然的,但并不被疾病所压倒,而是积极治疗。
他顺应着自然的发展规律来养生。
《书感》云:“先要培根基,又要无欲速”,就是说人的养生和植树一样,要把根基培养好,人的身体才能健康。
但不能揠苗助长,如乱服补药,乱吃所谓“金丹”,这样子身体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