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

第27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说课稿第 27 课《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

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准确理解课文下注的词语,弄清词句含义。

⑵把握文章的修辞手法,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⑴布置预习,让学生解决生字,记下文中难点,然后进行讲解。

⑵点拔法、串讲法、诵读法、问答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3、教学重、难点:重点:⑴让学生反复诵读短文,体会文章意境;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⑴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超越时空,与作者对话,领会他们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标出疑难。

二、说教法、学法1、自主学习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应多读少讲,以读代讲)。

2、重点提示、分析。

3、学法指导:要体现文言文教学之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字词句句落实。

4、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程序利用多媒体课件,边读边引导分析。

㈠检查预习1、分组读课文2、字词正音(课件1)。

陶弘(hóng)景晓雾将歇(xiē) 丹阳秣(mò)陵夕日欲颓(tuí)与(yù)其奇者[说明]:以诵读和给较难识记的字词正音,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同时帮助同学对有关字词的识记。

㈡导入1、导语(课件2)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周围的一切美吗?也许你忙于繁重的学业中,无暇欣赏,但当你抬头远望窗外的一瞬间,你会感到窗外的一切是那样美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学课时1课时(45分钟)二、教学目标和内容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掌握文章中描述的景物及其特点。

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特别是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品读法: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寻找细节来支持对景物描写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法: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讨论现代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传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

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然之美,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文章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说明文的结构特点。

难点深入领会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具体描述和艺术价值。

理解景物描写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材料白板或黑板用于板书重点五、教学过程课程导入(5分钟)教师活动:提问:“你们有没有在夜晚游览过寺庙或者公园?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揭示本节课的主题——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内容。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活动: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背景和主要内容。

课件展示(8分钟)展示承天寺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想象夜晚的景色。

播放一段关于夜景游览的科普短视频,增加学生对主题的感性认识。

设计目的:通过直观的画面加深学生对文本背景的理解。

师生互动(10分钟)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文章中描述了哪些景物?作者是如何描述这些景物的?”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景物描写的艺术价值。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组导论(5分钟)教师活动:继续与学生一起探讨景物描写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写作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学会欣赏古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山水和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两篇文章的生字词及其释义。

2. 理解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如诗词的韵律、成语的运用等。

2. 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本魅力。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问题。

(2)分组讨论,总结两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解析文本内容。

(2)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两篇文章的异同。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 课堂练习:(1)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挑选优秀习作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优秀文章,提高语文素养。

7.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两篇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文本内容为例,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教学构想】《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xue/daxiezhongshushu/5859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简介《答谢中书书》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篇颂扬忠诚、感恩报恩的诗篇,是唐代韵文的精品之一。

内容分析这首诗的情感是饱含感恩的,它表达了作者对赋予自己职位和机会的皇帝和中书舍人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监察工作的忠诚和责任。

整篇诗文构思严密,语言优美,每一个字字句句都寄托着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感。

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将诗歌中的情感贯穿全文,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杜甫“感天动地”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答谢中书书》,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和忠诚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1)带领学生共同欣赏《答谢中书书》,让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情感、结构、韵律等。

(2)让学生回顾自己在生活中所受到过的好处和帮助,让他们思考一下是否有人值得他们感恩。

(3)带领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了解古诗的构思方法,感受其中的情感升华。

(4)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写一篇自己心中的谢恩文。

教学评估(1)口头表述诗文的情感、结构、韵律等方面的理解。

(2)书写自己心中的谢恩文,从字句、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估。

(3)书面作业,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对比分析古代与现代感恩之情的表达。

记承天寺夜游简介《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诗,以“比旧”手法写下了自己的夜游体验,形象地描绘了承天寺在夜晚的美丽景色。

内容分析这首诗的表现形式比较朴素,但是它却可以让读者肉眼所见到的承天寺之夜在文学形象中得到重新诠释。

诗歌中作者对承天寺的描述非常真实,古朴的建筑、朦胧的月光、悠悠的钟声使人感到精神上的安静和身心上的放松。

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幽默风趣,并通过艺术手法,用形象的词句将景物描绘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了这一美景。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白居易的《记承天寺夜游》,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之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1)带领学生欣赏一段承天寺的图片或者从网络上寻找夜景图片,让学生感受承天寺的美丽夜景。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分解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分解

第一课时




陶 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答复
谢征,作者的朋 友。中书,是 谢征的官职。
“书” 即书信, 一种应用性文体, 古代书信多记事 陈情,实用性和 审美性完美结合。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 体,多记事陈情。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 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 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 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 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 谢征﹚的一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 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学过的古代文体: _ _ _。
峨嵋之清凉
黄河之浑茫
长江之浩渺
西湖之妩媚
洱海之绚丽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朗读感知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晨昏 变化 之美
这里有动静相衬之美,你看,高峰为静,流 动静
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 相衬
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之美 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高峰入云

仰 视


角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猿鸟乱鸣 沉鳞竞跃
动静相衬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 山水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27.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采用余映潮老师首创的板块式思路,充分地朗读,诗意地分析。

同时也进行对比阅读训练。

以一两篇课文为典范,扎实地指导学生“读”书,掌握朗读的技巧,形成读书的习惯。

〔教学步骤〕第一板块读课文一读字正腔圆。

借助工具书,利用注释,读准下列字词读音:弘与相与藻荇柏二读通顺流畅。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语句读得通顺流畅。

三读节奏分明。

《答谢中书书》是一篇骈文,以四字句为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句子长短参差不齐。

在读得通顺流畅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分课文的节奏:《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朗读时要放慢速度,有足够的时间感受文中意境。

每读完一小层,作稍长停顿,使景物画面有鲜明的层次感。

四读抑扬顿挫。

读《答谢中书书》一文要自然愉悦。

轻松流畅之中,读出那种飘飘欲仙的自得之志、自豪之感、自娱之情。

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要缓慢低沉。

要读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淡淡深长的忧伤。

注意读音的轻重,声韵的抑扬,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读琅琅上口。

第二板块析课文一、析作者陶弘景(452-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曾担任诸王的侍读,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篇文章;(2)理解两篇文章的作者、背景和文学特点;(3)掌握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3)学会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不同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山水之美,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2)领悟古人对友情、人生等方面的思考,提升自己的人生感悟;(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答谢中书书》(1)作者背景:了解陶渊明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描述的景色、表达的情感以及抒发的哲理;(3)重点词语:解释“桃花源记”、“世外桃源”等词语的含义;(4)句式特点:分析文中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2. 《记承天寺夜游》(1)作者背景:了解苏轼的生活年代、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2)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描绘的夜景、表达的情感以及抒发的哲理;(3)重点词语:解释“承天寺”、“夜游”等词语的含义;(4)句式特点:分析文中的描绘、议论等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文学作品,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2)激发学生对自然山水和友情等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分析各自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领悟古人对自然山水和友情等方面的思考;(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两篇文章的朗读、背诵和知识点掌握情况;3. 课后拓展:了解学生对自然山水和友情等主题的思考,以及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的情况。

初中语文_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散文,它“犹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全文共68个字,但在这短短的68个字中蕴涵着清远的意境,突现了山川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尽情的欣赏这种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置身于情境当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朗读并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句的用法和意义。

2、学习文中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文中山水风景之美。

3、体味作者娱情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豪之感。

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通过不同角度表现山川之美。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2、品析法。

六、教学过程:(一)诗歌图片导入:板书标题解题:书,是一种文体,相当于信。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老师范读,纠正字音,注意节奏。

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找出朗读节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4)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5)学生齐读课文。

2、全文围绕那一个字展开?(三)精读品味美点寻踪:文章美在何处?怎样描写的?请谈谈自己欣赏到的课文中的“一点之美”,如:一字之美,一词之美,一句之美,色彩之美,修辞之美,描写角度之美等等。

(四)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最能体现作者沉迷于山水美景的感情的语句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五)学以致用拓展阅读: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构想】《短文两篇》所选的两篇文章虽然文字不多,却十分优美。

对于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笔者有以下思考:1.注意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因离我们时代久远,且文字简约、语言精深,学生读起来觉得涩口,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情绪。

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挖掘教材中新颖有趣的内容,补充学生感兴趣的资料,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2.重视对课文的诵读。

“教学千法读为本”,这是学好文言文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多种诵读形式交错进行,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文章的大意,品味语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丰富知识底蕴,培养文言语感。

3.注意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给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文言文课堂教学大多还是教师“包办”,学生在被动中接受教师的所谓知识传播。

其实,文言文学习有一定的规律,要让学生善用归类:比较法进行词句学习,总结归纳,长期坚持,学生的积累多了,理解能力也就会提高。

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去学,学生在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中达到知识的积累的目的。

4.注意“文”、“言”并重。

在教学中应以“文”的领悟带动对“言”的理解。

因为文章中的词句只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文”才是“言”的最坚实的根基。

如果只着眼于词句的学习,而忽视它所承载的丰富的思想感情,那必然是舍本逐末。

对于第二篇短文的教学,我把重点放在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并联系实际,注重唤起学生的体验,希望能在处世态度方面给学生以有益的启示。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练及布局的匠心所在,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古文;(2)理解并掌握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3)分析并欣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3)学会通过比较和分析,深入理解古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2)培养学生谦虚有礼、珍惜友情等良好品质;(3)引导学生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中汲取启示,丰富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2)理解并掌握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3)分析并欣赏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用词;(2)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的理解;(3)将古文的情感和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文,总结学习古文的经验和方法;(2)介绍《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翻译《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理解文章大意;(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解决自己在理解上的困惑。

3. 合作讨论:(1)分组让学生讨论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2)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 作业评价:(1)检查学生完成的古文朗读和背诵任务,评价其掌握程度;(2)评价学生在作业中对古文修辞手法和意境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2. 参考资料:有关作者和背景的资料、古文鉴赏书籍和文章;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

《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一、教师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篇幅短小、文字简介,但传诵千古的名篇。

分别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现在让我们去探究一下它们能流传千古的原因吧。

二、讨论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1. 这篇课文是什么文体?(文言文)作为文言文,哪些内容是必学的?学习顺序又是什么?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再由教师抽代表发言。

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文言文言,自然有“文”有“言”。

因此学习内容有两个,文和言。

学习顺序应是先“文”后“言”,因为字词句的意识正确理解了,才能顺利地学习它所表达的内容和形式。

2. 教师介绍学习方法:因为这两篇文言文比较浅易,就采用自主诵读、自主梳理的学习方法。

三、一读,梳理“言”的字词音义1. 以字词的音义为对象,把课文认真研习一遍;注意每一个注解,并随时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遇到不能解决的字词做上记号。

时间10分钟左右。

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将测试题通过多媒体亮出,要求解释下列括号前的字词音义,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

下面是样例:题1:字词读音夕阳欲颓(tui)/藻(zao)荇(xing)交横题2:字词意义答谢中书书(回···信)/五色交辉(交相辉映)四、二读,梳理“言”的句子意义1. 对照字词注释,试着翻译全文;要以直译为主,典故等无法直译时才用意译;语句不同时可适当加字词,但要用括号标示;遇到不能翻译的做上记号。

时间8分钟左右。

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若讨论中仍有疑惑,则由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检测。

教师将翻译题通过多媒体亮出,全体学生一起说,不当旁观者。

学生说过后,教师再说一遍,并随时介绍翻译方法和技巧。

下面是样例:题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共同谈起(和赞叹)(的)。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初中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初中语文教案

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初中语文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教案资料、试题资料、教程资料、课件资料、好词好句、诗词鉴赏、文学资料、知识科普、作文大全、古文杂谈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such as teaching plan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materials, tutorial materials, courseware material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poetry appreci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s, knowledge popularizatio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s, ancient essays, etc.think Learn about the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aterials, so stay tuned!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初中语文教案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背诵并默写课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

2. 掌握两篇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

3.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

2. 掌握两篇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引导学生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

二、文本解析1. 分析《答谢中书书》的内容和形式,讲解其中包含的文学修养和情感。

2. 分析《记承天寺夜游》的内容和形式,讲解其中包含的文学修养和情感。

三、情感体验1. 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欣赏《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 通过题目,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品产生共鸣,并记录下来。

3. 让学生通过小组或个人演讲的形式,将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分享给全班。

四、写作练习1. 让学生围绕“读书与修养”这一主题,撰写一篇作文并进行展示。

2. 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相互学习和提出宝贵的建议。

五、课堂讨论1.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等进行讨论。

2. 让学生自由提问、互相回答,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六、结束语1. 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想。

3. 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和内容。

【教学评价】1.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主要内容,掌握两篇文章的文学特点和语言风格,培养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和表达能力。

2. 教学评估方法:口头测试、写作练习、课堂讨论等。

3. 拔高教学:可以请专业讲师进行主题阐述,开展围绕文学作品的研究性学习,拓展课外阅读等。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2)理解两篇文章的文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得失,保持乐观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两篇文章。

(2)理解并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

(3)分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2. 教学难点:(1)文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文中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的情境。

(2)简介《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篇文章,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停顿。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僻字词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两篇文章的主题和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梳理。

(2)详细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式。

5. 课堂练习:(1)根据课堂讲解,学生进行古文翻译练习。

(2)选取课后习题,进行解答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文章。

2. 完成课后习题。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写一篇以自然景物为背景的小短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学生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短文两篇》之《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读“神品之文”2. 品“月色之美”3. 悟“闲人之情”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含有“月”字的古诗词导入,烘托课堂气氛。

二、预习检测预习我知道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三、读准读懂读通注意字音和节奏,读出文言文的意味,解词释意。

1、自由大声读课文,读准字词。

2、强调几个字词的读音:荇、柏、横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提出字词、句子疑问。

4、齐读,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三、品读,品味语言和情感通过反复的品读,感悟文中情感,小组讨论探究。

1、(1)本文写“月色之美”的句子有哪些?(2)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之美的?PPT出示鉴赏句子的方法。

2、语文核心素养之文化传承与理解为什么是“竹柏影也”?“竹柏”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内涵。

3、体会月色描写的精妙,体会清幽宁静的意境。

4、领悟写作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5、反复品读,读出月色描写的美,读出作者情感的寄托。

四、赏析,感悟态度和人生1、作者为什么自称“闲人”?身闲,心闲——闲——閒。

2、那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但”字?你还能体会到作者那些感慨?结合全文内容,思考“闲人”含义,体会其中包含的复杂微妙的情感。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3、引用苏轼的人生态度一笑了之4、导入苏轼其他诗词,加深对苏轼豁达乐观精神的体会。

5、PPT出示苏轼被贬过的地方,再次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精神的体会。

五、拓展延伸:面对承天寺的这轮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六、致敬苏东波东坡宗师,至今仰止,性情旷达,博通经史。

诗词书画,两宋难及。

宦海浮沉,不改意趣。

三教皆通,仙佛一体。

为政清廉,流传史籍。

道德文章,谁人堪比?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文言文的学习,对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

七年级学生对于文中的字、词、句子以及课文的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课文没有新鲜感,所以针对八年级的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篇古文。

(2)理解并掌握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并欣赏两篇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篇古文的内容和意义。

(2)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两篇古文的异同之处。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和体会古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自信。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友谊,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

(2)理解并掌握两篇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分析并欣赏两篇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古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对两篇古文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两篇古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作者会写下这两篇古文?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两篇古文。

(2)学生自主查阅词典,理解并掌握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结构。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欣赏两篇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进行小组交流和互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包括发言、讨论、提问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古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包括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感受、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等。

五、教学资源:1. 古文文本:《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作者和作品的背景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

2、品味层次美和意境美,学习写景的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大自然的美,理解作者写景的巧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欣赏完图片后,请同学给我们讲一下自己浏览过的山水风景。

看泰山之雄峻,观黄山之奇峰,赏庐山瀑布,游桂林山水……名山大川让人心旷神怡:清风明月、蓝天白云、雁落平沙、池生春草、曲径风荷……平常景观竟也贮满诗意。

真的,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陶弘景则用灵动的笔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山水美景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答谢中书书》,去欣赏这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解题,介绍作者。

“答谢中书书”两个“书”字连一起,这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最后一个“书”是指书信,前一个“书”与“谢中”连读指的是一个人。

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三)一读课文--通文意1、轻松听一听: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歇( ) 颓( ) 沉鳞( ) 康乐( ) 与()2、快乐译一译:小组内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边读边口头翻译课文,划出不会译的字词句。

3、大胆读一读:读出层次和意境。

建议大家这样读:A.把课文读成两个段落。

(描写议论相结合)B.把课文读成三个段落。

(总起----描写----议论)(四)二读课文--品意境这短短的几句话里蕴含着多少美呢?请你带上发现美的眼晴,当一次小导游,我从文中句中,看到之美,尤其是字用得好。

(五)三读课文--悟情怀陶弘景给朋友的书信中为什么要向我们展现这么美的世界,发出了“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的感慨呢?背景材料: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回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借美景抒写了怎样的情怀?(六)四读课文—诵经典现在,你就是作者陶弘景,站在美丽的江南,体验着大自然的美好,放情歌颂山川之美,咱们一起背诵《答谢中书书》。

根据下面提示的关键词背诵课文美峰流石壁林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仙都未复有课堂小结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采菊东篱;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访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欧阳修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政治上的失意、内心的苦闷,寄托在山水之间。

在人生的逆境中,他们看到的,不是凄风,不是苦雨;而是一片令人陶醉的好山好水。

让我们在琅琅的书声中,再次体会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愉悦吧!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本课是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文章,其中融入了文人学士细腻的情思。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答谢中书书》效果分析本节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读”贯穿整节课。

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一读课文通文意,二读课文品意境,三读课文悟情怀,四读课文诵经典”这四个环节,层序递进,让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通过朗读去品味文章的美,通过朗读去感悟作者的情感,最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背诵。

本节课我的预期效果是在“二读课文品意境”这个环节达到课堂教学高潮。

可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潮显露的晚了,在课文的最后,感悟情感的时候才达到高潮。

但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到课堂结束时,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文意,感悟出作者的情感,熟读并达到背诵。

《答谢中书书》教材分析《答谢中书书》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个单元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

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山水景物表达的情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本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用凝练的语言、精巧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清丽脱俗的山水画卷。

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

首句即照应题目。

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之意,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

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

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

是的,山中能有什么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

在述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么;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征。

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象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寄一样。

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

——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眼前流水自悠悠,歇歇偷闲恋绿畴。

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这是南北朝诗人陶弘景写的一首“退休诗”。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填空《答谢中书书》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

“书“的意思是,”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康乐”是。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五色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4、夕日欲颓5、沉鳞竞跃6、实是欲界之仙都7、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沉鳞竞跃 9、夕日欲颓三、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4、青林翠竹,四时俱备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高峰入云,清流见底8、实是欲界之仙都四、默写1、文中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

3、写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五、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本文作者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的?请用原句回答。

七、“高峰如云,清流见底”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角度写的?八、“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个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本文分几层?请写出各层大意。

《答谢中书书》教学反思《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这是一篇很好的课文,对于文章的美,主要采用“读”的方法来使学生体会,以“读”赏“美”,以“美”品“读”,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在品析文章的美句时,挖掘文本不够深入,给人一种蜻蜓点水的感觉。

在让学生品析美句时,几个学生都选了“晓雾将散,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磷竞跃”时,在有学法指导的前提下,学生大多局限于“这里是以动写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的理解上,应该引导学生而深入挖掘,这里的‘乱鸣”是一种嘈杂的声音吗?这时学生也该明白,这是一种随意的声音。

接下来就趁势引导,作者在这里是不是只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大自然的随意的和谐的声音呢?结合陶弘景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明白,作者刻画这种真实的洁净的声音,它们发出的这种声音不是为了名、为了利,既不是奉迎拍马之声,也不是争权夺利。

从这里就可以体会出作者的情怀:淡泊名利,喜欢真实的洁净的大自然,自己居身其中的欢快愉悦悠然自得的心情。

在教授过程中虽然注重了学法的指导,但学生并没有在具体的赏析中实践运用好,反而局限了他们的思维,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做得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多做多练的。

再有课堂进程慢,本节课我的预期效果是在“二读课文品意境”这个环节达到课堂教学高潮。

可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潮显露的晚了,在课文的最后,感悟情感的时候才达到高潮。

还有在学生的朗读中,让学生展示的不够多,老师指导朗读指导的不到位,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

《答谢中书书》课标分析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积累,尤其是重视文言字词的积累,《答谢中书书》这一课,需要学生了解短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反复朗读课文,以至背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篇课文学生需明确的任务(一)文言字词积累能熟练地借助注释、工具书翻译课文,通读文意。

(二)朗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要读出节奏、读准字音,理清思路,理解、分析课文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言语境中的意思。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4.在朗读中了解描写、议论表达方式。

5.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