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中共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技能:分析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1)整理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如何在1926——1927年间趋向高潮。

(2)阅读说明: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何联系?

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这个纲领引起国民党领袖的兴趣,并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又称“大革命”时期)

1、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必要性):中共通过二七罢工(1923年2月7日)认识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的需要(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具有革命性、有威信、有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共产党与其合作。

(3)中共三大的召开: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原则: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目标:把国民党改组称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不足之处: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国民党的帮助

2、目的:大革命时期,发动北伐战争,目的就是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3、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4年1月

(2)地点:广州

(3)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4)主要内容

A、通过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

B、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同意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5)意义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4、主要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开展北伐战争

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政治斗争的目标都是反帝反封建。讨论问题: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中共革命纲领的异同

相同点: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

1、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共产党的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与中共最高革命纲领的区别:共产党纲领中提出民主革命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二、黄埔军校

1、背景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2、时间:1924年5月

3、地点:广州黄埔

4、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5、领导组成: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周恩来

6、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7、意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1926——1927年)

1、条件

(1)社会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政治基础: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3)组织条件: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4)军队基础:国民革命军的组建;

(5)根据地: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6)群众基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战场(兵分三路):根据北伐战争示意图,指出北伐进军路线

(1)湖南、湖北战场;

(2)江西战场;

(3)福建、浙江战场

5、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都在湖北省)

6、成果

(1)打垮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2)革命重心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3)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7、意义

(1)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推动了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8、胜因

(1)国共两党合作,制定正确方针;

(2)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3)北伐军将士作战英勇。

9、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目的:为配合北伐军向江浙地区推进

(2)过程: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成功(19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