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题
一、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味地专注于某一技艺或学问,而是要有广博的学识和修养。
”二、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事情勤勉而言语谨慎,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三、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四、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通过温习旧知识来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则加以改正。
”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译文】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从中得到乐趣的人。
”七、原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参考译文】孔子说:“不担心没有地位,担心的是没有立身之本;不担心没有人了解自己,而是追求让自己变得值得了解。
”八、原文: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九、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十、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虑。
”以上是专升本必备的文言文翻译题,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理解原文意思,准确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同时,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专升本考试做好准备。
专升本语文必考题型文言文翻译
误译语法关系误译语法关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复句语法关系的误译,一种是对单句语法关系的误译。
(一)复句例8、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误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后来,因为河水高涨船体上浮,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正译】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分析与对策】整个语句是一个顺承关系的复句,而“以巨舟乘涨”中的“以”字,是表示凭借的介词,应译为“利用”。
考生误认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译为“因为”,将整个语句的结构关系误译为因果关系。
考生对复句结构关系的把握,必须以句意为基础,“假设”“因果”“转折”“条件”等关系,都是根据句意自然生成的,不可强加或误译。
而检验自己是否强加了关联词,也必须看你加的关联词在句意的表达上,是否合理。
(二)单句例7、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误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利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正译】难道不是因为他颠沛流离忍饥受寒,终身不被重用,却连一餐饭都不曾忘记(报效)君王吗?【分析与对策】“终身不用”是个短小的单句,它的主语“杜甫”承前省略了。
根据语境,是叙写杜甫空怀壮志而终身不被朝廷重用,身处困境的情状,而这种意思却是靠“终身不用”这个不用被动词的被动句表达的,考生并没有把这层被动关系译出来。
考生犯这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好被动句这一特殊句式。
除了这种靠语意的分析才能把握的被动句外,文言文中很多被动句是有标志的。
如“于”“受……于……”式,“为”“为……所……”式,“见”“见……于……”式等,翻译时,都要译为被动关系。
文言文翻译题常将文言特殊句式作为考查点,备考时要注意陈述句(语气词“者、也”表判断,副词“乃”“皆”“则”表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等特殊句式的外在特征;解题时,用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对特殊句式进行合理转换,准确翻译。
专升本必背15篇文言文
一、《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专升本语文文言文翻译
1、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晋国的公子重耳,在碰到损害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2、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有了手下人民的拥戴,就同君父抗衡起来,没有什么比这再大的罪过了)3、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把叔隗嫁给了赵衰,生了赵盾)4、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再像这样等二十五年后改嫁,就该进棺材了)5、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
(他们从五鹿经过,向乡下人乞食吃,乡下人给他们土块。
)6、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
(重耳抵达齐国,齐桓公把女儿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7、怀与安,实败名。
(怀恋享福和安于现状,是足能够摧毁一个人的名誉的)8、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
(若是用他们做辅助,晋公子重耳必然能返回他们晋国为君)9、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在诸侯中间称霸,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生怕就是第一个)10、子盍蚤自贰焉。
(您何不早些表示您和其他曹国人有所不一样样呢?)12、乃馈盘飨,置璧焉。
(就派人给重耳送去一盘晚餐,把一块璧玉藏在晚餐里)13、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
(晋公子碰到流亡在外的灾祸,上天却不让晋国平定下来,大概是上天使他有时机回去做国君)14、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和郑国是相同地位的国家,晋国公子经过郑国,我们原来就应好好地款待。
何况又是上天所资助的人呢?)15、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公子若是回到了晋国,那么拿什么来报答我呢)16、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双方军队在中原碰到,我必然指挥晋国军队退避九十里)17、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18、公使让之,且辞焉。
(文公令人训斥他,而且推辞不接见)19、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当晋文公在外国的时候,头须盗窃了财物逃跑,用尽府财来求晋人采纳重耳回国。
)20、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介之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求赏?这样的死,又能怨谁?”)21、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何��乎?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谨。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是灾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吧,为什么还站着不动呢?”曾点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
嘿,宝子们!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事儿啊!就好比是打开古代文化大门的钥匙。
比如说“之”这个字吧,哎呀呀,它在文言文中那可真是用途广泛得
很呐!“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到”的意思,你想想,这不就像
咱要去一个地方一样嘛。
再比如“其”,“择其善者而从之”,这里的“其”
就是“他的”或者“他们的”呀,是不是一下子就好理解啦!
还有“而”字,有时候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我
却不生气,这“而”就像个小拐弯儿似的。
有时候又表示顺承,“温故而
知新”,温习旧知识然后知道新的,多顺溜呀!
像这样的文言文字词那可多了去了,每个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和用法。
这不就跟咱生活中的各种工具似的嘛,不同的工具干不同的活儿。
咱学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不就是为了能读懂那些古老又有趣的
文章嘛!这多有意思呀,能让咱穿越时空,去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字词,它们可是文化的瑰宝呢!所以呀,咱得好
好学,认真记,把这些字词都装进咱的脑袋里。
这样,咱就能在文言
文的世界里畅游啦,多棒呀!
总之,专升本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太重要啦,是咱通往古代文化的
必经之路啊!。
专升本文言文单字翻译
夫专升文者,吾国之教育制度也。
此制度之设立,乃为有志之士,由专科而升入本科之途径。
然文言文,古之文字也,其中含蕴丰富,意蕴深远。
欲通古文,必先通其单字。
今吾将专升文中之文言文单字,略作翻译,以助学子之学。
一、专专者,独也。
指专一之意。
如:“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二、升升者,上升也。
指由低处向高处移动。
如:“升学。
”(升学)三、文文者,文字也。
指书写、文学、文化等。
如:“文学。
”(文学)四、言言者,言语也。
指说话、言辞等。
如:“言语。
”(言语)五、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言文。
”(文言文)六、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辞。
”(言辞)七、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心。
”(专心)八、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迁。
”(升迁)九、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采。
”(文采)十、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辞。
”(言辞)十一、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十二、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堂入室。
”(升堂入室)十三、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十四、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十五、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攻。
”(专攻)十六、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官。
”(升官)十七、文文者,文字也。
同上。
如:“文理。
”(文理)十八、言言者,言语也。
同上。
如:“言简意赅。
”(言简意赅)十九、专专者,独也。
同上。
如:“专一。
”(专一)二十、升升者,上升也。
同上。
如:“升华。
”(升华)夫专升文之路,非一日之功,必循序渐进,勤学苦练。
以上单字翻译,虽不足以尽文言文之妙,然可作学子入门之助。
学海无涯,愿诸君在专升文之路上,勇往直前,终成一代之才。
专升本必备文言文翻译
[战国]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者必以正。
若以不教之民,随其性,则悖于道矣。
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子,能谨其家,孟母予移之;近于贾人,予去之;近于巫医,予去之;于其父,执读书,环堵而居,弗能移,予取其善也。
夫君子居必择邻,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吾师乎,吾师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劝学》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青色,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曲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
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能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划直就变得笔直,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听到古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
干国、越国、夷族和貉族的孩子,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但长大后习俗却不相同,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使他们这样的。
如果对那些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任由他们的本性发展,那就违背了天理。
以前,孟子的母亲,选择邻居,让她居住在孟子家,能够谨慎地管理家务,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商人,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巫医,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杀猪宰羊的场所,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杀猪宰羊的场所,孟母就把家迁走;靠近读书人,孟子跟着父亲读书,住在简陋的房屋里,孟母没有迁走,因为她认为这里有优点。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
哎呀呀,专升本考试里那些常考的文言文字词解释,可真是让人又
爱又恨啊!就像爬山一样,你得一步一步往上爬,还得小心别踩空咯。
比如说“之”字吧,这可真是个超级常用的字啊!它有时候就像个小精灵,在句子里跑来跑去,作用多得很呢!比如“吾欲之南海”,这里的“之”就是“到”的意思。
嘿,你想想看,这不就像是你要去一个地方,“之”字就是给你指引方向的嘛!再看看“而”字,哇,它也不简单啊!“人不知而不愠”,这里的“而”表示转折,就好像你本来期待一件事,结果却不是那样,是不是有点小失落呀?
还有“以”字,那也是很重要的哦!“以中有足乐者”,这里的“以”就
是“因为”的意思。
这就好比你喜欢一件东西,是因为它有让你着迷的
地方呀。
像这样的文言文字词,那真的是好多好多啊!每次复习都感
觉像在大海里捞针一样。
记得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复习的时候,我们经常为了一个字词的
解释争得面红耳赤。
“哎呀,这个肯定不是这样解释的!”“哼,你才错
了呢!”那场面,可热闹了。
然后我们就会一起去翻书,找资料,非要
弄个明白不可。
这过程虽然有时候很辛苦,但也很有趣呀!
其实,专升本常考文言文字词解释真的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记,去
理解,就一定能掌握它们。
就像走路一样,一开始可能会跌跌撞撞,
但走得多了,自然就顺了。
不要害怕它们,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呀!
我相信,只要你肯下功夫,这些文言文字词解释都能被你拿下!加油吧!。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語文(古文部分)(1)天之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2)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且尔言过矣,(且——况且,过——错误)虎兕出于柙,(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同“嫉”痛恨、厌恶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3)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类比论证法。
(4)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殆——危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5)大同大同选自《礼记》。
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考题型文言文翻译常见误区
文言文阅读为专升本《大学语文》必考的题型,其中,文言文翻译则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
一:混淆古今异义例、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误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背着行囊送礼的,官方赠送的、私人遗留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正译: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行李”,古义为“使者”;今义是“出行时带的箱子、包裹”等。
“遗”的古义为“赠予赠送的东西”,今义为“遗失、遗漏、遗留”等。
考生以今义释古义,原因是不明古义,不知古今词义不同。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积累古今异义词。
一是借助教材注释识记古义,如《烛之武退秦师》中“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二是借助成语识记古义,如成语“短兵相接”的“兵”字就保留了“兵器”这个古义;三是借助复习资料上的《古今异义词简表》识记古义。
2、翻译一个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词的古义,除此之外还要检验这个古义放在句中是否妥帖,句意与上下文是否相符等。
二:词类活用分析错误例、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误译:后母的衣服也就是女儿的衣服,袖子里的那把刀也向着池塘呼唤鱼儿。
正译: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
分析与对策:句中的第一个“衣”,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袖”,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袖子里藏着”。
一般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要解决这个问题,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1、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翻译。
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2、翻译语句的前提是读懂文章大意,而我们检验自己翻译正误的方法,就是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自己的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
文言文对照翻译专升本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对照翻译(专升本):君子的行为举止,应以静心修身,以节俭养德。
若非淡泊名利,则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若非宁静致远,则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学习必须保持安静,才能培养才能;才能需要通过学习来提升。
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器物。
沉迷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险就无法修养性情。
夫学之不勤,患其不敏也;才之不修,患其不精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居则尊贤而容众,行则敬长而远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称其器。
是以古之学者,必先有志,然后有行,行而有成,然后有德。
对照翻译(专升本):学习如果不勤奋,就会担心自己不够敏捷;才能如果不修炼,就会担心自己不够精湛。
敏捷而又好学,不因向地位低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贤者而容纳众人,在行为上尊敬长辈而远离恶行。
岁月随着时光流逝,意志随着日子消磨,最终变得枯萎衰败,很多人都不符合自己的器量。
因此,古代的学者,必定先有志向,然后才有行动,行动而有成就,然后才有德行。
是以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器。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非专无以致远,非远无以成器。
对照翻译(专升本):因此,没有学习就无法拓宽才能,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器物。
人最初的本性是善良的。
本性是相近的,但习惯会使之相去甚远。
如果不进行教育,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如果不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如果不远大,就无法成就器物。
此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要道也。
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
是以君子常怀敬畏之心,小人则常怀侥幸之心。
故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对照翻译(专升本):这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之道。
君子必须谨慎独处,小人闲居时必定会失败。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夫专升文者,盖欲由专科之学,进而深造,以求广博之知识也。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深奥难懂,故翻译之,以通古今,达意明理。
兹汇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文章翻译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曰:“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危险。
”原文:《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闲步于下邳之墟,遇一老父,方授书,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张良曾闲暇之时,在下邳城遗址漫步,遇见一老父,正在授书,曰:“此子可教。
”二、诗词翻译原文: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译文:你看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奔腾入海后便不再返回。
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再来?我举杯向青天询问。
三、名言翻译原文: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尚的善行如同水,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
原文:孟子《孟子·离娄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得道之人,帮助者众多;失道之人,帮助者稀少。
四、书信翻译原文: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春末之初,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之事。
原文:苏轼《与王定国书》自别后,梦见君来,已三度矣。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梦见您三次来访。
综上所述,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旨在帮助学者理解古人之言,传承中华文化。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潜心研读,反复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愿此汇总,能助学者一臂之力,登高望远,游于艺海。
专升本《大学语文》翻译集
翻译:1、《养生主》厨师给梁惠王宰牛。
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
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
(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2、谏太宗十思疏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因为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
反之,源流不深却要它流长,根不牢固却要树长得茂盛,德义不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无知,也知其不可,更何况像您这样的明君呢!作为统治天下的国君,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从长远利益出发,那就等于是刨了树根希望树木茂盛,堵了源泉还要流水畅通啊!历代的帝王承天景命治理天下,善始者实多,而善终者却少。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吾少时,好学而志于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学者,所以求道也;道者,所以成德也。
德者,才之基也;才者,德之用也。
二者不可偏废,吾将兼而修之。
译文:予少之时,好学而志在求道。
闻知之道,有先有后,术业有专攻。
非学问无以拓宽才智,非志向无以成就学业。
故学问之求,在于求道;道之所在,在于成德。
德者,才之根本也;才者,德之施行也。
二者不可偏废,吾将两者并修之。
【原文】吾性不喜纷扰,好静独。
每读书,必反复吟咏,思其义理,不求速成。
故虽处喧嚣之地,而心常若居山林之幽。
虽历尽世事,而志未尝改。
吾友或问之:“子之志何如?”吾答曰:“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吾之志也。
”【译文】吾天性不喜纷扰,喜静独。
每读书,必反复吟咏,思索其义理,不求速成。
故虽身处喧嚣之地,而心常若居山林之幽。
虽历经世事,而志向未曾改变。
吾友或问之:“子之志向如何?”吾答曰:“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吾之志向也。
”【原文】世之学者,多务虚名而忘实学。
吾辈当立志求真,不逐虚誉。
学者,学也,非求名也。
名者,利之始也。
逐名者,必丧实。
吾辈当务求实学,以成真才,不负所学。
【译文】世间学者,多追求虚名而忽略实学。
吾辈当立志求真,不追逐虚誉。
学问之本,在于学习,非在追求名声。
名声者,利之开端也。
追逐名声者,必失其实。
吾辈应当致力于实学,以成真才,不负所学。
【原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吾辈当珍惜光阴,勿负韶华。
岁月不待人,学问无止境。
故当勤学不辍,以求无憾。
【译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莫负青春。
岁月不待人,学问无止境。
故当勤学不懈,以求无遗憾。
必考专升本文言文翻译
夫专升之考,自古有之,乃我国高等教育之重要途径,以选拔优秀学子,提升其学术水平,以适应时代之需求。
然文言文,古人之语言,辞藻华丽,韵味悠长,其翻译之难,亦可见一斑。
今将必考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要点,述之于下。
一、理解文意文言文翻译,首在理解文意。
夫文者,载道之器也。
欲译其文,必先明其道。
故翻译之前,当熟读原文,细心揣摩,领会其意。
如《论语·学而》篇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句,直译为“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实则表达的是对友情的珍视和喜悦之情。
二、掌握词义文言文词汇丰富,词义繁多。
翻译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词义。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惠”,若仅译为“聪明”,则失之偏颇。
实则“惠”在此处通“慧”,意为“智慧”,译为“你太不智慧了”更为恰当。
三、注意语法文言文语法与今文有所不同,翻译时需注意。
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中的“之”,在此处作动词,意为“去”,而非“的”。
又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中的“而”,连接两个并列的动宾结构,翻译时应注意保持其语法关系。
四、保留修辞文言文修辞手法多样,翻译时需注意保留。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中的“青青子衿”,采用借代手法,以衣领代指穿着衣领的人,翻译时应保留这种修辞效果。
五、润色译文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之意,还需使译文通顺、优美。
翻译时,可根据需要,适当添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可译为“三人同行,必有我学习的榜样。
”总之,必考专升本文言文翻译,需从理解文意、掌握词义、注意语法、保留修辞、润色译文等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篇翻译示例:原文:《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所喜好的配偶。
通过以上翻译,既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又使译文通顺易读,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总之,专升之考,文言文翻译为必考之题。
专升本翻译文言文
余闻之古之圣贤,皆以苦心孤诣,砥砺前行,终成大业。
是以,余欲专升本,亦必历经磨难,方得成功。
今试以此文记之,以飨读者。
古之求学,非一日之功,须持之以恒,方能有所成就。
余专升本之路,亦如是也。
余之初入学,心怀壮志,欲展翅高飞,然现实之残酷,令余不禁感叹:专升本,非易事也。
初入大学,余所学专业与心中所想相去甚远,心生困惑。
余问自己:为何要专升本?答案只有一个:为求更高之学历,更广之视野,更优之未来。
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余深知,专升本之路,非一蹴而就。
于是,余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知识巩固、专业课程深化、实践技能提升、综合素质拓展。
余按照计划,每日晨昏定省,勤学苦练,以期在专升本考试中脱颖而出。
基础知识巩固阶段,余将高中所学知识重新梳理,弥补漏洞,夯实基础。
专业课程深化阶段,余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实践技能提升阶段,余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综合素质拓展阶段,余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然专升本之路,并非坦途。
途中,余遭遇诸多困难。
或因学业压力,或因生活琐事,余几度想要放弃。
然每当此时,余心中便浮现出那句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余深知,唯有坚持,方能成功。
在余专升本的过程中,余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与余并肩作战,共同进步。
在此,余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正是有了他们的陪伴,余才能在专升本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经过一年的努力,余终于迎来了专升本考试。
在考试当天,余信心满满,全力以赴。
考后,余与朋友们相视一笑,心中满是喜悦。
不久,考试成绩揭晓,余顺利通过了考试,成功专升本。
回首过去,专升本之路,充满艰辛与汗水。
然而,正是这些艰辛与汗水,铸就了今日之硕果。
余深知,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在未来的道路上,余将继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
总之,专升本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道路。
专升本必考文言文翻译
《师说》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才,幼而学之,壮而行之,有不知者,师之也。
彼童子之才,非吾所谓才也,用吾所谓才,必不若师者。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古代的学者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导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人不是天生就知道一切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么这种疑惑,终究是无法解决的。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肯定比我早,我跟随着他们学习;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随着他们学习。
我学习的是道理,难道还管他们比我先出生还是后出生吗?因此,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道理所在之处,就是老师所在之处。
唉!师道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让人们没有疑惑,真是太困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距离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所以圣人越来越圣明,愚人越来越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爱护自己的子女,选择好的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才华,从小就学习,长大后实践,有不懂得的地方,就去请教老师。
那些儿童的才华,并不是我所说的才华,运用我所说的才华,一定不如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語文(古文部分)(1)天之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2)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且尔言过矣,(且—-况且,过——错误)虎兕出于柙,(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同“嫉”痛恨、厌恶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3)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类比论证法.(4)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殆——危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5)大同大同选自《礼记》.《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
:丘未之逮也,(逮—-赶上)而有志焉。
”(志——记载)选贤与能,(与-举)讲信修睦。
(讲信—-谈忠信之事,修睦—修习亲爱和睦的事)男有分,(分-—尽职尽责)女有归。
(归—-嫁合适的人)大人世及以为礼,(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袭,父子相传,礼—-制度)城郭沟池以为固;(固——坚固)以笃父子,(笃——深化)故谋用是作,(用是-—因此)1、《大同》的主旨是什么?建立大同社会,人人和睦,各尽所能,各有所足.2、《大同》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论证法以修身为本《大学》指人的道德修养“小学”包括《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在明明德(明--彰明,明德——美德)在止于至善.(止—-达到)知止而后有定;(定——确定的志向)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齐——整治)致知在格物(致知——求知,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无不尽)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一切)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否--不行)其所厚者薄,(厚-—重视,薄——轻视)(6)好学。
力行。
知耻•好学——爱好学习。
力行—-身体力行。
知耻—-知道耻辱明辨之,(清楚地辨别)笃行之。
(笃行——忠实地执行)审问之,(审问——详细的探讨)慎思之,(慎思——谨慎思考)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行——做事,笃——笃实)果能此道矣,(果—-真的,能此道——按这个道理去做)(7)谏逐客书窃以为过矣。
(过-—错误)功施(yì延续)到今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以——凭借)杜私门,(私门—-权贵家族)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向—-当初,使-—假如,内-—同“納”)今陛下致昆山之玉,(致——获得)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是以--因此,让--推辞)故能明其德。
(明——彰明)四时充美,(充美—-富足美满)“藉寇兵而赍(ji´)盗粮”者也。
(藉——同“借",賷——赠送)用的是类比论证(8)陈情表臣以险衅(险衅-—灾难与祸患)夙遭闵凶(夙——早,幼年,闵凶—-忧患凶丧之事)行年四岁(行——年龄)祖母刘悯臣孤弱(悯——怜悯)终鲜兄弟(终—-又,鲜-—少)门衰祚薄(门——家门,祚—-福气)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期功-—近门亲属,强近——比较亲近)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应门-—照看门户,僮——少年仆人)茕茕孑立(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孤单)形影相吊(吊——慰问)而刘夙婴疾病,(婴——缠绕)逮奉圣朝(逮—-到了)沐浴清化(沐浴—-享用,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寻蒙国恩(寻—-不久)除臣洗(xiǎn)马。
(除——授职,洗马——太子的属官)诏书切峻,(切峻—-言辞急切而严厉)责臣逋(bū)慢;(逋慢——回避怠慢)不矜名节。
(矜-—夸耀)岂敢盘桓(huán),(盘桓—-迟疑不决的样子)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气息奄奄,(奄奄——微弱)(9)答李翊书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问——问问题,下而恭——谦虚而恭敬)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归—回归,为你所掌握,有日—指日可待的意思,不会远了)抑不知生之志:(抑-—抑或,然而,志-—志向)蕲(qi´)胜于人而取于人邪?(蘄——同“祈”,求,取于人——被别人取法)养其根而俟(si`)其实,(俟——等待,实——果实)惟陈言之务去,(陈言—-陈词滥调)待用于人者,(待—-等待,用于人——被别人取用)用与舍属诸人。
(属诸人-—取决于别人)(10)五代史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世言晋王之将终也,(终-—临终)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官名,少牢—-祭品,有羊、猪为少牢,有牛、羊、猪为太牢,告庙——到宗庙祷告)及凯旋而纳之.(納之——将箭放回原处)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当时,系—-捆绑,组——绳索)函梁君臣之首,(函——作动词,用木匣装起来)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本-—考察)《书》曰:(书——指《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自然—-当然)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细小的)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所溺爱的人和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本文的主要论证方法是什么?对比论证法(11)答司马谏议书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操-—采取,术-—方法)虽欲强(qiǎng)聒(guō),(强聒——强作解释)终必不蒙见察,(察——昭著,理解)重(chong´)念蒙君实视遇厚,(重念——又考虑,视遇-—看待)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指书信往来,卤莽——同“鲁莽”简慢草率)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名义和实际)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难壬(ning`)人(难—-责难,壬人--善于巧言谄媚的人)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固—-本来,前—-事先)士大夫多以不恤(xù)国事(恤-—忧虑,)胥(xu`)怨者民也(胥-—相与)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非特-—不仅)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法度)度(duo´)义而后动(度—-考虑,义——合适)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认定做的对)以膏泽斯民(膏泽——作动词用,施恩泽,膏:油,泽:雨露)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事事——做事,前一“事”动词,后一“事”名词)守前所为而已(守前所为-—墨守前人所作所为)则非某之所敢知(敢知-—敢领教)无由会晤(无由会晤-—没有机会见面)不任区区向往之至(不任——不胜,区区——拳拳,向往之至——仰慕到了顶点)(1)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通.啎wǔ】生,(寤生-—逆生,难产)亟(亟——屡次)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请制-—要制这个地方做领地,制:郑地名,又名虎牢)岩邑(岩邑-—险要的城邑)也虢叔(虢叔—-东虢国国君)死焉(焉——于此)都城(都城—-城邑)过百雉(雉——古代计算城墙长度的单位)今京不度(不度-—不合规定)非制(制-—先王的制度)也“姜氏何厌(厌——满足)【通餍yàn 】之有!姜氏欲之,焉辟【通避bì】害?既而(既而——不久)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于己--属二主管)无庸(无庸--不用)将自及(自及——自取其祸)。
不义不暱(昵)(暱——亲近兄长)大叔完聚(完聚——修治城郭,集结百姓,缮(缮—-修理)甲兵具(具——准备)卒乘(shèng)(乘——战车,一车四马三士七十二卒为一乘)段不弟【通悌tì】(弟——顺从兄长)克——战胜谓之郑志(志——同“誌”记载)请以遗(wèi)(遗——赠给)之若阙【通掘】地及泉,隧(做动词用,挖隧道)而相见其乐也泄泄(yì)(泄泄—-快乐)施(yì)(影响)及庄公孝子不匮(kuì)(不匮--不亏缺)永锡【通赐】(賜—-赐予)尔类(类-—同类)。
(2)冯谖客孟尝君贫乏不能自存(自存——养活自己)使人属(zhǔ,嘱托)孟尝君左右以(以——因为)君贱之也食(食——给人吃)以草具(草具——素食,没有鱼肉的粗劣饭菜)比(比-—按照)门下之客揭(揭--举)其剑,过(过——拜访)其友曰无以为家(为家—-养家)孟尝君使人给(jī,供给)其食用后孟尝君出记(记-—文告)谁习计会(习-—熟悉,计会——会计)能为文收责(责——同“债”)于薛者乎冯谖署(署——签名)文倦于事,愦(愦——糊涂)于忧(忧——忧虑),而性懧(懧-同“懦",懦弱)愚于是约车治装(约车治装-—备车马,整治行装)以何市(市-—买)而反不拊爱子其民(子其民—-以民为子)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齐放(放-—放逐)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孟尝君固(固--坚决)辞不往也遣太傅赍(jī,拿物品送人)黄金千斤被(pī,同“披”遭受)于宗庙之祟(祟-—鬼神降下的灾祸)寡人不足为(不足为——不足以有为,成不了大事)也无纤介(纤介——细小)之祸者(3)垓下之围项王军壁(壁-—在…扎营,用作动词)垓下常幸从(幸从—-得到宠爱,跟随在项羽身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阙——乐曲终止为阙)直夜(当夜)溃围南出骑能属(属——随从)者百余人耳田父绐(dài,欺骗)曰所当者(所遇到的敌方)破然今卒(卒--最终)困于此今日固(固——一定)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快战—-痛痛快快打一仗)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为三处(分三处集合)汉军皆披靡(披靡——如草随风而倒,形容惊溃散乱的样子)辟易(辟易-—倒退)数里汉军不知项王所在(所在——去向)乌江亭长舣(舣——移船靠岸)船待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王我——拥护我为王)吾知公长者(长着--性情谨厚的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创-—创伤)吾为若德(我给你个好处)五人共会(会-—拼合)其体,皆是(正好为一体)舜目盖(盖—-大概是)重瞳子羽岂其苗裔(苗裔--后代)何兴之暴(暴—-突然)也遂将(将-—率领)五诸侯(五诸侯——齐、赵、韩、魏、燕)灭秦位虽不终(终——到底)及羽背关怀楚(背关怀楚——放弃关中,怀归楚地)难矣(难成大事)自矜(自矜——自夸)功伐(功伐——武力征伐)奋其私智(私智-—一己之能)而不师古(师古—以古代成功的帝王为师)欲以力征经营(经营——治理)天下(4)李将军列传用(因为)善骑射秩(俸禄)八百石有所冲陷折(折--破)关及格(格——格斗)猛兽以(因为)梁王授广将军印自负(负-—仗恃)其能,数(shuò,屡次)与虏敌战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勒--约束指挥)习(训练)兵击匈奴中贵人将(将—-带领)骑数十纵(纵——奔驰)三人亡(亡--丢掉)马步行上山陈(陈——同“阵);广为人长(长-—身材高大)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所——大约)即(即—-假如)有急;用此(因此)是时会(会——适逢)暮;居无何(过了不久)居久之(过了很久)程不识故(故-—以前)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屯—-驻扎)就(靠拢)善水草屯,舍止莫(同”幕“)府省约(省约—-简略)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斥侯—-侦察侯望,安置哨兵)程不识正(正-—严格约束)部曲行伍营陈广佯(佯-—假装)死广暂腾(暂腾—-突然跳起)而上胡儿马因(顺势)推堕儿;会(逢)日暮吏当(当——判)广所失亡多广亦竟(竟--终于)射杀之;终(从生到死)广之身诸将多中(中——符合)首虏率(率——标准)行可(可——大约)数百里;射其裨将(裨将——副将)胡虏益解(益解-—逐渐松弛,解同“懈”);益治军(更加注意整顿队伍)博望侯留迟后期(留迟后期——因滞留延误未按规定日期到达)广尝与望气(望气——看面相)王朔燕语(燕语-—私下交谈)且(且——还是)固(本来)命也?将军自念(自念——自己想一想)吾诈(诈——欺骗)而同日杀之东道少(少-—稍微)回远(回远——迂回)大将军青亦阴(阴——暗中)受上诫(诫-—告诫)数奇(jī,命运不好)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失侯--因延误时间而失侯)故徙(徙——调离)前将军广固(坚决)自辞(要求辞去合并于右将军的命令)于大将军军亡(亡—-同“无")导,或(同“惑”)失道南绝(绝——横渡)幕(同“漠")大将军使长史持糒(bèi,干粮)醪(láo,酒)遗(wèi,赠送)广广未对(未对—-不回答)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对簿——对质、受审)其身正(正——合于礼)余睹李将军悛悛(悛-—同“恂",诚恳拘谨的样子)如鄙人(鄙人-—乡野之人)可以谕(谕—-同“喻”)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