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的理论

合集下载

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新情境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的运用1. 引言1.1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简介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于20世纪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

该理论主要强调个体行为是受到外部刺激和强化方式的影响,通过对行为后果的强化来增强或减弱该行为的发生频率。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是可预测的,可以通过对强化方式的控制来引导和改变个体的行为。

在强化理论中,强化可以分为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分别指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影响行为的发生频率。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对于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合适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班级管理中,强化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积极的强化环境,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管理班级纪律。

通过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水平。

1.2 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在教育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优质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班级管理则是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和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和成长。

在当今社会,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多变,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压力。

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规范班级秩序,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将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斯金纳提出的正强化和负强化理论

斯金纳提出的正强化和负强化理论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强化理论也叫行为修正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强化。

强化物是指“是反应发生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当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

除了对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作出区分外,斯金纳还区分了强化的两个来源: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包括所有在没有任何学习发生的情况下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和水等满足生理基本需要的东西。

二级强化物包括那些在开始时不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权利、财富等。

正惩罚和负惩罚与正强化和负强化相对的,还有正惩罚和负惩罚。

正惩罚是指当儿童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时,家长可以施加一个坏的刺激,给予儿童处罚的一种方法。

通常正惩罚采用的刺激都是儿童极力避免的刺激,这种刺激一般会令儿童感到不快。

从而使得儿童改变自己的不适宜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1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主要观点斯金纳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始人。

其理论是基于他自己发明的“斯金纳箱”做的实验提出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如果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操作,如果以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大部分都是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①正强化与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他一个愉快刺激(实施奖励),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负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加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②普雷马克原则。

在选择强化物时,可以遵循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法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学生必须写完作业才能看动画片。

(2)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都是负强化的条件作用类型。

①逃避条件作用。

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等。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

一、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观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Skinner box)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是为动物学习实验的自动记录装置。

它是一大约0.3米见方的箱子,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

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丸滚入食物盘,便获得食物。

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一粒食物丸落入盘内,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社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重要的是要产生后果。

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

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

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

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

斯金纳用这种方法研究了鸽子的行为。

他曾试图用鸽子建立条件反射,使鸽子能根据颜色用嘴啄动不同的按钮,用这种方法去控制导弹的飞行。

在实验中,斯金纳发现,开始时鸽子啄红,黄和蓝三个按钮是随机的。

但是,如果在它啄红色按钮时给它一个正强化剌激(如食物),在它啄黄色按钮时不给予任何剌激,在它啄蓝色按钮时给予负强化剌激(如电击),一段时间之后,鸽子啄取红色按钮的次数明显高于啄取其它两个按钮的次数。

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1.强化物强化物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能增强该反应,此为积极强化物,如水、食物、奖赏等;所谓消极强化物,是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例如,将白鼠放进一特别箱子中,给予白鼠电击直至白鼠按压杠杆。

经过几次强化以后,白鼠很快习得了有压反应.以逃避电击。

电击即是增强压杆反应的消极强化物,其它诸如强光、噪声、批评等厌恶性刺激皆属此类。

斯金纳的条件作用理论例子 小学生离座位

斯金纳的条件作用理论例子 小学生离座位

斯金纳的条件作用理论例子小学生离座位
一、应答行为与操作行为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应答性行为:强调先有刺激再有反应(即S—R),反应是被动形成的,主要指的是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例如:妈妈对孩子说:“把墙角的球拿给妈妈”。

孩子听到后拿给了妈妈。

这一过程中妈妈的语言是刺激,学生根据刺激信号被动的有了反应。

2.操作性行为:强调先有反应再有刺激(即R—S),反应是主动形成的,主要指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例如:孩子主动地将角落的球抱给妈妈,妈妈很开心,亲了他一口。

这里孩子的主动行为,得到一个强化刺激,即被亲了一口。

二、强化、惩罚和消退
例如:
正强化:考试考了满分,妈妈会带小明去迪士尼乐园玩。

(“去玩”属于呈现愉快刺激,目的是增加学生行为发生概率。

) 负强化:小明考试了满分,爸爸说以后不用再被打了。

(“不用
被打”是撤销厌恶刺激,目的是增加考好的行为发生概率。

) 惩罚:小明上课说话,老师说如果再说话就出去站着。

(“出去站着”属于呈现厌恶刺激,目的是减少说话行为发生的概率。

) 消退:后进生小明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于是就上课捣乱,老师完全不理睬他,小明觉得无聊也就消停下去了。

(此时,老师不给予任何关注和理睬,说明是没有任何刺激物,目的就是消退学生的行为的。

)。

斯金纳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

斯金纳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

斯金纳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
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分为两种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给予一个积极的奖励或者增加一个愉悦的刺激来加强一种行为的出现概率。

例如,点击一个按钮会导致电脑发出“叮”的提示音,这个提示音就是正强化。

当用户重复点击按钮时,因为获得了愉悦的刺激,会增加再次点击的概率。

2.负强化:给予一个不愉悦的刺激来强化某种行为的出现概率。

例如,当做某件事情
不好时,我们被催促赶快做完。

这个刺激就是负强化,因为当任务完成时就会消失,人们就以此为动力继续完成任务。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

斯金纳(1904~)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印第安大学、哈佛大学的教授。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

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曾担任俄国科学院院士。

1904年,由于他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与食物不同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唾液分泌,这就导致了他对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条件反射的研究。

他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研究,他的条件反射学说被公认为是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的理论。

其主要著作有《消化腺机能讲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实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等。

2、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PPT

泛化
泛化是指一个行为在某一情境下 被强化后,在其他类似的情境下 也会表现出相似的行为反应。
03
CATAபைடு நூலகம்OGUE
强化与惩罚
强化
定义
应用
强化是指通过给予某种刺激来增加行 为发生的概率。
在教育、训练和心理治疗等领域广泛 应用。例如,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 子表扬和奖励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动 力和自信心。
实验过程
设置刺激
设置特定的刺激,如灯光或声音,以引发动物 的操作行为。
操作行为
动物在接收到刺激后,会进行一系列的操作行 为,如按压杠杆或按钮。
强化
当动物的操作行为符合预期时,给予正强化,如食物奖励。
实验结果
学习曲线
记录动物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行为的次数和频 率,绘制学习曲线,以观察学习过程和效果 。
06
CATALOGUE
评价与争议
支持观点
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塑造的有效性
斯金纳认为,通过建立操作条件,可以有效地塑造和改变个体的行为。这种观点在教育、动物训练和心理治疗等 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强化原理的普遍性
斯金纳认为,强化原理不仅适用于人类,也适用于其他动物。通过正向和负向强化,可以促进或抑制特定行为的 出现。
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指给予某 种奖励来增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 化是指消除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 行为发生的概率。
惩罚
定义
惩罚是指通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类型
正惩罚和负惩罚。正惩罚是指给予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负惩罚是 指消除某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行为发生的概率。
03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强化方式。例如,在教育孩子时, 可以使用正强化和负强化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四种强化理论1 累积强化理论累积强化理论是哈耶克的科学家艾尔斯•索斯金纳提出的一种强化理论,它认为动物可以通过联合回馈来加强行为,这是由生物世界的每一个行为结构产生的。

这种行为的增强有可能随着行为发生次数的增加而变强,但这个过程有可能是慢性的或复杂的。

这种理论强调,不管行为是否以正面或负面反馈为形式,在它们发生之前,行为都会被经过明确的累积强化,从而增加其发生的几率。

2 双奖励加强理论双奖励加强理论是艾尔斯·索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另一种强化理论,它认为动物的一些行为可以由双重奖励来加强,即可以采用一种复合的信号系统或双重回馈机制来实现。

双奖励的实现是通过释放一种特殊的神经递质,称为双重回报原因,它可以强化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神经元,以便增强对某项行为的回应力,从而提高行为出现的概率。

3 Hench体内形成强化理论Hench内生形成强化理论是Hench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提出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生物陷入某种困境时,它往往会在体内由可能的行为中形成出一种行为,从而获得受体回报。

要实现内生的强化,体内的神经及机体系统必须处于不断发展和回应行为变化的高度响应状态。

因此,该理论提出,形成体内强化不受外界表现形式的限制,而可以由多种方式产生并形成,有助于适应环境。

4 惩罚性强化理论惩罚性强化理论是艾尔斯·索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另一种强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当受体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给受体施加一些惩罚,比如有时可能是由外界因素,有时可能是自我调节机制,抑制受体的行为,从而改变了受体的行为发展方向,并降低了有害行为的发生几率。

它还指出,即使没有正面回馈,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可能也会强化行为,因此也是有效的强化手段。

艾尔斯·索斯金纳提出的强化理论为研究和改善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启示,帮助世界各国研究和解决许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一、斯金纳箱斯金纳通过小老鼠压杠杆取食物的实验得出,个体在实验中做出某种反应后,随即会出现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到个体之后的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一)应答性行为应答性行为由特定刺激引起,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关联,是由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

三、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一)强化通过强化物,改变个体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正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给予一个愉快的刺激,从而提高此类行为的出现。

如:表扬、奖励。

负强化: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后,撤销一个厌恶的刺激,从而减少此类行为的出现。

如:不用打扫卫生、不用做作业。

(二)惩罚个体在做出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的刺激,以消除或抑制行为的过程。

正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如:关禁闭。

负惩罚:消除一个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

如:取消看电视的时间。

(三)消退个体在被强化后做出反应,一段时间不再有强化相伴,那么,做出的反应会在将来发生的几率降低。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总结: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中,不管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最终的目的是使个体的行为频率得到提高,这是强化所带来的影响。

在正强化和正惩罚中,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给予刺激物,不同点是正强化给予的是个体喜欢的愉快刺激,正惩罚是厌恶的刺激。

其中消退是最好区分的,它不具有任何条件强化物。

例题1.只要成绩得到提高,就可以不用做家务。

这是运用下列哪种规律?()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2.当小明学习进步之后,他的父母就会在周末带他去游乐园玩耍。

这是运用下列哪种规律?()A.正强化B.负强化C.正惩罚D.负惩罚答案:1.C 2.A。

第五章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第五章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斯金纳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由操作性 反射构成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是作用 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在学习情境中, 操作性行为更有代表性。斯金纳很重视R型条 件反射,因为这种反射可以塑造新行为,在 学习过程中尤为重要。
“斯金纳箱”
斯金纳所做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 在他所设计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其操作方法 是,将一只白鼠或鸽子放入箱内。箱内设有一个杠杆 或按键,下面放有一个食物盘。动物只要按压杠杆 或啄键,作为奖励,就会有一粒食物掉到食物盘 内,动物便可得到食物。
二、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
(一)产生背景(对课堂教学的批评) 1、主要借助于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 2、对学生的行为没有给予及时强化 3、缺乏连续的强化方案 4、强化太少
(二)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
1、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 论的核心。他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 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 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 应,他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 性反射,与操作性行为相应的是操作性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 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 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作出所希望的反 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使这 种 反应得到强化。学习的本质不是刺激的替 代,而是反应的改变。
斯金纳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操作 性强化的结果,人们有可能通过强化作用的 影响去改变别人的反应。在教学方面教师充 当学生行为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把学习目标 分解成很多小任务并且一个一个地予以强 化,学生通过操作性条件反射逐步完成学习 任务。
斯金纳在做实验
1936年至1944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任讲师和副 教授,1945年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系教授和系主 任,1948年返回哈佛大学任心理学教授,直到1974 年退休。在这期间,他于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授 予的杰出科学奖;1968年获美国政府颁发的最高科 学奖——国家科学奖;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基金 会颁发的金质奖章。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斯金纳的主要观点斯金纳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比如:观察法、口头报告法、条件反射法和测验法。

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的著名人物之一,他强调自己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

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他把学习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

〃这里所说的强度的增加并不是某一特定的反应,而是使这些反应发生的一般倾向。

他认为使条件作用的速率增加,关键的变量是强化,练习不会使反应速率上升,只是为进一步强化的发生提供机会而已。

三、行为主义的作用斯金纳认为〃教学就是安排可能发生强化的事件以促进学习〃,给学生创设能为学习的刺激做出反应的机会,教学要在学生做出反应之后, 应当有随之而来的反馈。

1.教学目标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

2.教学过程斯金纳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要学生做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

据此,相倚组织教学即为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做出了系统的安排;关注的是〃怎样教〃,而不是〃教什么〃。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 (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一、基本信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是以学习的强化原则为基础的关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为的一种学说。

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它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种行为在今后是否会重复发生。

二、主要内容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

1968年曾获得美国全国科学奖章,是第二个获得这种奖章的心理学家。

他在心理学的学术观点上属于极端的行为主义者,其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而不去推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

他提出了一种"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

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

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

负强化的方法包括撤销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恢复减少的奖金也是一种负强化。

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

开始,斯金纳也只将强化理论用于训练动物,如训练军犬和马戏团的动物。

以后,斯金纳又将强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并用于人的学习上,发明了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教学机。

他强调在学习中应遵循小步子和及时反馈的原则,将大问题分成许多小问题,循序渐进;他还将编好的教学程序放在机器里对人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与华的刺激—反应心理学的不同点,在于他区分出应答性和操作性行为。

华生的S—R心理学认为,发生反应而指不出其刺激时也假定有刺激物的存在,只要实验者想出办法就能找出这些刺激。

斯金纳把这种行为反应称作应答性行为。

而在发生时看不到刺激的行为反应称作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原则。

首先,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他认为,只有了解强化效应和操纵好强化技术,就能控制行为反应,就能随意塑造出一个教育者所期望的儿童的行为,儿童偶然做了什么动作而得到了教育者的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他动作,强化的次数加多,概率随之加大,这便导致了人的操作行为的建立。

行为是由伴随它的强化刺激所控制的。

其次,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即得不到强化的行为是易于消退的。

依照斯金纳的看法,儿童所以要做某事“就是想得到成人的注意”。

要使儿童的不良行为消退,如长时间的啼哭或发脾气等,可在这些行为发生的时候不予理睬,排除对他的注意,结果孩子就会不哭不闹了。

在儿童的眼中,是否多次得到外部刺激的强化,是他衡量自己的行为是否妥当的唯一标准,练习的多少本身不会影响到行为反应的速率。

练习在儿童行为形成中所以重要是因为提供了重复强化的机会。

只练习不强化不会巩固和发展起一种行为。

再次,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在儿童身上看到的行为。

强化作用,依照斯金纳的观点,可分为积极强化作用和消极强化作用(阳性强化作用和阴性强化作用)两类。

尽管分类不同,其作用的效果都是增进反应的概率。

所谓积极强化作用,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发生的概率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经常的。

所谓消极强化作用,是由于一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

斯金纳 操作性学习理论

斯金纳 操作性学习理论

19
• 强化: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反应)的 刺激或事件。
• 强化分为: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20
• 连续强化:强化物连续多次地重复出现, 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度给予强化。 • 间歇强化(部分强化):仅对一部分正确 反应以强化。
21
22
• 强化还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 积极强化(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 增强了一个而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27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 有五条 :
• • • • • 第一,小的步子。 第二,积极反应。 第三,即时反馈。 第四,自定步调。 第五,最低的错误率。
28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 第一,教学机器能即时强化正确答案,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 加强学习动力。而在班级教学中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时间很长, 因而强化效果大大削弱。 • 第二,传统的教学主要借助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学 生学习是为了不得低分,不被教师、同学、家长羞辱等,从而 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机器使学生得到积极强化,力求获得正确 答案的愿望成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 第三,采用教学机器,一个教师能同时监督全班学生尽可能多 地完成作业。 • 第四,教学机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地学习(即使 一度离校的学生也能在返校后以他辍学时的水平为起点继续学 习),这能使教材掌握得更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 第五,采用教学机器,教师就可以按一个极复杂的整体把教学 内容安排成一个连续的顺序,设计一系列强化列联。 • 第六,教学机器可记录错误数量,从而为教师修改磁带提供依 据,结果是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七,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

斯金纳原理

斯金纳原理

斯金纳原理斯金纳原理,又称操作条件反射学(Operant Conditioning),是心理学中的一种基本理论。

该理论主要是根据行为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结果,对学习和行为形成的机制进行认识和分析,并在教育、心理治疗、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斯金纳原理认为,行为的强化或削弱是由外部环境刺激引起的,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斯金纳原理中的“强化”指的是外部环境的刺激对特定行为产生的增强效果,而“削弱”则指的是外部环境的刺激对特定行为产生的抑制效果。

斯金纳原理的核心在于“强化”,也就是通过外部环境的刺激来促使某种行为的加强。

在斯金纳的实验中,他发现研究动物的行为需要对动物进行逐步的强化训练,才能使其养成一种行为习惯。

当一只老鼠在特定的条件下按压一个杆,就可以获得一份食物。

在这个过程中,老鼠学会了按压杆这种行为,并且会在以后的行为中不断重复这个行为,因为这个行为会带来食物作为奖励。

这种通过奖励来增强行为的方式,就是斯金纳原理的核心。

斯金纳原理也强调了“条件刺激”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强化某种行为的过程中,需要设立明确的条件和刺激,以便使动物能够更好地理解其行为及其强化规律。

在老鼠按压杆的实验中,放置食物的盘子及其位置均要经过事先的设计和安排,以保证老鼠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学会按压杆这种行为。

斯金纳原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适当的条件和强化方式,来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学生完成任务时能够获得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课堂上老师的表扬,也可以是简单的小礼品。

这种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斯金纳原理在心理治疗和管理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行为进行逐步的强化和削弱,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管理中,经理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目标和行为强化机制,来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总结来说,斯金纳原理指出,人类行为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的行为是由外部环境的刺激引起的。

斯金纳理论概述及应用实例

斯金纳理论概述及应用实例

斯金纳理论概述及应用实例一、斯金纳简介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

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

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壹种实验的分析》《科学与人类行为》《言语行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沃尔登第二》《自由与人类的控制》及《超越自由与尊严》二、行为学习论要义行为学习论也称刺激——反应学习论(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theory),主要根据行为主义心里学的基本要义提出其理论观点,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环境刺激下所产生的适当连结反应行为(甄晓兰,1997)。

通俗来说,行为学习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活动中受外在因素影响而使其行为改变的历程。

行为学习论根据动物实验,建立了刺激(S)——反应(R)连结关系的操作制约学习理论,并用之来解释人的学习行为。

这个操作制约过程包含三个要素,即环境刺激、个体的自发反应及强化作用。

其基本图式是:刺激——反应——强化。

行为学习论者认为强化作用是行为习得的关键。

能使个体操作性反应增加的一切安排都是强化。

它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而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这里要明确负强化和惩罚的区别,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发生的频率。

在应用强化作用时,可采用立即强化或延宕强化、连续强化或部份强化方式。

针对复杂行为的学习还可采用连续渐进法去塑造。

此外,类化、辨别、削弱、自然恢复、或晋级制约作用也可帮助个体学习。

三、经典实验斯金纳设计了一种学习装置叫斯金纳箱(如图一),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操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金纳的理论
操作条件反射原理。

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

例如,鸽子偶一抬高头,受到强化,此后会继续抬高它的头;婴儿偶尔叫一声"妈",妈妈便报以微笑和爱抚,于是孩子学会了叫"妈妈"。

斯金纳甚至依据这个原理,训练两只鸽子玩一种乒乓球游戏,获得成功。

基本观点:
1、把重点放在外显的行为之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机、需要的满足等内部心理方面。

2、强调环境条件和刺激,但并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

3、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一反应行为一行为的结果。

扩展资料
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

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

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

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

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
(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
(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
(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
(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