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合集下载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五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B.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C.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D. 五四运动的爆发2、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A.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B. 建立国民政府C. 实现国家统一D. 进行土地革命3、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吴佩孚B、孙传芳C、张作霖D、冯玉祥4、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B、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C、五卅运动的爆发D、北伐战争的开展5、题干: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下列关于这次大会的表述,错误的是:A. 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 宣布解除对共产党员出党的限制C. 并没有立即确立国共两党密切合作的模式D. 到会代表超过400人6、题干: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主要任务是:A. 剿灭地方割据势力B.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C. 打击民族资产阶级,推进革命进程D. 实施土地改革,解决农民问题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A. 打击军阀统治,实现国家统一B.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C. 推翻北洋政府,建立新的政治体制D.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8、以下关于北伐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北伐战争开始于1924年,结束于1927年B. 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北洋政府,建立南京国民政府C. 北伐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D.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但与国民革命运动没有直接关系9、北伐战争中,哪位将领主要负责进攻湖南和湖北的战斗?A、何应钦B、叶挺C、冯玉祥D、李宗仁 10、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重要协议是什么?A、《五一口号》B、《孙文越飞宣言》C、《国民政府组织大纲》D、《孙中山遗嘱》11、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的标志是:A. 国民革命军发动的长沙战役B. 国民革命军在武汉发动反奉战役C. 国民革命军在广东发动东征战役D. 北伐总司令蒋介石任命岳州战役为北伐第一战12、在国民革命战争中,国共合作形成了怎样的革命统一战线?A. 国民党内部的统一战线B. 国民党和共产国际合作的统一战线C. 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统一战线D. 国民党和帝国主义合作的统一战线13、《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哪一次会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形成?A. 长沙会议B. 国民会议C. 广州会议D. 西安事变14、《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北伐战争的主要目标是:A. 推翻北洋军阀政府B. 打倒列强C. 建立苏维埃政权D. 推进土地革命15、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包括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下列哪位不在主要对象之列?A、吴佩孚B、孙传芳C、张作霖D、阎锡山16、国共合作期间,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A、国民党一大召开B、八一三事变爆发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3华师大版第5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013华师大版第5册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民大革命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原因: (1)二大后,中共在革命实践中,认识到要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 争。23年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 入国民党
(二七惨案教训,单枪匹马、赤手空拳不行)
(2)在革命屡经挫折之后的孙中山也下决心改 造国民党 (3)在共产国际的帮助 2、准备:中共三大
3、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反帝反封 新三民主义政纲与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 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 1924年5月 校长: 蒋介石 地点: 广州黄埔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毛福梅
姚冶诚
陈洁如
宋美龄
邓颖超和周恩来同志
平的积十孙 等,四年中 待必十,山 我须年其遗 之唤之目嘱 民起经的 族民验在余 ,众,求致 共及深中力 同联知国国 奋合欲之民 斗世到自革 。界达由命 上此平凡 以目等四 。
总理遗嘱 :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 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 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 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老师:周恩来、 熊雄、恽代英、萧楚女、聂荣臻、 张秋人 叶剑英 张申府 周佛海 包惠僧 鲁易 恽代英 夏曦 项英 阳翰笙 陈毅 董必武 陈潭秋 李 达 郭沫若 毛泽覃 瞿秋白 张国焘 高语罕等
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 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 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 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 慎、赵一曼(女)、赵尚志、宣侠父、阮山(原籍越南)、 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 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 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 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 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1.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解读】1920年,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提出共产国际有条件地援助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

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业和斗争精神曾激励过许多革命者。

尤为宝贵的是,孙中山在革命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苏俄、共产国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而且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孙中山及时提出与苏俄合作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关注。

1922年1月至2月,共产国际主持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即远东民族大会),与会期间,尚在病中的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张秋白和邓培(工人代表)等,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对中国的国共合作表示关怀,向他们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

远东民族大会带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

会议通过了关于各国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进一步重申了建立远东各国“反帝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确立了远东民族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任务。

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资料,可以看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①国民党是当时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政治力量。

上海市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2

上海市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2

上海市高中历史第五册知识点整理2第五册第1 课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一、虎门硝烟1、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2、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一壮举,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二、《南京条约》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842年,中国战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主要内容: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

3、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结构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3)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4)革命任务与历史分期的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5)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爱国知识分子开始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

如: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修约”交涉: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时间、实质1、借口(1)英国: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蓄意制造事端,发动战争。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民党一大的主要内容A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A 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A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必要性:国民党——革命屡遭挫折,孙中山决心改造国民党。

共产党——革命斗争实践中(第一次工运动遭受挫折)意识到必须结成统一战线。

可能性: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革命新鲜的血液改造。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共产党——国民党对民主革命的贡献和社会地位。

国民党代表进步力量,拥有武装力量活动基地。

中共三大的决定。

2、国共合作实现的过程:中共三大的召开:制定国共合作的方针。

时间﹡地点:1923.6/广州内容: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政治、组织、思想上保持独立性。

合作形式:党内合作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

时间﹡地点:1924.1/广州内容: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确立了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二、黄埔军校建立1、时间*地点*负责人:1924.5/广州黄埔/孙中山任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

共产党人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历史意义: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国民革民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北伐战争:大革命高潮1、条件:政权基础: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1925.7)军事基础:国民革命军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2、目标: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4、过程:三大战场:江西战场、福建战场(对付孙传芳)、两湖战场(对付吴佩孚)5、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国共合作力量空前、目的明确方针正确、官兵力战铁军模范(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工运农运支援前线: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3)四、大革命的失败: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4.18“四一二”政变(1927.4.12/上海)、“七一五”政变(1927.7.15/武汉)——标志着大革命失败。

第二十二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二十二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924 广州
反帝反封建 同意党内合作 新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4、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革命纲领的比较
5、意义—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最明显 民族 主义 的不同 民权 是什么 主义 ? 民生
反对民族压迫 国民一律平等
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四、北伐
军阀名字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盘踞地点 湖南、湖北、河南、 陕西、河北南部 江苏、浙江、安徽、 福建、江西 东北、北京、天津
军队 20万人 20万人 35万人
北洋军阀的溃败
• 1、北伐的胜利进军:江西战场、闽浙战场 • 2、冯玉祥五原誓师 • 3、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1)一切权力归农会 时间 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的条件和方针(背景)
1、中共革命的教训—建立统一战线 2、国民党屡遭挫折,孙中山决心改组 (民主、威信、根据地、领导人) 3、共产国际的努力 4、中共“三大” 1923
决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党的独立性

二、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时间、地点、中心内容
新三民主义
更广泛的 没有 人民性
规定限制田租率的法律; 土地革命问题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权 革命中的中心问题,… ... 建立劳工专政的政治,铲出私有财产制 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的社会
革命的 没有 彻底性 最高目标 没有
返回
三 黄埔军校 1924 孙中山任总理 蒋介石任校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 奠定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地点 (讨论) 领导人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讲解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 中国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民主义 指导思想 政党性质 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 主要代表民族资产阶级
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还要建成社会主义和共产主 义社会
和小资产阶级利益
实行产阶级民主政治
奋斗目标 在完成新民主义革命任务后,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总之,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 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扶助农工”既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派自身思想的发展,也是中 国资产阶级以革命领导自居的心态。而共产党则是依靠而不是“扶
关于“党内合作”
原 因
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 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 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由于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 着根本的区别,“党内合作”不是两党合并,中共在政治上、 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独立性。 党内合作使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也容 易被国民党所接受,有利于改造国民党,使其获得新生; 共产党员有双重身份,便于开展革命活动,有利于中共从工运 低潮中走出来,更能在孙中山这面革命旗帜下广泛发动群众, 组织革命力量,迎接革命高潮。
根本原因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 在北伐誓师大会上讲话,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吴佩孚像 军阀
孙传芳像 控制地区
张作霖像 兵力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东、察哈尔 和直隶
20万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国共合作与北伐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共合作与北伐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共合作与北伐知识点归纳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一次重大转折。

以下是对这一历史时期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共合作的背景国共合作是在孙中山先生的推动下实现的。

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两党正式合作。

合作的主要内容国共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动国民革命;国民党内部实行党务公开,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两党共同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展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爆发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统一。

北伐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迅速攻占了湖南、湖北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战争,它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同时,北伐战争也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国共合作的破裂然而,随着北伐战争的深入,国共两党的矛盾逐渐显现。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此后,两党关系陷入长期的对立和斗争。

总结国共合作与北伐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推动了国家的统一,也促进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共合作最终破裂,两党关系陷入长期的对立和斗争。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任何合作都需要双方的真诚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课件]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件]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结果:国民 原因: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革命失败
标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分共会议”
◎叶挺(1896—1946)
◎北伐战争形势图
• 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 • 在江西歼灭孙传芳主力。
• 一路沿长江东下,攻占南京。 另一路由福建进入浙江、上海。
(二)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农民运动
湖南农民协会会员
250
200万人 200
150 107万人
100
50
0
1
2
图表标题
25
20
15
10
5
3万多人
(一)北伐战争的主要经过
时间 1926—1927年
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战场
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 上海
◎北伐战争形势图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著名战役: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叶挺,广东惠阳人。早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 校,曾任孙中山侍卫营营长。1924 年加入中国共 产党,不久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任国民革 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作为北伐军的主力先锋, 叶挺率领的独立团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 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 名将。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旧址大门
谁创办了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是什么?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一)背景
中华民国 二次 成立 革命
护国 运动
第一次 护法运动
第二次 护法运动
◎孙中山
1912年
1913年
失败
1915—1916年 1917—1918年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二)中共三大的召开(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四)北伐战争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京汉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3)产生的结果: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1.条件: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国共合作的实现实现:中国国民党“一大”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条件: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广州国民政府建立北伐胜利进军目标: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主要战场:湖南、湖北,汀泗桥、贺胜桥之战结果: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二次北伐和张学良东北易帜【作业布置】1.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3.影片《西安事变》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源于他们曾共事于哪里?。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2.讲述黄埔军校——国共合作的产物: 这段不是考点简单讲 黄埔军校的校长室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室周恩来,军校为中国日后的革 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政干部。如:林彪、聂荣臻等等。黄埔军校也为 即将到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3.讲述北伐战争: (1)背景:
国共合作促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将矛头指向当时割据各 地的封建军阀,广州革命政府成立以后,“打倒列强,铲除军阀”的革命
思想高涨,进行北伐的时机也成熟了。 (2)北伐开始:(1926年7月始)(考点,划书) 从广东出发,兵分三路:一路向江西,一路向福建(两路都是以孙传芳 为斗争对象),另一路指向湖南湖北(以吴佩孚为斗争对象)张作霖的 势力范围在东北,由于距离太远,暂时不列入主攻目标。
在两湖战场上除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它被称为“铁军”,那就是 叶挺任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看106页小字,了解一下。 (3)北伐的成果:(考点,划书)
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北伐军先后消灭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 力,从珠江流域进入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随着北伐的推进,在1927年初时,广州国民政府移到武汉,被武汉国民 政府取代。
北伐部队的胜利进军,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如上海三次武装起 义。
【板书设计】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 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 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 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

高中历史:6.22《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高中历史:6.22《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2课件(华东师大版第五分册)
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时间:1927年 2.地点:南京 3.名称:南京国民政府
——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国民党 孙中山总结了革命运动的失败教训。 共产党 是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共 合

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
能 国民党 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根据地

孙中山欢迎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共产国际的帮助

方针制定 国民党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中共三大
实 过程 实现标志 国民党一大

军事准备 黄埔军校的建立
• 叶挺(1896-1946年)广
东惠阳人。先后就读于
广州陆军小学、武昌陆
军预校和中国最高军事
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
校。1922年他任孙中山
卫队团的营长。192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
年任正在组建的第12师
第34团即后来的独立团
任团长。在北伐战场上
,他率领的独立团发挥
了尖刀作用,所向披靡
,攻无不克,第四军也

兵力20万
主要战场 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英雄军队 第四军叶挺
独立团





北京 直



山东
河 郑南 县
江 安安 南苏京
上海
进 军
武湖昌北
徽徽 浙浙江江

长湖沙南
南江昌 西 福福建



桂桂林林 广广州州
1926年8月27日
贺胜桥战役
1926年8月27日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 • • • 国共合作 战略、战术方针正确 工农支持 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五卅运动宣传画
1.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 内容: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和改组的具体办法;同 意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正式决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 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接受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新三民 主义)。 3. 国民党一大的召主义 (孙中山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发动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国民大革命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
兴起
高潮
北伐 1926年 1927年7月
革国 命共 统合 一作 战实 线现 建 立
工农运动发展—— 群众基础 的广 巩东 固革 和命 统根 一据 地 可 能 性
会议争论激烈!最后以21票赞同,16票反对,3票 弃权,决定在保持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组织上、思想 上的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共同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摘录)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 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 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 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六)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并须 努力从各工人团体中,从国民党左派中,吸收真有阶级觉悟 的革命分子,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 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 ……中国国民党应该是国民革命之中心势力,更应该立 在国民革命之领袖地位。
兵力 20 万人 20 万人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教材分析】《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主题是国民大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教材内容安排线索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历史节奏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应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较,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以及概括和归纳的能力;(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教学要点】、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问题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历史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3_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知识点3_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在国民党内外组织群众,领导群众斗争。 ——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材料三只要国民党在客观上实行正确的政策,中国共产党就应 当在民族革命战线的一切运动中支持它。但是,中国共产党绝
对不能与它合并,也不能在这些运动中卷起自己原来的旗帜。
——《共产国际执委特别会议》 材料四(他认为)中共的一切工作应当归国民党,一切工作应 该集中到国民党。
知识点——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原因:敌强我弱(必要性) 2.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1)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讲述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民
主革命的失败) (2)中共的认识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3)共产国际的推动 (马林传达共产国际的意见) (二七惨案工人运动受拙,中共三大
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
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典型例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在某个具体的历史情势中,要 求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而由于这共同的目标,在革命发展的 某个阶段上,中国民族市民层、小市民层与中国无产者的联合
成为必要。
材料二 当时国民党已不是一个纯粹资产阶级的政党。…… 已加入不少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国 民政府,当时并不禁止劳动运动,而且取消了治安警察条例与 压迫罢工刑罚,表现对民主政治的拥护。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典型例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党同意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并且容许共产党员
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
(2)失败: 1927年,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突然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

北伐战争知识点总结《北伐战争》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一场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场反对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伐战争,欢迎大家阅读。

北伐战争必考知识点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1)时间:1924年5月(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北伐战争重要知识点1、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创建时间:1924年;(2)地点:广州黄埔(3)领导机构: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4)性质: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5)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1)宁汉合: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2)国民政府继续北伐,1928 年底基本统一全国2.经济(1)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民族工业得到发展(2)同时也到官僚资本的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南昌起义●时间:1927 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过程:占领南昌城,随后撤出,南下广东。

后一部分转战湖南;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八七会议●时间“1927 年8月7日,地点:汉口●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亮点: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2.秋收起义●时间:1927年9月;领导者: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9月,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 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

1.农村革命根据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1931年 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三、红军长征1.“围剿”与“反围剿“●1930 -1933,红军先后打退国民党四次“围剿”。

●1933年9月,“左”倾错误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红军长征(1)时间: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意义: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必修课第五分册备课笔记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中共三大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技能:分析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过程与方法
(1)整理归纳:国民革命运动如何在1926——1927年间趋向高潮。

(2)阅读说明: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

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

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
导入: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它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有何联系?
在全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这个纲领引起国民党领袖的兴趣,并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又称“大革命”时期)
1、原因
(1)中国共产党的要求(必要性):中共通过二七罢工(1923年2月7日)认识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国民党的需要(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具有革命性、有威信、有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共产党与其合作。

(3)中共三大的召开: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
时间:1923年6月
地点:广州
方式: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原则: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目标:把国民党改组称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不足之处: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4)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国民党的帮助
2、目的:大革命时期,发动北伐战争,目的就是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3、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4年1月
(2)地点:广州
(3)中心议题: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
(4)主要内容
A、通过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
B、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C、同意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5)意义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4、主要成果: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开展北伐战争
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政治斗争的目标都是反帝反封建。

讨论问题:比较新三民主义和中共革命纲领的异同
相同点:反帝反封建
不同点:
1、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区别:共产党的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与中共最高革命纲领的区别:共产党纲领中提出民主革命后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二、黄埔军校
1、背景
(1)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2、时间:1924年5月
3、地点:广州黄埔
4、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5、领导组成:总理——孙中山
校长——蒋介石
党代表——廖仲恺
政治部主任——共产党人周恩来
6、特点: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到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
7、意义: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1926——1927年)
1、条件
(1)社会背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2)政治基础: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3)组织条件: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4)军队基础:国民革命军的组建;
(5)根据地: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6)群众基础: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2、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3、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战场(兵分三路):根据北伐战争示意图,指出北伐进军路线
(1)湖南、湖北战场;
(2)江西战场;
(3)福建、浙江战场
5、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都在湖北省)
6、成果
(1)打垮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2)革命重心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3)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

7、意义
(1)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2)推动了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8、胜因
(1)国共两党合作,制定正确方针;
(2)广大工农群众支持;
(3)北伐军将士作战英勇。

9、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目的:为配合北伐军向江浙地区推进
(2)过程: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成功(1927、3
陈独秀、周恩来)
(3)北伐战争与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关系:推动与支持
四、小结:讨论如下问题(拓展)
(一)、大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突出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3、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1)政治基础:宣传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共在群众中的影响;
(2)军事基础: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革命武装;
(3)群众基础:广大群众受到一次革命洗礼。

(二)、大革命失败原因和教训分别有哪些?
1、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帝国主义干涉
英美日派军舰到上海,扬言干涉中国革命;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2)国民党右派阴谋夺取领导权
西山会议派:邹鲁、谢持;公开反对三大政策;在上海另立“中央”
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提出“整理党务案”;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领导权,为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成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3)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上海在南京成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