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合集下载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结
•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于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缺乏有 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部分领导干部滥用权力,损害法治。
总结
解决方法
提供实践机会:通过提供实践机会,让领导干部在实践 中积累经验,提高其运用法治的能力。
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提高领导干部对法 治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其法治意识。
建立监督机制: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对领导干部的权力 行使进行监督,防止其滥用权力,损害法治。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对法治的敬畏之心,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现象 ,严重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有些领导干部对法律规定不熟悉,对法律程序不了解,导致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失误 或不规范的情况。
有些领导干部缺乏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问题往 往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
展望
必要性
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力量,加强 其法治思维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公正性的需要:只有具备法治思维的领导干部才能保 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展望
• 防止权力滥用的重要手段: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可以有效地 防止权力滥用,维护社会公正。
展望
02
CATALOGUE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存在的问题 分析
缺乏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
总结词:意识不足
详细描述:一些领导干部对法律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缺乏对法律重要性的认识 ,导致在工作中无法正确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
缺乏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总结词:能力不足
详细描述:部分领导干部虽然了解法律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难以运用法治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导致工作中出现失误 。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简述领导干部如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领导干部在实施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能力:
一是要全面学习法律知识。

当今社会,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法律制度不断变化和完善,因此,领导干部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加强对相关法律的学习。

并将法律与各领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运用相关法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要树立遵循法律的意识,增强遵纪守法的觉悟。

法治教育宣传是推动一个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领导干部应该在每一个行动中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坚持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治的尊严。

三是要加强调研调查,增强办事能力。

领导干部要做到“学以
致用”,将所学的法律知识和依法办事的理念结合起来,不断
增强办事的能力。

同时要坚持反复调研,对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加强现实问题的把握,进而加强对发展趋势的认识,更好地把握大局。

四是要贯彻落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审慎精神。

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要注意实施各项措施的有效性、实效性,从大局出发,提出客观、合理的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勤恳耐心,不断提升
自己的执法能力。

总之,要想让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有所提高,就要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积极投入法治宣传教育,勤
于思考调研,有效落实措施,提升自身的执法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使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上实现真正的能力提高。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已经成为关键要素,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是落实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然而,在实践中,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不足。

随着法制化建设的深入,新时期要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法治思维能力,但是由于领导干部的职能,学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很多人没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和法律程序,无法准确地辨别社会问题的正误,因此对自己的工作有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

其次,旧的行政思想影响了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思维。

很多领导干部直接奉行旧的行政思想,容易倾向于在决策和行动上把道德和法律混为一谈,或者以“方便”为借口妥协“标准”,破坏法制秩序。

再者,司法理念不充分。

很多领导干部忽视了法律和司法权威,在某些问题上偏重着自己的主观判断,轻视法律,把权力放在自己手上,容易做出超出职权范围的行为,这不仅会损害公权力的威信,而且也会影响被管理者的法治意识。

最后,社会反映声音的失准。

在实践中,很多领导干部注意到政策反映的社会声音不准确,往往以自己的个人理解来取代政策解释,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偏见融入该项规定,从而导致工作行为失准。

为此,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专业水平,引导领导干部把法治思维贯彻到实践中,因势利导,广泛接受公众意见,积极寻求政策参考。

同时,完善司法保障制度,加大对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教育,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司法裁量范围,加强司法监督,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正义。

总之,政府要充分考虑法律问题,加大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培训力度,完善法制秩序,深化司法制度,严禁“自行其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正义,为社会司法公信力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运用能力

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运用能力

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运用能力在当今这个法治社会,大家都知道,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

想象一下,如果每位干部职工都能把法治融入到日常工作中,那真是太棒了!就像给工作加了调料,瞬间变得色香味俱全。

今天咱们就聊聊,如何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的运用能力。

首先啊,咱得搞清楚什么是法治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用法律的眼光去看问题。

比如说,遇到矛盾的时候,不是动辄就吵,而是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事儿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这时候就得运用法律知识,学会分析,别一头热就冒失。

这就好比你走进一个新地方,先得看看地图,不然随便走,可能就迷路了。

大家都知道,法治思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再来说说法治方法。

其实就是把法律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想象一下,你身边有个老法官,他告诉你:“这事儿不能急,要按照法律程序来。

”这就是法治方法在提醒你,做事得有条不紊。

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工作更高效,也能让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显得更专业。

试想一下,开会的时候,大家讨论问题,大家都能根据法律来判断,决策肯定会更加合理,工作起来也会更得心应手。

现在问题来了,如何提升这些能力呢?咱们得多学习。

别以为法治教育就只是枯燥的讲座,那可大错特错。

咱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案例来学习,比如电视剧里的法庭戏,或者是新闻里的真实案例。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让人耳目一新,激发大家的兴趣。

你想啊,谁会喜欢一上来就看到一堆密密麻麻的法律条文?还是讲讲那些让人惊讶的法律故事,更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实践也是关键。

理论再好,如果不去实践,就像说得再好听,心里也不一定踏实。

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法庭的活动,让大家亲身体验一下法治的魅力。

想象一下,穿上法官的袍子,坐在法庭上,审理一个个有趣的案件,那感觉简直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不仅能体会到法律的威严,还能学会如何运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既好玩,又能增长见识,真是一举两得。

咱们也得注重团队合作。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为了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古今中外的执政者、思想家先后提出或运用如神治、德治、礼治、人治、法治等各种各样的治国方略。

近代以来,法治以其独特的品格备受西方国家青睐。

从人治走向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从清末修宪到民国立法,中国法制建设在艰难推进,然而,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党从制宪到“文革”期间法制曾一度被严重践踏,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逐步推进法制国家建设。

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执政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明确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表明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认识到,不应只将法律视为一种管理的工具,这是我党在法治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从宏观到具体对建设法治中国作出部署,并进一步强调要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只有用法治遏制失控张扬的权力,使其在法律的轨道上运行,才能真正有效遏制腐败,建构长期稳定的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紧迫性和现实性(一)法治思维的内涵与特征[HT]1.法治思维的内涵十八大后,理论界和实务界从价值论、方法论、过程论、行为选择论等方面对“法治思维”作出各种界定。

姜明安认为,所谓“法治思维”,是指执政者在法治理念的基础上,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精神和法律逻辑对所遇到或所要处理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和形成结论、决定的思想认识活动与过程。

法治思维的内涵可通过四个维度来呈现。

(1)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法治思维是一种底线思维,是以合宪性与合法性为起点、以公平正义为中心的一个逻辑推理过程。

这种底线思维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进行合法性判断。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中国法治建设不断深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要求。

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不断提升法治素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推动国家法治进程。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法治教育、强化法治培训、建立健全法治机制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一、加强法治教育领导干部作为国家管理和决策的主要力量,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应当是非常深入和全面的。

加强法治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基础。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1.学习法律知识。

领导干部需要通过系统的法学教育,学习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党纪党规等法律知识。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学习典型案例。

通过学习典型案例,领导干部能够更好地了解法律在实践中的运用,避免犯法犯规的问题,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

3.参与法制宣传教育。

领导干部应当积极参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亲自带头宣传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法治的认识和意识。

二、强化法治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还需要通过强化法治培训来达到。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培训。

定期举办针对领导干部的法律法规培训班,深入讲解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让领导干部对法律有更深的了解。

2.法治思维培训。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法治思维水平。

3.法治素养培训。

培训领导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建立健全法治机制建立健全法治机制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健全领导干部法治考核机制。

将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严格要求,促使领导干部自觉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已经成为急迫的要求。

法治能力是指领导干部以法治思维为基础,运用法治方式认识、处理、决策相关事务的能力。

影响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就其主观方面的因素来讲,主要有法律基本知识、法律至上意识、法律责任观念三个方面。

法律基本知识是领导干部具有必要法治能力的前提法律基本知识是人们对法律及其相关事物的初步了解,也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检验其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

当前,在领导干部的任用上,要考察其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在领导干部的评价上,要考核其法治成效和守法状态。

可以说,干部的考察与考核都离不开对法治能力的要求。

基于此,法律基本知识就成为了领导干部所必须的知识素养和能力基础。

领导干部所必须具有的法律基本知识,包括:基本的宪法知识、行政法知识、民法知识、商法知识、刑法知识、诉讼法知识,以及自己工作领域中较为专门的法律知识。

除了一般的法律知识之外,工商部门的领导,应当具有工商法律知识,税务部门的领导应当具有必要的税务法律知识,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必须具有必要的金融法律知识。

以此类推,各领域、各行业的领导干部都必须具有自己工作部门的相关法律知识。

至于专门法律机构如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部门的领导干部,就不仅要具有法律基本知识,更应是相关法律问题的专家,对自己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有全面掌握和精深理解,并能良好运用。

法律至上的法治意识是领导干部具有法治能力的根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法律至高无上的意识,牢固树立法律权利必须保护,法律义务必须履行的观念。

牢记法律的红线不可触碰、法律的底线不可逾越。

对法律的制度规定,不能取决于自己主观上的好恶,不论赞成与否,都必须严格遵循而不得违反。

法律至上意识在领导干部的思想中必然包含着依法行权的意识。

手中的权切不可滥用,用权必须依法。

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思维

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思维《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思维》嘿,朋友们!咱们今天来聊聊领导干部咋提升法治思维。

你说这法治思维重要不?那可太重要啦!领导干部要是没这法治思维,那工作还不乱套啦。

那怎么提升呢?得多学习呀!得把那些法律法规好好琢磨琢磨,别总觉得这是枯燥的条文,其实里面都是智慧呢。

就像看一本有趣的书,深入进去,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还得在实践中锻炼。

遇到事儿别光凭感觉,得想想法律是咋规定的。

每做一个决定,都要在法律的框架里走走,这样时间长了,法治思维就慢慢养成啦。

还有啊,多和法律专业的人交流交流。

听听人家的想法和建议,说不定能给自己打开新思路。

呢,提升法治思维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得有耐心,得持之以恒。

领导干部们,加油吧!《领导干部如何提升法治思维》亲人们,咱们今天唠唠领导干部提升法治思维这点事儿。

咱先说说为啥要提升,这可关系到工作能不能顺顺当当,能不能让老百姓满意。

要是没个法治思维,那做决策可能就不靠谱,容易出岔子。

那怎么提呢?得常给自己“充电”,各种各样的法律知识都得懂一些。

别嫌麻烦,这就像给自己攒“武器”,遇到问题能拿出来用。

多参加一些法治培训和讲座,听听专家咋说的。

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其实是在给自己积累财富。

平时处理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提醒自己依法办事。

不能有侥幸心理,觉得偶尔违规一下没关系,那可不行!还得学会反思,做完一件事,回过头来想想,有没有符合法律要求,有不足的地方赶紧改。

而且,要多去基层走走,听听老百姓对法律的看法和需求。

这样心里有数,做决策才能更合法、更合理。

领导干部们,咱们可肩负着重要责任,一定要努力提升法治思维,为大家办好事、办实事!。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领导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因为他们是国家政权机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和执行法律法规的核心人员。

因此,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方面的建议,以帮助领导干部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1.加强法制教育领导干部需要接受更多的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

这些教育可以包括专门的法律课程、研讨会和案例分析,以及与法律相关的培训和培训推广等。

在这些课程和研讨会中,专家可以向领导干部传授更多的法律知识,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法律法规。

2.深入领导干部的智慧领导干部需要学习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了解其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需要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信息化技术,与各领域的专家联系和交流,以广泛了解所有领域的法律法规,协助解决各种法律问题。

3.注重思想品德教育领导干部需要加强思想品德建设,以更好地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

因此,应注重对他们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和管理。

必须引导他们秉持诚信、守法、勤奋和自我修养的精神,增强他们对法律的认识,以维护社会公正、文明和谐的环境。

4.增强法律意识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关键。

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职责的精神。

必须使他们始终关注法律的适用、法律的公正性和法律的权威性等重要问题,始终保持合法合规的行为方式,为自己的岗位贡献力量。

总之,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关键的。

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深入领导干部的智慧、注重思想品德教育和增强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工作,我们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他们的领导使命,并继续为实现法治建设做出努力。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问题:领导干部法治意识不强
1. 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理解不深刻,对法治的重要性缺乏清醒认识;
2. 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依据个人意志、经验或权力行使,不按法律程序和规范办事;
3.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行为较为常见,一些干部利用职权谋私、滥用权力等问题普遍存在。

整改措施:
1. 加强法律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

组织相关培训班和法治讲座,使干部了解法律法规、原则和精神;
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运行规范和监督机制,明确权力运行的边界和程序。

健全内部审查机制,发现和处置违法违纪行为;
3. 加强廉政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建立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树立干部守法意识和敬畏法纪的意识;
4. 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领导干部的问责机制。

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和绩效评估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5. 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推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共同筑牢法治意识防线。

通过上述整改措施,可以逐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加强
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确保干部依法办事,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培养与提升领导干部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

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法治思维,遵守法律,为各级政府和公民服务。

如何培养和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是一个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提升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法律意识,要求他们遵守法律、遵循法律,为公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应该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1.法律知识的普及领导干部应该熟知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为各级政府和公民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组织法律学习和培训、参加法律讲座等方式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学习。

2.法律意识的培养培养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是提升其法治思维的必要条件。

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教育。

例如,通过普及相关法律知识、组织法制培训,开展案例分析和示范,激发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遵法意识,促使他们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思维。

3.法律责任的落实领导干部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法制思维。

如在实施决策时,必须遵守法律和规定。

同时,还要积极行使权力,承担法律责任。

在促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该担负起责任,引导他们积极履行职责,推动法制建设。

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法治思维,要求他们深入思考、全面分析问题,依法行动,服从法律、尊重法律,遵循法律,为政府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为了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建设,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学领导干部应该具备法学知识,加强法律建设。

无论是从个人素质还是从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来考虑,领导干部都必须具备法学这一基本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学修养,提高其法学素质,从而准确理解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

领导干部应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和规定,同时,还要在事务处理中,真正落实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

因此,应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责任落实,切实维护法律权威、提高法律效力,实现法治社会的目标。

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

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

提高干部法治意识和能力
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
要任务之一。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帮助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
1. 加强法治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干部的法治教育,提高其对法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推进法治实践:鼓励干部在工作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法治实践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提高其法治实践能力。

3. 建立法治考核机制:将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纳入考核指标,通过考核促进干部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

4. 加强监督和问责:加强对干部在工作中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监督和问责,以强化其法治意识,推动其依法履职。

5. 培养法律专业人才:加强对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干部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和指导,提高其法治意识和能力。

总之,提高干部的法治意识和能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领导干部是一个国家和组织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方式对于国家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养和运用法治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首先,培养法治思维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基础。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执政、依法决策,注重从法治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和研修,培养领导干部的宪法法律意识,使其深刻理解和把握法治原则、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

同时,要加强法治理念的引领,提倡依法行政、依法执政,在处理问题时充分考虑法治化的方式和途径。

其次,提高法律素养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法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法律知识储备的提高。

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新时代的法律知识,了解新法规和政策,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利用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纠纷,为社会提供公正、稳定的法治环境。

加强法学研究和法律实务经验的积累,提高对法律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领导干部在法治实践中游刃有余。

最后,运用法治方式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落脚点。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以法治方式来解决问题,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

要注重法治思维的具体运用,坚持依法行政,推动依法治国。

在政策制定和决策实施中,要充分考虑法律的适用性和适当性,确保决策符合法律法规,遵循正义和公平原则。

同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法律资源,及时组织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法治服务。

综上所述,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运用能力,有助于加强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进程,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善于运用法治方式,为全面建设法治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不断培养法治思维、提升法律素养和运用法治方式,我们相信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将不断提升,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方面还存在短板
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方面,一些领导干部还存在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法治意识:一些领导干部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不能自觉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2. 存在权力干预:在一些情况下,领导干部的权力可能会干预法律的执行和司法公正,导致法律执行不力、司法不公等问题。

3. 缺乏法律素养: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无法有效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4. 缺乏法治思维: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以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为主,缺乏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导致决策不科学、不合理。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对法治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其法治观念和意识。

2.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防止权力干预法律的执行和司法公正。

3. 加强法律培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提高其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4. 建立法治思维模式:鼓励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的、 基 本 的处 理 问 题 方 式 还 有 差距 。
所谓法治思维是以合法性 为判断起点 , 而 以公平正义 为判 断重 点的一种逻辑 , 具 体体现 为运 用法 律规范 、 法律 原则和 法 律精 神来 观察 、 分析 、 解决 问题 的思想认识 活动 与过程 。而 法
治方式是 指在社会管理 活动 中将法 律手段作 为解决 问题 的首
2 ) 问题 和原 因分析 。当前 , 领导干部在运用法治思维 和法
治 方 式 的 实 践 中 主要 有 以下 几 个 问 题 。 2 . 1 法 治思 维意 识 仍 然 淡 薄

式来解决问题就是空谈 。法治方式是 目的 , 培 养法 治思维 的 目
的就是为 了有效指导实践 , 在实践中能够运 用法治的方式去解
法 治思 维 与 法 治 方 式 的 内涵 至少 应 包 含 以 下 四 点 : ① 合 法
以权代法 、 以言压法 。
2 . 2 在 社会 管理 过 程 中忽 视 决 策 程 序
配人 们 的 言行 。
按 照法定权 限和法定程序行使 权力 、 履行 职责是法治 国家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但是在实践中 , 有部分领 导干部重实体 轻程序 , 或认为遵守程 序影 响效率而忽视程序 问题 。比如近 年 来, 一些地方在城市拆 迁及兴建可能影响环境 的耗 能企业等 涉
问题 的决定》 再次强调 , 要坚持依法治理 , 加强法治保障 , 运用法
治思 维 和 法 治方 式 化 解 社 会 矛 盾 。 正确 把握 “ 法 治 思 维 和 法 治
内涵要求公权力 的行使必 须 以追求 和维 护平等 公平正 义为 价
值 尺度 。 2 当前 领 导 干 部 运 用 法 治 思 维 和 法治 方 式 的现 状 分 析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领导干部作为国家和组织的重要骨干,其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仅对于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对法治精神的理解、运用和处理能力。

具体来说,法治思维能力包括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对法治精神的认同程度、对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等方面。

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组织的治理能力、指导能力和影响力。

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对于促进国家和组织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其次,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首先,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复杂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备更为扎实的法律知识和更为灵活的法律思维能力来应对各种法律挑战。

其次,法治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保障国家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法治思维能力,领导干部才能更好地指导和管理下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也是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

在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领导干部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法治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

三、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最后,我们来探讨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首先,需要优化领导干部的选拔机制。

在选任领导干部时,应当更加注重其法律背景和法治思维能力,推动更多有法律专业背景和法治理念的人才进入领导层,从源头上保障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法治建设已成为我国革命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法治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现代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保障。

作为党和政府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做到遵法守法、带头学法、弘扬法治精神,不断推进党和国家的法治建设。

一、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规范化培训,让领导干部深入了解法律法规,并掌握法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尤其是针对新型犯罪手段和依法治理的新措施,要进行深入剖析和详细讲解,从法律意识、法律素养、法律能力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水平。

二、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领导干部要通过实践操作,了解具体执法过程和工作流程;通过实际案例,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以便把握处理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等重要场合时的准确把握法律参数和法律准则。

领导干部要加强实践操作和案例研究,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做好法律指导和法律审查工作领导干部的法律指导与法律审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领导干部要主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出台的各项法规,了解其重要性、意义、范围、适用情况和实施方式。

在落实重要政策和法规时,必须注意及时进行法律审查,以保证政策和措施的合法性。

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法律指导和法律审查工作,发挥好法律工作这个体系的功能。

四、坚持宪法在一切活动中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是法律法规的灵魂。

领导干部要尊重宪法、认真学习宪法、严格遵守宪法。

宪法的蕴含着正确的法律精神,是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因此,领导干部要坚持把宪法放在首位,并把宪法的指引贯彻到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宪法为准绳,为坚持和推行法治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五、创造优良法治环境领导干部要把法治教育与工作实践相结合,通过不间断的创造宣传形势,宣传和推广法律知识,引导广大民众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让法律法规在公众心目中占据更优越的地位。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这反映出我们党对国家与政权建设基本规律和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执政和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众尚未形成普遍性的法治思维的情况下,作为执掌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遵循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等法治问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论述,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把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论和法治纲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领导干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践行者,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与此同时,为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明确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

其中,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时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行为实践,是在操作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

二者相辅相成,是新时期深入持久和卓有成效地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一、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现状反思所谓法治思维,在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其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必须切实保护人民和尊重保护人权,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机关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等法治素养等方面较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但是,树立以合法性判断为优先、法律规则为中心、坚持程序正当、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法治思维,也要特别注意反思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以下三个问题.(一)领导意志扭曲法律执行的反思。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法治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促进国家法治进程的不断发展。

法治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在决策、管理和执行职能中必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它不仅能够指导干部的行为准则,还能够有效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因此,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培养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

经常参加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宪法等基本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不仅有助于避免出现违法行为,而且可以更好地遵守法律规则并调控自身行为。

其次,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培训。

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学习交流班,不仅可以保证干部们了解最新法律法规和新领域的法律政策,也可以帮助干部们在实践中不断学思践悟提高素质。

除此之外, 可以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政治意识、服务意识等多方面的教育。

坚持以法律为纲,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案例讲解、信用评级、听证等学习形式的结合,为干部提供权威性、实务性、创新性的教育体验。

最后,要厘清领导干部的法律职责和责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切实推动干部依法行政,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是法律执行的代表人物,必须在各方面上去强化自身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法律专业性和责任感,让法治思维成为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总而言之,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实现可以从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加强法律素质培训教育、改进法律理论教育、提高法律职责和责任意识等多个方面入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教育和实践,促进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

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状况及提高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状况及提高对策

当前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状况及提高对策一、背景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开端,领导干部具有重要职责和使命。

领导干部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业务和管理知识,而且还需要了解法律法规,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

然而,近年来,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日新月异,法律法规不断更新,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是否跟上了法制建设的步伐,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状况分析1.领导干部缺乏法律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许多领导干部往往忽视了法律法规的存在,对于法律的适用和遵守也缺少相应的认识。

这样的情况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尤为常见,他们对下属的法律工作监督不够到位,对于下级单位的违法行为也缺乏严格的打击和纠正。

2. 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随着我国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法律法规体系也日益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导干部需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

但是,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法律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深入了解,对于复杂案件的判断和处理也存在不足。

3. 领导干部缺乏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管理者和领导者,领导干部需要有一定的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和法律问题处理效率较低,思路不够清晰,未能及时有效解决问题,这给企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提高对策1. 提高法律意识领导干部是法规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必须要有深刻的法律意识。

针对领导干部缺乏法律意识的问题,应该开展相关培训,增强领导干部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构建“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

2.完善法律培训机制当前,领导干部法律储备不足的问题,部分原因也在于法律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因此,应该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法制培训的机制,注重法律实践与理论结合,丰富培训模式和内容,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

3. 加强法律监督领导干部在执政过程中,必须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要提高其法律监督的能力,努力增强对问题的分辨和判断,及时采取正确的监管措施,建立有力的问责制度,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保障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这反映出我们党对国家与政权建设基本规律和治国理政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党执政和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根本转变。

在民众尚未形成普遍性的法治思维的情况下,作为执掌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遵循法治原则,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政,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法治;法治思维;法治方式;领导干部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等法治问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论述,阐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理念,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把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论和法治纲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领导干部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织者和践行者,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与此同时,为适应风险社会的治理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明确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治国理政中的战略地位。

其中,法治思维要求领导干部时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承担法律责任。

法治方式是法治思维的行为实践,是在操作层面提出的明确要求。

二者相辅相成,是新时期深入持久和卓有成效地提升领导干部素质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现状反思所谓法治思维,在本质上区别于人治思维和权力思维,其实质是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律程序,必须切实保护人民和尊重保护人权,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机关党员干部的法治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在培养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形成法治思维等法治素养等方面较好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但是,树立以合法性判断为优先、法律规则为中心、坚持程序正当、限制权力保障权利的法治思维,也要特别注意反思当前中国社会治理中以下三个问题。

(一)领导意志扭曲法律执行的反思。

树立以规则为中心的法治思维,特别要注意反思某些以领导意志为中心的现象。

法治讲求理性,具有非专断性与客观性的特征,而人治的非理性特征明显,往往激情、专横,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志。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以领导意志为中心的现象在我国当代社会中屡见不鲜而难以根除。

在工作实践中,有些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意识仍然淡薄,仍然存在官本位思想和特权观念,缺乏法治精神。

举例而言,近年频频曝光的冤假错案事件就充分体现了唯领导个人意志思维导致的乱象。

萧山杀人案、浙江张氏叔侄案、贵州杨明案等等,都是个别领导在一系列严打运动中,为了达到“从严、从重、从快”的政治要求,办案急功近利,导致体制内频发刑讯逼供事件。

再比如,内蒙古呼格吉勒图案,从案发到判决死刑仅用了61天。

即使后来发现可能造成了冤案,主事机关为逃避追责保持缄默,使案件数十年无法获得再审资格。

也有部分党员干部认为法治思维的分权意识,不利于管理。

他们不善于用法治统领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法治化,不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而是搞“一言堂”、“拍脑袋”决策、凭经验决策等,对公民基本权利不够尊重甚至漠视,遇到问题打招呼、批条子,甚至干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务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具体工作中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既使领导班子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又使一个地方行业部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

(二)重大决策“亲情化”的反思。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推进依法行政部分明确讲到,要推进政府职能、机构、责任、权限的法定化,实际上包含了行政程序的主要内容。

明确提出了重大决策的程序也要法治化的要求。

现实情况是有些领导干部认为法治思维追求平等,打破等级和权威,降低了行政决策效率。

有的领导干部把“情理式思维”应用到党内政治生活中,应用到区域内的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综合性事项的重大决策之中。

遇到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发展规划决定往往以情理代替法理、以情感代替政策法律;干部选拔任用上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重大项目投资有的与商人交往过密,有的让亲属子女及特定关系人介入等等。

问题的存在导致出现了许多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和由于官商勾结而产生的贪污腐化问题。

(三)政绩考核“发展第一”的反思。

法治思维强调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追求公平正义。

迷信政绩考核“发展第一”,发展不讲法治是法治意识淡漠的突出表现。

有的领导干部甚至提出“什么都依法,能发展吗”这样的问题,有些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就是寻找法律漏洞,打法律擦边球。

虽然主流舆论强调可持续发展观念,但在考核机制面前,为了追逐“政绩”急功近利,拼资源、竭泽而渔,蛮干式发展,甚至不惜以牺牲法治的方式来换取经济的发展。

如2010年江西宜黄强拆事件中,当地官员声称“没有强拆就没有中国的城市化”、“每个人其实都是强拆政策的受益者”。

结果只能引发出各种恶性事件和社会矛盾、社会冲突。

一些领导干部谈起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时常有这样的说法:“发展有时就是要违规违法,严格按照法律,很可能办不成事情”;有的领导干部抓改革发展问题时,不遵循法治原则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惯用“运动式”思维。

习惯于召开动员大会、莅临剪彩致辞、层层督促检查,大轰大嗡,搞“运动式”推进,推进工作缺乏有的放矢,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助长了地方行政首脑“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

二、制约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原因分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中外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成熟发达的国家,一定是一个崇尚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国家。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领导干部是手握公权力的执政群体,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领导干部的法律观念没有转换,与法治相适应的法律至上、司法公正、程序优先等法律原则和价值没有转换成其思维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很难谈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归结起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法治意识淡漠。

部分领导干部受封建传统官本位文化、权势思维影响,导致法治信仰缺失,失去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生动力。

部分领导干部潜意识中迷信地认为法治思维不适应中国国情,是“舶来品”。

迷信积累了具有几千年封建“人治”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

他们认为,简单的法治思维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法治思维只是存在于理论环境中,解决不了社会综合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虽也知道依法依规办事的重要性,但因为受到固有利益的藩篱的制约,不愿意丧失固有利益、以权谋私。

有的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有选择地适用法律,有利于自己的就办,不利于自己的就不执行。

久而久之,铤而走险,法治意识越来越淡漠。

特别是在国家权力覆盖相对较弱的基层地区,这样的思想误区愈加严重,促就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等悖离法治精神现象滋生的土壤。

(二)法治能力不足。

这首先表现为部分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储备不足。

有些领导干部完全没有法学理论的学习和熏陶,并且也没有重视后期的继续教育。

在起码的法律知识都还比较欠缺的条件下,更谈不上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法治思维能力不足也制约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有些领导干部虽有法治意识,但由于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习惯于仅仅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待并思考法治,比较缺乏对法律的精神层面的法的意识与原则的重视。

要真正发挥法治的“硬件系统”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意识和观念,也就是要有法治的“软件系统”予以奠基和支撑。

(三)法治文化滞后。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儒两家的法治思想便已出现,但是无论是法家的法治,还是儒家的法治思想与现代法治原则和要求都相差甚远。

我国封建社会的法治其本质依然是人治,是为服务于统治者和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故步自封的封建文化也受到了猛烈的冲击,中国封建末代的统治者和精英知识分子开始了向西方学习、被迫吸纳西方现代文化和制度的历史过程。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治国体制,法律制度的冲击也极为强大,这个时期传统的“法治”思想开始了演变,人治的法治思想开始受到质疑;新中国成立以后,“法治”的内涵被解释为“法制”;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国内学人曾经发出了“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法治?”的追问1。

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一词追根究底源于西方,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法治”是舶来品,它是以西方体现自由、平等、人权等价值的现代西方法治为原型进行中国式的演变的外来物2。

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治文化的进路还面临诸多的文化困境,这在客观上阻碍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形成与运用。

三、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对策1慕槐.《中国人,你为什么不法治?》[J],《比较法研究》1989 年第1期。

2王若玄.中国法治制度背景下的“法治”概念理解[J],法制与经济2015年2月,总第403期民众尚未形成普遍性的法治思维的情况下,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就成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徒法不能自行,在法治资源的配套供给已经不存在问题的背景下,需要解决的应该是通过普法等解决法治资源需求问题。

若领导干部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即便有再完备的法律体系,法治资源都没有被实质性地供给。

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实质是解决法治资源的供给问题,应该采取建设性的对策,而不是对其放逐不管,或者完全依靠领导干部的自觉养成。

3(一)通过比较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与人治思维、人治方式的优劣,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政务的历史必然性。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相对于人治思维和人治方式而言的。

当前,我国仍处于人治向法治的转型期之中,“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破坏了国家法治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反复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优劣,既注重从历史的纵向进行比较,总结经验教训;又注重现实的横向比较,从现实的案例中获得启发。

而且,这种比较要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在各方面发挥先锋队的作用,首要的是要带头学法、尊法、守法,真正尊崇宪法和法律,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增进党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激发内生动力,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不是天生的,它也不会自发形成或者发挥作用,而是要靠发挥主观能动性,主体自身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养成。

一个平常没有法治思维的人,不可能遇事儿突然形成法治思维。

所以法治思维的养成在平时。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