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蓄能互联热泵系统技术及应用
热泵原理及应用

热泵原理及应用一、热泵的原理介绍及能量转换分析所谓热泵,就是一种利用人工技术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而达到供热效果的机械装置。
热泵由低温热源(如周围环境的自然空气、地下水、河水、海水、污水等)吸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源释放至所需的空间(或其它区域)内。
这种装置即可用作供热采暖设备,又可用作制冷降温设备,从而达到一机两用的目的。
热泵机组的能量转换,是利用其压缩机的作用,通过消耗一定的辅助能量(如电能),在压缩机和换热系统内循环的制冷剂的共同作用下,由环境热源(如水、空气)中吸取较低温热能,然后转换为较高温热能释放至循环介质(如水、空气)中成为高温热源输出。
在此因压缩机的运转做工而消耗了电能,压缩机的运转使不断循环的制冷剂在不同的系统中产生的不同的变化状态和不同的效果(即蒸发吸热和冷凝放热)从而达到了回收低温热源制取高温热源的作用和目的。
二、热泵的发展和在我国的应用欧洲第一台热泵机组是在1938年间制造的。
它以河水低温热源,向市政厅供热,输出的热水温度可达60oC。
在冬季采用热泵作为采暖需要,在夏季也能用来制冷。
1973年能源危机的推动,使热泵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高潮。
目前,欧洲的热泵理论与技术均已高度发达,这种“一举两得”并且环保的设备在法、德、日、美等发达国家业已广泛使用。
80年代来,我国热泵在各种场合的应用研究有了许多发展。
针对我国地热资源较丰富的情况,若把一次直接利用后或经过降温的地下热水作为热泵的低位热源使用,就可增大使用地下水的温度差,并提高地热的利用率,这在京津地区早已有过应用实践。
而这种设备同时对于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分配不均匀的现状也提出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热泵的技术性分析:1.热泵机组可以达到一机两用的效果,即冬季利用热泵采暖,夏季进行制冷。
既节约了制冷机组的费用,有节省了锅炉房的占地面积,同时达到了环保。
2.如业主已有地热井,则可利用热泵装置进行梯级转换,能大大便于热资源的充分有效地利用。
相变蓄热技术在热泵中的应用

相变蓄热技术在热泵中的应用汪南,杨硕,朱冬生(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摘要:本文综述了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热泵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一种相变蓄热式热泵热水器,最后对这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蓄热相变热泵热水器0 前言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是,大多数能源存在间断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导致大量热能在时间与空间匹配上的不平衡性,从而使得一方面能源短缺,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余热被白白浪费。
因此,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是当务之急。
蓄能技术就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利用特定的装置,将暂时不用的或者多余的热能通过一定的储能材料储存起来,等到需要时再利用的方法,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技术。
相变蓄热技术在太阳能、工业余热、废热利用以及电力调峰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应用优势,近年来引起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1 蓄热技术的研究进展1983年,美国Telkes博士在蓄热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
她对水合盐,尤其是十水硫酸钠(Na2S04•10H2O)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对Na2S04•10H2O的相变寿命进行了多达1000次的实验,并预测该材料可相变2000次,并在马萨诸塞州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座PCM被动太阳房。
20世纪70年代早期,日本三菱电子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联合进行了用于采暖和制冷系统的相变材料的研究,他们研究了水合硝酸盐、磷酸盐、氟化物和氯化钙。
在相变材料应用方面,他们特别强调制冷和空调系统中的储能。
东京科技大学工业和工程化学系的Yoneda等人研究了一系列可用于建筑物取暖的硝酸共晶水合盐,从中筛选出性能较好的MgCl2•6H20和Mg(NO3)2•6H2O共晶盐(熔点59.1℃)。
位于Ibaraki的电子技术实验室对相变温度范围为200~300℃的硝酸盐及它们的共晶混合物进行了研究。
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国网中兴有限公司 俞学豪 袁海山 叶昀引言目前,全球范围内能源消耗剧增,导致环境污染加剧。
如何减少传统能源浪费、提高清洁能源消纳,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
“节能减排”“新能源”“绿色环保”“智慧监控”等新理念,已逐渐深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1]。
传统能源系统运行常常局限于电、气、热、冷等单一能源形式,能源利用效率、可再生能源消纳、节能减排等问题遭遇瓶颈。
近几年,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和互联网信息技术、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综合能源系统逐步从理念变成现实,也逐步取代传统能源系统成为了推动电力行业发展的新动力。
本文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对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状况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区域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典型架构及其关键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示范项目之中,最后对项目的预期效果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国内外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状况国外综合能源系统发展状况传统能源系统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为了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是主要的商业模式。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分布式能源系统在美国诞生,主要是推广热电联供、光伏、热泵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融合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区域微网技术的新型综合能源服务模式诞生。
综合能源系统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开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世界各国根据自身需求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综合能源发展战略。
(1)欧洲早在欧盟第五框架(FP5)中,虽然综合能源系统概念尚未明确定义,但是有关能源协同优化的研究得到极大重视。
在欧盟第六框架和欧盟第七框架中,能源协同优化和综合能源系统的相关研究得到进一步深化。
(2)美国在技术方面,美国非常注重与综合能源相关理论技术的研发。
21世纪初,美国能源部即提出了综合能源系统(Integrated Energy System,IES)发展计划,旨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供应与使用比重,进一步提高社会供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而其重点是促进对分布式能源(DER)和冷热电联供(CCHP)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应用。
新能源的开发与热泵技术的应用

图 3 常规 中央空 调使 用时 段及 用 电峰 谷分 布图
主 主 主 主 机 机 机 机
工
9 l 2 3 4 5 6 7 8 9 1 0 1 0 l l 1 1 1 2 l 2
工
1 3 l 3
工
1 4 l 4
工
l 5 l 5 1 6 1 6 1 7 l 7 1 8 l 8 l 9 1 9 2 0 2 0 2 1 2 2 2 3 2 4
在地球表面 5 l 0I l以下是 1  ̄ 1 ℃ 的恒温层, 源 5 C ̄ 8 地 热泵技术是充分利用地 壳一一土壤中本身 1 ℃左右 的能源 5
的一 种 技 术 。该 装 置 是 在 埋 入 地 下 7 101 ( 据地 质 Om~ 5 1 根 1
情况而定 )的 u型管 ( L 孑 径约10 5 mm,孔距约 5 m)内注入 乙二醇溶液 , 利用土壤的热源传热于溶液 , 由热泵机组做 再 功和 乙二醇溶液进行热交换 , 回循环使用 , 来 将低 品位 的能 源转化为高品位能源 。 但是 , 地源热泵技术 的应用必须有较 大面积的埋置场地 , 才能满足所供建筑面积 的冷热 负荷及热
1 热泵 技术 概述
膨胀 阀或 节流阀:对循环工质起到节流降压作用 , 并调 节进入 蒸发器的循环工质流量 。
13 水 源 热 泵 .
在 自然 界中, 由高处流 向低处 , 水 热量从高温传 向低温 。
但人们可 以用水泵把水从低处提升 到高处, 从而实现水 由低
处 向高 处的流动 ,而热泵 却可 以把 热量 从低温 转换到高温 。
处 于 低 谷 段 的 8 h 电价 为 0 34元 /W・ 。 , .5 k h
其 中高峰段 电价与低 谷段 电价之 比为: 1O :. 5 . 0 3 1 ,比常 固家每年都在大 力建 设电厂和 输变 电设施 ,但都无法满 足刚民经济发展 的需要 ,每年都有拉 闸限电的现 象。山西 是
蓄冰与热泵相结合的技术

蓄 冰 与 热 泵 相 结 合 的 技 术
曾 亮 陈 瑶 耿 苗
摘 要 : 绍 了蓄冰与 热泵相结合 空调 的技术 , 介 分析其 蓄冰与热泵优势 互补 的特 点和在我 国的应用现状 , 并展望该 技术 的发展 前景 以及未来研 究的领域 和方 向, 以提 高人们对该技术 的认识 , 从而推广该技 术的应用。
起步和适应 的阶段 。文 中介 绍了蓄 冰与热泵相 结合 的空调技术 , 合起来 , 以期达 到优势 互补 的效果 。 既能 满足 空调 负荷 的双重 要 对其在我 国的应用 现状做出分析 , 并展望该 技术 的发展前 景 以及 求 , 能最大化地发挥两者 的经济 性和节能效益 。 又
未来研究 的领 域和方 向。
关键词 : 蓄冰 , 热泵 , 空调 技术 , 发展 前景
中 图分 类 号 : U8 1 T 3 文献标识码 : A
蓄冰和热泵作 为各 自独立的技术 , 在我 国已经分 别得 到了较 的建 筑物来讲 , 技 术就 显得无 用 武之 地 了; 该项 而热 泵技 术虽 然
好的发展 , 取得 了很 大 的成 功 , 而二 者相 结合 的空 调技 术还 可以同时满足冬季 采 暖和夏季 制 冷 的要 求 , 并 然 但却 不能 蓄能 , 到 达 并不太成熟 , 在我 国实 际应 用 的工程 实例亦 较 少 , 以说 尚处 于 与蓄冷技术相 同的削峰填谷的功效 。 由此 , 自然 想到将二 者结 可 就
蓄冰空调 系统 与热泵技术 的结合应用 , 以充 分发挥各 自的 中的应用 还较少 , 前 的几个实际工程 投人使用 后具体 的运行状 可 目 优势 , 从而可 以产 生 1 >2的效果 。冰蓄冷技 济性 多大 程度 的得 到体现 , 需 电网的 日夜峰谷差 , 在夜 间电力低 谷 时段 向蓄 冰设备 蓄得 冷量 , 要进一 步的研究 , 以从 经济 性评 价 和能耗 分析 等角 度 , 究其 可 研 在 日间电力高峰时段释放其 蓄得的冷量 , 少电力高 峰时段制 冷 节能效果 和环保效益 。热泵和 蓄冰技术 的应用 , 减 对我 国电力 系统 设备 的电力消耗 , 是电力部门“ 削峰填 谷” 的最佳途 径。它可 以降 的结构性会 起到 重要 的调 整作用 。同 时它可 以取 代大 量的燃煤 低空调系统 的运行 费用 , 发挥其经 济性更 优 的特 点。可 以提 高供 锅炉 , 国的绿色建筑环保亦 起到示范作 用。因此 , 蓄冷 与热 对我 冰 冷能力和空调 系统 的运 行可 靠性 。 由于 蓄冷技 术对 电厂削 峰填 泵技术作为较为新 型的节能环 保技 术 , 同时鉴 于 以上所 分析 的优 谷, 从而 提高了 电网运行 的稳定性 、 济性 , 经 还降低 了发 电能耗和 势互补 的优点 , 在我 国的应用必将得 到更大发展 , 值得大力推广 。 减少了 电厂对环境 的污 染 。热 泵技 术是 对再 生能 源 的开发 和利 参考文献 : 用 , 能效 转化 比可达到 4 1以上 , 其 : 即消耗 1k 的电能可以得到 [ ] 东立 , w 1袁 郭庆 沅, 陈晓琳 , . 冰技 术 与水 源热 泵的巧妙 结合 等 蓄 4k 的热量 , 中另外 3k 的热量来 自免 费 的能源【3。采用 W 其 W 1] - [] 工程 建设 与设计 ,0 44 :47 . J. 2 0 ( )7 5 热泵技术 , 以大 幅度 降低用 户 的能 源使用 费 用 , 以取 代燃 煤 [ ] 可 可 2 周光辉 , 国新 型冰 蓄冷 空调技 术 的发展 现状 [ ] 中原 工学 我 J. 锅炉 , 解决 了环保 的压力 , 利于生态平衡 , 得推广 。 有 值 院学报 ,0 1 1 :32 . 2 0 ( )2 —4
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热泵机组由于其具有节能、环保及冷暖联供等优点,目前在国内广泛应用。
是以消耗一部分低品位能源(机械能、电能或高温热能)为补偿,使热能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传递的装置。
其实质是借助降低一定量的功的品位,提供品位较低而数量更多的能量。
由于热泵能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是回收低温余热、利用环境介质(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室外空气等)中储存的能量的重要途径。
1. 热泵技术的工作原理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倍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
人们所熟悉的“泵”是一种可以提高位能的机械设备,比如水泵主要是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
而“热泵”是一种能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经过电力做功,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品位热能的装置。
热泵是一种将低温热源的热能转移到高温热源的装置。
通常用于热泵装置的低温热源是我们周围的介质——空气、河水、海水,或者是从工业生产设备中排出助工质,这些工质常与周围介质具有相接近的温度。
热泵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压缩式制冷机是一致的;在小型空调器中,为了充分发挥它的效能,在夏季空调降温或在冬季取暖,都是使用同一套设备来完成的。
在冬季取暖时,将空温器中的蒸发器与冷凝器通过一个换向阀来调换工作,在夏季空调降温时,按制冷工况运行,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蒸汽,经换向阀(又称四通阀)进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经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并在蒸发器中吸热,将室内空气冷却,蒸发后的制冷剂蒸汽,经换向阀后被压缩机吸入,这样周而复始,实现制冷循环。
在冬季取暖时,先将换向阀转向热泵工作位置,于是由压缩机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汽,经换向阀后流入室内蒸发器(作冷凝器用),制冷剂蒸汽冷凝时放出的潜热,将室内空气加热,达到室内取暖目的,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从反向流过节流装置进入冷凝器(作蒸发器用),吸收外界热量而蒸发,蒸发后的蒸汽经过换向阀后被压缩机吸入,完成制热循环。
这样,将外界空气(或循环水)中的热量“泵”入温度较高的室内,故称为“热泵”。
空气源热泵应用简介

空气源热泵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设备,其原理是利用逆卡诺循环,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通过电力驱动,将热量转移到需要加热的区域。
由于其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空气源热泵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住宅和商业建筑中,空气源热泵可以作为供暖和制冷的系统。
在冬季,它可以提供温暖的空气和热水,使室内温度舒适宜人;在夏季,它可以提供冷气和冷水,为室内降温,带来凉爽的舒适感。
与传统的电暖器、燃气锅炉等设备相比,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更高,可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空气源热泵还可以应用于农业领域,例如温室供暖、养殖业用温、无土栽培、热水加热等。
在工业领域,空气源热泵可以用于工厂供暖、工艺加热等。
在医疗和养老领域,空气源热泵可以提供热水用于医疗护理和养老院的日常生活服务。
然而,空气源热泵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由于室外温度过低,热泵的能效比会降低,导致供暖效果不佳。
此外,对于大型建筑或工业项目,空气源热泵可能需要更大的占地面积和更高的初始投资成本。
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能效标准的不断提高,空气源热泵的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它是一种可持续、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碳排放,为建设绿色、低碳的未来做出贡献。
CCHP系统介绍

楼宇型项目案例: ——北京铁路南站能源中心 面积约14万m2
天
然
太阳能电池板
气
空气
余热烟气
燃气发电机组 补燃天然气
国内首个污水源热泵、太阳 能、燃气三联供集成项目
发电3000kW,并网运行
电力负荷 余热回收装置
空气
定义:1)分布在用户周边;2)真正实现
了对能源的梯级利用;3)系统全年能源
天
利用率不低于70%。
然
气
燃气发电机组
(30%) (50%)
余热烟气
补燃天然气
余热回收装置
电力负荷
热水负荷 采暖负荷 制冷负荷
能源设施:从大到小、从远到近
大型电厂发电效率40~50% 50%的能源以废热形式排放 冷热传输受距离限制
4
8
12
16
20
24
小时(hr)
热负荷(kW)
对负荷需要更精准的分析
负荷分析软件:Energy Plus 1.或2等,及国内开发的软件
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设备构成
发电设备
燃气微燃机
35-1000KW
燃气内燃机
200-10000KW
燃气轮机
3MW-300MW
开普斯通 英格索兰
褒曼 康明斯 彦巴赫
卡特彼勒 GE 美国索拉 川崎重工
.7JC 吨! 5 8 Z. l
咆饥~~ "e ff-fill &揭宦
但二 k唱, . . .
火电 24 2~ I l!tl97. 7
亿 kW· h I
玛巴 为
3006. 3
£ kW· h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08•【字号】泸市府发[2017]61号•【施行日期】2017.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泸州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泸市府发[2017]6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现将《泸州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泸州市人民政府2017年11月8日泸州市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1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7〕31号)精神,推进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确保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十三五”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潮流,将低碳发展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措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加快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强化低碳引领,推动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消费端转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9.5%,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高效蓄能热泵热水机互联网监控系统

控制系统。
说 , 消 耗 1 电 能 可 以从 大 气 吸 收 3份 的热 量 , 比直 接 用 电 1 系统 的硬 件 结 构 份 热 锅 炉节 约 运 行 成 本 3 ,正 是 由于 高 效 节 能 ,利 用 低 品位 的 / 4 可 再 生 能源 技 术 促 进 了空 气 源 高 效蓄 能 热 泵 事业 的发 展 。 目前 国 内各 厂家 生产 的大 部分 产 品 ,侧 重 于机 组 自身 的
重 影 响 产 品 的 寿 命 和 控 制 器 本 身 的寿 命 。综 合 以上 性 能 , 下 出点外更多的输入 / 输出提供了途径。用户可分别对 P C及任 L 位 机 我们 选 用 性 能 优 良的可 编 程 控制 器 (L ) 为 现 场 控制 何 扩 展 模 块 的混 合 体 进 行 组态 以满 足 应 用 的实 际要 求 , 同 时 PC 作 主 机 。P C 作 为 通 用 的 工 控 设 备 ,可 针 对 具 体 的设 备 , 用 户 节 约不 必 要 的 投 资 费 用 。 很 容 易 地 扩 展 I 点 数 , 当应 用 范 L / O 要 求 而 编 制 软 件 , 具 有 多种 控 制 方式 ,特 别 是 可 以设 计 出适 围扩 大 , 要更 多 输入 / 出点 数 时 , L 需 输 P C可 以增加 扩 展模 块 , 合 现 场 条 件 的控 制 策 略 , 从 而 达 到优 化 、节 能 的 目的; 适 应 即可 以增 加 I / 0点 数 。 于 工 业 环 境 ,可 靠 性 高 、寿 命 长 ; 并可 根 据 用 户 要求 提 供 多 1 _ E 3 模拟 量 扩展 模 块 . 3 M2 1 2 种 显 示方 式 和 操 作方 式 , 配置 组 态 灵活 ;可 以构 成 集 散系 统 ,
空调热泵和运用

地源热泵的不足
地源热泵缺点一:地源热泵的使用受到场地限制,热 交换是在地下进行的,必须通过打井进行热量传输, 因此没有足够的场地就不能实现能量交换,所以地源 热泵只适合大型公共社区和私人别墅。 地源热泵缺点二:一次性投资价格高。地源热泵 属于高档次的商品,地源热泵中央空调比一般中央空 调档次又要高许多,节能高达百分之四十以上,但比 一般中央空调投资高约百分之四十左右,如果有能力 使用中央空调,地源热泵的高投入部分实际上是一种 高回报投资。 地源热泵缺点三:如果使用抽地下水那种地源热 泵,对地下水和地质有不好的影响,保护不好会污染 地下水,回灌不好会影响地基下沉。
热泵空调系统分类
1. 空气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利用室外的空气作为低温热源,系统最为简 单,因而初投资最省,现有的家用冷暖空调器就是这样的空气源热泵。 空气源热泵的缺点是室外空气温度越低时供热量越小,特别是当空气温 度低于 -5℃ 时热泵就难以正常工作,需要用电或其他辅助热源对空气 进行加热,热泵的效率大大降低。此外,空气源热泵的蒸发器上会结霜, 需要定期除霜,也损失相当大一部分能量。 2. 地下水源热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等地开发了“地下水源 热泵”空调技术,也称“地温空调”。它抽取地下水在热泵中放出热量 后再回灌到地下水层。在热量的来源上它可归属于开式的地源热泵。 3. 地源热泵 另一种热泵利用大地作为热泵系统的热源的技术,可以称 之为“地源热泵”,或“地埋管地源热泵”。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 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远高于冬季的室外温度,又低于夏 季的室外温度。因此地源热泵可克服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障碍,且效率大 大提高。此外,冬季通过热泵把大地中的热量升高温度后对建筑供热, 同时使大地中的温度降低,即蓄存了冷量,可供夏季使用;夏季通过热 泵把建筑物中的热量传输给大地,对建筑物降温,同时在大地中蓄存热 量以供冬季使用。这样在地源热泵系统中大地起到了蓄能器的作用,进 一步提高了空调系统全年的能源利用效率。
太阳能热泵蓄能技术研究进展

太 阳能 热泵一 般是 指利用 太 阳能作 为 蒸发 器
们越来 越关 注可再 生能源 的 开发 和利 用 。太 阳能 热源的热泵系统 , 同时提 高太 阳能集热器效率 可 以其 取之不 尽 、 价 、 全 、 廉 安 无需 运输 、 洁无污 染 和热 泵 系统 性能 。为 了弥补 太 阳能 的不稳 定性 和 清 等特 点受 到 人 们 的重 视 , 热 、 电 、 光 光 光化 学 等 太 间断性 , 在太 阳能热泵系统 的基础上增加一个蓄 阳能利 用 技术 已迅 速 地发 展 起 来 。但 是 , 着 生 能环 节 , 随 把太 阳 能集 热 器 在 晴 朗 白天 吸 收 的部 分 活水 平的 提高 , 用 户对 于供 热 的 要求 也 越 来 越 太 阳辐射能储存起来 , 热 以备夜 间或 阴雨天使用。 高 , 阳能利用 的一些 局 限性也 日益 显现 了出来 。 各 国学者对 其进行 了大 量 的研 究工作 。 太 太 阳辐射 热量存 在季 节 、 夜 的变化 , 昼 同时还受 天 2 1 蓄 能型 太阳能热 泵 系统 的研 究进 展 . 气 变化等 随机 因 素 的强 烈 影 响 , 此 太 阳辐 射 热 因 2 纪5 0世 0年 代 初 , 阳能 热 利 用 的 先 驱 者 太 量具 有很 大 的不稳 定 性 , 致 各 种 形 式 的太 阳能 Jdn和 T e e 导 oa hr l k d就指 出 了太 阳能 热 泵 的优越 性 。 直 接热利 用系统在 应用 上均 受到 一定 的限制 。为 近 年来 , 土耳 其 等 国家 也 对 太 阳能 热 泵 进行 了大 了克服太 阳能 利 用 中 的 问题 , 们 不 断探 索 各 种 量 的研究 , 人 在各 地 实施 了多 项 太 阳能 蓄 能 热泵 示 新的、 高效 的能 源利 用技术 , 泵技 术在 此过 程 中 范 工程 , 热 取得 了 一定 的经 济 效 益 和 良好 的 社会 效
可再生能源应用有哪些新模式

可再生能源应用有哪些新模式在当今社会,随着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的应用模式也不断涌现,为能源转型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分布式能源系统分布式能源系统是一种将能源生产和消费紧密结合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模式。
它通常包括小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风力发电机、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等多种能源转换设备,以及储能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
在分布式能源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能源需求和资源条件,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能源供应方式。
例如,一个家庭可以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来满足白天的电力需求,并通过储能电池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供夜间使用;一家工厂可以利用余热回收技术和微型燃气轮机来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并在电网高峰时段向电网售电。
分布式能源系统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减少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同时降低用户对传统电网的依赖。
此外,它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纳,减少大规模集中式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二、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是将互联网技术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的一种创新模式。
它通过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和优化配置。
在能源互联网中,各种能源设备和系统都被连接到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实时监测和收集能源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基于这些数据,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能源的智能调度和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
例如,通过能源互联网,不同地区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可以实现协同发电,根据天气条件和电网需求优化发电功率;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 实时了解自己的能源消费情况,并根据价格信号调整用电行为;能源供应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能源市场的变化,灵活制定能源供应策略。
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将打破传统能源行业的壁垒,促进能源的市场化和民主化,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采用带蓄能的空气源热泵的标准蔬菜大棚冬季供暖设计

冬季供暖: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23),用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作为重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五个地区。
标准蔬菜大棚:在北方地区的寒冷冬季用塑料大棚栽培蔬菜时,更有经济价值。
先只实现大棚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以保证蔬菜正常生长,避免温度太低导致蔬菜冻死或者停止生长。
栽培冬季市场看好的番茄、青椒等蔬菜,预设定北方冬季塑料大棚内的标准温度为20 ℃~25 ℃适合以上蔬菜作物。
一般蔬菜大棚使用竹结构或者钢结构的骨架,上面覆上一层或多层保温塑料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温室空间。
外膜很好地阻止内部蔬菜生长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流失,使棚内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
以热镀锌薄壁钢管为拱架材料的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
优点是强度高,抗风雪能力强,防锈蚀性能好,透光率高,操作管理方便等,使用寿命长达10-2023。
缺陷是造价高,一次性投入大,每亩约20230元。
避免肥害、药害和旱害。
重要以直径22毫米、厚1.2毫米的镀锌薄壁钢管为大棚骨架材料的钢棚棚型,棚宽6米,顶高2.2-2.5米,肩高1.2米,土地运用率80%,每平方米造价10-30元,每亩建导致本7000-20230元。
适合种植蔬菜、花卉等,缺陷是棚宽较小,操作管理效率较低,冬季保温性较弱。
应建在地下水位低,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质疏松肥沃无污染的地块上;一般规定座向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于东西两侧。
预选多功能长寿膜。
在聚乙烯吹塑过程中加入适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剂制作而成。
宽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寿命比普通膜长1倍,夜间棚温比其它材料高1-2℃;膜不易结水滴,覆盖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
参考技术标准:1.蔬菜大棚建设以东西方向为建筑方向,设计以最高的采光度为主;2标准蔬菜大棚以宽8-10米为主,60-100米为长;3.蔬菜大棚后墙和东西侧墙体采用了石料建筑墙体,后墙高度,长后坡温室后墙内侧高4米,外墙高度0.8米。
热泵技术的应用

(2)地源热泵供热工作原理 图1为地源热泵供热系统原理。其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制
冷回路内充注制冷剂。压缩机通入三相交流电高速旋转,将 低温低压制冷剂气体吸入压缩机。经压缩后变成高压高温气 体,该气体经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却,又变成中压中温的制冷 剂液体,该液体经过膨胀阀节流减压后送人蒸发器。由于蒸 发器连接在压缩机的吸气口上,压缩机不停地吸入蒸发器的 制冷剂气体,使得进人蒸发器的大量制冷剂压力减低,制冷 剂进一步大量蒸发。由于蒸发器另一侧与室外地源换热系统 的地下水或土壤连接,所以蒸发器可以吸收热量,被蒸发的 制冷剂带走地下水中的大量热量。
压缩机
冷凝器
供热Q
热能 利用
节作原理 地源热泵系统在制冷状态下,地源热泵机组内的压缩机对
冷媒做功,使其进行汽-液转化的循环。通过冷媒/空 气热交换器内冷媒的蒸发将室内空气循环所携带的热量吸
收至冷媒中,在冷媒循环的同时再通过冷媒/水热交换器内冷 媒的冷凝,由循环水路将冷媒中所携带的热量吸收,最终通 过室外地能换热系统转移至地下水或土壤里。在室内热量通 过室内采暖空调末端系统、水源热泵机组系统和室外地能换 热系统不断转移至地下的过程中,通过冷媒-空气热交换器 (风机盘管),以13℃以下的冷风的形式为房供冷。
二、热泵的类型及应用 1、水源热泵 水源热泵分为浅层地下水源热泵和地表水源热泵,
(1)水源
原则上讲,凡是水量、水温能够满足制热负荷或制冷负荷
的需求,水质对机组设备不产生腐蚀破坏的任何水源都可
作为水源热泵系统的利用的水源,既可以是再生水,也可
以是自然水源。 1)再生水资源 是指经人利用后排放但经过处理的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
蓄能技术在土壤源热泵热失衡问题中的应用

平衡… , 这一特 点决 定 了该项 技 术 适 用 于冷 热 负 荷 相 当的地 区 。 如 果一 年 中 , 季 向 大地 排 放 的热 量 等 于 冬 夏 季 从地 下取 出 的热量 , 大地 收支 平衡 , 则 长期 运行 土壤温 度也 不会 有大 的改变 。但 如果地 下换 热器
费低 及可靠 性高 等 优 点 , 年 来 得 到 了迅 速 发 展 近
与广 泛应 用 。它虽 不 存 在 水 位 下 降 、 面 下 降 和 地 回灌 等 问题 , 在 实 际应 用 过 程 中却会 引起 土 壤 但
温度 的变 化 , 出现热失 衡 现象 , 整 个系统 性 能降 使
低 。 笔 者 对 热 失 衡 问 题 进 行 全 面 分 析 , 讨 新 的 探 解决方 案 。 1 土 壤 源 热 泵 及 存 在 的 问 题 土 壤 源 热 泵 系 统 利 用 大 地 ( 表 之 下 2 m) 地 0
象 是 深 层 土 壤 , 深 层 土 壤 不 可 能 与 地 表 环 境 进 而
从 而减 小 了地 埋 管 换 热器 间 距 , 得单 个 地 埋 管 使 换 热器 的扩散 半径 减小 , 降低 了持 久运行 特性 ;
c 热 泵 机 组 与 地 埋 管 换 热 器 组 群 设 置 不 匹 .
数 量分 布 , 而引 起持久 运行 特性 变差 ; 从
b 由于 可 供 地 埋 换 热器 布 置 的 面 积 较 小 , .
充分 的热交换 , 因此 , 乎不 存在 地下 土壤 的热 平 几 衡 问题 , 但是 占地 面积 较大 , 使用 受 到 了限制 。竖 直 埋管 换热器 通 常埋深 在 3 0~lO 其 热交 换 对 O m,
曹 孜 孜 , ,9 6年 7月 生 , 士 研 究 生 。江 苏 省 常 州 市 ,1 01 女 18 硕 2 3 6。
上海电力前滩智慧能源中心 夜间蓄能白天释能

SHANGHAI ENERGY CONSERVATION2018年第08期上海节能202011 期色产业技术的结合。
能源互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绿色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将极大拓展增值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和金融服务,为企业的高效节能提供包括能耗精细化分析、节能潜力评估到合同能源和减排管理方案设计与节能效果评估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公司与技术产品供应商等能源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
开发开放的能源和减排大数据聚集平台及能源数据流通与交易平台建设,未来可以承载多种能源数据的汇聚交易,最终为长三角的能源互联网产业的成熟和发展服务。
从发展产业的角度来说,统一规划,协调推进,通过前期平台搭建,中期实际验证,最后提出能源互联网数据聚集与流通的行业标准,形成建设规范和精细化能耗分析计算模型。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说,形成良好的商业模式,促进规模化推广,带动电力、金融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因此,研究能源互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具有长远价值[3]。
参考文献[1]上海能源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2018:37[2]上海能源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2018:58-61[3]上海能源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规划.2018:76上海电力前滩智慧能源中心夜间蓄能白天释能日前,上海电力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大会现场。
项目位于上海浦东前滩地区,是国家电投首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也是国家能源局“城市综合智慧能源供应服务系统”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城市能级提升、世界级新商务区建设,目前为前滩区域内办公、商业建筑约217万m 2提供高效环保的绿色能源。
据悉,前滩项目采用高效蓄能技术,建设了“互联网+”分布式控制系统,运用“云”控制技术,全站运行实现全时自动化。
这一项目节能35.6%,减排温室气体40.3%,相当于植树1万棵以上,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81.9%,而一般行业标准仅70%。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前滩项目采用四管制系统,具备能源梯级利用特征,设备大多安装于地下室和屋顶,实现就地供能,减少了远距离传输引起的能源损耗。
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如何寻找更高效、更可持续的能源存储与转换方案,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目前常见的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创新方向。
一、能源存储技术能源存储技术主要有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等。
1. 电化学储能电化学储能主要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目前主要的电化学储能设备有蓄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
其中,蓄电池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电化学储能设备。
蓄电池储存和释放电能的过程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还被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领域,为人们带来了便利。
2. 机械储能机械储能主要是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来储存。
机械储能主要是通过重力能、压缩空气和飞轮等方式来存储和释放电能。
其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机械储能技术。
压缩空气储能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其压力和质量,当需要释放电能时,压缩空气逆流进入涡轮机动力机组,驱动发电机发电。
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长寿命、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成为未来机械储能技术发展方向。
3. 热储能热储能主要是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存储。
热储能技术主要有热机热泵和热储存系统。
其中,热泵和热储存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热储能技术。
热泵是将低温热源转化为高温热源的设备,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
热储存系统通过将热量储存于储热体中,便于在需要时释放热量。
热储存系统可实现消峰填谷,提高电网调节能力,有望成为未来热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
4. 化学储能化学储能主要是通过将电能转化化学能来实现。
目前主要的化学储能设备有燃料电池和化学能储存系统等。
燃料电池是将氢气和氧气等反应产生电能,具有高效、环保等优点。
化学能储存系统可通过储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和化合物来实现电能的储存和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效蓄能互联热泵系统技术及应用周珏;罗凡;罗庚玉;陈建平;余承霖;周强【摘要】在目前国家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背景下,针对我国严寒地区及寒冷地区无法使用水地源热泵或地埋管热泵问题,以及使用空气源热泵存在能效比低、故障率高等问题,提出蓄能互联热泵系统清洁采暖方案,通过综合技术创新突破单一技术运用的客观限制,打造"不打井、不做地埋管"的水-水热泵系统,使得常规空气源热泵的使用边界扩大、稳定性增强、投资减少、故障率降低,并且能够在暖气片供暖系统改造中稳定提供60℃热水.以国网兰州建西变电站家属楼暖气片改造项目为例,进行了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和运行效果分析,验证了蓄联热泵系统的可靠性、经济性.%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air-pollution control, aiming at the cold area that can not use heat pump or water source heat pump of buried pipe and low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and higher failure rate of the use of air source heat pump,the energy stor-age heat pump system interconnection clean heating scheme is put forward, which break through the objective limit of single the use of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no well, no water heat pump system of buried tube".The conventional air source heat pump utility boundary is expanded and the stability is enhanced. The investmentis failure rate are reduced, which can provide stability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adiator heat-ing system in hot water 60 degrees. Taking the heating hous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family building in Lanzhou West substation as an example, the scheme desig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opera-tion effect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liability and economy of the heat pump system are verified.【期刊名称】《电力需求侧管理》【年(卷),期】2017(019)006【总页数】4页(P25-28)【关键词】蓄能互联热泵系统;清洁供暖;节能减排;暖气片采暖改造【作者】周珏;罗凡;罗庚玉;陈建平;余承霖;周强【作者单位】国网(江苏)电力需求侧管理指导中心有限公司,南京 210019;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 730050;法凯涞玛冷暖设备(杭州)有限公司,杭州 310007;法凯涞玛冷暖设备(杭州)有限公司,杭州 310007;法凯涞玛冷暖设备(杭州)有限公司,杭州310007;国网江苏省节能服务公司,南京 2100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07.61;TK018现有的采暖空调技术虽都具有各自的技术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技术限制和使用瓶颈,如:水源热泵系统投资小、运行稳定,但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取水或打井均不被允许;土壤源热泵系统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且容易造成冷堆积等问题;空气源热泵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低温环境下能效低、压缩机高压比运行、故障率高,按最大热负荷要求配置使得投资大、设备闲置率高,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此外,很多使用暖气片散热器采暖的改造建筑,在燃煤锅炉拆除后,面临或者因为常规的空气源热泵无法满足“小流量、大温差”的高温供热要求,或者由于“煤改气”管网不具备接入条件或燃气费用高、“煤改电锅炉”需要扩容增容等各种实际问题。
采暖问题面临的严峻形势,使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清洁采暖技术具有非常现实且重大的意义。
蓄联热泵系统是利用空气能和相变蓄能技术耦合水水热泵,推出了“不打井、不埋管”的清洁采暖系统,并专门开发设计了暖气片专用热泵机组,实现了暖气片“小流量、大温差”的供暖技术要求。
同时使压缩机的压缩比降低近一半,有效解决了极端寒冷天气下压缩机容易故障并损毁的难题,蓄联热泵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可靠,大大节省维护费用,实现节能运行,还可利用峰谷电价差节约电费,开创了“清洁采暖、节能降霾”的新思路。
我国北方采暖地区,大多主城区采用市政热力管网集中供暖,城区周边分散区域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等老旧建筑,仍然使用区域小锅炉房供暖站,室内大都使用暖气片散热器采暖。
国家电网兰州供电公司建西110 kV变电站家属楼,建筑面积约为2 000 m2,为5层老式建筑,共有住户30家。
采暖方式为老式铸铁暖气片,因采暖效果不佳,部分住户自行改造安装新款暖气片。
国网兰州建西变电站家属楼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原先的规划设计,与原兰州机车厂共用燃煤锅炉进行采暖,由于机车厂搬迁改建以及环保部门对燃煤锅炉的禁止使用,且由于不能接入市政热力管网,国网兰州建西变电站为保障家属楼职工的采暖民生问题,结合家属楼外墙无保温,暖气片采暖、热力管网保温条件不佳等各种实际问题,就水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清洁采暖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调研:(1)水/地源热泵系统属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水源热泵能效比高,环保效益显著,但禁止打井取水;土壤源热泵系统通过闭式循环吸收浅层地热,北方寒冷地区尤其是暖气片采暖方式下,冬季热负荷大、夏季空调冷负荷小或者无需制冷,地埋管换热系统容易造成冷堆积,导致换热量衰减,在已建项目改造中,地埋管占地面积大、投资高,不具备可行的条件。
(2)空气源热泵系统通过采集空气中的低品位热能实现供暖,系统安装简单、运用广泛,但其低温环境条件下,制取高温热量的能力衰减,制热量小,能耗高,而且仅适合地板采暖和风机盘管的采暖方式,不能满足暖气片的使用要求。
此外,由于运行条件恶劣,造成维修费用和故障率居高不下。
这几种常见的冷热源解决方案,都有着各自的使用条件限制,而且常规的水地源热泵主机或是空气源热泵都是按照末端供回水5℃为基本标准来设计换热器的,并据此进行设备核心部件的选型设计和加工制造。
无法通过热泵设备本身去满足暖气片大温差供热的技术要求,除非专门设计各关键部件,但结果会导致投资增加、通用性降低的短板。
蓄联热泵系统,通过空气源热泵和(或)其它废热余热与相变蓄能技术结合互联,解决了水水热泵源侧低温热源的问题,同时通过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小流量、大温差”控制方式,能够满足暖气片大温差供暖散热改造的“节能、可靠、稳定”的要求。
图1为国家电网兰州供电公司建西110 kV变电站家属楼。
蓄联热泵系统将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的优势通过相变蓄能模块有效组合,是成熟的蓄能技术和热泵技术的综合利用。
通过蓄能模块的介入,拓展了水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的使用条件,克服各自的限制和性能弱点,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能源(昼夜气温的变化)、“峰谷”电价差以及其它无偿能源等各种有利外界因素,实现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构建可靠稳定、节能省钱的采暖系统。
系统原理如图2所示。
蓄能模块不仅可提升空气源热泵动力模块的运行效率、运行可靠性和寿命,还提供各种其它免费能源利用的可能性,如太阳能、废气、废水等,做到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实现低成本环保运行。
国网兰州建西变电站家属楼暖气片改造项目中,最终采用了蓄联热泵系统,设计供暖温度60℃至65℃,供回水温差15℃,室内温度18±2℃。
由于项目所在地近3年最低温度为-18℃,最冷月份夜间温度在-5℃至-15℃之间,白天温度在0℃左右。
设计单位面积热负荷指标为80 W,总热负荷为144 kW。
系统配置法凯涞玛AWHD0501A4水水热泵主机1台,制热量150 kW;蓄能平台体积4 m3,内部填充的法凯涞玛AC00相变蓄能材料3 m3;FMCH020BH(65模块)低温空气源热泵2台。
蓄联热泵系统由一次侧空气源动力模块、二次侧变工况水水热泵和相变蓄能模块组成,通过一次侧空气源动力模块和相变蓄能的技术耦合,实现空气中所蕴含的低品位热能的采集和储存,为二次侧水水热泵系统提供有效热源。
相变蓄能模块充分发挥了相变蓄能、冷热均流和调节蓄放的功能。
图3为国网兰州建西变电所家属楼机房。
一次侧空气源热泵模块,在低温环境中只需向相变蓄能模块提供不高于25℃的低品位热能,极端天气状况下,相变蓄能材料放热凝固后,避过几小时低于-20℃的极端气温,一次侧动力模块就可为蓄能模块补充能量,溶解凝固潜热进行储能。
在蓄联热泵系统中,空气源热泵在15℃的出水工况下,压缩机始终处于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区间。
蓄能互联热泵系统在-20℃低温环境运行时,其压缩比仅为12.625,与常规空气源热泵压缩机压缩比28.391相比,降低55.5%,使得设备可靠性大幅提升,故障率降低,后期维修费用极低。
根据气象条件,按环温-5℃/出水15℃为计算依据。
一次侧空气源热泵选择2台FMCH020BH型模块机组。
图4为一次侧空气源热泵。
相变蓄能模块充分发挥了相变蓄能、冷热均流和调节蓄放的功能,采用高密度相变储能溶液(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灌装的蓄能球,单位体积储能密度高达69.1 kWh/m3,相变蓄能球采用超声波熔焊密封,预留空腔吸收相变膨胀,全面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相变蓄能材料由固态转变成液态过程中吸收相变融化潜热,进行逆过程时释放相变凝固潜热。
蓄能罐中充填蓄能球及载冷剂,本项目采用方形水箱设计,整体式发泡保温,内置专用布水器,使载冷剂沿着容器分层均匀流动,载冷剂进口为底部扩散器,以保证罐内自然分层和均匀换热。
图5为相变蓄能模块。
在暖气片采暖改造项目中,蓄联热泵系统设计采用法凯涞玛暖气片专用温度提升热泵机组,在环境温度过低时,即使一次侧空气源动力模块处于全面自我保护、无法运行的状态下,蓄能模块依然可为温度提升热泵提供相变热能,二次侧温度提升热泵具备变工况恒定水温输出的适应调节能力,源侧温度在0℃至25℃之间变化时设备保持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