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上半年运行情况分析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d5deea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d.png)
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重庆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山城”、“山水之城”、“桥都”等美誉。
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市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过去几年中,重庆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且在未来几年中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本文将对重庆的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重庆的产业基础重庆作为一个大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主要产业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
此外,重庆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1. 汽车制造业重庆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已经形成了以重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日产等为代表的汽车制造集群。
随着重庆市政府对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政策扶持,汽车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未来有望成为重庆的支柱产业。
2. 电子信息产业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和信息服务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重庆市政府近年来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等。
这些举措将会进一步提高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
3. 装备制造业重庆的装备制造业是重庆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重型机械、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推动,重庆的装备制造业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4. 化工医药产业重庆的化工医药产业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重庆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工原料、医药中间体和生物制药为主的化工医药产业体系。
随着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的加速转型和升级,重庆的化工医药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5. 航空航天产业重庆的航空航天产业也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重庆已经形成了以航空制造、航空维修和航天装备为主的航空航天产业体系。
重庆市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
![重庆市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22f3b31a37f111f1855b5c.png)
!"#$%&’$: ! &’()*+’ ,(-./0+ 1’2 /03*1 -0, )*13*1 1-452 )6 /06)(7-1/)0 /0,*81(9 /0 :’)0+;/0+ .’/<’ ;*-01/6/<-1/)0-559 (2652<18 1’2 (2= 5-1/)0 )6 /03*1 -0, )*13*1 )6 /06)(7-1/)0 /0,*81(9 /0 :’)0+;/0+, 1’/8 3-32( 2>-7/028 1’2 <)((25-1/)0 ,2+(22, /065*20<2, /0,*<1/)0 ,2= +(22 -0, -48)5*12 <)08*731/)0 (25-1/)0 )6 /06)(7-1/)0 /0,*81(9? &’2 -*1’)(8 1’/0@ 1’-1 1’2 /06)(7-1/)0 /0,*81(9 +(2-159 -662<18 1’2 2= <)0)79 )6 :’)0+;/0/55 1’2 <’)@2 3)/01 )6 1’2 2<)0)7/< ,2A25)37201 /0 :’)0+;/0+; -0, 1’2 *8/0+ ,2+(22
! ! 一、 数据及其整理
重 庆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以重庆市 H##H 年投 入产 出表 提供 的 $HH 个 部门 的投 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 参照国家统计局印发 的 《 统计上划分 信息相关产业暂行规定》 , 首先把整个国民经济分成五大部 门, 即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电子信息产 品制造业 和信息服务业。其中: 第一产业指表中的 第一产业; 第二产 业由表中的第二产业的数据 扣除 “ 电子信 息产品 制造业 ” ;
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趋势
![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4a3394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8.png)
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趋势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趋势引言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产业链的调整,电子制造产业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重庆市在电子制造领域的发展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的现状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是重庆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规模和产值在西南地区名列前茅。
目前,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工业园区,如重庆璧山经开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另一个是技术创新示范区,如重庆大学科技园和重庆南岸科技园。
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和消费电子等多个细分领域。
其中,电子元件的生产和销售规模最大,占据了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的重要部分。
重庆市的电子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璧山、南岸和北碚等地。
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一,重庆市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工程技术人才,为电子制造企业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其二,重庆市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及物流通道发达,方便电子制造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
其三,重庆市拥有完善的产业链,为电子制造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合作伙伴。
二、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1.技术创新成为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制造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重庆市电子制造企业正逐渐从传统制造模式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例如,重庆市的一些企业开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
2.产业升级推动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的发展为了提高竞争力,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正在加速产业升级。
重庆市的一些电子制造企业正朝着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
重庆市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3.重庆市电子制造产业向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重庆市电子制造企业正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结构,向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重庆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e14f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7.png)
3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高新技 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柱。
重庆市产业结构分析
重庆市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 逐渐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重庆市的传统产业如机械制造、汽车制造 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集群效 应,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重庆市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 新的经济增长点。
重庆市人均收入水平分析
人均收入持续增长
随着重庆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均收入也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城乡差距缩小
重庆市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比较全国人均收入
将重庆市的人均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重庆市人均收入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逐渐缩小。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分析
01
环境保护
02
资源利用
重庆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 力,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
重庆市在资源利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需要加强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等 方面的措施。
03
社会公平
重庆市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 进步,但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利。
04
的影响。 • 城乡发展不平衡:重庆市的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重庆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1 2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 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加强环境保Leabharlann 和治理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格环保法规和 标准,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重庆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人力资源
![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人力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6f2718a70029bd64783e2cff.png)
川渝地区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人力资源需求情况一、重庆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十五”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基础,今年开局以来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同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一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今年1-5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70.23亿元,同比增长38.2%。
全行业各领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软件及信息服务、信息家电、新型元器件和汽车电子、数字化仪器设备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继续呈上升态势,运行质量有所提高。
全行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1.产业规模继续扩大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在全国所占比重至今还没突破1%,但近几年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比重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0.23%上升到2005年的0.55%。
“十五”期间,本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66%,比同期全国年均增速34%高出一倍左右。
2005年,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强省四川省和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分别为435亿元和355亿元,位居西部第一和第二,规模是重庆的2倍和1.7倍。
今年1-5月两省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148亿元和55亿元,四川省的规模仍然为重庆市的2倍左右,但陕西省的规模已比我市同期70.23亿元小,目前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处于西部第二。
表 1:电子信息产业产品销售收入(亿元)比较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年均增速全国11876 14000 18800 26550 38411 34% 重庆27.73 39.2 71.91 139 210.33 66% 重庆占全国的比重(%)0.23 0.28 0.38 0.52 0.552.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呈现分化发展趋势“十一五”期间重庆市信息产业确定重点发展的六大领域,今年1-5月的发展情况良好。
在重点发展领域中,信息家电完成销售收入20.17亿元,同比增长28.33%,占比28.7%;新型元器件和汽车电子完成销售收入15.99亿元,同比增长63.66%,占比22.8%;软件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2.53亿元,同比增长34.78%,占比17.8%;数字化仪器设备和数字医疗完成销售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21.96%,占比17.6%;通信设备完成销售收入5.76亿元,同比增长70.27%,占比8.2%,其它类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3.45亿元,占比4.9%。
西部典型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
![西部典型地区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376f25b4daa58da0114a1b.png)
绝 对值( 元 )增 长额( 元 ) 增长率 ( ) 绝对值 ( 元) 增长额 ( 元) 增 长率( ) 亿 亿 亿 亿
20 01 2 2 00 2 3 00 2 4 OO 2 5 00
2 7 3 8 7 l 9 O
l 49 7 7 .7 l 71 O 9 .3 2 25 O.5 6 2 6 6 5.3 9 3 O69 .1
主导 产业或 支柱 产业 , 在我 国西 部开 发 的新 阶段 , 信 息产 业更 具有 重要 的战 略地 位 。信 息 产业 发 展
旨在 观测 电子 信息 产 品 制造 业 与 各 地 区经 济 相关
指标 间的变动趋势 和特 点 , 寻找两 者 问发展 的 内在
对 经济 增长 作 用 的 实 证 分 析 , 者 拟从 电 子 信 息 笔 产 品制造 业 销售 收入对 西 部 国民经 济 增长 的拉 动 与 贡献 的角度 进行 定 量研 究 。 电子 信息 产 品 制造 业尤 其是 其 中的 电子及 通 信设 备 制造 业 的快 速发
济 增 长 具 有 显 著 的 影 响 , 由 于在 经 济 中 的 比重 较 小 , 但 电子 信 息产 品制 造 业 以 至 于 整 个 信 息 产 业 对 地 区 经 济 增 长 和 发展 的 带 动 作 用 在 某 些 方 面 还 不 是 太 明 显 。在 西 部 开发 的新 阶段 , 大力 发 展 信 息 产 业 , 实 现 西 部 生 产 力 对
动作 用 , 别 是 在 电子 信 息 产 品制 造 业 相 对 集 中 特
的重 庆地 区 , 国 民 经 济 的 拉 动 作 用 表 现 得 更 为 对
二、 重庆 地 区 信 息 产 业 对 地 区经 济 增 长
影响的实证分析
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
![电子信息行业经济运行态势](https://img.taocdn.com/s3/m/2d80c061011ca300a6c390b9.png)
行业 总体运行情况
一
造业 收入保 持平稳增长 , 月度 增速始终 保持在 2 %左右 ,进入去年 7 ,受金 2 月 融危机 影响 ,收入增速一路 下滑 ,到去
年 1 月首 次出现负增长 。 1 当月规模 以上
)行业总体运行情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结构调整继
)8 0 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
: 。去年 1 1 ,我国规模 以上 ~1 月 i 产 业累 计实 现主 营业 务 收入 息
.
制造业 实现收入4 1 . 亿元 , 比下降 249 同
01 . 个百分点 。 去年 l 1 , ~l 月 规模 以上
亿元 ,同 比增长 1 %。其 中,制 6
制造业主营 业务收入累计增 长 1%,比 4
比上年 同期下 降 3 3个百分点 。 . 经济效益急剧下滑 。 去年 9 1 , ~l月
产业规模不 断扩 大 ,结构调整继
: 。去年 1 1 ,我 国规模 以上 ~1 月 息 产业 累计 实现 主营 业务 收 入
.
l%;制造业实 现工业增加值 1 4 1 2 4 0 2 .
亿元 ,同 比增长 1 .%。2 0 年 1 1 69 08 ~l 月 , 国软件业累计 完成软件业务 收入 我 6 7 . 亿 元 ,同比增长 3 .%,增速 比 97 3 08
中 经 扫 国济描 行运 _ 业 行-
中
20 年 1 月 我 国主要电子产 品生产情况如下 :共生产 电视机 9 08 ~1 2 13万台 ,比 20 年同期 2 07
了 4 。% ;数码相机产量达到 8 6 万台 ,相 比 20 年 同期的 70 .8万 台增长 了 1% ;移 .3 65 07 459 7
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
![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ec71c940a98271fe910ef9a1.png)
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作者:李波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7年第10期摘要: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质量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关键词:经济;分析;建议一、发展质量效益提高,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烟台平均水平。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亿元,同比增长15.9%;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6.9%。
工业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烟台市平均水平。
二是部分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上半年,我市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逆势突破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两位数增速,对冲了传统纺织服装、矿产资源等产业市场低迷、企业亏损、增速放缓制约,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态势。
三是全市工业用电量持续增长。
扣除水泥行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实行错峰生产影响外,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
二、创新驱动引领强化,企业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
今年新增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工业设计中心2家,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不断加快。
全市新增1户烟台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比重达35%以上。
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化。
已有24家企业与25个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引进高层职业管理者30余人,新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0人,在“招才引智”方面打造出新亮点。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推进。
组织企业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提升行动,鸿庆预涂股份、长裕玻璃、柳鑫新材等企业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近两年来,华安智能停车设备等19户企业成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0240b2b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a9.png)
2024年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本,经济发展迅速。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建设项目的加速推进,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将对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未来的挑战。
市场规模与结构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重庆市的GDP总量为xxxx亿元,同比增长了x.x%。
市场结构方面,重庆市的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构成。
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和金融业。
市场特点与竞争态势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区位优势:重庆市地处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与中西部其他城市有良好的交通连接,便于物资流通和市场开拓。
2.产业结构多元化:重庆市没有依赖于单一产业的经济结构,拥有众多的产业类型,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
3.消费市场潜力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庆市的消费市场逐渐扩大,各类消费品需求旺盛。
4.竞争激烈:由于重庆市经济发展迅速,各类企业涌入市场竞争,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大。
5.政策支持:重庆市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包括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市场机遇与挑战重庆市区域经济市场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1.优势产业发展机遇:重庆市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优势产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来提升竞争力。
2.城市建设项目带来的机遇:重庆市的城市建设项目不断推进,为相关产业链提供了机遇。
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建材和工程机械,提供了市场需求。
3.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挑战:由于重庆市地理位置特殊,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物流网络建设和优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4.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国际贸易摩擦、宏观经济波动等因素会对重庆市的经济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及时应对。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38d17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9.png)
重庆各行业现状报告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也是中国的汽车、化工、电子和冶金等行业的重要基地。
本报告将对重庆市各行业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和概述。
一、重庆汽车行业现状重庆汽车行业是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为代表。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其在重庆市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并且在研发与生产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则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汽车企业,其产品涵盖了传统燃油汽车、电动汽车以及混合动力汽车。
重庆汽车行业对于重庆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二、重庆化工行业现状重庆化工行业在该市的工业体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以重庆特钢为代表的冶炼企业和以重庆万华化学为代表的化工企业是该行业的重要代表。
重庆特钢公司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特钢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汽车和机械制造等领域。
重庆万华化学是中国一家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业务涵盖了涂料、聚氨酯和涤纶纤维等多个领域。
重庆化工行业的发展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
三、重庆电子行业现状重庆电子行业以烽火通信科技集团为代表,是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烽火通信是中国领先的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通信网络建设和信息化领域。
在重庆市,烽火通信有多个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为该市电子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重庆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该市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四、重庆冶金行业现状重庆冶金行业以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为代表,在该市的工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重庆钢铁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和能源等领域。
重庆冶金行业的发展为该市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制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重庆市的各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为该市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重庆汽车行业通过长安汽车和力帆汽车的发展,推动了重庆的汽车产业链成熟和完善;重庆化工行业通过重庆特钢和万华化学等企业的壮大,为该市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活力;重庆电子行业以烽火通信为代表,加速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庆冶金行业通过重庆钢铁公司的努力,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ec7c2bdd36a32d7375815b.png)
信 息产业形成 于 2 0世纪 6 ~ 0年代 , 07 目前正步入 高速发展 阶段 , 成为继农业 、 工业 、 服务 业之后 的第 四 产业 。信息产业不仅 因其较高 的生产效率而对其 自身
的产出增长起直 接的作用, 而且还通 过其 “ 溢作用 ” 外 ,
表 1 9 9年一 2 O 1 9 0 6年 间重 庆 市 GD P 与信 息 产 业 增 加 值 数 据 单 位 : 元 亿
2 o 2 9 . l 1 . o 4 6 28 128
2 o 3 7 . 1 5 . o 5 0 05 2 91 2 0 3 9 . 1 O1 o 6 4 16 5 . O
NA
3 33 4 . 55
1 5 . 12O
l 4 . 3 80 l 6 . 5 48
V0 . 5 No 4 12 . Au . 0 0 g2 1
信 息产 业拉 动 重 庆 经 济增 长 的 实证 分 析
罗刚 平 0 。
( . 仁职业 技术学 院 ;. 1 铜 2武陵山经济社会 发展研 究 中心 , 贵州 铜仁 5 4 0 ) 5 3 0
摘 要 : 章 对 19 ̄ 0 6年 间重 庆 市信 息 产 业在 经济 增 长 中的作 用进 行 实证 分 析 , 现 信 息产 业 的发 展 促 进 文 9920 发 了经 济 增 长 , 息产 业 增加 值 每 增 长 1 , 使 G 增 长052%。在 此 对 重 庆 市信 息 产 业 的发展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 信 % 会促 DP . 1 关键词 : 息产业; 济增长 ; 信 经 实证 分 析 中图 分 类 号 : 0 41 F6 .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8 8 ( 0 0 0 — 0 8 0 1 7 — 5 0 2 1 )4 0 7 — 4
重庆市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重庆市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6c68889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c.png)
重庆市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本文旨在探讨重庆市的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重庆市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分析重庆市产业和开发区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
一、重庆市产业分布情况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和行业。
下面是重庆市主要产业的分布情况:1. 制造业:重庆市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地。
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
其中,位于南岸区的重庆南岸工业园区和重庆经开区是重庆市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2. 服务业:重庆市的服务业发展迅速。
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文化等服务业在重庆市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重庆市主要的商务中心位于渝中区和江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3. 农业:尽管重庆市的市区面积很小,但农业仍然是该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农业产区集中在渝中区以外的郊区,包括合川、永川等地。
二、重庆市开发区分布情况为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重庆市设立了多个开发区。
以下是重庆市主要开发区的分布情况:1.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重庆经开区"):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是重庆市最早成立的开发区之一。
重庆经开区聚集了众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和研发机构,是该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2. 重庆南岸工业园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是重庆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之一。
重庆南岸工业园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越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制造业企业入驻。
3. 其他开发区:重庆市还设立了多个其他开发区,包括沙坪坝区、合川区、北碚区等。
这些开发区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
通过分析重庆市产业和开发区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发现重庆市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都具有较为优势和潜力。
各个开发区的发展也为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我们期待重庆市能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833a432e3f5727a5e962c1.png)
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保障。
本文首先分析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再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策1 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高级信息人才缺乏,阻碍了电子产业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是以知识和技术密集性产业存在。
因此,电子信息行业内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
但是,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大部分企业缺乏高级信息人才,严重阻碍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其一,当前我国电子信息行业中,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很难让高素质人才实现自我价值,高素质人才常常出现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其二,我国电子信息人才培养时间晚,信息人才尤其是高级信息人才在供需方面存在着极为不平衡的现象。
1.2 电子信息产业环境较差,市场秩序混乱通过实际表明,当前电子信息产业中大部分企业对环境不满意,电子信息企业的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其中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在电子信息市场中,有些企业为了有效提高经营利润,甘愿冒着侵犯其他电子企业知识产业的风险,开展一些盗版电子商品的活动。
假冒伪劣现象较为严重,尤其是一些电子软件产品,各个企业不断实行价格战术,从而形成了恶性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中国市场,同时也让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降低。
1.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企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仍然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电子信息企业依靠国外技术的局面。
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存在空芯化的现象较为严重,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较少,科技水平较低;同时,以电子信息企业为发展主题,研、产一体化的技术体系尚未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发展起来,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2 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2.1 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壮大电子产业人才队伍为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良性发展,需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e700d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1.png)
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一、总体情况根据对某工业园区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园区的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均呈现出积极向好的趋势。
二、工业生产1. 工业总产值上半年,该工业园区的工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同比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园区企业的稳定生产运营和积极开拓市场的努力。
其中,重点产业的增长幅度更为显著,为X%。
2. 主要产业表现该园区主要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化工材料为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在上半年的表现相当亮眼。
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迅猛,动力主要来自手机和智能设备的持续需求增长,产值增长X%。
装备制造业受益于国内投资增加和制造业升级的政策利好,增长X%。
化工材料产业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需求的回暖,增长X%。
三、投资环境1. 固定资产投资上半年,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达到X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新的投资项目的相继启动和已有项目的加大投资力度。
2. 外商投资外商投资是园区的重要支柱之一,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进一步增长,达到X亿元,增长X%。
外资企业的投资项目数量增加,为园区持续吸引外资提供了积极推动力。
四、就业状况上半年,该工业园区就业形势良好。
随着园区企业的发展,新增就业岗位X个,同比增长X%。
同时,园区通过培训和引进高技能人才,提高了就业质量和效益。
五、存在问题尽管经济运行总体良好,但某工业园区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占园区总企业数量一半以上的小微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其次,环境治理仍需要加强,避免污染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最后,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园区整体竞争力。
六、展望下半年展望下半年,某工业园区将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提供融资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促进其发展壮大。
同时,园区还将加快环境治理步伐,进一步加强园区的绿色发展。
重庆产业现状
![重庆产业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6c1c30d74b35eefdc9d333ba.png)
重庆产业开展现状一、重庆市产业开展现状〔一〕总体概况1.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总量不断增大,GDP保持年均11%的高速增长。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到达5097亿元,在全国排第24位,在西部地区位列第6位,是1997年的3.7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25元,在西部地区仅次于内蒙古〔32214元〕、新疆〔19893元〕、陕西〔18246元〕,位列第四。
2021年经济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比全国水平9%高出5.3个百分点,在西部12个省市中居第3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5位。
全市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生物医药和局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以金融、商贸物流、研发效劳等为代表的生产、生活性效劳业,以特色种养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构成了结构不断优化、门类更加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开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开展,重庆市的从业人员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在1907-2021年间,农林牧副渔的从业人员比重降低了12.2个百分点,总量从989万降到747万;第二产业从1997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20.6%,第三产业从1997年的24.1%上升到2021年的34.0%,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力量。
1020304050607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3 重庆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1997-2021〕全市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997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60%以上,第二产业在18-35%之间,第一产业投资占比小于3%。
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固定投资比为2.2:35.52:62.27,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
重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原因
![重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41b861c5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4.png)
重庆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原因重庆市作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本文将针对重庆市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引起这种发展的原因。
首先,重庆市作为国家级重要的内陆港口城市,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是连接东部沿海和西部内陆的重要通道。
此外,重庆还拥有丰富的水陆运输资源,包括长江、渝中港等。
这些优势使得重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资源。
第二,重庆市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了城市吸引力和发展的竞争力。
特别是在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为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努力使得重庆成为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和企业前来投资和发展。
第三,重庆市注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了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
重庆市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近年来还加大了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
通过扶持发展新兴产业,重庆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外,重庆市还注重创新和科技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加强了科技创新的投入,建设了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这些举措为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然而,重庆市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重庆市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其次,重庆市的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最后,重庆市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差距。
展望未来,重庆市的发展仍然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首先,重庆市将继续沿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道路前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创新型产业,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
其次,重庆市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互动合作,提升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水平。
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
![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12df2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7.png)
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一、引言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上游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
近年来,重庆市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本文将对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
二、重庆市产业基本情况重庆市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金融、科技、工业、商贸和物流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重庆市产业结构呈现出"一主多支,支撑结构合理,内外联动互促"的特点。
1. 主导产业:重庆市主导产业主要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能源化工、医药健康、现代服务业等。
汽车制造业是重庆市的支柱产业,拥有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企业。
重庆汽车工业基地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和销售基地之一。
电子信息业是另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重庆市拥有许多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联想、华为等。
2. 支撑产业:重庆市的支撑产业主要包括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
这些产业在重庆市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如钢铁产业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重庆市拥有多家大型钢铁企业。
装备制造业是重庆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涵盖了机床、汽车制造、船舶制造等多个领域。
3. 新兴产业:重庆市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绿色产业成为重庆市发展的重点方向。
重庆市积极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研发和投资。
三、重庆市产业发展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庆市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链水平,提升产业附加值。
重庆市将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
同时,重庆市将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
2. 开放型经济发展:重庆市将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全球市场的联系,推动重庆市的商品和服务出口。
重庆市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外贸水平,增加对外贸易额。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2023简版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2023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546e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8.png)
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引言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制造业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对重庆制造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的发展方向。
1. 重庆制造业概览重庆制造业是该地区经济的支柱之一,也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重庆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投资。
2. 重庆制造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2.1 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重庆位于长江中下游,交通便利,可快速连接内陆和沿海地区。
- 人力资源优势:重庆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资源,为制造业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 政策支持:重庆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2.2 发展劣势- 产业结构不完善:重庆制造业仍然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端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弱。
- 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重庆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研发还存在差距。
- 环保压力:重庆的制造业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3. 重庆制造业的现状3.1 产业结构分析重庆制造业的产业结构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冶金等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行业也在逐渐发展壮大。
3.2 创新能力分析重庆的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政府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3.3 环保发展分析重庆制造业在环保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政府加强了对环保政策的执行,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转型,减少环境污染。
4. 重庆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前景4.1 产业升级和转型重庆制造业将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大高端制造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升级。
4.2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解决重庆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瓶颈问题,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4.3 加强环保措施为解决重庆制造业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将继续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转型,提高环保技术和服务水平,打造绿色制造业。
2020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0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d9c33fe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2.png)
重庆统计22020年前三季度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科学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扎实做好“六保”工作,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市经济呈现稳定转好态势,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07.10亿元,同比增长2.6%。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16.91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008.62亿元,增长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81.57亿元,增长1.2%。
一、农业生产总体向好,畜牧业生产加速恢复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5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0%。
小春粮油生产平稳,夏粮产量119.6万吨,同比下降0.5%;秋粮播种面积稳中有增,主要秋粮作物总体长势良好,秋粮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全市蔬菜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量1621.8万吨,同比增长4.0%。
9月末,全市生猪存栏1020.9万头,同比增长15.3%;牛存栏103.6万头,增长0.8%;羊存栏329.1万只,增长0.1%;家禽存栏1.22亿只,增长4.6%。
二、工业经济加快复苏,新兴动能支撑有力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上半年回升3.4个百分点。
其中,9月份增加值同比增长10.5%,高于去年同期3.9个百分点。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制造业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
八大支柱产业持续复苏,汽车、电子和权威发布材料产业分别增长8.2%、12.2%和4.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
其中,9月当月汽车、电子和材料产业分别增长21.3%、15.6%和9.4%。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80836320b14e852459fb5740.png)
作者: 何悦
作者机构: 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8100
出版物刊名: 对外经贸
页码: 83-85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期
主题词: 电子信息 产业发展 重庆市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产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符合集约型经济的要求,已成为中国重点发展的新型产业,重庆市也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
针对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各种资源,整合优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现有企业发展,积极引进大型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力椎动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人才培养,大力引进复合型人才,建立有效的人才交流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招商引资,培育招商引资主体等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上半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内容提要]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发展速度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重庆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布局,承接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能力与潜力愈加明显。
但是,在当前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战略机遇发展期,重庆区县地方政府与工业园区的产业承接能力较弱、龙头项目招商难度、信息技术人才需求缺口、重庆在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亟待提升等问题制约着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此,重庆要加快完善招商引资配套政策服务、加快推进IT人才培养重点计划、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项目等策略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8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运行的格局,东部地区加大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产业资本向西部地区转移速度。
重庆市紧紧抓住东部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时期,以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发展速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一、运行特点分析
(一)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上半年重庆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格局,推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1-5月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
图1: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销售规模累计同比增长比较图
入125.85亿元,同比增长27.43%,比全国快5.5个百分点。
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91.35亿元,同比增长20.9%;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34.5亿元,同比增长48.6%。
图2:重庆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与软件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累计增长趋势图
与全国发展速度相比,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高出全国5.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与全国保持一致,软件业同比增长高出全国18.2个百分点(表1)。
表1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比较
注1:/art/2008/07/28/art_5104_49559.html,工业和信息化部,1-6月份数据。
注2:重庆市信息产业局1-5月份公告数据。
在西部地区,重庆市软件产业整体增速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快于四川省和陕西省,尤其是在软件业务收入、系统集成
收入、嵌入式软件收入方面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表2)。
表2渝川陕软件产业同比增速比较(2008年1-5月)
息化部。
(二)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
经过较长时期的充分工作,今年上半年重庆市招商引资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中取得重大突破,促进了产业腾飞。
美国惠普公司亚太地区惟一的全球测试服务中心、中电科集团重庆产业园6英寸芯片项目、中科院软件所和基础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分部、亚洲最大培训机构NIIT(印度国家信息学院)西南地区旗舰培训中心等国际国内IT巨头相继在六月份落户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
这四个项目涉及技术融合互动、人才和技术互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衔接,为重庆加速形成完整的软件产业链、聚集国内外著名软件企业、推进其它IT重大项目配套建设有着巨大引导作用。
同时,在承接东部电子信息产业资本转移方面,招商引资工
作也取得重大成绩。
1-4月份重庆吸引东部沿海地区投资总额达到了37.8亿元,丰富和完善了电子信息产业链。
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电子产品加工出口基地——重庆三峡光电科技园在万州开园,为发展太阳能电池组件、百万台笔记本电脑、IC级硅抛光片、消费电子、手机配件等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重点领域增强发展后劲
以3G通讯设备、汽车电子、数字医疗、太阳能光伏产业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核心产品取得重大进展,增强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后劲。
在3G通讯设备领域,重邮信科商用TCN 230型TD-HSDPA高速上网卡批量交付中国移动,并按照中国移动的要求开始服务奥运;重邮信科的3G数据卡已经与新邮通签订几万套的订单,这对推动重庆TD-SCDMA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汽车电子领域,长安汽车内部配套项目、恒伟林汽车零部件研制项目、德国马勒发动机零部件迁建项目、温州亚泰汽车零部件等汽车电子项目进入空港工业园区。
在数字医疗领域,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及生产的最新产品US-203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和UDC-202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成功打入美国市场,在开拓欧美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领域,江苏大全集团1500吨多晶硅项目成功投产,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正式启动一期多晶硅扩产项目;重庆兰花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000吨单晶硅及切片项目也在万州工业园区盐化园开工建设。
(四)政策环境促进优化发展
上半年,重庆狠抓发展软环境建设,积极规范和引导电子信息产业良性发展。
实施《重庆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企业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全市外包企业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加快我市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市信息产业局、市经济委员会、市环境保护局、市中小企业局联合起草《关于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意见》(渝府办发〔2008〕115号),鼓励和扶持关键共性节能减排信息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推进全市节能减排重点领域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引起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承接压力加大
发达国家和东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重庆转移的力度和速度加快,“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地区成为重要的产业承接地。
受国家土地、环境等紧缩性调控、重庆选资优商等诸多因素影响,“一小时经济圈”与渝东北地区产业承接的压力逐渐加大,主要表现在物流服务成本高、配套产业能力亟待提升、工业用土地偏紧、环保压力加大、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够、为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拓展等。
如果不加大承接能力的建设,产业引资的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对龙头项目招商难度极大
目前重庆重点开展以瞄准国际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巨头为核心招商引资工作。
对龙头项目的沟通联系涉及到资产盘活、战略
投资、股权分配、配套项目、要素保障、区域宏观政治经济稳定与战略发展、企业文化差异等很专业的细节难题。
尤其是对有国际影响力的IT巨头的引入,更需要市级部门综合协调,各委办局和园区互相配合等等。
(三)IT人才需求缺口较大
目前,重庆IT人才需求缺口超过20万,高级人才供给也严重短缺。
重庆95%IT人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计算机软硬件、电子技术、游戏动漫、信息服务外包等售后服务和低端销售领域,开发管理类高级人才份额太少。
另外,重庆本土市场IT人才需求集中在系统架构、项目设计、基础性软件开发及中高级管理类领域。
虽然全市教育机构每年提供约5万人的IT人力资源,但是由于重庆企业薪酬远低于其它大城市,人才流走严重。
(四)在西部地区竞争潜力有待提升
重庆市与四川省、陕西省是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三大支柱。
今年上半年,“汶川大地震”并没有改变四川省和陕西省电子信息产业平稳运行、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重庆电子信息产品
表3 渝川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长比较(2008年1-5月份)
注2:陕西省信息产业厅军工与产业管理处《产业动态(总第32期)》
制造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产业链不完整,其发展速度落后于四川和陕西(表3)。
另外,重庆软件产业规模偏小(表4),重庆的竞争潜力面临巨大的挑战。
表4 渝川陕软件产业收入比较(2008年1-5月份)单位:亿元
息化部。
三、对策建议
(一)加快专业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配套政策服务当前,跨国IT公司加快进入中国,从战略上配置最优秀的IT资源。
重庆的信息产业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初期,要积极借助跨国IT公司,创新发展模式,积极融入全球信息产业的价值链,建立特色鲜明的产业群,延伸出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向产业链
高端发展,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这就要求重庆一方面要积极与中央层面沟通协调,争取获得国家层面的最大支持,另一方面要尽快与产业巨头联盟合作,吸引全球最优秀的IT 资源在重庆配置。
另外,要加大加强重庆与台湾合作力度,承接更多的台湾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产业。
加大加强与印度的软件外包合作,承接软件离岸外包服务等等。
对重点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灵活方式,加快配套项目、配套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优惠政策、银行信贷等方面的建设,以及生活服务设施的完善,
(二)尽快推进“IT5000公益培训计划”,加快IT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当前,要尽快推进“IT5000公益培训计划”,优先重点支持培训平台或基地的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向人才生产力的转移速度。
以“IT5000公益培训计划”为引导,完善现有的培养体制、加快引进国际先进培训机构和IT巨头自办学校、加快提升教师技能等,从学校、企业、教师技能、教材内容、语言、客户服务、项目管理等方面加快重庆IT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面向国际化市场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项目
重庆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迅猛,但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
重庆本土信息产业为工业发展提供信息化服务还很不足。
重庆要搭建起良好的产业信
息化互动平台,引入世界级和国家级的软件开发机构,在嵌入式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领域,结合重庆产业优势,力促一批工业化改进项目,加快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项目,实现产业层面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