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
九年级数学上册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新课 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先思考下面问题。
在图 3-6 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 1,直线 l1 ∥ l2∥ l3,分别交直线 m,n 与 格点 A1,A2,A3,B1,B2,B3.
课 程 讲 授
图 3-6
1
(1)计算 A1 A2
A2 A3
与
的值,你有什么发 现? B1B 2 B2 B3
2
25 10 ∴FC=AC-AF= -5= . 3 3 本例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的简单应用,为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定理做铺垫.注意对“截得的对应线段”中“截得”的理解,同时找准对应 线段是关键.
小结 作业 布置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1)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平行于三角 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
难点 教学 用具 教学 环节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定理解决问题.
课件、多媒体 二次 备课
说 (1)什么叫比例线段?
明
答:四条线段 a、 b、c 、d 中 ,如果 a: b=c: d,那么这四条线段 a 、b 、
c、d 叫 做成比例 的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复习 (2)比例的基本性质? 答:如果 a:b =c:d ,那么 ad =bc. 如果 ad =bc,那么 a:b =c:d . 如果 a:b =c:d ,那么(a-b):b =(c-d):d; (a+b):b =(c+ d):d.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自学课本,弄清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地由来,能运用该定理解答相关问题 二、 过程与方法 教学 目标 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领悟数学在现实世界的价值。 重点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最新北师版九年级初三数学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名师精品教案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重点)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相关问题.(难点)一、情景导入梯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如图是一个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左右不对称的梯子的简图,经测量,AB =BC =CD ,AA 1∥BB 1∥CC 1∥DD 1,那么A 1B 1和B 1C 1相等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如图,直线l 1∥l 2∥l 3,直线AC 分别交这三条直线于点A ,B ,C ,直线DF 分别交这三条直线于点D ,E ,F ,若AB =3,DE =72,EF =4,求BC 的长.解:∵直线l 1∥l 2∥l 3,且AB =3,DE =72,EF =4,∴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AB BC =DEEF ,即BC =EF DE ·AB =4 72×3=247.方法总结: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线段长的方法:先确定图中的平行线,由此联想到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结合待求线段和已知线段写出一个含有它们的比例关系式,构造出方程,解方程求出待求线段长.如图所示,直线l 1∥l 2∥l 3,下列比例式中成立的是( )A.AD DF =CE BCB.AD BE =BC AFC.CE DF =AD BCD.AF DF =BE CE解析:由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可知AD DF =BC CE ,故A 选项不成立;由AD BC =AFBE 可知B 选项不成立;由CE DF =BCAD可知C 选项不成立;D 选项成立.故选D.方法总结: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的比例式中,四条线段与两条直线的交点位置无关,关键是线段的对应,可简记为:“上下=上下,上全=上全,下全=下全”或“上上=下下=全全”.探究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边上,DE ∥BC ,若AD :AB =3∶4,AE =6,则AC 等于( )A.3B.4C.6D.8解析:由DE ∥BC 可得AD AB =AE AC ,即34=6AC,∴AC =8.故选D.易错提醒:在由平行线推出成比例线段的比例式时,要注意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比例式不能写错,要把对应的线段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图,在△ABC 的边AB 上取一点D ,在AC 上取一点E ,使得AD =AE ,直线DE 和BC 的延长线相交于P ,求证:BP CP =BDCE.解析:本题无法直接证明,分析所要求证的等式中,有BP :CP ,又含有BD ,故可考虑过点C 作PD 的平行线CF ,便可以构造出BP CP =BDDF,此时只需证得CE =DF 即可.证明:如图,过点C 作CF ∥PD 交AB 于点F ,则BP CP =BD DF ,AD DF =AECE .∵AD =AE ,∴DF =CE ,∴BP CP =BD CE. 方法总结:证明四条线段成比例时,如果图形中有平行线,则可以直接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以及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如果图中没有平行线,则需构造辅助线创造平行条件,再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得到相关比例式.三、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再次锻炼类比的数学思想,能把一个复杂的图形分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应用锻炼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在探索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探索结论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说理表达能力.励志名言:1、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案 2022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应用,培养识图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定理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推论及其应用.教学难点: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正确性的说明及推论应用.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什么是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2.如图(1)中,AD∥BE∥CF,且AB=BC,则的比值是多少?【自主探究】三条距离不相等的平行线截两条直线会有什么结果??那么32若==EF DE ,,BC AB ?那么43若==EF DE ,,BC AB 你能否利用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说明?【课堂探究】由上面例题我们可以得到: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说明:(1)画出定理的各种基本图形,对照图形写出相应的结论。
(2)写出其它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情况。
对应线段成比例可用下面的语言形象表示:右全左全右上左上全上全上下上下上===,,等等。
(3)由下面的定理的基本图形(1)和(2)得出推论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定理的基本图形和结论:3.例例:如图:在△ABC 中E,F 分别是AB 和CD 上的两点且EF//BC, (1)如果AE=7,EB=5,FC=4那么AF 的长是多少? (2)如果AB=10,AE=6,AF=5那么BE 的长是多少?【当堂训练】(1)已知线段PQ ,在PQ 上求一点D ,使PD :PQ=4:1; (2)已知线段PQ ,在PQ 上求一点D ,使PQ :DQ=4:1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第1课时 菱形的性质【学习目标】A 型基本图形X 型基本图形(1) (4)(2) (3)1.理解菱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严密的思维意识和审美意识.3.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基本概念的过程,在操作、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意识,体会几何说理的基本方法.【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学习难点】形成推理的能力.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菱形的性质先阅读教材P2-3页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菱形的定义是什么?答: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吗?答: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1.教师拿出平行四边形木框(可活动的),操作给学生看,让学生体会到:平移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使它与相邻的一条边相等,可以得到一个菱形,说明菱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此,菱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如图: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再打开.思考:(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2)有几条对称轴?(3)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4)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师生结论:(1)菱形;(2)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是菱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3)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4)菱形的四条边相等.3.归纳结论: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另外,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知识模块二菱形性质的应用解答下列各题:1.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3cm ,则该菱形的周长为__12__cm .2.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20cm ,∠A =60°,则对角线BD =__5__cm .典例讲解: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AD =60°,BD =6,求菱形的边长AB 和对角线AC 的长.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AD(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AC ⊥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OB =OD =12BD =12×6=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BAD =60°,∴△ABD 是等边三角形,∴AB =BD =6.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OA 2+OB 2=AB 2,∴OA =AB 2-OB 2=62-32=33,∴AC =2OA =6 3.对应练习: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已知AB =5cm ,AO =4cm .求BD 的长.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在Rt △AOB 中,由勾股定理,得AO 2+BO 2=AB 2,∴BO =AB 2-AO 2=52-42=3.∵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 =2BO =2×3=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探索菱形的性质 知识模块二 菱形性质的应用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1.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8cm,则菱形的边长为__2__cm.2.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10cm,BD=24cm,则菱形ABCD的周长为__52__cm.3.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B)A.内角和为360°B.对角线互相垂直C.对边平行D.对角线互相平行4.已知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边长相等,则菱形的邻角度数分别为(B)A.45°,135°B.60°,120°C.90°,90°D.30°,150°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_名师教学设计:4。2_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本章学习了成比例线段后,认识了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 通过对方格纸中成比例线段的探究,了解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并在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合作交流的经验,培养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验证,也进一步发展了类比的数学思想能力.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采用在方格纸中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研究相似形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理论,是《课程标准》图形的性质证明中列出的九个基本事实之一. 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并会灵活应用. 学生经历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想,并体会数形结合和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说理和简单推理的意识及能力;进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2.熟悉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应用.3.通过观察、计算、讨论、推理等数学活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难点:成比例线段中对应线段的确认.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线绳,三角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活动内容:教师拿出一根绳子,提出问题.这里有一根绳子,不通过测量,你能否快速地将这根绳子分成两部分,并且使这两部分的比是1:1吗?如果是2:3呢?处理方式: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合理的作法教师要给予肯定.最后教师给出提示:如果是1:1,对折就可以得到,如果是2:3的话,对折这个方法就实现不了,选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只要一组平行线就可以把绳子分成2:3的两部分. 找两个学生拿着线绳到台上展示一下,寻找2:3的分界点在哪儿,然后多举几个例子,如1:4的分界点在哪儿,然后4:1呢?3:2呢?让学生多试几次,总结方法.设计意图: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问题引入新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平行线分绳子也和本节课的内容很贴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二、探究新知活动内容1:(多媒体出示)在图1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 1∥l 2∥l 3分别交直线m ,n 于点A 1,A 2,A 3,B 1,B 2,B 3,问题1:计算232312121212232313131313,,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与与与的值,你有什么发现?处理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上述问题,教师收集各个小组得到的结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上述几组比值分别相等. 所以在这个图形中我们得到了三组成比例线段.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涉及的计算较多,计算量较大,以小组的方式展开合作可以分解计算任务,让小组中每名同学都有事情可做,经过合作、交流、探索得到结论. 同时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发现上图中的两条直线被截出三组成比例线段.活动内容2:如果改变平行线的位置,上面活动内容1的问题2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多媒体出示)问题1:将l 2向下平移到如图2的位置,直线m ,n 与l 2的交点分别为A 2,B 2,活动内容1的问题2得到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试着算一算,如果将12平移到其他位置呢?问题2:如果没有方格纸做背景,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处理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活动内容1的问题1提到的线段中是否有成比例线段,并通过结论猜想改变其他两条平行线的位置结论是否还成立.如果没有方格纸的辅助,进一步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个基本事实.设计意图:利用方格纸的辅助,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来发现成比例线段,如果在平面内用三条平行线去截两条直线,结论是否还成立是学生通过猜想归纳判断的.这里体现了数学中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得出结论: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3,a b c 几何语言:如图,∥∥,,.AB DE AB DE BC EF BC EF AC DF AC DF∴=== =上上下下 =上上全全 =下下全全处理方式: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一个定理,由于初中阶段无法证明,所以这里作为一个基本事实,无须证明,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清楚. 学生需要掌握的还是几何语言,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用 “上、下、全” 等文字来替代.设计意图: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是研究相似形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 在归纳出结论后,主要还是让学生理解图形和几何语言,通过 “上、下、全” 这些便于理解的文字帮助学生掌握三组常用的成比例线段,为下面的深入探究做铺垫.巩固练习1已知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截得的线段长度如图4所示,你能求出x 的值吗?参考答案:由已知条件,得347x =,所以214x =. 设计意图:本题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直接应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图形找到适当的成比例线段,并掌握书写的基本步骤.三、深入探究活动内容1:如果改变被截直线的位置,这些成比例线段还成立吗?(多媒体出示)如图5①,直线a ∥b ∥c ,分别交直线m ,n 于点A 1,A 2,A 3;B 1,B 2,B 3过点A 1作直线n 的平行线,与直线b ,c 分别交于点C 2,C 3(如图4-2-15②),图4-2-15②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处理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教师选择部分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合作交流的成果,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得到结论.活动内容2:图5②中的成比例线段有:232312121212232313131313,,.A A C C A A AC A A AC A A C C A A AC A A AC === 问题1:上面三组成比例线段你是如何得到的?问题2:这些成比例线段来自什么图形?如果把这个图形单独拿出来,这些成比例线段还成立吗?处理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1,师生共同总结. 利用图5②中出现的平行四边形,替换图5①中的成比例线段就可以得到上面的结论. 问题2可以让学生大胆猜想,将△A 1A 3C 3单独拿出来,这些成比例线段依然成立.得出结论: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6,DE BC 几何语言:如图,∥ ,,.AD AE AD AE BD CE BD CE AB AC AB AC∴====上上下下 =上上全全 =下下全全设计意图:通过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特殊化,得到了一个推论,这个推论是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基础,这个图形在以后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比较常用,所以需要学生熟记图形和结论,这里采用了和上面一样的简便记法,是为了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成比例线段.四、例题解析例 如图7,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EF ∥BC .(1)如果AE =7,EB =5,FC =4,那么AF 的长是多少?(2)如果AB =10,AE =6,AF =5,那么FC 的长是多少?(1).7,5,47428.55(2)EF ,.10,6,5,10525,6325105.33AE AF EF BC EB FCAE EB FC AE FC AF EB AE AF BC AB ACAB AE AF AB AF AC AE FC AC AF ∴====⋅⨯∴===∴====⋅⨯∴===∴=-=-=解:∥,,∥ 处理方式:学生分析要想求出上面两个题中线段的长,需要选用什么类型的成比例线段,然后由教师板书解题过程,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板书,掌握此类题目解题的基本步骤.设计意图:本例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的推论的直接应用,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对推论的理解,另一方面是为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做铺垫. 解题的关键是选好适当的成比例线段.例题改编如图,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EF ∥BC ,FD ∥AB , ()()2,12=20,3AE BD BC cm BD BE BC=求:;若求的长.处理方式:让4名学生上台板书,完成后集体讲解,规范步骤,纠正错误.设计意图:这道练习题与例题的类型相似,是想让全体学生掌握利用推论求线段长度的基本题目类型. 通过让更多的学生板书可以暴露一些学生在书写上的问题,然后共同纠正,力求达到全体学生都能学会的目的.五、回顾反思活动内容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享给大家.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总结指导.六、达标检测如图4-2-19,△ABC中,DE∥BC,AD=5,BD=10,AE=3,则CE的长为()A.9B.6C.3D.42.如图4-2-21,已知在△ABC中,D,E,F分别是边AB,AC,BC上的点,DE ∥BC,EF∥AB,且AD:BD=3:5,那么CF:BC等于()A.5:8B.3:8C.3:5D.2:53.如图4-2-22,两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线所截.(1)在图①中,AB=5,BC=7,EF=4,求DE的长;(2)在图②中,DE=6,EF=7,AB=5,求AC的长.处理方式:题目比较基础,学生需要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批改部分学生的作业,通过批改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设计意图:当堂检测及时获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分层次设计题目也是为了因材施教,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解题能力.七、布置作业课本P84习题4.3中的T1、T2、T3、T4.板书设计。
最新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doc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2.用推论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㈡教学思考:通过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㈢解决问题: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交流、归纳、总结过程获得结论,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感悟比例中间量的作用. 教学重点推论及应用.教学难点推论的应用.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媒体投影、胶片.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入新课问题1 上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本节将研究什么?学生共同手工拼图,通过思考探究得出结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操作过程中学生是否把被截得两直线交点放在相应位置.2.学生是否有探究本节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欲望.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直观得出初步结论.【活动二】探究推论问题2.被截直线的交点若落在第一条或第二条平行线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是否还成立?问题3.若上述问题成立,可得什么特殊结论?32112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猜想,并在拼好的图上测量、计算、证明.推论:投影出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是否认真、仔细的测量和计算. 2.学生能否用定理证明所得推论.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大胆猜测,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活动三】问题4 看图说比例式ABCD3()2() AB DE1() DE BC学生结对子,师生结对子说出比例式.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顺利回答对方所提出的比例式. 2.学生是否与同伴交流中达到互帮互学. 3.学生能否体会由平行得出多个比例式.设计意图:给学生表现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积极性.【活动四】 教学例3问题5 已知:如图:BC ∥DE ,AB=15,AC=9,BD=4,求:AE学生独立思考后,分组交流得出多种解题途径,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最佳方案.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顺利写出解决问题的比例式;2.在小组交流中学生能否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及最佳方案.设计意图:以学生分组讨论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活动五】问题6 如图:DE∥BC,AB=15,AC=7,AD=2,求EC.老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说思路,说方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顺利说出较简便的解题途径.2.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是否规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六】教学例4问题7 如图:⊿APM中,AM∥BN,CM∥DN,求证:PA:PB=PC:PD分析:师生共同完成.过程:由学生自己写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在复杂图形中找出相应的比例式.2.学生能否体会到比例中间量的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图形的能力.【活动七】问题8 如图:P是四边形OACB对角线的任意一点,且PM∥CB,PN∥CA,求证:OA:AN=OB:MB同桌交流、研讨,由学生分析讲解,写出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快速找到比例的中间量.2.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是否规范.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八】小结:我们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通过探究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老师重点关注:1.学生归纳总结能力;2.能否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反思学习过程;3.学生对推论的理解及应用程度.思考题: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是否平行于第三边?。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比例线段的灵活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比例线段的问题,并进行求解,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线段的结构,并正确设置比例关系进行计算。
-解决问题的策略选择:学生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来解决比例线段问题,是学习的难点。
-举例:在有多种解法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最简捷、最高效的解题方法。
-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几何图形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应用于不规则物体的切割和比例计算。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被分成比例的情况?”(如操场跑道的划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奥秘。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程度较高,但当我将问题具体化,进行案例分析时,部分学生开始显得有些吃力。这说明我们在教学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容易停留在表面。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强化。
-举例:已知平行线l1和l2之间的横截线段AB,且AC/BC = 2/3,若AC=4,求BC的长度。
-实际问题的应用:将比例线段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事实和推论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3.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和方法.4.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难点:学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事实和推论解决相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引入】教师活动:展示常见的梯子图片,提出几何问题:如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由生活常识可以知道AD,BE,CF互相平行,若AB=BC,你能猜想出什么结果呢?预设答案:DE=EF.教师活动:进一步说明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肯定同学们的回答正确,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对这一问题进行几何证明,引入本节课内【合作探究】教师活动:提出平行线分线段有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通过计算完成下面几个题目:在下图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 1∥l 2∥l 3,分别交直线m ,n 于格点A 1, A 2,A 3,B 1,B 2,B 3.问题(1):计算1223A A A A 与1223B B B B ,1213A AA A 与1213B B B B ,23231313A A B B A A B B 与的值,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勾股定理计算各条线段的长度再求比值.计算步骤如下: 先计算线段的长:222212*********A A A A =+==+=,, 222212231254845B B B B =+==+=,,1313525 5.A AB B ==,再计算比值:121223232151444245A A B B ,,A A B B ====121213132151555255A A B B ,,A A B B ====23231313424454555255A A B B ,.A A B B ====你发现了什么?232312121212232313131313A A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 问题(2):将l 2向下平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直线m ,n 与l 2的交点分别为A 2,B 2,你在问题(1)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l 2平移到其他位置呢?预设答案:同样方法先计算各线段的长,12231332225 2.A A A A A A ===,, 12231335255 5.B B B B B B ===,,经计算232312121212232313131313A A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A A B B ===第(1)小问结论仍然成立.问题(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教师活动:播放平行线位置变化时,截取线段长度的变化及对应比值变化情况的动画.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对应线段的比值是否相等.预设答案:得出结论: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归纳】教师活动:对上面三个题目内容进行抽象总结,归纳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内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符号语言:当l 1∥l 2∥l 3,则有: ABDE BC EF AB DEAC DF BC EF.AC DF AB BC DEEF,, 可以对应记忆为.上上上上下下左左,,下下全全全全右右【拓展】教师活动:讲解说明定理的内容,强调定理涉及的图形情况有多种,展示适用的图形情况:定理适用的几种基本图形【做一做】如图1,直线a ∥b ∥c ,分别交直线m ,n 于 A 1,A 2,A 3,B 1,B 2,B 3 .过点A 1作直线n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b ,c 于点C 2,C 3(如图2 ),图2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了教师活动:提示两组平行线所夹的图形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应相等.预设答案:依题意知,四边形A 1B 1B 2C 2、A 1B 1B 3C 3、C 2B 2B 3C 3均为平行四边形.故有:A 1C 2=B 1B 2、A 1C 3=B 1B 3、C 2C 3=B 2B 3,则:232312121212232313131313A A C C A A AC A A AC A A C C A A AC A A AC 、、、 【延伸】教师活动:将图2中的三角形标注出来并抽离,提出问题:将题目中的三角形单独拿出来,它反映了什么样的几何问题?预设答案: 1332233A A C A C A C 中,,则有: 232312121212232313131313A A C C A A AC A A AC A A C C A A AC A A AC 、、、 【归纳】教师活动:对上面三角形中涉及的几何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符号语言:△ABC 中,MN ∥BC ,分别交AB 、AC 于点M 、N ,则有:AM AN MB NC AM AN AB AC MB NC.AB AC、、【拓展】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吗?将问题转换成几何问题展示:如图,已知△ABC ,MN ∥BC ,分别与△ABC 的两边BA 、CA 的延长线于点M 、N ,求证:AM AN.ABAC提示:做出辅助线,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预设答案:证明:过A 点做MN 的平行线l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AMAN.ABAC【归纳】教师活动:对上面三角形中涉及的几何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的第二种形式.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符号语言:MN ∥BC ,分别与△ABC 的两边BA 、CA 的延长线于点M 、N ,则有:AM AN.ABAC【典型例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组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如图,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EF ∥BC .(1)如果AE =7,EB =5,FC =4.那么AF 的长是多少?(2)如果AB =10,AE =6,AF =5.那么FC 的长是多少?教师分析:依题意知,EF ∥BC ,可以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1)已知AE 、EB 、FC ,直接套用比例关系式可求出AF 的长.(2)已知AB 、AE 、AF ,可先求出AC 的长,再由AC 与AF 的差求出FC .展示完整解题过程: 解:(1)∵ EF //BC , ∴.AE AFEB FC33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如图,已知l 1∥l 2∥l 3,下列比例式错误的是( )A.AC BD CE DF =B.AC BDAE BF= C.CE DF AE BF = D.AE BDBF AC= 2.如图,已知l 1∥l 2∥l 3,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 )A.AD CE DF BC = B. AD BCBE AF = C.AF BE DF CE = D. CE ADDF BC= 3.如图,BC ∥DE ,AB =15,AC =9,BD = 10,AE =______.4.如图,DE∥BC,AB=6,AC=9,AD=2则EC=______.答案:1.D2.C3.解:因为BC∥DE,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得AB ACBD CE=,又AB=15,AC=9,BD = 10,解得:CE = 6.所以AE =AC+CE =15.4. 解:因为DE∥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得AB ADAC AE=,又AB=6,AC=9,AD=2,解得:AE = 3.所以EC =AC+AE =12.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习题4.3第2、3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1北师大版
4。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重点)2。
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解决相关问题.(难点)一、情景导入梯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如图是一个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左右不对称的梯子的简图,经测量,AB=BC=CD,AA1∥BB1∥CC1∥DD1,那么A1B1和B 1C1相等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如图,直线l1∥l2∥l3,直线AC分别交这三条直线于点A,B,C,直线DF分别交这三条直线于点D,E,F,若AB=3,DE=错误!,EF=4,求BC的长。
解:∵直线l1∥l2∥l3,且AB=3,DE=错误!,EF=4,∴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错误!=错误!,即BC=错误!·AB=错误!×3=错误!.方法总结: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求线段长的方法:先确定图中的平行线,由此联想到线段之间的比例关系,结合待求线段和已知线段写出一个含有它们的比例关系式,构造出方程,解方程求出待求线段长。
如图所示,直线l1∥l2∥l3,下列比例式中成立的是( )A。
错误!=错误!B。
错误!=错误!C.错误!=错误!D.错误!=错误!解析:由平分线分线段成比例可知错误!=错误!,故A选项不成立;由错误!=错误!可知B选项不成立;由错误!=错误!可知C选项不成立;D选项成立。
故选D.方法总结: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到的比例式中,四条线段与两条直线的交点位置无关,关键是线段的对应,可简记为:“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或“错误!=错误!=错误!”。
探究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E分别在AB,AC边上,DE∥BC,若AD:AB=3∶4,AE=6,则AC等于()A。
3B。
4C.6D.8解析:由DE∥BC可得错误!=错误!,即错误!=错误!,∴AC=8。
故选D.易错提醒:在由平行线推出成比例线段的比例式时,要注意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比例式不能写错,要把对应的线段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图,在△ABC的边AB上取一点D,在AC上取一点E,使得AD=AE,直线DE和BC的延长线相交于P,求证:错误!=错误!。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进一步了解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概念;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求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方法和技巧;3.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含义和方法。
难点1.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如何求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教学课件、计算器等教具;3.作业、练习题及解答;4.课外资料、图示、实物等;5.在教学前,建议学生自行下载安装一些数学软件,例如GeoGebra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老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平行线的图像,让学生回忆一下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同时,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想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相关概念,如:已知在$\\mathrm{\\Delta ABC}$中,$DE\\parallel BC$,AD:DB=3:2,求DE的长度。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探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方法。
步骤二:呈现1.结合课件和练习题,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公式、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进一步加深对平行线性质、相似三角形以及等比数列等概念的认识。
2.老师利用具体的实例,通过算式、图形等形式,与学生一起演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求解过程,让学生逐渐理解得更为深刻。
步骤三:练习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完成训练和巩固基本概念的练习题。
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老师不仅要提供一些基础练习题,还要准备一些较难的拓展练习题。
步骤四:总结1.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找出发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9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第4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为北师大版九年级教材第四章《图形的相似》第2节,继探究了成比例线段、比例的性质及其简单应用后,本课以“特殊——一般——特殊”的探究方法,先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通过观察、计算,由特殊到一般地逐步归纳、猜想,进而明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然后把这一基本事实特殊化(应用在三角形中)得到其推论,从而为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作准备。
二、教学目标1、通过在方格纸上研究几种特殊情况,逐步归纳、猜想和明确“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这一基本事实及其推论,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和方法;2、通过将此基本事实应用在三角形中,得出推论,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掌握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但对比例的基本性质可能还不够熟练。
通过本节的学习,既是对新知识的探索,又是对上节内容的巩固和后面内容的准备。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探索和掌握基本事实及其推论难点:在复杂图形中找准平行线所截的成比例线段。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一、旧知回顾1、以下四组线段,成比例的是( ) A .2cm ,3cm ,4cm ,6cmB .2cm ,4cm ,6cm ,8cmC .3cm ,4cm ,5cm ,6cmD .4cm ,6cm ,6cm ,8cm D .4cm ,6cm ,6cm ,8cm2、如果2x =3y ,那么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3、已知ab cc a b c b a +=+=+=k,则k=_______. 学生刚学完成比例线段和比例的性质,部分学生对其掌握还不够熟练,因此设计回顾环节,既可以复习旧知,又能帮助学生较快进入课堂状态。
二、知识引入1、如图,小方格边长都为1,平行线l1∥l2∥l3分别交直线m,n于格点A1,A2,A3,B1,B2,B3,计算各线段长,你有什么发现?2、将l2向下平移到如右图的位置,直线m,n与l2的交点分别为A2,B2,你在问题1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l2平移到其它位置呢?3、你有什么猜想?4、你认为应该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说明:通过对这些特殊例子的探索,我们可以归纳出一个猜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 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2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主要介绍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对于线段的比例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将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突破。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之间的关系。
例如,假设有一块土地,被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线分成四个部分,如何求出每个部分的面积比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呈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定理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 2.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3. 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未知量。
教学重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1.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未知量。
教学步骤Step 1 自主探究1.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图示:A-----------B| / || / |C--D--------E--F在图示中,线段DE与AB平行,线段CD与EF交于点D。
请同学们自行测量线段AD、DC、DE、CE和BE的长度,并计算它们的比值,填写到下面的表格中:线段长度ADDCDECEBE2.根据同学们自行填写的表格,提问:–你们是否发现线段AD:线段DC和线段DE:线段CE是比例关系?–你们是否发现线段DE:线段BE和线段CE:线段EF是比例关系?Step 2 确定概念1.通过Step 1的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当两条平行线与第三条交线,将交线上的点连接起来,形成的线段分别与两条平行线相交于A和B两点,如图示:A----------BΔACD ∥ ΔBCE则线段AD、DC、CE、EB成比例。
2.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Step 3 研究性练习1.请同学们自行完成如下的研究性练习:A------------B-- C| / || / |D--E-----F---------G在图示中,线段DE与FG平行,线段AD与BG相交于点E。
试求证:线段AD:线段BG和线段DE:线段FG成比例。
Step 4 提供思路1.接下来,我们将提供一个能够判定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方法。
2.方法如下:–在平行线DE和BC上分别取一点F和G;–连接点A到点F,连接点B到点G;–连接点F到点G,连接点A到点G,连接点B到点F。
如图示:F--------------G| \\ / |A | \\ ΔAFG / | B| \\ / || ΔABG || / || ΔEBF || / |E------------D–若有其中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第三个三角形面积的比,那么线段AD、DC、CE、EB成比例。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4章《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 教案
4.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过程与方法】探索并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和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如图,任意画两条直线l1,l2,再画三条与l1,l2相交的平行线l3,l4,l5,分别度量l3,l4,l5在l1上截得的两条线段AB,BC和在l2上截得的两条线段DE,EF的长度,AB∶BC与DE∶EF相等吗?任意平移l5,再度量AB,BC,DE,EF的长度,AB∶BC与DE∶EF相等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典例1如图,直线l1∥l2∥l3,若AB=3,BC=4,则DEDF的值是()A.73B.37C.43D.47[解析]因为l1∥l2∥l3,且AB=3,BC=4,所以DEDF =ABAC=ABAB+BC=37.[答案] B如图,F是▱ABCD的边CD上一点,直线BF交AD的延长线于点E,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EDEA =DFABB.DEBC=EFFBC.BCDE =BFBED.BFBE=BCAE[答案] C探究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典例2如图,在△ABC中,点D在边AB上,BD=2AD,DE∥BC交AC于点E,若线段DE=5,则线段BC的长为()A.7.5B.10C.15D.20[解析]∵DE∥BC,∴△ADE∽△ABC,∴ADAB =DEBC.∵BD=2AD,∴ADAB=13.∵DE=5,∴5BC=13,∴BC=15.[答案] C在△ABC中,AB=24,AC=18,D是AC上一点,AD=12,在AB上取一点E,使以A,D,E 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则AE的长为()A.16B.14C.16或14D.16或9[答案] D三、板书设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索并掌握基本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其次,会应用该性质及其推论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并且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和方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案、教学设计
2.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随后,教师引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教师开始讲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首先,通过几何画板演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一性质。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语言,对这一性质进行严谨的证明。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适时进行总结性评价,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拓展:
-引导学生探索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设计等领域。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注重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点: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运用比例关系解决几何问题。
3.证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方法和步骤。
(三)学生小组讨论
讲授新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作业要求: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遇到问题可先尝试自行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可请教同学或老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及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对图形的变换和推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及证明过程。
2.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及证明过程。
2.教学难点: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方法。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2.实例教学法: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例题和练习。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定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性质;2.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求解方法;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2.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三、教学过程1. 知识引入首先,通过一道数学题目来引入和激发学生们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兴趣和求解欲望:问题:已知在平行线AB和CD上,E、F、G、H四点共线,且AE:EB = FD:DC = 1:3,求GH的长度。
这道题目就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一道题目,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2. 概念讲解在引入之后,可以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进行讲解,包括平行线的定义、线段的定义、成比例线段的定义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义,引导学生们逐步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同时也需要帮助他们消除对于概念的混淆和错误认识,让他们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
3. 求解方法接下来,需要讲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求解方法,主要包括等比例原理和比例定理两种求解方法,同时也需要通过数学证明加深学生们对于求解方法的理解及运用。
4. 实例练习教学过程中需要设置许多具体的例子,以示范与练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课堂内外的实例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也能在实际操作中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5. 拓展练习最后,可以进行一些拓展练习,比如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或者更高难度的求解问题,让学生们进一步拓展和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实时的教学评价,可以通过课堂作业、提问反馈等方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或不足之处,有效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推理.
2.进一步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其推论. 难点:成比例的线段中对应线段的确认.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直尺或三角板.
四、相关资源
《复习成比例线段》动画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成比例线段,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成比例线段?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回忆,教师找学生代表回答. 答:在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a c
b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本节课我们在成比例线段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行线分线段中的成比例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的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准备. 【探究新知】
想一想 下图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 1∥l 2∥l 3,分别交直线m ,n 于格点A 1,A 2,A 3,B 1,B 2,B 3.
(1)计算
1223A A A A 与1223B B B B ,1213A A A A 与1213B B
B B ,2313A A A A 与2313
B B B B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2)将l 2向下平移到如下图的位置,直线m ,n 与l 2的交点分别为A 2,B 2,你在问题(1)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l 2平移到其他位置呢?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吗?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
解:(1)由题图可得A 1A 2
=A 2A 3
=A 1A 3
,B 1B 2
=B 2B 3
,B 1B 3
=
所以
122314A A A A ==
,122314B B B B =
,121315A A A A ==
,12131
5
B B B B ==,
231345A A A A ==
,231345
B B B B ==. 发现:
1223A A A A =1223B B B B ,1213A A A A =1213B B
B B ,2313A A A A =2313
B B B B .
(2)将l 2平移到如图的位置时,发现的结论仍然成立;将l 2平移到其他位置时,发现的结论也仍然成立.
(3)由(1)(2)可以猜想出: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例.
归纳 一般地,有如下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得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做一做 如图,直线a ∥b ∥c ,分别交直线m ,n 于点A 1,A 2,A 3,B 1,B 2,B 3,过点A 1作直线n 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b ,c 于点C 2,C 3(如下,右图所示).如下,右图中有哪些成比例线段?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 解:
12122323A A A C A A C C =
,12122323A A B B A A B B =,12121313A A A C A A A C =,12121313A A B B
A A
B B =,13132323
A A
B B A A B B =,13132323A A A
C A A C C =
,12122323A C B B C C B B =,12121313A C B B
A C
B B =,13132323
A C
B B
C C B B =.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用几何语言表示如下:
如图①②③所示,若DE ∥BC ,则有
AD AE AB AC =,AD AE DB EC =,DB EC
AB AC
=
.
设计意图:通过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特殊化,从而得到它的一个推论.
A B
C
D
E A
B
C
D
E
D C
B
A ③
②①
【典例精析】
例 如图,在△ABC 中,E ,F 分别是AB 和AC 上的点,且EF ∥BC . (1)如果AE =7,EB =5,FC =4,那么AF 的长是多少? (2)如果AB =10,AE =6,AF =5,那么FC 的长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例题,学生尝试完成,教师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 解:(1)∵EF ∥BC , ∴
AE AF
EB FC
=
. ∵AE =7,EB =5,FC =4, ∴7428
55
AE FC AF EB ⨯=
==. (2)∵EF ∥BC , ∴
AE AF AB AC
=
. ∵AB =10,AE =6,AF =5,
∴10525
63
AB AF AC AE ⨯=
==
. ∴FC =AC -AF =2510
533
-=.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堂练习】
1.如图,l 1∥l 2∥l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由A
B =B
C 可得FG =GH B .由AB =BC 可得OB =OG
C .由CE =2C
D 可得CA =2BC D .由GH =
1
2
FH 可得CD =DE 2.如图,已知在△ABC 中,点D ,E ,F 分别是边AB ,AC ,BC 上的点,DE ∥BC ,EF ∥AB ,且AD ∶DB =3∶5,那么CF ∶CB 等于
( ).
A .5∶8
B .3∶8
C .3∶5
D .2∶5 3.如图,已知D
E ∥BC ,E
F ∥A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AD DE D
B B
C B .EF DE AB BC = C .AE BF EC FC =
D .AB CE
AD AC
=
4.如图,AB ∥CD ∥EF ,且AD =DF ,则BC =_________.
5.在△ABC 中,AB =6,AC =9,点D 在边AB 所在的直线上,且AD =2,过点D 作DE ∥BC 交边AC 所在的直线于点E ,则CE 的长为__________.
6.如图,AB ∥DC ,AE =DE ,EF ∥BC ,EF =12 cm ,则BC =_________cm .
7.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E 是AC 的中点,EF ⊥BC 于点F ,
若CF =1.2 cm ,那么BC =______cm .
8.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DE ∥BC ,若3
4
AD AE =,BD =2,试求EC 的值.
师生活动:教师找几名学生板演,讲解出现的问题. 参考答案
1.B .2.A .3.C . 4.EC . 5.6或12. 6.24. 7.4.8. 8.解:∵DE ∥BC ,∴
3
4
BD AD EC AE ==. 又∵BD =2,∴8
3
EC =.
设计意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堂小结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养成系统整理知识的学习习惯,加深认识,深化提高,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七、板书设计
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