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理论及建构主义概述

合集下载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引言概述:维果茨基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社会文化理论1.1 知识的社会性维果茨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社会交往和文化传承而获得的。

1.2 基本概念的内部化维果茨基提出基本概念的内部化是认知发展的关键过程,通过社会化活动和交往,个体将外部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1.3 区分近似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维果茨基提出了近似发展水平和实际发展水平的概念,指出个体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能力和实际表现之间的差距。

二、区分发展区域2.1 指导性活动的重要性维果茨基认为,成人和更有经验的同伴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指导性活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2.2 基于合作的学习解和内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

2.3 儿童的主动学习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主动的参预者,通过主动探索和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认知发展。

三、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1 操作性阶段维果茨基提出了操作性阶段的概念,指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通过感知和操作来获取知识。

3.2 概念形成阶段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在认知发展的中期阶段开始形成概念,通过语言和符号的运用来理解和表达知识。

3.3 概念内在化阶段维果茨基认为,概念内在化是认知发展的最终阶段,个体通过将概念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了认知的内在发展。

四、认知发展与教育实践4.1 个性化教学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4.2 合作学习和应用知识,促进认知发展。

4.3 情境化学习维果茨基认为,情境化学习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示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认知发展论原理

认知发展论原理

认知发展论原理认知发展论是指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的理论。

从婴儿期到成人,人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环境。

在婴儿期,人类的认知能力处于最初阶段。

婴儿对外界的认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实现。

他们通过观察和接触来了解世界,通过运动来探索和发现。

这一阶段的认知发展主要是基于感觉和运动的经验,婴儿逐渐学会了识别声音、触摸和视觉刺激,并能够通过各种动作来与环境进行交互。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开始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他们开始学会分类、排序和比较,并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

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游戏,儿童逐渐掌握了社交技巧和合作能力。

进入青少年期,人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青少年开始具备了更加复杂的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并能够理解和处理抽象概念。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考。

成人期是认知能力的巅峰阶段。

成人具备了更加成熟和全面的认知能力,能够进行高级的思维活动和复杂的问题解决。

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认知策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成人期的认知发展还包括对自我和他人的认知,即自我意识和社会认知。

总的来说,认知发展论强调了认知能力的渐进性和阶段性发展。

从婴儿到成人,人的认知能力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通过个体的经验和学习来塑造和发展。

认知发展论的研究对教育和心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指导教育实践和个体发展。

建构主义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整体得主要观点
7、建构主义得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得知识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借
助于她人得帮助,如人与人之间得协作、交流、利用必 要得信息等等,通过意义得建构而获得得。理想得学习 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与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建构主义整体得主要观点
6、师生角色得定位及其作用 (1)教师得角色就是学生建构知识得忠实支持者。教师得 作用从传统得传递知识得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得辅导者, 成为学生学习得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必须创设一种 良好得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 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她们得学习。教师必须 保证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 生 元认知工具与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得认知 加 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与理解得心理模式。教师 应 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教学就是逐步 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得过程。
情境中得。在日常生活与以往各种形式得学习中,她们 已经形成了有关得知识经验,她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 得瞧法。即使就是有些问题她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 现成得经验可以借鉴,但就是当问题呈现在她们面前时, 她们还就是会基于以往得经验,依靠她们得认知能力,形 成对问题得解释,提出她们得假设。
建构主义整体得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整体得主要观点
4、建构主义得学习观 学习不就是简单得信息积累,更重要得就是包含新旧
知识经验得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得认知结构得重组。 学习过程不就是简单得信息输入、存储与提取,就是新 旧知识经验之间得双向得相互作用过程,也就就是学习 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得过程。
建构主义整体得主要观点
5、建构主义得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就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认识既不起因于主体(成熟论者所强调的),也不起因于客体(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而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认识的生长不仅仅是经验的结果,而强调个体在认知生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我们可以把图式看成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同化是指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到头脑中原有图式之内,是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就像消化系统将营养吸收一样。

顺化顺化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和重建,以适应环境,这就是顺化的过程。

可见,从本质而言,同化主要是指个体对环境的作用;顺化主要是指环境对个体的作用。

平衡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

如果用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做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建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皮亚杰认为图式同化、顺化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二、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各阶段出现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第二,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图式,这些相对稳定的图式决定了个体行为的一般特征;第三,认知图式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建构过程,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

前一阶段的图式是后一阶段图式的先决条件,并被后者所取代。

皮亚杰借用逻辑和数学的概念来分析说明思维发展的过程。

他把运演水平作为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

教育学的教育发展理论

教育学的教育发展理论

教育学的教育发展理论教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标、过程和方法,致力于培养人的能力、品格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育学的教育发展理论是指对教育发展过程中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教育发展的动力、模式、变革和评估等方面的理论探讨。

本文将围绕教育发展的理论框架,分析教育学中的主要发展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学中最早形成的理论之一,强调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引导学习。

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刺激的反应,而学习就是建立起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

行为主义理论注重学习的外部可观察行为,将教育视为一种条件反射的培养过程。

例如,帕维洛夫的狗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的机制,奠定了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着重研究儿童思维和知识的发展。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主体对现实世界进行主动构建和适应来实现的。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个体会经历不同的认知阶段,从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结构。

这一理论对教育的影响在于,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提倡针对学习者的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来设计教学活动。

三、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是由俄罗斯心理学家杜威和维果茨基提出的,强调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赖。

该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在社会互动和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的,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塑造的。

在教育中,社会文化理论强调教育应该创造具有挑战性和丰富性的学习环境,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四、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是对传统认知理论的扩展和发展,强调学习是通过个体对新知识与既有知识进行对比、整合和重塑来实现的。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主动参与实践和解决问题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认为知识的建构是个体与社会共同完成的。

在教育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要求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情境,鼓励学习者主动探究、协作学习。

综合而言,教育学的教育发展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多个方面。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八章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二)社会建构主义

来源:维果茨基的理论 基本观点
①知识不仅通过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且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作用来建构。 两类知识:自下而上的知识、自上而下的知识 ②儿童知识经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在与成人或同 伴的交往活动中,依靠他们的帮助,解决自己 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 发生。在课上,我们首先向学生播放情景动画: 【播放动画情景三】:小红又想,如果别人打开我的电脑,不也是可 以偷看我的日记?我应该想个办法如何保护我的电子日记才行,但 是如何保护我的文件呀?(设下疑问) (2)确定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小红保护电子文件,看谁的方法多 (“锚”) 。

情境性 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 中。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它只有通过具 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
六、学习的认知建构过程
(一)

生成性学习(维特罗克)
理解的生成过程 意义建构的条件 (1)材料本身的可理解性 (2)学习者先前知识水平 (3)学习者的建构加工活动 促成意义生成的策略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课例(一) 《让文件更安全》
教学过程: (7)课外扩展 教师演示黑客非法入侵他人电脑的动画情景,为课外探究任务再 抛一个“锚”: ① 什么是黑客和黑客工具? ② 请就如何防止黑客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报告用WORD电子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或者网页等形式 提交。参考资源网址列表(略)。 知识迁移和课外延伸是网络课的一个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课后扩 展探究,以拓展学生的知识点,构建知识链。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比较及贡献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比较及贡献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对照目录一、皮亚杰的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2. 建构主义理论二、维果斯基的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2. 建构主义理论三、皮亚杰理论的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对照四、两种理论的现实意义一、皮亚杰的理论1. 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意义建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发展过程。

2. 发展阶段论:①感知运动阶段(0~2 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②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符号性特点,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等。

③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儿童具有明显符号性、逻辑性,能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克服思维自我性等,但思维仍局限于具体事物及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l~15 岁):儿童总体思维特点能够提检验假设、能监控内省自思,思维具抽象性、逆补偿等。

3. 影响发展因素: ①成熟:指机体特别神经系统以及内泌系统成熟。

②经验:物理经验(通过简单的抽象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 和数理逻辑经验 (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

③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

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④平衡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自我调节发展决定因素。

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里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建构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

他所创立的关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理论被称为发生认识论,其核心就是研究人的一生中自然逻辑的发展过程。

“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

”皮亚杰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中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智能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有组织的系统,而且都在不断地与环境发生互动。

01、认知_建构主义学派_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01、认知_建构主义学派_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

皮亚杰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

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

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

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

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为此,皮亚杰认为知识发展受三个基本的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他认为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能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新建立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与比较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做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就是所谓的学习。

早期的行为主义否认内部心理活动的作用,认为心理活动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因此被称为“暗箱”。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巴普洛夫、化生)。

2、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桑代克)。

3、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斯金纳)。

二、行为主义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在教育技术领域,斯金纳仍然是最受推崇的学习理论先驱之一。

程序教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影响斯金纳认为,只有通过机械装置才能提供必要的大量的强化系列。

这就是斯金纳设计教学机器、提倡程序教学的主要出发点。

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自动教学的方式,由于经常用机器来进行,也称之为“程序教学之父”。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是:1)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

学生充当消极的听众角色,没有机会普遍地、经常地作出积极反应。

传统的教科书也不给学生提供对每一单元的信息作出积极反应的可能性。

程序教学以问题形式向学生呈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通过写、说、运算、选择、比较等作出积极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小步子原则斯金纳把程序教学的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

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

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前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由于知识是逐步呈现的,学生容易理解,因此在整个学习进程中他能自始至终充满信心。

3)及时强化原则斯金纳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每个反应立即作出反馈,对行为的即时强化是控制行为的最好方法,能使该行为牢固建立。

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的反馈越快,强化效果就越大。

最常用的强化方式是即时知道结果和从一个框面进入下一个框面的活动。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建构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从学习理论角度讲,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它的出现被人们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这种理论关注的是人们如何获得意义的,强调学习者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该包括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比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之所以能够在90年代以来逐渐流行,是与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兴起、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以及研究者对学习理论研究的自觉反思分不开的。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成了当代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学习理论。

在我国,建构主义与多元智能理论成为支撑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皮亚杰。

他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布鲁纳、奥苏伯尔及维特罗克等人在认知结构与认知加工的过程及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与此同时,维果斯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以及“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和发展,并为该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一、几种主要的建构主义倾向1哲学家、教育学家、课程设计专家和心理学家都使用建构主义这一术语,不同的人使用这个术语的含义并不相同。

建构主义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双向作用而建构自己经验体系的过程,但在“外部输入——内部生成”和“个体——社会”两个维度上又表现出一定的分歧,由于这种分歧,使建构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倾向。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比较及贡献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比较及贡献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及对照目录一、皮亚杰的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二、维果斯基的理论1.认知发展理论2.建构主义理论三、皮亚杰理论的与维果斯基的理论对照四、两种理论的现实意义一、皮亚杰的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认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实现意义建构,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发展过程。

2.发展阶段论: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儿童主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

②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进入智慧发展阶段思维已表现符号性特点,其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等。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具有明显符号性、逻辑性,能进行简单逻辑推演,克服思维自我性等,但思维仍局限于具体事物及经验缺乏抽象性。

④形式运算阶段(1l~15岁):儿童总体思维特点能够提检验假设、能监控内省自思,思维具抽象性、逆补偿等。

3.影响发展因素:①成熟:指机体特别神经系统以及内泌系统成熟。

②经验:物理经验(通过简单的抽象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主体自身动作协调的经验)。

③社会环境:指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主要是指他人与儿童之间的社会交往和教育的影响作用。

其中,儿童自身的主动性是其获得社会经验的重要前提。

④平衡化: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自我调节发展决定因素。

2)、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里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也是建构主义最重要的奠基人。

他所创立的关于学习者认知发展的理论被称为发生认识论,其核心就是研究人的一生中自然逻辑的发展过程。

“要充分解释学习是什么,则必须首先解释个体学习者是怎样进行建构和创造的,而不仅仅是怎样重复和复制的。

”皮亚杰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中最基本的观点是,人的智能和生物有机体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有组织的系统,而且都在不断地与环境发生互动。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

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原理、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的学科。

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理论是打下坚实学术基础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人本教育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以个体为中心,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这一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积极参与学习的主体,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经验的积累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理解。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环境。

这一理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外在行为和反应,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过程实现的。

教师应提供明确的目标和奖惩机制,以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和取得预期的学习结果。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尤其是在教授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

四、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研究人类思维和学习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这一理论提出了适应教育内容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挑战。

五、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个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接受文化传统来获得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社区和合作学习环境,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这一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依赖性,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跨文化意识。

综上所述,教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涉及到人本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的教育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课堂提问是以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思考、参与讨论、发表观点的教学形式。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批判性思维教育理论。

1.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强调学习是通过主体的思维活动和自主探索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他们建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维模式。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来建构知识和概念的过程。

课堂提问可以创造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知识建构。

3.批判性思维教育理论批判性思维教育理论认为,学习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判断和评估信息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分析、评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提问的应用体系建构课堂提问的应用体系建构包括提问目标、问题设置、提问方式和提问技巧。

1.提问目标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提问目标。

提问目标可以包括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思考、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等。

2.问题设置问题设置是课堂提问的核心环节。

问题应该与学习内容相关、有启发性、开放性和挑战性,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进行层层递进的设置。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置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探索欲望。

3.提问方式提问方式是指教师提问的形式和方式。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直接提问、间接提问、开放式提问、闭合式提问等。

教师在选择提问方式时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有机”建构主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有机”建构主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而 只是 理 想 地 认 为 二 者 是 正 比关 系 。 三 、有 机 建 构 主 义 的 认 知 阶会如何 学习。大多数人 能够看到教育的四大支柱之间的层级关 系,但是却 容易忽视这些支柱
之 间 的 继 起 关 系 。 也就 是 说 ,这 四种 能 力 的培 养 并 不 是 同 时 的 ,而 是 在 学 生 不 同 的认 知 阶段 分 别 进 行 的 ,而 这 种 依 次 进 行 之 间 又 不 是 孤 立 的 ,而 是 相 互联 系 的辩 证 关 系 。
的认知发展阶段假说 。同时,作者 为了进一步研 究的需要 ,建 立了认知发展 曲线。 关键词 :认知发展 阶段理论
引 言
孤岛效应
孤 岛困境
展 阶段 理 论 有 一 个透 彻 的 认 识 。 皮 亚 杰 心理 学 的 理 论 核 心 是 “ 生 认 发


上 世 纪 末 ,教 育 界 曾对 新 世 纪 教 育 的发 展 方 向 掀 起 过 一 次 广 泛 而
又热烈的讨论。19 9 6年 ,教育界权威 研究机构 “ 国际 2 1世纪教 育委
员 会 ” 向 联 合 国 教 科 文组 织 提 交 了一 份 报 告 ,核 心 内容 是 提 出 了 所 谓
“ 教育 的四大支柱” 的新 的教育理念和构想 ,分别是 :( ) l migt 1 e n a o
第一 、该理论 不能形 成一 个通用 于认 知发 展各 个 阶段 的统 一变 量 ,因此也就不能描绘 出一条关系 曲线 ,而只能使该理论处 于各阶段 离散 的、整体上不可解析 的状态 。 第二 、该理论对学生心 理学 的研 究 ,实 际上仍 旧停 留在表面上 , 对认知发展各 阶段的分析仍只局 限于形式层面 。 第 三、该理论没有在能力 与实际学 习效 果之 间建立正 确的联 系 ,

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几种理论介绍

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几种理论介绍

教育心理学中常见的几种理论介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学习和教育行为的学科,它探究人类学习的过程、发展和影响因素,旨在提供针对个体差异的教育指导方法。

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有许多理论被学者们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是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早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关联而形成的。

以美国心理学家沃森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者强调外部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他们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外界刺激的结果,通过正、负强化和惩罚等方式,可以塑造个体的学习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评价上。

教师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强化来帮助学生形成所期望的学习行为。

教学设计上,可以运用强化技术,例如奖励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而在评价方面,行为主义者倾向于关注学习行为的明确目标和可观测结果,例如考试成绩和行为观察。

二、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认知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能力。

依据皮亚杰的理论,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通过适应新信息和调整现有认知结构来实现的。

认知发展理论学派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引导学生在发展阶段上适宜的认知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题解决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该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巴德拉提出,他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在社交互动中进行的。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活动,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在适当的时候模仿这些行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教育实践中,社会学习理论要求教师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进行观察、模仿和参与他人的行为。

教师应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并提供具体的示范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简介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是指研究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即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平衡是指研究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中,XXX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

XXX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

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而顺应则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认知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

儿童的认知结构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

建构主义研究理论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研究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建构主义可以很好地解释人类研究过程的认知规律,包括研究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研究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在建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有效的认知研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研究环境。

建构主义研究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以从研究的含义和研究的方法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化:以现有的图式来理解环境事件的行为。 顺应: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3.自我调节 平衡化涉及评价当前的理解是否能对经验做出很好的解释,并 使参与理解这些经验的同化与顺应能保持某种适当的平衡。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第五章 认知发展理论及建构主义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一、皮亚杰学派的理论
Jean Piaget, 1896-1980
皮亚杰,瑞士著名心理 学家和哲学家,20世纪 杰出的心理学家,于20 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 生认识论,形成了其独 具特色的认知发展观, 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积 极影响。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一)皮亚杰的智力观
智慧行为是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 存的行为。智力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由于环境总是在不 断变化着的,因而智力也必然在变化着,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 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 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根据具体的、 可感知的事物进行逻辑推理,前运算阶段的几种心理上 的限制已不复存在。守恒、序列化、分类是这个阶段的 主要特征。 守恒是儿童理解客体的数量与其摆放和物理外表无关。 序列化是一种能使儿童按递增或递减排列客体的运算 分类:分类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放置在一起 的心理运算。
5.发展阶段的特点
①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具有普通性。
命题推理:
在推理思维时,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 只凭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例如,所有的 A均为B,且所有的B均为C,则A就是C。
能考虑到如果-那么 有效地处理一些假设的情境,不再局限于自己经历过的或能 够想象到的情境。 “要是你当学校校长,你怎样管理逃学的学生?”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知识结构(图式):在相似或同一类环境中不断地被重复使用 而得以迁移或概括,从而形成的行为结构或组织。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认知机能 组织指个体在处理其周围事物时,能统合运用其身体与心智 的各种功能,从而达到目的的一种身心活动历程。 适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或图式因环境限制而主动改变的心 理历程,它涉及到形成并精致图式以适应环境所采取的过程。
分不同的阶段。
具体运
算阶段
前运算 阶段
形式运 算阶段
感知运 动阶段
0岁
2岁
7岁
11岁 成人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感觉运动阶段(The Sensorimotor Stage)
通过对环境的刺激做出运动反应来进行思考和形成图式 的。目的性和客体永恒性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局限2:自我中心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局限3:不可逆
2+3=5 5-3=2


左 右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3.具体运算阶段(The Concrete-Operational Stage)
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
认知机能
自我调节
图式
组织
适应
同化
顺应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组织与适应在性质上具有不变的
功能,但是图式的性质则具有可
变的功能,根据图式功能特征的
不同,可以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划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运算是一种对其体验进行逻辑推理的内化的认知行为, 由于受到“知觉集中倾向”、“自我中心”、“不可 逆性”的限制,运算常常不合逻辑。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知觉集中倾向
AB
B
A
C
A
C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运算是一种对其体验进行逻辑推理的内化的认知行为,由于 受到“知觉集中倾向”、“自我中心”、“不可逆性”的限 制,运算常常不合逻辑。 局限1:知觉集中倾向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客体永恒性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2.前运算阶段(The Preoperational Stage)
运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象征符号)的象征功能和替代作 用,在头脑中将事物和动作内化。内化是把所经历的东西在 大脑中再建构,舍弃无关的细节,形成表象。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局限:还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2x3=6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4.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假设演绎推理 吊锤实验:吊绳长短、吊锤重量、推动力量,谁是影响吊锤 摆速度的决定因素?
符号: 词 语:“枕头” 心理表象:头脑中的枕头 动作:两个手掌合在一起放在脑边 物 品:书本——洋娃娃的枕头 典型特征: 延迟模仿和象征性游戏
School of Psycholog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运算是一种对其体验进行逻辑推理的内化的认 知行为,由于受到“知觉集中倾向”、“自我 中心”、“不可逆性”的限制,运算常常不合 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