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

合集下载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青,以服务徐州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合理配置我校教育资源,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程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专业发展新格局,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调整思路1.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设置和调整专业要根据省市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的需要,依据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太力扶持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配套的装各制造、电子电器、机械等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建设:积极拓展与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新兴专业,为社会经济提供技能人才和智力支撑。

2.依托行业和企业优势设置和调整专业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利用行业和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信息、实习场所、人力、企业文化等资惊举办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需求旺盛的专业,努力办成行业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立足学校现有特色,做强主体专业优先着眼于从学校现有的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出发衍生和拓展新专业,通过专业结构调整,集聚优质办学资源,做强主体专业,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专业群,形成整体合力,实现规模效益。

4.限制和掏汰社会需求不足、办学条件不足的专业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严格审核专业设置。

对发展前景不足、实训设施缺乏、教育软硬件条件不具备、与产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专业要及时予以调整。

三、调整原则1、前瞻性与现实性。

学校及专业部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前瞻性的了解,依据人才培养的滞后性等特点开设专业,兼顾学校招生的现实要求,以保持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专业调整指导意见

专业调整指导意见

专业调整指导意见为做好专业调整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教职成〔2015〕9号)、《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教职成〔2015〕10号)等文件精神和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1.面向佛山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积极对接顺德、佛山的产业转型发展,注重传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和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立专业调整、退出与新增并存的专业结构调整机制,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匹配,提升人才供给的能力与质量。

2.按照“改造传统产业,拓展新兴产业,打造品牌专业,扶持特色专业”的思路,结合自身优势,集中力量,科学规划,做强、做优、做特专业建设。

3.结合国家《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调整要求,调整、淘汰、新设相结合,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兼顾中、高、本各层次专业的有机衔接。

二、基本要求1.稳定专业规模,提升整体水平。

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学校专业规模控制在50个左右,重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二级学院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和布局,在3-5年内,建成若干国内领先的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高水平专业,重点建设10个左右以高水平专业为引领,布局、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群。

3.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的专业预警机制,选取“第一志愿录取率、就业竞争力、专业相关度”等作为评价指标,根据评价指标对专业实行预警、动态调整和退出机制。

4.合理设置专业规模,除新设专业外,对于办学规模过小、办学效益不高的专业,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造。

5.鼓励各二级学院创办新专业。

根据国家教育、产业相关政策导向,以及区域产业结构、特点,对于发展前景好,暂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的专业,可以专业方向等形式进行建设,形成专业标准,引领新专业设置。

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研究

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研究

职业教育研&2020.7职教管理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研究李卓君(武汉交通职业学+湖-武汉430065)摘要:以交通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探索适应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原则、构建流程、实施路径,为交通职业院校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实践提供指导。

提出构建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需建立政校行企多方协作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制度保障体系、联动主体体系、管理与监督体系。

关键词:交通职业院校;专业预警;动态调整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7-0047-05201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职业院校要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建设发展机制,定期开展专业设置评估与调整,实行动态管理、过程监测,促进专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人才培养供和产业结构要全方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行业人才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指出职业院校要强化行业,对接行业发展态势,摸清行业用人需求,健全专业随行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教育、专业链与产业链、人才链的有机衔接叫交职业院校专业与动态调整机制的构建,职业教育政策文件和行业发展势中路,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文件精神,全方位融入交通运行业调整升级与发展方对职业教育的要,优化专业结构,出特色,对接行业发展,升专业建设水平。

国家职业教育方政策,专业设置的要和,职业院校究对象,遵循适应性、前瞻性、集群性和动态性的基本原则,确立专业与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设流程,建立专业设置机制系、专业设置与调整制度体系、专业设置联动系以及专业设置管理与监系,动职业院校与行业发展高、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结构发用。

-、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的基本原则(-)适应性原则构建职业院校专业与动态调整机制,要动对接行业,学校专业结构与输行业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以及受教育发展&行业发展的,强学校专业务行业发展的,与行业合的专业系,高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行业人才需求侧的&(二)前瞻性原则构建职业院校专业与动态调整机制,要作者简介:李卓君(1984—),男,硕士,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通类职业院校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项目编号:交教研1801-29)职教管理2020.7职"教育研&注重面向交通运输现代化,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前沿,聚焦智能交通、平安交通、绿色交通、共享交通等领域,推进传统交通运输专业的改革和建设。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为了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校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专业培养人才能够切实符合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一、指导思想1.注重对原有专业进行系统的升级改造与转轨,调整专业设置结构和人才培养方向,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研制专业技能标准与考核方案,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养与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把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专业设置规律和错位发展的原则,科学、严格地设置新专业,规划新专业建设。

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发展目标和办学特色、办学基础为依据,对拟增设专业进行科学论证,认真规划,在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并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增设,控制重复专业设置,限制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增设。

3.适当淘汰建设办学条件不足、发展前景不理想、招生与就业形势不乐观的专业。

二、调整思路(一)限制或停招1.连续3年招生完成率低于计划60%专业,应限期整改,并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2.凡连续3年招生人数未满30人的专业,予以撤销并公布;3.凡专业就业率低于本市同类专业就业率10%的专业,应限期整改,并减少招生计划直至停招;4.因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学校专业评估处于落后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或隔年招生。

(二)改造与转轨1.对于限期整改而未能完成整改任务或未达标的专业,减少招生计划,立足同行业或相同领域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不同发展形势,及时开展调研,论证向临近专业调整的可行性;2.对于因市场需求减少或人才需求档次较高而导致就业率降低的专业,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3.对实践教学条件优越但招生面临困境或就业率不高的专业,应合理调整专门化方向,并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4.对相关几个发展形势并不看好的专业,应在教育部专业设置指导文件的规定下,进行重组或开设新专业;5.对专业发展形势较好但学校办学软硬实力不强的专业,应重点加强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改革以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专业发展。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

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方案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根本,专业群建设水平是学校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本领。

加强专业群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能力、壮大核心竞争力、创新办学特色的最基本路径。

通过迎评促建工作,进一步对我校专业群建设进行认真的总结,查找不足,理清思路。

目前,我校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是:科学规划,准确定位,走新时代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中职教育专业群结构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计算机类专业链建设需要进一步梳理和明确。

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在继续完成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职校专业群建设水平评估的整改工作,针对期初两年的专业群建设再作进一步的部署。

一、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的指导思想市、区二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南京商业学校的创建工作,省、市领导亲自来我校视察,把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重大工程加以推进,市区政府的大手笔投入,开创了鼓楼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的新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将进一步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群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群动态调整,主动适应南京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品牌、特色专业群。

着眼于建立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形成我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进一步提升我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示范性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

二、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目标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引领专业群全面发展,走新时代发展的专业群建设之路,提升专业群核心竞争力,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效益明显的中职教育专业群结构体系。

三、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的主要任务(一)以“立足南京,面向全省,扩展省外,扩大影响,工学结合,服务经济,强化品牌,形成窗口”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加快计算机专业建设步伐。

继续精心打造计算机专业品牌。

按照“做优”的原则,提高门槛,提升就业质量,优先建设、优先发展,尽快形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成果,体现辐射作用。

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

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

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为建立学校招生、培养、升学、就业联动机制,真正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主动促进学校专业(群)与地方重点发展产业的精准对接,切实提高各专业及专业群的建设水平,积极打造广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和校级高水平专业群,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学校设立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教务科长、教研室主任和各系部专业带头人主要职责:1 .学校委托第三方每年对所有开设专业及在建专业(群)进行年度评价;2 .组织成员对招生、培养、升学、就业过程中出现预警的专业及专业(群)进行原因分析,形成分析报告,提出整改措施并实施整改。

二、专业(群)动态调整管理制度1 .学校所有专业(群)均纳入此评价范围,依据学校委托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得分,并按照分数由高到低排名,评价结果及时在学校OA平台上进行发布。

2 .专业处于当年学校所有专业排名后3名范围,则对该专业给予预警提醒;4 .被给予预警的专业,若次年处于当年所有专业排名后3名范围,则对该专业提出警告;5 .被给予警告的专业,若次年处于排名最后1名,则对该专业是否继续招生进行论证;6 .新增专业在具有两届毕业生数据后才纳入评价范围;7 .连续停止2年招生的专业,如果恢复招生,需参照新增专业申报程序报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评审;8 .在建专业群通过评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专业群动态调整预警分析报告》。

三、奖惩措施1 .优势专业(群)。

根据该专业(群)实际办学条件和建设规划,由所在系部提出申请,经过学校研究同意后,可适当增加当年的招生计划。

学校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应给予优势专业倾斜。

2 .预警专业(群)。

由学校对设置相关专业(群)的系部进行提醒,相关系部应对该专业(群)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加强招生宣传、专业(群)建设、就业指导等相关工作力度。

预警专业(群)应向学校提交整改报告。

3 .警告专业(群)。

对于给予警告的专业,以前一年该专业招生计划数为基准,当年招生计划削减一个教学班,对于前一年招生计划仅有一个教学班的专业,当年该专业招生计划相应削减25%。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
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是指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需求动态调整群组的发展方向和组织结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机制和管理体系,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具体来说,健全对接产业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产业需求调研:定期进行产业需求调研,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为专业群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2. 产业对接平台建设:搭建专业群与产业之间的对接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推动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

可以通过组织产业对接会议、建立产业对接数据库等方式来实现。

3. 专业群组织调整:根据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灵活调整专业群的组织结构和成员配置,确保群组的专业能力与产业需求相匹配。

自我完善的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包括培训、交流、评价等环节,不断提升专业群成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2. 技术创新机制: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群成员进行创新研究,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3. 经验分享机制:建立专业群成员之间的经验分享机制,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团队合作,提升整体水平。

4. 绩效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对专业群成员进行绩效评估,激励积极参与建设和发展的成员,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成员进行引导和培训。

总之,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可以使专业群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变化和需求,提高整体效能和竞争力。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随着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的不断更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专业设置的背景、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建立研究。

一、背景高职院校是指专门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其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社会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因此专业设置应当与当地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相适应。

现实情况是,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一些专业长期招生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学校发展。

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现状1. 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例如一些传统制造业专业,由于市场需求下降,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

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则长期招生不足,导致人才供需不平衡。

2. 缺乏行业调研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新专业时,缺乏对当地地方产业的准确调研,导致专业设置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

一些专业设置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对高职院校的发展不利。

3. 缺乏预警机制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缺乏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对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等缺乏监测和反馈机制,容易导致专业设置的滞后和失误。

三、问题1. 专业设置缺乏科学性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科学依据和市场需求调研,导致专业设置的滞后和失误。

一些新兴产业领域的专业设置不足、传统产业领域的专业设置过剩等问题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2. 试错成本较高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得不频繁调整和更换已有的专业设置,导致教学资源投入、师资队伍构建等试错成本较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机械技工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等相关文件要求。

建立健全学校专业增设、淘汰、改造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各专业结构与布局,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为经济升级铺路,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脱贫攻坚助力,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诠释“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水平,特建立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实施方案。

一、专业调整原则(一)专业的调整需要符合学校的整体专业布局;(二)专业调整需要符合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可持续需求;(三)专业调整需要考虑本地其他同类学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四)专业调整必须考虑专业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的配套。

二、专业调整步骤(一)申请。

根据专业调整计划,由教务处提出专业调整申请,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认。

(二)调研。

申请经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同意后,教务处组织开展拟调整专业的调研活动。

调研内容包括地区产业政策,如产业发展的规模、趋势、技术动态、岗位设置、知识与能力结构、企业文化和人才需求状况、人才职业能力定位等等。

(三)论证。

经过调研形成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相关专家的论证,确定可以实施调整的,进入下一阶段的操作;没有通过论证的,暂时不予调整。

(四)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调整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通过后,立即开展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工作。

这里的培养目标特指专业的具体业务目标,非指人才素质的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包括就业形势、行业需求等方面的变化。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对于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是指一种根据一定的数据分析和研判,及时预警和反馈专业设置的一种机制,目的在于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

在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行业需求、就业形势、学科发展趋势等方面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专业设置的动向,及时作出调整。

高职院校应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以便及时获取各种行业需求、就业形势、学科发展趋势等数据信息。

这其中包括对各行业就业形势的调研分析、对学生毕业就业情况的跟踪和分析、对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分析等,这些数据和信息将为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及时获取最新的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为专业设置提供参考和依据。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评估和监测机制,通过对各专业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业率、产学合作情况等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对专业设置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这其中包括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对学生就业率和就业情况的跟踪监测、对产学合作项目的评估等,这些评估和监测数据将为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建立专业评估和监测机制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评估,以获得更加客观和权威的评估意见。

高职院校应建立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机制,将预警机制的研判和反馈结果及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这其中包括根据预警结果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对相关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改进、对产学合作项目进行调整等,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建立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机制时,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专业设置调整和优化委员会,由校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组成,对专业设置的调整和优化提出建议和决策。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作者:吴敏良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6期[摘要] 高职“双一流”院校建设重在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动态调整可使人才培养能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可有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进而进一步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形成专业群品牌效应。

建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应坚持以下理念:努力突出学校特色;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以专业群协作组织为重点的合作模式,如政行企校合作模式等;要准确及时预测专业群人才需求;在资源建设中应形成校企、校校、专业群间以及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共享模式。

“双一流”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应以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为基本构架。

[关键词]双一流;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作者简介] 吴敏良,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与职业教育(长沙410201)一、“双一流”和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T作要点》的通知。

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国家正式启动“双一流”建设。

不久,湖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16-2018)实施方案》,明确将高职院校纳入“双一流”建设范畴,并提出把30个左右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专业(群)的任务。

特别是2017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又印发了《湖南省全面推进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建设5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到2030年,将建设8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进入全国高职学院同类专业群的前列,到2050年,将建设100个高职特色专业群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目前,各高职院校也都在为迎接“双一流”建设,撸起袖子加油干。

“双一流”( Double First- Class)是指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专业群人才培养 机制

专业群人才培养 机制

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
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措施,培养具有特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群体的过程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机制:
1. 教育培训机构: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可以提供系统的专业课程和培训,帮助学生和从业者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实践实习:通过实践实习,学生和从业者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行业认证:行业认证是对个人专业能力的
认可和证明,可以提高个人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4. 职业发展计划:制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计划,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有助于个人有针对性地提升专业能力。

5. 师徒制度:师徒制度是指经验丰富的从业者指导和培养新手,传授实践经验和技巧,帮助新手快速成长。

6. 行业协会和组织:加入行业协会和组织可以获取行业内的最新信息和资源,参加培训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和分享经验。

7. 终身学习:鼓励个人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8. 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个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这些机制可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为个人和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0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基于AI 匹配技术的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 2020WTSCX167)谷丽洁(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510510)摘要:本文梳理了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内涵、现状及困境。

引入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理念,分析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

确立专业群动态的调整的原则,构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

关键词: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复杂适应性系统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类型教育的确立以及规模的扩大, 高等 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需要深入持续研究,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以专业群为建设单位统筹专业内涵建设 是建设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引入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尝试厘清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设遥一、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机制内涵、现状及困境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内涵《专业动态调整是相对于静态 调整而言的,指高校自 主的、持续的、有方向的、预知性的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现专业对于其所处内外环境 的动态适应遥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指高校专业动态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高校与高深知识、政府、市场、学生等内外部需 求主体之间的动态适应关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促进、维系、制 约高校自 主、持续、有方向、预知性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内在工作方式《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现状遥一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专业动态调整的政策文件遥如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全国 教育大会讲话中提到,要野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野优化人才培 养结构,综合运用招生计划、就业反馈、拨款、标准、评估等方式,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另一方 面,专业群建设从2006年开始倡导到2019年的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倡导和实施,专业群建设是基于不同专业的基础上,按 照一定的组群逻辑和市场需求将多个专业组建而成,但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就存在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专业同质化严重 等问题,因此,组建专业群需要根据内外环境来对专业群进行动态调整《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困境遥一是专业群内部问题叠加遥单一专业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岗位多元化和学生个性多 样化的发展,造成结构型失业和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比较单一《组建专业群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岗位需要的复合型高技 能型人才,但单一专业存在的问题不解决,将多个有问题的专业组建在一起,专业存在的问题只会叠加而不会减少遥二是专 业群的定位不清晰《多数学校组建专业群是对标某一产业的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人才需求而进行培养,但某个专业群试图对应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解决产业链上的所有问题,是不科学、不现 实的遥三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题体系没有重构遥目前 经过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不同二级学院的不同专业组建为一个专业群后,面临着院与院之间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的问题遥同时 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重新制定,课程体系没有得到重新的构建遥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是要通过合理的专业及专业结 构,解决高职专业群内部逻辑自洽、组群合理的问题《通过培养 高质量的人才来顺应产业发展、满足学生素质发展的问题遥二、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影响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因素分析(一) 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CAS )理论概括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 )将系统单元作为具有自主能力 和明确目标的个体,同时,系统内个体间的主动、反复的交互, 和环境变化对主体的影响是整个系统发展的动因遥宏观层面上,复杂系统需要考察主体、个体以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微观层 面上,需要考察个体之间的交互所产生的层面上、结构上的改 变《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整个系统,包括主体、个体,都是野活”的,具有主动性和适应性《(二) 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的影响专业群动态发展的因素分析野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以上的办学实力强、报到率和就业 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高职专业群动态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 的复杂系统《本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来分析影响专业群发展的因素,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遥专业群本身是一个 小系统,但专业群的发展受更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岗位群的变化、产业链的变革、产业集群的调整、学生发展的需求、 等因素的影响遥高职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专业群 内部不同专业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互学习,还要考虑专业群外部的环境对专业群建设的影响遥用复杂适应性系统理论(CAS ) 来审视高职专业群的发展,可以将专业群建设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宏观层面分析,要分析产业、企业、学生三个方 面对专业群的影响遥如专业群建设要考虑区域产业集群、产业政策的影响,对产业链和产业链条中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 分析;更要考虑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变化,分析岗位群工作 任务和岗位群需要的核心职业能力;需要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从知识、技能、素质三方面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遥二是从微 观层面上分析,专业群自身的建群逻辑、专业群内部的课题体系变革、不同专业的进退机制等遥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 每个专业作为适应性主体,自 身有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的野活性”,会积极与外部环境和其他专业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并按一定的逻辑和规则组建成一个专业群遥专业群作为独立的适应性主体,自动调整自身状态以New Generation 57适应环境,并达到满足外部环境的需要遥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专业群动态调整的原则(一)问题导向原则在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专业群建设面临的困难和现实,要充分进行调研和实证研究遥从专业群特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专业群建设的过程进行调研和监控遥从现实中找准专业群建设的问题所在,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据调研工具,对专业群建设对准的产业群、技术链和岗位群进行调研,对专业群建设的关键数据进行数据清理与优化等,确保调研数据的充分性,能客观准确的对专业群建设面临的内外因素有客观而全面的了解遥专业群建设面临多个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具体实际,对问题分类,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整改目标,目标的设定需要量化和明确遥(二)关联性原则随着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诸多产业之间的边界从清晰走向模糊,产业之间交叉融合的趋势越来越强,产业融合和产业集群的兴起促使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职业之间也出现了交叉融合的趋势,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遥专业群的兴建正式为了满足产业交叉融合发展的需求,因此专业群组建要体现关联性原则遥要根据专业之间知识关联、技术关联、行业关联与职业关联作为整合专业资源、构建专业群的基本依据遥本文认为专业群组群的关联性,需要站在产业和市场的角度遥专业群的组建不能建立在学校现有的专业资源基础上,按照野课程相近”、野能力趋同”、野实践教学统一标准”的逻辑来组群,这样的逻辑是站在了学校为主体的立场上来统筹资源,还是没有充分分析和调研产业群的需要遥专业群的组建更不能单纯以知识相关的原则,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立的初衷,并不是按照某一学科的知识逻辑,并且高职专业的大类是按产业的分类而设立的,专业大类包含的专业也没有内在的知识逻辑关系,因此高职专业群要更倾向产业关联与岗位关联遥(三)主动性原则我们在审视专业群建设的过程中,将专业群内部的独立专业作为分析的微观主体遥根据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每个专业作为适应性主体,自身有目的性、主动性和积极的野活性”,会积极与外部环境和其他专业之间进行交互作用,并按一定的逻辑和规则组建成一个专业群遥同时,专业和专业之间要形成互为支撑的关系,根据徐国庆的观点,专业群组群模式之一为立柱模式,即群内有一个作为支柱的专业,其他专业依附它而发展遥按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专业和专业之间不会永久的依附某个专业,各个专业是会积极主动的寻求自身的发展,并与其他专业达到相关平衡遥四、构建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一)明确“产业需求”是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逻辑起点如何组建专业群的,组建什么样的专业群等问题方面,政府给予的是大方向的指导,提出野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支持一批优质高职学校和专业群率先发展,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在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和里有方面,每个高职院校有很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遥但国家的指导方针中提出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是聚焦野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因此高职专业群从组群逻辑到建设过程,应该思考的野产业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野我能做什么”遥因此,高职院校要基于国家战略、地方实际、学校基础之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思考和强化专业群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形成人才链、教育链和产业链的有机衔接遥(二)建立“学校、市场、政府”三元主体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专业群需要建立野三元”主体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遥高职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的主体包括学校、市场和政府三个方面遥专业群建设的内部和外部的合理性,需要依靠学校、市场和政府三方主体的统筹和配合遥专业群内部结构的合理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群的基础——单一专业合理,另一方面组群逻辑合理;专业群外部适应产业的发展,需要学校根据自身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对照产业链、技术链、组建满足产业发展的专业群遥我国专业调整还主要以国家计划和政策为导向,特别是以宏观《专业目录》的调整为风向标,对专业进行阶段性的调整,政府是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主体遥政府统筹布局高职专业群的错峰发展,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不同学校建设同一专业群,政府有责任引导和布局专业群资源调配;市场主体的缺失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尚未培育出具有话语权的市场主体,无法影响和决策高校专业调整遥但在高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市场这一主体缺一不可,市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行业企业发布海量所需的岗位群,满足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是高职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目的所在,市场是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根本动机;高校是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参与者,没有高校这个重要主体参与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是无法顺利推行的,学校要综合政府的布局和市场的需求,挖掘学校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和核心专业、骨干专业以及配套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等条件,构建特色专业群遥具体到每个学校每个专业群的建设,均是来自学校、市场和政府三方博弈的结果,其目的是三方均从专业群建设中得到益处,如果某一主体失衡,专业群建设的投入机制将无法得到保障遥(三)形成“局部”“整体”的专业群调整机制局部持续改进是专业群动态调整的核心和关键遥局部持续改进强调两个方面:其一,局部改进指微观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改进和重组,使专业群涌现出新的结构和功能遥其二,持续改进强调时间维度,强调专业群自设置以来应对其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内部要素进行持续的、不间断的调整遥局部持续改进是专业群动态调整的核心要义遥局部持续改进是一种渐进式和持续式的专业动态调整模式遥(四)构建“內容”促“形式”的专业群调整机制我国专业调整在内容上还主要以专业目录以及专业设置的调整为主,而对于专业的本质内容——课程的调整很少遥从课程的调整来促使专业知识结构适合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合于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适应于科学知识前沿研宄成果及知识生产新模式的需要,人才知识结构是由课程组合和教学计划决定的,真正应该调整的是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遥专业淘汰(下转第64页)58New Generation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探讨户汉堂(环县毛井镇初级中学甘肃庆阳745718)摘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最基本的用途是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人才需求所制定
的一套培养计划和方法。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首先,在制定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对该行业或领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通过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确定所需人才的专业方向和能力要求。

其次,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例如,对于初级人才,可以开设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课程,培养其基本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对于中级人才,可以提供进阶培训和实践机会,深化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对于高级人才,可以设立高级研修班或派遣到国内外名校深造,提升其专业素养和领导力。

此外,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习、实训和项目实践等实践环节,让学员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同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还应充分考虑行业的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通过开设国际交流项目、引入国际专家和教授,培养具备国际
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

最后,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通过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对培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方案,以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是为满足行业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一套培养计划和方法。

通过深入调研、实践结合、国际化发展和评估反馈,可以有效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人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和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和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专业群运行管理机制和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专业群的运行管理机制可真是一个值得聊聊的话题。

咱们先不说复杂的理论,先来想想一个有趣的场景。

想象一下,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零食,气氛轻松得像是在开派对。

这可不是普通的聚会,而是一个专业群在讨论管理机制。

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简直就像在打麻将,个个都想抓住那张王牌。

专业群的运行管理就像这场麻将,关键在于每个人的配合和默契。

咱们得说说这个“管理”吧。

很多人一听到管理,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些严肃的会议和厚厚的报告,其实管理并不一定要那么正式。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在群里都像是在打篮球,各自发挥,互相传球,最终达成目标,那就太完美了。

专业群的成员就像队员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像那种三分球投手,或是防守专家。

管理的关键,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形成一个默契的团队。

说到动态调整机制,这就更有趣了。

大家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即兴表演,每个人都可以根据现场的气氛来调整自己的角色。

专业群里的事情总是千变万化,有时候今天讨论的事情,明天就可能变成了另一个方向。

动态调整机制就像是那位灵活的舞者,随时准备好改变舞步,跟上节奏。

比如,有时候某个项目进展得特别顺利,大家一拍即合,决定继续加油;又可能遇到了一些意外的挑战,大家就得迅速调整,重新分配任务。

就像是战场上的指挥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这样才能保证整体的顺利进行。

再说说沟通,真的是至关重要。

大家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结果发现一个人理解错了,瞬间就变成了“火星文”。

所以,大家在讨论的时候,尽量保持简单明了,就像是在给朋友讲笑话,最好是生动有趣。

这样一来,大家不仅能明白彼此的想法,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达成共识。

你说,要是每次开会都像是在唱歌,那该多好!虽然可能没法唱得动听,但至少能让大家放松心情。

定期的反馈也是不可忽视的。

就像是在餐馆吃饭,服务员总是会来询问你对菜品的满意度。

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保障机制

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保障机制

培养方案动态调整,保障机制一、培养方案动态调整。

1. 为啥要动态调整。

你想啊,这个世界变化得像龙卷风一样快。

今天流行这个技术,明天说不定就有新的理念冒出来了。

就好比手机,以前能打电话发短信就牛得不行,现在要是手机没点智能功能,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咱们的培养方案也得跟上趟儿啊。

如果不动态调整,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像是拿着旧地图找新大陆,根本玩不转新的社会需求。

比如说,以前可能会计专业就光会记账算账就行,现在呢?还得懂各种财务软件,还得会数据分析,不然那些大公司根本看不上。

所以,动态调整就是为了让培养方案与时俱进,保证学生学的东西有用。

2. 怎么个动态调整法。

首先得时刻盯着市场的风吹草动。

学校得有专门的人或者团队,就像侦察兵一样,去看各个行业都在干啥。

是新兴了什么岗位,还是老岗位有了新要求。

比如说互联网行业,突然出现了很多短视频运营的岗位,那相关专业就得考虑把短视频制作、运营的知识加到培养方案里。

还要听听“群众”的声音,这里的“群众”就是学生和老师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这个课程内容好陈旧啊,学了根本用不上。

老师呢,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感觉到哪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哪些是学生急需的。

那就根据这些反馈来调整课程设置,是增加一门新课呢,还是把某门课的内容改改。

另外,还得参考其他牛校的做法。

那些在教育领域领先的学校,就像是走在前面的探险家,他们探索出来的好路径咱们可以借鉴。

比如说某个顶尖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增加了人工智能伦理的课程,咱们觉得有道理,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考虑加进来。

二、保障机制。

1. 制度保障。

这就像是游戏规则一样,得明确规定什么时候调整培养方案,谁来负责调整,调整的流程是啥。

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得有章可循。

比如说,规定每两年就得对培养方案进行一次全面审查,如果发现某个专业的课程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那就要启动调整程序。

负责调整的得是一个专业团队,包括专业老师、行业专家还有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

调整流程呢,得先收集信息,然后提出初步方案,再让各方讨论,最后确定下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专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就业市场
的变化来进行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需要。

人才培养预警是指根据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提前预测并了解
专业领域未来所需的人才类型和数量。

这样可以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
设置,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人才培养预警的目的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
高校专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人才培养预警应从多个角度出发,包括就业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通过与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
相关部门的合作,可以获取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对未来的人才需求
进行准确预测。

预警机制应建立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各相关方应该共同
参与,进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提供有关信息,帮助高校进行
针对性的调整。

人才培养预警机制的核心要素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高校应建立健全
的信息收集和分析体系,包括与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数据共
享机制,以及建立就业跟踪系统,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通过对这些数
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人才培养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及时的调整。

动态调整是人才培养预警的重要环节。

一旦预警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和
不足,高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提高人才培养的效果和符
合社会的需求。

动态调整的内容包括专业设置的调整、课程设置的调整、
教师队伍的调整等。

在专业设置方面,可以增开或合并专业,取消或停办
过时的专业,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与行业
相关的实践课程和实习课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在教师
队伍方面,可以增加与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专业
素养。

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高校、行
业协会、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高校需要积极与社会各
方进行沟通和合作,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及及时反馈就业市场和行业
需求的变化情况。

行业协会、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有关数据和信息,参与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的决策和实施过程。

总之,专业群的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
展和经济需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体系,及时发现和解
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不足,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社
会提供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高校、行业协会、企业和政
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和
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